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乘無量壽經(當生成就第一法門)  (第十八集)  1990/7  香港  檔名:02-008-0018

  請掀開經本第七十一面第一行。

  【其五者。世間人民。徙倚懈怠。不肯作善。治身修業。父母教誨。違戾反逆。譬如怨家。不如無子。負恩違義。無有報償。】

  從這段開始。這一章經是說的五戒十善,也是本經裡面所說戒行的一章,也就是戒律,把它當作戒律來看。這一章古人有兩個說法,兩個說法都好。一個說法是說五戒裡面的飲酒惡,第二個說法,這一段的經文裡面包含著十惡業裡面的貪瞋痴三毒。兩個說法都好,內容可以說都具足。我們看經文。經文前面一半是講因,後面則是講果報。

  『世間人民,徙倚懈怠』。徙倚是徘徊的意思,猶豫不決,不知道怎麼做才好,這樣的心態就叫做徙倚。懈怠是懶惰。『不肯作善,治身修業』,這兩句話合起來講就是不務正業,苟安放逸,放逸我們現在所講的放任。對於自己的身心不知道修養,事業不曉得努力去做。修業,這個業是事業。『父母教誨,違戾反逆,譬如怨家,不如無子』。對於父母長輩的教訓,他不能接受,不但不能接受,還要反抗。現在這個社會裡面,可以說是中國、外國這樣的情形是常常可以見到的。做父母的人往往就想不如無子!沒有兒子還沒有煩惱,有了兒子煩惱就多,盡給家裡添麻煩。『負恩違義』,這就是我們世俗常講的忘恩負義。『無有報償』,不知道報答父母之恩,也不曉得奉養父母。

  【放恣。遊散。耽酒。嗜美。魯扈。抵突。不識人情。無義無禮。不可諫曉。六親眷屬。資用有無。不能憂念。不惟父母之恩。不存師友之義。】

  這段經文裡面講到有『耽酒』,古德有說這是五戒裡面的飲酒惡,經上有明文。但是仔細觀察,這一段文也是講貪。『放恣』,就是放逸,『遊散』,遊手好閒,散漫懶惰。耽酒是好酒,『嗜美』,是好吃,好酒是又好吃。『魯扈,抵突』,魯是性情魯莽,就是很粗,粗惡;扈是跋扈,不講理,不聽勸;抵突是反抗,不能接受勸導,往往要反抗。『不識人情』,人情事故他不懂。『無義無禮』,義是說應該的,不知道什麼事情應該做,什麼事情不應該做,他不懂,對人也沒有禮貌。『不可諫曉』,諫是勸導,勸導他不能接受還要反抗,那就無可奈何了。『六親眷屬,資用有無,不能憂念』。這就是對於家親眷屬的生活他是毫不關心。有也好,沒有也好,他不聞不問,不顧家,不顧親友。『不惟父母之恩』,心裡面沒有想到父母的恩德,也沒有想到老師、朋友應該盡這些義務,這在三毒裡面,叫貪惡!

  【意念身口。曾無一善。】

  他念念只是講他自己的身口,所謂是好吃懶作,沒有一絲毫的善行、善念。這一段在三毒裡面這是貪毒。

  【不信諸佛經法。不信生死善惡。】

  第一句這是不信佛,第二句是不相信因果報應,這是屬於愚痴。

  【欲害真人。鬥亂僧眾。】

  真人是有道德之人,有修行的人,他看了不順眼,反而加害於他。『僧眾』是僧團,他破和合僧。

  【愚痴蒙昧。自為智慧。】

  他這種造作、這種行為,自己以為聰明,以為很能幹。

  【不知生所從來。死所趣向。】

  那當然這是更不必說了,生從哪裡來,死到哪裡去,這是真正有覺悟的人才會想到;世間大多數人沒有想到這個問題,我生從哪裡來,死了以後要往哪裡去,沒考慮到這問題。

  【不仁不順。希望長生。】

  『仁』是仁慈,『順』就是經上常講的恆順眾生,他只是隨自己的欲望,放任縱欲,還希望自己能長生,哪有這個道理?

  【慈心教誨。而不肯信。苦口與語。無益其人。心中閉塞。意不開解。】

  這是瞋毒、痴毒都在其中,真的是貪瞋痴三毒增長!到這個地方統統講的是因,他平常造作的。這些經文意思很深,理很深,境界非常之廣。我們念了之後要常常反省,為什麼?往往我們自己有這些過失不知道,不能夠覺察;這個經多念、多想想,會發現自己的過失。發現過失,這就是佛門通常講的開悟,覺悟。知道自己的過失是覺悟,把自己過失改正過來,這叫修行,這是真正修行。下面這講果報。

  【大命將終。】

  這到他臨死的時候。

  【悔懼交至。】

  『悔』是後悔,『懼』是恐怖,這個時候害怕來不及了。

  【不豫修善。】

  『豫』是預先,不曉得預先斷惡修善。

  【臨時乃悔。悔之於後。將何及乎。】

  到命終惡報現前的時候後悔來不及了。

  【天地之間。五道分明。善惡報應。禍福相承。身自當之。無誰代者。】

  後面這一段是佛在此地做一個總結。『天地之間,五道分明』。五道就是六道,因為此地把阿修羅歸在天道。六道輪迴是真的,一點都不假,確實存在的事實。人心善、行善一定是三善道受報,心惡、行惡,必然是三惡道去受報。『禍福相承,身自當之』,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代替的,自作自受,這個要知道!

