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普賢行願品的啟示  (第四集)  1992/3  新加坡居士林  檔名:04-007-0004

  諸位法師,諸位同修,昨天講到第三願「廣修供養」,這一願非常重要。在菩薩行門之中是以六波羅蜜為綱領,六度的第一條就是布施,為什麼菩薩行門要把布施放在第一位?諸位一定要明瞭一樁事實,諸佛如來實在是無法可說,不僅僅是無有定法可說,所說的一切法無非是應病與藥而已,看眾生有什麼毛病,我送你一服藥,這服藥是診治這個毛病的,病好了,藥也不要了,所以「法尚應捨,何況非法」,病好了,藥就不要了。

  一切眾生,病很多,所有一切的病從哪裡生的?咱們要找出病根,病根就是慳貪。一切眾生修行不能開悟證果,一切眾生會造六道輪迴,會墮三惡道,都是被貪病害了,所以布施就是對治慳貪的一服良藥。我們如何把三毒煩惱斷除,昨天講到法供養裡面有「勤修善根供養」,善根怎麼修法?修善根就是要斷貪瞋痴,貪瞋痴沒有了,一切善法都生了;有貪瞋痴在,一切善法不得生,一切惡法得生。由此可知,菩薩行裡面,布施列在第一,普賢行裡面,供養列在第三,非常有道理。而普賢菩薩給我們說「諸供養中,法供養最」,法供養中,菩薩給我們說了七條,第一條最重要,第一條就是我們常講的依教奉行,「如說修行供養」。

  我們學佛一定有一個學習的目的,就是我為什麼要學佛,我學佛想得到些什麼,如果毫無目標到佛門裡面來學佛,他將來一無所成,什麼也得不到,這是真的。因此大家所求的不相同,我們選擇法門也就不盡相同,我們這個道場所選擇的法門是淨宗,在佛教十個宗派當中的淨土宗,選擇這個法門的目的是希望將來能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所依據的經典就是淨土的「五經一論」,揀別跟其他宗派不相同。經典選擇之後一定要依照經典的教誨認真去做,這叫修行。修是修正,行是行為,把我們的行為修正過來。正的標準是什麼?佛在經上所有的教訓就是正的標準。凡是我們的思想、見解、行為跟佛在經上所說的不一樣,我們一定要相信、要肯定我們的想法、看法、做法錯了,佛的想法、看法、做法決定是正確,我們放棄自己的思想見解,學佛,依照佛的想法、看法來修正我們自己的觀點、行為,這叫做修行。修行是在起心動念之處,是在待人接物之處,而不是每天念經、敲著木魚念佛、磕頭作揖,這些是形式。表面上坐這裡,心裡還在打妄想,哪裡叫修行?不過裝模作樣裝一個修行的樣子,不是真正修行,真正修行是在起心動念之處。

  在法供養當中,第一句是「如說修行供養」,可以說把一切菩薩所修的布施供養,就已經做到究竟圓滿的地步,諸位想想對不對?譬如我們現在受持《無量壽經》,佛在《無量壽經》所說的一切教訓,我們每一條、每一句都能做到,六波羅蜜、十波羅蜜、十大願王,我看全都圓滿了,統統都在裡面。這是一個很好的標準,我們一定要好好的記住。普賢第四願是:

  【懺悔業障。】

  這個題目我們要認真的把它認識清楚,決定不能有一絲毫含糊。有些同修常常遇到我,都告訴我:「法師,我業障很重」,我說:「我知道,你業障是很重」。他說:「我要怎麼樣懺悔業障?」「恐怕懺不了。」業障很重,這個實在講是非常籠統含糊,我再問一下「你有什麼業障?」他又說不出來。什麼叫業,什麼叫障,什麼叫業障,你這個東西要搞清楚,然後什麼叫懺,什麼叫悔,什麼叫懺悔,你把這六個問題解決了,這個法門法身大士能修,我們也可以修。

  業是造作,造作就是業,造作的範圍非常廣大,我們身體一舉一動,身在造作,叫「身業」;我們言語,一天到晚遇到人會說話,說話是「口業」;心裡面還有妄想,還有念頭,一天到晚它都不斷,這叫做「意業」。我們造業再多,歸納起來總不外乎這三大類,身語意三業,三大類的造作,這三大類只要動,它就造作。

  造作裡面有善有惡。我們想一樁好事情,什麼是好事情?利益眾生的事情叫好事,這叫善業。我們想一樁壞事情,什麼叫壞事情?念念為自己,為自己就是惡業,就不是善業。也許同修們聽到很不高興,為自己有什麼不好?世間俗話常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人為自己是天經地義,應該的,佛為什麼說這是惡業?諸位要知道,世間人所思所念、所作所為不出三界,那念念為自己可以說得通。學佛,你的目的是要超越三界,是要成佛、成菩薩,換句話說,你起心動念為自己,你就做不到,為什麼做不到?這就有障,你造的這個業障礙你超越三界,障礙你明心見性,障礙你成佛、成菩薩,這個業把你障礙住了。為什麼會障礙?中國人學佛大概都念過《金剛經》,《金剛經》裡面就把業障講得很清楚,「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我相」就是你著了相,念念都有我,你著了「我相」,這就是我執,我執不破,別說菩薩,阿羅漢果也得不到。佛法修學的成就,最低的果報是阿羅漢。什麼資格才證得阿羅漢?我執破了。法執破了就證法身大士,就明心見性,證菩薩果位。所以佛教給我們始終是破我執、法執這二種執著而已。我們起心動念都想自己,這是天天在增長我執,這怎能出得了三界?所以你想想看這是善還是惡?當然是惡。

