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佛說十善業道經節要  悟道法師主講  (第六集)  2005/12/28  台灣花蓮淨宗學會  檔名:WD19-011-0006

  《十善業道經節要》第六集的播出。諸位觀眾大家好,阿彌陀佛!上集向大家報告,蕅益大師《十善業道經節要》講到,戒貪欲能夠得到的五種自在,講到第二種自在。這一集我們繼續看第三種的自在。

  【三。福德自在。隨欲物備。】

  『福德自在』,就是你的福報,福報加一個德,德就是德行,有福報、有德行。有福如果沒德,也不能保持,所以說福德,「福德自在」。『隨欲物備』,「隨欲物備」就是說隨你的需要都不會缺乏。好像上一集向大家報告,家師淨空上人初學佛的時候遇章嘉大師,教他修布施,教他六個字。我們老和尚請教章嘉大師,佛法這麼好,有什麼方法能夠很快入佛法的功德利益?大師給他開示:看得破、放得下,講六個字。老和尚進一步請教章嘉大師,從哪裡下手?看得破,放得下,簡單說看破、放下要從哪裡下手?跟他說了兩個字,布施。布施,他就真的認真的修布施。布施是菩薩六度萬行的第一度,布施對治貪欲,首先從身外之物布施,他布施二、三年之後,就有很明顯的感應。我們如果認真修學,依照老和尚所說的經驗,如果認真修學三個月至六個月就能夠見到效果。甚至時間還不要這麼久,如果你布施的心很切,可能做了一件事情、兩件事情,就有很明顯的感應的效果。

  他布施一段時間,當然布施就是自己有的都拿出去,一開始自己比較不喜歡的東西送人,比如說書自己比較不需要,送給圖書館,錢財有多少布施多少,常常布施到身上都沒錢。但是他生活中所需要的東西,動一個念頭沒有多久就有,最久不超過半年,大部分都很快就能夠得到。就是這條所說,「福德自在,隨欲物備」。所以我們老和尚說走到全世界,不用帶錢。確實他現在修布施,當然到晚年修幾十年,福德累積非常深厚。他如果不往生西方就不用說,求往生當然一定能夠往生西方。如果不求往生西方,來生我們可以肯定一定往生到天道享天福,福報修得太大了。這是說福德自在,隨欲物備。隨心所欲,你所需要的東西都能夠具足,能夠具備。你不用煩惱現在布施光光,明天的生活不知道要從哪裡來?愈想就愈不敢布施,愈不敢不布施就愈不自在,愈不自在所求的就愈求不到。所以貪欲是貧窮的因,中國的文字充滿了智慧,貪與貧差一點點,「貪字,貧字殼」。意思就是說,如果是貪,果報就是貧;如果不貪,果報就是富,有財富。很明顯的跟我們說因果,讓你認識事實真相,所以不可以有貪欲。

  【四。王位自在。珍奇皆奉。】

  『王位』,以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在一個團體裡面,當然上自一個國家,下至一個家庭,做一個戶長這都是屬於「王位」。不管你是公司團體的董事長、總經理,或是政治界的縣市長、鄉鎮長,在我們一個家庭裡的戶長,都是叫做王位。這個王位的意思,就是說你居於領導的地位,就叫做王位。領導的人如果不貪,下面的人就不會貪,帶領這些人就很好帶,因為你做個榜樣給他看。如果這在王位的人,就是說在領導地位的人他自己帶頭在貪,要叫下面的人不貪,我們想想看有可能嗎?不可能的事情,這樣他的王位就不自在。所以不管什麼樣的人,如果在領導地位有貪欲的行為,你的領導就不長久,你的王位就不自在,隨時會被推翻。所以有智慧的人要離貪欲,因為離貪欲我們得到的利益才是真實的,才能真正得到利益。

  現在人他為什麼會貪?他就不了解因果報應的事實。如果了解相信沒有人要貪,大家趕快修布施。因為布施是因,得財富是果報,修財布施得財富,修法布施得聰明智慧,修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你要認識正確的修因,這樣才能得到你要得的果報。但是,現在人不了解這個因果的事實真相,所求的與所做的正好相反,不能滿他的願。所以因果教育非常重要,人人了解因果,就沒有人會貪欲,也不用制定法律,他自然就不貪,因為他知道貪不但沒有好處。反過來有損失、損害,誰要去做這種事情,除非他對這個事不了解才會去做,有了解的人絕對不肯這麼做。

