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十二)  (第三集)  1999/12/9  香港九龍  檔名:12-030-0003

  請看講義第二頁,第十小段:

  【淨戒嚴潔,三昧適神,法音警物。具此三法,稱為大乘。】

  這一小段前面兩句跟諸位介紹過了,第一句是講戒學,第二句講定學,今天我們從第三句講起。『法音警物』,這是慧學。慧,每一個人都希望得到,人人都希望自己聰明智慧,可是智慧從哪裡來的?絕對不是說我看得多,聽得多,見識廣,那不是智慧,在佛法裡面講那叫世智辯聰。佛家講的智慧是從定來的,而定一定依戒而來;換句話說,你不懂得持戒,你就沒有辦法得定;不能得定,你就決定沒有智慧。聰明跟智慧大有區別,我們要辨別清楚,智慧有用,能幫助我們了生死、出三界,能幫助我們成就一切善法功德,聰明往往害事。古老的諺語裡面常講,聰明反被聰明誤,這一句話的意思太深刻了,古往今來多少人被聰明誤了,自以為聰明造作無量無邊的罪業,還揚揚得意,認為自己比別人高明,殊不知他的結果都在阿鼻地獄。

  戒學,定學,意思、境界都是無盡的深廣。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講經說法四十九年,弟子們集結佛的言論成為經藏,我們中文翻譯的這部《大藏經》,可以說是世尊一代時教的精華,並不是全部。我們知道古時候交通非常不方便,路途這麼遙遠,從印度把典籍運到中國來,談何容易!所以印度的高僧到中國來,中國高僧到印度去留學,總是精挑細選,選擇它的精華帶回國來。帶回國之後,又要精挑細選來做翻譯的工作,所以我們今天的華文《藏經》是佛家經典的精華,這個分量已經就夠多了。我們要曉得什麼是戒學,如何持戒,怎樣修定,你要不深入經藏,深解義趣,是不可能的。經律論三藏是大學問,我們也曾見到過,不但現代人,古人亦有,窮畢生之精力都不得其門而入。原因在哪裡?原因在修學的觀念上產生錯誤,所以一生沒有辦法契入經藏的境界。古時候這種人少,現在這些人多,到處都能看見。

  我們要問什麼樣的心態是正確的?中國人教童蒙,教五、六歲的小朋友《弟子規》,現在也有不少人提倡,讓小朋友在讀。我看了很歡喜,有人送一本給我看,我看了之後,不但今天小朋友也要讀,我們大人也要讀。為什麼?我們實實在在不懂得做學生的道理,《弟子規》就是做學生的道理,不會作學生,他怎麼會學到東西?說老實話,現代人說是作學生,難!難在哪裡?他連怎樣作兒女都不知道,不會作兒女,怎麼會作好學生?今天孝道、師道沒有了。我們今天在修學佛法,真的完全要靠自己無量劫的善根福德因緣,要靠三寶本願威神加持,否則的話,你怎麼可能契入?你怎麼可能懂得?

  古老的年代,像我這個年歲,接受家庭的教育十歲以前,十歲以後就沒有了。幸虧得這麼一點點根,小時候培養這一點根基,懂得孝親,懂得尊師重道,懂得親近善知識,才能夠學到一點佛法。你要是不明白這些道理,不懂得孝親事師之道,你一天到晚跟在善知識的身邊,跟一輩子你還是個凡夫,你什麼都得不到。甚至於你不親近善知識還好,親近善知識容易造罪業,在善知識面前是一副面孔,背後又是一副面孔,造業!穿上出家人的衣服,不像出家人,讓社會大眾面前、背後議論,批評三寶,這就叫做破和合僧,把佛法形象毀壞掉了。果報,世尊在戒經裡面說,阿鼻地獄。所以諺語說「地獄門前僧道多」,這是「法音警物」。警告我們,我們一不小心,一不謹慎,一步就栽到地獄去了。墮地獄很容易,出地獄那就難了,我們不能不知道。

  古時候學佛,無論在家、出家,它有個規矩,「五年學戒」,那是佛家的小學。學戒是什麼?學做出家人的規矩。現在沒有了,不但現在沒有了,我這一生當中還沒有聽說過,哪個道場有五年學戒,沒聽說過;可能這一、二百年當中,這個規矩廢棄掉了。所以學佛的人多,出家的人,成就的人,沒有看到幾個,原因在根本基礎沒有打好。我們把根基毀掉了,試問我們能不能成就?不能成就,決定不能成就。要想有成就,還是要從基礎上建立,怎麼能疏忽?我們年歲已經大了,童年、少年已經過去,但是亡羊補牢還不算晚,只要你覺悟,只要你回頭,依教奉行,克服自己的障難,克服自己的業障。佛家講的三途八難,我們要不能夠克服,這一生學佛只是在佛家裡頭種一點善根種子,這一生不能成就。

