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無量壽經大意  (第四集)  1991  美國  檔名:02-011-0004

  諸位同修,請掀開經本第二十面,「至心精進第五」。在這章裡面,要介紹西方極樂世界的來源,以及它的歷史,文字雖然不長,但是內容可以說是非常的深廣。這是法藏比丘,前面一段偈頌讚佛,以及把他自己的願望說出來,求佛指教他,這個地方就正式的向佛請法。我們看他的說法,他說「我今為菩薩道,已發無上正覺之心,取願作佛,悉令如佛,願佛為我廣宣經法,我當奉持,如法修行,拔諸勤苦生死根本,速成無上正等正覺,欲令我作佛時,智慧光明,所居國土,教授名字,皆聞十方,諸天人民及蜎蠕類,來生我國,悉作菩薩,我立是願,都勝無數諸佛國者,寧可得否」。

  在這段話裡面,我們能看出來法藏出家學佛,確確實實因地發心真的是不一樣。我們很冷靜的去觀察一下,大家來學佛,為什麼來學佛?首先自己修學的目標一定要正確,否則的話,學佛還是一無所成,一無所得。為什麼?你沒有目標、沒有方向。有些人求佛保佑家裡平安,身體健康,升官發財,大概為這個學佛的人不少,佔很大的比例。說是為了要了生死成佛道,說的人是不少,真正有這個意念的人還是不多。曾經看到有幾個人說學佛是要來作佛的?用這種心來學佛的人是少之又少。我在過去只看到《壇經》裡面,記載著六袓大師他到黃梅去拜老師,去求法的時候,五袓問他,你來這裡到底要求什麼?他說我要來作佛。這個語氣非常之難得,他是為了作佛而來的。

  今天我們看到這段經文,法藏的語氣比六祖要高得太多,他不但要作佛,他還要是都勝無數諸佛國者。他不但要作佛,我還要勝過一切諸佛他們,像這種的願心、這種的語氣實在是難見。正因為他有這個願,佛家常講「佛氏門中,有願必成」。他真的成就了,確實他在諸佛當中是勝過一切諸佛,這真的不是假的。所以釋迦牟尼佛在後面經文讚歎阿彌陀佛,「光中極尊,佛中之王」,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沒有一個不讚歎阿彌陀佛的。你要問為什麼諸佛讚歎?他因地當中發的願不一樣,這個願他做到了。這點是值得我們注意的,也是應當要學習的,發心要大,取願要高。他這樣請求,老師是世間自在王佛究竟能不能滿他的願?

  「世間自在王佛,即為法藏而說經言」。當然講經講了很多,這裡面有幾句重要的比喻,「譬如大海,一人斗量,經歷劫數,尚可窮底」。這個意味就是說人要有恆心、要有毅力。「人有至心求道,精進不止,會當剋果,何願不得」。這就佛告訴他,你的願一定可以圓滿、可以成就,問題就是要至心求道,這個至心是真心,沒有一絲毫虛假之心,要用至心。而且要精進不止,這一句話是菩薩修行第一個條件,通常佛在大乘經裡面講,菩薩的善根就是精進不止,進是進步,精是精純,也就是講的專精。專而求精這個進步是正確的,這才有成就;如果學得太多、太雜,雖然進步,不精。這就我常講的叫雜進,搞多,太多了,這個效果就減弱了很多。諸位要知道,佛家雖然是經論很多,法門很多,佛是勸我們精進。精進的意思,取就是一部經典,一個法門就專精!佛並不是教我們統統都要讀,統統都要學。那個廣學多聞是第二個階段,不是第一個階段,第一個階段要專精。

  專精的目的在哪裡?目的在修定,成就甚深的禪定,也就是本經講的清淨心。所以諸位想想,你學一個法門心容易清淨,還是學很多法門心容易清淨?這個自己一想、一體驗就知道了,學一個,心容易清淨,沒有雜念。到清淨心得到之後再廣學多聞,那就很容易成就了。佛家常講「一經通一切經通」,為什麼?每一部經都是教我們得清淨心的。清淨心得到之後,所有一切經典擺在面前一接觸就通達,不要用思考的。為什麼?是如來清淨心流露出來的,我們心也清淨,跟佛心心相印,那佛所說的經典我們怎麼會不懂!怎麼會錯會意思!可見得這是廣學多聞的祕訣,就是在精進不止,著重在精進,就是專精求進步,這個樣一定能得到結果。

  何願不得,這句話我們要記住,阿彌陀佛的願心是成佛,不但成佛要超過一切諸佛,他這個願都能得到,我們的願很小,哪有得不到的!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沒有一樣求不到的。問題的癥結,當我們求而求不到的時候,這是自己有障礙,佛法裡常講業障。要把這個業障消除了之後,感應就現前,就有求必應。業障要用什麼方法消除?我相信這是每個同學非常關心的事情,都知道自己有業障,但是業障怎麼懺除?怎麼懺悔?怎麼消除?如果每天對佛菩薩形像面前,將自己的罪過、過失說一遍求懺悔,行不行?給諸位說不行,不但不行,又造了一次業障。我身沒有造,心在造。所以佛教給我們不後悔,這個後悔什麼?後悔一次,你心裡又造了一次。

