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華嚴經行願品吉祥雲比丘章  (第六集)  1997/3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12-013-0006

  請掀開經本第十六頁,倒數第二行,請看經文:

  【善男子,我唯得此憶念一切諸佛平等境界無礙智慧普見法門。】

  這一句是吉祥雲比丘為善財童子說出,他自己修行證果的法門,這個法門的名稱。這個裡面含的意思很深,清涼大師在這一節,給我們註解的也不少,我們看他的註子。這是大科第四段,就是每一參經文,總共分為六段,前面跟諸位交代過,這是第四段。第四段的小題目叫:

  【謙己推勝】

  對自己謙虛,推崇別人。『勝』就是殊勝,不但殊勝,超過我自己太多,就是自謙而尊他。這裡面就是兩段,一段是自謙,一段是推崇別人。這是兩段裡面的第一個小段,

  【先謙己知一】

  謙虛自己在無量法門裡面,只知道一門,這個意思很深很深。五十三參,五十三位善知識都是這種作法,這就是告訴我們,我們修學要想成就、要想開悟、要想證果,乃至於我們念佛要想往生,真正要達到這個目的,那你就要懂得一門深入,你才能達到這個目標。如果你學許多法門,只可以說你學一些佛學常識,在這個世間可以炫耀一下你廣學多聞。在這個世間地位上,你可以拿到很多博士頭銜,但是與了生死、出三界沒有關係;換一句話說,你還得繼續去搞生死輪迴。這是顯示出來,告訴我們,要想成就唯一的方法,就是一門深入。所以,

  【謙己知一,即結自分。】

  這是總結自己修行的成績。

  【後】

  這是第二段,第二段經文在後面。

  【推勝知多】

  推崇別人,他們廣學多聞,知道的比我多,這個意思就是:

  【增勝進。】

  現在下面註解,就是解釋吉祥雲菩薩他所證得的這個法門名稱。有名當然就有義,名、義一定是相應的。

  【今初。即結示其名。】

  『結』是總結。這是他來參訪,把自己修學經過,也就是自己的經驗、成就,以及德用,這個殊勝的大用,都告訴善財,末後總結這個法門的名稱。

  【一切諸佛平等境界者】

  先解釋這一句。這一句:

  【即是所觀。橫該十方,豎窮三際,義貫十身,故云一切。】

  《華嚴經》上說佛十身,而一般大乘經論上,佛常常給我們講三身:法身、報身、應化身;《華嚴》用十代表圓滿,所以說十種身,這個在前面都已經講過。十種身就是從三身開出來的,歸納起來總不外三身。這是觀,觀佛的平等境界,這講『所觀』。在這一句裡面,境界無限的深廣,『橫該十方』是講空間,『豎窮三際』是講時間。三際是說過去、現在、未來,過去無始,未來無終。無限時空裡面,一切諸佛都是所觀的境界;如果細說,包括佛的十身,十身就是無量身。諸位要曉得,果地上的德用,就像《楞嚴經》上所說的:「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十方三世那個地方眾生有感,佛就有應,叫感應道交,像《普門》示門裡面,觀世音三十二應一樣。實在講,佛那有身?佛沒有身。因為沒有身,所以能夠隨類現身,能夠隨眾生心現無量身。無量身歸納不外這十大類,所以叫十身;十身再歸納不外三身。

  【故云一切。】

  所以這一切裡頭,實實在在說是無量身云。

  【即上普觀一行三昧。觀其法身十方諸佛。亦通餘身真應無礙。十身圓融,皆是所念。】

  這個地方我們要特別注意到,他教給我們念佛的方法,念佛很廣泛、很深、很廣,不是像我們每天拿著念珠: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我們讀這一章經文,應當體會念佛的方法,應當細心去觀摩念佛的方法,看看他是怎麼念的?他這一句佛號當中,將十方三世所有一切諸佛,無量身相統統都念到。那麼他念那一尊佛呢?前面說過,他念「南無阿彌陀佛」,這在前面跟諸位介紹過,正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所以本經這五十三參第一參,從念阿彌陀佛開始,最後一參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個意思就很深了,我們要能體會到,徹始徹終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

  當中的參訪不礙念佛,念佛不礙參訪,實在講參訪就是生活、就是工作;意思就是告訴你,念佛不礙生活、不礙工作,工作、生活不礙念佛,《四十華嚴》無非就是說明這樁事情。而在生活、工作裡面,你怎麼樣去觀察,怎麼樣去體會,你在這個裡面改變心理,改換境界,你圓滿成佛了,這個意思要緊!