  我們看看古代學佛人的成就,按照順序來說,出家男眾第一,成就的人多,成就殊勝,出家女眾第二,在家男眾第三,在家女眾第四。可是到了末法今天,這個現象顛倒了,今天我們看念佛往生的,往生瑞相,哪一種人最多?在家女眾第一,在家男眾第二,出家女眾第三,出家男眾最後。現在是這個現象,我們要想想這種事實現象怎麼發生的?我們今天是出家男眾,排名最後;換句話說,絕大多數沒有成就。原因是什麼?我們細細想想,沒有受過好的教育,沒有好的老師指導我們,內有煩惱,自私自利,貢高我慢,貪欲瞋恚,嫉妒障礙,比世間人還要厲害。世間人這些觀念,這種惡意,惡的念頭,惡的行為,出家人已經超過在家人,他怎麼不墮地獄?破壞道場,障礙正法,造作無量無邊的罪業,自己還以為是有功德,你說糟不糟糕!

  功德兩個字怎麼講法,他不懂。功是清淨心,德是真智慧。功德兩個字的意思沒搞清楚,誤會以為做一點點小善,那就叫功德。造作一些惡不談,盡量的隱諱、掩蓋,不讓人知道,一點點小善就宣揚自己有大功德,自欺欺人,莫此為甚,他怎麼能成就?我們要緊緊記住,聖賢人跟我們講的真實話,善因善果,惡因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我們看看現在的社會,恐怕這個時辰快要到了,到了怎麼辦?無人能夠倖免,這是我們要覺悟。

  學佛,諸佛如來、諸大菩薩是我們的榜樣,我們要向他學習。學地藏菩薩的孝親尊師,學觀音菩薩的慈悲濟世,學文殊菩薩的智慧,學普賢菩薩的力行,用現在的話來說是落實,把孝親尊師,慈悲智慧,落實在生活上,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那就是普賢菩薩。成就自己的戒學,戒就是德行,成就自己的三昧,三昧是清淨心、平等心,面對著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心地清淨不染,平等慈悲,念念想著為利益一切眾生,這叫學佛。有戒,有定,智慧現前了。智慧對自己來講是破無明,轉煩惱,這是自受用。他受用,為人演說,法音就是為人演說,表演給社會大眾看,為大家講解說明。「警物」這兩個字,特別在現前社會,我們太需要了。物是一切眾生,他不說人,如果單單說人,十法界裡頭只有這一法界,說物好,物是十法界全部都包括。時時刻刻警策我們,我們沒有悟,還在迷,而且迷得很深。

  我們要以智慧去觀察,釋迦牟尼佛那個時代,那樣的社會,佛菩薩做什麼樣的表演,用些什麼方式;佛法傳到中國之後,中國的文化跟印度不同,中國的社會跟印度也不同,中國人的生活方式、意識形態跟印度人完全不一樣,那些高僧大德到中國來,又用什麼方式為中國人演說,我們從這裡頭細心觀察就開智慧了。佛法傳到中國是漢朝,我們再看看南北朝,再看看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每一個朝代不一樣,你看看歷代祖師大德都是佛菩薩再來的,佛菩薩化身的,他們為每一個時代的人做什麼樣的表演,於是我們就懂得什麼叫做佛法,佛法應該怎麼修學。佛法像一棵老樹,它的根、它的本不變,它的枝葉花果年年不相同,年年發新枝,年年生新的葉子,年年開新花、結新果;今年開的花跟去年不一樣,今年結的果跟去年也不相同,但是都是從一個根、一個本生出來。在中國每一個朝代就好像層層不同的枝葉,我們現在這個時代,那是樹尖端,最新的新枝,這個新的枝是生在老幹的基礎上,沒有離開老幹,從老幹裡頭發新枝,推陳出新,這是佛法,佛法是活的,不是死的。

  它的總綱領、總原則,普賢菩薩教給我們,「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這兩句話要用現代的話來講,學佛人要適應環境,恆順眾生是適應環境。從前生活是什麼環境,現在我們生活是什麼環境,不要說多了,三十年前的香港跟今天的香港不一樣,大不相同。我第一次到香港來講經是一九七七年,二十多年前,那個時候香港很可愛,現在的香港亂哄哄。那個時候沒有海底隧道,九龍到香港要坐渡輪,我看到那個時候海灣的面積很寬,現在愈變愈窄,好像變成小河了;船太多,看得眼花撩亂。時代,我們生活環境一天一天在變,學佛人如何適應?要在這個環境裡面修清淨心、修平等心,這叫修道。