  為什麼說念念為眾生是善?諸位要知道,人起心動念都想別人,想一切大眾,「我」慢慢就忘了,我執就破了,這是破我執最巧妙的方法。叫你一天到晚起心動念不想自己,起心動念想眾生,把你的心量拓開。所以念念想眾生、想別人是善,念念想自己是惡,這叫業障。我這麼說,相信同修們對什麼叫業、什麼叫障,多少能懂得一點。

  這個障又叫做「煩惱障」,起心動念都是煩惱,還有一種障叫「所知障」,「所知障」跟「煩惱障」在性質上不相同,因為煩惱本身就是障礙,所知本身不是障礙,所知是智慧。佛給我們說,過去、現在、未來,十方無量無邊世界,大事小事你是無所不知,你本來知道;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我們的智慧能力原本就是這麼大,跟虛空法界一樣大,可見所知不是障。現在問題是變成不知了,換句話說,一定有一種障礙把我們的智慧德能障礙住了,這種障礙就叫做「所知障」。這個障礙究竟是什麼?給諸位說,這個障礙是經上講的「無明」,明是明瞭、明白,無明是我現在什麼都不明瞭、不明白,無明就是「所知障」。無明怎麼來的?本來沒有,現在有了,它從哪裡來的?佛在《楞嚴經》上講得很好,「知見立知,是無明本」,無明的根本就是你覺得「我很聰明,我有智慧,我什麼都知道,你們不懂的我都懂」,佛說這就是無明,其實你什麼也不懂,自以為懂。自以為懂的在佛法裡叫「世智辯聰」,世間的一種聰明、一種辯才,不是真正智慧。「世智辯聰」不但不是智慧,而且在修學過程當中是八難之一,難是遭了難,遭什麼難?你想想看,這個遭難就是障礙。

  所以古來祖師大德常常勉勵我們初學的人,學佛,特別是初學,不應該涉獵許多的經典,也不應該聽很多人講經說法,為什麼?你看多了、聽多了,你的妄念就多,就變成「所知障」,障礙你的本性,障礙你開智慧,障礙你開悟,你永遠開不了悟,悟門堵塞打不開。所以教我們從哪裡下手?從一門深入,哪一門?修定。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是修定。我們念這一句「阿彌陀佛」是修定。我教諸位同修念一本《無量壽經》,其他的都不要念,每天就念這一本《無量壽經》,幹什麼?修定,把我的心就定在這一部經上,就沒有胡思亂想了。經看多了,佛在這部經上講這個道理,那部經上講那個道理,這部經上講有,那部經上講沒有,你看多了,佛所講的話到底是有還是沒有?看愈多愈不相信,愈懷疑。

  其實給你說過,佛沒說法,佛說法是應病與藥。你執著有,樣樣都是有,佛就給你講沒有,樣樣都沒有,「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統統都是空的,破你有的那個執著。這個人執著樣樣都是空的,什麼都沒有,佛給你說樣樣都有,樣樣都是真實的,破你空的執著。佛有沒有說法?佛沒說法。所以你看經不懂得佛說法的意思,不懂得他講話真實義之所在,你讀了聽了之後,全變成胡思亂想,這不是佛教你的,是你自己不善用心,不會學,反而學出麻煩出來,這就變成障礙。這是業與障,障是障自性,障礙智慧,障礙德能,這是造業。

  什麼叫「懺悔」?「懺」是懺摩,是從印度梵語翻過來的,「悔」是中國字,「懺摩」的意思跟中國「悔改」的意思很接近,所以翻經的法師用這兩個字來翻「懺摩」,這叫做梵華合譯。上面「懺」是梵語,下面「悔」是中國話,兩個字,一個是梵語,一個是中國字,合起來。它的真正意思就是後不再造,我今天做錯事情了,我知道,我明天還要做同樣的錯事那就大錯特錯,知過必改,這叫「懺悔」。所以「懺悔」就是儒家所講的「不貳過」,我的過失只有一次,同樣的過失不會重複,這真正叫「懺悔」。

  在佛門裡面有不少懺悔的修學方法(儀規),懺悔的儀規很多,這些懺悔的儀規都是古來大德慈悲憐憫初學的同學們,教給我們懺悔的原則與方法,我們要從這裡面去體會,要體會它的精神,這非常重要。懺悔絕對不是在佛菩薩面前,把我昨天、今天所犯的過失向菩薩、向佛說一遍,求佛菩薩原諒,饒恕我的罪過,這個做法你們同學們想想對不對?不對,為什麼不對?你把那些造的罪業又想一遍,叫你不再造第二次,你又造一次。身沒有造,口造了;身沒有造,意也造了;身在那裡拜佛沒造,口造了,意也造了,叫你不要再造,你為什麼還要造?許多人天天懺悔,不但罪業沒有懺了,罪業每懺一次增加一次,這個罪業之深沒有法子了。

