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金剛經講義節要—一句佛號,圓修六度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一O七集)  2024/2/21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15-008-0107

  《金剛經講義節要》。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請放掌。請大家翻開《金剛經講義節要》卷三,一百二十七頁,最後一行,從小科題看起:

  【八九、結成無住布施 結不應】

  請翻開下一頁,一百二十八,請看第一行經文:

  【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

  我們從這裡看起。這段經文接前面的經文而來,前面經文佛給我們開示,「若心有住,則為非住。」接著就給我們做一個結論,就是『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一部《金剛經》主要的宗旨,就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六祖聽五祖講《金剛經》,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就大徹大悟。因此「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也成為中國佛教禪宗,大家耳熟能詳的兩句經文。「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應無所住就是無住,而生其心就是生心,所以簡單講就是「無住生心」。經文是「應無所住」,應該無所住,「而生其心」。這是一部《金剛經》主要的宗旨,也是六百卷《大般若經》它的一個宗旨。什麼叫住?住就是著相了。無住,那就是佛菩薩,住就是凡夫了。

  我們凡夫都是著相,我們凡夫不知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佛勸我們「應作如是觀」。我們為什麼住?因為我們不知道,這一切有為法,它不是真實的。如同我們作夢一樣,如夢,夢是第一個。我們都有作夢的經驗,晚上睡覺作了一場夢,夢境有很多種,無量無邊,有好夢、有惡夢。第二天醒過來,無論是好夢,還是惡夢,了不可得,你痕跡也找不到。但是正當我們在夢境的時候,有自己、有別人、有山河大地,夢到有人對我們很好,我們很歡喜;夢到有人要殺我們,我們嚇得不得了,不知道我們在夢境裡面。為什麼會有歡喜,會有恐懼?因為不知道那是夢,是假的,不是真的。佛跟我們講,我們在六道十法界都是夢境,六道是夢中夢,出了六道,沒有明心見性,沒有到無住生心,還是夢,但是他們是好夢,我們六道生死輪迴是惡夢。出了十法界,那個夢才醒過來。佛勸我們就是要觀現前的這個世界,山河大地,種種的,就如同我們晚上作夢一樣。所以我們在講席當中,也常常跟同修分享,就是我們晚上作夢,我們睡覺了,我們進入夢鄉了,進入另外一個世界,我們白天這一切是不是成了夢境(我們在晚上睡覺作夢的時候,都是把夢境當作真的,其實是在作夢)?我們白天這一切,我的房子有幾間,我的不動產,我銀行存多少錢,我的家親眷屬、我的兒女,包括我們自己這個身體,當我們睡著的時候,就跟我們沒有關係,那就變成夢境了。所以我們晚上作夢,白天還是在作夢,夢幻泡影,的確這是這樣。但是我們如果真想通了,你就不住相了。為什麼還是住相?這個不是夢,真的,所以你放不下。放不下,苦就有得受了。順境你就生貪心,逆境你就生煩惱,生瞋恚心,因為不知道是假的。像在夢中夢到一隻老虎要吃我們,嚇得不得了,趕快跑了。如果知道是夢境,那就做個人情給他吃,因為它是假的。但是我們不知道假的,你當真了。這個叫著相,執著了,不知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幻就是幻相,一個幻相,這個幻就像變魔術一樣,變魔術,大家都知道那是一個幻相,那是一個障眼法。泡就是水泡,水泡也不是真的,它很快破了,就沒有了。影就是影像,我們看電視、看電腦,影像很逼真,但是它只是個影像,是個假相,那也不是真的。但是我們現在為什麼看電腦看得那麼入迷?我們也是把它當真的。所以過去先師淨老和尚他就做圓圓的貼紙,最近我們也做出來,「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金剛經》另外一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凡所有相,凡是這些有為法,在《唯識論》、《百法明門論》,精神、物質,跟抽象概念(不相應行法),萬事萬物,把它歸納一百法,一百條。九十四種是有為法,色法十一個,心所法五十一個,心法八個,不相應行法二十四個,後面無為法六個。六個無為法,前面五個是相似無為,好像我們看到的虛空是無為,但是它不是真的無為,它是相似的。最後一個真如無為,那是真正的無為法。無為就是它不會變化,不生不滅,永遠存在。但凡是會有變化,那就叫有為法,有生有滅,有生滅變化的,都叫有為法。有為法就是不是真的,就虛妄的。佛給我們開示,就是我們不要去執著那個虛妄的相,我們一執著,那我們心就迷惑了,迷惑就起貪瞋痴慢這些煩惱,起惑就造業,造業就受輪迴的苦報。那些輪迴的苦報也是虛妄的,但是我們夢沒有醒,我們是真有苦受。所以一著相,那就造成虛妄的六道生死輪迴的這些幻相,這些假相。我們迷在這個當中,無量劫來都不覺悟。所以佛大慈大悲出現在世,給我們開示,勸我們要覺悟,這些相是假的,不要執著。但是我們都住習慣了,不住空就住有,總要抓住一個東西,要有所住,這是變成我們的習氣了。現在叫我們一下無住,那我們就不曉得該怎麼辦?不住,我這個心要擺在哪裡?所以這就是一部《金剛經》要講的地方,就是你無住,但是要生心。小乘他不著相,他無住,但是他不能生心,他不能生去度眾生的心,他無住不能生心。還沒有明心見性的菩薩,有時候無住他就不能生心、生心他就不能無住。明心見性,大徹大悟,像六祖那樣,他就無住生心是同時。所以我們學習就在這個地方學習。