  釋迦牟尼佛在經典告訴當時的人,修行人在什麼地方?選擇阿蘭若處。阿蘭若是什麼意思?阿是無,蘭若是熱鬧,無熱鬧的場所,就是很安靜的地方。所以從前寺院叢林都建築在深山裡面,與都市、村莊都保持相當遠的距離,它保持修學環境清淨。現在我們想想麻煩可大了,現在沒有清淨地方,山上開了公路,做了纜車,觀光旅遊,我到中國大陸有些寺院去參觀,住持老和尚告訴我,每天遊客五、六千人,假期一、兩萬人,怎麼辦?從前是阿蘭若,現在「阿」沒有了,只有蘭若。我們生在這個環境裡頭,要怎樣適應這個環境?恆順眾生,隨喜功德。

  適應這個環境,在這個環境裡面修清淨心、修平等心,如果真修成功,你的本事比古人高出不知道多少倍。古時候那些大德,要換在現在也完了,也不能成就。我們今天在這個環境裡面成就,超過古人,你的戒學、定學、慧學都超過很多;你要是沒有超過的能力,你必定被淘汰掉。我們要問這個環境好不好?好!太好了,這個環境叫大起大落;你會修行的人大起,不會修行的人大落。古時候那種環境,起得少,落得也少,起落的幅度不大。現在的環境起落的幅度太大太大了;換句話說,你要會修,很短的時間,你就成佛;不會修的人,很短的時間,你就墮阿鼻地獄。怎麼能說環境不好,問題在我們會不會修!

  今天我們讀《華嚴經》,在《華嚴經》上讀到一句,「為諸眾生而現身」,這是菩薩、是佛。我們是為自己而現身,我們到這個世間來得這個身幹什麼的?為自己。為自己就是凡夫,為眾生就是佛菩薩。佛菩薩同樣得這個身,得這個身幹什麼的?是為一切眾生。我們怎樣把這個念頭轉過來,我這個身體活在這個世間不為自己,用這個身體,身體是個工具,服務一切眾生,幫助一切眾生,為一切眾生服務的工具,與我自己不相干,沒有了。念念為一切眾生,行行為一切眾生,你就轉凡成聖。要知道為自己是凡夫,無論你在世間做什麼,你要名,你要利,你要地位,你要權勢,你要榮耀,只要是為我,我要,就叫造業。業之大小,看你造作影響的面多大,影響的時間多長,如果影響的面愈大,時間愈長,你的罪愈重。

  諸位同修一定要知道,唯有佛法影響的面廣,影響的時間長。所以愚痴的人障礙佛法,為了自己的利益,破壞佛法,阻礙佛法,罪過都是阿鼻地獄。我們想想自己,有意、無意當中有沒有造這個罪業?我在這個團體裡面,我們這是小僧團,我沒有爭到地位,我就破壞別人,我沒有得到這個利益,沒有得到這個榮耀,心裡面嫉妒、瞋恨、不平,於是造謠生事,破壞大眾信心,破壞道場,破壞六和敬,不知不覺,有意、無意時時在造罪業,末後都是墮阿鼻地獄,你說這多悲慘!

  民國初年印光大師,這是西方極樂世界大勢至菩薩再來的,他教給我們如何適應現代的環境?他做出來幾個榜樣,他自己給自己制定三條戒律,第一條不收出家弟子,第二條不作住持,住持當家他不做,第三條不傳戒,我們想想他這又是為什麼?西方世界等覺菩薩再來,代表阿彌陀佛,適應這個時代。李炳南老居士是印光大師的學生,往年他在台中講經說法三十八年,我親近他的時候,他正好七十歲,我跟他十年。他一生當中不勸人出家,有人發心出家,他總是勸他不要出家,居士身學佛就好,受在家菩薩戒,一樣升座講經。他勸人皈依,不勸人受戒,受戒一定要你自己發心,決定不勉強,決定不勸。

  我那個時候發心出家,他就勸我三次,叫我不要出家。我還是要出家,最後他問我:你為什麼這樣固執?我跟他說了很簡單道理,我到台中親近他,他老人家在台中已經教了十年,他身邊的同學我追不上,我說我要出家,我就不要工作,我每天用功八小時,我只要兩年的時間就追上他們。他點點頭,我真的兩年追上。出家不是一個容易事情,不出家不破壞三寶形象;換句話說,墮地獄的機會少。出家不知不覺把三寶形象破壞,那個墮地獄的機會太多了,大慈大悲,勸你不要出家。你如果真的要出家,要把如來家業擔當起來,如來家業是什麼?弘法利生。