  也許有人問,怎樣才能把業障懺掉?有一個最好的方法,最有效的方法,你再重的業障,什麼經懺力量統統都懺不了,念阿彌陀佛可以懺了,可以懺悔掉,這個話不是我說的,是前清乾隆年間慈雲灌頂法師說的,這位法師在佛教史上是非常有名的一位高僧大德,他的著作很豐富,日本的《卍續藏》裡面蒐集很多他的著作。我們想想真有道理,為什麼?他一天到晚念一句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沒有造業,心裡想阿彌陀佛,口念阿彌陀佛,身禮阿彌陀佛,這三業都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不是惡業也不是善業,六道裡頭沒有阿彌陀佛,阿羅漢、辟支佛、菩薩裡面也沒有阿彌陀佛,唯獨西方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所以無論造作什麼罪業,不要去想它,不要去念它,老老實實念這一句「阿彌陀佛」,你的業障才真正懺悔掉了。所以懺悔不要在佛菩薩面前想你從前的罪過,也不要去看這個法師那個大德,「師父,我造什麼罪業、什麼罪業」,這又造一次,這個很不好,諸位千萬要記住。

  實在說我們的罪業是真的重,如果不重,在座的同修,你們每一位,我在前面說過,每一位同修過去生中都曾經供養無量無邊諸佛如來,有這樣深厚的基礎為什麼還落到今天這個地步?這就是業障太重太深,不懂得懺悔,所以業障是一生一生的累積,一世一世的累積,這怎麼得了!就像普賢菩薩在這部經上所講的,菩薩自己說他自己,他尚且如是,何況我們?普賢菩薩講:

  【我於過去無始劫中。由貪瞋痴。發身口意。作諸惡業。無量無邊。若此惡業。有體相者。盡虛空界。不能容受。】

  『我於過去無始劫中,由貪瞋痴』,「貪瞋痴」是心裡面在造,在造業,造惡業。『發身口意』,這就是三業,「身口意」統統都在造業,善業不談,單單講作惡業,惡業有好多,『無量無邊』,好在阿賴耶識造的這個罪業沒有體積,假如這個惡業有體積的話(這個體積很小,像一粒微塵一樣那麼小),那無始劫這些微塵累積到今天,菩薩講這個虛空都裝不下,你想這造的罪業有多少?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因為我們造業從來不中斷,一天二十四小時分秒都不間斷,睡覺還在作夢,還在造業,不停。而且所造的業,我們想想,惡業多,善業少,就是我剛才講的,起心動念總是想自己的多,想別人的少,多半都是損人利己,這是惡業。我們起過幾個損己利人的念頭?所以仔細檢點反省一下,就發現菩薩所講的這個話千真萬確,是真的,我們的惡業太多了。我們從今天起要發願修懺悔,怎麼個懺法?菩薩在經上告訴我們:

  【我今悉以清淨三業。】

  這句話是懺悔業障的基礎,沒有『清淨三業』那只有業障上再增加業障,是不會叫業障減少的。要以「清淨三業」:

  【遍於法界極微塵剎一切諸佛菩薩眾前。誠心懺悔後不復造。恆住淨戒一切功德。】

  這是菩薩在此地教給我們懺悔的方法。這個方法,經文不長,句句所含的意思都是無有窮盡廣大無邊。首先你要有清淨的三業,當然三業裡面是以意業為主,也就是心清淨了,身口自然就清淨,身口清淨,心不清淨,身口清淨還是沒有用處,這就是我們要曉得它的重點,掌握到它的重點,是意業清淨。

  禪宗六祖惠能大師在黃梅得法之後,因為師兄弟們不服氣,去追趕他,想把衣缽搶奪回來,他有什麼資格接受衣缽?其中有個惠明,惠明在沒有出家之前是四品將軍,是位武將,階位相當高,以後發心出家。惠能大師就被他追上,追上就逃不了,他就躲在路旁草堆裡面。因為他們是來拿衣缽的,他就把衣缽擺在一塊石頭上,衣缽你拿回去就算了,不要了,給你。惠明一看到衣缽在那裡,人不見,算了,人跑掉了,反正衣缽我就拿了,結果去拿這個衣缽拿不動。諸位想想,一件衣、一個缽,一個小包袱能有多少分量,四品將軍居然拿不動。所以他心裡馬上就警覺到護法神在守護著,不是人的力量可以拿得到,這才哀求惠能大師,「請你出來,我不是為衣缽來的,我是為求法來的」,他這個念頭轉變得很快,這是見風轉舵,轉得很快,我是為法來的。能大師聽說是為法來的,他就出來了,出來之後,他就向他求法。

  惠能大師怎麼教他?先教他,「你靜一靜,你把心定下來」,定了一個時候之後,他問他,「不思善,不思惡」,心清淨了,善惡念頭都沒有了,正在這個時候,「什麼是明上座的本來面目?」結果他被能大師這麼一問,馬上就開悟了。諸位想想他為什麼開悟?三業清淨。怎麼三業清淨的?告訴他善惡念頭都不要起,清淨心現前。所以惠明能有三業清淨,在惠能面前懺悔業障,他業障真的消除了,清淨心現前就明心見性,你看快不快?真快,就在你念頭一轉就成功了。惠明被他這幾句話一說就明心見性證果了,證得菩薩圓教初住以上的果位,法身大士。我們念《壇經》,這個句子念得很多,念了幾百遍也沒開悟,業障也沒消除,什麼原因?我們三業不清淨,我們還是有妄想雜念在,這就是不如惠明之處。所以三業清淨是懺除業障的基礎。

  由此可知,如果我們三業清淨,現在同學們大多數都在家,在家都有事業,當你工作的時候,你專心認真去工作,工作完畢之後,把所有一切妄念統統放下,什麼都不要想,善惡都不思量,用清淨心去念佛,這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你的業障怎麼會不消除?業障消除,清淨心現前,清淨心起作用就是智慧,對於你平常的工作,你就會做得更圓滿,也會做得更自在。從前做工作覺得很苦,現在做工作很快樂;從前看到工作很煩惱,現在看到工作很自在,就不一樣,為什麼?業障消除了。