  造業,身語意三種都造業,身的造作是身造業,口裡面是言語造業,念頭是意在那裡造業。所以做錯事情的時候,不要常常去想,你想一遍又造一次,還怕造得不夠多嗎?要緊的是什麼?後不再造這叫懺悔。我做錯了,以後不再做這個錯事,這就對了,這叫真正懺悔。所有一切懺悔法門都消不了的罪業,那罪業就很重很重了,這種罪業,佛告訴我們念佛能消。什麼方法消不了的業障,念佛能消。這在前面跟諸位報告過,所有一切法門念佛是第一,無比的殊勝,因為阿彌陀佛是佛中之王,阿彌陀佛雖然成佛,他超過一切諸佛,名實相符,所以他這句名號的功德不可思議。

  下面這幾句話很有一點禪宗的味道,所以這部經典是禪、教、密、律統統都有,我們在這經文上統統都看到。佛沒告訴他,沒跟他講,教給他「汝自思惟,修何方便,而能成就佛剎莊嚴,如所修行,汝自當知,清淨佛國,汝應自攝」。你看這個地方說了三個,都講你自己,汝自思惟、汝自當知、汝應自攝,這種語氣純粹是禪宗的機鋒。換句話說,佛法在哪裡?佛法在你自己這邊,不在外面。你要想求無上的佛果,你要向內心去求,不在外面,外境裡頭沒有佛法,佛法在自性之中。所以這三個「自」意思非常非常之深。法藏他何嘗不覺悟?這是聰明絕頂的人,言下就大徹大悟。他為了要幫助我們,故意裝作聽不懂,要佛細說,這是利益眾生。如果是此地三句話言下大悟,我們什麼也得不到,他開悟了,我們聽不懂,所以他裝。

  「法藏白言,斯義宏深,非我境界,惟願如來,應正遍知,廣演諸佛無量妙剎,若我得聞,如是等法,思惟修習,誓滿所願」。這就直截了當祈求,這些話我們聽得懂,前面講汝自思惟、汝自當知、汝應自攝,這個話我們真的是聽不懂。這個地方講非我境界,這是客氣話,這是利益眾生的一種說法,他哪有不知道的!所要求的是求佛,廣演諸佛無量妙剎,也就是說,他想要知道十方一切諸佛世界的依正莊嚴,他要知道這些事情。諸位要知道,佛法究竟說的是什麼?這要知道,一切經所說的都是宇宙人生的真相,也就是此地講的「諸佛無量妙剎」,說的是這些事情。我們如果明白佛經裡面所說的內容,你才會對它起真正愛好之心。為什麼?我們天天想知道的這些事情,原來佛經就是給我們解決這個問題的。這問的是直截了當,而且他自己說了,「若我得聞,如是等法,思惟修習,誓滿所願」。我要是知道了我一定去思惟,一定去學習,我的成佛之願,成佛之後我一定超越諸佛世界,這個願一定可以能夠達到。他說的這些話也是句句都實在的,佛曉得。

  「世間自在王佛,知其高明」,他天賦很高,「高才勇哲」,前面對他的讚歎。「志願深廣」,他有大願、有大志向。「即為宣說二百一十億諸佛剎土功德嚴淨,廣大圓滿之相」。佛真給他講,滿他的願,這二百一十億不是個數目字,如果是數目字,這數目字並不大,它是表法,密宗的表法。所以這部經它是涵蓋圓滿的佛法,前面我們看到十六正士,十六也是密宗表法。在顯教裡面表法,像《華嚴》用十代表圓滿;像《彌陀經》裡面用七,七也是代表圓滿,它不是數字。十,我們數字從一到十是個整數,是個圓滿的數;七它是講東南西北、上、當中,它是代表這個,這也是圓滿。密宗用十六、二十一,都是代表圓滿的,所以它這不是一個數字。二百一十億就是盡虛空遍法界,無量無邊諸佛剎土一個也沒漏掉,它是代表大圓滿的意思,不是數字,就是一切諸佛的剎土。這事實的真相完全都跟他說明了。

  不但給他說明,而且是「應其心願,悉現與之」。這是佛以神力把諸佛世界裡面,這個真實相、真相完全顯示在他的面前。像我們現在看電視一樣,他那個顯示比我們的電視還要真實,我們這個電視是平面的,它是立體的,讓他全部都看見了。所謂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個行萬里路就是教你看、教你考察、教你親自去看看。「說是法時,經千億歲」,這個時間長,因為那個時候人壽命長,他的壽命四十二劫。所以千億歲時間來聽經,來接受老師的教學,這行,因為時間足夠。這是講他求學的經過,老師跟他說些什麼?真的宇宙人生的真相,一切諸佛剎土一個都沒有漏掉。這個時間說多長?千億歲。法藏求學的經過,以及佛跟他說法的內容,我們統統都知道。

