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地藏經大意  (第三集)  1991  美國亞特蘭大  檔名:14-008-0003

  諸位同修,今天我們還接著看世尊在沒有說法之前放光光中所顯示的意義,這樣的經文通常都很容易忽略了,其實它裡面含的意思非常的深廣,在前面也給諸位報告過。它所表的,實際上就是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四十九年教學的宗旨,也是教學的依據。你說佛給我們講了些什麼?就離不開這個十句,所以它實實在在是佛法裡面的根本法。這個十句全都是性德,都是我們自己本性裡頭本來具足的。這也是說離開自性,佛是一句話也說不出,所講的全是自性。今天我們看第七句:

  【大福德光明雲。】

  『福德』是每一個人、每一個眾生所希求的,我們不能沒有福,沒有福就很苦了,所以是普遍的追求福德。「福」從哪裡來?這點要知道。我們中國人自古以來所希求的叫五福,五種福,叫五福臨門,一直到今天還不例外。福是果報,果一定要修因,沒有因,哪來的果實?所以一定要知道因,修因才能夠得到果報。佛家把五福融合成三條,三條第一個就是財富,特別是現前西方人的價值觀念幾乎完全建立在財富的基礎上。第二是智慧,第三是康寧,就是健康長壽,這個裡面還包括著安寧,健康長壽如果身心不安,那也是很苦的一樁事情;身心自在,健康長壽。這個三條將我們中國五福差不多都包括盡了。佛告訴我們,要想得到這樣的福報,一定要修因。因從哪裡修?我們看菩薩修學的綱領有六條,第一個就是布施,布施是因。

  如果不能把佛法參透,這個世間許許多多的問題都得不到答案,大家都在那裡猜測。這個人發財了,他為什麼發財?那個人有智慧,他怎麼會有智慧?這個人發財,他很勤奮,工作運氣很好。運氣比他好的人多,工作比他勤奮的人也多,為什麼他不發財?你仔細去調查調查,調查統計到最後與這個都不相干,回過頭來在佛法裡真的這個答案找到了。那個發財的人前世修的財布施,這一世得這個果報,好像那個吃桃子的人,他家裡幾年前種的桃樹,現在收成了;我們看到人家收成,沒看到人家栽樹。有因必有果,有果一定有因,因果的定律,世間法、出世間法都沒有辦法離開的。佛講《華嚴》、講《法華》,諸位仔細去翻翻這個經典,哪一部經典不講因果定律?這個是真理,這是事實,要想違背因果,不必種因就得果報,佛在經上屢次跟我們說無有是處,沒這回事情。當小偷偷來的錢也有因果,你不相信,你做小偷看看,你偷不到;他能偷到,你偷不到,都有因果。這就是說明了僥倖得到,僥倖得到有僥倖得到的因果,我們去僥倖模仿模仿,就得不到。

  所以諸位一定要明白這個事情,財布施你得的果報是財富,法布施得的果報是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的果報是健康長壽。所以這是福之因、福之果報,佛跟我們講得很清楚,如果真正明白這個道理,知道這個事實真相,我們就歡喜布施了,就歡喜了。為什麼?曉得古人講的「功不唐捐」,我所做的絕對不落空,一定有果報。你只多多去幫助別人,盡心盡力去幫助別人,你自己決定不吃虧。特別在美國,我們念頭頭腦要清楚,念頭要把它轉一轉,轉到如法,你就修布施了。譬如在美國,諸位納的稅很重,許多保險很重,如果這統統都是為了個人,你沒有修福,你將來得不到果報。如果學佛的人,念頭一轉,轉什麼?我統統布施了,以後這個果報就不可思議了。同樣是一樁事情,我每年向政府納這個稅,我布施這個國家,我供養這個地區的人民,這個修大布施,月月累積,將來就變成大的福德了。

  佛在大乘經上常常教給我們萬法唯心,就看你的心怎麼變。一切法唯心所變,就看我們這個念頭會不會轉,譬如在美國,大概一到美國來,第一個考慮就要趕快去買醫藥保險,為什麼?怕生病。在美國一生病醫藥費用可不得了,趕緊去買醫藥保險,買醫藥保險為什麼?為了自己生病保險公司拿錢來照顧你。你月月繳保險,你將來要不要生病?當然要生病,為什麼?不病,這筆錢不能開銷。法是心變現的,一定等哪一天生病,這個錢就可以開銷掉了,為什麼?你累積的,你在那裡等著生病。那學佛的人念頭一轉,我這個錢不是為自己生病的,我是幫助一切病苦之人,我月月布施醫藥費。這個人月月繳這個費,他一生不會生病,為什麼不會生病?他這個醫藥費都供養別人了,都布施別人了。念頭轉一轉就行了,不要特別再掏腰包。你汽車安全的保險,我布施給那些不幸遇車禍的人,我自己一生駕駛就平平安安,沒有事,為什麼?你把你的財布施出去了。念頭轉一轉就是佛法,所以佛法跟世間法差在哪裡,就是那個觀念上差別。這個財布施,實際上你哪一天不在修?天天在修,但是你不知道,你就得不到果報。你要是知道,在美國修財布施,為什麼?政府逼著你不能不施,在台灣沒人逼你,在美國法律逼著你非布施不可。你把這個一轉變的時候,就是大乘菩薩法裡面的妙法。所以念念不為自己,為眾生、為社會,這就是行菩薩道。這是說財布施,舉這個例子。

  若有能力的話,一定要照顧貧病老人,為什麼?我們自己會老,我們能夠照顧老人、能夠幫助老人,到我們老的時候就會有很多年輕人自動的來幫助我們、來照顧我們,果報得到了。如果現在嫌棄老人、遠離老人、討厭老人,到你老的時候,一些年輕人看到你都討厭。因緣果報,絲毫不爽。所以諸位要記住,幫助別人是真正的幫助自己。我們的財富要存在哪裡?存在眾生的那一邊,不要據為己有,據為己有的很容易就消失掉了,就散掉了。財富布施給大家,你命裡面這個財富永遠存在,為什麼?你沒有享受,換句話說,你一生在財富上享受不盡。佛講得很清楚、很明白,信的人很少,真正照做的人就更少了,原因還是沒有把事實真相真正理解。真正要是搞清楚了,決定照做,為什麼?算一算,這個利息比任何銀行利息都大、都靠得住,穩當。那是真的,不是假的。有錢是福報,用錢是智慧,如果這個錢用得不當,就造罪業了,那不如沒有錢。所以這個世間造大罪業的,造極重罪業的,哪些人?有錢的人,有勢的人,貧窮的老百姓想造罪業沒有能力,這個就不能沒有智慧了。