  【善人行善。從樂入樂。從明入明。】

  『明』是光明,『善人行善』,一定有善報,有好的果報。

  【惡人行惡。從苦入苦。從冥入冥。】

  『冥』就是無明、就是迷惑。身一世比一世苦,神識一世比一世迷惑,這就非常的可憐。

  【誰能知者。獨佛知耳。】

  這個事情誰知道?佛在此地告訴我們,唯有佛曉得,佛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教語開示。信行者少。】

  這是佛看到一切眾生興起無限的感嘆。佛是慈悲教誨,為我們開示,可是信的人少。聽的人多,信的人少,聽了之後,他不信!

  【生死不休。惡道不絕。】

  『生死』是講六道,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沒完沒了的,所以佛常在經上講「生死疲勞」。『惡道不絕』,惡道為什麼不絕?造惡的人太多了,聽佛勸告的人太少了。

  【如是世人。難可具盡。故有自然三塗。】

  餓鬼、畜生、地獄這是自然的果報,有因必有果。

  【無量苦惱。輾轉其中。世世累劫。無有出期。難得解脫。痛不可言。】

  這是總結五惡與十種惡,真是濁惡至極了。

  【如是五惡五痛五燒。譬如大火。焚燒人身。】

  這是比喻。

  【若能自於其中一心制意。端身正念。言行相副。所作至誠。獨作諸善。不為眾惡。身獨度脫。獲其福德。可得長壽泥洹之道。是為五大善也。】

  這是佛在此地勸勉我們,我們如果能夠翻過來斷惡行善,這福德長壽自然就可以得到。佛在此地教我們的原則很重要,所以經文不能含糊籠統看過。這裡關鍵的字眼就是『一心制意』,這一句非常重要。我們今天修行的人很多,得到利益的人不多,雖然講一般人只著重在修福,你得到福沒有?福好像也沒有得到,這個問題就嚴重了。福為什麼也沒得到?不如法!修世間有漏的福報也要如法,不如法也得不到。關鍵就是我們的心太亂了,我們今天是用亂心來修,不但亂心修,而且是雜修,亂心雜修,諸位想想看,怎麼能達到結果?佛教給我們「一心制意」,要一心修、要專修,那成就就快了。一心專修,不可以亂心雜修,關鍵就在此地。我們想想,我們自己是用什麼心,怎麼個修法,就曉得修這麼久為什麼得不到結果,這病根就找到了。找到病根,把它改正過來就對了。有多少人修一生都找不到病根在哪裡,這是真正可憐;他不是不修,他修,他也很精進,就是剛才講的,他不是一心專修,他是雜心亂修,很精進,修一輩子沒有結果,這是經上常講可憐憫者,所以這一句要注意,一心制意。

  『端身正念,言行相副』。不但是我們處事待人接物,我們說話要誠實,此地講的言行相副有特別的意思。我們口念佛,心裡面真正有佛,這就相副了。口裡有佛,心裡沒有佛,這沒用處的,那所謂是喊破喉嚨也枉然。大勢至菩薩教給我們「憶佛念佛」,憶是心裡面有佛,念是口裡面有佛,心口要相應。

  『所作至誠』,特別是指修念佛法門,真誠到極處。『獨作諸善,不為眾惡』,別人怎麼做法,我們看到不如法,我們不要去隨他,自己修自己。度不了別人,至少要度自己,這是正確的。所以有緣,幫助別人;沒有緣,自己一定要自度,自己一定要求往生。這樣修學才真正『獲其福德,可得長壽泥洹之道』,泥洹是大菩提、大涅槃。『是為五大善也』,翻過來就是大善!這就是我們通常講的持戒念佛。再看底下一章。

  「重重誨勉第三十六」。這一章佛要給我們說明惡因惡果,教給我們要知道警惕、要曉得畏懼。末後又苦口婆心的勸勉我們,要認真努力的修學,不要空過這一生。

  【佛告彌勒。吾語汝等。如是五惡五痛五燒。輾轉相生。敢有犯此。當歷惡趣。】

  這是總結前面。『五惡』是因,『五痛』是花報,現世的果報,『五燒』是將來三途苦報。『輾轉相生』,因中有果,果中有因,人在苦難的時候他不知道他是造罪業受報,他認為什麼?老天爺不公平,佛菩薩沒有眼睛,他是好人,為什麼要受這個苦難?這就是受苦又造苦因,怨天尤人,那造的惡就更深!這就是『輾轉相生』。『敢有犯此,當歷惡趣』,迷惑顛倒的這些眾生,無所忌憚的造作,他將來必定要受三惡道的惡報。

  【或其今世。先被病殃。死生不得。示眾見之。】

  這段裡面,佛將五痛就是花報給我們提示了不少。人還沒死,他造的惡、造的罪業造得很重,就在現世先得奇奇怪怪的病;得到這個病之後,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死,他又不得死,病痛!讓世間人看到這個樣子,有善根的人看到就他就會覺悟。知道什麼?知道這是果報。「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前,就是你前面的造作,前面造作善,則有善報;前面造作惡,則有惡報,這種事情我們在這個社會上看得也很多。尤其是富貴人,有地位、有財富的得到什麼病?現在說叫老人病,醫生實在也查不出他什麼病因?可是就是有病。這一躺在床上可能躺十幾年、二十年,日夜要三班護士來侍候照顧他,一年醫藥費不曉得花多少錢,他那一口氣就不斷,他在那裡享受,這不是好事情!窮人家?窮人家不會得這個病,為什麼?病不起,那要花多少錢!貧苦人家不會有這個病,病不起,都是富貴人才得這樣的病。