  我記住老師、祖師的教誨,我一生不建道場,為什麼?我看到許許多多道場裡面鉤心鬥角,爭權奪利,我看到太可怕了,不敢造這個業。一個道場建立,道場愈大,鬥爭愈厲害,不擇手段,爭住持,爭當家,爭知客,每一個職位鉤心鬥角。印光大師不建道場,不作住持,正確!決定不敢作傳戒師,平常在家的三皈、五戒可以,開戒壇傳戒,不敢!印光大師給我們示現的榜樣。所以我一生沒有自己道場,寄居別人的道場,一生作客,沒有作主。你們有很多同修聽說我在新加坡弘法,你們來找我,找我沒有用,我在新加坡作客。我住在居士林,居士林林長李木源居士,他是主人,我一切的活動都要向他報告,都要得到他的同意;不說是批准,彼此客氣一點,得他的同意,不可以自己作主。一個團體,兩個人作主就會亂掉了,我們一定要尊重團體的領導。所以你們找我,我給你們介紹李居士,你去找他,你找他才管用,找我沒有用處。因為我跟你們的身分一樣,在新加坡作客,我是處處作客,從來不作主。

  幫助別人,弘法利生,那個主他是教化主,我們是協助他。就像一個學校,他是校長,我們是教員,這個校長聘請我們當教員,我們盡心盡力幫他忙。賓主的身分一定要清楚,不能夠逾分,不能夠逾權,絕不爭權奪利,規規矩矩跟人家相處就很好處。我們各人有各人的職責,我的職責只是講經教學,其他沒有我的事情。所以我們細細觀摩,每一個時代不一樣,這個時代人他們想什麼,他們可以說什麼,他們做的什麼,我們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然後才懂得怎樣去勸導他們,我們要做什麼樣子給人看。我們安分守己就是好樣子,不是自己的職權決定不做,不是自己應該說的話不能說,不是自己本分做的事情不做,每一個人都能把自己本分事情做好,這個社會多麼健康,大眾的生活多麼的美滿。社會為什麼亂掉?干預別人,不應該干涉的偏偏干涉,不應該批評的到處批評,把整個社會擾亂了。我們自己天天在幹這個事情,完全不知不覺,都還以為做得對,想想我沒有做錯事。擾亂社會,混淆佛法,邪正不分,是非顛倒,還自以為天天有修持,自以為天天在修功德,你說有什麼法子!

  智慧開了之後,決定是成就自己,幫助別人。幫助別人,不能干涉別人;現在這個社會,我們曉得跟過去不一樣,現在是民主自由開放,誰都沒有權利干涉別人,干涉別人是侵犯人權,這個罪名還得了。所以我們常常想到,佛常講「佛不度無緣之人」,什麼樣的人有緣?他聽了喜歡,聽了能信、能解、能行,這個人有緣。聽了不信,不能解,不能行,合掌令歡喜,決不能說一句話。真有善根的人,肯幹,肯行,多多的勉勵他,多多的幫助他;不信,不能行,合掌令歡喜,你愛怎麼做就怎麼做,不跟人結冤仇,個人造作,個人受報。

  我們常常想到諸佛菩薩大慈大悲,佛菩薩這些事情看在眼裡,他都不著急,我們著什麼急?說老實話,我們著急,事情還是辦不成就;不如恢復自己的清淨平等,充實自己真實智慧,這樣才能夠解決問題。念念幫助一切眾生,念念不捨一切眾生,眾生不能得度的給他下種子,念一句阿彌陀佛他總聽到了,「一歷耳根,永為道種」,這也是無量功德。佛度眾生,三根普被,利鈍全收。我們這一句阿彌陀佛,就能夠圓圓滿滿的普度一切眾生,這一生不能成熟,他三途罪業受滿了,以後再得人身,有機緣聞佛法,這個種子可能會成熟。我們今天的成熟,無量劫種的種子,一個道理,不用著急。

  在佛法當中,諸佛菩薩、祖師大德們,實在說,祖師大德多半都是古佛、菩薩再來的,他們的種種示現具足圓滿的智慧慈悲,我們凡夫達不到這個境界,不知道他們真正的意思。開經偈上常念「願解如來真實義」,誰能解?只有法身大士;不是法身大士,誰有能力解如來真實義?所以諸佛菩薩所作所為止於至善,但是我們凡夫往往看到他做的有過失,諸佛菩薩一身都是過失。實在講,六祖惠能大師所說的,不是他有過失,是自己本身有過失,他哪裡有過失?是我們自己妄想分別執著起現行,不是別人有過失。

