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無量壽經  (第八集)  1988  美國達拉斯  檔名:02-020-0008

  請掀開經本,三十七面最後一行:

  【寶樹遍國第十四】

  【彼如來國。多諸寶樹。或純金樹。純白銀樹。琉璃樹。水晶樹。琥珀樹。美玉樹。瑪瑙樹。唯一寶成。不雜餘寶。】

  這一章是講極樂世界依報莊嚴當中的樹木,我們這個世界眾生歡喜樹木花草,大概十方世界的眾生也都不例外。但是,此方樹木可以怡情悅性,西方世界這些依報莊嚴那就非常之殊妙,殊勝微妙。因為它能夠幫助大眾明心見性,啟發心智,這就是經上常說的六塵說法。我們知道西方極樂世界有眾鳥,這些眾鳥都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他那裡面的樹木花草,一一物也全都是阿彌陀佛自性變化所作。所以,他的功德那就是真實的說不盡了。

  這段先說『寶樹』數量多,皆是珍寶所成,說這個樹的體質。有些樹木是純一寶成的,寶物之多也不是我們凡夫能夠知道的,經上只舉我們世間有的,大家認為這是非常稀有而珍貴的寶物,也只能說個彷彿而已。因為我們世間一切的物質,比起極樂世界實在是差得很遠很遠。首先我們要曉得有『純金樹,純銀樹,琉璃樹,水晶樹,琥珀樹,美玉樹,瑪瑙樹』,這些都是我們世間有的這些稀有的礦物,我們認為非常之珍貴。極樂世界也有,雖有,剛才說了,必然是比我們殊勝。舉這幾個例子,這是由純一寶而成的。

  【或有二寶三寶。乃至七寶。轉共合成。】

  但是,也有樹不止一種寶成的,有兩種以上眾寶所成。這是說也有它非常美的地方,非常之美。

  【根莖枝幹。此寶所成。華葉果實。他寶化作。】

  這就是講有眾寶所成之樹。

  【或有寶樹。黃金為根。白銀為身。】

  『身』就是樹幹。

  【琉璃為枝。水晶為梢。琥珀為葉。美玉為華。瑪瑙為果。】

  這是舉個例子來說,像這種情形非常非常之多,說不盡。

  【其餘諸樹。復有七寶。互為根幹。枝葉華果。種種共成。各自異行。】

  他那邊的樹木非常整齊,一點都不雜亂,種類也是清清楚楚的,排列的行列整齊。

  【行行相值。莖莖相望。枝葉相向。華實相當。】

  這四句是形容這些樹木,它的生長非常適合人的意思,行列整齊,樹枝花果都配合得非常之巧妙,叫你看到歡喜。不會覺得它有哪些地方不相稱的,實在找不到,就像一幅非常美的圖畫,畫到了絕處,怎麼畫到絕處?你不能給它添個枝,添個枝這個枝多餘的,你也不能少一片葉,少一片葉就好像有點缺陷了。這就是它真正做到了恰到好處。我們這個世間名畫家畫都畫不出來,西方極樂世界,這是阿彌陀佛從自性當中變現出來的。

  【榮色光曜。不可勝視。】

  這就是你看不盡,欣賞不盡,看不盡。以上是說這些寶樹的狀況,底下再說它的德用。

  【清風時發。出五音聲。微妙宮商。自然相和。是諸寶樹。周遍其國。】

  極樂世界有很自然的清風,吹到樹上,樹上就發出音聲。『微妙宮商』,宮商是我們中國古時候講音樂五個音階,宮商角徵羽,就像現在西洋的,西洋是七個音節,DoReMiFaSoLaSi七個音節,我們中國過去古時候是五個音節。這五個音節一演奏,那就美不勝收了。同時這個音樂裡面,就是樹裡頭所出的音樂裡面,就像小本《彌陀經》所說的,演說無常苦空,演說念佛、念法、念僧。所以它說法,就是那個世界是六塵都說法。像這樣的寶樹,在極樂世界處處你都見到,『周遍其國』。

  再看第十五段:

  【菩提道場第十五】

  也是講道場樹。

  【又其道場。有菩提樹。高四百萬里。】

  『道場』就是阿彌陀佛講經說法的處所,通常說道場,在佛經裡面也是有好幾種意思。譬如《維摩經》裡面告訴我們,「直心是道場」。這是講修行,是從內心裡面,就是所謂是反聞自性,這是真正的道場。第二種,就是講經說法的處所,我們稱為道場。第三類,清修的處所,稱之為道場。大概總不外這幾類。此地這個「道場」是指阿彌陀佛講經說法的處所。道場『有菩提樹』,正像釋迦牟尼佛示現成道的時候,在畢缽羅樹下,以後我們就稱它做菩提樹,極樂世界道場樹『高四百萬里』。

  【其本周圍五千由旬。枝葉四布二十萬里。一切眾寶。自然合成。華果敷榮。光暉遍照。】

  這是說那邊的樹高大、茂盛,而且有光明,也是眾寶合成的樹。樹高,前面也曾經提到這個問題,西方世界那邊人也高大,所以配這個樹才能成為比例。再要說這個世界是一真法界,無論我們在本經去看,或者像《彌陀經疏鈔》,因為《彌陀經》與本經是屬於同部,古來這些祖師大德看西方極樂世界,全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裡面它的特色是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是性相不二,小大亦不二。如果從這個角度上來觀察,這裡一點疑問都沒有了。我們再看底下一段經文。

  【復有紅綠青白。諸摩尼寶。】

  『摩尼』是如意寶。

  【眾寶之王。以為瓔珞。雲聚寶鎖。飾諸寶柱。金珠鈴鐸。周匝條間。珍妙寶網。羅覆其上。百千萬色。互相映飾。無量光炎。照耀無極。一切莊嚴。隨應而現。】

  不但這個樹高,眾寶合成,這個樹上還有許許多多的裝飾,就像我們在此地,外國人過聖誕節,門口樹上有許許多多的裝飾,夜晚也裝起燈明,看到這個樹非常之美麗。西方極樂世界那就比他們更要殊勝了,裝置非常稀有的珍寶。『紅綠青白』這是講顏色,顏色當然不止這四種,有無量的色彩,都是如意之寶。而且『眾寶之王,以為纓珞』,這個纓珞,通常在古時候,婦女們佩戴在胸前的,我們現在看到佛像,畫的佛像、菩薩像,胸前都佩戴著纓珞,裝飾品。這種裝飾品都掛在樹上,掛的處所、位置都是恰到好處。

  『雲聚寶鎖』,這也是裝飾品,就是鎖片,『飾諸寶柱,金珠鈴鐸,周匝條間』,在樹的枝條之間。「飾諸寶柱」,柱就是指的樹幹,它的樹直,就像柱子一樣。『珍妙寶網,羅覆其上』,樹上面有羅網。『百千萬色,互相映飾,無量光炎,照耀無極』,我們在想像當中,想這個境界,實在說是沒有辦法想像得到的。雖然想像不到,聽釋迦牟尼佛這樣說了,我們也能夠略略體會一個大概,這個寶樹非常的莊嚴。

  【微風徐動。】

  『徐』是微微的動,清風吹來的時候,這個樹的枝葉微微動。

  【吹諸枝葉。演出無量妙法音聲。】

  這個樹跟前面國土的樹一樣,道場樹比國土樹還要來的殊勝,它演出說法的音聲。

  【其聲流布。遍諸佛國。】

  『遍諸佛國』就是遍滿西方極樂世界。

  【清暢哀亮。】

  這一句是形容它音聲之美好。

  【微妙和雅。】

  是形容其節奏。

  【十方世界音聲之中。最為第一。】

  這個風吹樹發出的音聲,就是第一的音樂,音樂也是每個眾生所喜愛的,這是大家都知道的。這是十方世界裡面最妙的音樂,到西方極樂世界就能夠欣賞得到。

  【若有眾生。睹菩提樹。】

  這是你看到。

  【聞聲。】

  是聽到風吹樹,演奏的微妙的音樂。

  【嗅香。】

  這樹有花,你聞到這花之香。

  【嘗其果味。觸其光影。】

  樹放光,或者你接觸到它的光,或者是接觸到樹影。

  【念樹功德。】

  因為這個樹也是阿彌陀佛從心性當中顯現出來的,樹就是如來的自心,也就是我們自己當人的本性。在這個時候,性相一如,自他不二,這才叫做一真法界,這才是真正的彌陀淨土。所以,它有無量無邊的功德,你六根接觸,『念樹功德』是意根,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接觸到道場樹。