  「後不再造」,平常小菩薩修行的,是叫你後不再造。普賢菩薩所講的「後不再造」是從今而後他能保持著清淨心,從此以後再不會有妄想分別執著,換句話說,善惡都不思量,永遠保持著清淨心,永遠用清淨心來執持名號,這就是真正的後不再造,這樣才能懺除業障,無始劫以來再重再多的業障都能懺得了。

  菩薩又給我們說了兩句,『恆住淨戒,一切功德』,「恆」是恆常永遠,「住」是我們的心安住在,安住在哪裡?住在清淨戒中。「淨戒」兩個字怎麼講法?「戒」是法,持戒就是守法,「淨戒」就是永遠用一顆清淨心來守法,這叫「恆住淨戒」。我們用清淨心遵守佛的教法,遵守國家的憲法、法律、規章,用清淨心遵守民間的風俗習慣、道德觀念,守法不捨清淨心,這叫「恆住淨戒」。成就「一切功德」,一分功夫有一分的收穫,兩分功夫會有兩分的收穫。所以這兩句話的開示非常重要,是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一個非常清楚鮮明的標準。

  菩薩發願修「懺悔業障」這個科目,跟前面一樣,「念念相續,無有間斷」,這是勇猛精進的來修學。「身語意業,無有疲厭」,不疲不厭是他成就了無量殊勝的功德,自然不會有疲倦的感觸,也不會有厭倦。他得到真實的功德,法喜充滿,同時又得到一切諸佛如來威神的加持,我們依照這個方法修學也一定會得到諸佛加持。

  第五個科目是「隨喜功德」,這一條對於法身大士還特別提出來,由此可知,這一個病不是小病,不是輕病,我們要重視它。這是什麼病?嫉妒病。嫉妒心重就不肯隨喜,看到別人好事,自己心裡很難過,就想方設法去障礙、破壞,這個病很重,不但世間人有這個重病,學佛的人也免不了,不但學佛的人免不掉,菩薩也免不掉,有的時候看到別的菩薩有殊勝之處,他心裡還感覺難過。假如菩薩沒有這個病,普賢菩薩十願絕對沒有這一條,還有這一條,由此可知,這不是小病。像我們剛才舉的例子,惠能大師在黃梅得法之後,幾乎全寺的人都出去追他,都要把它搶回來,什麼原因?嫉妒。釋迦牟尼佛在世,提婆達多嫉妒,處處破壞佛弘法利生,而且還想方法想把佛害死,佛的福報大,他害不了,護持的護法神很多,還叫佛流血,「出佛身血」是提婆達多幹的,佛在世的時候,嫉妒障礙就這麼多。佛教傳到中國,祖祖相傳,我們也看到許多嫉妒障礙這些事實,我們不能不警惕,不能不覺悟。再回過頭來想想我們自己有沒有這個念頭?有沒有這個行為?今天還有一句話,我們講嫉妒障礙不好聽,講好聽一點是面子問題,面子什麼問題?嫉妒障礙的問題。所以我們今天在外面弘法不容易,他們要面子,面子全給他們,咱們不要面子,要裡子就夠了。所以一定要有善巧方便,要曉得修隨喜功德。菩薩所修的境界跟前面一樣,是盡虛空遍法界。

  【言隨喜功德者。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數諸佛如來。從初發心。為一切智。勤修福聚。不惜身命。】

  隨喜怎麼學法?經上舉了一個例子,只是一個例子而已,這個例子說得詳細,後面把隨喜的境界還會給我們講清楚。先說『諸佛如來』。因為我們大家的嫉妒心雖然很重,很愛面子,對於「諸佛如來」大概也沒話說了,為什麼?怎麼比也比不上,他已經成佛了,大家都公認了。可是我們想一想,這尊佛從『初發心』,發什麼心?我們常講發無上菩提心,這個話還不好懂。是發心要求無上菩提,諸位懂不懂?還不懂,為什麼不懂?什麼叫無上菩提不曉得;菩提是印度話。再說白一點,就是我要發心求究竟圓滿的智慧,我有究竟圓滿的智慧,我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才能徹底明瞭,發心求這個,這叫「初發心」。心是發了,發了之後要修行,如果不認真的修行,這個心就落空了,一定要勤修福慧,要知道認真的修福修慧。佛叫「二足尊」,二就是講福慧這兩樣,足是滿足,就是圓滿,換句話說,成佛就是你的智慧、福德圓滿了。在一切福德人之中,沒有比佛更圓滿的,所以稱為二足尊。

  為了修福修慧,『不惜身命』,難行能行,難修的能修,勇猛精進,我們看到諸佛如來是這麼成就的,一直到他修行成佛。成佛之後,他不休息,成佛之後幹什麼?廣度眾生,在六道裡面示現,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示現什麼身,「應以佛身得度者,即現佛身而為說法」。《無量壽經》第二章「德遵普賢」,這一章就給我們說了以佛的身分來度眾生,示現八相成道,那也是舉一個例子。