  真正修行人,《壇經》上說得很好,「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蕅益大師《靈峰宗論》裡頭不知道說多少遍,「境緣無好醜,好醜起於心」。境是物質環境,緣是人事環境,人事環境、物質環境裡頭沒有好壞,好壞哪裡生的?好壞從自己心裡面生的;自己的心善看到什麼都善,自己心好看到什麼都好,自己心不善看什麼都不善,心不好看什麼都不好。我們自己怎麼知道自己是個好心、壞心?外面境界是一面鏡子,一照就曉得。鏡子在現前,看到都不好,你要懂得回光返照,是我自己的心不好。諸佛如來看一切眾生都是諸佛,我們哪一天要看到一切眾生都是諸佛如來,就成佛了。哪一天看到一切眾生統統都是阿彌陀佛,恭喜你,你成了阿彌陀佛。所以學佛能不能成就,關鍵如何能夠克服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

  我今天早晨說了幾句很露骨的話,大家好懂,現在不能含蓄,含蓄沒人懂,白說了。凡夫跟佛差別在哪裡?凡夫起心動念對付別人,諸佛菩薩起心動念對付自己,差別就在此地。絲毫不留情要對付自己,把自己的毛病習氣煩惱斷掉,對付自己自私自利的習氣,對付自己寬恕自己的習氣、虐待別人的習氣,對付自己貪瞋痴慢的習氣。毫不留情的對付自己,你就成功了,你對付別人造罪業,對付自己是功德。斷惡修善,改過自新,真幹!幹假的,逃不過劫難,每個人都希求的消災免難,你還要搞假的,劫難躲不過。幹真的,災難就能夠化解,就能夠消除。所以起心動念要與戒定慧三學相應,要與菩薩六波羅蜜相應。『具此三法,稱為大乘』,「三法」就是前面講的戒、定、慧三學,這叫大乘學人。再看下面這一段:

  【人有慚愧,方能導行。慚者自不作惡,愧者不令他作。】

  《百法明門論》裡面講到心所法,『慚愧』是善心所,無慚無愧那就是煩惱,《百法明門論》裡面把無慚無愧列作中隨煩惱,大隨煩惱八個,中隨煩惱有二個,小隨煩惱十個,二十個隨煩惱。什麼叫慚?我們世間一般人講良心發現,這是慚。無慚,這個人沒有良心,什麼壞事他都敢幹。有良心的人不敢做壞事,他做了壞事情,對不起自己,對不起父母,對不起老師,這個叫慚。什麼叫愧?愧是輿論的責備;我做了壞事情,別人要罵我,別人要批評我,為了避免輿論的指責,不敢作惡,這是愧心所。這兩個字是一個人回頭向善的機緣,非常重要!人要不知道慚愧,這個人就沒救了。造惡再多的人,只要有慚愧心,他會回頭,他會有救。如果我們用儒家的話來講,有慚愧的心就是儒家講的知恥,儒家說「知恥近乎勇」,勇於改過,他能改過。不知恥,沒有慚愧心,他不知道改過。你說他的過失,他說「我沒有過失」,絕不承認自己的過失,他只看到別人過失,絕對看不到自己過失,只會批評別人,絕對不受別人的批評;這個人沒救了,在佛法裡面講這是一闡提,沒有善根,佛來了都幫不上忙,都沒有法子救他,看到他墮落。

  善財在此地勉勵我們,人要有慚愧,『方能導行』,慚愧引導你修行。印光大師一生,你看他所寫的字,他所寫的書信、寫的文章,他的署名「常慚愧僧」,這是警惕我們。他為什麼標榜這兩個字?現在世間人沒有慚愧心,祖師特別標榜,警告世人,救度世人。諸佛菩薩的名號是度眾生的工具,世尊在這個世間示現作佛,為什麼要叫做釋迦牟尼,叫別的名字不行嗎?佛的名號不是隨便取的,名號是救度眾生的,喚醒大眾的。這一個時代眾生沒有慈悲心,自私自利,所以佛名號上用釋迦,釋迦是仁慈,針對著我們毛病來說。所以念到釋迦就要想到仁慈,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釋迦兩個字的意思。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想想人家這樣對我,我是什麼感受?我感受不好,我就不可以起這個心對人,不可以用這個行為對人,這是釋迦,這是教給我們處事待人的原則。牟尼是寂滅的意思,就是清淨的意思,對待自己;對自己要清淨,要一塵不染。佛知道我們這個時代的眾生,心不清淨,非常容易被名聞利養、五欲六塵感染,名利欲塵是最嚴重的病毒,佛用這個名號,讓你常常念誦佛的名號,不是別的,不是佛喜歡聽他的名字,念念自己覺悟。