  【皆得六根清徹。無諸惱患。】

  我們無始劫以來的煩惱、習氣、惡業,到西方極樂世界,可以說是無時無刻不在那裡消業障。所以他成佛成得快,一生必定圓成佛道,道理就在此地。

  【住不退轉。至成佛道。】

  退轉在他方世界,特別是像我們這個世界,退的緣太多了。西方極樂世界沒有退轉的因緣,只有業障天天輕,智慧天天增長。所以他一直到成佛,經上跟我們講的,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哪怕是下品下生,也是圓證三不退,這是很有道理的。

  【復由見彼樹故。獲三種忍。】

  這個『三種忍』。

  【一音響忍。二柔順忍。三者無生法忍。】

  這句可以解釋前面這一句,就是『住不退轉,至成佛道』,釋迦牟尼佛自己就給我們註解出來了,見到這個菩提樹,你就得三種忍。這三種忍也可以說就是證果,到西方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哪有不見道場樹的道理?去到道場,總是先見道場樹,後到講堂才見佛的。你看在沒有見佛之前,見道場樹,你已經就證果了。什麼叫『音響忍』?簡單的講,音響忍就見性了,就像《金剛經》上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音響,立刻就過去了,沒有蹤跡可尋,這個菩薩觀一切法猶如音響,像《金剛經》上所說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他在萬相當中,他可以欣賞,他可以受用,他知道這一切萬相都是因緣生法,無有自性,當體即空。所以他沒有執著,沒有我執,沒有法執,當然是煩惱就不生了。這叫做音響忍,通常是三地以前的菩薩證得的。『柔順忍』比那就更高了,四地到六地,柔和、順從。這個忍實在就是普賢行願裡面的兩願,「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這就是柔順忍。第三是『無生法忍』,無生法忍就更高了,通常講七地以上,這才能證得無生法忍。

  所以,這個三種忍都是屬於地上菩薩。念佛往生的人,到這時候確實是這個境界,沒錯,這就是圓證三不退的境界。也是經上講「花開見佛悟無生」,你到西方極樂世界你是蓮花化生,那個花什麼時候開?當然有開得早的,也有開得晚的,像《觀經》裡面給我們說的,上品上生的人,花開得早,一到那邊花就開了。上品中生的人到那裡去要七天花才能開,花開你才能見到道場樹,你才能得三種忍。最晚的是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十二劫花才開,那是下品下生。

  由此可知,西方極樂世界品位高下,與成就早晚關係很大。發心要求生西方世界,我們曉得這個世界在所有諸佛國土裡面,它是第一超勝,這是十方諸佛都讚歎,十方諸佛都承認的,這是個事實。我們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在這一生當中有沒有把握得上三品?上三品,快!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幾天花就開了,就見佛了。這個緣分是有的。善導大師給我們說過,三輩九品是我們遇緣不同,才有這個現象。我們聽到善導大師這句話,心裡面的確踏實多了,假如我們這一生所遇的緣殊勝,我們這一生取上品就沒有問題。上品縱然得不到,上品上生得不到,還可以得個上品中生,也不差了。所以,我們決定不可以自暴自棄。經上明白的告訴我們,在娑婆世界修行一天,勝過西方極樂世界修行一百年。那就是我們這個地方難修,他那裡容易修,我們這裡是障礙重重,他那個地方沒有障礙。因此,他那裡進得慢,雖然慢他決定不退轉。我們這個世界,進也快,是退也快,是大起大落,如果你能夠把握住大起不落,那你往生品位一下就超勝了。這個理與事實我們都要清楚,我們這一生當中才能把握著大好機緣。

  緣怎樣叫勝?必須對於三經要通達,再能通達大乘就更好。如果沒有這個能力,或者沒有這個機緣來讀誦大乘,我們就研究這三經就夠了,再不然就是這一部《無量壽經》也行。你把這部經裡面的道理,裡面的方法、境界,你都能夠透徹的了解,把這部經變成我們自己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的思想、見解、行為,你必定是上品上生。我們何必去多求?要緊的是要把它做到,要真正透徹的理解、做到,古人常說,「說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要緊是能做到。假如你會說,你做不到,那是枉然,那個沒有用處的;佛法重在實踐,一定要把它做到。這個三種忍就是果證,也就符合了三不退。