  所以這就是前面,這個『上』是前面經文裡頭講的『普觀一行三昧』。『觀其法身十方諸佛』,這十方裡頭就含著有三世,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說了法身,其餘講『真應無礙』,「真」是報身,「應」是應化身,全都在一句佛號當中,你看人家那個心多大,那個心量多廣。那裡像我們念佛,心裡頭只是在攀緣阿彌陀佛,跟阿彌陀佛套交情,拉攏拉攏他,心眼小的不得了,第二個人都容納不下去,這個念佛怎麼能成功呢?所以人家這個念,越念心越廣,越念心越大,真正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

  『十身圓融,皆是所念。』他沒有一樣一樣念,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全都念到了,我們要明白這個意思,再想想我們念佛怎麼個念法?我們念佛的時候用的是什麼心?如果說我們念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我什麼也不想,什麼也不知道,這是什麼心呢?這是無明心,還是被無明蓋覆住。一面念佛,一面打妄想,那是掉舉心,七上八下,都不能成功。你看這會念佛的人,他怎麼念的?他怎麼用心?他這一句佛號是盡虛空、遍法界,諸佛平等的境界。下面跟你講平等。

  【平等有二。】

  一個就事上說,一個就是理上講。先說事。

  【約事等。】

  這個等就是平等。約用現代話來說,就事上來說平等。

  【一切諸佛利樂意樂受用變化一切作業悉皆同故。】

  這從事上講,事太多了,說不盡。這個地方舉幾個例子,「利樂」,利是利益眾生,什麼樣的方式能叫眾生得利益?能叫眾生得真正的快樂?一切諸佛都是用這個意思在事上表現。『意樂』,如果我們用現代的話是說,一個是物質的生活,在物質生活得到滿足,那是利樂;精神生活得到滿足,就下面意樂。受用兩方面都有,無論是物質上的受用、精神上的受用,他都有。那麼這六個字,可以說把九法界一切有情眾生的心願全包括在其中。下面再說佛用什麼樣的方法,來滿足一切眾生?變化一切作業,化現的!『作』是造作,『業』就是事業,都相同;原理、原則上沒有兩樣,沒有一法不是為了利樂眾生。而佛的作法千變萬化,不是我們思惟想像能達得到的,像五十三參就是舉這個例子。五十三參就是一切諸佛利樂意樂受用變化一切作業,五十三參就是講這個。

  這個裡面有正面,我們講善的,好人好事;有反面的,我們看出這是惡人惡事,這個是我們凡夫境界。而菩薩境界不一樣,順逆都是善知識,善惡都是成就無量功德,凡夫見不到;凡夫眼裡面看到那是惡人,菩薩眼裡面看到他是大善知識。這個裡頭就有,甘露火王一天到晚殺人,殺人不眨眼,我們看到魔王、惡魔!善財眼睛看到他是大善知識。大善知識殺人,為什麼殺人?消他的業障,超度他,我們那裡知道?這個要不是有工夫的,有相當境界的人,決定看不出來。

  其實,這個理雖然深,不是我們不能體會,諸位要細細去讀《了凡四訓》,《了凡四訓》真的念通、念懂了,我相信你讀《華嚴經》,這個境界能夠體會到幾分。了凡居士講,那不是他講的,是雲谷禪師所說的,有些人向他請教,什麼叫善?什麼叫惡?雲谷禪師問這些學生,這都是念書人,什麼叫善?讚歎他、獎勵他、讚美他,這是善!打人、罵人,這是惡!雲谷禪師搖搖頭,不見得!如果你心裡面存著歪心眼,你去讚歎一個人,去巴結一個人,心裡有企圖,那能算善嗎?那不是善,你有目的在!那個老師天天打他的兒女、打他的學生,教他好!那打他、罵他不是惡,那是真的善。這就講這世間是非善惡,許多人看錯了,許多人看顛倒了。

  像我們館長在這個地方十幾二十年,你們很多人親近她,也有不少人批評她,她是不是真的惡?也許你們看到她是惡,我看到她很善。你看她好像表面不講理、跋扈、專權,這是很多很多人不曉得。我這些年修學有這麼一點成績,得這麼一點利益,完全是得力於館長,跟她相處。人家供養我的錢,她都要,我都給她,她怎麼用我不知道。好不好?好!把我貪財這個念頭打斷,我得的利益多大。人家供養我的,你們要不要?你們不要,你們斷不了我的貪心;她有辦法斷得了我的貪心。名聞利養她樣樣都要,這裡統理大眾,她管人、管事,她什麼都管;我什麼都不能管,問都不能問,一問,她就發脾氣要罵人。你們看到很惡,我看到很好,為什麼呢?成就我的清淨心,成就我忍辱波羅密;六波羅密,我是館長教我成就的。沒有這麼一個善知識,你要曉得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不是那麼容易斷得掉的。