  這個地方,「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在六塵裡面舉出第一個色(就是物質),就是不要著這個相來布施。其他五度也是一樣的,「不應住色布施」。不應住色布施,就是我們平常講的三輪體空。三輪體空,我們布施財物給別人,你不要執著某某人接受我的布施,我幫助他多少錢,沒有布施的我,我、人、當中的物都空了。但是有沒有布施?有。這是舉出一個例子,我們以此類推,我們生活當中這個就很多了,我們不要放在心上。如果放在心上,就著相布施,就住相布施;住相布施,就是你會得人天福報,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人天福報,還沒有出六道,可以生到人天善道,但是會很有福報,將來你會享受榮華富貴。來生大富大貴,那不能超越六道,不能脫離生死輪迴。所以住相布施跟不住相布施,差別就在這裡。住相布施就是世間法,世間的善法;不住相布施就超越世間了,就是佛法。其他菩薩六度,也都是不應當住。不應當住,你就超越了;你住,你就不能超越這個世間,只能得人天福報。好,我們看《講義節要》第一條:

  【一、發菩提心,即是發六度心。不應住六塵生心,正為行布施六度耳。】

  這一條,『發菩提心』。什麼是「發菩提心」?這裡也給我們說得很具體,『即是發六度心』。你發了六度的心,就是發菩提心;發菩提心,就是「發六度心」。菩薩就是修「六度萬行」,就是整個生活。菩薩怎麼過日子?就是修六度。六度,第一度布施、第二度持戒、第三度忍辱、第四度精進、第五度禪定、第六度般若。六度波羅蜜,「波羅蜜」是印度話,翻成中文的意思是到彼岸,或者彼岸到,一般講到家了。六度,如果沒有般若這一度,般若是我們自性本有的智慧,如果沒有般若,就好像我們有手有腳,但是眼睛瞎了看不到。般若如目(就是眼睛),你沒有眼睛,只有腳,你一直練這個腳,一直跑,那也很危險。你看不清楚路上有什麼東西,有沒有坑?你跑就掉下去了,那就危險了。所以般若好像眼睛,般若如目,《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就是開啟我們的智慧眼。一個人有了眼睛,你手腳好好的,那你走路,你看得清楚前面的路況,就不會危險了,就不會走錯路了。如果眼睛看不到,沒有眼睛,那你怎麼走?所以你沒有開啟般若智慧,修行叫盲修瞎練,你很用功修,修到最後沒結果。甚至走偏了,誤入歧途,著魔了,現在都大有人在,那沒有般若。

  所以過去我跟大家也提過,早年我們在美國達拉斯佛教會,一個居士她的兒子,休士頓這個居士,她也叫阿桃,我們打佛七都來佛教會幫忙煮菜。從休士頓到達拉斯,開車也一段路,三、四個小時。她一個兒子讀哈佛大學二年級,去奧斯汀跟人家學密。學密,他是念咒念晚上的,學了半年就著魔了。所以那次我到休士頓去,她問我怎麼辦?我說我也沒辦法,我只能誦經給他迴向,我也無能為力。所以她就請我到她家,我找幾個出家眾去誦《無量壽經》給他迴向。送到精神病院也沒有用,那個治不好的。密宗,你要找到真正善知識不容易。黃念老講,密宗的上師,假的很多。你也不認識他是真是假,你跟他學,那就很容易走錯路。所以他去念了半年。後來我就問她,他是怎麼念的?她說都念晚上,念咒念到天亮。