  【或於壽終。入三惡道。愁痛酷毒。自相燋然。】

  這是講臨終我們看他死的那種情形。凡是入惡道的,死的樣子都不會很好看的。

  【共其怨家。更相殺傷。從小微起。成大困劇。】

  這是從因上來講,前面一段是從果上來勸我們,現世的果報、來世的果報太可怕了。既然畏懼,我們對於自己起心動念、一切造作就要謹慎,要小心。凡事都要想到後果,這個人就是有智慧,真正聰明人,起心動念、一切造作想到將來的果報。這以下是從因相上來說。

  『共其怨家,更相殺傷』。這就是小怨、小忿恨不能夠忍讓,彼此報復。從小的怨恨就成了大的冤仇了。佛在經上常常勸我們「冤家宜解不宜結」。不要跟人結怨,怨是愈結愈深,愈深愈不容易解決,不要跟人結怨。跟冤家在一塊要學到忍讓,忍讓,這才能把冤業化解。

  【皆由貪著財色。不肯施惠。各欲自快。無復曲直。痴欲所迫。厚己爭利。】

  這是從因果上來看,所有的這些惡因惡果歸納起來,不外乎從貪瞋痴三毒裡面發生的。三毒裡面最重要的,貪毒!實在說,他貪不到才瞋恨,他樣樣都貪到了,他就不恨了,就不怨天尤人了。所以三毒煩惱歸結到最後就是一個貪,這不得了!所以菩薩六度第一個是布施,布施就是對付慳貪的,用這個手段來破慳貪煩惱。他這些人,他不肯布施、不肯施惠,惠是利益眾生,不肯布施,不肯幫助別人。『各欲自快』,每個人都自求快樂。『無復曲直』,這就是利欲薰心,迷惑顛倒,這就是痴欲所逼,前面是貪,這是痴,愚痴!念念之中,只知道『厚己爭利』,厚己薄彼。

  【富貴榮華。當時快意。】

  『富貴榮華』。是這些人所爭的,不擇手段去爭取,可是富貴榮華能享受多久?享完了以後又怎麼辦?

  【不能忍辱。不務修善。威勢無幾。隨以磨滅。】

  這樣損人利己的事情做多了,決定折損壽命,換句話說,你榮華富貴享不久,必定有果報現前。『威勢無幾』,這個幾是指時間不長,『隨以磨滅』。

  【天道施張。自然糾舉。煢煢忪忪。當入其中。古今有是。痛哉可傷。】

  『天道』,就是講因果的定律,善惡果報是自然的,何況這裡面還有天地鬼神。『煢煢忪忪』,是形容他,當他果報現前的時候驚慌失措,無依無靠,身心不安的樣子。實在講,這是自作自受。『古今有是,痛哉可傷』,這是佛悲憫感嘆之詞。古今有是,這一句就是定律;善惡果報,這是定律,誰都不能夠避免。

  【汝等得佛經語。熟思惟之。各自端守。終身不怠。】

  這是佛教給我們,像前面所造的惡因,如果不是大聖大賢,確實是人所不免。我們反省我們自己,過去生忘掉了,這投胎有隔陰之迷,前生的事情忘掉了;這一生從小到大,一直到今天,佛講的這一些惡因我們造了多少?真正要是反省一下,實在覺得可怕!按照佛經上所講的,我們將來怎麼能免得了果報?這就說了一句老實話,這一生如果不能往生,來生到哪裡去?三途有分,人天靠不住,人天怎麼樣?五戒守的大概可以打八十分才行,六十分不可靠!自己修五戒十善,自己給自己打個分數,如果能打到八十分,大概來生人天可以保得住;沒有這麼高的水準,決定會墮三惡道,這事情麻煩!這是事實擺在我們面前。今天我們遇到佛法,佛教給我們解脫的方法,這個方法叫帶業往生,業是什麼?過去造的這些惡業!帶著這些惡業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教給我們這個方法。

  『汝等得佛經語』,得佛經語就是指這一部經,你們今天得到這部經。『熟思惟之』,要把這部經念熟,要常常想這部經裡面所講的教訓。『各自端守,終身不怠』,把佛的教訓記在心裡,日常生活之中,處事待人接物絕對不再違背佛的教訓,這就是終身不怠、不再違背。

  【尊聖敬善。仁慈博愛。當求度世。拔斷生死眾惡之本。當離三途。憂怖苦痛之道。】

  『三途』,是惡道。我們真正把這個事實認識清楚了,曉得這才是我們這一生一世第一樁大事,沒有比這個事情更重要,也沒有比這個事情更大的。這個事情如果不能解決,換句話說,三途有分,幾時再從三途出來得人身,那就不曉得經過多少大劫了。得人身再能遇佛法,談何容易?固然機會是有,自己一定要經過長劫的輪迴,這太苦了,所以一定要警覺、要遵守佛的教戒。