  『珍奇皆奉』,就是說好的東西,人家都會很歡喜供養你,都會送給你,「珍奇皆奉」。過去我聽過一個公案,這是很久以前,大概是我十六歲那年,三、四十年前聽電台靜心老法師,現在是老法師,以前是法師,現在年紀也已經很大,我們佛門的長老。時常聽他在電台講經,那個時候還沒有電視,只有廣播電台。有一次我聽他講經講個公案,就是古代禪師,這個禪師的名字叫金碧峰,這個禪師禪定的功夫很深,常常一入定就很多天,他什麼都放下了,都不貪。但是只有一樣東西他還沒有放下,就是古代禪師都是去托缽,托缽就是說拿個缽,要吃飯去化緣,佛陀時代都實行托缽制度。金碧峰禪師什麼都不貪,但是唯一他還會貪著他的缽,其他都不貪了。有一天他的壽命已經到了,閻羅王派兩個小鬼要來抓他,但是來找不到人,禪師一入定就不知道到哪裡去了,小鬼就找不到、抓不到,來好幾趟都抓不到。

  就有人告訴小鬼,禪師已經入定你要到哪裡找人?一定找不到。他說有一個辦法,這個禪師他所有的東西都放下了,但是那個缽他很執著。你拿個東西去他的缽那裡敲有聲音,他就出定,出定你就可以抓得到他。這個小鬼真的拿個東西敲他的缽,禪師在定中聽到什麼人在動他的缽,就出來,一出定小鬼看到:抓住了。禪師知道自己錯誤,還在貪這個缽,執著這個缽,小鬼才有辦法抓到他。他就跟小鬼說,你再稍等我一下,我跟你一起去。話才說完那個缽丟在地上摔破了,他雙腳又盤腿入定打坐,又不見了,小鬼又看不到了。他那個缽徹底放下入定了,我們一般說先到色界天去,當然小鬼找不到人,抓不到。從這個公案可以提醒我們修行人,你想想看,他有辦法入定,功夫已經相當不簡單。只是那個缽還沒放下,他就沒有辦法擺脫閻羅王的小鬼來抓他。到以後他覺悟這也不能貪著,不能貪。

  這個公案對我來說,也有很大的啟示,以後我出家,有很多人送我很好的念珠,水晶的很有價值,我一直想,不對。還有一位居士送我一串一萬多塊的沉香,他說悟道師,這個最好,不要送人。後來我想想不對,那位禪師為了那個缽就被小鬼拉住。我現在喜歡念珠,人家送這麼多,還叫我不要送人,我如果貪這串念珠,這樣就起貪心,慳貪的心就生起來。所以我有念珠都趕快布施出去,那串一萬多塊的,我有一次到大陸,正好有人跟我要,我送給一個初學佛的人,那串一萬多塊的就送他。本來一串五塊錢的送完,現在一萬多塊的送他。那位居士如果知道一定會很傷心,但是要放下。所以我送念珠愈送卻愈多,常常有人送我念珠,現在我的念珠實在說戴不完,還能夠跟別人結緣。從這裡我一個經驗,我們一直布施它會愈多,愈來愈多、愈來愈好,證明佛在經典說的話,所以我們要修布施來對治貪欲。「王位自在,珍奇皆奉」,人家都會來奉養。

  【五。所獲勝物。過本所求。】

  就是剛才說的,『所獲勝物』,你得到的東西,寶物種種的超過你本來所求的。你本來求的是一樣,現在來好幾樣,超過了,只會多不會少。以前我聽人講故事,我以前小時候很喜歡聽大人講故事,這個故事也很有意思,也是一種對我們的啟示,不管這個故事它的真實性如何。但是我們如果依照佛經的理論來看,有理論就有這個事實。過去聽說基隆有個仙洞,那個仙洞,我們同修們不曉得有沒有人去過?我曾去鑽過一次,很窄仙洞。那個仙洞以前在那就一間廟,有個廟公在顧那間廟,仙洞它會出米,那個米每次流出來看到幾粒,幾粒米一直掉出來,看起來不多。但是信徒來這個廟拜拜,不管有多少人來,十個人來,中午煮飯就夠十個人吃;一百個人來,米流出來也正好夠一百個人吃。就是說看有多少人來,它流出就有那個數量供養這些人。有一天廟公起了個貪心,就是說一點一點慢慢的流出來很麻煩,怎麼不一次流多一點?乾脆我把它收集在倉庫裡。他就拿一根鋤頭想把流米的那個小洞挖大一點,看看能不能多流一點出來。不然一個小洞,一點一點的流很有限。結果鋤頭一挖,米就沒有了,就不流出來,以後就沒有了。這個故事就是說貪心想多貪一點,反而沒有了。所以不能貪欲,你所求的才會「過本所求」。我們這個世間的七寶為什麼沒有了,愈來愈少?貪。人如果都不貪,七寶就一直的出現。上面就是說得五種的自在,下面講的是反面。

