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中國傳統教育的特色  (第二集)  2005/10/21  馬來西亞吉隆坡綠野國際會議中心  檔名:28-021-0002

  尊敬的丹斯里先生,尊敬的諸位校長,諸位老師,諸位同學、大德,晚上大家好。現在讓我們在一起學習「大學」裡面的一段經文,這段經文就是中國五千年傳統教育的總綱領、總的指導原則。在從前入學的時候,老師給學生的傳授,首先就是要講這個綱領。文我們節錄下來了,我們先把它念一遍: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這段文是接著前文所講的「本末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這幾句話雖然很簡單,義理深廣無有邊際,我們學習要細心去體會,不能夠粗心大意把它看成淺顯而漠不關心,這就錯了。

  昨天跟諸位介紹三綱,「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明德這兩個字我們一定要把它認識清楚,明德就是《三字經》上所說的「人之初,性本善」,簡單的說,本性本善,凡是人,沒有例外的。在佛法裡面講,不但是人,而且包括了九法界眾生,甚至於包括了植物、礦物,乃至於自然現象,《華嚴經》上所說的「情與無情,同圓種智」。為什麼這樣說?那就要講到宇宙的來源、生命的來源。這樁事情,從古至今,無論是中國外國許許多多的學者專家、宗教家、哲學家、科學家,都在那裡探索宇宙的起源、生命的起源,眾說紛紜,到今天也沒有一個結論讓我們大家心服口服。這樁事情孔子他不談,所謂是「未知生,焉知死」,所以他是避而不說。但是世尊在佛經裡面就講得很清楚,講得很透徹。如果我們讀了佛經再去讀四書就像吃冰淇淋一樣,你能夠深入透徹的去理解,你知道其中的法味。這才知道明德、至善,跟佛法講法身、法性原來是一樁事,跟宗教裡面所講的唯一的真神、造物主,也是一樁事情,這才能夠豁然貫通,那我們的信心自然就生起來。

  「明」就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不是從外面來的。正如佛在《華嚴》上所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這就說明了九法界的眾生都迷失了自性,所以不能證得法身、本善。「大學」裡面所說的明德,明德不明了。教學沒有別的,教學就是明明德,我們要把我們的明德再找回來;在佛法裡面講,我們要把法身自己親自去證得,跟此地的明明德是一個意思。

  如果用佛法更淺顯、更白一點的句子來說,明是智慧,唯有智慧才能破迷開悟,德就是效果,那就是離苦得樂。離苦得樂是果、是事,破迷開悟是真因,因跟果就相應。迷破了之後,我們自性本具的智慧、才能、福德統統具足,統統現前,這個人我們就稱他作佛陀,稱他作菩薩,在中國稱之為聖賢、君子。自己恢復了自性之後,自自然然會幫助別人,為什麼?恢復之後才知道整個宇宙是一體。就像我們身體一樣,四肢、五官、百骸,一個身體。身體哪個地方有痛癢了,我這左手有痛癢了,右手一定去摸摸它,搔搔它的癢,它需要談條件嗎?右手說我幫你忙,你要感謝我,來談條件,不需要,為什麼?一體。唯有真正覺悟的人知道宇宙是一體,眾生是一體,所以愛心自然而生。

  在中國古代教學裡面,父子有親,這個親是教育理念的核心,一切教育都從這個親愛發揚光大,到最後是愛一切眾生。所以佛法的教學根本,我們常講四心,四無量心,慈悲喜捨。慈幫助眾生得樂,悲幫助眾生離苦,離苦得樂,最後止於至善,喜捨,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不但我們自己歡喜,要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歡喜怎麼生的?從哪裡生出來的?《論語》第一句就給我們說出來「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我們曉得歡喜心是從學習裡面生出來的,自自然然,一絲毫造作都沒有,所以這叫天性,這種樂是天性。

  夫子讚歎顏回,顏回確確實實做到了貧而樂,樂的是什麼?樂的是法喜充滿,樂的是學而時習之。如果沒有學而時習之,顏回生活很痛苦,精神不會很樂,苦不堪言。我們跟顏回不一樣就在此地,好學,夫子好學,世尊好學,諸佛菩薩沒有一個不好學。他學習達到究竟圓滿還是好學,為什麼?自己修學圓滿之後,這個好學做給別人看,這正是學為人師,行為世範,做給別人看。所以好學是永無止境,不是說成了佛,孔子做了聖人,就可以把好學放下,沒有,更精進、更努力做出來給我們大家看,這是根本,四無量心。

  有本就有末,有體就有用,有理就有事。那個事用上,在佛法裡面有四攝法,攝是攝受,非常重要!四攝法一定要學,一定要會用。這要用現在的話來說那就更好懂,容易明白,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法,現在的名詞叫公關法,公共關係交際法,人與人往來的方法。從什麼地方做起?從夫婦。你看看,最小的一個範圍,從夫婦發展到家庭,家庭發展到社會、到國家、到世界、到遍法界虛空界,就用這個,簡簡單單四種。

  第一個「布施」。四攝法裡面的布施,跟六波羅蜜的布施,名詞完全相同,意思可不相同。六度裡面的布施是要把我們慳貪的煩惱捨掉,這個施就是施捨,要把慳貪煩惱放下、施捨,目的在此,著重在自利。但是四攝法不是自利是利他,是接引眾生,利他。所以四攝法裡面的布施,我用簡單的話來講,就是送禮、就是請客;換句話講,人與人之間往來要多請客、多送禮,這個交情就厚了!這關係就從這建立的。從最小的,夫婦,太太要照顧先生,也要常常請客、要常常送禮;先生對太太也要常請客,也要常送禮,夫妻好合,白頭偕老,一生和睦,這要懂得。

  往年我在新加坡團結九個宗教,九個宗教現在變成一家人了,非常的和睦。就有很多人問我:法師,你用什麼方法把不同的宗教搞得那麼和睦?我說這個方法是釋迦牟尼佛教給我的,四攝法,所以我到每個宗教去拜訪,到每個宗教去送禮,這很重要,所以以後大家歡喜,就變成一家人。

