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二零一五年日本春季護國息災超薦三時繫念法會開示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三集)  2015/3/8  日本東京天空劇場  檔名:WD21-070-0003

  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上午好,阿彌陀佛。今天是我們日本地區二0一五年護國息災繫念法會第三天,今天就圓滿了。這個時間我們來跟大家簡單的說明三皈五戒的意義。聽說今天有一些同修要受三皈依,還有幾位受五戒的,具體的人數我是不清楚,不知道發心要受三皈五戒的現在是不是都到了。三皈依的儀式,根據我們淨老和尚他編的「三皈證明」,就是皈依證這裡面的儀式,來舉行皈依的儀式。這個儀式是根據民國初年中國佛教律宗祖師弘一大師他編的,弘一大師是根據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給人皈依,就是很簡單。

  現在我們看到中國寺院皈依有一些儀規比較多,那是後來我們中國的祖師大德加上這些儀規。這個儀規是古代,古時候是農業社會,農業社會大家生活上比較有假期,除了農忙的時間之外,假期都比較長,生活也比較悠閒,沒有像現在工商業科技發達的時代生活那麼緊張,特別在大都市。大家可以看到在東京跟在岡山,人的腳步就不一樣了,鄉下跟都市生活上的情況就不同,大都市人生活都非常緊張,鄉下比較悠閒一點。古時候沒有工商業,就是以農業為主,工商業是輔助的,古時候人就比較悠閒,也就是假期的時間比較多,比較長。因此很多居士去寺院掛單,有的掛得都很長一段時間,這一、二個月,這都很平常。因此祖師大德根據當時的情況編了這些儀規就比較繁瑣、比較多,時間就比較長,因為大家有時間。現在這種工商業的時代,現在人說分秒必爭,每一分每一秒都要爭取,腳步很快,所以我們淨老和尚用弘一大師皈依的儀式是很適合現代人,特別在東京地區這個地方,因為大家沒有那麼多時間。

  三皈依如果要詳細講也要相當長的時間,所以我們淨老和尚以前有講過《三皈傳授》這本書,這是以前講三皈傳授把這個光碟演講的內容抄寫出來,打成文字檔,現在出這本書。這個書就是凡是來受三皈依的就必定送他一本,帶回去多看幾遍,務必要把三皈依的意義要釐清楚,因為現場也沒有那麼多時間做這麼詳細的來說明。一般皈依都是舉行個儀式,簡單講幾句,因為時間很短,因此就把這個書還有光碟請大家帶回去自己看、自己聽。如果不了解三皈的意義,只是在佛前舉行個儀式,也不知道從哪裡回歸,回歸是依靠什麼,都完全不了解,這樣就不能落實三皈依,當然也得不到三皈依真實的功德利益。現在皈依的人很多,但是真正接受三皈依的人不多,大部分都是結緣式的皈依,結結緣,結緣的比較多,結緣,這一生得不到三皈依真實的利益。如果我們要在這一生就得到三皈依真實的功德利益,《三皈傳授》這個書一定要認真看,而且不只看一遍,最少看個三十遍,印象你才會深刻,才知道從哪裡回歸,回歸是依靠什麼。

  三皈,大家都知道,皈依三寶,三寶是什麼?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有很多同修都知道。一般佛教寺院早晚課也都有打個三皈依,做法會也有三皈依,講經也有三皈依,像現在我們淨老和尚講《大經科註》,斯里蘭卡的法師建議我們老和尚講經前先念三皈依,所以現在每次講經之前都念一遍三皈依。三皈依是我們入佛門的第一步,從三皈依開始,一直到成佛,實在講都是修三皈依,三皈依就是我們學佛,不管你修哪一個法門,大乘小乘、顯宗密教,三皈依可以說是修學佛法總指導原則,總的指導原則,這些經教法門都是詳細說明,總指導原則就是三皈依。所以佛法跟世間法它的分水嶺就是在三皈依。這個我們根據《佛說觀無量壽佛經》,是淨土三經之一,日本西山淨土宗都是依《觀無量壽經》來學習。