  「爾時法藏聞佛所說」,這是總結,等於說是他學習圓滿,畢業的時候這個狀況,學成時候的狀況。「皆悉睹見」,不但老師跟他介紹得很清楚,一切諸佛剎土實際狀況他也看得很清楚。「起發無上殊勝之願」,他的願心從這個地方建立,無上殊勝之願,就是後面的四十八願,四十八大願。這四十八大願不是憑空想像的,是依據事實而建立,這個非常符合我們現代人所講的,科學的精神,科學的方法。法藏求學他就這麼來的,他不是在家裡面自己發願的,不是憑空想像的,他一點一滴都有理論與事實的根據,這個太難得了。「於彼天人善惡,國土粗妙」。天人善惡是人生,國土粗妙是世界,人生宇宙的真相,他這個願是從這建立的。

  「思惟究竟,便一其心,選擇所欲,結得大願」。他要建立一個世界,這個世界怎麼建立?看看一切諸佛世界裡頭好的採取,不好的都不要。換句話說,他這個世界就是諸佛世界的精華,集一切諸佛世界的美好之大成,他這麼建立的,這一點都不錯。今天這個世界上,這些政治家們、思想家們,實在講要多多念念《無量壽經》。我們想建設這個國家,建設這個社會,應該怎麼建設?的確要多讀書,讀過去的古書,是看看從前人他們如何來建立這個國家,照顧老百姓,吸取他們的經驗。他們哪些地方做錯了的,我們把它捨棄;哪些地方做對了的,我們採取。能夠改過,能夠取人之長,捨人之短,這是我們的成就,我們成就必定超過他們。這是講歷史的經驗,從豎的方面講。

  橫的方面講,我們了解世界上每個國家的國情,知道他們的優劣之處,這就是說的你要去觀光、去考察,他們好的地方我們採取,缺失的地方我們改進,能夠以這種方法來建設自己的國家,這個國家一定在全世界是第一,超勝一切諸國,就這個意思。阿彌陀佛就用這個方法去建立極樂世界,所以他這個理念、他這個構想、他這種做法,是值得我們學習的。這是說明,極樂世界怎麼來的,真的是從學術、從觀光考察。悉皆睹見,就是我們現在的觀光考察;聽經千億歲,聽經這就是讀書,真的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就這個意思。所以他這個世界不是幻想的。

  「精勤求索,恭慎保持」。他是精,純而不雜,非常勤奮的在求,恭恭敬敬的保持而不喪失掉。「修習功德,滿足五劫」。這是講他修學的時間,也就是說,他建造極樂世界的時間,他用了五劫這麼長的時間來建造這個世界。這個世界就是集一切諸佛世界真善美的大成,他這個世界一絲毫的缺陷找不到,他做這麼個事情。「於彼二十一俱胝佛土,功德莊嚴之事」。此地二十一俱胝就是前面講的二百一十億,為什麼翻經不用二百一十億,這個地方又用了二十一俱胝?因為這部經是夏蓮居居士的會集本,一定要用經文上原來的字句,一個字都不能更動。這樣一看,就曉得它是好幾種版本會集的,不是一部經上記錄的,所以二十一俱胝跟二百一十億完全相同。

  也就是一切諸佛的剎土功德莊嚴之事,「明了通達,如一佛剎,所攝佛國,超過於彼」。他對於諸佛剎土裡面,前面所講的天人善惡、國土粗妙這些事情,瞭如指掌,他統統都知道。所以他才有選擇,能夠改過,能夠取人之長,捨人之短。他建造西方極樂世界就超過諸佛的剎土,他真做到了。「既攝受已,復詣世自在王如來所」。因為佛當年住世是四十二劫,所以他從整個學習過程當中,一直到他修行建造極樂世界建好了,佛還在世間。因為他沒有超過四十二劫,佛還在世間,趕緊去拜老師,向老師報告他的成就,他確實有成就。所以到老師的面前,「稽首禮足,遶佛三匝,合掌而住,白言世尊」。這些都是禮貌,都是禮節。下面這他的報告,「我已成就莊嚴佛土,清淨之行」,這向老師報告。

  「佛言善哉,今正是時,汝應具說,令眾歡喜,亦令大眾,聞是法已,得大善利,能於佛剎,修習攝受,滿足無量大願」。這個一段文,我們萬萬不能輕易看過,為什麼?世法、佛法煩惱沒有斷盡,障礙就很多。什麼障礙?嫉妒、瞋恨。學生成就了,成就超過老師,老師這個世界壽命四十二劫,阿彌陀佛成就那個世界人的壽命是無量劫,這老師怎麼能比得上?差太遠了,老師能不嫉妒嗎?我們在這裡看,沒有。不但沒有,老師非常歡喜,不但歡喜,老師叫他所有的學生都到極樂世界去,跟阿彌陀佛學習,這種度量到哪裡去找?我們看看佛門,在中國六祖大師就是個很好的榜樣。六祖在黃梅得法之後,多少人要害他,他實在不得已,跑到獵人隊裡面去避難,去躲躲藏藏躲了十五年,大家對這個事情慢慢才淡掉,這個時候他才能出來。佛門這師兄弟們看不慣,你說嫉妒障礙多重。