  『尊聖敬善』,聖是佛菩薩,一定要遵守。敬善,我們應當要相信,世間的賢人善事要尊重。我常常教給初學,初學對於這一些普通的名相定義不太容易搞清楚,就像「開悟」,我常常講給他聽,知道過失就是開悟,改過自新就是修行。喜賢好善,這就是有德!喜歡賢人,喜歡善事,這個人就是有德;心地清淨平等就是有道。這個道德,道怎麼講?德怎麼講?我們這個經本上「清淨平等覺」,那就是大道!心地清淨平等就得道了。所以要知道尊聖敬善。

  『仁慈博愛』,博愛就是以清淨平等心看一切眾生。『當求度世』,度是超出世間,這是我們應當要求的,超越六道輪迴。『拔斷生死眾惡之本』,這個生死眾惡之本是什麼?就是前面講的五惡、十惡,這是生死眾惡的根本。一定要把它拔除,要把它斷掉,改過修善,這樣才能夠永脫輪迴。輪迴都永脫了,三途當然是超過了。

  【若曹作善。云何第一。】

  這佛真慈悲!我們想斷惡修善,什麼善是第一?佛在這裡教給我們。

  【當自端心。】

  心清淨,心裡面沒有妄念、沒有邪思,心端正。

  【當自端身。耳目口鼻。皆當自端。】

  這個『耳目口鼻』都是屬於身,身都代表了。端正其身就是持戒。戒律是我們修身的標準,經論是我們修心的標準。因此,我們發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夏蓮居老居士提倡淨宗學會,希望以這個組織來專修專弘,接引往生。很可惜老居士提出這個名稱之後,他老人家就往生了,所以在大陸上並沒有組織。黃念祖老居士是夏老的傳人,我在北京跟他見面,他一再囑咐我,希望我在台灣、在海外極力的來提倡。現在我們淨宗學會有十幾個會,分布在美國、加拿大、台灣、在南洋,有十幾個會。

  我們唯一的目標就是求生淨土,所以我們的早晚課跟普通一般早晚課不同。我們專修淨土,遵守佛的教戒來做。佛開頭教給我們「當自端心」,所以我們早課經文是念本經第六章,就是四十八願。早課念四十八願,念佛號,迴向,三皈依,是這樣做法的;晚課就是念這一段,從三十三章念到三十七章,三十三、三十四、三十五、三十六、三十七、五章,這五章我們在此地看到,全是教給我們如何斷惡修善,這是端正身耳目口鼻,我們用這五章每天作晚課來檢點自己有沒有犯過,改過自新。所以念這五章經文,把這五章經文當作懺悔文在念,念完之後,念佛,迴向,三皈依。我們的早晚課跟一般道場早晚課不一樣,一心一意求生淨土。

  【身心淨潔。與善相應。】

  佛這樣教給我們,我們也希望統統能夠做到,不違背佛的教戒。

  【勿隨嗜欲。】

  不要隨著自己的愛好,隨著自己的妄念去做,這一句講的是意。

  【不犯諸惡。】

  這是說的身。

  【言色當和。】

  這是說的口。這三句就是身口意三業修學的標準。

  【身行當專。】

  這個非常非常重要。

  【動作瞻視。安定徐為。】

  『徐』是緩慢,就是日常生活當中,一舉一動不要暴躁,要學著穩重,要學著安詳。

  【作事倉卒。敗悔在後。】

  這就是顯示他沒有鎮定的功夫,作事情慌忙,作事情凌亂,將來是敗悔在後。

  【為之不諦。亡其功夫。】

  這是勸勉我們,就是做事情、身語意業都要注意,要安定,要安詳,要緩慢,這樣才不致於後悔,才不會把自己的功夫忘失掉。我們再看下面一章。

  「如貧得寶第三十七」。剛才我說過我們淨宗學會的同仁,晚課是三十三念到三十七章,就是念到這一章。這一章大意是說善因善果,前面所講的惡因惡報,這是說善因善果,勸勉我們精進,修善斷惡。

  【汝等廣植德本。勿犯道禁。忍辱精進。慈心專一。齋戒清淨。一日一夜。勝在無量壽國為善百歲。】

  這一些開示非常重要,一句都不可以疏忽。首先佛教給我們要『廣植德本』,德本是什麼?給諸位說就是這一句萬德洪名。阿彌陀佛的名號,稱為萬德洪名!一切善德都從這一句名號生出來的。廣植就是二六時中,這一句佛號不能中斷,這才叫廣植德本。

  年輕人我希望你讀經,你讀這部經也是廣植德本,最好一天能夠念三部,從頭到尾念三遍,念得愈多愈好。開頭念因為不熟,速度會比較慢一點,大概念一部需要兩個小時;念上一個月大概就一個半小時差不多,愈念愈熟;念上半年以後,在我想大概是五十分鐘到一個小時就夠了;念上一年,大概念一遍三十五分鐘,熟了,念熟了。所以現在在台灣有不少人一天念十幾遍。他念多了,心就定了,他不打妄想,心清淨了!這是德本。比念這一句佛號有效,因為念這一句佛號,佛號太簡單、太短,一面念佛號一面還會打妄想,很難把妄想念掉。念經就不一樣,念經打了個妄想就念錯了;念錯了不算,從頭念起,再念,這樣子才能把妄想真正給斷掉。