  《觀經》裡面有一段經文非常重要,就是「淨業三福」。這個淨業三福,佛在《觀經》跟我們講,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三世諸佛就是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共同修學淨業的正因,正因就是正確的修因。我們修淨土念佛法門是修淨業,實在講不但修淨土,淨業三福包括所有一切的法門,禪教密律都不例外,因為每一尊佛成佛修的法門都不一樣。佛在這個經講,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就包括所有的法門了,不但修淨土,修任何一個法門都要以淨業三福做為修學的基礎。如果沒有淨業三福的基礎,不管修什麼法門都不能成就。

  淨業三福第一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是第一福,第一福有四句。第一句就是佛教我們要孝養父母,提倡孝道,養就是供養,養父母之身、養父母之心、養父母之志。所以這個孝,不但照顧父母物質生活方面,這是養父母之身,還要養父母之心。怎麼樣養父母之心?孝要順,所以孝順,讓父母能夠寬心,心裡能歡喜。順在《弟子規》裡面也講,就是父母教導的,好的我們一定要順從。那不對的,我們也不要馬上去抵觸,要慢慢善巧方便去勸導,總是讓父母能生歡喜心,那麼你對他講的他就容易接受。這個養父母之心。養父母之志,俗話講,做父母的人,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是天下父母對自己的子女就是這麼期望的。古代有讀聖賢書,知道父母希望兒女成聖成賢,這個是父母之志,如果學佛了,希望兒女能夠成佛成菩薩。但是現在這個時代沒有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為人父母的人他也不懂,祖父母也不知道。現在的父母都希望兒女能賺大錢,不教德行,不知道要教育倫理道德,所以現在父母之志也就跟古時候不一樣。不一樣還是要成聖成賢、成佛成菩薩,那才是真正的養父母之志。

  第二句,奉事師長,怎麼樣奉事?奉事當然跟照顧父母同樣的物質生活上的奉事,最重要還是要依教奉行,老師教導要能接受,要能依教奉行,這是真正的奉事師長。如果老師教導,我們做學生的不能接受,不能依教奉行,物質供養再多,也不是真正的奉事師長,奉事師長就不圓滿了。所以關鍵對老師的教導要恭敬接受,依教奉行。淨業三福這兩句經文,最近這些年我們淨老和尚就以儒家的《弟子規》做為淨業三福這兩句經文一個具體的說明,也是我們落實淨業三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一個具體的做法,該怎麼做、從哪裡下手,就從《弟子規》。《弟子規》做到了,淨業三福第一福第一句、第二句那就落實了。這兩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就是講的倫理道德,我們淨老提倡儒家《弟子規》。

  第三句,慈心不殺,我們淨老和尚以道家的《太上感應篇》來落實第三句慈心不殺。慈心不殺講因果,像我們佛門勸人不能殺生,道家也是一樣,勸人不殺生。你看《太上感應篇》,不但有情的動物不能任意去宰殺,連無情的花草樹木,這些植物,你也不可以任意去毀傷。所以慈心不殺,對有情的動物不可以故意、任意去殺害,植物不可以任意去毀傷,礦物,這個自然界,不可以任意去破壞。所以慈心不殺這一句落實在道家的《太上感應篇》非常有道理。《感應篇》講的都是善惡的標準,屬於因果教育。因為《感應篇》裡面有講賞善罰惡,哪些是善、哪些是惡,一條一條給我們列出來,讓我們看了就很清楚。所以這本書在我們民國初年淨宗十三祖印光祖師一生極力提倡。