  念晚上的,我在家的時候,我曾經碰到過一次,在汐止彌勒內院。那時候我母親去那裡做義工,我有放假就去掛單,晚上住在寺院。那一次住持寬裕老法師給我安排在一個通鋪,沒有套房,木板釘的通鋪,可以住七、八個人的。他就安排我跟一個姓那的居士住,就是睡在同一個床鋪上。那個居士他就自我介紹,他說他姓那,那裡的那,他是旗人。旗人就是滿清,滿族的,他不是漢族的。他說,你晚上跟我住,我晚上要用功。我說用什麼功?他說我要念咒,我都念到天亮。晚上我開始睡覺,他開始念咒。我只好說,那沒關係,那就你念你的,我睡我的。果然沒錯,我躺下去,我睡覺,他在我旁邊念咒,念到天亮,實在講,那天晚上我大概沒什麼睡。所以休士頓那個阿桃的兒子,她說去奧斯汀念晚上的。我說我在家的時候碰到過一次,的確有念晚上的。但是念咒,如果你不是很高級的密法,都是召請一些鬼神。鬼神真有,那不是假的,我經歷太多了,經驗談。你請過來,我們有句俗話講「請神容易送神難」,你請來,你怎麼再把他請回去?請來,你請不回去,你就麻煩了。

  所以這個問題就是沒有般若智慧。沒有般若智慧,你修什麼法門,都很容易有偏差。如果沒有真正善知識在旁邊指導,那很危險。好像眼睛瞎了,沒有眼睛,那你一直跑、一直跑,你跑得愈快就愈危險。所以六度,般若如目,好像眼睛一樣。人不能沒有眼睛,沒有眼睛看不到路,但是也不能沒有手腳。所以六度就好像一個人有眼睛、有手有腳,五度好像手腳,第六度就像眼睛。發六度心,就是發心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有了般若,布施才叫布施度,不然只有布施。只有布施,你就不能度,度什麼?度生死,度就是超越,超越生死了。如果你財布施,你沒有般若智慧,你著了相了,那只能說布施,不能叫布施度。財布施,你會得人天福報。你財布施會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這個也是我們一般人所希求的。如果你著相修這三種布施,你會得人天福報,得財富、得聰明智慧、得健康長壽,這個是我們世間人,無論中國人、外國人都要求的。但是不能了生死出三界,不能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所以必須有般若,就是不能住相,不要著相。

  但這個說容易,但是做也難,我們都住習慣了,叫我們無住,實在是有困難。在佛法,無論大乘小乘、顯宗密教,你要超越,就是要無住。唯一只有一個宗,你有住也可以超越,就是淨土。你住相,就是你不要住娑婆世界的相,你住極樂世界的相,那你可以往生到極樂世界的凡聖同居土。我們現在是住在釋迦牟尼佛娑婆世界的凡聖同居土,我們這個叫穢土,五濁惡世,污染很嚴重。我們現在氣候不正常,地球生態都統統被破壞了,受到嚴重污染。所以佛在經上講,這裡叫五濁惡世,穢土,心理的污染,精神的污染,生理的污染,環境的污染,種種的污染,非常非常嚴重。我們不要住這個污染的世界,我們住清淨的世界,住五清世界,那我們可以往生到極樂世界。去那邊,你還是要修無住生心,只是換個環境再去修,分兩個階段,這個是特殊的法門。其他法門都沒有例外的,你一定要在我們這個世界無住生心,你才能超越,你要修無住。起碼你要無住,才能證阿羅漢,超越六道。無住生心,才能明心見性,超越十法界。

  我們現在雖然做不到,但是我們學習《金剛經》也慢慢看破放下。無住就是看破放下,放下萬緣。實際上,無住生心,古來祖師大德提倡的念「阿彌陀佛」,或者念「南無阿彌陀佛」,其實這個是最巧妙的方法。你心裡放下萬緣,什麼都不放在心上了,空空洞洞的,只有提起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你心裡統統放下了,這個就無住了。你生起念佛這個心,這句佛號明明朗朗、清清楚楚,那就生心。所以念佛是修無住生心最巧妙的方法,其他的方法,恐怕我們不是那個根器,比較用不上。但是我們要知道,無住就是放下,我們心裡那些拉拉雜雜的,那個都不要放在心上。我們現在也是可以修的,有這個方便。我們放下萬緣,提起一句佛號,放下萬緣就是無住,提起一句佛號就是生心,那這個就同時都有了,這是淨宗它巧妙之處,就是念這句佛號,無住生心。其他的法門,統統要修無住生心,這個當然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修。我們有一個淨宗來補助,我們修這個無住生心,更為方便。