  所以底下有個「德」,德裡面最重要的是智慧。佛法裡面講德的標準是戒定慧。中國儒家講德的標準是五常八德。常是常道,天經地義,永遠不變的。做人的基本條件,仁義禮智信,這個五條。中國人對於父母孝敬,對於老師尊重,提到老師一定會想到孔老夫子,這是被後世尊為「萬世師表」,標準的老師。老師有五德,不但一般讀書人要遵守,佛教傳到中國,中國的祖師大德教誡學徒,也是把夫子的五德放在第一個科目。五德是《論語》上所說的,「溫良恭儉讓」。從前出家人一入佛門學什麼?先修這個,修五德、六和。這是一入佛門必須要修的科目,五德是儒家的,六和是佛法上的,六和也是德。我們現在看到儒跟佛衰微到極處,中國人還有苦難,什麼時候中國人災難可以過去,再能恢復正常?跟諸位說,什麼時候中國人重新再肯定固有的文化,再把它撿回來,中國人就能過正常的生活了。這個非常非常重要。

  五德,第一個是溫厚,溫和、厚道;第二個是善良;第三個是恭慎,無論對人、對事、對物,恭敬、謹慎;第四個是節儉,決定不能學美國人的浪費,要節儉,節儉是惜福,這個福報才享受不盡;第五個是忍讓,不要跟人去相爭。如果真正懂得佛法,你會知道一樁事實,這個世間說是哪個人佔哪個人的便宜,沒這回事情;說我吃虧了,那是你愚痴。你觀念錯誤了,絕對沒有一個人是佔便宜,一個人吃虧了,為什麼?因果通三世,所謂是借錢的還錢,欠命的還命,因果報應絲毫不爽。這一生欠的來生還要還,誰欠誰的,沒有,真的什麼便宜沒佔到,什麼虧也沒吃,你的心自然平靜了,自自然然不怨天、不尤人。不怨天、不尤人,心地清淨,這裡頭有真正的快樂。這個人對我不好,我就了解,這裡頭必有因果,對我不好,這是果報,過去一定有因。這個人一見面跟我就很好,前頭也有因。有善緣,有惡緣,冤冤相報,這是事實的真相。

  不覺悟,就是報來報去,沒完沒了,這個東西太苦了。真正覺悟了,就可以到此為止,你過去生欠我的,我不要了;我欠你的,我盡量還給你,甘心情願還給你,這個結能解得開。不知道事實真相,這個結是愈結愈深,愈纏愈緊,那個事情麻煩了,那個苦就有得受了,生生世世要受這個苦。這是愚痴,佛在經上常講的,「可憐憫者」。什麼可憐?就是這樁事情可憐,始終是迷惑不覺悟。所以學佛的人、明事的人,別人用手段來欺騙我,騙去了我很歡喜,為什麼?這債了了,沒事了,還掉了,歡喜。甚至遭了小偷,被人家偷了,歡喜,債了了,這又了了一筆,決定沒有懊惱,決定保持身心清淨,這是一般人他不了解的,不知道這個事實真相。所以捨財是福,但是要有智慧。如果捨的這個財,人家拿去造罪業,這就不好了。成人之美,成是成就、幫助他,他做一樁好事情,我們出錢出力幫助他。這個好事情,佛法裡面好壞的標準,好是利益社會,與大眾有利益,與大眾有好處的,這是善事;與個人有利益的,與個人有好處的,這叫惡事,這是自私自利,這是惡,不是善。念念為眾生,念念為社會著想,這個人是菩薩心,他的行為是菩薩行。

  其次講法布施,法是教學,我懂得的,別人不知道,我樂意教他,這個是法布施。諸佛菩薩出現在這個世間,他所做所為統統是法布施,以法教化一切眾生。佛教化眾生是沒有條件的,不收學費的。談條件,收學費,那就不是法布施了。所以佛法歡迎流通、鼓勵流通,佛在每一部經典的後面都勸勉我們流通,這是布施,決定不會在末後來一句「版權所有,翻印必究」。你去看看佛法哪一部經典,後面有這種意思,不要說這個字樣,這個意思沒有。總是勸你盡心盡力去流通,把這個經推薦給別人、介紹給別人,教給我們做這個事情。如果要印上「版權所有,翻印必究」,那就是生意買賣,不是流通,那就不叫法布施,那是法買賣,買賣沒有福報,這個後頭沒有果報,布施才有果報,所謂法布施得聰明智慧。佛法,雖然是講福報,依然是以智慧為主。所以你看《普賢行願品》裡面講布施供養,一切供養中,供養也分這三大類,財、法、無畏分三大類。「一切供養中,法供養為最」,最殊勝的法供養,也就是法布施,法布施長智慧。智慧不必要學,從哪裡來?悟出來的,開悟了、覺悟了,不是從外面學來的。外面學得來的不是智慧,在佛法裡面講那個叫做世智辨聰,世間的聰明、辯才,世間的智慧,不是佛法講的真正的智慧。真正智慧是從你自性裡面自然顯示出來的,那個助緣就是法布施,喜歡修法布施,智慧一定天天增長。

