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二O一九歲次己亥護世息災清明祭祖繫念超薦法會開示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三集)  2019/5/5  新加坡濱海灣金沙博覽會議中心一樓  檔名:WD32-039-0003

  尊敬的諸位法師,尊敬的蔡會長,尊敬的諸位齋主,諸位同修大德、義工菩薩,及網路前的同修,今天新加坡淨宗聯誼會己亥清明祭祖繫念法會,到此圓滿。我們每次的共修,總是不能忘記淨老和尚時常對我們的開示,這些勸導的話,我們要常常記住,最重要的就是要和諧。

  我們一個團體,如果不和諧註定就要失敗的,自古以來,古今中外都是一樣的,所以和諧非常重要。要怎麼和?實在講要學習。我記得好像二OO四年,香港佛陀教育協會辦一個六和敬的論壇,也請我去講十五分鐘,就是講六和敬。我就想來想去怎麼和?這個和我們看雙方面的,和是雙方面,單方面,有一方面不和也不行,是雙方面的。所以我們還是要回歸到,凡夫的身分,六和敬它的標準比較高,是佛門僧團六和敬,見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利和同均,修行沒有到達這個層次,實在講做不到。如果真正要能做到,起碼這個團體大家都斷見惑證須陀洹果,大概修六和敬就沒問題;如果還沒有斷惑,還有煩惱很難做到。我們還是要回歸到儒家的,「禮之用,和為貴」,要依禮。如果沒有這個禮是很難的,我們凡夫怎麼和?要怎麼樣和?這個理想是很好,不知道怎麼做?所以要提倡禮,禮以和為貴。所以我們都要學習的,才有可能慢慢的來靠近,來接近這個和。大家想想,為什麼會不和?意見不一樣。他要這樣,他要那樣,每個人的看法都不一樣,因此我們要有個標準,就是以儒家的禮我們來學習。以聖賢講的話,聖言量來做我們修學的標準,才有可能和,這點我們一定要記住。

  我記得是一九九四年第一次到新加坡主七,打佛七,那個時候還沒有淨宗學會,都在居士林。一九九四、九五、九六年在居士林,講《無量壽經》福建話的。好像九七年淨宗學會才成立。昨天我遇到韓館長的表嫂,今天也遇到,二十五年前來,韓館長說她表嫂住在新加坡,所以過了二十五年了。那個時候我四十四歲,今年六十九歲,我來新加坡前後二十五年。這個當中在大陸做百七停兩年,什麼地方都沒去,在大陸。其他時間,我記得差不多每年都會來一次,有時候有兩次。這些年一年也都是有來一次,跟這些同修大家見見面,見面總是不能離開我們淨老和尚這些教導,這個教導非常重要。淨老和尚早年來新加坡,就是辦淨宗弘法培訓班,那個時候我也參加了第三屆。那個時候還不是很提倡中國傳統文化,後來大概到了二OO一年,老和尚看到四眾弟子學大乘佛法,都沒有成就,經講了這麼多年都沒有成就,發現沒有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所以從那個時候開始,二OO一年以後他就不斷的提倡中國傳統文化。學中國傳統文化,幫助我們學佛做基礎;學了佛,幫助我們深入中國傳統文化,兩方面是相得益彰的。

  最近我也是很多事情非常困擾,也找不到方法在哪裡。淨老和尚提倡《群書治要》的確非常重要,現在在聯合國推的這部《群書治要》,的確非常重要,不管各行各業,哪個行業都用得上,我們道場也需要。《群書治要》講政治,政治是管理眾人之事,只要是管理眾人的事情,都叫政治。不是說一定要到政府那邊當官,才是政治,其實只要管理眾人的事情,都離不開政治的,就是政治,管一個家庭也是政治,管一個店也是政治。所以雪廬老人在《論語講記》裡面講,我們沒有學這個,管一個商店,你管兩個人都管不了,你都帶不了。所以我一直在找這個問題,因為碰到的都是這方面的問題。我現在慢慢的體會到,我們現在生活上所有的問題,都在《論語》裡面。所以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講,「半部《論語》治天下」。日本人對《論語》最重視,還有《群書治要》都是流傳到日本,再傳回來中國的。所以我們中國人也要特別的重視來學習,這個非常重要。我們如果不學,實在講念佛往生都沒把握,這是我個人的經驗,沒有把握,我們念佛也希望這一生往生西方。如果現前我們還沒有消息,我們念佛還沒有見到佛,還沒有見到極樂世界,在作夢的時候還沒有夢到極樂世界、夢到佛,我們就要警惕了。我們還沒有消息,只是口中念,心沒有念,這個都在《論語講記》裡面。

  雪廬老人他九十二歲第二次講《論語》,六十幾歲講《論語》教大家學禮貌。九十二歲講《論語》,他老人家看台中蓮社的蓮友三十年,第一個十年往生的最多,第二個十年就少了,第三個十年就更少了。他發現後面的人,都沒有傳統文化的底子,所以念佛不成功。所以才添講《論語》,幫助蓮友念佛往生的。在《講記》裡面,因為他是對蓮友講的,不是對外面人講的,對外面他不會這種講法。在《論語講記》雪廬老人講,他在世的時候,他講的東西是不准對外公開的。現在他往生三十幾年,現在才公開的。所以他說他很不願意到外面去講,為什麼?到外面講有忌諱,客氣,有很多地方不能講得太明白。不能講得太明白大家聽不懂,除非根器很利的,像六祖那樣一點就開悟,那個才行,一般人聽不懂的。講得很精闢了都還聽不懂,那你說講得很含蓄他怎麼會懂?那更不懂。他講到第十七篇就往生了,九十二歲講的,講到九十七歲往生的,沒講完,後面還有幾篇沒有講完。所以我建議大家要來學習這個,對我們念佛很有受用。現在學《論語》就是保住一個人格。