  所以佛令一切眾生念佛名號、念菩薩名號,念久了,自然就覺悟,你要懂得名號的意思;你不懂得意思,那個不起覺悟,不起作用。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無量覺,覺而不迷,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是覺而不迷,那是阿彌陀佛。我們今天念佛,只曉得念名號,意思不懂。念釋迦牟尼佛,一點慈悲心都沒有,一天到晚搞名聞利養,自私自利,既沒有釋迦,又沒有能仁,只是口頭上念念而已,有什麼用處。古人講,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你要懂得名號的意思。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這念,執持名號要著重相應。我們今天念的不相應,一天念十萬聲佛號也是枉然,白念!不過也好,比罵人好,比說人家是非長短好,你的好處就在此地,其他好處得不到。相應才能得好處,你要懂得這個道理。

  我天天在這裡勸大家,罵我的人很多,這是正常現象。你看罵釋迦牟尼佛的人多少,罵阿彌陀佛的人多少,彌陀、釋迦都有人罵,我們被人家罵算什麼?理所當然。為什麼人家罵我?障礙他的名利,障礙他的利益,他怎麼不恨我?怎麼不罵我?所以我聽到了,合掌阿彌陀佛,我很感謝他;為什麼?他替我消災,他消我的業障,我感激,我感恩。我一生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裡,所以心情非常舒暢,非常快樂,這是得力於佛菩薩、祖師大德、老師的教誨。我們認識環境,了解環境,能夠隨順環境,恆順眾生,在這裡面修真誠心,修清淨心,修平等心,修慈悲心。

  我學佛,真的是第一天遇見出家人,第一天去看出家人,章嘉大師,他老人家教我,「看得破,放得下」,我這一生依教奉行。什麼是看破?明瞭,對於一切理事、因果、性相,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看破。放下?放下自己妄想分別執著,煩惱習氣,向佛菩薩學習。佛菩薩用這個身體為一切眾生服務,諸位要記住,服務未必討好,你誠心誠意替人家服務,人家看到不高興,還得要罵你,還得要打你,還得要糟蹋你。不管別人怎麼對我,我還是熱心為大家服務,永恆不變。別人糟蹋我,我知道我過去生中無量劫來罪業深重,他罵我、打我、糟蹋我,替我消業障,我將來往生品位增高,我感謝他,他不罵我、不打我、不糟蹋我,我的業障消不了;他消一次,我品位增高一層,我怎麼不感激他?磕頭作揖道謝都來不及,決定沒有惡意相向。我在佛法裡學到的,我得利益,我心歡喜,我得真實受用。只有我自己真正得到了,我覺得這個一點不假,才拿出來供養大家;如果自己沒有把握,我不敢供養大家。真實利益!

  人要有良心,我們看看現在社會眾生的毛病,比印光大師那個時候更顯著、更複雜。現在人不孝父母,我們如何提倡孝道?如果父母在,自己縱然有工作在外面,逢年過節,父母的生辰,一定要跟父母團聚,知道供養孝敬。為什麼要這樣做?行菩薩道,做給別人看。你孝養父母,你要請你的親戚朋友,接待他們,為什麼?叫他們看,叫他們學習,你做出樣子給人看。父母要不在了,要常常紀念父母,自己行善積德,將這個功德迴向給父母。什麼叫迴向?用實際上的行動來紀念父母,做給別人看。不是空口,心裡想像,那個不行,那個幫不了眾生的忙,一定要認真去做。念念不忘父母的恩德,不忘報恩。父母希望我們德行增長、學問增長,希望我們利益社會大眾,我們能夠修業進德,多做社會福利事業,我們父母臉上有光,有光彩,這就是報恩。有能力的,在社會上事業有成就的,更應當多做好事。上個月我在新加坡,聽到一個邱居士,他早年母親過世了,他才六歲,非常懷念他的母親,現在事業成功了,聽說建了兩個學校,用他母親名字,紀念他的母親。這是盡孝道,給社會大眾做榜樣。能力大的多做一點事,能力小的做小事。我沒有這麼大的能力,我在中國大陸設立獎學金,這個用錢少,這個獎學金紀念母親,做給社會大眾看,不要忘了父母之恩。

  紀念老師,不忘老師教誨之恩,也要有行動拿出來表現。我學佛,方東美先生介紹的,方老師過世了,他是安徽桐城人,我們能力有限,我只能在桐城中學,他們家鄉最高的學府桐城中學,我在那個地方設立一個電腦教室,送一百台電腦,那個教室,東美先生電腦教室。做在他的家鄉,紀念老師,學生不忘老師的恩德,給後來的學生看。我在南京中學念過書,教我的老師現在還在,我在南京第一中學也建立一個電腦教室,用老師的名義,我老師叫涂世澤,世澤先生電腦教室,我也送一百台電腦。老師說:你不可以這樣做;我說:我這是教底下一代,非這樣做不可;他點頭,對。學校學生那麼多,別忘記老師。所以你看現在社會人病在哪裡,對症下藥。護法恩德很大,決不能忘記,過去韓館長護持我三十年,我念念不忘,想在她家鄉建一個韓鍈居士紀念館,現在有人送了一棟大樓給我,明年我會到大連去辦這個事情,在她的故鄉建紀念館。