  這個道場一建立的時候,我要來管事,我一定掉在名聞利養裡。說老實話,我這一生縱然搞得很好看,將來還是搞六道輪迴。我搞六道輪迴,她也搞六道輪迴,她有什麼功德呢?她能夠幫助我斷名聞利養、五欲六塵,她的功德。我能夠超越三界,所以阿彌陀佛接引她往生。這個世間人那裡能看到?我要不說穿,你們一輩子都想不通。想想館長那麼兇巴巴的,一天到晚一句佛號也不念,她怎麼能往生?你真搞明白,她當然往生,阿彌陀佛當然護持她。我這個成就,就是她的成就;我不成就,她護持的人一分功德都沒有。這像種樹一樣,這樹種大了,果物很多,收成很多,種樹的人高興,她有收成。樹種得再大,到最後枯死了,什麼也不生,那她一點功德都沒有。她這個樹種成功了,開花結果;這個開花就是我們淨宗法門、《無量壽經》、念佛這個方法,弘遍了全世界,這是開花。現在我們在新加坡這幾屆「培訓班」,訓練這麼多學生,這是結子。使這個正法,淨宗法門能夠永遠延續下去,她真正做到了護持正法、續佛慧命;她那種種惡相,就是此地講的,佛菩薩變現、假裝的,來成就人的。她要向你們這樣,一天到晚對著我恭恭敬敬、奉奉承承,我也墮落了,你們也墮落了。所以你會學的人,順逆都是善知識,很不容易。所以到阿彌陀佛來接引,替她安排後事,我才恍然大悟,她是來演戲的,她不是真的,她是西方世界菩薩再來。

  所以臨終阿彌陀佛來給她辦事,這是我們沒聽說過。我們做披衣的時候,阿彌陀佛通知僧服店老板娘,叫她替我們趕工,從來沒聽說過這個事情。那一天老板娘替我們量衣服,說出這個事情,中午阿彌陀佛通知她,我們都呆了。所以她是西方極樂世界菩薩來示現的,過去我們不知道,對她有點誤會,現在知道再要誤會,那你就不是念佛人了。你雖然念阿彌陀佛,你還要毀謗佛菩薩,你念佛那個功德完全抵銷掉,沒有了。非常非常不容易,三十年的護持,使淨宗能夠弘揚到全世界,而且影響到後世,這個影響非常深、非常廣大,所以這是變化作業,是屬於這種形式的。

  他變化的是什麼形像?不一定,完全看他度的眾生,需要用什麼方法,就用什麼方法來對付。總而言之,善的方法也好,惡的方法也好,順境也好,逆境也好,度化的對象都得利益,他都能領悟,我們一般講開悟,他都有悟處;都能改掉他的毛病、習氣,成就清淨、平等、覺,工夫是在這個地方。這個地方講的是利樂意樂,都在這個地方。

  不僅僅館長成就了這一樁大事業、大因緣,她臨終給我們最大的啟示,是叫我們念佛必定要自己有能力、有把握自在往生,這是她給我們的啟示。為什麼呢?如果臨終沒有把握,躺在病床上,那就像李老師講的,一萬個念佛人,能往生的也不過就二、三人而已,決定大多數不能往生。什麼原因?諸位看看《飭終須知》就知道了,就是送終的時候不如法,他念得再好,很容易不小心一個動作,就把他拉回六道來。

  館長這個臨終示現,她有福報,我們這麼多出家人,三寶具足來護持她,使她在臨命終時心不顛倒。我們這麼多人日夜輪流,沒有聽說她說一句胡說的話,沒聽說過。沒有見到什麼家親眷屬,死的、過去的這些人,沒見到。這個是護持得力,這是真正的福報。想想我們將來臨命終時,有沒有這個機會?有沒有這麼出家人真心真意來護持呢?那沒有這個緣,那我們不就糟糕了,這一躺在病床上聽人擺佈,那還得了嗎?太危險了!所以她給我們一個警告,走的時候要走的自在。所以我找到印經的黃老板,我請他把《念佛論》,給我印一萬冊,我跟大家結緣。《念佛論》裡頭出家人—修無師,預知時至,坐著走的,走得很瀟灑、很自在!在家的居士男居士、女居士都有好榜樣。念佛多久呢?也不過就是三、五年而已,時間並不長。你要問他為什麼能做到?萬緣放下,世、出世間一切法,再不放在心上,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就成功了。