  印祖一生提倡三本書,印最多的,第一本是《了凡四訓》,明朝袁了凡先生他的著作,他寫的,他把自己改造命運的經驗、理論方法寫成四篇文章,來教訓他的子孫,後來流傳到外面。所以這本書也流傳到日本來了。這是講改造命運的。第二本就是道家《太上感應篇》。第三本,清朝周安士居士他編著的《安士全書》。這三本書都是講因果教育,讓我們認識什麼是善、什麼是惡,勸我們斷惡修善。因果就講利害關係,我們一般人大部分都是想要求人天福報,一般人的心理也都想趨吉避凶,那怎麼樣才能得到福報?怎樣才能趨吉避凶?那就必須要斷惡修善。這三本書就是給我們講因果報應的,你做善事一定有好報,做惡事一定有惡報,所以這三本書講因果教育。

  《弟子規》相關的經典,像印祖跟弘一大師提倡的,儒家的《格言聯璧》,包括我們現在淨老和尚提倡的《群書治要》,還有儒家的四書,《論語》,這些相關的典籍。另外還有過去李師公雪廬老人編的《常禮舉要》,這都是講倫理道德相關的典籍。慈心不殺,《太上感應篇》,就包括《了凡四訓》、《安士全書》,這三本書印祖一生印最多,其他大乘經典印得不多。另外儒家的還有《五種遺規》,清朝陳宏謀先生他編著的,我們華藏淨宗學會曾經印過,出來流通。

  第四句是修十善業,我們淨老和尚以佛家的《佛說十善業道經》這部經來落實修十善業這一句。這三個根就是淨業三福第一福具體的落實,儒家的《弟子規》,道家的《太上感應篇》,佛家的《十善業道經》,這稱為儒釋道三個根,這三個根做到了,我們淨業三福第一福就落實了。

  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這是淨業三福第二福。第二福第一句就是受持三皈,受是接受,持是保持,三皈就是皈依三寶,三皈依。淨業三福排列的順序次第我們一定要清楚。三皈依是在第二福的第一句,這個是世間法跟出世間法的一個分水嶺。你看前面第一福,從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從第一句到第四句是修人天福報。現在有很多佛教,台灣很多佛教寺院,提倡人間佛教,修人天福報的。佛光山在台灣有發行一份報紙,叫「人間福報」,我也訂一份來看,它那個報紙叫人間福報。不是看了那個報紙就得到人間福報,還要修的,要修淨業三福第一福,你做到了,那就會得到人間福報。修得比較好的可以生到天道。所以第一福是人天福,做人跟生天的基礎;換句話說,如果沒有第一福,第一福沒有做到,那就喪失人天的資格,喪失人天的資格將來去哪裡?就到三惡道去了。所以這個一定要認識清楚。

  三福就像三層樓,第一福就是第一層,你有了第一層的基礎才能蓋第二層,有了第二層才能蓋第三層,這是一定的。你要蓋三層樓,你第一層沒有先蓋,你怎麼去蓋第二層?上面就不用講。我們現在做三皈依,我們自己想一想,我們有沒有前面第一福的基礎?《弟子規》有沒有做到?《太上感應篇》有沒有做到?《十善業道經》有沒有做到?如果沒有做到,那很難去提升到第二福了。換句話說,就是我們要做一個真正的三寶弟子要來入佛門,接受三皈依,成為一個正式的三寶弟子,佛在淨業三福開出的條件,必須要做到第一福你才可以來受三皈依,這就很明顯。所以它的三皈依不是擺在第一福的第一句,是在第二福的第一句,這個我們要看清楚。

  這個道理我們稍微思考一下也可以理解,不難理解,應該很容易就理解了。我們想想,我們說我受了三皈依了,我是三寶弟子了,但是不孝父母,又不敬師長,又沒有慈悲心,一天到晚殺生,造十惡業,不修十善業,我們想一想,這樣夠不夠資格做一個三寶弟子?我們自己想一想也知道,當然不夠資格。這樣說起來,現在有幾個人能真正做到淨業三福第一福?在現在的人來講,可以說幾乎沒有人能做到。為什麼?因為我們老祖宗傳統文化倫理道德、因果教育,我們淨老和尚講最少丟掉一百五十年了,一百年前是拋棄,一百五十年前是慢慢疏忽了、淡化了。到現在是徹底不要了。因此我們現在人也不懂什麼叫倫理、什麼叫道德、什麼叫因果,一個概念都沒有,怎麼可能去做到?但是做不到,現在佛門皈依的人也不少,很多,這個皈依就是結緣式的皈依,結緣,這一生不能結果,這一生是結緣。