  前幾年我訪問日本,在沒有去之前我就送了三十套《大藏經》,請那邊的朋友幫我分送給淨土宗的寺院,以及佛教的一些道場。所以到我去訪問的時候,日本許多宗派的這些長老都來歡迎,到達那天晚上舉行一個歡迎的宴會。我看到那麼多人我很歡喜。宴會完了之後,日本的朋友告訴我:法師,今天我們的宴會,可以寫在日本佛教史上。我說怎麼回事?他說這些諸山長老,平時都不往來,他說幾百年都不往來。我說有這回事情?是!各自為政,不相往來,今天統統都來了,這是太難得希有的事情。我這才明白,為什麼不往來?門戶之見,彼此不相往來。今天來是為什麼?因為接受我贈送的《大藏經》,都來了,布施、供養!都來了,我就明白了。

  我在那裡訪問一個多星期,差不多有七、八天。我離開的時候我回請他們,我請客,請他們。請他們來之後,我明白了,我就向大家說明:我們佛教不僅僅是淨土宗,就是不同的宗派,都是釋迦牟尼佛傳下來的,我們都是釋迦牟尼佛的學生,如果我們彼此互相不往來,你就想想看老師心裡不難過嗎?就像父母養了十幾個兒子,十幾個兒子彼此都不相往來,父母心裡面多痛苦,這大不孝!我說我們是親兄弟,希望從此以後要互相往來,要互助合作,要常常在一起溝通,團結起來把佛教發揚光大,普度眾生,我們是親兄弟。我說除佛教之外,還有別的宗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各個不同宗教是我們的堂兄弟、是我們的表兄弟,所有信仰宗教的人都是一家人,和平才能落實。如果有隔閡、有意見、有對立、有矛盾,世界哪裡會有和平?

  每個宗教的創始人,每個宗教的經典,都教導我們與一切眾生、不同宗教的人和睦相處,平等對待,一般經典我們都讀到,為什麼還會自相矛盾?自己家裡人還不能夠和睦相處?家和萬事興,家不和,你要說天下和;《論語》裡面講的,齊家治國平天下,家都不和了,國跟天下怎麼可能有和諧,這是一定的道理。

  要想家和,先要修身,修身就是要明德,要懂得四攝法,要歡喜布施、供養。「愛語」,真正的關心,從內心裡面真誠的關心。「利行」,我們所做所為一定是利益對方、利益社會、利益眾生。最後一條是「同事」,同事本來是與一切眾生同事。這個話我不敢講,現在一切眾生都是自私自利,所以不能跟眾生同事,跟眾生同事就會墮落。所以我就改變,我們跟誰同事?跟佛同事,跟菩薩同事,跟上帝、跟神明同事,這就沒有過失了。

  教學的綱領,教學的方法,也有四條,在佛法稱為四悉檀。這個名詞是梵語跟華語合起來翻。四是華語,悉是華語,檀是梵語,檀就是布施。它的意思,四種普遍的布施,我們要學,四種普遍的布施。普遍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好惡,平等布施。第一個叫「世界悉檀」,這是它的名相,意思就是歡喜、隨樂,也就是我們要懂得布施歡喜心。大乘教裡頭佛常講「菩薩所在之處,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這個眾生不喜歡我、討厭我,怎麼辦?我看到他來了趕快迴避,迴避,他就歡喜了。總而言之,要記得叫別人歡喜。普賢菩薩修學的十個綱領,禮敬、稱讚、供養都包括在這一條裡頭。

  怎麼樣落實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禮敬、稱讚、供養。稱讚是有條件的,禮敬跟供養沒有條件,不分是善人、是惡人、是好人、是壞人,禮敬平等,供養平等;讚歎就不一樣了。讚歎是讚歎他的善,不讚歎他的惡,這裡頭有分別,隱惡揚善!中國古聖先賢的教誨,普賢菩薩的稱讚如來就是中國人講的隱惡揚善,人有缺點決定不能說,《弟子規》上講得很清楚。要記住常常讚歎別人的善行、善願、善念,我們多麼歡喜,多麼開心。如果常常記住別人的過失,那就錯了。

  一般人都知道心,心是什麼?心是善良的,所以稱為良心。我們的良心,善良的心,如果天天把別人的垃圾、把別人的罪過、把別人的不善裝到我們自己的良心裡面,我們的良心就變成壞心了,誰的過失?不是別人的過失。別人那些不善不會跑到我們心裡來,只有我們自己把人家不善拿來放在自己心上,錯了。人人都知道錯了,可是犯這種錯誤的人太多太多,我們不要去管別人,首先要回頭問問自己,我有沒有這個毛病?所以真正修道的人,六祖能大師講得很好,「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唯有不見世間過,我們自己才能真正恢復到純淨純善,明明德。

  你為什麼不能夠明明德?你常常記到這個人過失,那個人錯誤,你永遠不能夠恢復你的明德,在佛法講你永遠不會見性,你永遠不會開悟。所以不開悟是你自己把那個悟門堵塞掉了,你不懂。你真正明白這個道理,做到心純善。你看看《十善業道經》上佛講的一段最精采的開示,文字並不長,最重要的一句話,「菩薩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觀察善法」。常念善法,心善,心裡頭常念善,不念惡;思惟善法,思想善;觀察善法,行為善,純淨純善,「不容毫分不善夾雜」,這個人成佛、成菩薩、作祖的基礎條件他具足了。這些事情不是求人的事情,求自己,求人難!中國古人常說「求人難,登天難」。這個事情求自己,你自己肯幹、肯做,那你就成功了。凡聖就在一念之間。一念善,你就是佛,就是菩薩;一念惡,你就是羅剎,你就是地獄。時時刻刻要反省,時時刻刻要檢點,時時刻刻要改過,這才能夠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