  世間法裡面鄭康成是個例子,鄭康成是漢朝大儒馬融的學生,也是真正得馬融的學問,只有鄭康成一個人。鄭康成學成之後,馬融知道將來他的成就一定超過自己,這心裡放不下了。放不下怎麼辦?想把他害死。他學成回去的時候,馬融故意裝著,帶著學生在十里長亭跟他餞行,餞行的時候一個人敬他三杯酒,鄭康成喝了三百杯,先把他灌醉。哪裡曉得鄭康成酒量很大,三百杯灌下去之後,他連一點小的禮節都不失。所以李老師講這個故事給我們聽,他說我們每個人的酒量都像鄭康成,五戒裡頭不飲酒這一條,釋迦牟尼佛一定不會制作這一條,這的確是有道理的。馬融買殺手在路上等著他,埋伏在那裡暗殺他,鄭康成很聰明,告訴人我從哪個路走,實際他從小路溜掉了,人非常之聰明。這就是老師對學生的成就還有嫉妒,還放不下,世出世間都有這個例子。

  我們今天看看,佛就不一樣,佛是徹底覺悟之人,佛佛道同,你的成就就是我的成就。所以你成就愈殊勝我就愈歡喜,你教學比我還要完美,我把我的學生統統送給你,到你那裡去成就去。我們在此地看到!這是我們要學習,這是無量功德。嫉妒、瞋恚那是造罪業,那個罪業造得非常非常之重。所以老師就叫他,你趕快說,汝應具說,你要很具體的給大家提出報告。令眾歡喜,叫所有大眾,就是世間自在王如來的弟子,讓他們都能生歡喜心,都能得到大的善利。這個意思就是勸導大家聽了阿彌陀佛的報告,都應當跟他學習。所以這段的意義非常非常之深,也就是普賢菩薩十大願王裡面的「隨喜功德」。佛還修隨喜功德,何況我們?

  下面第六章是全經最重要的一章,這是阿彌陀佛的報告,向他老師提出來報告,也就是著名的四十八願。四十八願這一章,也可以說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憲法,也是西方極樂世界的真實狀況。這章經,當年夏蓮居老居士會集這章,就用了整整三個月的時間,而且還有兩個人幫忙,一個是慧明老和尚,一個是梅光羲居士,這都是當時佛門真實的大德。三個人用三個月的時間會集這一章,你就曉得,他們做這個工作是多麼的謹慎。在原譯的經文裡面,漢譯的兩種是二十四章,就是二十四願。唐譯的四十八願,宋譯的本子三十六願。從這段原文上來看,就知道釋迦牟尼佛當時在世,講《無量壽經》是多次宣說。否則的話,每個人翻的不同,當然也不一樣,寫法也不一樣。但是像這種四十八、二十四、三十六,這個大的差別是決定不應該有錯誤的。居然最重要的經文上有這麼大的差距,就斷定佛當年是多次宣說,這是很明顯的依據。多次宣說就說明這部經典是非常重要的經典,釋迦牟尼佛講經,一切經一生只講過一次,沒有講過第二遍的,唯獨此經是多次宣說,這是我們要重視的地方。

  下面四十八願文很長,它兩種都兼顧,經文上的排列是二十四段,這就二十四願,每一願下面有註的小字,這就是唐譯的四十八願,所以說統統都兼顧了。以二十四為綱,以四十八為目,這樣才能看到五種原譯本的本來面目。所以這一章會集是非常非常的用心,很難得。第一願,我們這個報告還是用四十八為主要的,因為四十八願大家都習慣了,常常講「四十八願度眾生」,因為四十八這是眾所周知,我們還用這個小字。

  第一段裡頭包括兩願,四十八願的兩願。第一個是「國無惡道」,許許多多的世界都有六道輪迴,有六道輪迴一定有三惡道。這是阿彌陀佛當年在學習的時候,看到十方諸佛都有三惡道,三惡道太苦,所以他建立的這個世界首先不要三惡道,地獄、餓鬼、畜生他那個世界沒有。不但這個沒有,給諸位說,連六道都沒有。他那個世界完全是菩薩,這個我們要知道,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作菩薩,升等一下就升得那麼高,所以這是很難得。諸位看這段經文,我剛才念了沒有提出來,在第二十面第五行的最後一句起,「諸天人民及蜎蠕類」,這就指的六道眾生。「來生我國,悉作菩薩」,統統都是菩薩。這個要特別注意,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小乘,也沒有六道,統統是菩薩。所以首先他這個世界我們了解它,它沒有三惡道。三惡道的業因非常複雜,但是最主要的就是貪瞋痴,佛在講十法界這是第一個因素,講十法界第一個因素。三惡道,貪心是墮餓鬼(鬼都貪),瞋恚墮地獄,愚痴墮畜生,所以貪瞋痴是三惡道的業因。