  在近代,印光大師晚年住在蘇州靈巖山,這是中國近代唯一的一個淨土宗道場,世人尊稱他為淨宗第十三代的祖師。淨土宗的承傳跟其他宗不一樣,其他的宗派祖師是一個傳一個的,傳法給這個繼承人,淨土宗沒有,淨土宗祖師從哪裡來的?是民主,是大家選出來的。自己絕對沒有說我是一代祖師,是你死了以後,你對於淨土宗的修學、弘揚,在這個時代裡確實是第一人,後世人尊稱你,你是我們這一代的祖師。死後大家推選的,不是活著在世推選的。是推選,大家公認的,不是有承傳的,這個跟其他宗派不一樣。印祖一生,信徒供養的,統統印經了。印經,就布施,一生修法布施。蘇州靈嚴山附設的弘化社,那就是印光大師印經的處所,所有的錢都用在這上面。我們看到他有一個小冊子,是在民國初年,在上海那邊的居士們,舉辦了一次護國息災法會,請他老人家去主持,他去了。每天在法會裡面講一段開示,法會是七天,最後一天舉行一次皈依,所以那個講演一共是八篇。第一篇裡面他就說得很清楚,當時護國息災是北方那邊有災難,是有旱災,他老人家從印經的款項裡面撥出三千元,那時候還是銀元,撥出三千元去賑災。從這一段說明,我們就曉得他老人家一生所有的錢統統拿去印經了,平常衣著都是舊衣服,吃的東西跟寺廟大家吃的一樣,居住的環境非常簡單,非常的簡陋,一生苦行,做法布施。這是我們現前非常好的榜樣。

  所以我出家到各個地方講經,我勸人修福,第一個就是勸人印經,第二個勸人放生,第三個勸人救濟貧苦,我不勸人蓋廟。為什麼不勸人蓋廟?我這一生當中看得很多,當年在台中求學,李老師也是常常提醒我,他說蓋廟的時候各個都是菩薩,非常熱心、團結,出錢出力;廟蓋好了之後,都變成羅剎了,爭權奪利,彼此互不相讓,變成什麼道場?鬥諍道場,那錢花得有罪孽、有過失。這個道場裡面住的是不是真正修行人,真正修行人你供養他有功德、有福報,如果供養不是真正修行人,到佛門裡面來混吃混喝的,造謠生事的,破壞佛教的,你這樣供養他,你的罪過就重了。印經沒有這個弊病,好人讀經也好,壞人讀經更好,這個沒有過失。

  放生,在美國就不要放生了,美國,你看小鳥沒有人抓的,你就可以沒有事情去餵餵鳥去。在台灣殺業太重,我在過去那麼多年提倡放生,現在我都不大講放生了,為什麼?有一些人看到佛教徒放生,特別去抓;不放生,他就不抓了。有一天放生組叫我陪他們去買,到哪裡去買?鳥獸公司。我一看嚇了一跳,為什麼鳥獸公司?他們抓來的。以後我就講,不要到他家買東西,你不買他就不抓了。所以現在我勸他們印護生的書,勸人戒殺放生,把這個放生的錢拿來印這個。事情做多了流弊就出來,這是一定要防止的,不能上當,不能受這些人欺騙。病苦的人很可憐,特別是醫藥費不足的,我們一定要幫助他醫藥。生病的人,不管他是善人、惡人,他在生病的時候,在有遇難的時候,我們都應當照顧。遇到有這個機緣,也有這個能力,應該要照顧。所以財布施、法布施都要建立在智慧的基礎上,不能感情用事。感情用事,感情是迷惑顛倒,所以情,佛家叫迷情,情不是理智的,要頭腦冷靜,要有智慧來做這些好事情,來修福報。

  古人的典範,我們細細去揣摩,你會發現他非常有道理,值得我們學習,值得我們去做的,我們自己能夠節儉一分,就能夠幫助更多的人。在我們中國歷史上,印光大師在《文鈔》上常常讚歎的,歷史上三位了不起的人家,祖宗積德,修福積德,積得太厚了,千百年家道不衰。第一家就是孔老夫子這一家,你看一直到現在在台灣的孔德成,考試院的院長,七十幾代了,家道不衰。孔老夫子積的什麼德?法布施,以正法、以人倫、以道德教化眾生,安定社會,這個福報太大了。第二家宋朝的范仲淹,一直傳到民國初年,他們家八百年不衰。我們在宋史裡面讀到范仲淹的傳記,在《古文觀止》裡面讀「義田記」,范先生一生他怎麼修的?范先生節儉,不苟取予,這他了不起的事。他是生在一個非常清寒的人家,他的家境並不好,早年念書的時候在寺院,寺院讀書生活過得很清苦,傳記裡面記載,他每天煮一小鍋粥,煮好了之後把它化成三份,一餐吃一份,你說生活多苦。有一次偶然在寺院裡面,發現人家,不知道是什麼人,埋藏的黃金,數量非常可觀。那是沒主的,他發現了之後,又把它埋起來,一點都不拿。這個是一般人做不到的,一生清廉。這個人是了不起,這是文武全才,出將入相,到他做宰相的時候,這個時候俸祿多,他所過的生活,還是從前做秀才的時候,那個生活一樣的,沒有改善。收入的錢財做什麼用?他養了三百多家,地方上優秀的年輕人,窮苦人家念不起書的,他辦學校,統統收集起來他來養活,替國家培養人才,他幹的是這個事情。

  做宰相那個時候,大概那個廟年久失修,廟裡頭的那些出家人,想到從前范先生在我們廟裡念書念了不少年,現在做了宰相,我們這個廟年久失修,向他化化緣,請他出一點功德,就找到范先生去了。范先生果然非常慷慨,這一寫就是黃金幾百兩,不曉得是幾百兩、幾千兩,馬上就寫給他了。寫給他又不拿錢,這個出家人就問,他說相國(那時稱相國),這個錢什麼時候給我們?他就說明了,這個錢在你們廟裡頭,哪個地方的樹底下,你們去挖,挖出來之後,我這個數字沒錯。回去一挖,果然如此,不苟取予,沒有一個人不佩服他,當時在那個環境,看到這麼多黃金的時候不動心。他心裡面是憂國憂民,「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范先生說的,他怎麼會做投機取巧的事情。他的兒女多,這是福報,兒子都做的大官,其中有兩個兒子做到宰相,要像現在台灣這個組織就是行政院長,有一個兒子是御史大夫,就好像現在的監察院長。他老人家死的時候棺材買不起,什麼緣故?他的兒子、孫子統統學他一樣布施,這個家風保持下來,到清末民初,八百年不衰。第三位是一位姓葉的,葉狀元,行持也就是學范先生,樂善好施。這是清朝初年的狀元,一直到清朝末年,到民國初年,三百年家道不衰。印祖說在我們中國歷史上,傳家這樣久遠的三個人,都是樂善好施,積功累德。這是應當要學的。