  第二條「為人」,我們起心動念都是為別人,不為自己,為自己錯了。我在初學佛的時候,我對這句話不懂,人哪有不為自己的?中國諺語常講「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亞視何守信先生曾經問過我這個問題。這個話意思很深很深,一定要用佛法才能解釋清楚。為什麼不可以為自己?為自己,增長我執,增長分別,增長妄想。我們明德不能夠恢復,法身不能夠證得,原因就是妄想分別執著障礙住了。那我們念念為自己就是增長妄想分別執著,對於開悟,明心見性,永無指望,真的錯了。那應該怎麼辦?反過來,起心動念都為社會,都為眾生,而且把心量擴大,不是為這一個世界,遍法界虛空界無量無邊諸佛剎土,無量無邊眾生,我們要發心為他們服務。佛在經典裡面教誨我們要落實,我們服務的對象是遍法界虛空界,這樣你就能成就,你就會開悟,你的煩惱才能夠斷盡,你才能夠恢復正常。正常就是至善,就是明德,你才能恢復。所以,普賢菩薩教我們「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那你就能落實了,這兩句可以落實。

  第三個是「對治」。對治,一面是對自己,一面是對別人。你要看我現在有什麼毛病,我要用什麼方法來治這個病;現在的社會有什麼毛病,現在的眾生犯了什麼毛病,你要用適當的方法去幫助他。像今天現在這個社會有嚴重的病,這個病是什麼?大家都知道恐怖分子,到處都是,擾亂這個社會不安。那我們現在就是,第一樁事情怎樣化解衝突。所以這個學校,我參加昆士蘭大學和平學院,和平學院就是做消弭衝突,促進和平,做這個工作。這話有沒有問題?一般人都講得很習慣,我認為這句話不能解決問題。解決問題還是要東方,東方人溫和,不能用消滅,你消滅他不服,會冤冤相報,沒完沒了。應該怎麼樣?化解,中國人用化解,不用消滅。生病了,你看西醫的醫生,消毒,把毒菌消滅,中國人不是;中國人講解毒,把毒解開,不是消滅它,把毒解開,化解。不用消滅,消滅不了的。

  祖先留給我們這麼多好的教訓方法,我們要會用,你從這上說,確確實實比西方人溫和,比西方人能夠收到好的效果。所以說化解衝突,而不是消弭衝突。促進和平,促進也不好,應該恢復和平,宇宙本來是和平的,恢復和平,這就對了。「化解衝突,恢復和平」,我們今天要這樣說法,提醒大家,這就是對治。

  要想化解衝突從哪裡做起?你要知其先後,它有次第,一定是修身為本,教學為先,要修身為本。先把自己對一切人、對一切事、對一切物,這個物就是指天地鬼神,對這一切物,對立的觀念要化解。譬如我們舉個例子,我們佛教徒往往對於基督教對立,我們是正法,它是邪教;基督教對佛教對立,基督教是上帝、真神,佛教是魔鬼,對立。這個對立裡面有誤會,就會產生衝突。一定在內心裡頭把這個化解,沒有對立,跟人沒有對立,跟事沒有對立,跟一切物(天地萬物)沒有對立,我們先求自己身心的和諧。

  自己身心不和,你怎麼能叫別人和?你怎麼能叫家和?怎麼能叫社會和?怎麼能叫國家和?怎麼能叫世界和?所以現在我們搞世界和平運動,專家學者我把這些話提出來,大家好好的反省,我們自己的身有沒有和?沒有和,怎麼知道沒和?一天到晚煩惱,煩惱就是不和。身心和諧沒有煩惱,身心和諧沒有執著、沒有分別、沒有妄想,那就是真的和,永遠不會生病。這些是先修其身,我們修身從這上做起,讓自己的身心和諧。

  我在國外參加很多國際上的和平活動,我這個樣子度了很多人。跟我在一起的學者專家們年齡都比我小,他們大概都是五、六十歲,六十多歲,七十歲以上的不多,一看到我快八十了,站在我身邊他比我老,他不如我,所以他自然心裡就服了。就問我:法師,你用什麼方法能夠把身體養得這麼好?我就告訴他:清淨心、慈悲心再加上素食,身心就健康了。這是他來問我,我就告訴他,沒有別的,什麼補品我都不要,飲食很正常,生活很正常,沒有憂慮、沒有牽掛、沒有得失;不像別人患得患失,沒有得失,你才能真正把身修好。身修不好原因就是有自私,我常常講的十六個字,我們要把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放下、貪瞋痴慢放下、五欲六塵的享受放下,你就得大自在、得大快樂,真的法喜充滿。這是諸佛菩薩、大聖大賢自行化他都不會離開這個原則,這個原則就是道,自然的大道。因為這些古聖先賢他們沒有開過會,沒有在一塊協商過,可是所作所為自然都能夠吻合,這是中國人所謂「英雄所見大略相同」,這就是道。

  「明明德於天下」,這個「於」字很重要,「於」是落實,明明德落實在天下,那就是落實在世界,落實在一切大眾,都能夠恢復本有的智慧、才能、福德。所以在佛法裡面講,「於」就是要幫助天下人覺悟明瞭宇宙人生真相,要為天下人服務,幫助天下人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這是終極的目標。那你要達到這個目標,這個目標就是佛法四弘誓願頭一願,「眾生無邊誓願度」。你要想度無量無邊眾生,那你先度你這一國,「先治其國」,你度你一國。你要想度你一國,你先度你一家。你一家都度不了,你怎麼能度一國?一國度不了,你怎麼能度天下?所以「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你自己身心不和諧,那你就沒法子。

  所以修身,修身先正心,正心先誠其意,所以後面講到從哪裡開始。推到最後,誠意在致知,致知在格物,格物是個起點,明明德於天下是終極的一個願望、一個目標。格物怎麼講法?古書裡頭可能有,但是什麼?但是年代久遠,古時候沒有書本,最早就是刻在甲骨,我們看到的甲骨文,以後這個竹簡常常容易脫落,容易破損也容易遺失,格物這段的解釋就是文缺。朱夫子他引用程子的這一段解釋,這段解釋畢竟是後人所為,不是孔子、孟子所說。朱子說「窮究事物之理」,這叫格物。這個話不是講不通,能講得通,可是不容易。歷代許多人照這句話去做,做到吐血,事物之理還是不明瞭,還是沒有辦法明白。宋朝司馬光的解釋,司馬光我相信他是個佛弟子,他的解釋一定是用佛學的思想,那就容易落實。他說「扞格物欲」。格裡面有格鬥的意思,有格殺的意思,有防禦的意思。物是什麼?物是物欲,欲望!這個說法跟佛家講的斷煩惱、破所知,意思就很接近。