  所以教你念經目的在哪裡?目的是教你不要胡思亂想。把你的妄想分別執著念掉,目的在此地,這就是德本!到幾時心真正清淨,妄念少了,那個時候這一句名號真正管用,得力了;那個時候可以不要念經,專門念佛號,心清淨!這是諸位同修一定要知道的,曉得念經的好處。我們中國古人常說「讀書千遍,其義自見」,這經裡面的意思你自然就明白,為什麼?佛說一切經是從清淨心裡面說出來的,經是清淨心變現出來的,我們自己心也清淨了,跟佛心就沒有兩樣。佛所說的經典就是自心變現之物,哪有不懂的道理?自然就明瞭,這叫開悟,大徹大悟。所以你說哪個人不會講經?各個都會!不要學的,不要教的,心清淨就會了。這是德本,非常非常重要。定慧的根本,實在講就是在念佛,就是在讀經;讀經都一樣,專一,念一部經。

  『勿犯道禁』,道禁就是指戒律,也不要去看其他什麼戒本,不須要,就是這部經上第三十三到三十七這五章,這就是五戒十善,夠用了。不要再去搞什麼菩薩戒、出家戒、在家戒都不要搞了,愈搞愈麻煩,說老實話,哪一條戒你能做得到?全做這些表面功夫。不要說戒了,三皈依都做不到!三皈依都沒有,哪來的戒?好像蓋房子一樣,三皈依是地基、是基礎;三皈依都沒有,那個戒是什麼?戒是起大樓,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諸位仔細想一想,我們有沒有三皈?是不是真的從迷惑顛倒回過頭來依自性覺了?這叫皈依佛!真正從邪知邪見、錯誤的思想見解回過頭來,依正知正見,有沒有?如果沒有,皈依法這一條也沒有做到。皈依僧,是從一切染污回過頭來依自性淨,這叫皈依僧。所以雖然請個法師給我們做個儀式,外表,內容一樣也沒做到。學佛要學真的,不能學假的!要真幹才有用處,學些形式,那被人笑話。此地的道禁就是指三十三到三十七這五章,能把五戒十善修好,一心念佛就決定往生。

  『忍辱精進』。六度裡面,此地只說了兩種,兩種就包括六度,也可以說,真正修行人,六度裡面這兩度對我們來講比什麼都重要。為什麼他不講布施,不講持戒,一開頭講忍辱?叫你一切都放下,念這部經,這就是忍!其他的經論你都不要念,你能夠忍受得了;你不能忍,不行!早晚課誦,我們不照禪門日誦,不照一般寺廟課誦本去做,教你什麼,你要能忍受得了!所以六度他不講別的,他單單講這個,無量無邊的法門統統捨掉,專修念佛法門。這蓮池大師講的「三藏十二部,讓給別人悟」,讓給別人是布施、捨掉,自己單單選一個,這要忍辱,要能忍受;「八萬四千門饒予別人行」,八萬四千法門,行門,我只取一個念佛法門,別的法門我都不修了,你能忍受得了嗎?忍而後才能精進。精是精純不雜,進是進步,才談得上精進。精進是菩薩善根。

  『慈心專一』,這個慈心味道就濃!原來專一才叫慈,不專一就沒有慈心。慈心是專一,因為專一他才成就,這才真正是慈悲心;學多了,這心就不叫慈了,為什麼?不能成就。你看這個味有多濃,處處提倡專一。

  『齋戒清淨』,齋戒是什麼?現在有許多人把吃素稱為吃齋,這是錯誤的;素菜叫齋菜,這也是錯誤的。所以首先要了解什麼叫做齋?齋在佛門裡面講過中不食叫齋。你看八關齋戒裡面特別注重齋。中是日中,太陽正中,過了正中以後就不能再吃了,這叫持齋,不是吃素。素食跟這個齋是兩回事,不是一回事。佛門裡面給諸位說,沒有素食的。現在我們在外國,常常到外國去,有外國的佛教徒、出家的,看到我們中國出家人、在家居士吃素,他們很奇怪;那我們看他們吃肉也很奇怪,這是什麼?這是習慣!

  佛陀在世,生活方式是托缽的,托缽人家給什麼就吃什麼;實在講,那個時候是持齋,過午都不吃。佛跟弟子們日中一食,每一天只吃一餐,那叫齋。所以齋是出家人的生活,在家人持八關齋戒,就是在家人過一天出家人的生活,著重在齋。日中一食,這叫齋,不一定是吃素,這諸位要曉得。中國的素食是梁武帝提倡的,這是中國佛教特有的,全世界佛教沒有。梁武帝實在也很了不起,他讀《楞伽經》,讀到「菩薩慈悲不忍食眾生肉」,他很有感動,他就發心吃長素。他是皇帝,是我們佛門的護法,拿現代的話來說,他提倡素食運動,我們出家人馬上就響應,所以中國佛教就變成素食者。全世界的佛教都沒有,唯獨中國佛教主張吃素。

  還有中國佛教有燃香,出家人燃在頭頂上,在家人燃在手臂上,這是全世界其他國家民族裡頭沒有的。佛在經上講燃香,它是取這個意思,比喻這個意思。燃香、燃指、燃臂(燃手)、燃頂,這是佛經上講的,不是叫你真的燒掉,它的意思是什麼?犧牲自己,奉獻給別人,捨己為人,是取這個意思,不是教你真的燒掉。燃指,好,指頭燒掉了;觀世音菩薩嫌兩個手不夠用,還要現千手千眼;你只有兩個手,還把它燒掉,你還能做什麼用處?以我們的頭腦,以我們的身,以我們的手,為一切眾生服務,是這個意思,捨己為人的意思,不是叫你真的燒掉。

