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華嚴經開敷夜神章  (第十七集)  1986  台灣華藏講堂  檔名:12-004-0017

  七百九十五頁第二行,從「善男子」這裡看起:

  【善男子。乃往古世過世界海極微塵數劫。有世界海名毘盧遮那海真金摩尼山。彼世界海中有佛出現。名普照法界智慧山寂靜威德王。】

  從這個地方看起。這是開敷夜神允許為善財童子說如來果地上的境界,因為他問的是你修學這個法門究竟有多久。從這段文來看,這個時劫之久遠,實在是不可思議,這是沒法子計算的。經文裡面,它這個單位是劫。劫是時間的單位,通常講有小劫、中劫、大劫。一個小劫一般說法就叫一個增減,佛經上告訴我們,人的壽命最長的時候是八萬四千歲,由八萬四千歲每一百年減一歲,一直減到人壽十歲,十歲是最短的;再從十歲,每一百年加一歲,又加到八萬四千歲,這樣一增一減叫一個小劫。二十個小劫是一個中劫,四個中劫是一個大劫。此地講的時間都是大劫。大劫的時間,有數學好的人,你們去慢慢算算看,一個大劫究竟是多少億萬年。

  有多少劫?這裡說『極微塵數』。「微塵」是我們肉眼看不到的,很像現在科學家所講的原子、電子,恐怕比這個還要小。佛經裡面告訴我們,阿羅漢的天眼可以能夠看到微塵。其實微塵就是基本的物質,所有的物相都是這些微塵排列的方式不相同,我們今天講方程式不一樣,所以才顯示出森羅萬象。這是講物質之小,微塵。多少微塵?以一個世界來計算,這個世界不是指地球,而是指一個大千世界,彷彿我們今天所講的銀河系,把這個銀河系裡面所有的星球、物質用微塵來計算。這個世界有多少微塵?『世界海極微塵』。「世界海」,世界就是一個大千世界,一個銀河系,世界海可不得了,是無量無邊的銀河系。諸位想想,這個微塵的數字,比前面講那個大劫的數量還要多,有這麼多的「劫」。這是說菩薩以往修行的經歷,『乃往古世』,『過』是超過,這個時劫之久遠。所以學佛人要發長遠心,要有恆心、要有毅力,這個事情不是幹幾天的,不是幹幾年的,也不是說我們這一輩子的,生生世世,永無休息,永無疲厭。這是菩薩的精神,這種精神非常之偉大,我們應當要效法,累劫來修行。

  『有世界海名毘盧遮那海真金摩尼山』,到這裡是一句,這是這個世界海的名稱。像我們現在居住的這個世界海叫華藏世界,我們的本師是毘盧遮那佛,釋迦牟尼佛是毘盧遮那的化身(應化身)。毘盧遮那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叫遍一切處,實際上就是講佛的法身無所不遍。「真金摩尼山」,都是讚歎、形容,世間人把金看作最寶貴,這就是取貴重的意思;摩尼是如意寶,有自在如意的意思。所以這兩個名詞可以說是讚歎,也可以說是形容詞。這個世界海,這叫大世界,這不是指一個大千世界,世界海是個大世界。這當中有佛出現,這個佛當然是法身佛。像我們華藏世界裡面,在經上講華藏世界有二十重,我們娑婆世界與西方極樂世界都是在第十三重上,好像二十層樓,都在第十三層。我們覺得西方世界距離我們相當遙遠,如果從華藏世界上來看不遠,因為距離得相當之近,同在一層。這就不是我們這個大世界,這是我們大世界以外另一個大世界。經上也說,像這樣的華藏世界,在這個太虛空當中無量無邊。拿現代的話來說,就是佛教的宇宙觀,與今天天文學上所發現的非常接近。近代有許多科學儀器才發現,釋迦牟尼佛生在三千年前,那個時候沒有這些科學工具,他就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講這個宇宙、星系的組織,說的與現代所發現的幾乎完全是相同的,但是現代所發現的沒有佛法說得這麼圓滿。