  印光大師,這是最近的一位祖師大德,他給我們的解釋是「格除物欲」,意思就更清楚、更明白了。物欲就是我們的欲望,我們講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欲望。這些東西把我們的真智障礙住了,把我們的自性蒙蔽住了,使我們真智不能現前,使我們的性德不能夠顯露。現在怎麼樣?現在一定要用格物的功夫,格物就是遠離妄想分別執著。佛在《華嚴經》上講的,我們能夠用這個意思來解釋,那就很清楚了,很明白了,很容易了。

  簡單的講,格物就是放下自私自利,這是最好講的,最容易懂的。放下自私自利,這就是格物。放下自私自利,人就聰明了,煩惱就少了。你的煩惱無非是貪瞋痴慢,你把它放下了,煩惱輕,智慧就增長。因為智慧是本有,煩惱是障礙智慧;智慧好像是太陽,煩惱好像是雲層,雲層去掉了,陽光它就普照了,就這麼回事情。所以「物格而後知至」,智慧就現前了。智慧在我們中國古人所講的良知現前,在佛法講悟入佛之知見,只要障礙去掉,你跟佛的知見就相同、就接近了。

  「知至而後意誠」,所以你煩惱不斷,智慧不開,你的心就不真誠。不真誠是什麼?你不是真心,真心自自然然至誠感通。真誠心是真心,古人講的「不誠無物」。不誠是妄心,至誠心是真心。什麼叫做誠?前清末年,曾國藩先生在讀書筆記裡面給誠下一個定義,這個定義非常之好,往後有很多祖師大德都引用。誠是什麼意思?一念不生是謂誠。這個解釋跟佛法解釋一樣,你還有妄想分別執著,你不誠,離妄想分別執著,這叫誠意。誠意是菩提心之體,真心之體,有體它就起作用,這個作用是深心、大悲心。

  我們在講解的時候怕大家對於這樁事情模糊不清,所以佛法裡面講三個心,我加了兩個,五個心,希望大家好懂。真誠心就是「大學」裡頭講的至誠,佛法講的菩提心之體;深心,深心是至誠心,對自己叫深心。深不好懂,看古人註子也不好懂,我用《無量壽經》經題上的五個字來解釋,大家就好懂。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對自己要清淨平等正覺,這是真誠心起作用;對別人大慈大悲。大慈大悲樣子是什麼?不見世間過才是大慈大悲,還看到這個人不入眼,那個人有毛病,慈悲心何在?這是我們學佛同修不能不知道。你們為什麼功夫不得力?為什麼天天在學,天天在懺悔,天天在流眼淚,沒用處,天天犯老毛病?原因你不懂得,這是煩惱習氣太深了,遇到事情還是煩惱習氣做主,所學習的佛法一點都用不上,關鍵在此地。今天我們要從哪裡學起?不能不學《弟子規》。其實儒家這裡講正心,正心包括至誠,對自己對別人,它講得簡單,佛法把它分得詳細,我們現在是用這十個字來解釋,大家好懂。

  「心正而後身修」,那就是心正之後你才能落實,落實在《弟子規》,落實在《十善業》,落實在三皈依,落實在眾戒,你才做得到。這個原理原則,不但在佛法,一切宗教、一切的教學都要重視。怎樣才能把這些根本的德行做到圓滿?這個與知有關係。大乘教裡頭佛教導我們,明瞭通達一切諸法的真相,真相是什麼?《大般若經》所說的,《大般若經》很長,六百卷,我們總結起它的教誨,十二個字說盡了,「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你要有這種認知,你把煩惱習氣放下就不難了。難在你對於宇宙人生真相不了解,你認為是真有,不知道《般若經》講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如果你實實在在很難體會,我教你一個方法,能夠把這個正確的觀念提起來。什麼方法?你晚上要睡覺,一睡覺就等於死了一樣,你睡著了之後這個世界哪個是你的?連身體都不是你的。人睡熟了,把你身體抬走了,你都不知道,你有什麼?每天死一次。你能夠每天晚上睡覺作如是觀,我相信半年、一年你智慧就開了,你就知道放下是應該的,放下是正確的,你才真正能夠得到聰明智慧,真正能夠得到才能德相,所以這才身修。

  身修之後你自然會影響你的家人,家齊,家齊什麼?一家和睦,家和萬事興,你的家會興旺。興旺不是指財富,不是指升官發財,是什麼?德行、智慧,一家人有德行、有智慧,這叫真正興旺。德行一定帶來福報,有德行、有智慧的人有福報自己不會享,他的福報一定給一切眾生、給社會大眾共享,而不是獨享,這個福報是真實的,裡面不會有副作用。你的福報愈大,一切眾生都歡喜你,為什麼?你可以跟大家共享。

  講到身修,我們自己一定要懂得履行《弟子規》,落實《弟子規》。《弟子規》難不難?給諸位說,不難。你一定要知道,《弟子規》是我們原本的生活,我都不講規範,沒有規範。原來我們的生活、處事待人接物就是這個樣子,現在我們起心動念,思想造作,與這個完全相違背,這就是迷失了自性,迷失了本性。《弟子規》是本性正常的表現。我們現在要想恢復本善,要想證得自性,證得法身,依照這種方式是一個很好的助緣,從事上幫助我們契入真理,契入心性。所以學習《弟子規》功德是無比的殊勝,要知道,就是首先要肯定它是我們本來生活狀況,處事待人接物本來就是這個樣子,這才叫正常。現在我們是反常,不正常待人接物。