  所以中國佛教在受戒的時候,燃三柱香,大陸上還有燃十二柱香的,是教你看到這個,「我曾經發願,我犧牲自己,我要為別人服務」,是這個意思,提醒自己的。現在真正意思都忘掉了,認為什麼,我燃香是供養佛的。試問問,你燃香燃這個氣味難聞得不得了,佛要聞你這個?如果你燒這個比栴檀味道還香,那佛還情有可原。這味道很難聞!把佛都薰跑掉了,所以這是要知道佛法的本意。所以你看看西藏,西藏沒有燃的;在日本的佛教、韓國的佛教、南洋的佛教都沒有,唯獨中國吃素,燃香疤,這是中國佛教特有的,諸位要知道。

  所以齋是過午不食不是吃素。但是素食對於身體健康有決定的好處,尤其是中年以上。在從前社會,這個肉食,我覺得講營養還講得過去,現在這個世界,我覺得肉食,肉裡面含的毒素,含的病原特別多,所以現在世界上人得些奇奇怪怪的病。病從哪裡來的?中國人說「病從口入」,病是吃進去的,吃的東西不衛生,這個確實。所以一般吃素的人在身體健康都比肉食的人要好,這是真的,所以提倡素食運動是一樁好事情。

  齋主要用意是心地清淨。我們中國古人對於這一樁事情很重視,古人教給我們在飲食,早晨要吃得好,早點要好,營養豐富,中午要吃得飽,晚上要吃得少,對身體健康有幫助。晚上不要多吃,晚上要少吃,你睡眠才好,才能正常。現在這個世界顛倒了,顛倒到什麼程度?有些人早晨不吃,中午吃得少,晚上吃得飽,半夜還吃一道宵夜,這顛倒!外國人也是顛倒,外國人主要的一餐是晚餐,他們中午吃東西吃得很簡單,晚上那一餐吃得非常豐富,所以我看到也是顛倒,日夜顛倒。

  所以可見得這個齋,佛提出來,我們中國古人知道,曉得怎麼樣養生,修心養性,飲食有關係。佛為什麼一天吃一餐就夠了?這個道理我告訴諸位。人身就像一部機器一樣,這個機器它都在那裡運作,它是動的不是靜止的,運作要有力量去推動它,我們今天講能量、能源,飲食就是能源的補充,吃到腸胃裡面就變化成能量,使身體能夠正常的運作。可是這個能量的消耗,給諸位說,百分之九十五消耗在妄念上,一天到晚胡思亂想,這個能量消耗最大;如果這個人心清淨,沒有胡思亂想,他消耗就少了,一天一餐足夠了,很少一點就足夠了。所以說阿羅漢證得阿羅漢果,見思煩惱斷了,可以說我們世間妄念他都沒有了,阿羅漢一個星期吃一餐。辟支佛見思習氣也斷了,半個月吃一餐,他夠了。我們一天吃三餐不夠,還要吃五餐,妄想太多了。

  所以諸位念佛、念經,念上幾年心清淨了,你的飲食自然就少了,這不是勉強的,它不須要那麼多了,自然就少了。飲食少,簡單、省事!日子就很好過,也很舒服,不要麻煩。一天燒三餐飯,總是不如燒一餐來的方便。所以齋戒是身心清淨,諸位要懂得這個意思。我們現在就是到國外去旅遊的機會多了,我們見到別人飲食習慣跟我們不一樣也不要見怪,知道這一段歷史的因緣。我們也不要笑他,怎麼出家人還吃肉,也不必去笑他。那個出家人,本來佛陀在世就是三淨肉,不見殺,不聞殺,不為我殺。這是從前的制度,曉得中國人吃素是怎麼來的,這樣就好。

  此地,佛特別告訴我們,在我們這個世間修行一天一夜,勝過在西方極樂世界修行一百年。我們這個世界也不賴!這話是真的,為什麼?我們這個世界難修,誘惑的力量太多、太大,你能夠受得了,你能夠不受這些誘惑,還能在這裡修清淨心,難能可貴,太不容易!不像西方世界,西方世界是清淨國土。下面佛就說出來了。

  【所以者何。彼佛國土。皆積德眾善。無毫髮之惡。】

  這就是兩個世界不一樣!極惡的環境裡,你不惡才難得;那個極善的環境裡面,你不惡有什麼希奇?一點都不希奇。所以這個世界修行難,一天一夜等於西方世界一百年。

  【於此修善。十日十夜。勝於他方諸佛國中。為善千歲。】

  這些事實、環境我們能夠理解,一定要認真努力修學,也不必趕緊求往生,好像迫不急待,沒有必要。我們這邊認真修行也不是壞事情,比起他方世界還有好處。

  【所以者何。他方佛國。福德自然。無造惡之地。唯此世間。善少惡多。飲苦食毒。未嘗寧息。】

  這個經文不難懂,可是我們看到之後有很深的感觸。佛從前講這些話,一般人感觸不會很深,生在現代這個社會裡,讀這部經真的有很深的感觸。這佛怎麼曉得?他怎麼會用這個句子?『善少惡多』,這是現在社會普遍的現象,善人的確太少了,惡的太多。『飲苦食毒』,這個佛怎麼會說出來的?我們今天所喝的、所飲的水裡面都有化學成分在裡頭,不是自然的,統統都受了很重的染污!你看那些吃的米、菜都有農藥,而且農藥成分很重,真的是吃毒。