  這尊佛的德號叫『普照法界智慧山寂靜威德王』,這些名號都是稱讚這尊佛的智慧功德。「普照法界」,這就是讚歎他的智慧,光明遍照。「智慧山」,智慧之大如同須彌山王一樣。「寂靜」是禪定,甚深不思議的禪定,定靜,也就是我們講的一心不亂。「威德」,有威儀,有德行。「王」是比喻於一切法當中得自在,所以就用這個字來形容他。一個國家由國王發號施令,他得大自在,一切人民都得要聽他的,都得要服從,所以說一個國家唯有王才自在。佛法裡面與國家組織不相同,佛法是教化、是教育。為什麼也稱王?佛法裡面的王不是一個國家的王,不是政治上的王,他這個王是於一切法得自在,所以稱之為法王,是這個意思。所以凡是佛都可以稱之為法王。這是這尊佛的德號。

  【善男子。其佛往修菩薩行時。能普清淨彼世界海。】

  像這些地方,雖然是佛他們的修行,這些修行都是值得我們做參考,換句話說,是我們應當學習的。這尊佛他在往昔修菩薩行的時候,換句話說,他沒成佛之前,在作菩薩那個階段,修菩薩行的時候。我們今天也發了心,也要發心去學菩薩,發菩提心,修菩薩行,這是學佛人的本分事情。發心學佛,出家就不必說了,在家同修有兩種形式,一種是自修,發心來護持佛法,做護法;另外還有些在家同修他發心弘揚佛法,也來講經,兩種都好。但是發心護法的同修你受五戒就可以,菩薩戒受不受沒有關係,我們沒受,我們學就很好,學戒。如果發心要上台來講經,這個同修一定要受菩薩戒,雖然不得戒,那個形式上的戒要去受一下,為什麼?免得別人譏毀說「白衣說法」。受了菩薩戒就不是白衣,受了菩薩戒要搭縵衣,就不是白衣,沒受菩薩戒之前是白衣。諸位要曉得,我聽說南部有很多戒壇上受五戒就搭衣,這是不合規矩的,五戒不能搭衣,受菩薩戒才搭衣。所以這是發心學講經的同修一定要去受在家菩薩戒,這一點不能夠疏忽。

  尤其我們講堂,同修們都知道這是護持正法,希望正法久住,我們所做的就應當要如法。可是受戒,剛才講是形式,最重要的是學戒。學戒第一個條件就是要發菩提心,沒有菩提心哪裡有菩薩行?菩提心是個什麼心,諸位同修都知道,也能講得上來。雖然講得上來,可是做不到,這不行,一定要把它做到。菩提心就是真誠之心,待人接物要用真心、要用誠心。可是這個真誠他自己不曉得,我以為我待人都是真心,我都是誠心。自以為是真心、是誠心,哪裡曉得那個心是個虛妄的假心,就把它當作真心,這就叫迷而不覺。所以你一定要明瞭什麼叫做真誠,這一定要搞清楚。曾國藩過去念書,他念《易經》,他講這個「誠」,他有個註解,什麼叫誠?「一念不生謂之誠」,他這個講法非常正確。如果我們拿六祖的話來說,「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個心是真心、是誠心;換句話說,心裡面才起一念就不是真心,就不是誠心。你才起了一念,那就叫無明。

  你看《楞嚴經》上富樓那尊者向釋迦牟尼佛請教,這無明從哪來的?幾時有的?佛就告訴他,「知見立知是無明本」,一句話道破了。我有我的看法,我有我的認識,這就是無明。真如本性裡面沒有一個念頭,凡是念頭都叫妄念。諸位要記住,咱今天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也是妄念。為什麼?真如本性裡面沒有,如果有的話,那真如本性裡頭有一物,有一個阿彌陀佛。既然沒有,為什麼我們今天要念它?這是一個不得已的辦法,咱不念阿彌陀佛,別的妄念多,止也止不住,這是用一個妄念打掉一切妄念。等到一切妄念都沒有了,這句阿彌陀佛也不要了,你要明白這個道理。只要我們還有妄念存在,阿彌陀佛就不能捨。一切妄念、妄想是病,這一句阿彌陀佛是藥,我有病就要吃藥,我病好了藥也不要了。病好了誰還吃藥?前幾天我感冒了一個星期,天天吃藥,早晨吃藥,晚上吃藥,現在病好了不要藥了,諸位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真心裡面沒有念頭,不但是惡念沒有,善念也沒有,你的心才真正清淨,這才真正清淨。