  尤其是我們從事於教育工作的人,父母從事於教育工作,家庭教育。你說哪個人離開了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宗教教育都是從事於教育工作的人。從事教育工作最重要的一個理念,就是人性本善,你要肯定。《三字經》裡頭頭一句話「人之初,性本善」,你要肯定,你要承認,人性本善。教育的功能就是如何幫助別人,他迷失了本性,讓他從不善回歸到本善,轉惡為善,我們的教育做成功了。絕對不是說這個人不善,把他開除掉,這是教育的失敗。我們這個身體器官有毛病,現在西醫怎麼樣?割除,這就叫醫療。要知道人身體每個器官它都有作用,它都是平衡全身,哪個地方割掉,它就會影響別的器官,就不正常、就不健康了,這不是辦法。所以中醫是叫它恢復正常,絕對不是把它切除,中國文化跟西方文化不同的地方在此地。所以中國的教育沒有開除的,一定要幫助他恢復正常;佛家尤其講得透徹,幫助他轉迷為悟,幫助他轉凡成聖,從哪裡起?從幫助他轉惡為善,改過自新。

  所以「教育」兩個字的意思,古人講得很清楚、很透徹,可是現在人很健忘。這兩個字會意,意思不相同。教,你看看《說文解字》裡面解釋的,「上行下效」。上一代他怎麼樣做,底下這一代效法,他就學習,所以教育要從嬰兒生下來三、四天就開始。為什麼?他已經在下效了,上面在做,他已經在效法、在吸收了,你說這個事情多麼嚴重。如果有不善的讓他學會了,真的,三歲你就很難管教,你怎麼能教得會?所以現在的小孩不好教,我清楚,我很明白,當然不好教,為什麼?從小你疏忽了,你沒有教。小孩眼睛睜開來看什麼?看電視,電視教他;到了念小學的時候網路教他。電視、網路裡頭內容是什麼東西?暴力、色情、殺盜淫妄。他從小就學這個東西,所以到了七、八歲,到了十幾歲,他就會殺人,他殺人殺得很平常,好像遊戲一樣,這怎麼得了!毛病的根本我們不能不知道。所以從小要教,你看古人講的話,「教婦初來,教兒嬰孩」。不是說他到五、六歲才教他,不行,來不及了,他已經學壞了。

  所以《弟子規》是做父母日常生活當中正常的表現,讓這個嬰兒從小他看、他聽,到三、四歲的時候,這個《弟子規》他已經完全學會了,是身教不是言教。這個根紮得穩,這個根跟天性相應,這就是佛法講的性德跟修德,性修不二,性修一如,這聖賢的根就生出來了。父母做給他看這是緣,他的自性自然就顯現純淨純善,這是聖賢基礎,聖賢基本的條件。我們要有這個認知,才能把教育的工作做到盡善盡美,才能真正利益社會、利益眾生。

  你教一個小孩,教你的兒子,教你的女兒,你可不能說這是我家的事,那你就錯了,這是國家天下大事。他將來成為聖人,成為賢人,成為一個有德行、有學問的人,他能夠替國家造福,他能夠替全世界人類造福,你是為全人類福祉培養這個幼苗,你要有這種心懷。不是我家的子孫他將來光宗耀祖,那是小事,雞毛蒜皮小事;為國家、為全世界培養聖人,培養賢人,培養將來真正為人類帶來福祉的這樣一個人。所以你這種教學的功德無量無邊。

  古人修身齊家那麼容易,你明白這個道理,你就曉得當然不難。現在為什麼困難?我們傳統的教學至少中斷七十年,七十年的時間不算短也不算長,但是如果我們再不全心全力來恢復,把它再帶起來,再過五年、十年,那真的就是李老師講的,佛菩薩、神仙來都救不了。所以今天是我們繼往開來,繼絕學最後的一個時節因緣。這個時節因緣我們遇到了,我們就有這個責任,就有這個使命,應該要認真努力從我們自己本身來做起。我為全世界苦難眾生做這一樁事情,做好了,這個世界上許許多多天災人禍都能夠化解;我要不做,這災難必然會發生,而且後果不堪設想。

  這個道理現在科學家證明了,日本江本勝博士做水結晶的實驗,我想也許有許多同學你們都知道。水是礦物,我們以善念對它,它的結晶非常之美;我們以惡意對它,它的結晶非常醜陋,這說明什麼?說明佛法裡面所說的「一切法從心想生」,所以極樂世界跟我們娑婆世界,覺悟的人心目當中是平等的,沒有兩樣,是平等的。平等就是法界,就是法性土。為什麼眾生看了有這麼多差別?你的念頭不一樣。善念的人看到這個世界是天堂,無限美好;不善心的人看到這個世界是餓鬼、地獄、畜生,隨心所變。什麼人的心?自己的心,不是別人。我們如果跟釋迦牟尼佛坐在一起,我們心目當中的世界,穢土,這世界一片混亂;釋迦牟尼佛坐在我們旁邊,我們手拉著手,他的世界是清淨平等。心不一樣,他變的這個世界我們無法想像,我們這個世界他清清楚楚,不一樣!

  所以佛用什麼方法幫助你?幫助我們覺悟,幫助我們轉變觀念,幫助我們改變行為。我們身心一覺悟,一改變,整個宇宙都變了。所以中國有看相算命的、看風水的都會說「相隨心轉」,相貌隨心轉。相貌隨心轉,我們的體質也隨著念頭轉,心地清淨,身心健康;煩惱憂慮很重,他的病痛就很多,隨心轉!風水先生說「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那風水在哪裡?在自己修福,你自己肯修福,走到哪裡,你是福人,那個風水自然就變好了;如果你沒有福報,風水很好,你到那裡一住風水就壞了,跟水實驗完全相應。明白這個道理還要去看風水嗎?還要去找看相算命的?不需要,問問自己的良心就知道了,什麼都解決了。

  我們從事於國際和平工作,明白這個道理,化解衝突,恢復和平,問自己不要問別人。如果我們從事於國際和平工作的人都明白這個道理,都有這個理念,衝突不是不能化解,和平不是不能恢復,我有信心。問題在哪裡?知道的人太少了,希望我們同學我們來帶頭,尤其是從事於教育工作的人我們帶頭幹。現在我們可以利用網際網路、可以利用衛星電視,我們認真努來弘揚。