  佛法裡面特別要求的「六和敬」,所以僧團稱為和合僧團。佛教的團體,不管是出家人團體,是在家居士的團體,諸位一定要知道,遵守釋迦牟尼佛基本的六個戒條,這是佛教的團體,諸佛護念,龍天擁護。如果不遵守這六條,這絕對不是佛教的僧團。所以佛講的「五戒」是我們個人修行基本的戒條,「六和」是我們大家在一起共同修行的基本戒條。佛法四個人以上就叫「眾」,它不是三個人是四個人以上在一起共修,這就是一個僧團。僧團裡面第一個戒條,這六和敬裡面第一個就是「見和同解」,第二個戒條是「戒和同修」。如果用現代話來說,這第一個戒條,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建立共識。這諸位一定要知道,佛法我們講得很清楚,它是教學、是教育,它不是宗教。教學要想成就,一定從專,連從前教童蒙,教小學生童蒙《三字經》上都有,「教之道,貴以專」。儒、佛都講求「專」,從這入門。現在恰恰相反,現在不走專,一開頭就從博,這個就壞了,所以沒有成就了。

  佛法在中國,小乘雖然經典翻譯得相當完備,但是小乘真正在中國活動,時間非常短暫,大概還不到一百年。隋末唐初的時候,很短的一個時期,唐朝中葉以後小乘幾乎就沒有了,純粹都是大乘了。大乘八個宗,這就是提倡「專」。八個宗裡面,每一個宗派所依據的經論不止一種,修學的方法就更多,所以寺院叢林就非常非常之多,原因在哪裡?就在六和敬,要符合六和敬的精神來建立道場。我們舉一個例子來說,我們今天修淨土宗,淨土宗在八個宗裡面,依據的經典是最少的,古時候只有三經一論,現在是五經一論,只有六樣東西,而且這六樣文字都不很長。我們都是修淨土,假如說我們今天這幾個同修都喜歡《無量壽經》,我們這裡建道場就是依《無量壽經》。另外有些同修他喜歡《阿彌陀經》,依《彌陀經》來修行的,如果我們倆個合在一起,知見就不一樣,就會鬧彆扭,就會不和了。那怎麼樣?雖是淨土宗也要建兩個道場,這個道場是宗《無量壽經》,那個道場是依《阿彌陀經》,那個道場是依《觀無量壽經》,這就要建很多道場。

  到後來是愈分愈細,這一部《阿彌陀經》古德有很多註解,註的都不同,有人喜歡蓮池大師的《疏鈔》,有人喜歡蕅益大師的《要解》,那這兩個雖然都是《阿彌陀經》,他兩個人講法不一樣,也意見不同。換句話說,《阿彌陀經》這個道場也要分兩個,一個是專依靠蓮池大師《疏鈔》的,一個是走蕅益大師《要解》的路線,道場這麼樣分的,分多了。所以每個道場它有道風、有學風,學風就是專攻一部經論,這是它的學風。道風是講他修行的方法,修行方法也要一致,修行方法在「戒和同修」裡面,戒是守法。你看同樣是念佛,有人喜歡聲調很緩慢,像台中念佛這個聲調就很緩慢,「南無阿彌陀佛」聲調念得很長,念得很勻,喜歡這種聲調;有些人喜歡追頂,喜歡快,「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兩個人在一塊又要打架,這又要分兩個道場。你才曉得為什麼一個宗派底下有那麼多的道場,原因就在此地,必須同依一部經,同依一個修行的方法。

  佛家的法門無量無邊,經典也是浩如煙海,你在裡面依你自己興趣去選擇,選擇一樣,你能不能成就,就看你能不能精進。精就是精純,不能摻雜,不能複雜;進是不退。佛法成就什麼?淨土宗講的是「一心不亂」,是清淨心,換句話說,你能不能夠得到清淨,能不能得到一心,得到清淨,得到一心,這個法門你修成功了。通常我們講清淨心分上中下三等,上等的理一心不亂,中等的是事一心不亂,下等的我們一般叫功夫成片。上等、中等不太容易得到,不是一般人都能得到的。下等功夫成片,說老實話,是人人可以得到。得到功夫成片,這個要是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那就得到保證了,你決定往生。功夫成片裡面也分上中下,成片裡頭也有下品成片、中品成片、上品成片,下品成片都決定往生。上品功夫成片的,跟諸位說,生死自在。所以,生死自在不難,真的,人人可以得到。生從哪裡來,死往哪裡去,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死的時候不生病,喜歡哪一天走就哪一天走,喜歡坐著走就坐著走,喜歡站著走就站著走,自在。這個功夫,剛才講,上品的功夫成片就做到了。一心,那還得了嗎?那更不必說了。所以這個法門是沒有一個人不能成就的。

  我們看到坐著走的、站著走的,就是在台灣我們都看到好多個,這個不是騙人的。台北市蓮友念佛團的創辦人李濟華居士是印光法師的學生,我們看他走得就自在。他走的時候八十多歲了,他幾個小孩統統在美國留學,就是老夫妻兩個人住在台北,念佛團是他創辦的。他在一個多月之前,沒說,但是就有預兆了。什麼預兆?今天這個老朋友家看看,明天那個老朋友家拜訪拜訪,辭行,都去看看。走的那一天,那個時候台北市還坐三輪車,是民國四十八年年初,還沒有計程車,三輪車。他跟他太太坐三輪車到念佛團參加共修,跟他太太講:我往生極樂世界,你一個人會不會感覺到寂寞?跟太太商量。太太很慷慨:你往生好事情,你就不要顧忌我了。太太就同意了,這一商量太太馬上同意了。到了念佛團,他們的共修是一個半鐘點,就是好像平常打佛七一支香,每一個星期一次,當中講開示講三十分鐘,是有幾個老居士,因為他們是居士團體,裡頭沒有出家人,統統是居士。有幾位老居士輪流講開示,那天是一個魏老居士輪到他的,他就跟魏老居士商量,他說我們兩個調換一下,今天我來講,下一次我的時間再給你,魏老當然就同意了。他一上台講了一個半小時,時間超過了,非常懇切勸勉大家老實念佛。講完之後向大家告辭,我要回家去了。人家以為老居士今天講把時間講忘掉了,半個鐘點講成一個半鐘點,大概太累要回家了。他下了講堂,到他那個小客廳沙發上一坐,就走了,坐著走的。你看看走前幾分鐘音聲洪亮,講了一個半鐘點,下來的時候沙發上一坐就走了,生死自在。這個在台北市同修們都親眼看到的。