  【佛告阿難。如是佛剎。華果樹木。與諸眾生。而作佛事。】

  這個佛剎裡頭,這些華果樹木,不但是道場樹,也包括前面周遍其國的所有寶樹,都能給那邊的眾生演說妙法,這個『作佛事』就是說法。所以,那個世界是六塵說法,真正不可思議,六根所接觸的都是消業障、長智慧,都是破迷開悟,修行證果。

  【此皆無量壽佛。威神力故。本願力故。滿足願故。明了。堅固。究竟願故。】

  這是說明道場樹何以如此的殊勝?為什麼有這樣不思議的功德?原來這些樹全是阿彌陀佛,『無量壽佛』就是阿彌陀佛,是他老人家的威德、神通、本願裡面顯露出來的。所以,這個樹是功德樹,不是普通的樹,這是『滿足願故,明了,堅固,究竟願故』。彌陀念念是普度眾生,以一切善巧方便幫助眾生早成佛道,他那個巧妙確實都不是我們能夠想像得出來的,可是人家都做到了。

  再看下面一章:

  【堂舍樓觀第十六】

  這是說的住處,極樂世界佛與大眾居住的處所。

  【又無量壽佛講堂精舍。樓觀欄楯。亦皆七寶自然化成。】

  經裡面所說的這個居住的處所,都是高度的藝術成就,像我們中國古時候帝王的宮殿一樣,雕梁畫棟。現在大陸也開放觀光了,許多人曾經到過北京,看到故宮,從前的皇宮。阿彌陀佛的『講堂精舍』,實在是決定不是我們人間帝王宮殿所能夠比擬的。但是,像中國這樣偉大的建築,在全世界都找不到,那是個建築群,非常之偉大,值得我們去看一看。看了之後,我們可以聯想到經裡所講的佛國土裡面的境界。他的講堂精舍,樓台亭閣,『欄楯』就是欄杆,橫的叫欄,豎的叫楯,叫欄楯。

  『亦皆七寶自然化成』,這個地方我們要注重的,就是「自然化成」,它不是人工建造的。人工不建造,它怎麼會出現?會出現的。你要不相信,我舉個例子你馬上就曉得了。你晚上睡覺會不會作夢?會作夢。你夢中有沒有房子?夢中有房子。房子幾時蓋的?沒有人蓋。為什麼它就出現了?夢中的房子,那不是自然化成嗎?西方世界是阿彌陀佛心性變現而成的,像前面講的樹木一樣,寶樹一樣,沒有一樣不是自然化成的,不需要人工去設計、去建造,不需要。

  【復有白珠摩尼以為交絡。明妙無比。】

  這就是白色的的摩尼珠在欄楯上,連在欄楯上,做裝飾品。

  【諸菩薩眾。所居宮殿。亦復如是。】

  這句我們要特別的留意,他說什麼?他說西方極樂世界生佛平等,不但是無量壽佛的講堂、樓觀欄楯是七寶自然化成,這裡面有許多無量無邊的寶物裝飾,『諸菩薩眾』也一樣。那也許你想到,菩薩眾跟佛一樣,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是凡夫,人天眾,那大概就不一樣了吧。你要這麼想就錯了,前面在四十八願裡講過,凡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統統是菩薩,那個地方是純菩薩的世界,實際上沒有聲聞、緣覺、人天,沒有這些。可是經上又常常這樣說,常常這個說法,前面也曾經跟諸位談到過,古來有許多大德在註疏裡頭也都承認,所謂人天、聲聞、緣覺,只不過是就我們這個世界斷惑的情形來做個比方。譬如你在西方極樂世界修行,你已經斷了見思煩惱,我們就叫你作聲聞;你已經斷了見思習氣,那我們就叫你作緣覺;如果你見思煩惱還沒有斷,那我們就叫你做人天,其實統統是菩薩。