  這個世界上愛好和平的人多,不知道用什麼方法;希望安定的人多,不知道怎樣化解衝突,我們要懂這個道理。從哪裡起?從家庭開始。首先你要感化一家,有人說感化家人難!我度別人還容易,度家人太難太難!家都度不了,你還能度人嗎?為什麼我度不了家人?你要知道,不是家人不善,我自己的功夫不到家,功夫到家了,家人統統會得度。中國講到這樁事情,就叫人馬上想到舜王,這是中國歷史上的聖人,孔老夫子最佩服的堯舜。舜王當年在世(這是真有其人,真有其事,歷史上有記載),他所處的那個家庭環境惡劣到極處,鄰居都替他打抱不平,那真的是父母虐待。虐待到什麼程度?置他於死地,但是什麼?他那個孝順做到家。他也有智慧,每遇到災難的時候他都有很好的預防,逃過一劫之後,對父母就更孝順,絕對沒有說是父母有過失。鄰居看不慣,打抱不平,說他的父母。他去制止鄰居,他說這是我們家的事情,我的父母對我很好,是我自己做得不好,不能怪我的父母,你們不可以說我父母不對。三年把一家人感化了。

  所以說至誠感通,中國古人講「精誠所至」,萬事皆通,「金石為開」。所以說我們對於一家人不能夠感化,你可不能說我的家人沒有善根,把過失推給別人,大錯特錯,是你真正造罪業。你應該真的是菩薩,反求諸己,我的真誠、我的智慧、我的方式做得不夠圓滿,他不能感化,常常反省。反省就生智慧,常常改過,你才能用善巧方便。佛法常講「慈悲為本,方便為門」,方是方法,便是便宜,用現在的話說,最巧妙的方法,最適合的方法。這個最適合、最巧妙就沒有定法,因時、因地、因人、因事不同,方法都是無量無邊在那裡變化,所以佛無有定法可說。我們不能夠學佛學到最後學得很呆板,一成不變,那就錯了,那你就行不通了。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應該用什麼方法就用什麼方法,你的效果才能達到,你才能夠有成績表現。佛沒有定法可說,佛也沒有一定的形相可得,這才叫圓融自在。

  所以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應用什麼方法教化眾生他就用什麼方法。我就是學到這點,可以跟全世界十幾個不同宗教交朋友。我把這些東西跟他們講解,原先還以為有障礙、有反對的,結果這麼多年來沒有一個人反對。使我想到人都有善根,都能夠明理,都非常可敬可愛。那我們在新加坡團結九個宗教,對於基督教是最困難,三年的工夫基督教才變成我的兄弟,其他的宗教是一年、一年半我們就是兄弟姐妹,基督教三年;三年畢竟轉變,態度完全轉變了,歧視都沒有了,我們歡喜,真的是一家人。

  前幾年我第一次,好像是三年前,這不是第一次到日本,是第二次還是第三次,參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和平會議,在日本岡山召開,我參加。參加之後,會議之後,我到一些城市去觀光旅遊。到東京,有朋友介紹一位日本基督教的領袖,石井牧師。我們在日本電視台舉行了一個訪問,五十分鐘,他來訪問我,提了十幾個問題,我都把它解答了,他也很滿意,很感動的說了一句話,他說:法師,好像沒有問題能把你問倒!

  最後他又提了一個問題,他說:法師,我們基督教的人心量很窄小,不能包容,你看這有什麼辦法?問了我這個問題。我當時就告訴他,這個解決問題就在你們《聖經》裡頭。他說:《聖經》,《聖經》哪一段?我說你們《聖經》裡頭有沒有「神愛世人」?有。「上帝愛世人」?有,《聖經》有。然後我就告訴他:上帝愛我不愛你。他就很驚訝,他說為什麼上帝愛你不愛我?我說我是世人,你看經上講的上帝愛世人,沒有說上帝愛基督徒,沒有說這個字,愛世人,我是世人。我繼續再告訴他,上帝愛世人,我也愛世人,我跟上帝志同道合,當然上帝愛我。你是個基督徒,你知道愛上帝,你知道愛你自己的教友,你不愛世人,你跟上帝的意思相違背,上帝怎麼會愛你?

  最後我分析給他聽,我說上帝、神的愛是抽象的,怎麼落實?抽象的,跟佛菩薩講的慈悲也是抽象的,佛菩薩怎麼愛你?這抽象的。上帝愛世人就是教你們這些神職人員、教你們這些基督教的信徒,要把上帝這個愛從你們身上發揚光大去愛世人,這就對了。你們要代表上帝去愛世人,你們不愛世人,那就把上帝愛世人的愛糟蹋掉了。佛門亦復如是。佛的慈悲、菩薩的慈悲也是抽象的,佛弟子必須要以慈悲心對待一切眾生,這就對了。我們如果不能發揚佛菩薩的慈悲,不能發揚神的大愛,我們錯了,神沒錯,佛菩薩沒錯,這個道理不能不懂。從此以後我們就變成好朋友了,我到日本,一個電話他就來了。

  所以,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你想想看可不可以變成一家人?可以。所以宗教與宗教之間的往來,友誼固然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對經典互相的學習,我們的友誼才能生根。友誼生根和平就生根,化解衝突就有了根,才能夠解決問題,如果不從這上認真去努力不行。我講過天主教的《玫瑰經》,很多同學都知道,《玫瑰經》是天主教的早晚課。我還把這個光碟送給中國大主教傅鐵山主教,我送給他,他聽了之後很歡喜。穆斯林的朋友我也跟他們講過片段的《古蘭經》。就是說一定要互相的學習,我學習他們,他們也學習佛經,彼此提升自己的境界,增長自己的智慧,這才能解決現在這個社會上許許多多的問題。如果不學習不可以。正是夫子所說的話「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彼此互相學習,能夠把自己境界、智慧向上提升。