  我在民國五十八年,五十八年我在佛光山,星雲法師剛剛在那裡開山,建了第一棟的東方佛教學院,那一部分。那一部分是剛剛建好,後面大悲殿地基做好了,牆還沒有做完全。草創的時代,他請我給他主持教務,我在佛光山做了十個月的教務主任。有一天晚上我帶了幾個學生,它下面有個池塘,現在改成放生池,重新建築,那個時候還沒有,有個小池塘。晚上月亮很好,我們幾個學生在那裡討論佛法,有一個工人,因為佛光山這個工作是常年不斷的,有個長工,他看到我們一堆人坐在這裡,他也來參加了。來了之後給我們講開示,講了一個鐘點,我們這些人洗耳恭聽,非常受感動。他跟我們講一個故事,故事就是他家鄉的事情,他是台南將軍鄉的人,他們住鄉下,他的鄰居一個老太太,念佛三年站著往生。他來告訴我們念佛是真的,不是假的,勸我們念佛,那個長工勸我們念佛。他告訴我們,他說這個老太太人非常慈悲,非常和善,但是佛神不分,她不懂,所以所有的神廟她都拜,這麼一個人。三年前,她娶了個媳婦,媳婦很孝順,媳婦是個正信的佛教徒,就勸她婆婆不要到處亂拜,勸她在家裡專門拜阿彌陀佛,專念阿彌陀佛。

  這個婆婆很難得,聽媳婦的話,從此以後,就不去亂拜了。家裡設個小佛堂,一心一意念阿彌陀佛,念了三年,臨走的時候她也沒說,也沒告訴家人,是晚上吃晚飯的時候走的。她只是囑咐兒子、媳婦,你們先吃飯不要等我。他們問她,妳還有什麼事情?她說我要洗個澡。好吧!就讓她洗澡。兒子、媳婦很孝順,還是等她,結果等了很久也沒看她出來,就去看一看,她確實是洗了澡了。房間裡看看也不在,在小佛堂裡,人穿著海青,手上拿著念珠,站在佛堂佛像的對面,叫她也不答應,走到面前仔細一看,她已經死了,她站著走的。他把這個事情告訴我們。這樁事情,高雄的同修一直到現在,還記得很清楚。我是前年到高雄講經,提到這個事情,有很多人跟我講,他們都知道。站著走的,只念三年!不生病,自己曉得什麼時候走,歡歡喜喜走的,沒有一絲毫留念,沒有一點痛苦。這兩個是大家都知道的,老太太站著走的,李濟華老居士坐著走的。一個是通達教理講經說法的,一個是什麼也不懂,老實念佛的。這是真的,不是假的。這是真正的福德,所以念佛往生是第一福,沒有比這個福德更大了,這是永脫輪迴,成佛作祖。往生的功德利益,大家讀《無量壽經》就知道了。

  所以僧團要和合,僧團道場要專攻,決定不能雜。我們有的時候想宣傳佛法,請幾個法師大德來講演,來宣傳佛法,可不可以?可以,但是這個最好不要用道場,不要在道場做,我們借地方的禮堂,公共的會場,我們借這些場合來舉辦,使自己的道場始終保持著精純,這是對的,這是絕對正確的。為什麼?宣傳是一樁事情,自己真正修行又是一樁事情。所以我們一般自己真正修行的道場,一定要保持著純淨,要保持這個。我們辦講座,請這些法師大德,我們辦講座、做宣傳工作,我們可以租用公共的設施來主辦。像此地華人活動中心,那就是個公共設施,我們可以向他租借場地,排定日程,這是來宣傳。宣傳是讓大家了解佛法,認識佛法,不至於誤會佛法,目的在此地。真正修行,他就自己去選擇,選擇哪一個宗派,哪一個法門,那是以後的事情。所以這是我們講到修福,講到積功累德,不可以不知道的。

  六和敬裡面,除了「見和同解,戒和同修」,這兩條,這是基本的,非常重要。一個就是大家見解一致,依據同樣一部經典,跟一個老師學。這個問題到現在又難了,我們想跟一個老師,跟誰?縱然知道這個老師很好,請不來也是枉然。上一次我提過了學古人,私淑弟子的辦法,用這個辦法。如果我們選的是《無量壽經》,《無量壽經》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非常完善,我們就依黃念老為老師。他人在北京不能來,沒關係,我們依靠他的註解就行了,何況現在交通便捷,一年去看看他老人家一次,有什麼問題不能解決的,當面可以請教他;通信,他也會替你解決,他會答覆的。要依《阿彌陀經》,蓮池大師的《疏鈔》很詳細,就依蓮池大師為老師。蕅益大師的《要解》,《要解》也很深,《要解》還有兩種註解,註得很好,一個是圓瑛法師的《講義》,一個是寶靜法師的《親聞記》,兩種選一種就好。這個就是我們私淑古人,以古人,以前賢為老師,決定錯不了。學一家之言,這是一個好方法,替我們解決了老師的這個問題,這個一樣,這是有師承的。一定要學到自己,譬如在念佛法門裡面講,要得念佛三昧,得到念佛三昧,就可以廣學多聞,可以參學了,而且參學,各宗各派統統可以參訪。這些修行的大德,無論是在家、出家,都可以去拜訪他,都可以向他們請教,都可以聽聽他們所說的,各宗各派的經典統統可以看,沒有問題,決定是增長智慧,不會破壞你的道心,會增長你智慧。