  李炳南老居士當年在世的時候,對飲食就很感慨,他說每天三餐是幹什麼?不是吃飯,是服毒!就像這經上講的,每天三餐服毒,這個人身體怎麼可能健康?肉食,現在這些動物飼養的都用化學飼料來餵牠,使發育不正常。很短的時間,牠就長得很肥很重,人吃了之後,統統中毒了,什麼怪病都長出來了,不是正常的!從前養豬、養雞都放在野外,讓牠自己覓食,這是很正常的,現在怎麼樣?關在籠子裡頭,從生下來一直到被殺都關在籠子裡面,沒有一天放出去的,而且籠子一個擠一個,像沙丁魚都擠在一起,餵的那些都化學東西。所以我常常看那個吃肉的人很可憐,我就想這個肉跟三十年前我們吃的肉味道一定不一樣。毒!吃的是毒!不可能是一樣的。

  所以現在你真的要知道這個事實真相,你才曉得蔬菜還是比較好一點,雖然農藥那個毒的成分會輕一點,當然最好是自己種菜。在香港這個地方地太少了,你沒法子種,我們在美國都自己種菜。院子都很大,外國人都是種草、種花,我們覺得花草沒什麼意思,來種菜好了,所以我們種了很多菜,自己都吃不完,種菜好。看了這個真的是很大的感觸,飲苦食毒。『未嘗寧息』,真的是現在的世間相,這世間現象就是如此。

  【吾哀汝等。苦心誨喻。】

  佛自稱,佛的確看到我們這個情形,非常之悲痛、憐憫,苦口婆心的教誨我們。

  【授與經法。悉持思之。悉奉行之。】

  這個地方講『授與經法』,經就是指這部《無量壽經》。法是念佛成佛的方法;本經前面所講「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就是方法。希望我們『悉持思之』,悉是統統!授持、思惟、奉行,依教奉行。

  【尊卑。男女。眷屬。朋友。轉相教語。】

  凡是我們周圍所認識的人,我們都要勸他,都要教他。有機會就把這個道理講給大家聽,希望大家覺悟,自己一定要認真修行,為什麼?你修得很好,人家看到了,這就是樣子!我們真正得的利益,這個利益人家一看就曉得了,才能夠增長他的信心。如果我們學佛學得很苦,那人家一看不要學了,你看學佛學得好可憐!那能勸人?所以我們一定學得快快樂樂,也學得活活潑潑,他一看到這個學佛的確是不錯,這就是勸人!特別是那些對佛教不懂的人,對佛教一無所知或者對佛教有誤會的人,我們更要在形象上讓他起恭敬心,讓他起羨慕之心,這才能接引他。

  所以佛為什麼成佛之後,還要用一百劫的時間去修相好,修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原因就是這種相好能攝受眾生,這諸位要曉得。所以佛法裡頭,有小乘、有大乘,每個時代不一樣,《法華經》上講得很清楚,末法時期一定要弘揚大乘,為什麼?小乘主張苦行的,現在這個社會你天天修苦行,他不來了。每一個人都貪圖享受,這苦行怎麼可以?所以必須要觀機,他是哪一類根機,我們要用什麼方法來接引他,使他能夠得到佛法的利益。佛法活活潑潑的,應機施教,不是一成不變的。這是佛在此地勸我們要把這個殊勝的法門要勸一切眾生。

  【自相約檢。和順義理。歡樂慈孝。】

  這是教給我們自己要修的,自己要做的,自己要約束、要檢點、要和順、要明義理。對家庭、對親人要『歡樂慈孝』。

  【所作如犯。則自悔過。去惡就善。朝聞夕改。】

  這四句就是真實的懺悔法。懺罪怎麼懺?這才叫真正懺悔。知道自己過失了,馬上就改,改過自新!

  【奉持經戒。如貧得寶。】

  好像貧窮人得到珍寶一樣,『經戒』是真正的珍寶。

  【改往修來。洒心易行。】

  這個必須從心地上改過自新,心地清淨,行為當然就清淨了。

  【自然感降。所願輒得。】

  這個『感降』就是與諸佛菩薩感應道交,蒙佛威神加持,所作如願。

  【佛所行處。國邑丘聚。靡不蒙化。】

  底下這一段可以說是佛法教學的目的,也是佛法為什麼成為一切眾生所必須的,道理就在此地。『佛所行處』,是講佛陀教育推行的地方,普及的地方,這叫佛所行處;並不是佛走到那個地方,是佛的教學、佛的教育推行的地方,實行的地方。『國』是指大的,大是國家。『邑』是都會,都市。『丘聚』是村莊。大到一個國家,小到都市、村莊。『靡不蒙化』,沒有不蒙佛教教化的。底下這是教化的成效、效果。

  【天下和順。】

  我們中國人常講「天時地利人和」。人和重要!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只要人和了,天時也一定和了。『天下和順』,這就是把佛教給我們的六和敬,要把它發揚到全世界去。從我們自己一個人做起,一家和敬,鄰里鄉黨和敬,一村和敬,一個城市和敬,一國和敬,這樣才能夠推廣!認真的去做,做到天下和順。