  跟許許多多不同族群、不同宗教交朋友,豈不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所以我每次從新加坡經過,我一定通知九大宗教,我們吃一餐飯,聚會聚會,聊聊天,敘敘舊。這次機會實在是太難得了,我從新加坡經過,印尼同修問我要不要到印尼去訪問?我說這次不打算到那邊去。沒有想到,印尼的宗教朋友們,五個宗教的代表組了一個團十二個人,瓦希德長老帶隊,到新加坡來看我,正好我們九個宗教聚會就一起,兩國宗教界的代表有這麼一個好的機會交流,促進團結,促進諒解。我跟他們講,今天我們要化解衝突,國家與國家的衝突、派系跟派系的衝突、族群跟族群的衝突、宗教跟宗教的衝突,這是四大衝突,從什麼地方解這個結?從宗教最方便。所以我們宗教團結和睦相處會影響到族群、會影響到國家、會影響到百姓,我們從這裡下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不是做不到,是可以做到。

  要做要真做,不能只是說說,說說不行。我到每個宗教,我進去一定拜他們的神,他們的信徒很感動,我真的尊敬他,真的拜他,真的全心全力幫助他,才真的是朋友。不是口裡說說,我們行動要做到,說到要做到,這才能真正變成一家人,才能夠把許許多多癥結的問題化解。這都是屬於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

  國治就是要做一個模範、做一個榜樣給世人看,這個事情難!所以使我們就想到老子所講的「小國寡民」。我是想到這個問題很多很多年,沒法子落實,就是我們想做一個和平村,做一個示範點,或者是一個大的社區,我們用一個點來做。最早在美國我們就有這個念頭,緣不成熟。以後到新加坡,新加坡倒是看出一點跡象,似乎是可以,所以我們提倡彌陀村,希望做一個和諧的社團。到以後,也是有差別因緣,這最重要的,土地沒有法子取得,新加坡寸土寸金,我們都盡了力,到最後還是沒法子。所以到澳洲,我選擇圖文巴這個小城,這個小城只有八萬人,這很好,可以用它來做個試點。市長非常贊成,學校也樂意合作。市長告訴我,這個小城市信仰宗教的人只有百分之二十幾,百分之七十多沒有宗教信仰,還有少數排斥宗教的。我聽到這個話心就涼了一半,知道這個地方做起來相當不容易。但是我們在那裡住上一年,得到當地群眾熱心的愛護,所以相當不容易。

  最後我再想到,人離不開情感,我們對於這個地方沒有深厚的感情,很不容易,深厚感情不是短時間可以建立的,所以我就回到老家去看看。老家雖然這傳統教育中斷了七十年,畢竟還有根,我們家鄉是過去桐城派的地盤,桐城派,桐城、廬江、舒城,三個小城。這三個城市距離很近,現在算公里大概都是三十公里,我們到桐城三十公里,到舒城也是三十公里,舒城到桐城差不多也是這個距離,所以很近。這個地方文風很盛,我小時候生長在農村,農村讀書,農村都有家教,我是受了這麼一點教育,才能保住八十歲還沒有被社會誘惑,道理在此地。

  回去之後,我們就想到老子「小國寡民」,我有個構想。一個縣太大了,人也太多,我們找一個鄉鎮,用這個鄉鎮做一個試點,小國寡民,我們做各自的工作。希望我們在這個地方把《弟子規》、《十善業道》能夠推動,讓在這個小鎮的居民,這個小鎮大概有二十多個村莊,男女老少,各行各業,統統都學習《弟子規》。我們理想當中希望三年之後做到,「夜不閉戶,路不拾遺」,這個地區的人沒有犯罪,希望能做得到,那這就是和諧社會,這就是衝突化解,和平落實了。我會請聯合國從事於和平工作的一些朋友們到這參觀,你們天天在那裡想,我這裡落實了。

  一個小鎮落實,它就能影響周邊的鄉鎮,到終極的目標,我們希望這個縣變成世界上和平的示範點,這個縣裡頭沒有衝突,沒有人犯罪。用什麼方法?用《弟子規》的教學。所以我們在那裡建一個文化教育中心,用這個。這是一個學校,這個學校是補習學校,沒有一定的學制,專門教傳統的倫理道德,落實《弟子規》,我們專門教這個。現在我們招一批種子老師,就是我們基本的老師,我們有共同的理念,犧牲奉獻,一生要從事於這個工作。我們學孔子、我們學釋迦牟尼佛,捨己為人,做出最好的榜樣來給人看。我們希望有三十個老師,然後這三十個老師分開來再招學生。學生對象,我們希望幼稚園的老師、小學老師、初中老師,他們學會之後回到學校可以教學生;他們是第一個教學的對象,然後才是各行各業。你是一個公司的老闆,你的員工有幾千人,你需要派幾個人來學習,我們替你訓練,時間短的三天、五天,長的兩個月、三個月都可以,我幫你訓練。訓練好了,你回到你公司去,你去做帶頭的作用。我們專門補這一門的缺失。

  現在學校很多大家學的都知道做事,都有能力、有技術,不會做人!我們今天要補做人的教育,人跟人之間要怎樣和睦相處?希望每個人都懂得在家庭能夠孝養父母,奉事長輩,在社會能夠做到君臣有義,這是道義。這道義就是領導人有仁慈,被領導的能盡忠,主雇當中的矛盾就沒有了。現在老闆帶員工不容易,接受這個教育之後,這問題解決了。所以我們幫助社會各行各業來培訓倫理道德這種課程。

  我們培訓是多元化的,不限於一個地區、不限於一個國家,全世界同學們只要覺得這門功課重要,這門功課必須要學習,你跟我們聯絡,我們都歡喜,我們會給你安排日程,安排功課。當然,我有很多的構想,我年歲大了,也沒有辦法自己去做,我還是關在攝影棚把《華嚴經》講圓滿,這是我一生唯一的願望。倫理道德培訓的工作要靠年輕的法師,現在有楊老師、蔡禮旭二位他們來帶頭,現在我們選擇的應該有二十多人、三十個,彼此在一塊互相學習,同心同德,把這大事業做好,真正是繼往開來。