  【犯貪欲。不成就五種自在。一。三業不淨。諸根不足。二。財物不自在。一切怨賊能奪。】

  這個財物會被人所奪。

  【三。福德不自在。隨欲難物備。四。王位不自在。珍奇難皆奉。】

  站在領導的地位,他這個地位坐不穩,『珍奇難皆奉』。

  【五。所獲劣物。非本所求。】

  跟前面講的剛好相反,反面的。所以這個因果,看起來這麼清楚擺在面前,我們是要戒貪欲,還是要『犯貪欲』,就很清楚、很明瞭。我們再看第八條的善業:

  【戒瞋恚。得八種喜悅心法。一。無損惱心。二。無瞋恚心。三。無諍訟心。四。柔和質直心。五。得聖慈心。六。常作利益安眾生心。七。身相端嚴。眾共尊敬。八。以和忍故。速生梵世。】

  這是『戒瞋恚』,也能得到『八種喜悅心法』。「瞋恚」也是我們無始劫以來的習氣,俱生的煩惱,這不用學,不用學習就會了。你看小孩子剛出生沒多久,他就有脾氣,他就會發脾氣,可見瞋恚這是俱生煩惱,不用學習的。瞋恚,貪瞋痴是三毒煩惱之一,瞋恚心一起,火燒功德林,我們修學累積的一些功德,瞋恚一起來一把火燒光光。這個功德就是我們的清淨心,如果要問說你有多少功德?就看你什麼時候發脾氣到現在,這段時間都沒發脾氣,你就這段的功德。如果修幾十年都沒發脾氣,忽然發一頓脾氣,這幾十年的功德都破壞光了,火燒功德林。等到你的氣消,比如說早上發了一頓脾氣,到下午才消,下午到現在看幾個小時,功德就是這幾個小時,還要繼續修。

  如何「戒瞋恚」?佛經上說了很多方法,在「五停心觀」教我們慈悲觀,對眾生慈悲憐憫,眾生如果無理,用憐憫的心態對待,去原諒他。或者像《普門品》說的,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就能遠離瞋恚,三毒煩惱都能夠遠離,這也是個方法。念阿彌陀佛也可以,或者念咒,聽經明理,這種種都能夠幫助我們戒瞋恚。首先我們要知道瞋恚這個煩惱,對自己是最大的傷害,對我們的清淨心是最大的傷害。別人無緣無故侮辱我們、毀謗我們,一般都會起瞋恚心。但是事實別人毀謗我們、侮辱我們,是消我們的罪業。《金剛經》佛都講過,如果有人受持《金剛經》還受人毀謗、侮辱,過去生造的惡業,現在在這個世間重報轉輕報。本來要墮三惡道,在這個世間讓你受這個苦,遭人毀謗,你的業障就消了。所以有人要罵你、要毀謗你,你如果知道這個事實,不但不生氣,反過來感激、感恩,這消業最好的方法、最快速的方法。如果你不了解,他罵,你跟著他罵,他寫一篇登在報紙罵你,你也跟他對罵,這個業不但不能消,而且不斷的在增長。

  所以幾年前有人登報寫一篇文章罵家師,有一位居士看到拿給我,我帶到新加坡報告老和尚,老和尚說沒關係,讓他罵,他罵累了就不會罵,由他罵,讓他盡量罵。他說你如果跟他對罵,你再寫一篇也一樣登報紙,就熱鬧了。所以他用這種態度,結果真的只登了那次,後來就沒有了;如果我們登一篇,他一定又再登一篇出來。所以這是最好的一個方法,不但不會責怪,反過來對他生起感激之心,他幫我消罪業。如果能常常這樣想,所有的逆境都是消我們的罪業,當然就得到喜悅心法,就不會發脾氣。為什麼會發脾氣?對這件事情不了解,了解之後他自然不會發脾氣了。