  佛從初發心一直到成佛度眾生,所有這些功德我們統統要隨喜,統統要學習,他是怎麼做法,我們也願跟他一樣去做,他能發心,我也發心;他能修行,我也修行,我不但不嫉妒,還要盡心盡力幫助他、成全他,這就是對的,決定不能嫉妒障礙。實在講,人家修持,我們真的能夠障礙得了嗎?障礙不了。你要冷眼去觀察,沒有障礙到別人,實際上是障礙到自己,就像佛在經上舉比喻說,我們仰口吐天,你的口水能吐到天嗎?吐不到,吐不到掉下來還打在自己的面孔上,障自己沒有障礙別人,這個要知道。你曉得這個事實,為什麼不把念頭轉過來?成人之美,人家有好事,幫助他,成就他,他好,這個社會大家都好,我也沾光,我也好,這就對了。所以這一願主要的精神是教我們明白這個道理,認真來修學,成就自己真實的功德。

  反觀現前的社會,我們要修菩薩道還要有真實的智慧,不能感情用事,感情用事往往要受害,我們舉一個例子來說,這個例子是真實的事情。在美國達拉斯有一位同修,這是早年,他有經驗,他們開車,在路上看到一個小朋友在人行道上摔了一跤,跌倒了,他們好心,車停下來,把這個小孩扶起來,問他有沒有跌傷,他們家裡的大人來了,告他們,說是你把我的小孩推倒了,我小孩什麼地方受了傷,找了律師,法院通知他,要求他賠八萬美金。好心,無緣無故的。外國人很喜歡告狀,所以我們在外國,你要注意到,美國這個國家,不管是老人、是小孩,他要是跌倒了,千萬不要動他,你要動他,你就準備要拿個十幾、二十萬去賠他。應該立刻打電話給警察,在美國打一一九,這個電話一打,美國的警察辦事效率非常高,決定在兩分鐘趕到,警察去扶他就沒事了,所以你自己千萬不要碰他。美國人遠遠的打招呼可以,不要碰他。所以每到一個國家、一個地區,這些風俗習慣人情要打聽一下,否則的話,我們吃很多冤枉虧。他們遭遇到這個事情,實在這個小孩沒有病,人家誣賴他,結果賠了四萬才了事。得到這麼一個教訓之後,才曉得在美國遇到什麼事情都不要碰他,趕緊打電話告訴警察,這就對了。所以入境要隨俗。

  隨喜功德也要有智慧,不能憑感情。修行建立在智慧的基礎上就是如法的,就成就功德,如果感情上的,往往惹了很多麻煩。儒家也常常教人「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人家做一樁不好的事情,不好不是對我不好,是對社會、對大眾不好,這種事情我們不去幫助他,不要去成就他。如果他做的事情對社會、對大眾有利益,我們決定不能障礙他,不能阻止他,不能嫉妒他,而且要隨喜。隨喜不是說看到歡喜就算了事,要盡心盡力的幫助他,使他這個事業能夠圓滿達到,這叫真正隨喜,盡心盡力就是修圓滿的隨喜功德。我本身沒有錢,三餐飯都有問題,當然我在財力上不能幫助他,可是我可以讚歎他,我可以說「某人是好人,做的事是好事,你們有能力應當幫助他」,這也是隨喜功德。由此可知,隨喜功德是人人都可以修學的,隨時隨處都可以修學。

  佛的功德、菩薩的功德、祖師大德的功德,這是講佛門。世法裡面,政府替社會、替老百姓做了許多福利事業,這是政府的功德。世間還有一些善人,還有一些長者,以他們的財富、能力為社會、為大眾造福,都是值得隨喜,都是值得稱讚的。所以這一願最主要的目的是破我們的嫉妒煩惱。嫉妒這個煩惱是與生俱來不要學的。你看一兩歲的小孩,你給糖果吃,兩個小孩,一個給多,一個給少,那個少的就不服氣,他就有嫉妒心,所以嫉妒是與生俱來的煩惱,很不容易斷除。普賢在此地特別教導我們,也是要精進認真的修學,要「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第六是:

  【請轉法輪。】

  這實在講是很重要的一樁大事。佛菩薩講經說法比喻作『轉法輪』。佛門裡面有幾個象徵的標誌,我們要認識清楚,大概最普遍的是蓮花,其次的就是法輪,再其次的就是卍字,佛胸口當中的卍字,佛門常常用這個做標誌,好像商場裡面的商標一樣。佛門有個標誌,我簡單跟同修們介紹一下。蓮花這個標誌代表清淨。蓮生在池塘,池底是泥土,根在泥土裡面,泥土代表六道,六道是不清淨的,是染污的,它的根生在六道裡面。它的莖在水裡面,水是清淨的,代表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這四種人清淨。四聖跟六凡叫十法界。蓮花開在水的上面,這個意思就是說四聖、六凡統統都不染,不但六凡不染,四聖也不染,所以它代表清淨的意思。所以我們看到佛菩薩的像,無論是坐著、站著的,都在蓮花裡面,蓮花代表清淨無染,所以蓮花在佛門是表法。西方世界是淨土,比起一切諸佛世界來講是最清淨,第一清淨,實在也有感應不可思議,西方極樂世界的蓮花特別多,所以也叫做蓮花世界,這是佛門用它來表法。