  所以給你說「好事不如無事」,天下之亂就是有很多人想做好事做壞了。每個人把念頭都打掉,好事、壞事都不做,給諸位說,那才真正天下太平。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懂得,從這個地方去修自己的真心。真心是體,起作用的時候,對自己就是清淨,身心清淨,這是自己的受用,對別人起作用是大慈大悲。所以菩提心我們講三個,直心、深心、大悲心。直心就是真誠,是本體,菩提心的本體;深心是自受用,就是清淨;大悲心就是大慈悲心,是他受用,待人接物要大慈大悲,這才是學佛。所以我們從這個經文上看,他在修菩薩行的時候,『能普清淨彼世界海』,對他那個世界海裡面無量無邊的眾生,這個眾生從菩薩到地獄,九法界眾生,他在這個境界裡面得到的是清淨心,起作用的是大慈悲心。眾生幫助菩薩成就菩薩的清淨,菩薩幫助眾生顯示出他大慈大悲。

  我們清淨心從哪裡修?今天的人不會修行。怎麼說不會修行?看到順眼的就歡喜,看到不順眼的就討厭。這樣修行,諸位想想,你要到哪個時候你才能修到清淨心?古人有個比喻,說你到驢年才能成就。十二生肖裡頭有沒有個驢?就是說明沒指望,你不會成功的。怎麼樣才能自己真正成功?順逆境界裡面不分別、不執著、不起心、不動念,你就成功了,你清淨心就得到了。你念佛可以得一心不亂,你參禪可以得禪定,你持咒能夠得三密相應。所以諸位要明白這一點,你自己會用,你能成功。別的人,我們今天講真善知識、假善知識,怎麼樣去辨別?他在一切境界裡頭心地清淨平等,這個人是真善知識;他說得再好,一入定,一盤腿,坐在那裡七天七夜都不動,下來之後看到不順眼的心裡一肚子不高興,假的,不是真的,要明白這個道理。

  愈是有功夫的人心氣平和,我們世間法也講「學問深時意氣平」,真正有學問的人,心平氣和。你們看《了凡四訓》裡頭不是有個故事嗎?有一個秀才去考試,沒有考中,罵那個考官沒有眼睛,我的文章這麼好,為什麼不取我?旁邊有個老道士聽到之後就批評他,他說,相公,你的文章一定不好。他很生氣,為什麼不好?他說我雖然沒有看到你的文章,聽說文章好的人心平氣和,像你這樣不服氣,你的文章一定不好。這個秀才很難得,一聽了之後他就佩服,他就反省,確實是如此。修行人更是如此,幾句話一讚歎,得意忘形,人家一毀謗就要生氣多少天,那不行,那個修行是假的,不是真的。我只告訴諸位這一點,你要辨別真假知識,你從這一點就能夠看得出來,自己更要從這個地方修學。

  我們今天念佛為什麼?為的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為這個。怎樣才能去?最起碼的功夫是功夫成片,最低的,還沒有得一心。什麼時候曉得功夫成片?佛門有個術語叫「八風吹不動」,八風吹不動是剛剛達到功夫成片。八風吹不動不是很了不起的功夫,不是的,剛剛及格,好像考試才得六十分,決定往生了,凡聖同居土。這個境界,風稍稍動一動,咱們心就不行了,你往生就沒有把握。所以我們之所以能夠得成片,能夠得清淨心,怎麼能不感激這些眾生?你這個功夫就是從一切人事上修成的,離開人事你到哪修去?阿羅漢為什麼證了初果之後,就是三界八十八品見惑斷盡了,證了初果,還要天上人間七番生死才能證阿羅漢果,為什麼?因為阿羅漢不接觸大眾,自己躲在一個清淨的地方,人跡不到的地方去修行;換句話說,沒有經過磨鍊。菩薩的成就快,菩薩在順逆兩種截然不同的境界裡面歷事練心,所以他快。順境裡面不起貪心,逆境裡面不起瞋恚心,善人、惡人都是如此,在這兩種境界裡面修自己的平等心,修自己的清淨心,這樣才能成功。