  【日月清明。風雨以時。】

  這是天時的和順。

  【災厲不起。國豐民安。】

  這是時和順,天時和順。國家豐足,老百姓平安安樂。

  【兵戈無用。】

  兵戈是指戰爭,沒有戰爭。

  【崇德興仁。】

  自上至下,推崇的是道德,心裡面起心動念都是仁義。『仁』,推己及人。

  【務修禮讓。】

  每一個人都能夠修,都能夠守禮,都能夠忍讓,你看這個社會多和睦。美國現在是衰了,而且是大幅度的在衰退。美國會不會亡國?當然會的,但是一時還不會,原因在哪裡?美國的鄉村、美國農村的老百姓都有禮讓,都市比較亂,農村好。人人都能夠知足,知足常樂!沒有為非作歹的念頭,大家都希望過安定和平的生活,這是這個國家還不至於壞到極處,它有它的道理在。

  【國無盜賊。無有怨枉。強不凌弱。各得其所。】

  到這個地方是一段。說明佛陀教化的效果確確實實可以達到。說實在話,不要說這麼多的經論,就是這部經,如果認真來推行,每個人都能照這部經的理論、方法來修學,這個效果就達到了,何況還有許許多多的經論。

  【我哀汝等。甚於父母念子。】

  這個話也是真的,父母愛護子女一世,佛愛護眾生生生世世,從來沒有間斷過的,所以佛的恩德超過父母。

  【我於此世作佛。】

  在這個五濁惡世示現成佛,成佛來教化這些眾生。

  【以善攻惡。】

  以善法來對治我們所有的惡法。

  【拔生死之苦。令獲五德。升無為之安。】

  佛對我們的教學,期望就在此地。『生死之苦』,是六道輪迴,是希望我們能超越六道。『令獲五德』,五德是指前面,五惡翻過來就是五戒,戒為大善,五戒是根本戒,無論是比丘戒、菩薩戒都是這五條在前面。『升無為之安』,無為是講究竟涅槃。

  【吾般泥洹。經道漸滅。】

  這是佛給我們說,他老人家入滅之後,經道逐漸逐漸要滅的。現在我們看到印刷術這樣發達,尤其電腦的發明,佛的經怎麼會滅?我們如果細細想想是會滅的;經雖然存在這個世間,人都不相信了,這不就等於滅了嗎?一般人拿自己的意思來解釋佛經,佛的本義失掉了,這也是滅掉了。經道是這個樣子滅法的。把佛的經典完全變成世間的學術,佛法就不存在了,這就滅掉了。

  【人民諂偽。復為眾惡。五燒五痛。久後轉劇。】

  這現在我們看到了。佛入般涅槃到現在三千年了,輾轉到今天,確實五惡、五痛、五燒到現在這個社會到了極處。佛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些話實實在在講就是對我們現代人說的,三千年前說這些話,說在那裡,放在那裡,專門對我們今天人講的,我們這個社會跟他所講的完全一樣。

  【汝等轉相教戒。】

  特別再勸我們,我們應當要轉相勸教。

  【如佛經法。無得犯也。】

  務必要相信、要遵守、要依教奉行。佛的教戒,無論如何都不可以犯。

  【彌勒菩薩。合掌白言。世人惡苦。如是如是。】

  彌勒菩薩接受佛的教誨,也很感慨的說,世間人造惡受苦報確實像佛所說的。『如是如是』,跟佛所說的完全一樣。

  【佛皆慈哀。悉度脫之。】

  佛對於這些罪苦眾生,還是以平等心、大慈悲心來看待,並不捨棄這些眾生。說實在話,眾生愈苦,佛菩薩憐憫的那個心也格外的懇切,總是以種種善巧方便,希望幫助我們離苦得樂。這就是前面跟諸位同修報告過,第一個必須是自己多生多劫的善根成熟,這是自己的力量;另外就是十方一切諸佛如來威神的加持,這兩種力量集合起來,我們這個人才真正覺悟,才真正體會到經裡面所講的意思,這個道理事實才真正明瞭。明瞭之後,才真正發心接受教訓,依教奉行。我們經後面還會說到,佛說明這不是普通人!普通的人只種種善根而已,這是真的。

  所以我們自己要認真努力修學,發願求生西方世界。把這個功德利益、好處說給別人聽,他接受很好,我們非常歡喜;他不接受就算了,也不要自己去苦惱,為什麼?他善根沒成熟!佛都不著急,我們著什麼急?這就是佛門講的,佛不度無緣之人,什麼叫無緣?他的善根沒成熟,沒成熟,這一生不能得度。這一生不能脫離六道輪迴,他還要搞六道輪迴的,這無可奈何的事情,佛也幫不上忙。真正覺悟了的,那確實不是平常人,就是剛才講的無始劫以來的善根成熟,三寶威神加持,他徹底覺悟,改過自新,從今天起一心一意專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世界,這不是普通人。這個人是諸佛護念,龍天保佑。這個身體在娑婆世界是最後身,下一次不來了!最後身,永脫輪迴。

  【受佛重誨。不敢違失。】

  這是彌勒菩薩殷勤接受,接受佛一而再,再而三的教誨,慈悲到了極處!不敢違背,不敢不遵守。一定要遵守佛的教訓,盡心盡力去做,要把它做到圓滿,沒有欠缺,這才是真正的不敢違失。所以這三十三章到三十七章非常重要。我們一般人很難發現自己的過失,常常讀這五章經,這像一面鏡子一樣常常照照,照照自己的心行,才會發現自己的過失。發現之後,改過自新,這就是『受佛重誨,不敢違失』。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