  我們如果想得到,這一生你受了三皈,有個結果,也就是我們這一生修學有成就,這個成就當然層次也很多,我們不要講太高的成就,就是說以求人天福報來講,像了凡先生改造命運,還有《俞淨意公遇灶神記》,他也是改造命運。我們就以初步的效果來講,想要成就人天福報,那你要修第一福,第一福起碼要修個五、六十分,不要說滿分,五、六十分總是需要的,命運才能改。你達不到六十分,這一生命運還不能很明顯改變,是有一些小幅度的改變,改變不會很大,超過五十分達到六十分,那就比較明顯,超過一半,這最起碼的。像廣東潮州謝總,他真的是現代的俞淨意公,三年改造命運。他辦光盤教學,教傳統文化,幫助很多人。當然首先他自己覺悟回頭,他知道這個好處,他才能去幫助別人。那是最起碼的,我們起碼的一個成就。我們想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最起碼的第一福也是需要。如果不需要,佛就沒有必要講淨業三福,這個淨業三福就幫助我們念佛往生西方。在淨土,往生就是圓滿的成就。如果你修其他法門,想要得禪定、要開智慧、要證果,那這個更不能沒有淨業三福。

  我們現在很多人皈依了,皈依了,但是還沒出道。現在下午五點多就要皈依,我們這幾個小時能不能把這個做到,大概有困難,這個皈依怎麼辦?還要不要皈依?這個就跟弘一大師當年他提出來的,說現在去受戒是得不到戒的,但是他也鼓勵人家去受戒,但是受了你不要以為你得戒了,你沒得戒。但是受了又怎麼辦?受了再去學,學會一條就做一條,學會兩條就做兩條,先去受,再學習,再去落實,再去補習這個功課。那我們現在受三皈依也是這樣的,我們淨老和尚在大概十年前,二00五年我到美國加拿大去演講,講什麼?我們淨老和尚就拿三個根叫我去宣導這三個根,他說這是我們淨宗同修現前必須要補習的功課,這個功課以前沒有學過,現在要補習。我們現在受了三皈依也就是要補習,要補習這個功課,補習這三個根的功課。

  所以我們一定要知道,我們現在發心來皈依,這是形式上的皈依,我們要落實三皈依必須先落實淨業三福第一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具體的落實標準就是淨老和尚提倡的《弟子規》、《太上感應篇》、《佛說十善業道經》,這三個根。有了第一福的基礎,你就有資格入佛門,可以接受三皈依,成為一個真正的三寶弟子,佛才承認你是三寶弟子。如果你受了三皈,到外面說我是三寶弟子,人家看到我們的行為好像不像三寶弟子,三寶弟子怎麼會這樣,又不孝父母,又不敬師長,又沒有慈悲心,造十惡業,還常常罵人,不講理。三寶弟子的形象表現不好,我們就有罪過了,讓社會大眾,這個三寶弟子怎麼這樣?本來想來接觸接觸佛教,看到這個樣子,他不想來了,斷人家的法身慧命。所以這個關係很大。