  對於一切眾生,善也好,惡也好,一視同仁,一樣的恭敬,一樣的讚歎,一樣的供養,絕沒有高下分別,這叫行菩薩道,這叫修菩薩行。我們聽到,這好難。難在哪裡?難在你不肯幹!你要肯幹,我告訴諸位,天下最難的事情,求人難。這個事情是求自己,不求人,求自己有什麼難?覺悟了就不難,迷了就難,我們今天要求覺。所以對於這個世界海,咱們今天不要講世界海,對咱們這個地球上的人,對我們現前這個社會的大眾,我們要生平等心、要生恭敬心,妖魔鬼怪他也有佛性,他將來也要作佛,我們怎麼能不恭敬?怎麼能不讚歎?怎麼能不供養?所以我們展開經典仔細對照我們自己的心行,發現與佛講的不一樣,趕緊把它改正過來,這就是修行,修正錯誤的思想、行為。我們再繼續把這個經文的意思說完,底下就不難懂。

  【其世界海中有佛剎極微塵數世界種。一一世界種有佛剎極微塵數世界。】

  這些意思都在前面講過,在八十卷經「華藏世界品」裡面都講過,諸位要細細的去深入研究可以讀《華嚴經疏鈔》,不想研究也沒關係。我說這個話,諸位可以仔細、認真的去體會體會。往往學佛的人成就都不如老太婆,許多不識字的老太婆念佛成就比一般人高得太多太多。我們最近聽到倓虛老法師那個錄音帶裡面講的諦閑法師一個徒弟,倓老法師他們算是師兄弟,倓老是諦閑法師的學生。有一個不識字的徒弟,跟著他出家,諦閑老法師給他剃度,剃度之後叫他不要受戒,因為他年歲大了,四十多歲,用不著受戒。他不認識字,當然也沒有辦法念經,就教他六個字「南無阿彌陀佛」,你就一天念到晚,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有精神再繼續念。他念三年,他念成功了,他站著往生的。人死了身體站在那個地方還站了三、四天,等老和尚來給他辦後事。老和尚來的時候,他已經在那裡站了三天了。老和尚一看,非常讚歎,你比那些講經說法的大法師、比名山寶剎的方丈要好得太多了。這一點都不假,為什麼?他一樣都沒有,給諸位說,他沒有所知障。

  我們今天幾個人讀經能消歸自性?幾個人修行能轉識成智?說老實話,統是盲修瞎練。讀了經怎麼樣?讀了經,這個經先入為主,死在字裡行間,這個經典變成所知障,不如不念。一天到晚打妄想生煩惱是煩惱障。一句阿彌陀佛,你只要煩惱一起來,阿彌陀佛,把煩惱障斷了,一句阿彌陀佛裡頭沒有所知障,所以人家有那樣殊勝的成績。過去徐居士,你們同修大概也有不少人認識他,他最初在師大中道社講《百法明門論》,他來告訴我,中道社邀請他開這個課。我就笑著對他說:「恐怕你講的不是《百法明門》。」他說:「是《百法明門》。」我說:「不是的。」他說那是什麼?我說:「百法黑門。」怎麼叫黑門?原來這些學生心裡頭還滿乾淨的,還沒有這些執著,你這一講,學生的心裡頭執著一百個名相,增長一百個所知障,你講這個東西是障礙他。明門是叫人家聽了之後就大徹大悟,那就明了;如果聽了之後多了一百個知見,執著而不能消化,這不叫黑門叫什麼?

  所以諸位要明瞭,佛法之難就難在這個地方,一面講一面不執著。能夠不執著,像《起信論》馬鳴菩薩教給我們,我們要怎樣聽經,用什麼態度?不著名字相,名詞術語不執著;不執著言語相,言語、音聲不執著;不著心緣相,心緣就是思想,聽了之後去想、去思惟,要不得。你聽了之後一去想,落到第六意識,一落到第六意識統統變成所知障。所以參禪要離心意識他才會開悟,聽經也不例外,聽經不分別、不執著、不打妄想,聽經也會開悟。古人聽經,聽了幾次,他為什麼會大徹大悟?我們一天聽到晚,聽這麼多年愈聽愈迷惑、愈聽愈顛倒,不聽還不跟人家吵架,聽了經,你這麼說,那經上是那麼說,他還吵架。本來沒事情,聽了經之後變成多事,這就是不會聽,開不了悟。