  所以,那個世界是個真正平等的世界,阿彌陀佛他享受的是什麼,裡頭所有的眾生與阿彌陀佛是同等的享受,這是十方世界裡頭所沒有的。大概也是阿彌陀佛最初觀摩、考察二百一十億個佛國土,看到許許多多世界眾生的生活,物質生活、精神生活不平等。這個不平等裡面就有麻煩,福報大的他就顯得驕慢,你看煩惱生了,福報少的,像貧賤之家,他就怨恨、他就嫉妒,這個煩惱也生了。總而言之,會引發貪瞋痴慢。所以,彌陀建國,無論在精神、物質上的享受一律平等,不管你斷惑多少,有沒有斷惑,這一概不論,只要你能夠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受用決定是平等的。這是十方諸佛世界裡頭所沒有的。韋提希夫人見到這個情形,立刻就不再考慮,決定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是沒有道理。再看底下經文。

  【中有在地講經。誦經者。有在地受經。聽經者。有在地經行者。思道。及坐禪者。】

  這是描繪西方極樂世界眾生生活狀況,他們實在講一天到晚沒有什麼事情好做的,為什麼?不用忙衣食,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我們這個世間眾生為衣食奔波,西方極樂世界沒有,我們這個地方眾生爭名逐利,西方極樂世界也沒有,連名利這個名字都沒有,哪有這些事實。他們一天到晚是怎樣過生活?都是研究經典,就好像在學校念書,做學生一樣,天天忙著功課,研究討論。所以有講經的,有聽經的,這些多半是在過去生中的習氣,到西方極樂世界還有這個習氣。喜歡講經的,他天天還在講經,在研究經典,喜歡聽經的他在聽經。

  有的誦經,也有經行,經行,像我們念佛繞佛就是經行。或者是一面繞,他雖然不是念佛,或者是他用參禪的功夫,高等的參禪是行住坐臥都是禪。你看六祖大師在《壇經》裡面講禪定的定義,禪是不著相,定是不動心,外不著相,內不動心,這叫坐禪。他這個坐就是取不動的意思,不是身不動而是心不動。身雖然在經行,他的心不動,外不著相,內不動心,他就是坐禪,不一定是真正在那裡打坐。所以,經行裡面,有念佛的,有觀想的,有在誦經的,也有在思惟義理的,他有許許多多不同的修行方法。底下講,『思道及坐禪者』。這些是講在地面上的活動,還有在空中的。

  【有在虛空講誦受聽者。經行。思道。及坐禪者。】

  有在空中的,喜歡在地面上就在地面上,喜歡在虛空中他就在空中,實在顯得他們非常的自在,無比的快樂。

  【或得須陀洹。或得斯陀含。或得阿那含。阿羅漢。未得阿惟越致者。則得阿惟越致。】

  這是講證果,西方極樂世界實在講沒有這些小乘的事實,佛在經上給我們說,是對我們這個世界眾生講的,不這樣講,我們不懂。譬如我們這一生念佛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這是帶業往生,雖然往生,我們一品惑都沒有斷,這是帶業去的。去到西方極樂世界,到那個地方再斷惑,斷惑也不是一下就把惑斷乾淨的,也是天天在斷,念念在斷。你要是將三界見惑八十八品斷盡,你就是等於證須陀洹果,是這麼個意思。不是極樂世界真的有須陀洹,須陀洹是小乘初果。你要是再斷八十一品思惑裡面前面的六品,你就證二果,等於二果斯陀含。你要是把八十一品思惑統統斷盡了,那你等於小乘阿羅漢,是這麼個意思。

  『阿惟越致』,就是小本《彌陀經》裡面講的阿鞞跋致,這是譯音稍微差一點,音還是非常接近,阿鞞跋致翻成中國意思,就是不退轉,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通常我們講不退轉,位不退至少是須陀洹的地位,他才能證到位不退。所以經上常講,凡夫,從凡夫修成佛道要經過三大阿僧祇劫,這個計算的方法就是從須陀洹算起,從位不退算起。如果沒有到須陀洹的地位,那個不算,如果要是都算的話,我們早應該成佛了。因為我們的修行,我想與會的每位同修,你的學佛修行不是在這一生,你生生世世都在修行,你也不止修了三大阿僧祇劫,你為什麼沒成佛?那就是你每一生的修行都沒有修到須陀洹,這很可惜。如果你要是修到須陀洹,那確實你早就成佛了,不成佛,你也成菩薩了,你不會再是凡夫。因為須陀洹他不會再退到凡夫的地位上來,這叫位不退。