  所以『不應住六塵生心』,「六塵」就是色聲香味觸法,眼耳鼻舌身意這個六根,我們六根所對的對象就是六塵,當中就產生六識。我們不要住六塵的相而生心,不要住這個相,『正為行布施六度耳』。「不應住六塵生心」,你不住相而生其心,這個正是修布施六度。這個話我們聽起來,好像不太容易理解,我們引用蕅益大師一篇念佛開示,我們可能更能夠具體體會一點。蕅益祖師他開示說,真正念佛人,「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你身心世界統統放下就是大布施。不是我今天拿多少錢去布施,拿幾百萬去布施就大布施,不是。他那大布施就是放下身心世界,就是這個世界我們都放下了。我們為什麼放不下?因為我們沒看破。為什麼沒看破?因為我們不知道這些相統統是假的,如夢幻泡影。

  所以我們早年,在二十幾年前,我們老和尚就叫我去印貼紙,圓圓的,我們現在隔壁有流通,大家可以請回去貼在電視的角落,不影響你那個畫面。的確,我們老和尚常講,你會看電視,你就開悟,你就成佛了。看電視的時候,就看到「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你要去觀那是假的,你這樣觀會開悟,為什麼?你心不會住在那些劇情裡面。比如說,你看新聞報導,我們的情緒就跟著起來了,對不對?你就住了。如果說如夢幻泡影,如如不動,但是看得清楚、聽得很清楚,也知道他們在講什麼,但我心就不住,我心不起心、不動念,這就不住了,大家可以練看看。但是如果你跟著起舞了,那你就住了,要趕快回來。這個的確是《金剛經》修學在境界練心的一個方法。這是大乘,大乘教都是在歷事練心。小乘,他碰到境界,他會受影響,所以他要隔離。修小乘,沙彌戒、比丘戒,不可以看電視,不可以看這些戲劇,不可以看。因為他心會受染污,他會著相,所以他先隔離。大乘就是說他有免疫力,不受這個病毒的影響,他就是要在這個地方練,修清淨心。所以我們現在看電視,先師淨老和尚講,看電視的確就是在修行,沒錯!所以他印那個給人家貼,就是教我們看電視,你就是要修。你這樣修,你會開悟,會成佛。你哪一天看到,真的都如如不動了;如如不動要生心,不是說他講什麼都不知道,那那個就不是了。你清清楚楚,但是你心不跟它動,有好的、有不好的,反正統統是假的,都是夢境,我們修如如不動,不要受它影響。但是我們知道,那是善、那是惡,我們很清楚,但是我們心不跟著起伏。「不取於相,如如不動」,那這樣練,慢慢我們的清淨心就現前,我們的智慧也就透露出來了。看電視這樣看,這就會看,我們不會看,心情就會受影響;如果心情會受影響,建議先不要看。所以過去我們辦道德講堂,先收手機,因為你的情緒會受這些干擾,你會受到干擾,你心就不清淨,心不清淨,你心定不下來。定不下來,你聽什麼東西、學什麼東西,都沒有效果,都無法吸收,這個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們初學的階段,如果心還會受干擾,那先不要接觸,先修小乘的,像小學生的修法,先遠離。一段時間,你心淨到一個程度,你還要出來磨鍊,還要出來考試。不然你住在深山說,我都很清淨了,但一到街上走一趟,你又不清淨了,那不及格。所以你還是要鍊,你是一個階段性的,在一個清淨的環境修,還要到紅塵裡面修,透過這些考驗,你真的不動心了,那才算及格,才算成就了。

  所以蕅益祖師給我們講,「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放下就是要首先要看破,《金剛經》就教我們看破的,你真看破,那你一定放下。你知道是作夢,那你就會放下了。如果你不知道作夢,那你就當真。蕅益祖師第二度就是「不復起貪瞋痴,即大持戒」。因為你心裡不生起貪瞋痴慢這些煩惱,就是持戒,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大持戒了。「不計是非人我,即大忍辱」。這個忍辱也不好修,為什麼不好修?我們著相了,逆境,不順心的事情,看到惡人惡事,我們生瞋恨心。遇到人家毀謗我們,我們生瞋恨心,這個就不能忍,這個逆境。順境,我們喜歡的會生貪,那也要忍,那個比逆境更不好忍。所以不計較是非人我,即大忍辱。我們現在看到這個社會也沒有公理,如果你要計較,你就忍不住了,你肯定要生氣的。特別現在這個亂世,是非都顛倒,善惡也顛倒了。所以我們不要去計較,你跟他計較沒有用;不計較,忍辱度我們就能修了,不計是非人我。