  佛門裡頭以往有這麼一個公案,兩個法師為了這個經文起了爭執,互不相讓。不相讓就去找老和尚,找老和尚來做個決斷,評判評判。甲去找老和尚說了一頓,說他的道理,說乙怎麼怎麼不是,他是是的。老和尚聽了點點頭,不錯。他很歡喜,走了。乙不服氣,去找老和尚又說了一頓,我怎樣怎樣,他那個不行。老和尚聽了,不錯,你很有道理。乙也很高興的走了。老和尚旁邊站了一個沙彌,照顧侍候他的,這時候小沙彌就說了,老和尚,他們兩個講的完全不同,你怎麼都點頭,都說對?他看看那小和尚,不錯,你的話也很對,也很有道理。老和尚在什麼境界裡頭都心地清淨,如如不動。為什麼說都對?「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老和尚這幾句話一說,他心平氣和了,馬上氣就消掉了,問題就解決了。到老和尚那裡去時極端的不平,老和尚恢復他的平靜,這就對了,還是老和尚高明。佛無有定法可說,只要叫人心平了,叫人心定了,叫人心覺悟了,都是妙法,沒有一法不是妙法。

  我們要明理,無論什麼樣的人,無論什麼樣的事,我們都能處得非常融洽,都能歡歡喜喜,和睦相處,這叫學佛,這叫修行。從這個地方才能看到佛法的殊勝,佛門裡頭沒有爭執。六祖大師在《壇經》裡面說得非常之好,佛法是無爭法門,各人見到的都有理,見到的層面不一樣。所以是非曲直實在講並無標準,沒有標準。佛因為沒有執著、沒有分別,所以一切法無有一法不是清淨法。眾生因為有分別、有執著,所以他在沒有標準裡頭他建立了一個標準,你建的標準跟另外一個人建的標準不一樣,他就衝突。佛曉得這裡頭沒有標準,你建立的那個標準統統叫妄想,妄想分別執著建立的,真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都是不覺。

  這是講的世界種,能生世界,「華藏世界品」,諸位喜歡研究可以研究,不喜歡研究,你就說我不想要這些所知障,那就很好。所以古來有很多人一生只念一部經,用一部經來修行,念這一部經,常常想到我自己的思想、見解、行為與經上講的一樣不一樣。讀經是常常提醒自己,把錯誤的思想、錯誤的見解、錯誤的行為依照這個提示能夠修正過來,所以讀誦是修行。不會讀誦的,把它當作一種知識,當作一種學問,那就是增長所知障。

  【一一世界有世界極微塵數劫。一一劫中無量如來出興於世。】

  每一個世界都有一尊佛出世。

  【一一如來說世界海極微塵數修多羅。】

  『修多羅』就是經典,也就是佛說法,佛說無量無邊的法門。為什麼有這麼多的法門?實在講,因為他根本就沒有法門,所以起作用的時候,他因人、因時、因事就顯示出無量無邊的法門。所以法門沒有一定,佛無有定法可說,佛也無有法可說。正好像一個醫生一樣,醫生並沒有說一個法來醫治病人,沒有,每一個病人診斷的時候開的藥方都不一樣,縱然相同,裡面也有幾味不一樣,或者分量不相同。佛教化眾生亦復如是,因人、因時、因處、因事而異,所以沒有一定的法門,這是我們必須要明瞭的。明瞭之後,於一切法門裡面你就不會起爭執,不會有高下之分。會用功的人,法門對了機他就能成就;不對根機,他修就修不成功,每個人根性不相同。所以佛陀在世,修行是各人自己的事情,並沒有幾個人在一塊共修,那就是佛曉得每個人根器不一樣。我們在《彌陀經》上看到這十六位尊者,十六位尊者所修的法門各個不相同,有的人苦行,很精進,我們看了很佩服;有的人非常的懈怠、散漫,天天去遊玩、玩耍,但是他也修行,沒有人知道,佛曉得。你看羅睺羅是密行第一,什麼密行?一天到晚在外頭玩耍,別的人都瞧不起他,他懈怠,佛曉得他在玩耍裡頭修行。這各人不一樣,每個人的根性不相同。