  換句話說,那個世界沒有三惡道,也就說明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沒有貪瞋痴。我們要想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些事情要知道,要好好的學習,所以也要把貪瞋痴放下,一心一意專念阿彌陀佛。我們這個貪瞋痴的念頭生起來了,一定會生氣,凡夫怎麼會不生氣?不生氣不就成佛了嗎?一定會有這個念頭起來。念頭起來不怕,古人常說「不怕念起,只怕覺遲」,你要覺悟得快。什麼叫覺悟?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覺悟。我這個念頭才一起,第二個念頭阿彌陀佛,就覺悟了,用阿彌陀佛的念頭把貪瞋痴的念頭取而代之,這叫修行,這叫念佛人,這叫功夫得力。決定不讓惡念、雜念、妄念增長,念頭起來的時候就用佛號把它代替。所以這一句佛號,初念佛的時候石頭壓草,不讓你長出來,這一念起來我就把你壓住。這就《金剛經》上講「降伏其心」,用什麼方法?念佛人就用一句佛號,一句佛號降伏其心,心就是妄念。這就是與阿彌陀佛的本願相應,永遠脫離三惡道。

  第二個是「不墮惡道」,這很重要。十方世界,換句話說,即使是菩薩、羅漢,有的時候還是會墮惡道,為什麼?他進進退退的,實在講,進得少,退得多,會退墮。西方極樂世界絕對不會再墮惡道,縱然像我們去,我們是帶業往生的,一身的罪業都帶到那裡,將來還墮不墮我們都很擔心,阿彌陀佛在此地保證我們絕對不會再墮惡道,這一願是給我們做了保證。真正生到西方縱然有很深的罪業,都不會再墮惡道。這是難信之法,很難相信的,在理論上講都講不通的。但是,這個理太深了,我們見不到。不是沒有理論,是有理論太深,彌陀的願力有很深的理論基礎。這是決定不墮三惡道的。

  底下這章,第三願「身悉金色」,三十二相身無差別,這一願合起來講西方世界是平等世界。我們在這經文上,你仔細看,「我作佛時,十方世界,所有眾生,令生我剎」。你注意這幾句經文,有這個經文,那包括我們在內!菩薩去往生,菩薩也包括了;羅漢去往生,羅漢也包括了;我們往生,我們也在其中。因為他並沒有指定哪一類,「所有眾生」,上從等覺菩薩,下至地獄眾生都包括,沒有一個不包括在其中。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身體是一樣的。我們這個地方體質不相同,有人身體很健康、很強壯,有人身體很弱多病,有人相貌很莊嚴,有人相貌醜陋,這什麼原因?業報之身。每個人過去造的業不一樣,現在得的果不相同,什麼樣的因得什麼樣的果報,因緣果報,絲毫不爽。可是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平等,體質一樣的,真金色,相貌也一樣的,各個人都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這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是舉例而說,其實不止。因為我們這個世間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那就是讚歎這是圓滿的相,沒有一絲毫缺陷。西方極樂世界「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這是真的。換句話,完全跟阿彌陀佛一樣,阿彌陀佛是什麼相,你也是什麼相。

  這一來我們又有疑惑,到了西方極樂世界,每個人相貌都一樣,張三李四都認不得,到底哪個是佛,哪個是菩薩?諸位要曉得,到了西方世界,每個人都有六通,六種神通,所以認人絕對不會認錯,雖然相貌都一樣絕對不會認錯。有他心通,有宿命通,有天眼通,底下就給我們講六種神通。第六願是「宿命通」,宿命通知道過去,過去世生生世世的事情統統都知道,有宿命通。我們不曉得前生的事情,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前生、再前生生生世世都知道了。天眼通、天耳通,底下「他心通,神足通」,到第十願神足通,神足是變化,飛行變化自在。我們看《西遊記》孫悟空七十二變,那是叫神足通,七十二變太少了,只有七十二,七十三就沒有了。西方極樂世界的人,這個也是經上講的清楚,所有眾生生我國者,即使是下下品往生的,他們這個能力,神通就是能力,他的能力幾乎跟阿彌陀佛一樣。所以這個經叫難信之法,誰能相信?一般菩薩修到這個程度要修三個阿僧祇劫,才能修得到,我們念幾聲佛號,這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居然就得到了,菩薩不相信。