  所以這些例子、這些榜樣,我們要時時提起,不是兒戲。不但世緣要放下,佛法也要放下,真正就是一句佛號念到底,這就成功;時時刻刻想著阿彌陀佛,我們走的多自在。像諦閑老法師早年那個徒弟鍋漏匠,也不過就是念了三、四年佛,佛經的道理他一竅不通,他不認識字,一天經都沒有聽過。因為自己生活太苦,所以找到諦閑法師要跟他出家,諦閑法師也是被他搞得沒有法子,收了他。這個是小時候的玩伴,幾歲的時候就在一起。以後看他這麼苦,他那個苦就是對於世間厭倦。所以好的生活不好,好的生活讓你對世間貪念,你還捨不得離開,那西方極樂世界你就沒份。

  這生活苦好!所以佛在經上教給我們「以苦為師」,很有道理。生活太苦,對這個世間一絲毫貪念都沒有,所以他才能一心念佛。念了三、四年,你看人家站著走,站著走還站了好多天,諦閑法師才來幫他辦後事。因為他自己修學的道場在溫州—浙江溫州,而諦閑老法師是在金山寺,蘇州的鎮江,鎮江金山寺。人家從溫州跑去報信,那個時候沒有飛機,也沒有汽車,走路、坐船去報信,諦老法師再從金山寺回到溫州替他辦事,再快也得三、四天。死了之後,他還站三、四天,了不起!一個字都不認識。所以館長往生,給我這個警覺非常高。我們今天要學誰?就要學那些最笨的人,學那個鍋漏匠,學他們,我們才有成就、才有希望。

  《飭終須知》每一個人都要認真去念幾遍,你才曉得臨終的可怕。那不是說死可怕,死不可怕,臨終的時候,送終的人說老實話,都是冤家債主,那要是不如法,就不得了,就糟糕了。所以最好的方法,是自己能預知時至,沒有病,想什麼時候走,就什麼時候走,走得自在那就好。這個例子在最近這些年,我們也時有所聞,人家能做得到,我們為什麼做不到?我記得我過去也講過好幾遍,這個多講幾遍也不礙事;已經聽過的加深印象,沒有聽過的好好聽聽。

  我在加州,甘老居士告訴我一個故事,是她的親戚,也是一個老太太;甘老居士今年也八十多歲,住在舊金山。她那個親戚也是一位老太太,兒女移民到美國,她一個人靠著兒女生活,在家裡面做家事、帶孫子,每一天早晨,她都起來燒飯、洗衣服。這一天早晨沒燒飯,家裡人覺得奇怪,今天老太太怎麼這麼晚還沒起來?結果開她的房門;美國房間,老人的房間,那個門都沒有鎖。打開一看,老太太是盤腿坐在床上,仔細一看,已經死了,不曉得幾時死的,盤腿走的,坐著往生。再一看,她有遺囑擺在她面前,不但有遺囑,兒子、孫子每一個人的孝服,她都做好了,一份一份都擺在旁邊。這一看這了不起,這不是預知時至嗎?孝服什麼時候做的?大概兒子、媳婦上班,孫子上學,她在家沒事情,她就買了布料,在家做衣服,沒有人知道,你說她高明不高明?預知時至,她不露風聲;一露風聲,恐怕這個也哭、那個也叫,不讓她走,她就走不成。不露風聲,一句話不說,走了,遺囑寫好擺在面前。

  我們今天要學這個榜樣,這是近代的事情,幾年前的事情。他們能做到,我們為什麼做不到?所以諸位一定要記住,世間事夢幻泡影,你可以去做,決定不能放在心上,這些事放在心上,你就大錯特錯了。事呢?隨緣,決定不攀緣,隨緣就能消業。你問我:我沒有主意,我沒有主張,你們愛怎麼做就怎麼做,你們說怎麼好就怎麼好;你才想你多自在!我們要在一切境界當中,人事環境當中,物質環境當中,修清淨心、修平等心、修真誠心,這樣念佛才能往生。

  所以諸佛菩薩大慈大悲變化一切作業,不是真正修行人體會不到,總是你自己有成見,跟他對立。總是什麼呢?造業!假如你真正能懂得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一切境界都是佛菩薩變現的。不要認為佛菩薩對某人很照顧,對我沒有照顧,那你打這個妄想,你就錯了。其實佛菩薩時時刻刻照顧你,你自己不接受,那你有什麼辦法?這個人來讚歎你幾句,就高興的不得了:「某人是好人。」那個人罵你幾句,生氣氣好幾天消不了。那個外頭讚歎你、罵你都是佛菩薩,你不接受,你要跟他反抗,那你說不照顧你?讚歎你的人,你點點頭,很好,我不值得讚歎,我沒有這個;你的心是平的,不會起波動,不生歡喜心。毀謗,聽到毀謗的聲音,就像空谷迴響一樣,若無其事,你的心還是如如不動。那你看毀謗你、讚歎你,都是諸佛菩薩變化作業,你豈不是在這當中成就。