  要是將三界思惑八十一品斷盡了,再破塵沙惑,這就是行不退,決定是菩薩,他決定不會退到小乘的位子上去,這叫行不退。念不退是要把塵沙、見思煩惱斷盡,再破一品無明,破一品無明你就證得法身,你就見了本性,這個時候念念流入薩婆若海。薩婆若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是如來的智慧,就是一切種智,他念念都與一切種智相應,所以叫念不退。由此可知,三不退,至少是圓教初住菩薩,別教的初地菩薩,這才得三不退。經上說了,沒有得「阿惟越致者」,就是沒有得到三不退的,則得三不退,就是圓證三不退。蕅益大師在《彌陀經要解》裡面說得非常之圓滿,說得很詳細、很明白,大家可以參考。

  【各自念道。說道。行道。莫不歡喜。】

  換句話說,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沒有一個不是法喜充滿,他們日常生活就是『念道,說道,行道』。這是他方世界裡頭確實沒有這麼純,縱然有修行、有道場,沒有這樣的純,沒有這麼殊勝。老師是阿彌陀佛,同參道友都是諸上善人,都是這些大菩薩。我們看到這個情形,這是不能不去。同時我們要曉得,這個地方人人都有資格去,問題就是你自己肯不肯去,沒有人是去不成的。善導大師教給我們,你要想去,你要專修,專修的辦法,就是身語意我們三業都要專;身,我們天天禮拜阿彌陀佛,口,我們天天是念阿彌陀佛,意,就是心裡二六時中想阿彌陀佛。我們在經上看到,《觀經》裡面講得很清楚,前面不是說過嗎?寶樹是遍滿極樂國土,到處都有這樣高大茂盛的寶樹,這個經上面說。《觀無量壽經》說過,說這每棵寶樹的下面都有阿彌陀佛的化身,阿彌陀佛、觀音、勢至;換句話說,阿彌陀佛、觀音、勢至,在極樂世界裡頭不曉得有多少,你處處都可以見到他。

  我過去在台北建佛七道場,我們同修大家在一起念七天佛,我這個道場就是把佛像,當然供的佛像是一面,我四周圍都貼西方三聖,都懸掛著西方三聖的像。這個用意就是不管你轉到哪個角度,你面向哪一方,你統統看到佛。以後我們讀《觀經》,原來極樂世界也是如此,那是三聖的化身處處皆現。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了,曉得佛像的作用就是要提醒我們「憶佛念佛」,為的要提醒我們憶佛念佛。所以我們,譬如說住家,你家裡面客廳,都可以懸掛佛像,你有佛堂,佛堂是你做早晚課的地方,是你誦經的地方、你拜佛的地方,你客廳裡面也可以掛佛像。為什麼?客廳是起居室,你在這間房間裡面的時間最多,掛了佛像,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提醒自己憶佛念佛。客廳懸掛的佛像就用不著燒香,也用不著供水、供花,用不著,那個用意是提醒自己的。同時,也是給你家裡面來的一切客人,做得度的增上緣。所以客廳裡不必掛這些字畫,或者是擺飾這些古玩,用不著,學佛的人家,一律就是供養阿彌陀佛,或者是觀音、勢至,一定與我們自己所修的這個法門要能夠相應,這樣才好。經典給我們確實有許許多多的啟示,我們自己曉得在我們生活當中要怎樣來修學。

  繼續看下面一章:

  【泉池功德第十七】

  【又其講堂左右。泉池交流。縱廣深淺。皆各一等。或十由旬。二十由旬。乃至百千由旬。】

  這是講池子的面積、大小。這個經同修們必須要熟讀,為什麼?你要是不熟,極樂世界的情況不清楚,這不清楚對於我們的觀想,就是我們想佛,想西方極樂世界,那就有障礙了。你所想的要跟經上一樣,決定不能夠胡思亂想,那是不相應的。當年慧遠大師,就是我們初祖,淨土宗第一代祖師,他在廬山建蓮社,召集志同道合的同修一百二十三個人,專修淨土。他在東林蓮社,住三十年都沒有下過山,這一百二十三個人是個個往生。大師在一生當中見過三次西方極樂世界,他並沒有告訴人,他往生之前才說出來,他一生見過三次,所見過西方極樂世界情形,跟經上講的一模一樣。所以,經要不熟,那怎麼行?