  現在這個世間人忘恩負義,如何來挽救忘恩負義?我們只有提倡知恩報恩,拿出行動出來去做,給世間人看看,不可以忘恩負義,這是做人基本的道理。忘恩負義,不孝父母,不敬師長,果報都在三途。所以我不敢作人師,現在跟我這些年輕法師,我都講得很坦白,我們是同學,我不是你的老師。為什麼?你們毀謗什麼罪業就輕;如果我是你的老師,你的罪業重了。我不是你老師,我是你同學,決定不敢以師的身分來自稱,你們稱我法師,我也稱你法師。我不像老一代,老一代的老和尚對我們都直接呼名,絕不加什麼師,淨空過來,沒有說淨空師,淨空法師,沒有。那個時代可以,現在不行,現在我們不敢,不敢直接呼人的名字,我們一聽一定稱某某法師,我跟你是平等的,我跟你是同輩。這樣是減輕你的罪過,你縱然不尊敬,或者是背面毀謗,造作惡業,你的罪過輕。我要是把你看作學生,我看作老師,你的罪業就重。對出家人如此,對在家人更是如此。我們總立在平等的地位上,互相的學習,互助合作,盡可能降低過失,盡可能降低不善的果報,增長善的果報。

  我們要看社會大眾,哪個病最嚴重,我們想什麼方法來對治。宗教與宗教之間彼此存在很深的誤會,誤會怎麼產生的?彼此不相往來,沒有辦法溝通,你猜我,我猜你,胡猜亂猜,無事生非,所以引起宗教戰爭,種族動亂,缺乏溝通。我們如何對治?主動去拜訪,主動的去協助,要把這個管道打通,誠心誠意我們交個朋友。往來密切了,常常在一起談話溝通,誤會消除了,社會才能安定,世界才能和平。和是大家和睦相處,平是大家平等對待,這是和平兩個字的意思。人與人之間,不分種族,不分宗教,要和睦相處,平等對待。

  自己決定不作惡,別人對我們批評我們聽到,有則改之,無則嘉勉。別人對我們批評,好處,不是壞事,聽了之後,到底有沒有這個過失?他不知道,自己心裡清楚。我們自己所作所為,免不了別人誤會,他不知道我們為什麼要這麼作法?我們想想我們做得沒有錯,我們做得如理如法,誤會的批評我們也很感謝。為什麼?提醒我們,讓我們認真去檢討,我做的究竟如不如法?不如法,馬上改過;如果是如法,我們更應當勉勵自己,感謝別人的批評。『愧者不令他作』,有慚愧的心,盡量避免別人因我而造罪業。這是講慚愧對於修行證果的重要,確實是個關鍵、是個樞紐,不能不懂得。下面一條:

  【三施圓滿,悅物如光。持戒破惡,令法身潔。內忍貪瞋,則外違順不能傷害。此之三度,成大財體及多眷屬。】

  這一條就是我們平常佛家所講的法緣殊勝,你法緣怎麼殊勝?布施。『三施』,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這三種布施都要做得圓滿。諸位同修,你們有機會到新加坡參觀新加坡的居士林,你會感覺到那個道場非常興旺。它怎麼興旺?布施,三種布施都很認真、很努力在做,沒有絲毫吝嗇。

  昨天我跟諸位透露點消息,千禧年我們要做一個溫馨晚會,許多同學都響應,都想去參加,我們招待的名額五千八百人,人數是有一定的。五千八百人裡面,差不多有三千人是我們招待的特別對象。過年,要知道老人院的老人沒有人陪他過年,愈是逢到年節,老人心裡愈傷心,所以我們過年邀請他們一起來過年。我們溫馨晚會主要的對象是孤兒、是老人,新加坡所有的孤兒院跟老人院,我們是以他們為主。這些老人院跟孤兒院,是新加坡九個不同宗教辦的,所以也是宗教種族的大團圓,過年的時候大團圓。不同的宗教,不同的種族,我們這一天大團圓,這個溫馨晚會有意義。另外的客人,我們主要邀請的對象,是每一個國家駐在新加坡大使館,希望他們大使館來參加的人愈多愈好,為什麼?讓他們看看新加坡宗教團結,種族融合。希望將這個場面,能夠帶到全世界每一個國家地區,我們整個世界就安定和平,我們目的在此地。我們邀請全世界各個宗教團體派代表參加,還有我們一些認識的,對於團結宗教、團結族群,其他國家政府的官員,我們也邀請。我們在澳洲邀請不少的官員,他們多元文化局的局長,推動多元文化的官員跟一些大學校長、教授,我們都邀請,讓他們來參觀觀摩,希望我們一年做得比一年好。希望香港也組一個團去,人數不能太多,太多了名額都佔掉,別的人就不能進去。所以我們做的,希望這樣的倡導,讓其他的國家地區都能夠模仿,都能夠效法,這是我們真正的目的。現在宗教不往來,種族不團結,我們在那裡做這個工作,做個樣子給大家看看。