  所以蕅益大師講的好:「境緣無善惡」;境是物質環境,緣是人事環境,說明人事環境、物質環境裡頭,沒有是非好惡,那個是非好惡在那裡?在人心,在自己的心。你用什麼心去感?你用善心去感,所有境界都是善的;你用惡心去感,所有境界都是惡的,所以才講境隨心轉,不是心隨境轉。心隨境轉,那是一般人看錯了,不是的!真正的道理是境隨心轉。所以《楞嚴經》上說:「若能轉境,則同如來。」真正是聰明伶俐漢,你就能轉境界。無論什麼境界現前,清清楚楚是智慧,如如不動是禪定,所以境界現前,你在那裡修什麼?修定、慧,定慧等持,你怎麼會不成就呢?

  念佛的人一心不亂,一心是定,不亂是慧,你有這種工夫,你怎麼會不往生?我們看到這些往生的人,看到非常羨慕,他有什麼本事?他的本事就在此地;就是在一切境界裡頭清清楚楚,如如不動。《金剛經》上佛教給須菩提也就是教給我們,「不取於相,如如不動」,就是外不著相,內不動心。不是叫你眼不見、耳不聽,不是!那個沒有用處。眼也見、耳也聽,六根接觸外面境界,清楚就是智慧,不動就是禪定。那麼這從事上講,事上實在是太多太多,說之不盡,會修行的就是在這個境緣當中修,離開人事、物質環境,你到那裡修?那個沒用處!修行就是在這個複雜的社會裡頭,這個社會越複雜,越見你的定慧工夫。

  下面說理者,這是:

  【二者理等。】

  這事平等,理也平等。

  【十方如來同一法身,三際諸佛無二體故。】

  這個意思也很深。諸佛如來同一法身,我們跟諸佛是不是同一法身?諸位要曉得,也同一法身。法身是理體,法身是能變,十法界依正莊嚴都是它變現的,我們佛教稱為法身,現代哲學裡面稱作本體,宇宙萬有的本體;宇宙萬有從那裡生的?從這個地方生出來的,我們佛教稱它作法身。所以我們跟一切諸佛菩薩同一個法身,跟諸佛同一個法身,也就是跟一切眾生同一個法身。佛菩薩知道,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佛菩薩流露出來的慈悲心,叫無緣大慈;緣是條件,無緣—無條件。同體大悲,為什麼無條件去愛護這些眾生,關懷這些眾生?因為同一個法身。不但一切有情眾生同一法身,無情眾生也同一法身,這都是《華嚴經》上說:「情與無情,同圓種智。」同一個法身,這是覺悟、明白了。眾生沒有覺悟,迷惑顛倒,同一個身,以為不同,還要跟他兩個對立,還要再造無量無邊的罪業,還要彼此傷害,不知道是同一個法身。所以害人就是害自己,利益別人就是利益自己,為什麼?自他不二,這個大乘經上佛常講的。為什麼我們做不到呢?我們還是自他看做二,這叫業障,無始劫來的習氣,迷惑顛倒!這理上平等。下面再引經作證。

  【故般若云,若一佛出世,一切皆出。一佛涅槃,一切涅槃。何以故。諸佛法性無二相故。不如是知,非真念佛。】

  這扣到念佛法門,真正念佛人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他那個佛號,經論上常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我們今天怎麼念都不相應,為什麼人家一念相應一念佛呢?人家明白事實真相,我們這些年來常講,宇宙人生的真相,明瞭真相這就覺悟,覺就是佛。

  『一佛出世,一切皆出。』不是凡夫境界,是佛的境界,佛成佛了,看到一切眾生都是佛。《華嚴》、《圓覺經》上佛說:「一切眾生本來成佛。」什麼時候你看到?成佛的時候看到。自己一成佛,看到芸芸一切眾生本來成佛。這一點也給我們很大的啟示,我們常常反省,自己是什麼境界?自己如果看到這一切眾生都成佛,自己就成佛了。你還看到我成佛了,這些都是凡夫,你決定沒有成佛,你那個佛是假的,不是真的;你要成菩薩了,看一切眾生都是菩薩。同樣這個道理,你看一切眾生都是好人,你才是好人;你看一切眾生都是壞人,自己是個大壞人。所以六祖惠能大師講:「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這是用功的秘訣。六祖講他用工夫,他只看到自己的過失,沒有看到別人的過失,他怎麼開悟的?怎麼證果?秘訣就在這一句。你如果要是學會了,你這一輩子就有成功的希望,就有開悟、有證果的希望。你要掌握這個秘訣,要去學。