  我們中國的政治是禮治,不是法治,法治是用法律來處罰的,禮是用人的良知、羞恥心來約束自己的,禮是不勉強人的。法律是強制執行的,那個叫法律,禮樂推不動才要用政治,法治。所以《論語》裡面講,「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用政治定法律來管人民,犯罪了把他抓起來判刑,人民他沒有羞恥心,法律一鬆動他一樣犯法。所以孔子講,要「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要啟發他的羞恥心,所以中國的政治它是禮治,學禮非常重要。大家不學禮,我們不依聖人講的,用我們自己的認為怎麼樣做才對,都是錯的,我們現在,往往好像我們在做好事,其實都是做錯了。《了凡四訓》講「以善心而行惡事」,心是好心,事情做錯了,做得不對。

  例如孔子的學生原憲,他那個時候也是在政府那邊當官,有領薪水。他說我用不了那麼多我就不領,跟孔子講,我就不要領那個錢糧,他都不要領,我用不了那麼多我不領了。孔子說不行,該給你的你就要領,你自己用不了可以幫助你的親族,比較窮困的你可以幫助他。或者雪廬老人他講得很幽默,你要丟到海裡也可以,你就是要拿。台灣四年前選市長,有一個候選人說,我當選了市長,市長的薪水我不拿。我就知道他沒有讀過《論語》,他想要當市長他沒讀過《論語》。所以當時我看到報紙,他說他當選了不拿薪水,你說對不對?他很好心,你看他薪水都不要,我們一般講他不錯,你看他連薪水都不拿。不對,這個問題,孔子那個時候就有了,他的學生就這樣,孔子說不對,這樣不行的。所以我們現在有很多問題,都是在《論語》裡面,給我們很多的啟發。

  我們新加坡淨宗要再興盛起來,一定大家要一起來學習,如果大家願意發心,我就捨命陪君子,來跟大家一起學。如果大家覺得不需要,我也就幫不上忙,實在講也是幫不上忙。所以我們一定要記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我們一個小道場,幾個人都搞不定了,像雪廬老人講,一個商店二、三個人都搞不定,你還能做什麼?現在全世界所有的道場都有同樣的問題,為什麼有同樣的問題?因為都沒有依老祖宗的標準來修,各人有各人的看法,天下大亂。在《群書治要》也講得非常多、非常徹底。所以我現在華藏每天早上吃飯,都要放蔡老師在馬來西亞講的《群書治要》,這一套要多聽聽,我們才知道怎麼做領導的,被領導的應該怎麼做。一個團體,如果有人能夠勸諫才不會失敗,你看士大夫有三人勸諫他就不會敗,諸侯有五個人勸,帝王如果七個人勸,這個國家縱然他的國君不是很好,像衛國的國君不是很好,但是他沒亡國。家裡如果沒有孝子勸他的父親,這個父親可能也常常做錯事情。你看《群書治要》裡面講勸諫。

  所以我今天講的這些,實在講是衝著二十五年的交情,不然我來二十五天,肯定不會跟你們講這些,講這個不是得罪人嗎?對不對?《常禮舉要》講「交淺不言深」,交情淺不講深入的話,客氣話就好,交情比較深才多講一點真話。不然我很累,來這裡跟大家耗沒意思。所以我想想,有二十五年的交情,應該可以講明白一點。如果聽我這些話,你明年就不來了,實在講我跑了二十五年,白跑了。我們為了新加坡這個地方淨宗會愈來愈好,不要給其他國家地區淨宗同修看笑話,大家一定要自覺,自己要自救,自己要站起來。辦這個教育非常重要,所以這些年來淨宗學會有了變化,現在有淨宗聯誼會,也有多元文化促進會,有很多很多,這個問題都是同樣的。在台灣,在大陸,在美國、加拿大,在什麼地方都是一樣,只要有人的地方都是差不多,都是這個問題,都是貪瞋痴這些煩惱。所以這些問題,統統都在我們老祖宗這本書裡面,我們大家應該要好好來學習,我們才會提升,才會進步。

  祭祖,我如果沒有讀雪廬老人的《論語講記》,不知道祭祖有這麼多的大道理在裡面。以前看主祭官,祭祖是當官的在當主祭,在台灣都是縣市長當主祭。看這個官員他在祭祖,這是好官還是不好的官,從這個祭祖看出來。所以我沒有讀雪廬老人的《論語講記》,實在講我也不懂,現在愈看這愈不簡單。不是說我們這個儀式舉行,舉行完了,舉行這個幹什麼?裡面很多道理,所以我們要發心來學習。明天晚上,同修啟請講一下,因為時間也是有限,只能選擇幾條跟大家分享分享、學習學習。因為明天這個也是臨時加的,原來明天是要給我放假的。後來我說如果沒有事,我就機票提前,明天就走了。如果要講經我再留下來,所以蔡會長再給我租那個地方。來這裡一趟也不容易,多一點時間跟大家學習傳統文化,我覺得還是值得的。

  好,大家時間也不早了,這裡還要撤場,就不耽誤大家的時間。非常感恩大家的發心,大家出錢出力來辦祭祖繫念法會,也是功不唐捐,必得佛力加持,福慧增長,六時吉祥,身心安康,事業順利,闔家平安。我們明年見,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