  六和敬第三條是「身和同住」,這是講真正在一塊修行的人,大家住在一起。住在一起,如果像現在這種方式,每一個人都有個房間,恐怕一生都不能成就。佛門裡面同住是睡一個通鋪,不是一個人睡一個房間,為什麼?佛曉得,《地藏經》上講得很清楚,「閻浮提眾生」,我們這個世界眾生,「舉止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大家在一起,裝模作樣,像個人樣子。如果一個人,房門一關就放逸了,就隨便了,毛病習氣都出來了。一天,如果有六、七個小時放逸,這個功夫很難成就,非常不容易。所以什麼?晚上睡覺也睡在一起,白天一個看著一個,晚上還是一個看著一個,叫你規規矩矩不可以亂動,這樣磨練,才會把你那個習氣磨掉。佛法講的身和同住是這個意思。所以決定不能一個人有個房間,一個人在一個套房,那修什麼行?那不叫修行了。想了生死出三界,不是容易事情,所以古聖先賢跟我們想得很周到,這真正是幫助我們淘汰習氣,斷惡修善。

  「口和無諍」,決定沒有吵吵鬧鬧的,沒有,沒有爭執。「意和同悅」,大家在一塊相處都歡歡喜喜,這個叫僧團。後面還有一條很重要的,叫「利和同均」。僧團接受十方的供養,供養享受是均等的,沒有特權。在一個寺院,大的叢林,住持方丈跟底下初學的,在物質生活上一定是平等的。住持方丈,也就是在會議裡面他擔任主席而已,地位是平等的。而且寺院叢林的執事,每一年選一次,所以他是民主,是大家推選出來的。他的任期,臘月三十總辭。總辭的時候馬上就開始選新的,第二天大年初一新的執事上任,這是佛門的規矩。所以佛門要用現代的話來說,它是民主、自由、共產,它是這個制度,這個制度在佛門裡面維繫了兩千多年。現在這個制度也不存在了,這是佛教之所以衰。

  如果你們同修們正知正見,想護持佛法,應當建立一個如法的僧團,就是六和敬的僧團,人數不拘多少。正如同黃念祖老居士所說的,今天我們的道場,正法道場,同修貴精不貴多,四五個人、七八個人建立的道場,絕對不算人數少,將來個個成就還得了嗎?我們看《西方確指》覺明妙行菩薩建立的那個道場,總共只有八個人,這是我們的模範,大家的心都在道上,真正的志同道合。所以同修貴精不貴多。道場著重實質,不著重表面。實質就是有道有學,這是實質。好像你這裡辦個學校,你這個學校在世界上確確實實有一、二個科系是世界聞名的,這個學校就變成權威了,有它的特色。就是真正要建立學風與道風,這是實質,不搞表面,表面是形式。表面搞人多湊熱鬧,這不是佛法,這一定要知道。真正修行人、修道人,不會到那種場所去的,那搞形式的,搞表面的。

  第三個修行,修行,像我們淨土宗,我們著重在一心不亂。我們所求的目標就是一心不亂,就是心地清淨,所以什麼神通、禪定、感應,那都不重要;有,也不要說,為什麼?不是我們修學的重點。我們重點是心地清淨,是一心不亂,我學這個來的。因此這些妖魔鬼怪的東西,也就不會動搖你的念頭了,你心有主宰。這就心有道,常講道力,你就真正有道力。你能夠心裡面做得了主宰,不受外面境界誘惑,跟諸位說,你的命運就轉了,為什麼?自己能作主了。自己作不了主,才有命運,才有風水。人家說這個說那個,心馬上就動了,那就境界風動了,你的心就隨著外面境界轉了,這就有命運有風水。風水有沒有?風水真有。但是一個人自己正知正見,不受外面環境影響,風水真的就沒有了。《楞嚴經》上講得很清楚,「若能轉物,則同如來」,就跟佛一樣了。凡夫是被環境轉,佛菩薩是轉環境,不會被環境轉。風水就是居住環境。一個人心被外面境界轉的,那居住環境的確是重要,這個也不能不講求。

  古時候寺廟叢林,今天真正懂風水的去一看,那都是非常好的風水。為什麼選擇這個地方?就是初學的人、學佛的人都會被環境所轉,必須要選擇一個清淨的環境,與外面、外界隔絕,讓他到這裡面身心能夠定下來,有一個修學的好環境,這樣才能夠養道,才能夠成就道業。但是現在,現在這個風水比古時候風也大了,浪也高了,叫大風大浪,我們在這個環境裡面想把心靜下來、定下來,那真是談何容易。什麼大風大浪?第一個是電視。你們看電視,你的心會不會跟著電視起伏?廣播、報紙、雜誌,外面貼的花花綠綠這些廣告,這是大風大浪。在這個環境裡面修行,能夠成就,古人不能不佩服。為什麼?古大德能成就的人,如果他生在今天,他一樣不能成就,受不了。從前社會環境比現在要厚道得多,沒有這些東西,所以心是常常定的。諸位要曉得這個事實,你才知道我為什麼常常勸同修們,真正學佛不要看電視。真正念佛人,電視、廣播、報紙、雜誌統統不要看,什麼都不知道,每一天天下太平。今天什麼事情?今天沒事,平平安安,什麼事也沒有。能夠不接觸的人,盡量不要接觸,為什麼?接觸人多了,是非就多。大家在一塊談什麼?張家長、李家短,都搞這個。所以古德常給我們講,「識人多處是非多,知事多時煩惱多」,你知道的事情多了煩惱就多。不看電視、不看報紙,什麼都不知道,沒煩惱,這個心就清淨了。