  見自己的過,不見世間過;他沒有講不見別人過,不見別人過這個範圍小。人!人之外還有許許多多事、許許多多物,所有一切自己以外的過失,他都見不到,他所見的都是善的。難道善的裡頭就沒有差別相?有差別相,種種順逆差別相,就跟此地講五十三參,五十三種不同的境界、不同的現象。種種現象裡面,沒有見到他的過,只見到他的好處。

  你如果不相信,你想想我剛才跟諸位講的,你們看到館長種種過失,我看到她種種都是好處,我沒有看到她有過失。為什麼呢?她一切所作所為,對我都有利益,我都得受用,我從她那裡頭領悟、開解,斷習氣、增長定慧,這問題在個人。館長對我如此的時候,其他的人也一樣,到處都一樣。人家侮辱我、罵我,我很感謝他,我為什麼感謝他呢?因為他來考驗我,我真的沒有動心,沒有生煩惱;他來考驗我,我及格了,我感謝他。他來讚歎我、來供養我,我也感謝他,為什麼?我沒有起貪心,我沒有為他這個順境所動搖,我見到都是好境界。這才能成就,這叫學佛,這叫修行!修行就是時時刻刻在一切境界裡,修正你那些錯誤的行為。見到別人過的時候,就是錯誤行為,回過頭反省自己有沒有過失,所以順逆境界當中,要反省自己有沒有起心動念?如果有起心動念,這看到自己過失,真的沒有看到別人過失,別人測驗自己、試驗自己有沒有起心動念?能夠這樣迴光反照,能夠常常這樣反省,我相信你的工夫一年比一年進步。能夠鍛鍊個十年、八年,你心就清淨、就平等;清淨、平等心生智慧,不生煩惱。念佛法門這個法門也不例外,所以『不如是知,非真念佛。』

  【故上經云,若生如是想,此佛此最勝,顛倒非實義,不能見正覺。】

  為什麼?這就起心動念,你見到佛,見到佛—這一尊佛殊勝!我們念「讚佛偈」,「十方三世佛,阿彌陀第一」,阿彌陀佛最殊勝。你自己以為不錯,我讚歎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第一,十方三世阿彌陀第一;你起這個心,動這個念頭,你是顛倒非實義。為什麼?佛佛道同、佛佛平等,那有阿彌陀第一?所以你這樣的見解,存這個念頭,你這個念頭不是正覺!你沒覺悟,你還是在迷,你還是在感情用事。那麼阿彌陀佛是不是第一呢?真的是第一。第一從那裡講?是度眾生方便講,從度眾生的方法、方便來講,他的確是第一,所以十方諸佛都讚歎他。

  十方一切諸佛有沒有阿彌陀佛這個方法呢?給諸位說都有,那有沒有?阿彌陀佛有的,別的佛就沒有。阿彌陀佛勸我們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其他一切諸佛也勸我們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那不是一樣的嘛!這個法門不是一切諸佛共有的嘛!所以你要曉得,即是經上祖師們讚歎的:「十方一切佛,阿彌陀第一」,這是祖師大德讚歎的。你要真正明白其真實義呢?那就是《金剛般若》上所說的:「第一者即非第一,是名第一。」那就沒錯!那你就真的懂得這個第一的意思,那真的你智慧開了。雖然聽一切祖師讚歎,你的心也如如不動,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說第一什麼意思?這個是說明解釋一切諸佛平等境界。下面再說無礙智慧。

  【無礙智慧者,結其能觀。】

  前面是所觀,諸佛平等境界是所觀。你用什麼去觀察呢?無礙智慧。這就是上面經文,裡面所講的:

  【智光照曜。】

  這個智是無礙智慧,這是能觀。

  【見佛取相,滯於方便。知佛空寂,真慧所沈。念無念者,不礙事而恆真。無念念者,不動真而恆用。動寂無礙,方念真佛。】

  這一小段是解釋「無礙智慧」,解釋「智光照曜」。『見佛取相』,取相就是著相,佛現種種相都是方便法,所謂是善巧方便;沒有方便,佛不能眾生。十法界依正莊嚴、一真法界,《華嚴》上講的華藏世界,《彌陀經》上講的極樂世界,都是方便示現,這個相有沒有?有!這些相它的作用,就是讓你六根接觸這個境界—即相離相,作用在此地。如果你見相著相就壞了,你就迷了,那你就變成凡夫。『滯於方便』,你不知道諸佛如來的方便。諸位要曉得,我們今天這個世界上現的種種現象,都是諸佛如來的方便,就是看你會不會?所以佛實在講,時時在世間示現,可惜的是世人常不覺,那有什麼辦法,你不覺悟!不是他不肯幫忙你,是你不知道回頭。不知道回頭的原因,就是你見佛取相,這個佛在此地是代表,十法界取一個代表。見菩薩著菩薩相,見眾生著眾生相,見善著善相,見惡著惡相,你說糟糕不糟糕?這個就錯了,著相就錯了。