  我們老和尚二十多年前,到日本去參加聯合國國際和平會議,他找時間去跟當地的寺廟交流,還有接受了東京電視台的訪談,跟一個基督教的石井牧師。那一次去開聯合國世界和平會議,聯合國開和平會議,每一年花很多錢,開了幾十年,愈開這個世界是愈不和平,好像沒幫助。不但沒有幫助,愈來愈不和平,愈來愈亂。後來我們老和尚給他們提出核心的問題在哪裡。核心的問題還是在自己,他說講到最核心的,就是夫妻兩個人。夫妻兩個為什麼離婚?因為有衝突。一個家庭基本的成員就夫妻,再講到核心就是自己,自己內心,自己跟自己,你善跟惡都會起衝突。自己跟自己都會起衝突,這講到最核心了。所以他講到恐怖分子,他說你要從核心去找,他個根源在哪裡?從哪裡發生的?現在看的都是枝枝葉葉,所以核心就是家庭,找到最後就是自己個人,教育的問題。石井牧師說,我們要怎麼樣才會和平?我們老和尚就跟他講,要和平,就是別人沒有道理,也是合理的;我有道理,也是不合理的,這樣就和平了。他沒道理,我們也同意他是合理的;我有道理,他說我不合理,好!那我不合理,這樣就和平了。石井牧師說,好難!怎麼會是他沒有道理也是合理的,我有道理也是不合理的,怎麼會這樣?一定我有道理,他沒道理!那這樣就爭了。我們老和尚講得就比較具體,蕅益大師說「不計是非人我」,這一條就是不計是非人我,他沒有道理也是合理的,我有道理也是不合理的,這個就是大忍辱。石井牧師說,好難!真的很難。所以要般若智慧,如果有般若智慧,這個我們就能夠修了,大忍辱。

  第四,「不稍間斷夾雜」,你不夾雜就是專精,我們「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就是大精進。「不復妄想馳逐」,不再打妄想,就是大禪定。「不為他歧所惑,即大智慧」,他歧就是種種的言論、種種的知見,你不會被迷惑了。你為什麼不會被迷惑?因為你有般若智慧,你就照見,很清楚了,真妄邪正、是非善惡,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是你心不著,不迷惑,那是般若智慧,就是大智慧。所以蕅益大師一句佛號,他配這個六度,就是你念這一句佛號就圓修六度,圓滿修這個六度了,這個也是圓頓法,圓滿快速修學的方法。所以這裡講,「不應住六塵生心」,你不要住六塵的相而生心,那你這樣就是修六度了。我們再看第二條:

  【二、一有所住,已為境轉。則布施等功行,必不能圓滿。故應離一切相,廣行六度,利益一切眾生。】

  『一有所住』,「住」就是著相,一著相我們心就被這個境界轉。心被境界轉,依照老和尚教我們的,用看電視來測驗自己最準了。我們看的時候,我們的情緒會不會被它影響?如果被它影響,就被轉了。因為我們現在看到電視節目,特別是新聞報導,很多,有好的、有不好的,我們心都會有住,情緒就會跟它浮動,會跟著起舞了,那這個就是住了。那這個時候我們要趕快提高警覺,不能住,讓我們的心趕快用念佛把它恢復到平靜,繼續看。如果看了真不行,那不要看了,真受不了,就不要看了。因為你愈看愈難受,就不要再看了。但是我們功夫要提升,還是在境界上練,那是真的。所以「一有所住」,『已為境轉』。『則布施等功行,必不能圓滿。』如果有住,那這個「功行」就不能圓滿。不圓滿就是不能超越,我們怎麼修都是在六道,都是世間的善法,這屬於世間法,這不是佛法。

  『故應離一切相,廣行六度』,「離一切相」就是無住,我不住這些相,我心裡乾乾淨淨、清清淨淨的。好像鏡子、明珠照外面的景象,照得清清楚楚,但是它絲毫不受污染。所以離一切相,「廣行六度」,廣行六度就是生心。不是說,無住,什麼都不幹,不是這樣的,你要去度眾生。你看阿彌陀佛他無住,但是他建立一個極樂世界來供養十方世界的眾生修行,他要幫助眾生。幫助眾生得度,這個就是生心。如果你無住不生心,就變成阿羅漢,變自了漢。所以菩薩無住要生心,要生度眾生的心,這個才是圓滿的。所以廣行六度,就是為了『利益一切眾生』,不為自己。我們住相,為什麼住相?就是為我。要破這個我執,我們現在起心動念,第一個先想別人,不要想自己。我們舉出一個例子,我們看到我們很喜歡吃的東西,第一個念頭,不要想我要趕快把它吃掉。第一個要想到,我的父母有沒有吃?比如說,現在父母都會給兒女做生日,父母對兒女是無私的愛,奉獻,沒條件的。做生日、照顧生活,等等的。做兒女的有好吃、好玩的,有沒有去想到父母?父母給我們做生日,父母的生日,我們有沒有給他做?也要想到父母,甚至想到祖父母,想到兄弟、朋友,等等的。這是舉出一個例子,凡事就是為眾生想,為大眾想,不要為自己。我們這個我執,住相就慢慢會淡化。我們沒有辦法一下做到無住,但是慢慢淡化,到最後也能達到無住,就是多為眾生想。所以儒家教學是從仁下手,這個「仁」就是兩個人,推己及人,你想到自己,也要想到別人。我不喜歡的事情,「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你自己不要的,不要把這個去加給別人。我們不要,別人也不要,所以想到自己也要想到別人,推己及人。所以儒家它的教學,從這個「仁」字開始。我們再看第三:

  【三、『佛說』二字,亦有深意。佛為過來人,乃經驗之談,非同理想。】

  『佛說』這兩個字,在這裡有很深的意義在。這是講經文,「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因為佛是『過來人』,佛是果位,菩薩是因位,菩薩修六度,修圓滿那就成佛了。所以成了佛,他也經過菩薩修行的經驗,所以是「過來人」。『乃經驗之談』,就是菩薩心不應當住色聲香味觸法而行布施,你這樣才能超越。『非同理想』,因為他是經驗談,我們現在講他的心得,他的心得提出來跟大家分享。我們再看第四:

  【四、長老問意,在得一安住其心之方也。而一切無住,正是安心之妙方故。一切不住,即是離一切相。即是不為境轉,則其心安住而不動矣。】

  你心不被這個境界所轉就是『安住』。不要再我的心不住色聲香味觸法,要住在哪一個地方?要找一個地方來住,那又是住了,你只要不動就是無住。佛跟長老這個問答是很巧妙的,所謂善巧方便,讓你悟入。長老須菩提問的意思,『在得一安住其心之方也』。哪些方法幫我這個心安住在一個地方?問我這個心要怎麼安住。佛回答,『一切無住』。他問要安住,佛跟他說「一切無住」。一切無住,正是給你安心,安住的妙方。所以『一切不住,即是離一切相。即是不為境轉,則其心安住而不動矣。』就是「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了。那你要找一個,又要一個住,你心又動了。所以這個地方,我們自己要好好去體會,你體會到了,你會開悟的。我們現在修念佛法門,這個我們如果還體會不到,我們心就安住在阿彌陀佛,也對了!這個叫「勝方便」,殊勝的方便。你懂無住是最好,如果不懂也沒關係,反正我就是住在阿彌陀佛,其他放下,那也就是無住生心了。無住生心是同時的,念佛這個方法是最巧妙的,所以我們修淨土有這個方便。我們再看第五:

  【五、當知必一切無住,而後得所安住。必始終無住,而後法身常住。且並法身亦不應住,故曰不住涅槃。乃入無餘涅槃也。】

  『入無餘涅槃』,就是不住涅槃、不住生死,所以叫「無餘涅槃」。小乘阿羅漢、辟支佛,他住涅槃,所以他的涅槃叫「有餘涅槃」。他住涅槃,他不住生死,但是他住有餘涅槃;我們凡夫是住生死,我們是住在生死;佛他不住生死,他也不住涅槃,這樣才能入無餘涅槃。所以這裡給我們講,『當知必一切無住』,應當要知道必定要一切無住,『而後得所安住』,而後你就得到安住了。

  『必始終無住,而後法身常住。』法身它本來就常住,我們每一個人都有法身。佛有三身,實際我們每一個人也都有三身,佛他證得,我們沒有證得。「法身」,在經典上印度梵語叫毘盧遮那,翻成中文是遍一切處。法是什麼?法就是萬法,法身就遍一切處,沒有一個地方沒有法身的。佛的法身遍一切處,我們的法身也遍一切處。那我們現在這個叫業報身,佛有法身、報身,修行圓滿報身。像我們念讚佛偈,「阿彌陀佛身金色」,那是圓滿報身佛,實報莊嚴土的。還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應化在我們這個世間,跟我們差不多的,但相最好,那個叫應化身。我們成就了,也是一樣有這個三身,無論業報身、應化身,統統是從法身出來。極樂世界、娑婆世界,十方世界沒有一個離開法身的。法身它是遍滿一切處,毘盧遮那,叫遍一切處。法身就是整個法界,萬法都是我們的身,我們的身體這個身,就是本體。本體它是沒有邊際的,大而無外,小而無內,你找不到邊際。你往裡面找,你也找不到最裡面的,《華嚴經》講重重無盡,那個是法身,所以遍一切處。所以禪宗開悟的學人,禪師都會測驗他的學生有沒有開悟,法身在哪裡?隨便拿一個東西,那個就是了。但是我們沒有開悟,我們也學這個樣子,那不算。要真悟了,的確是這樣。但是我們現在雖然沒有悟入,但是我們有這個概念,法身它是遍一切處的。我們自己也有法身,我們也是遍一切處。如果沒有遍一切處,我們在這裡能看,那走到那裡就不能看了,不是這樣。你在地球能看,你坐火箭到太空去,你也能看。法身遍一切處,就是它沒有邊際的。