  國外,我們這次到此地來,丹斯理李金友先生告訴我:我們也希望在馬來西亞能夠培養三十位種子老師。你看看,我們還沒開始,他就有響應了,我們非常歡迎。這三十位老師要在我們中心培訓。這三十位老師將來他們擔負的任務跟國內不同,國內三十位種子老師十年不能離開中心,這三十位老師如果有一年的培訓,就很有效果,他們將來可以在全世界弘揚這門課程。利用我們淨宗學會的關係,全世界都有淨宗學會,讓淨宗學會在各個地區主辦幸福人生的講座,由他們來擔任。在全世界弘揚,一定會收到很好的效果,這比聯合國天天開會效果大得多。

  開會我不想再參加了,所以說今天講怎麼樣講,在會議裡面我們提出來的這些理想,大家聽了就點頭,點完頭之後就搖頭,做不到!這是理想,做不到,不能落實。我們現在把它做出來給你看,等於說做個模型你來看,真的可以做到。這批從事和平工作的人信心就起來了,幫助他建立信心,幫助他成就願心。那些人都是好人,我們要增長他的善心、善願,這是教育「育」這個字,救失長善。他的過失我們要挽救,挽救他的信心,挽救他的願心;我們要增長他的善願,共同來為世界安定和平,為世界人民的福祉,盡自己一切的力量,來做好這個工作。我們這一生到人間來沒有白來,總算是做一樁好事,這是皆大歡喜的事。方東美先生告訴我人生最高的享受,這是人生最高享受;夫子所說的不亦悅乎、不亦樂乎,我們確實能夠契入這個境界。所以一定從小規模做起、做好,才能夠有效果。

  所以我常常想,堯舜他們真正能做到,堯舜如果中國現在這麼大的版圖叫他來做皇帝,他也做不到。他只能做到,堯舜當時的國土不到我們現在一個縣,大概跟一個鄉鎮差不多,所以他能做得成功,道理就在此地。所以老子讚歎小國寡民,給我們後人很大的啟示。這就是家做好了,要把我們鄰里鄉黨,我們這個地區做好,然後才能影響到周邊的鄉鎮,這個做法就對了。一個縣做好了影響到別的縣,一個省做好了影響到別的省,一個國家做好了就影響到全世界。尤其現在資訊發達、媒體傳播發達,我們每天工作、教學都可以利用這些高科技向全世界播放。我們也歡迎全世界人士到我們這個地方來參觀、來指教、來學習,希望這個成果能夠用最短的時間影響全世界,給世界真正化解衝突,真正帶來和平。

  這就是儒佛教學最後的目標,天下平。中國古人很少講國家,這是我們在古籍裡面常常看到的,都是講天下,心胸開闊。那個時候講天下就是我們今天講的世界,放眼世界。因此我們自己一定要肯定,科學技術發達,交通便捷,現在地球變成地球村了。鄭和,這諸位都知道,鄭和下西洋坐的是帆船,從中國到馬來西亞至少要三、四個月,還要遇到順風,風不順它就不能走,靠天。現在我們環繞地球一周,兩天就做到了,所以現在地球變小了,變成地球村,我們的心胸要開闊。我在國外很多人問:法師,你是哪裡人?我是地球人,你也是地球人,我們是一家人。不管你信仰什麼宗教,你沒有離開地球,你是地球人,我們就是一家人。

  從這個理念我們要大團結,我們要互相尊重,要互相敬愛,要互相關懷,要互助合作,我們共同來為整個地球一切眾生謀福祉,這樣子就對了,這就沒有過失。所以有這種胸懷,有這樣的熱忱,這個工作一定能夠做得成功,一定能夠做得很好。使我們有信心,這些年來我們走遍許許多多國家,我們這個理念、這種構想,都得到許許多多人的贊同,沒有反對的,這就給我們信心。所以反對的沒有,只有什麼?只有懷疑,有許多人懷疑恐怕做不到。但是給我們信心,就是有許多贊同,這是給我們帶來了信心。

  所以贊同的人愈來愈多,疑惑的人愈來愈少,聖賢的願望就能落實,應該要落實。為什麼?使我們想像到,我們學佛,首先我常常用身體來做比喻,我們身體,父母生下來身體就是和諧,身體的五臟六腑沒有衝突的,就像世界。這不同的器官就像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彼此只有互補,沒有衝突,就跟身體一樣。細心觀察身體我們信心就起來了,地球是一個人,是一個家,應當是互補,不可以歧視別人的文化,不可以歧視別人的宗教,每個宗教都是第一。我跟大家往來,佛教第一,基督教也第一,天主教也第一,伊斯蘭教也第一;就像我們的器官一樣,眼睛第一,耳朵也第一,鼻子也第一,沒有第二的,有第二就生病了,個個第一才健康。

  這個世界,大國第一,小國也第一;強國第一,弱國也第一;富國第一,貧國也第一,統統是第一,沒有第二,各個族群都是第一,各個宗教都是第一,自然就和諧了。我第一,你第二,麻煩就來了,這種觀念叫製造糾紛,製造衝突,這不是化解之道。化解之道是平等,各個第一就平等。你看我們佛門裡面,《楞嚴經》講二十五圓通,各個第一,沒有第二。各個第一天下就太平,有了第二、第三麻煩就來了。所以我們細心觀察自己這個身體,外面四肢五官,裡面五臟六腑,自然和諧,這是道!隨順和諧這是德,不可以破壞。不能破壞自己身體,不能破壞自然環境,一切都要隨順。

  這幾天,我們同學有從澳洲來的。澳洲我們布里斯本淨宗學會要建一個念佛堂,我們院子樹木很多,他們要砍幾棵樹。樹一棵都不能砍,你們選擇地方,一棵樹都不能砍,決定不破壞自然環境的生態。今天畫了一個圖給我看看,但是我們前面一片竹林,還要開兩條路。這不可以,希望竹林保持,決定不要傷害,路遠一點,放在旁邊。我就把他的圖改了這一點。樹木花草我們要愛護它,不要去傷害它,除非是不得已,有別的方法決定不傷害。樹木花草尚且不傷害,怎麼會對人有惡念?怎麼會傷害到人?現在時間到了,我們今天的課程就講到此地。最後期望我們所有的同學,我們同心同德,我們認真努力,向著這個方向,我們給世界帶來安定、和平、幸福、美滿。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