  第二是法輪,法輪代表說法利生。輪是圓滿的相,表佛所說的一切法都是究竟圓滿,沒有一絲毫缺陷。佛所講的一切法,非空非有、非無非有,輪恰好代表這個意思。輪是個圓,有圓周,有沒有圓心?圓有沒有心?你不能說沒有心,沒有心,圓怎麼成的?它一定有個心,心在哪裡?找不到,所以這一個東西確實代表佛所說的一切妙法。佛所說的一切法真的所謂是「真空妙有」,妙有就是真空,真空就是妙有,空有不二,輪就代表空有不二,從這個東西看到真的有「空有不二」,真的「性相一如」,所以把它用來代表佛所說的一切法。輪是個圓,它要不動,一點用處都沒有。我們今天這個社會,科學發達,工業突飛猛進,什麼力量帶動的?就是那個輪在轉,因為它在轉,所以帶動這個世界的科技發達,都是它在動,所以輪是一定要動。換句話說,佛的法是一定要講的,不講眾生得不到利益,一定要為眾生說法,說法就好比這個輪在推動,取這個意思。

  「請轉法輪」,佛在世的時候,我們要請佛到這個地方來為我們講經說法,教導我們怎樣破迷開悟、離苦得樂,要請佛來教給我們。佛不在世了,有佛的傳法弟子,這些菩薩、聲聞,請他們來為我們講經說法。現在佛的這些大弟子、菩薩弟子、聲聞弟子都沒有了,我們要請一位真正有修有證的法師大德已經非常困難,到哪裡去找?這是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是佛門重大的問題。佛教到今天最叫人憂慮的一樁事情是後繼無人,這怎麼得了!我們請什麼人來說法?何況在現前這個社會,《楞嚴經》上所講的「邪師說法如恆河沙」,真正講正法的人希有,說邪法的很多。邪法,換句話說,是希望一切眾生將來都到三惡道去,正法是希望一切眾生成佛、成菩薩,目標方向不一樣。

  現在我們讀到「請轉法輪」,「法輪」的意思我們明瞭了,就是請法師大德來講經說法,我們到哪裡去請?現在幸好交通方便,交通即使方便,弘法的人要不多,單靠一兩個人很累。真正正法的善知識,我們一定要尊重、要愛護、要周到的照顧,使他能夠代佛說法,利益眾生。我為什麼特別強調這一點?我昨天去看演培老法師,這在我們這一代說正法的老法師,希有難得的一位,年歲不算很大,我們要對他尊重,要好好的照顧他。聽說他還要開什麼會,這個事情不要叫他再做了,好好的調養身體,除了講經說法之外,什麼都不要幹,讓他身心得到安穩,不但事務的事情不要去做,寫書也不要寫了,也挺累人的,也很傷眼睛。他看到我,他說「法師,你還跟去年一樣」,我比他會保養,為什麼?我是決定不管事,我也不寫書,為什麼?傷眼睛,不但我不寫書,我連看書都懶得看。所以該放下的要放下,不可以有一絲毫的勉強。特別是年歲大的人,健康是第一福報,知足是真正的富貴,知足常樂,一定要保養自己身心的健康。

  他去年在台灣傳戒,回來就生病,我是昨天才知道,所以我就勸他老人家,以後什麼人請你都不要去,出去遊覽觀光散散心,這個可以,哪個地方請你講講開示,可以,行,其他的,凡是勞神操心的事情,需要用體力的事情,統統不要幹,希望老和尚健康長壽,常住世間為我們講經說法。除講經說法之外,都不要去找他,因為別的事情我們可以代勞,我們可以做。這是我昨天看到他之後,我有很大的感慨,現在在這個世界上弘法的法師、弘揚正法的人愈來愈少。

  我來這裡才幾天,今天就有兩通電話過來,一個是加拿大溫哥華邀請我去講經,另外一個是蘇聯的莫斯科請我去講經,他們很會找,找到我這個電話,應不應該去?應該要去,希望把淨宗念佛法門普遍的介紹給大家。但是有的時候時間都預先安排了,要我在某一個月某一天,這個我辦不到,我也介紹了幾位法師。

  弘法人才少,少怎麼辦?我記得前年,弘法團二十五週年紀念的時候,那個時候還是李木源居士做團長,我建議他辦佛學院培養人才,現在在這個地方辦佛學院還來得及。那是幾年前講的話,現在不行了,機會失掉了。那個時候辦佛學院,你想想在東南亞一帶的法師,演培法師是好手,你現在請他講不行了,他沒體力,三年前請他來講,沒有問題。竺摩法師是好手。台灣還有幾位老法師,現在老的太老,往生的已經走了。今天辦佛學院已經找不到老師,再過兩年想辦佛學院,機會是愈來愈渺茫。所以機會要掌握住,一放過之後,再想得到這個機緣,太難了。我記得那時候正是我在籌印大藏經的時候,我跟弘法團說,你們如果真的辦佛學院,我送你們三十套大藏經。你們招收的學生,如果三十個學生,一個人就有一部,六十個學生,兩個人共一部,我送三十套大藏經給你。我的大藏經印好之後,打電話問他們,他說不辦了,不辦送一套。

  辦學的條件,第一個是你有場地,佛學院要有場地,第二個,你有財力。法師、教師可以向全世界去網羅,哪個國家有好的法師,我們都可以禮請他過來,我也提供了不少意見。請法師長住在這個地方教學不可能,為什麼?法師都有自己的道場,有自己弘法的處所,他不能離開的,但是我們在一年當中或者兩年當中,請他到新加坡來一個月,他做得到,所以我們的方法就可以請一位法師來,這一個月的課程統統請他一個人教。教的方式也不能太累了他,每天請他講兩次經,上午講兩個小時,晚上講兩個小時,這樣不累,另外四個小時讓學生自修,讓學生練習講經,這樣來培養他,法師從旁指導就可以。一個月一門功課,一門深入,一位老師。這位老師課上完,我們送他走了,底下一位老師又來了,接著上第二門課。用這樣的方法來網羅全世界的高僧大德來擔任我們的教學,這是可以做得到。為了培養後繼人才,我相信這些老法師們不會要求很多的供養,往返飛機票你給他買,到此地來生活能照顧得周到,我想他一定非常歡喜,真正的目的是希望後繼有人。