  經要熟,佛號要念得懇切,在不往生的時候也會見到這個境界。正是《楞嚴》上所說,你憶佛念佛,憶佛是想,天天想佛,想西方極樂世界,我天天念佛,口裡念,心裡也掛念,現前就是現在,可能你機緣成熟了,佛這個境界你就見到了。或者你見到阿彌陀佛,相好光明,或者你見到西方極樂世界,你所見到的,你想想跟經上講的一樣不一樣,如果是一樣的,那沒錯,你確實見到的是好境界。如果你見到的境界與這個經典講的不一樣,這不一樣,你所見到的就是魔境界。魔與佛境界怎樣辨別?這個經典就是標準,我們拿這個來對。七寶池是不是在講堂的左右,左面也有,是右面也有,這個池子是不是像經上講的這些大小。

  【湛然香潔。具八功德。】

  小本《彌陀經》上八功德水,這裡也是這樣跟我們說的。

  【岸邊無數栴檀香樹。】

  這是寶池四面的岸邊有許多的寶樹,『栴檀香樹』。

  【吉祥果樹。華果恆芳。光明照耀。修條密葉。交覆於池。】

  這是形容四岸花樹的茂盛,點綴這個七寶池,景觀非常的莊嚴。

  【出種種香。世無能喻。隨風散馥。沿水流芬。】

  不僅僅花果茂盛,而且這個香氣,花香、樹香、果香,我們這個世間沒有能夠跟它相比的。佛講了,說個比喻都說不出來,我們世間沒有。這個香是『隨風散馥,沿水流芬』,你在這個池任何一個角落,你在池岸,無論是在哪一邊,你都聞到寶香,這個寶香就跟前面你見樹一樣,能滅煩惱,能開智慧。

  【又復池飾七寶。地布金沙。】

  這跟《彌陀經》上講的完全相同,七寶池這個池,裝飾是以七寶裝飾的,池底是金沙,不是像我們這邊泥沙,他那邊是金沙。

  【優缽羅華。】

  優缽羅華是青蓮花。

  【缽曇摩華。】

  是紅蓮花。

  【拘牟頭華。】

  是赤蓮花,也有講黃蓮花。

  【芬陀利華。】

  是白蓮花,這是《彌陀經》上講的四色蓮花,大本也這樣說法。

  【雜色光茂。彌覆水上。】

  這些蓮花,都是十方世界念佛眾生他們的念力,彌陀的願力,這兩種力量變現出來的。他方眾生念佛緣熟了,彌陀就拿著這個蓮花,去接引他到極樂世界來,蓮花化生。這個花當然是非常之多,大小不一樣,光色也不相同,它的大小與光色,都是眾生念佛的勤惰而有變化。我們求生西方的信念、願力堅強,這個花就現起來,花就生了。我們念佛修行精進,這個花一天一天的長大,花色一天一天的美好。所以,這個花是我們自己信力、願力、行力來培養的,這個與阿彌陀佛願力相應。

  我們曉得,這個世界上沒有一樣是真實的,這個世界上壽命太短了,我們縱然辛苦一生,我們能夠享受幾天,最後還是統統要放下,一樣也帶不去,古德所謂「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所以得不償失。為什麼不拿這個寶貴的光陰,我們的精神、我們的體力來修淨土?淨土裡面你所得到的,當然在原理上講,跟這個世界沒有兩樣,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沒有兩樣。但是我們就事實上而論,我們在這個世間享受的時間短,極樂世界享受的時間長,他那個地方的壽命無量。前面我們在經文兩次見到,一四天下的聲聞、緣覺,像目犍連那樣聰明智慧,盡他畢生的生命,都計算不出來西方極樂世界人的壽命有多長。由此可知,在西方極樂世界享受的時間長,而且決定成佛,決定不退轉。