  所以這個三福我跟諸位報告,三福第三是菩薩的,菩薩那一條裡頭四句話,「發菩提心,深信因果」。深信因果我也是搞了好多年搞不清楚,怎麼菩薩還不知道因果?菩薩不曉得這個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許許多多的菩薩不知道。他有沒有聽說?聽說,聽說不相信,哪有這種便宜事情?念念佛一生就能成佛,就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帶業往生,一品煩惱沒有斷,到那裡去神通自在,享受居然跟阿彌陀佛相等,菩薩不相信,難信之法。但是,這個話是阿彌陀佛自己說的,是釋迦牟尼佛轉告我們的,決定不錯。等於說是阿彌陀佛說,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證明。如果不是事實,釋迦牟尼佛怎麼會告訴我們?所以這是難信能信。你真正難信能信,他這個能力就這樣的圓滿。所以那個世界是圓滿的世界,生到那個世界你也就得大圓滿,沒有一樣不圓滿。而且實在講真是難信,可是要想去還真不難,所以這個法門叫「難信易行」。在一切法門講修行來講,沒有比這個更容易,這是易行法門,難信之法。它的成就是任何一個法門,不能為比的,沒法子相比的。

  諸位翻開二十四面,看第十二願「定成正覺」。這一願裡頭也是說「所有眾生,生我國者」,沒有一個例外的,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決定成正覺,這個正覺就是成佛,所以這個法門叫一生成佛的法門。我們萬萬不能夠疏忽,要把事實真相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跟諸位說是活著去的,不是死了去的。人要是死了,死了就完了,死了就不得了,那問題嚴重。為什麼說活著去的?往生西方世界的人,臨走的時候都自己親自看到阿彌陀佛、觀音、勢至來接引你,你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佛來接引了,我跟他走了。活著走的,這不是死著走的。福報大的人他很清楚,臨終的時候還有氣力告訴大家:佛來接引了,我跟他去了,還能說得出來。

  那個福報差一點的人,你看看臨終快斷氣的時候,他嘴巴在動,有人講助念,助念的時候看到好像他嘴巴也動,他不是念佛,他是想告訴大家:佛來了,我跟他去了。嘴動沒有聲音,他說不出來,這是真正往生,所以凡是往生統統是活著去的。所以這個法門,實在跟諸位講,是真正不死的法門,知道的人不多。去到西方極樂世界一生成佛,豈不是當生成佛的法門嗎?八萬四千法門、無量無邊法門沒有這個情況,找不到這樣殊勝。所以我們真的是有緣分在這一生當中遇到,太難得、太難得了,這個機會非常不容易,這是我們一定要珍惜的。有這一願,他這個願才真叫圓滿。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唯一的目的就是成佛,至少我們成佛要跟阿彌陀佛一樣,這個我們也能做到,亦能滿願。

  下面說「光明無量,觸光安樂」,西方世界樣樣都是無量,無量就是圓滿。我第一天在經題裡面跟諸位報告了,就是我們自性,自己的真心本性裡面的圓滿功德,我在講經題的時候,講「無量」,引用《壇經》六祖大師開悟的兩句話,「何期自性,本自具足」,那就是無量。一絲毫的欠缺都沒有,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無量的神通,乃至於我們今天講財富,那是無量的財富,是無量的無量。這無量的無量裡面,最可貴的就是光明跟壽命,所以特別提出這兩點來講,無量光、無量壽。光表空間,代表空間,壽表時間,和整個的時空那就樣樣都具足,沒有一樣欠缺。一切法都離不開時空,時空包含一切了,它取這個意思。

  第十六願「聲聞無數」,這是指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學生,阿彌陀佛的學生。阿彌陀佛的學生裡面這是從什麼?從比喻上分,實際上前面講全是菩薩,這個要記住的。那為什麼又說菩薩、聲聞、天人?後面經文上,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講得很清楚,他講這個有兩個意思,第一個是沒有到西方極樂世界以前的身分,你是菩薩,他是羅漢,他是人天,沒有去之前的身分,經上講的是指這個。到達西方極樂世界之後統統是菩薩,那都不說,以前的身分都不說了。第二個意思,雖然到西方極樂世界,統統都是菩薩,是沒錯,就像《華嚴經》上講的菩薩有五十一個階級。就是好像念書一樣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四年級,到五十一年級,五十二年級就成佛,就成等正覺了。

  前面的六個位次,就是一年級到六年級,等於他方世界的人天,他的程度等於人天;七年級、八年級、九年級等於他方世界的,阿羅漢、辟支佛,他的程度相等,等於他們;再往上去等於菩薩。雖然程度跟他方世界相等,可是智慧、神通、福報,絕對不平等,那差太遠了。它那個世界一年級的這些菩薩,跟我們這個世界人天是一樣的,但是我們人天福報跟他差遠了,不能為比,這個要知道。所以此地講聲聞無量,只講他的學生當中,中等程度的學生就無量無邊了,那個高年級的、低年級的就更多更多。舉個例子來說,西方世界往生人數之多,阿彌陀佛的學生之多。怎麼這麼多?諸位要曉得,這是十方一切諸佛介紹來的、推薦來的、保送來的,這麼來的。