  心清淨,頭一個好處,你們大家都喜歡得到的,年輕,不老。你們看我,我跟我同年的那些法師比一比,你們馬上就看出來了。星雲法師跟我同年,在紐約的浩霖法師跟我同年,妙峰法師也跟我同年,在洛杉磯的印海法師也跟我同年,我們同年的不少。同年當中我是老大,我的月份最大,他們都比我小,看起來我的年齡跟他們會相差十歲到二十歲,什麼原因?他們天天看報紙,天天見客,天天要接觸很多人;他們知道很多事,過去的、未來的,什麼都知道,我是什麼都不知道。祕訣就在此地,今天我都傳授給你們了。我給你們講經,我沒有預備,我不看的,看了什麼?看了就生煩惱,所以到講台上展開經文胡說八道,我只是把自己修學的心得彙報給大家。我講《無量壽經》還沒有看過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當然初學是要依靠註解的。我這是講成習慣了,我一出家就開始講經,講了三十四年,講熟了。三十四年沒有休息的時候,你看一到此地來就安排,不讓我休息的。為什麼不休息?好不容易,一、二年才來一次。真的,每到一個地方,都好不容易。所以我的時間都在旅行。旅行有好處,為什麼?家的觀念沒有了,住幾天收拾行李要走了,到處走。這是把「我」、「家」這個觀念打破掉了。我過這樣的生活,過了十幾年,從前在台灣是環島講經,到處走,從一九七七年,這在海外各地方講經。

  這是我跟他們不一樣的地方,他們都有家,有家就有累,有家累,要操心。他們有廟,有產業,有信徒,還有自己的徒弟,很操心。所以我這一生,我是三不管法師,第一個我不管事,第二個不管人,第三個不管錢,你說多自在。走到什麼地方,你看機票什麼都是人家買好了,什麼地方都招待好了,想花一毛錢,不曉得怎麼花法。所以這些錢統統拿到台灣印經去布施,我這是學印光法師,統統印經布施。所以有很多人說我的法緣不錯。法緣是結來的,我不送經書給人,拿什麼跟人家結緣?所以我這個法緣結到全世界了,廣結法緣。自己什麼也不要,但是什麼都不缺乏,沒房子,天天接受人招待,住得也不錯,吃得也不錯。工作,兩小時,一天工作兩小時。其他的時間,他們大家安排我旅遊,帶著我這裡玩、那裡玩,很開心。這個日子你看過得多舒服。所以不能執著,不能有所有權,有所有權就苦了。我向來教人,我要有使用權,不要所有權。我在佛光山,我說:星雲法師,所有權是你的,我,使用權。我到那裡,他好房間招待我,吃的東西,天天做來給我吃,我有使用權,我不要所有權。這都是老佛爺教給我們的,我們聽了想想很有道理,接受過來依教奉行,這是福德。這個範圍包括的很廣泛,我只能給諸位介紹到此地。下面講:

  【大功德光明雲。】

  功德跟福德不一樣。現在我們往往看到有些道場寺院擺一個箱子給人家丟錢的寫個功德箱,這是錯誤的。丟幾個錢就有功德了,功德不是太好修了,錯誤的,沒有功德。怎麼曉得沒功德?過去梁武帝在世的時候,以帝王之尊,他是佛門大護法,在中國歷史上是第一個大護法,為佛教建造的寺廟建了四百八十座。有人發心出家,他出錢、出力幫助他,度人出家幾十萬人,他來護法。那個時候達摩祖師初到中國,到了中國,這梁武帝也知道了,印度來了個高僧,召見。這一見面梁武帝就炫耀,他在佛門所修的功德。他以為都是功德,所以就向達摩祖師誇耀:我做這麼多事情,我的功德大不大?達摩很老實,說了一句實話,說「並無功德」。這給梁武帝頭上澆了一盆涼水,梁武帝說「你去吧」,就不護持他了,害得他跑到少林寺去面壁九年,沒人理他。假如他那個時候如果真的要說:你老人家功德真大。梁武帝一定請他做國師,一定全心全力護持他。達摩祖師是不肯打妄語,說真話。梁武帝做的這些都是什麼?前面,福德。他如果問:我的福德大不大?那達摩祖師一定說:很大很大。福德,功德呢?沒有。什麼叫功德?功德是定是慧。你做這個事情你的心不清淨,心沒有定下來,定慧是要自己修的。布施沒有辦法,布施是福德,不是功德。這個諸位一定要搞清楚。

  功德是什麼?通常講的戒定慧,這是功德。持戒得定,持戒是功,定是德,你得到定。定又是功,修禪定,禪定是愈深愈好,定是功,慧是德,因定開慧。所以有功後頭一定有德,功是因,德是果。如果持戒,持戒要不能得定,那只有功沒有德。那沒有德,就不能算功德,持戒也變成了福德,不是功德,得定才是功德。持戒為什麼不能得定?譬如我持戒持得很好、持得很嚴,看到這個人不持戒,那個人犯戒了,那個人又破戒了,諸位想想,我這個持戒持得很好的人,我能不能得定?成天打妄想,怎麼會得定?毛病就發生在此地。六祖大師在《壇經》裡面就講得很好,「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他就得定了。他還要見到這個人是,那個人非,他是非心沒斷,煩惱習氣沒斷,他就不能得定。所以一個真正修行人,常常要回光返照,禪家講要用觀照功夫,不要管外面境界,要管著自己,這樣就能得定了。所以持戒,佛教給我們持戒,只是教我一個人持戒,沒有教別人。別人持戒、犯戒與我不相干,我決定不能去理會,決定不能把那些事情放在我心裡,這樣才能得定。

  佛法實在講最殊勝、最能夠令人佩服,佩服到五體投地,都是這些地方。佛教我們守法,只教我個人守法沒有講別人守法,所以他戒律是戒自己不是戒別人,這樣就能得定,定了之後就能開智慧。常常去管別人,那是大錯特錯。所以在寺院叢林裡面擔任執事,執事就是要管事的,不擔任執事,全心全力修自己的戒定慧。所以這管事什麼?管事,大家輪流做。這個執事是一年一輪流,輪流當執事去替大眾服務,自己修行的時間比較少,照顧大眾的時間要多。所以寺院修行是清眾,不擔任執事的,那是全部精神自己自修。所以寺院住眾是分兩個部分,一個是服務的,要做事情的;一個是不做事情,叫清眾,清眾是真正修行人。執事是負責照顧這些修行人的,所以大家輪流,工作期限就是一年。所以功德跟福德要認識清楚。道場,凡是出錢、出力的,全是屬於福德,而不是屬於功德。下面是:

  【大歸依光明雲。】

  『歸依』,加個「大歸依」,這就跟普通皈依的意思不一樣了。普通我們一入佛門給你講的是三皈依,這是把佛法修學的綱領傳授給你。佛弟子從今之後就依這三個標準來修行,修行是修正自己錯誤的行為。這三個標準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佛是覺悟的意思,六祖大師在《壇經》裡面就不用佛法僧,怕人家誤會。佛法僧是從梵文音譯過來的,他完全取它的意思,佛是覺悟的意思,他說的是「皈依覺、皈依正、皈依淨」,他用這三個字。這三個字我們一看到,一點都不會產生誤會,這個解釋太好了,後面他說「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這講得很清楚。換句話說,第一句皈依佛,就是覺而不迷,我們從迷惑回過頭來依自性覺,這個叫皈依佛。從錯誤的思想、見解回過頭來,依自性正,就是正確的思想見解,這個叫皈依法。從種種染污回過頭來,以清淨心,這個叫皈依僧。

  此地講的大皈依,範圍比這個更深、更廣,覺正淨是自性的性德,換句話說,完全依性德為我們真正的皈依處,起心動念、所作所為能與性德相應,不違背自性,這叫大皈依。但是大皈依要從三皈依這三個綱領做起,這是非常重要。有許多同修曾經受過三皈,但是不了解三皈的意義,那個沒有皈依,那是有名無實。就是剛才講了,形式,沒有內容,這個要知道。還有一樁事情,在此地附帶告訴大家,就是世俗裡常常講的佛像開光。今天有位同修送了一尊西藏造的本師釋迦牟尼佛的像,要我給他做個開光。這是世俗一般人把開光這個觀念搞錯了,錯誤了,認為這個佛像不經過法師開光就不靈了,開光以後才會靈。我替他開的光,他就靈了,你們想想,你們不拜我去拜他,你豈不是傻瓜嗎?我叫他靈就靈,叫他不靈就不靈,還是我靈,他不靈,你們不拜我拜他已經就錯了,就迷惑顛倒了,哪有這種道理?開光是借佛菩薩開啟我們自性光明,不是我們替他開光,是他替我們開光,要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不要受人欺騙。這個開光是什麼?實際上就是我們現代,所謂一個新的道場,或者是一尊新的佛像,起用典禮。我們新佛像來了,我們要供在這個地方,要跟大家說明,我們為什麼要供他,供他的好處在哪裡。把這些說明白了,開我們的光,我們才曉得我們為什麼要供他,供了他我們究竟得什麼好處,真的得到了。

  本師釋迦牟尼佛,供養他是兩個意思,第一個意思,他是佛教育的創始人,始祖,最早的一個老師,創教的一個老師,我們紀念他,不忘他,這是報恩,就跟我們一般人家裡供祖先牌位的意思完全一樣。所以諸位同修你們學佛了,家裡一定要供祖先牌位,初一、十五的時候一定要拜祖先,這有什麼作用?教你的兒女不要忘本,遠祖他不忘,眼前的父母他會孝順。多少代見不到的,我還紀念他,我念念不忘他,我還很尊敬他,眼前的父母怎麼會不孝。我們把祖先都丟掉了,兒女不孝是應該的,沒話說的,你不孝,你把祖先丟掉,我也可以把你丟掉,因果報應。這個很重要。我們紀念,最初的這個老師都不忘記,眼前老師,我們怎麼會不尊敬?這是第一個意思,報本反始,這是報恩的意思。第二個意思,是啟發我們的意思。釋迦,這個名詞翻成中國是慈悲;牟尼翻成中國意思是寂靜,就是心地清淨。念這個名號就提醒自己我對人要慈悲,對自己要清淨,這個名號就是治現在人病根的一服良藥。在這個階段、這個地區,這些眾生病根,一個就是不慈悲,人與眾生沒有慈悲心,自私自利;第二個心不清淨。所以佛用這個名號,這名號就是一服良藥,治我們的病根,拜釋迦牟尼佛、念釋迦牟尼佛,馬上就想到我要慈悲,我要清淨,是這個意思,他時時刻刻提醒你。

  慈悲、清淨是我們的性德,所以借他開我們自性的慈悲光明,清淨光明,他開我們的光,不是我們開他的光。我這樣一說,你們家裡供的佛像就全部都開光了,以後不要再找麻煩了,統統都開光了。觀音菩薩大慈大悲,念觀音菩薩,見到觀音菩薩形像,就要曉得我對於一切眾生要用清淨心、平等心來愛護、來慈悲,平等、清淨的慈悲叫大慈大悲。不平等,我喜歡他,對他慈悲,不喜歡他,我就不慈悲,那就不叫大慈大悲。這個大慈大悲是清淨心跟平等心裡面生出來的。所以每一尊佛、每一個菩薩代表一個法門,代表一個修行的方法,我們供養一看到、一聽到就提醒,我們應該要怎麼做法,怎麼修法,功德利益在此地。他不是神,他不會特殊保佑你的,那是假的,那是誤會。這是真正的保佑你,時時刻刻提醒你,你的心清淨、慈悲,正大光明,一切鬼神都恭敬你。這是真正的保佑,真實的利益,所以皈依要懂得。末後這一句:

  【大讚歎光明雲。】

  『讚歎』就是宣揚。古聖先賢至理名言,良好的教訓,我們自己得到了,我們要宣傳,我們要普遍的告訴別人,希望人人都能得到真實的利益,這就是「讚歎」。所以這十句,前面幾句完全是性德之自利,後面這一句是廣利眾生。大家都明白佛法的教訓,大家都能遵循,社會才能和諧,天下才能大同,我們才能真正享福。所以佛法是普遍教人去宣傳,去介紹,這是末後這一句。

  我們今天時間到了,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