  所以就得這八種喜悅心法,『一,無損惱心』,不會有損害、惱害眾生的這種心念。『二,無瞋恚心。三,無諍訟心』。不會到法院興訴訟。『四,柔和質直心』,心地柔和質直。『五,得聖慈心』,得到聖人的慈悲心,對傷害我們的人還是以慈心對待,絕對沒有一點報復的這種心理。『六,常作利益安眾生心』,這是常常有這個心要利益一切眾生。『七,身相端嚴,眾共尊敬』。他的身體、他的相貌非常莊嚴,所以說佛菩薩相貌莊嚴怎麼修來?修忍辱來。所以想要你的相貌莊嚴,你要修忍辱,不能發脾氣。『八,以和忍故,速生梵世』,「和忍」我們一般說和平,忍是忍辱,「梵世」就是色界天以上大梵天。以後往生如果沒有發願往生西方,也能往生到天道色界大梵天。現在世界為什麼不和平?就是大家都有瞋恚心,冤冤相報。

  所以前年我們導師淨空上人到日本,參加聯合國國際和平會議,當時提出他在佛經看到,佛說的怎麼達到世界和平。會後跟一位基督教石井牧師,導師就跟他說,聯合國和平會議開了五十年,每年開一次會愈開是愈不和平,這個世界愈來愈亂,為什麼愈來愈亂?沒有找到根本。根本在哪裡?在人心。大家自私自利,都是為自己好,沒有想到別人,沒替別人著想,只想我國家的利益,只要符合自己國家的利益,傷害別國的利益也沒關係。大家都這樣想世界怎麼會和平?最根本在於自己這個心,自己跟自己都不和平,要怎麼跟別人和?自己的習性與本性,煩惱習氣都無法隨順自性的般若智慧,自己與自己都不和。所以跟石井牧師說,怎麼樣才能和平?別人錯了也是對,我自己對的也是錯的。石井牧師聽了說很有道,世界和平一定要這樣,但是後來他又補充一句話很難做得到。別人錯的也是對,我自己對的也是錯的,這樣就和平了。所以石井牧師說有道理,但是很困難,雖然困難還是要做,不去做,世界和平永遠只是一種口號。所以佛在經上教我們的理論方法,確確實實能夠解決現實世界上的問題,主要是我們是不是能夠了解,是不是能夠相信?是不是能夠接受依教奉行?如果能夠了解,能夠相信,能夠能接受依教奉行,所有的問題,佛經上都有解決的方法。下面這個八種:

  【犯瞋恚。不得八種喜悅心法。一。有損惱心。二。有瞋恚心。三。有諍訟心。四。粗獷諂曲心。五。得凡害心。六。不作利益安眾生心。七。身相不端嚴。眾共不敬。八。以粗獷故。速生惡趣。】

  這就是瞋恚得到八種不善的果報。我們再看第十:

  【戒邪痴見。得成就十功德法。一。得真善意樂。真善等侶。二。深信因果。寧損身命。終不作惡。三。惟皈依佛。非餘天等。四。直心正見。永離一切吉凶疑網。五。常生人天。不更惡道。六。無量福慧。轉轉增勝。七。永離邪道。行於聖道。八。不起身見。捨諸惡業。九。住無礙見。十。不墮諸難。】

  【犯邪痴見。不成就十功德法。一。失真善意樂。真善等侶。二。不信因果。寧損身命終作惡。三。惟皈依外道餘天等。四。曲心邪見。難離一切吉凶疑網。五。常生惡趣。不更善道。六。無量邪慧。轉轉增勝。七。永離正道。行於非道。八。常起身見。捨諸善業。九。住有礙見。十。常墮諸難。】

  這是反面,犯邪見十種不善的果報,『邪痴見』,一般叫邪見,或者愚痴,就是說見解上有偏差與錯誤。這個偏差錯誤的見解可以說是無量無邊,凡是不正確的見解都屬於邪見。能夠離邪見,『得成就十功德法』。『一,得真善意樂,真善等侶』,「侶」就是伴侶,我們一般說真正的善知識、同參道友,得到真正善的意樂,法喜充滿就是意樂。『二,深信因果,寧損身命,終不作惡』。不信因果這是最嚴重的邪見,不相信有因果報應,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六道輪迴這個事實,這種邪見是最嚴重的邪見。為什麼?因為不信因果一定會作惡,他認為作惡沒有惡報,做善沒有善報。如果深信因果,縱然失去自己的生命,也不肯作惡,這是一定的。『三,惟皈依佛,非餘天等』。皈依佛,佛是覺悟的意思,依照佛在經典的開示,為我們的皈依處,這《阿難問事佛吉凶經》也跟我們講得很清楚。所以有人皈依三寶,他還是不信佛,還是聽不正當的言論,這就是沒有皈依佛,就是邪見在作祟。