  所以底下這一願,十七願,就是「諸佛稱歎」,沒有一尊佛不勸人念佛,沒有一尊佛不勸人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沒有一尊佛不講《無量壽經》,沒有一尊佛不讚歎西方世界依正莊嚴,這就底下這一章。所以這些人統統是十方諸佛,介紹、推薦、保送來的。今天去往生是釋迦牟尼佛推薦的、保送我們去的,要不得佛的介紹,我們怎麼曉得?怎麼知道有西方極樂世界?怎麼曉得這種方法念佛就能往生?這不知道,這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的。

  下面這一願,第十八願這是古德常常講,這願是彌陀大願的核心,是非常了不起的一願。這一願我們把它念一念:「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至心信樂,所有善根,心心回向,願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這一願就是「十念必生」。古人曾經將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一切佛法做個比較,比較得的結論,《華嚴》第一,《華嚴》是圓滿的法輪。《華嚴經》跟《無量壽經》做個比較,《無量壽經》第一,把《華嚴》比下去。為什麼說這部經比《華嚴經》還殊勝?諸位要曉得,《華嚴》到末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華嚴》才圓滿;如果不到西方極樂世界,《華嚴》後頭不能圓滿。這部經自始至終,完全講西方極樂世界,也就是《華嚴經》的歸趣,所以它是第一。《華嚴經》的結論,《華嚴》的歸宿,是第一之第一了。如果我們再比較一下,這部經一共有四十八章,哪一章第一?第六章第一。第六章裡頭四十八願哪一願第一?第十八願第一。這麼一比較,就把整個佛法的尖端找出來了。

  這十八願是什麼?十八願就是佛號,就是一句阿彌陀佛。所以你才曉得,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第十八願,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無量壽經》,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全部的《華嚴經》,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佛法。你這樣才能真正了解,名號功德不可思議,統統在這句名號之中。如果諸位再仔細一觀察,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為無量無邊眾生所說一切佛法,還是這一句阿彌陀佛。不僅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諸佛所說的,都出不了這一句名號。這個才真正能夠稍稍體會名號功德不可思議,這也就是明瞭了,為什麼一切諸佛叫我們二六時中執持名號。

  諦閑老法師早年教徒弟,那個念佛往生是站著走的,他教他的方法,就是叫你「老實念佛,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休息好了你就再念」。他這個徒弟是真聽話,就一句佛號念了三年,走的時候是站著走的,預知時至不生病。死了以後還站三天,等他師父來替他辦後事,就諦閑老法師等他來辦後事,死了以後還站三天。一句阿彌陀佛念三年,得這樣一個結果,真正不可思議!這是近代的事情,民國初年這個往生的榜樣。在我們台灣台南將軍鄉,大概是民國四十七年,四十七年還是四十六年我記不清楚了,不是四十七年就是四十六年,台南將軍鄉有一位老太太,也是念佛三年站著往生的。這個事情一直到現在高雄有不少同修還知道,我是前年到高雄講演提到這樁事情,有不少人知道這樁事情。所以念佛站著走的,坐著走的不生病,曉得哪一天佛來接引你,你說多自在!其他法門,咱們沒有看到這麼自在的,這麼殊勝的,沒有看到,唯獨這個法門看到的太多了。

  底下這些願,十九「聞名發心」,「聞我名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奉行六波羅密,堅固不退」,這是講聞名發心的。「臨終接引」,臨終接引這是阿彌陀佛給我們的保證。西方極樂世界在哪裡你不必過問,到時候佛來帶你去,用不著去問路,問路問不到的。太空當中星球無量無邊,到底哪個星球是極樂世界咱們也不曉得。佛來接引,不需要你認識路,他來帶你去,這就方便,這就很方便,自己一點都不要操心。我從住的地方到此地來,不認識路,楊一華帶我來一點都不操心,坐他的車就來了。往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來接引,那跟他去就沒錯了。這是「聞名發心」,聞就是智慧,沒有真正的智慧,聽了佛的名號也不肯發心,所以這是真實的智慧。我們過去也很疑惑,為什麼疑惑?這樣殊勝的法門,多少聰明人為什麼不相信?甚至於有講《無量壽經》的,有講《彌陀經》的,甚至於主持佛七,帶你們念佛的,勸你們往生,他自己對於往生西方世界沒有信心,這樣的法師大德不少。

  到讀這個經之後,才真正恍然大悟,原來是什麼?善根鮮少,善根少。《彌陀經》上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從前那個少善根,到底什麼樣子才算少咱們也不曉得,讀了這個經才知道,你過去生中生生世世學佛,曾經供養四百億諸佛如來,這樣的善根還少,還不能往生。由此可知,我們今天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聽了就相信,聽了就歡喜,就想念佛求生淨土,你這個善根決定在四百億以上,過去生中曾經供養四百億佛以上,那真正是大善根福德因緣。這不是容易的事情,這也不能勉強的。我們有這樣一個信心,聽到之後能信、能願、能行,真正發心求生西方世界,你要珍惜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無邊諸佛如來,你沒有這樣深厚的善根,今天聽到怎麼會相信?所以聽到這個經不相信是應該的,是正常的;聽到這部經相信,那才奇怪,那才是非常人,那不是平常人。讀了這個經之後才恍然大悟,才把這個事實真相搞清楚。