  所以我那個時候想,新加坡這個地方確實有這些條件,條件統統具足,如果現在要做還行,還勉強的行,再過三年,我們這個話就不能談,為什麼?教的人沒有了。機會要把握,這是續佛慧命,不是替一個人做事,是替十方一切諸佛做一點事情,是替一切眾生開啟法身慧命做一點好事。

  我是多少年前就想到,但是我沒有力量,我沒有場所,也沒有這筆經費,可是我設想得很周到,方法我都有,我可以提供給大家做參考。所以今天我們讀到「請轉法輪」,非常的感慨,我們請不到人。好在目前科技發達,我們還能夠利用錄影帶、錄音帶彌補弘法之不足,能做到這一點,但是諸位要知道,聽錄音帶、看錄影帶總不如現場,現場的感受絕對不是從錄影帶、錄音帶上可以相比的,不一樣。

  所以年輕的同修真正要發無上菩提心續佛慧命,無論出家、在家,沒有關係,學講經,發心一生從事於佛教教學的工作。出家人當然應當要肩負起這個責任,在家居士從事於弘法利生的人很多,像過去我在台中,我的老師李炳南居士,他是在家人,他在台中講經說法四十多年沒有間斷過,聽他講經的人超過五十萬人,在近代實在講非常希有。在泰國,高向如居士;在溫哥華,馮公夏居士,這些老居士都是住持道場,常年講經說法,年歲都很高了。李炳老往生了,九十七歲住生,馮公夏居士八十多歲了,都是進入高年。所以發心講經是大事業、大因緣,必定得到諸佛如來的加持,護法龍天的保佑。能夠自己真正如說修行,把我們一生的精神、體力、智慧貢獻給佛教,貢獻給一切眾生,這一生的生命沒有空過,這一生可以說是無比的充實。這是我在此地深深期望年輕的同修能把名聞利養放下,把五欲六塵捨棄,真正發心發願來從事這個殊勝的事業,也是無比偉大的一個事業。底下一段,第七段是:

  【請佛住世。】

  這一段也非常的重要。凡夫畢竟是凡夫,聽講經說法,當時聽好像很有收穫,好像覺悟了,過兩天就忘得乾乾淨淨,到哪裡去找聽一次經就開悟的?這種人不是沒有,太少了,太希有了,在中國歷史上只看到一個,就是禪宗的惠能六祖大師,他聽一遍就開悟了,惠能大師以前沒有見到過,能大師以後到今天也沒見到過,由此可知,真正悟入是一樁難事。怎麼辦?必須要把善知識請到這個地方來長住,不能走,天天講經說法教化我們,我們天天得佛法的薰習,薰習時間久了,不知不覺就悟入了,這才能真正成就眾生。所以李炳老在台中一住就是四十多年,從來不到別的地方去,他在台中有這樣殊勝的成就,這是很有道理的。

  記得有一次他老人家上課的時候,課上完了,問我們這些學生,像孔老夫子一樣,「各言爾志」,你們每個人說說自己的志願、願望,問到我的時候,我就跟老師講,我的志願在講經說法,把佛法普遍介紹給世界廣大的群眾。他聽了之後笑笑,他說「你倒很自在,到處講經」,我現在走的就是這個路,就是我當年所講的。他說「你很自在,我告訴你,你一個眾生都度不了」。我聽了一愣,「為什麼?」他說:「你想想,哪有你講一座經(一部經),那個聽眾聽了你一部經就開悟、就證果了?」我一想也滿有道理,確實是沒有。所以他就告訴我一定要住在一個地方,他說:「你看看中國自古以來,祖師大德有住在一個地方幾十年不下山,幾十年不出門的,他才有成就」。

  我聽了之後明白了,明白了為什麼到今天我還不能定下來?這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我沒有道場,我自己沒個住的地方,只好到外面流浪,這是自己福薄;第二個,緣不成熟,什麼緣不成熟?沒有人發心跟我學,這不是聽經,聽經的人很多,發心聽我講經的人很多,真正發心跟我學的人沒有。因為這兩個原因,我還是哪個地方請我,我就給他安排時間,到時間我就去了。所以現在十多年來,在全世界還是每一個地方都在那裡轉,我自己也不知道住在哪裡,也不曉得人在什麼地方,這是有因緣的,不是我一定要這麼做,是時節因緣不成熟。好處有沒有?不能說沒有,使許多同修認清佛法真正的面目,改變許多錯誤的觀念,教給同修們一生修行成就正確的路線、方向,只要認真努力向淨宗持名念佛這個法門去修學,一定會得到結果。所以雖然不能長住在一個地方,這個工作做得還是有效果。