  那不著?不著也錯了!底下說:『知佛空寂』,曉得「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也是經上講的、佛說的,沒錯!但是你把意思錯會了。錯會什麼?一切都空的,算了!我什麼都不要做了,只修自己的清淨心,慈悲心一點都沒有。好事假的,做它幹什麼!壞事假的,做了也沒事,那你不是糟糕了?這就叫「惡趣空」,這就把佛的意思錯解了。「開經偈」第一句話:「願見如來真實義」,你怎麼可以把如來的真實義錯解了呢?所以佛給你講空,不能著空;佛給你講有,不可以著有。諸佛菩薩他們高明之處,空、有兩邊不著,這就對了!我們知道一切法空,可是我們阿彌陀佛念念不停,求生的心願非常懇切、真實,不落空!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西方極樂世界也不例外。所以雖然見到阿彌陀佛,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對於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絕對沒有絲毫貪愛之心,不著有。空、有兩邊都不著,這才叫真念佛。所以你要是著空,那『真慧所沈』,變成什麼?變成阿羅漢、辟支佛,著空;凡夫著有,二乘著空,都錯了!

  下面教當我們『念無念者』,這從體上講。念、無念,念跟無念是一不是二。『不礙事而恆真』,念是事,事上有念,我們一天到晚在念阿彌陀佛,二十四小時不間斷,這是事。但是要知道,真心本性裡頭沒有念,無念!這一句佛號是什麼呢?就是我們真如本性的德號,那我們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念無念。「自性彌陀,唯心淨土」,從體上講是「不礙事而恆真」。所以你要是明白這個道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句句阿彌陀佛都相應,跟什麼相應?跟真如本性相應,就是跟無念相應,念跟無念相應,這從體上講。下面『無念念者』,從事上講。無念是真如本性,念是事相,性起作用,這兩個是交互作用;事不礙理,理不礙事。前面這個曰體,是事不礙理;這個「恆真」,真是真理;無念念者,是理不礙事。說事理可以,說性相也可以;這個念是相,無念是性,都能講,都講得通,都是很圓融。『不動真而恆用』,自性是不動的,是清淨寂滅;可是我們念佛是要動的,念佛是用、作用。

  我們口稱名,心裡面意念想佛,不要想別的,如果我們妄念起來了,最好看佛像。現在我們印的小卡片佛像很多,諸位可以帶在身上,有妄念起來的時候,佛像拿出來,對著佛像看,想佛,不要想別的。你想別的都是搞生死輪迴;想佛,這一生才能超越生死輪迴,不要想別的。經要念熟,念熟的意思在那裡?有的時候會打妄想,一發現自己打妄想就背經。經背一段、背兩段,妄想就打掉了,這叫真用功、這叫真修行。凡夫都有妄念,沒有妄念就成佛,所以古大德跟我們講:「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念頭起來不要緊,這是無始劫以來的習氣,那一個凡夫都有,沒有什麼奇怪的。念頭起來馬上要覺,覺就是什麼?覺是慧,就把你這個念頭消滅掉、消除掉。所以你念佛是覺,你讀經也是覺,你看佛像也是覺,一定要把這個妄念打掉。

  【動寂無礙,方念真佛。】

  這個才真正念佛。真正念佛總歸結起來就是相應,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理事相應,性相相應。下面再看:

  【普見法門者。】

  這一句:

  【即總收前二】

  前面兩種,

  【以結其名。】

  這個是總結,他這個法門叫普見法門,就是一切諸佛平等境界,無礙智慧,這叫普見法門。

  【即前普眼明徹也。】

  前面講的普眼明徹,這個地方—

  【即此後句,可為總名。】

  他這個法門的總名,就叫做普見法門。我們看他能見跟所見。下面大師假設了一個問答,他說:

  【問,法門無量,何以初友便教念佛。】

  這個問得好!無量無邊的法門,善財童子參訪第一個遇到吉祥雲比丘,為什麼無量法門當中,他教他念佛法門,他不教別的?這個問得好,也正是我們的疑惑。

  【答,略有十義。】

  清涼大師給我們解答這個問題,實在講無量義。無量義把它歸納起來十條,則好講,方便一點,是表無量的。這底下就十句:

  【念佛三昧,眾行先故。智度論云,菩薩以般若波羅蜜為母,般舟三昧為父故。】

  許許多多人沒有念過《華嚴經》,也許許多多人念《華嚴經》囫圇吞棗,沒有去深究其義。如果真正念《華嚴經》,探討它的義理,沒有一個不念佛求生淨土的。

  我曾經跟諸位講過,早年講過,我相信這個法門是從讀《華嚴》、講《華嚴》,我才明瞭的。我在台中李老師勸我念佛,他是老師我不能反抗他,心裡並不服!口裡不敢講,心裡不服。以為什麼呢?教這麼多,不讓我去深入研究探討,叫我去念佛,總是不甘心、不情願。我民國六十年開始講《華嚴》,那個時候「四十」、「八十」同時開講,也是講到這個地方。因為要講不能不深入研究,才明白念佛法門的殊勝,無量無邊的法門,念佛法門擺在第一。

  『念佛三昧,眾行先故。』

  這個行是菩薩行,無量無邊菩薩行門,念佛三昧是擺在第一。所以念佛三昧叫三昧中王,稱為寶王三昧,就是這個意思。清涼大師再引用《智度論》的話來說,這是非常有力的證明,不是他的猜想,不是他個人的見解。《大智度論》上有這麼一句話,「菩薩以般若波羅蜜為母,而以般舟三昧為父。」所以《華嚴經》第一參吉祥雲比丘修般舟三昧,般舟三昧前面跟諸位細說。般舟三昧是以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為主,念一尊佛就是念一切佛,生一佛土就是生一切諸佛剎土,真正不可思議,真的是沒有一個法門,能有如此的殊勝。般若波羅蜜重要不重要?重要!所以我們去年講過《金剛般若》。

  美國那邊同修給我打電話來,《金剛般若》的講記他們從電腦上完成了;完成之後,要等我看一遍,再做一個詳細的修改,然後才能出書,我想大概要一年的時間。一年之後,《金剛經講記》出來了,份量大概是現在《無量壽經講記》再要多一半。現在我們《無量壽經講記》精裝本四冊,《金剛經講記》六冊,有這麼大的份量。這個經過去講了四個月,總共講了二百四十八個小時,而我們《無量壽經》只講一百零七個小時,這是兩百四十八個小時,講這一部《金剛經》。聽說現在這個地方,有電視台已經廣播了,大概要廣播一年。

  這是般舟三昧,金剛般若要知道,為什麼呢?金剛般若知道,你才能看破、才能放下,你念佛才能相應。你要沒有智慧,前面講你不是著有,你就是著空,你念佛就不能相應。般若智慧就是叫我們把這兩頭捨棄掉,空、有兩邊不著,這一句佛號就得力、就相應。這是第一個理由。第二理由:

  【依佛力能成勝行故。】

  這一句的意思很明顯,修學其他法門靠自己,靠自己斷惑證真,難啊!太難太難了。而般舟三昧念佛法門立刻就得佛力加持,這個很不可思議。不但是得本師釋迦牟尼佛加持,阿彌陀佛加持,同時得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加持。你只要真心念,只要如法的念,經上講的那些道理、方法,如理如法的念,你立刻就得諸佛如來的加持,成行門當中最殊勝的修行。所以憑自己的能力,你要斷煩惱,不要說別的,是非人我、五欲六塵,財色名食睡,你能斷得了嗎?這個斷不僅是事,事上沒有用處;境界現前,絕對不會起心動念,那才叫真斷。你還有念頭生起來,你沒斷,你那裡叫斷?不起心、不動念。一定要靠佛力,所以念佛法門靠佛力,靠一切諸佛加持的力量。所以諸位你們要聽經,如果常常聽經,別的法師講經你也可以去聽聽,你到裡面去體驗體驗。講淨土經的,《華嚴經》是淨土經,特別是《四十華嚴》。你看現在講的念佛法門,叫你念阿彌陀佛,所以這個經是念佛經。古人稱《無量壽經》是中本《華嚴》,《阿彌陀經》是小本《華嚴》,那《華嚴經》就是大本的《無量壽經》。

  所以你聽這種經、讀這種經,氣氛不一樣,這個道場感應不相同,有諸佛護念,所以大家在這個道場能生歡喜心。這個生歡喜心不是法師講得好,給諸位說,是佛光注照,是佛力在加持,所以你有特別的感受,是這個意思。你再聽講其他的經,講其他的經雖然有,那個力量很薄弱,就不一樣,這個道場氣氛就不相同,你感受就不一樣。你要細心去體會,也很明顯、很清楚能夠覺察出來。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