  我們在《華嚴經》看五十三參,五十三個人修行的方法不一樣,他們都是法身大士。像甘露火王一天到晚殺人放火,他在修行,他在那裡修行,這不可思議。所以善財童子訪問的時候幾乎要退心、要退轉,到後來諸天降臨來勸他,告訴他,你千萬不要退,你要去親近他。到以後一親近才曉得人家清涼自在,大慈大悲,不是外面所聽的,也不是自己所看到的。這樣的境界我們凡夫遇到,實在是沒有辦法辨別。所以《華嚴》真正要去讀實在有好處,會把你的心量拓開,會把你的心在一切境界裡面平靜下來。你只要多想想經裡面的道理,仔細再看看眼前這個環境,經上說的實在是有道理。境界幫助我們、成就我們清淨平等慈悲,幫助我們斷煩惱,成就無上菩提。所以法門多。

  【一一修多羅授佛剎極微塵數諸菩薩記。】

  授記就是預言,你在什麼時候、在什麼世界到那裡去作佛,度化眾生,可以給你預言這些事情。

  【現種種佛神通力。說種種調伏眾生法。轉種種諸乘輪。】

  這個『乘』就是大乘、小乘,聲聞、緣覺、菩薩。

  【度無量眾生海。】

  『神通力』是能力,「通」是通達,沒有障礙,「神」是我們凡夫常識不能達到,所以稱之為神奇,神通兩個字本來的意思是如此。佛有這種能力,全知全能,有能力調伏眾生,有能力說各個層次不相同的法門,這樣才能度無量眾生。這個『度』拿現代的話來說就是幫助眾生,協助眾生,使他們能夠破迷開悟,也能達到離苦得樂。這一段是說發心的時候處所,以及遇到的這些佛所經歷的境界。再看底下一段經文:

  【善男子。彼毘盧遮那海真金摩尼山世界海中。有世界種名普門現前莊嚴幢。】

  這是大世界裡面的一個世界的名稱。

  【此世界種中。】

  有一個世界,這個世界就是我們講的一尊佛的教化區,一個大千世界。

  【有世界名一切寶色吉祥普照光明。】

  這是這個世界的名稱,像我們現前這個世界在佛經裡面稱之為娑婆世界,西方阿彌陀佛那個世界叫做極樂世界。這個世界它的名稱是『一切寶色吉祥普照光明』,從這個名稱能夠看出這個世界的殊勝,這個世界眾生福報很大。

  【以現一切化佛影像摩尼王為體。形如天城。以現一切如來菩提道場摩尼寶王而為莊嚴。】

  這是更能顯示得出來這個世界眾生福德確實不可思議。這個世界的體性是『一切化佛影像摩尼王』,這是來形容這個世界的體性。有些世界體性是七寶,我們這個世界是沙石泥土,這不能比。像西方極樂世界體性是七寶,我們這個地是泥土地,西方極樂世界是琉璃地,體性不相同。這個體性尤其殊勝,『形如天城,以現一切如來菩提道場摩尼寶王而為莊嚴』。在我們中國古時候,以我們中國來說,文明古國,我們是以五倫八德而為莊嚴。現在這個世界不得了,諸位想想,現在這個世界什麼是莊嚴?台灣還不算嚴重,現在美國可以說吸大麻煙為莊嚴,不得了!全世界的毒品百分之九十銷售在美國,美國人今天是以吸毒為莊嚴,真的如此。任何一個聚會,尤其是舞會,如果這個舞會裡頭每個人都不吸毒,好像這個舞會就不是高級的舞會,美國現在是如此。許多同修來給我說,參加美國人的舞會,最低限度、最起碼的,抽一支大麻煙。所以今天美國的社會是以吸毒為莊嚴,怎麼得了!社會的風氣、時尚。我們看看佛的世界,如來菩提道場是什麼?在在處處都有菩薩在講經說法,以這個為莊嚴。道場最多,講經說法修行人最多,而不是跳舞場最多,賭博場最多。哪一種最多,咱就說是那個莊嚴。