  落實「大方廣佛華嚴」,所以我們布施,歡歡喜喜的布施,非常痛快的布施,可是錢財愈施愈多,愈多愈施,呈現一片無比興旺的氣象。法布施,諸位看到這一些經書、善書,錄音帶、錄像帶、VCD,我們都大量布施,所以你細細觀察,居士林從上面領導階層到底下的義工,我很冷靜的觀察,個個都有智慧,人人都歡喜,滿面笑容;我們看到了,法喜充滿,健康長壽。三種布施全心全力去做就是圓滿,『悅物如光』,令所有一切眾生皆大歡喜,你不做怎麼行?機緣很難得,抓住機會,多做好事。『持戒破惡』,嚴持淨戒,遵守規矩。『令法身潔』,嚴持淨戒的目的是什麼?是潔淨法身;什麼是法身?社會是法身,地球是法身,一切眾生是法身;誰知道持戒有這麼大的影響力?由此可知,破戒破壞我們的法身。破戒,不守規矩,破壞地球自然生態,破壞一切眾生的清淨心,破壞社會道德,破壞法身。我們要知道從自己本身去做起,自己的心行,起心動念,生活行為,影響一切眾生,影響自然環境。然後你才曉得破戒罪過多重,持戒功德多殊勝,這不是個人。

  第三修忍辱波羅蜜,『內忍貪瞋』,順境不起貪愛,逆境不起瞋恨,這個樣子外面境界,逆境、順境你都不會受傷害。『此之三度,成大財體』,這個財是功德法財,『及多眷屬』,法緣殊勝。「大財體」、「多眷屬」,今天在居士林具體看出來了,居士林歡迎外面的賓客,門口貼了一個橫條,是我請茗山法師寫的,《論語》上面一句話:「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悅乎」,無論什麼人到居士林來參學,都非常受歡迎,我們提供食宿,決定免費,提供修學環境。我們再看底下這一段,這是一個大段落的結束:

  【善守根門,六處常寂。】

  『根門』就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處』是外面的環境,色、聲、香、味、觸、法。只要六根不被外面六塵環境所動,怎麼樣不為所動?你有忍辱的功夫,你內忍貪瞋,六根就不會被外面六境所動,根塵都清淨。

  【進伏煩惱,定熟有情,慧成佛法。】

  這是戒、定、慧三學的效果。戒學能伏煩惱,『進』是精進,精進就能伏煩惱,禪定能夠成熟有情,智慧能夠成就佛法。

  【行若有願,無事不成。】

  『願』,非常重要。發願廣度眾生,發願求生淨土,求生淨土非常非常重要。如果不生淨土,決定不免輪迴,既然在輪迴當中,決定免不了墮三惡道,這是老實話。要想自己不墮惡道,超越輪迴,唯一的辦法求生淨土。但是這個法門難信,你不相信,這是正常現象;你要是相信,那才奇怪!所以一切諸佛都說,這個法是難信之法;但是易行,難信易行。

  【願行有智,迴轉普周。】

  願行裡面如果有般若智慧,什麼是般若智慧?離一切相,修一切善,這是般若智慧。什麼叫一切相?世尊在《金剛經》裡面說得很好,把一切相歸納成四類,這就好說: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只要能不執著這四相,就叫離相。我相,簡單的講就是自私自利,一切都為我,這是病根,我執。其他的,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是屬於法執。離四相,破我、法二執,這個人就不是凡夫,這個人就是真正菩薩。修一切善,成就一切眾生,為一切眾生服務;離四相,為一切眾生服務,這菩薩行。『迴轉普周』,這個功德利益周遍法界,比我們剛才講影響這個地球、影響世界上眾生,範圍就更大更大了。

  【具此後三,正覺疾滿。】

  前面講布施、持戒、忍辱,後面講精進、禪定、般若。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菩薩六度,統統具足,正覺很快就圓滿。『疾』是快速的意思,『正覺』是成佛,成佛就不難。只要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與這六個綱領相應,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與這六個綱領相應,成佛不難,成佛很快。好,我們今天就介紹到此地,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