  這邊也說得很清楚,前面我們是經文看到,現在願文上看到,諸位看二十五面倒數第四行,你看第二個字,「作阿惟越致菩薩」。這是講的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作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是梵語,什麼叫阿惟越致?就是圓證三不退。圓證三不退是什麼菩薩?如果把尺度放寬一點來講,是十地菩薩,法雲地的菩薩。假如條件要求嚴格一點,是等覺菩薩,這還得了嗎?十方眾生下下品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你到那裡的神通、道力、一切享受,跟等覺菩薩平等,這是阿彌陀佛在願文裡面所講的,這還得了嗎?所以這個多少菩薩聽到搖頭不相信,為什麼?我們修了三大阿僧祇劫還沒修到,你念幾句佛號二年、三年,往生居然就阿惟越致,就跟等覺菩薩一樣,你說他怎麼會相信?實在講這些菩薩們不相信是有理由,他不知道這個人今天雖然念幾句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人家過去生中做多少的善根,這是那些菩薩沒見到的。你過去生中,如果不是修得大善根福德因緣,你不相信不能接受!

  底下這章二十一章,是「悔過得生」,這一章也非常重要。這就是過去生中,或者現在生中,造作了許許多多的惡業,事實上真有。你看有些同修們,我們初勸他念佛,他不敢念,甚至於有些不敢進佛堂,人都是很好的人,為什麼不敢進佛堂?我罪業太重了,沒有臉見佛菩薩。教他念佛,我罪業太重了,我不敢念佛。實在講這些人都好人,知道自己有罪業,還知過,「知過能改,善莫大焉」,這一願是為這些人說的。對於自己造作的惡業不要害怕,改過自新,沒有一個不往生的。你能信、能願,就證明你過去生中的善根具足,只是這一生造作一些罪業,那是有隔陰之迷,你一旦覺悟,一旦明瞭了,真正悔過,老老實實念佛決定往生。

  所以經文裡頭說,「若有宿惡」,在二十五頁倒數第二行,最後一句看起,若有宿惡,就是你過去造的惡業,「聞我名字,即自悔過」。這個悔過諸位千千萬萬要記住,悔過不是每天到佛菩薩前:我做了多少錯事,求佛菩薩原諒,你要讓我懺悔,這就錯了。就是念佛,念佛就是悔過,所作一切惡業不要去想它,就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你那個惡業就消除掉了。絕對不要想自己的過失,這是真正的悔過。從今之後,「為道作善」,為道是念佛,作善就是斷一切惡,修一切善。「便持經戒」,這是教我們要讀經,發願求生淨土,「命終不復更三惡道,即生我國」。

  二十二願是「國無女人」,因為西方世界,凡是生到那邊跟阿彌陀佛完全一樣,身相完全都相同,平等世界。有男人、有女人就不平等,所以它是平等世界,這是非常之難得,非常的稀有,這平等世界。二十三願「厭女轉男」,這是講對不願意得女身,女身苦難比較多,痛苦比較多。佛在經上常常告訴我們,男身墮成女身容易,女身要想恢復男身很難,這是佛在經上常說的。第二十四願「蓮花化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是蓮花化生。所以我們在這個世間真正發心念佛,求生淨土,西方世界七寶蓮池裡面,就有一個蓮苞生出來。而且這個蓮花上面有自己的名字,你念佛念得愈勤,蓮花就愈來愈大,光色愈來愈好。你要是念一個時期不念,或者你改學別的法門,這個蓮花就枯了,就謝了,就沒有了。

  你將來往生,阿彌陀佛來接引你,就是拿這個蓮花來接引,蓮花是你自己修的。所以這個世界諸位要曉得,一樣都帶不去,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同修們有不少也知道,古人所講的「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這個要覺悟,真正能帶得去的就是蓮花。所以為什麼不修真的?多念佛,老實念佛,用清淨心、真誠心念佛,花就愈來愈大。要跟人家比西方極樂世界,比賽咱們蓮花哪個大,哪個光色好,這是聰明人,這是真實智慧。這個世間沒有一樣是真的,全是假的。蓮花化生的好處,身心清淨,所以後面經文,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西方極樂世界的人,身體的體質絕不是十方世界能夠見得到的,極其清淨,清虛之體。底下第三十二願是金剛不壞身,所以蓮花之身也斷世間的情愛,這世間父母之身都有恩愛,很難割斷。蓮花化生就沒有這些情形,所以沒有一個不是清淨身、清淨心,身心清淨,自在無礙。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