  『四,直心正見,永離一切吉凶疑網』,「疑網」就是說懷疑,對吉凶禍福有懷疑。譬如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但是他對這件事情有懷疑,那個疑很多,好像網子一樣那麼多,疑網。如果沒有邪見,「直心正見」,永遠離開一切吉凶疑網,一切吉凶禍福、善惡因果報應,這個事理不懷疑、都明瞭了。如果還有吉凶疑網,我們要看《阿難問事佛吉凶經》,我們導師淨空上人也講過很多遍。這部經就是專門解答我們一些吉凶的疑問,這部經說,有人學佛怎麼會得到好的果報,有人學佛怎麼會得到不好的果報?這到底是什麼原因?佛在這部經就跟我們說得很清楚,學佛是怎麼學的,什麼心態來學的,你是不是具備學佛的條件?是不是如理如法來修學?我們要看《阿難問事佛吉凶經》就清楚,就沒有疑問。

  『五,常生人天,不更惡道』。常常生到人道、天道,不會墮落三惡道。為什麼會墮三惡道?就是不信因果,當然造惡業,造惡業必定墮三惡道。相信因果報應,相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敢作惡,斷惡修善,當然「常生人天,不更惡道」,不會再經歷三惡道。雖然還沒有脫離六道輪迴,但是不會墮三惡道,所以戒邪見這個很要緊。邪見這個惡業很麻煩,這叫愚痴,愚痴也很麻煩,就是說是非善惡、真妄邪正,乃至利害得失都分不清楚,把對的看作是錯的,把錯的看作是對的,把正確的看作不正確,不正確的當作正確的,是非善惡沒有能力去分辨,這就屬於邪見。為什麼墮在邪見?就是沒有親近善知識。《阿難問事佛吉凶經》佛為我們說,沒有親近明師受戒,明師不是很有名的名,是明白的明,真的明白佛法,對佛法通達明瞭這樣的老師,我們不去親近,當然學就學錯了,思想、觀念、見解都是偏差錯誤,違背佛經,當然行為就會做錯了,就造惡業,造惡業當然墮三惡道。每天在造三惡道的業,自己還是不知道,這就非常冤枉。所以親近明師是第一重要,我們一生修學成敗的關鍵,是不是有親近真正對佛法通達明瞭的善知識?如果沒有親近真正對佛法通達明瞭的善知識,盲修瞎練,胡亂修,修到最後不但沒有結果,還造了一身的罪業,真冤枉。

  『六,無量福慧,轉轉增勝』。如果你離邪見來修學,你的福德、智慧不斷的增加,很殊勝。『七,永離邪道,行於聖道』,邪道就是錯誤的思想、見解、行為,這就叫邪道。聖道是正確的,隨順本性,合乎我們的性德,這就叫聖道,違背我們的性德就叫邪道。所以「永離邪道,行於聖道」。『八,不起身見,捨諸惡業』。「身見」是三界八十八品見惑,第一個錯誤的見解,就是將我們這個身體當成是自己的,執著這個身不肯放下,為了這個身的享受,造盡惡業。如果知道這個身不是我們的,這個身體是暫時讓我們使用的一個工具,要好好利用這個身體,來為一切眾生服務,這樣就不造惡業,反而造善業,不會貪著這個身,不會為我們的身享受而造惡。「不起身見」,知道說這個身不是我們的,我們的身體活在這個世間一天,為眾生服務一天,沒有自私自利,一切為眾生,這就是「捨諸惡業」。『九,住無礙見』,「無礙」就是沒有障礙,對於一切見解沒有障礙,對一切事理能夠通達明瞭沒有錯誤。『十,不墮諸難』。三途八難,這個難就是遭遇困難,他不會墮落在三途八難這個當中。以上這十種就是戒邪見,能夠得到這十種的功德法。

  下面『邪痴見』,你犯了邪見反過來的果報。這個我們一看也很容易明瞭,我們時間的關係,就沒有辦法一條一條詳細向大家報告。蕅益大師《十善業道經節要》,我們簡單跟大家報告到這裡,以後有機會再詳細的,用長一點的時間來跟大家報告。這次到花蓮淨宗學會三天的講演,我們利用這三天講演,順便錄影提供佛教慈悲台播放,到今天就圓滿了。希望蕅益大師《十善業道經節要》能夠提供給諸位蓮友,修學有幫助的參考。謝謝大家收看,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