  所以諸位要明白這個意思,你仔細看看清楚現在是個什麼世界。所以我勸你們同修,你們家裡有小孩千萬不要送到美國去,送到美國就完了,的確就完了,每個同學都吸毒,他能不吸毒嗎?沒有法子禁止的,一到美國這個人前途就毀掉了。到美國還不會毀掉,還能夠獨善其身的,這個人了不起,絕對是非常人,不是普通人,他將來的成就也是這個世間第一等人。幾個人能保得住?這是我給諸位同修的忠告。我在美國幾乎美國的大城市我統統都走遍了,我的看法,美國是加速度的在崩潰,問題非常嚴重。政府雖然知道,束手無策,沒辦法。

  【住於一切寶拘蘇摩華海上。】

  『拘蘇摩』是適意花,隨心所欲。

  【淨穢相雜。】

  這個世界有淨土,也有穢土,換句話說,有善的境界,也有惡的境界,善惡相雜的這個世界。

  【此世界中有須彌山極微塵數四天下。】

  這是一個大千世界,大千世界裡面有許多的小世界。講一個四天下,這就講到小世界,彷彿我們現在講到的太陽系,從銀河系講到太陽系。

  【有一四天下最處其中。名一切寶山幢。】

  佛經裡面凡是講到『中』,並不只是個中心,不只這個。譬如佛教裡面常講「中國」,中國不是指我們中華民國,不是指我們中國;他所講的「中」,拿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文化的中心,是這個意思。這個地區有高度的文明,一般人有智慧、有道德,物產豐富,這個地區就叫做中國。而中國裡面是文化特別發達,有佛陀的教育,中國是指這個;沒有這些條件的,都叫做邊地,它是這個意思。所以這個地方,『一四天下最處其中』,也是這個意思,就是在這個小世界裡頭有佛在那裡教化眾生,有佛法住在那個地方。

  【其四天下一一縱廣無量百千由旬。】

  這是講它的面積,或者我們今天講一個星球的體積大小。

  【一一各有一萬大城。】

  這個四天下,每個四天下都有一萬個城市。

  【其閻浮提中有一王都。名妙寶娑羅莊嚴雲燈。】

  『閻浮提』是南方,叫南閻浮提。它這個一四天下裡頭也是東南西北四洲,這個範圍再縮小,縮小到南閻浮提,這裡面有一個國都,這個國都名稱叫『妙寶娑羅莊嚴雲燈』。這是一個名詞裡面所含的意思,這種翻譯是意譯。當然這個意思,名與義一定是相應的,也能夠看得出這個國家的美好。

  【以十千大城而為眷屬。周匝圍繞。】

  這是講閻浮提這個國家的疆域,它有十千個大城。當時講的大城都是說的部落。這都是講菩薩本身,因為善財童子問菩薩修行到現在究竟有多久了,菩薩敘述他修行的經過,這都是講他修行的經過。再看底下經文:

  【閻浮提人壽萬歲時。】

  這是佛經說的,人壽最長的時候是八萬四千歲,最短的時候是十歲,這個時候人壽萬歲。人壽命愈長,眾生的福報大;壽命愈短,福薄。我們現在這個世界,人的壽命平均七十歲,現在在減劫,每一百年減一歲。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人平均壽命一百歲,現在過三千年,一百年減一歲,減掉三十歲,現在人平均壽命七十歲,所以現在社會淳樸比不上釋迦牟尼佛那個時候。可見得一萬歲的時候雖然也是在減劫,但是福報比我們現在的人要大得太多,人壽在萬歲。

  【中有輪王。】

  『輪王』就是大的國王。

  【名一切法圓滿寶蓋大師子吼聲。】

  這也是從意思上翻譯的,他這個國王名字裡面含的有這個意思,『一切法圓滿』。『寶蓋』是遮塵的。這個「蓋」,從前有傘、有蓋,傘是遮陰的(我們現在的傘用來遮雨),在大太陽底下打傘是遮陰的;蓋是遮塵的,防灰塵落在身上。這都是形容身心清淨,一塵不染,取這個意思。『大師子吼聲』,這是形容說法,形容他教化有這樣大的威德,能夠降伏一切外道,像佛說法一樣,能夠折服九十六種外道都回過頭來學佛。所以這個名稱裡頭含著有這些意思。