  尤其前些年我們創辦了「佛陀教育基金會」,是以印經布施為目標。這個會裡面的同仁完全是依照公司組織的方法來做的,所以裡面所有的職員都是聘雇的,都是拿薪水待遇的,我們也有福利,在我那裡工作二十五年,我要送房子給他,他住的房子,我會送給他,我們有福利的事業,對於他們的家庭生活都能夠照顧,他才會安心替我們工作。所以這個不是發心的,凡是發心都做不長久,發心,對他要客氣,不客氣,他就不發心,就跑掉不來了。我這裡是職員,你要是做不好,我開除解雇你,我再另聘請別人,所以工作都非常勤奮努力。你努力工作,你在我這裡多做一年,我每年的薪水都給你加一點,年年都給你加。所以這一個機構不是道場,而是全世界佛教後勤補給的機構。我們不分宗派,不管你是學禪也好,學密也好,只要你是佛教正法,你向我們要書,我們都會送給你。我們沒有的,我們可以去印,印你所需要的,我們提供給你,只要我們有能力做得到一定幫忙,我們送佛書、佛像、錄音帶、錄影帶,現在在全世界接受我們贈送的單位已經超過五百個,所以這是做這麼一個事業,這是布施佛法。

  我們的財源是十方自動捐助的,我們不化緣,不問人要錢。我給基金會的一個原則,就是人家送來的錢多,我們就多做事;送得少,我們就少做事;沒有錢送來,我們就不做事,你說這個多自在快樂!假如我們今年預定一定要做多少,那你就累死了,你的身心就不自在,為什麼?你有壓力。我沒有錢怎麼辦?到處去張羅,那多痛苦!這個世間求人最難,一生不求人那是快樂無比。所以替佛菩薩做事,一切有佛菩薩去安排,我們身心自在。這是這樣一個道場。

  另外一個道場成立比較久一點,成立到現在有十三、四年,就是「華藏圖書館」,這個道場裡面有出家眾,現在有十幾個,男女眾都有,平常也是專修淨土,專讀《無量壽經》,有幾位現在在學習講經,學習講善書。程度淺一點,初學的,我們教他講《了凡四訓》、《十善業道經》,講這些勸人斷惡修善的小冊子,慢慢的再進入經典的研究。人不多。同時我因為在國際上到處弘法,在台灣住的時間也少,所以正式訓練講經的工作實在講還沒有開始,也就是機緣一直到現在都沒有完全成熟。

  美國達拉斯這個道場的建立,我的目的就是要在那裡培養學生,所以那邊的設備相當齊全,但是有一個大問題,美國的居留很不容易拿到,看將來有沒有拿到美國居留權的年輕人真正發心,到達拉斯四事供養我負責任,我會盡心盡力的幫助他、成就他,現在最困難的是美國的居留權很不容易拿得到。通常一般以觀光名義到美國,大多數住六個月,住半年,如果延期一次也只有一年,這是時間不夠。真正修學至少要三年,能夠有三年到五年認真的修學,確實弘法利生的基礎才真正能夠奠定。我們希望這個世間講經說法的人多,真正修行的人多,這才能給這個世界帶來長治久安、世界和平,才能真正做得到,這是我對於現前年輕人一點期望。

  經上雖然是說「請佛住世」,佛不在世,我們就請佛的弟子們住世,但是這裡頭要注意的,當然最好是有修有證,證是證果,初果以上就很了不起,那都是聖人,如果找不到證果的這些大德,我們找真正有修的,這個重要。所以佛法的教學,最重要的是德行。這個人會講經,講得天花亂墜,但是沒有德行,我們不能請他,為什麼?那是假的不是真的。品德第一,學問還在其次,千萬不可以把品德擺在其次,把學術擺在第一,那我們學不到真正東西,要學到真實的東西一定要注意品德的修養,在佛法裡面講斷煩惱然後才學法門,這是我特別提醒同修們。

  過去我曾經跟諸位說過,現在再重複說一遍,請法師到這兒來長住,不要把道場給他,這一條很重要。譬如我這裡有個道場,我請你來做住持,請你弘法利生,我請你來的時候,期限三年,你在此地三年做得很好,我再聘請你三年,你做得不好,我就解聘你,請你走路。道場不能送給他,送給他,他本來沒有家,現在他又有家了,他本來沒有煩惱,沒有事務,這一送給他,他有煩惱,他有事務,這是把那個法師大德害死了、害慘了。所以道場要我們自己來管理,像你們有董事會很好,你們來管理。像一個學校一樣,你們是校董,是權力機構,管理的,聘請法師來做住持。我們請校長,校長不一定是董事,我們可以在外面聘請校長、教員來教化這一方。事務工作人員,不負責教學的,是辦事務方面的,就是支援,董事會可以聘請。所以教學跟事務要分開。

  法師,絕對不要叫他管事,使他認真的修持、講經說法、領導大眾修持,這就對了。他已經出了家,他什麼掛礙都沒有,所以這樣一來,他一定會全心全力,道德會修養得更好,為什麼?才能在此地三年、三年不斷的住下去,如果自己做錯事情叫人家解聘了,這個出去也很難為情。這是一個好的增上緣,使他不得不用功,不得不認真辦道,他的成就就是我們的成就,彼此兩方面都得真實的利益。如果我們買一個房子或者蓋一個道場送給這個法師,我們自己將來會墮落,他也要墮落,兩邊都墮落。所以對於法師大德、出家人絕對不供養房屋土地,不動產絕對不供養,遵守佛的教誨,如教如說修行。佛教我們供養裡面沒有教我們供養房子土地,只說四事供養,飲食、衣服、醫藥(生病的時候供養醫藥)、臥具(睡覺時候的舖蓋),沒有說供養其他的,我們能夠記住,能夠依教奉行,這才是佛陀真正的好學生。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