  所以我小時候看漫畫《西遊記》,喜歡看漫畫。看到孫悟空七十二變,神通廣大。後來如來佛要教化孫悟空,這個太調皮了,大鬧天宮,鬧海龍王的宮殿。如來佛跟他講,你怎麼樣也不出我的手掌心。孫悟空就變一個小小的人,就跳上如來佛的手掌心。如來佛就跟他講,你的神通再廣大,也出不了我的手掌心。他說,笑話!我翻一個筋斗是十萬八千里,怎麼可能出不了你的手掌心?那就試看看。他就不止翻一個筋斗,一個筋斗就十萬八千里遠,翻了無數個筋斗,看到五座山。他說這個大概是很遠很遠了,不出手掌心,我才不相信,他寫上「到此一遊」。然後又回來了,去找如來佛了。他說,我都超出你的手掌心,不知道超出多遠了。他說,沒有!你還是在我的手掌心之內。他手給他看,你剛才寫的「到此一遊」。這個我們是以前在看漫畫,看故事。現在學了佛,才懂經典裡面講的道理。他為什麼出不了佛掌心?因為他法身遍一切處,它沒有邊際,你怎麼出去?你怎麼樣統統在法身裡面。

  所以禪宗還有一個公案,就是講一個禪師,有一天在大殿(禪宗有一些超情離見,我們是不能學的,那是那種特殊根性的),他在大殿吐痰。大殿怎麼可以吐痰?這個對佛很不恭敬。那個香燈就說,你怎麼可以在大殿吐痰?這有佛!他說這個大殿是供佛的,佛在這個地方,你怎麼可以在這裡吐痰?他說,那你找一個沒有佛的地方給我吐。那是什麼意思?這樣大家知道嗎?法身遍一切處,你說哪裡沒有佛?但是,不是說叫我們不恭敬,有一些禪宗,他那種特殊的手段,要人家開悟的,那個我們不能去學,學了造罪業。像南泉斬貓,貓把牠抓來,把牠斬了,還有一個劈佛像,他那個很特殊的手段,他是看到他的開悟的因緣成熟了。那是真正善知識才行,我們照那樣去學,那可不行,造罪業了。所以這個我們要知道。

  法身就遍一切處,無所不在,叫做法身。法身無相,它能現一切相。法身就像電視屏幕,它是空寂的,它是空的,但是相都是從那個空出來的。所以當現相的時候,它還是空,所以叫當體即空。《心經》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空就在有當中,有就在空當中,它是一不是二,你不能給它切割的,你沒辦法切割。像電視的螢幕,那有相,它是一不是二。但是相是虛妄的,它的本體是空,那是真的,不生不滅,沒有變化,那個相變來變去。我們看電視、看手機,一下這個節目,一下那個相,變來變去,那有生滅變化,那是虛妄相。但是那個屏幕它沒變化,它始終都是這樣,空空的。用這個來形容、比喻我們的法身就是這樣的,它空寂,但是所有的相統統從這個空寂的體當中所現出來。這個空寂的體,隱了之後它就回到空。好像電視,我們開關關掉它沒有了,你一打開它又出來了。所以隱現,隱藏起來,還是顯現出來,就是這樣。

  『且並法身亦不應住』,你住就變成小乘了,『故曰不住涅槃』。『乃入無餘涅槃也』。我們再看:

  【六、禪宗可二祖,問安心法。初祖曰:「將心來與汝安。」曰:「覓心了不可得。」初祖曰:「吾與汝安心竟。」此與本經問答之意正同。會得了不可得,則安心竟矣。】

  這個地方舉出『禪宗可二祖』,這個「可」就是慧可,在我們中國禪宗,禪宗是印度達摩祖師傳到中國來,他看到中國有大乘的氣象,拿了衣缽就到中國來。他也不用坐船,一葉就渡江了,他有神通。來到中國,是中國南北朝時代,梁武帝的時代,梁武帝他是虔誠佛教徒。我們中國素食就是梁武帝提倡的,其他國家的佛教徒、出家人,不殺生,但是沒有吃素。吃素是中國佛教的特色,你看日本、韓國,包括藏傳佛教,斯里蘭卡、泰國、蒙古,出家人他不殺生,但是他有吃三淨肉。梁武帝他讀《楞伽經》,菩薩大慈大悲,不忍心吃眾生肉。他看了很感動,因為他自己在講經,他當皇帝,自己在講經。他講經,他也蓋了四百八十座的寺院,安頓二十幾萬出家人。造寺、造佛像,功德很大,特別提倡素食,這是他的功德。但是,達摩祖師到中國來,他不認識,所以對達摩祖師講的,他不能理解。他問達摩祖師,我造這麼多寺,安這麼多僧眾,有什麼功德?他說,並無功德。沒有功德,做了這麼多,還沒功德。他不了解達摩祖師的意思,也就是梁武帝他不知道什麼叫功德。功德就是什麼?這裡講的心不住相,就是功德。你造了那麼多寺,那叫福德。福德是什麼?人天福報。所以梁武帝他會講經,他學佛很虔誠,但是對國家的政治辦得就是疏忽了,所以後來他的部下侯景造反,被逼死了。但是他死的時候,他也生天了,他很安詳,因為他真的修了很多福德。如果他問達摩祖師說,我福德大不大?達摩祖師一定給他說,甚大!甚大!因為達摩祖師他的功德的標準就是無住生心,你蓋了那麼多的寺廟,你著相,你還著我有沒有功德?我功德大不大?那是著相。他福德真大,所以他雖然人家造反,他死了,他很安詳的,瑞相很好,他是生天的瑞相。就是造寺,生天的果報,還有提倡素食,這個更不得了。現在我們在學佛吃素,沒有吃魚吃肉,得利於梁武帝他的庇蔭。所以他是福德,不住相才叫功德。他不認識達摩祖師,他自己也在講經,但是他沒開悟,他修的是人天福報。我們現在看到學佛修人天福報很多,來生會得人天福報,但是超越不了六道。

  所以慧可認識,這個慧可他有眼光,認識達摩。梁武帝不理會他,他就到河南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等到一個慧可,站在雪地裡面,站了三天三夜,冬天下雪,都積雪了,他去站在那邊,要求法。達摩祖師問他,你是為什麼找我?他說,我為了要求法,求法不可以太傲慢,傲慢心怎麼可以求法?他就拿戒刀把胳膊砍掉,供養達摩。達摩說,你這又是何苦而來!為什麼還要砍斷自己的胳膊?他說,我心不安,求大師幫我安心。『初祖』,這裡講「初祖」就是達摩。達摩在印度是二十八祖,到中國是初祖。初祖就說:『將心來與汝安。』他就伸手要跟他拿心。我們現在看到人家雕達摩祖師像,有一個手伸出來,那個就是要給慧可拿心的。你說心,好!你心拿來,我幫你安。這個時候慧可他一回光返照,『曰:覓心了不可得。』他說,我找心找不到。為什麼找不到?遍一切處,不是在哪裡。《楞嚴經》,楞嚴會上釋迦牟尼佛問阿難尊者說,不管真心、妄心,你的心在哪裡?你說給我聽。阿難尊者找了七個地方,「七處徵心」,都被佛否定了。他心慌了,到底我心在哪裡?不是在裡面、在外面、在中間。阿難可以想出七個地方,我們都想不出來,但是這些統統不對。所以阿難沒有慧可根性那麼利,慧可他馬上知道,「覓心了不可得」。心在哪裡,這個肉團心?那不是,心臟可以移殖的,甲移到乙的身上,乙不會變成甲。所以他說「覓心了不可得」,達摩說心給你安好了。你找不到心,那安什麼心?那就安了。他就大徹大悟。他砍斷胳膊,極端痛苦,下雪很冷,在這個當下開悟的。禪宗還有個公案,有一個參禪的,有一天碰到一個仇人,仇人見面分外眼紅,拿刀要殺他。他趕快跑,跑到他師父那邊,他師父正在說法,躲到桌子底下。師父就跟他講,這個就是你的心。他當下,在極端恐慌之下,他就大徹大悟了。所以各人開悟的因緣不一樣,禪宗這些公案也滿有趣的。

  『此與本經問答之意正同。會得了不可得,則安心竟矣。』了不可得,心就安了。我們總是要得到一個什麼,什麼都了不可得,如夢幻泡影,恐懼、歡樂、憤怒,統統歸零了,就安了,就沒事了。有一句話講,「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這也是禪宗的話。

  好,這一段《講義節要》,我們就學習到這裡。下面的經文,我們下一次再來學習。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