  【其王具有五百輔臣。】

  這就是他的部屬,他底下的這些大臣有五百人。

  【六萬采女。】

  這是說皇宮裡面的殊勝,舉一個例子,皇宮裡頭有『六萬采女』,就是宮娥、「采女」。

  【七百王子。】

  子嗣之多。

  【其諸王子。色相端嚴。】

  端正、莊嚴。

  【勇健雄猛。有大威力。】

  體格強健。

  【爾時彼王威德普被閻浮提內。無有怨敵。】

  可見得這個國家政治非常上軌道,大臣、宮廷,乃至於全國老百姓,是一心一德,所以說這個國家大治。這一點也是值得我們深深反省的,一個家庭要興盛,這一家人要一心一德,在這一生當中有一個共同努力的方向,有一個目標,全家人都向這個目標去奮鬥,這一個家庭決定是興盛。如果這一家人每個人一個想法,每個人一個做法,這個家庭不會興的。所以在我們中國古時候,最晚我們可以說春秋戰國時代,《禮記》是在春秋戰國時代完成的。《禮記》裡面有一篇「學記」,是我們中國古老的教育哲學,非常重要。有一句很有名的話,「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建立一個國家,領導統治老百姓,什麼最重要?教育。教育的目的在哪裡?叫全國人同心同德,同一個想法,同一個概念,同一個標準。所以漢高祖奠定天下之後,就以儒家為宗旨,尊孔,以孔孟的學說為我們全國教育的標準。我們不管怎麼想法,它有個範圍,孔孟這個範圍。超過,不能超過太多;不及,也不能不及太多。所以這個國家才能夠有安定、有和平,才能夠綿延幾千年而不會被淘汰,這個有道理。

  今天在全世界來說,只有中國有教育,其他的國家民族我們沒有看到教育。如果說是有教育,東方幾個國家,那都是學的中國,像日本、韓國、東南亞,它都受中國影響。西洋沒有教育,西洋有科學知識的傳授,沒有倫理道德的概念,沒有這個,這是我們要明白清楚的。西洋人只有功利,沒有道義。東方人是有仁義,有道義,比仁義還要高一級,不講功利。可是到了現代中國人那就大大的不然,我們這個功利已經超過了外國人。回國來的同修,吃東西都膽戰心驚。外面賣的那個菜,菜裡面有很重的農藥,賣給別人吃;他自己吃的菜不用農藥。自己吃的米,在收割前兩個月就不用農藥;賣給別人的米,收割前兩個禮拜還灑農藥。這是我在美國遇到一個同修,他家住在彰化,種田的,好幾年沒有回來,回到家裡,在外面買吃的,家人說,「不行,不可以在外面吃」,叫他。自己吃的菜,種在旁邊一小塊,大的菜園賣給別人;自己吃的米,也是一小塊田,那個大的賣給別人,沒有道德觀念。在美國,在這一點,雖然自私自利,他還是能顧及別人的健康。所以美國今天反而比我們講道德,在美國吃東西儘管放心,縱然他用農藥,那個量很少,於人身體決定沒有妨礙,東西乾淨。所以現在的中國人不是古時候的中國人,現在中國人遭這麼大的災難有道理。

  我們自己對國家要認識、要愛護,要把自己國家傳統優良的文化要復興起來。我們講一點中國古老的東西給外國人聽,外國人都稱讚不已,喜歡得不得了,都覺得能做一個中國人是很驕傲的。我們中國人不曉得,中國人喜歡去做外國人,外國人願意做中國人,因為中國人有幾千年的傳統文化,他們沒有,美國的歷史只有二百年。所以對於中國的古籍文物在外國展覽的時候,他們真是讚不絕口。可是人家稱讚的都是我們老祖宗留下來的舊東西。所以一定要讀經,一定要讀史。讀經明理,做一個明理之人,明理就是佛菩薩,覺而不迷。要讀史,讀史是接受古人一生的經驗教訓,提供給自己做參考。讀史才會真正的愛國家,認識自己的國家,認識自己的根本,你在世界上任何地方你才能挺起胸膛,我們有非常光明的一面,不在別人之下,這一點要記住、要了解。

  好,到這個地方也是一個小段落。底下一段文太長,我們今天時間到了,是說明菩薩最初怎麼發心想學佛的,前面都是敘說一段的歷史,後面逐漸要講到他怎麼遇到這個因緣來發心,我們留到下一次再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