  佛陀是教育,佛陀教育,教育,我們現在辦法會這個也是教育,教什麼?教大家明理,教大家守規矩、大家守法,這個才是真正的三寶弟子。所以每次法會,我們這邊日本還好,來參加的不是很多,基本上我們主辦的道場都盡量安排大家來做功德主,大家輪流做。像在台灣、大陸人那麼多,不可能去輪流,如果輪流完了,我們大概法會也不用做了,大家去上香,上完之後時間到了,回家,就舉辦一個上香法會就可以了。所以每次都會有這個問題。實在講什麼叫功德主?是不是在前面拜,上香,就有功德?那未必,功德是什麼?就是三個根。功德就是你清淨心,你心裡不生煩惱,那個就是功德,那真有用。所以我們要重實質,不重形式,形式它是一個表法。我們一定要懂得形式上裡面它的內容,它是表什麼意思,主要是懂這個。你這個懂了,你有沒有拜都沒有關係,輪到我們,我們就去拜,沒輪到我們就修清淨心,心裡不要生煩惱,這個就是功德。我們老和尚在香港,因為香港那一萬二千多人,你看我們這邊還能輪流去拜一下,香港那不可能的,你怎麼去輪?三天三夜光是上香就上不完了,大概就是辦一個上香法會就好了,我們也不用上台念了,那我們就輕鬆了,就給他們去上香。

  真正的功德就是修清淨心,不生煩惱,我們守規矩。所以老和尚講真正超度也不是台面上的,但是我們做了有感應,是佛菩薩應化來參加法會。佛菩薩應化他都是躲在最旁邊的,可能坐在你旁邊你不認識的,是佛菩薩在超度。所以我們在台灣、在大陸,老和尚這個開示非常重要,我們要重實質,不重形式,實質才有用,形式是沒有用的。形式如果沒有實質的內容,那超度是沒有效果的。在早年,韓館長講過,在台北松山寺,那個上香,安排上香還不可以,還要搶誰先上,連誰先上第一支香都要搶,你想想看,那個有什麼功德?大概佛菩薩看到都在掉眼淚了,怎麼會這樣?完全不知道什麼叫功德。這一點請我們同修務必要了解,我們來道場主要是誦經念佛,真心至誠懇切來念佛、念經、念咒,那個有感應,主要是那一個,不是說你沒上香就沒功德、上香就有功德,不是那個意思,大家統統有功德。

  有了第一福,再修三皈依,再受五戒,今天聽說也有受五戒的,三皈依才能受戒,不管受什麼戒都要三皈依,五戒、八關齋戒、沙彌戒、比丘戒、菩薩戒都需要三皈依,三皈依是修學佛法總指導原則。所以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我們淨老和尚把三個根再加上《沙彌律儀》,要求出家眾除了三個根,又要加上《沙彌律儀》,四個根。在家眾,三個根。有了皈戒威儀,就可以提升到第三福,「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可以進入大乘。所以第一福是人天福,第二福是小乘福,二乘聲聞緣覺,權教菩薩也包括在裡面,第三福是大乘菩薩福。這三福就像三層樓,我們修淨土,不管修任何一個法門,都必須有三福的基礎,才能有真正有成就。就連求個人天福報,你最少也要落實第一福才求得到。

  五戒我們也沒有時間跟大家講,今天聽說有受五戒的,可能我們受三皈五戒的時間要再提前到,昨天說二十分開始,可能要提前到五點十分。因為受三皈,十分鐘,五戒也要十分鐘,光一個儀式都要二十分了。受五戒也必須要先受三皈才能受五戒,順序是這樣。五戒我們沒有時間講,我在山東海島金山寺,在那裡做百七,後半段的百七在那邊圓滿的,所以我一個禮拜利用一個小時的時間,把《五戒相經》集註細講了一遍,所以受五戒,這個光碟一定要看。你只行一個儀式,不曉得怎麼持戒,開遮持犯都不懂,就很難受持這個戒,這一點受五戒的同修一定要知道。《三皈》,受三皈依的;五戒,《三皈》,還有《五戒相經》都要看,不受五戒的你請這一本就可以了。

  好,今天時間到了,就簡單跟大家報告到此地。晚上因為有受五戒,給它提前十分鐘來舉行這個儀式,這樣我們法會才不會拖得太晚,耽誤大家太多的時間。祝大家福慧增長,六時吉祥,法喜充滿,闔家平安,我們來念佛迴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