  我們在一切法門裡面,認識這個法門,找到這個法門了,那得仔細去想一想,我們要不要學?如果要學,就得放下。不僅是身心世界要放下,放下就是說從此以後不再把世間這些拉拉雜雜、瑣瑣碎碎的事情掛在心上,放下是講心地上放下,不牽掛了。就是佛法我們也要放下,千經萬論統統要放下,為什麼?我現在路找到了,我已經選擇這條路,別的路不放下,必然障礙我們這條路。正像蓮池大師所說,「三藏十二部,讓與別人悟」,我們自己不必要了,「八萬四千行,饒於別人行」,我們只念這一部經,只修這個法門。我們這一生當中自己有堅定的信心,決定成功,一生往生淨土,圓成佛道,這是真正正確的選擇。再看底下一段。

  【若彼眾生。過浴此水。】

  這是說,極樂世界的眾生要想在七寶池裡面洗洗身體,這是常有的事情。

  【欲至足者。欲至膝者。欲至腰腋。欲至頸者。或欲灌身。】

  這個水妙極了,它隨心所欲,你要這個水淺一點,它就淺一點,你要深一點,它就深一點,隨你的心願它起變化。池子裡面人很多,我要淺一點,他要深一點,那怎麼辦?妙就妙在此地,你要淺一點,你感覺就淺,他要深一點,他感覺當中就深,能適合每個人的意思,這個也是他方世界裡頭沒有的。『或欲灌身』,灌身是水從上面灌下來,也行,水自自然然就從上面灌下來。我們此地得要用機械來幫助,先把水打到上面,使它有壓力,它好從上面流下來;西方極樂世界不需要,隨著我們的欲念,無不從心。

  【或欲冷者。溫者。急流者。緩流者。其水一一隨眾生意。開神悅體。淨若無形。】

  這兩句形容得太好了,這個水淺深、冷暖、流動的快慢,沒有一樣不是隨心如意。沐浴的時候『開神悅體』,神是神識,開是開悟,洗了澡也開悟了,身體得到的法喜。水之清淨就像『無形』一樣。

  【寶沙映澈。無深不照。】

  因為水底是金沙,金有光明,沙非常之細密,鋪在底下就像平地一樣,沙太細了,像平地一樣。它有光它能照。

  【微瀾徐迴。】

  『瀾』就是水的波瀾,小小的波,迴流。

  【轉相灌注。波揚無量微妙音聲。】

  水起了波瀾,就是起了小波浪,它有聲音,這個聲音也是說法,出微妙聲。

  【或聞佛法僧聲。】

  這三寶聲。

  【波羅密聲。】

  六度聲。

  【止息寂靜聲。】

  這是禪定的名稱,禪定之聲。

  【無生無滅聲。】

  這是如來證果上涅槃之聲。

  【十力無畏聲。】

  『十力』也是如來果地上所證,與菩薩不共之法,就是十力四無畏。

  【或聞無性無作無我聲。】

  這個與大三空三昧相應,大三空三昧通大小乘,通一切法門。

  【大慈大悲喜捨聲。甘露灌頂受位聲。】

  『大慈大悲』是菩薩法,是四無量心,慈悲喜捨。『灌頂』是『受位』,就是菩薩要成佛了,這個時候有受灌頂位。就像世間古印度的王子,他要做國王的時候,在就職大典那天,用四海之水來灌頂,灌王子之頂,從此之後他就是國王了。菩薩示現成佛,也取這個意思,受職灌頂。

  【得聞如是種種聲已。其心清淨。無諸分別。正直平等。成熟善根。】

  這是講在七寶池裡面洗個澡,就得這麼大的利益。我們在這個世界,聞法實在非常之難,現代這個社會跟《楞嚴經》上講的完全相應,真正是所謂「邪師說法,如恆河沙」,我們到什麼地方去找一個善知識,找一個正知正見?不容易,真正是可遇不可求。西方極樂世界可以說處處皆是,不僅佛菩薩、大眾那是真善知識,就是六塵都是真善知識,這是真正不可思議。我們在這邊聞法難,他那裡聞法容易,我們在這裡聞法得益是更困難,他那個地方得益是現成的,除非你不接觸,接觸必定得殊勝不思議的功德。西方世界確實見色聞聲,七寶池裡面洗個澡,都得『其心清淨,無諸分別,正直平等』,這個境界幾乎跟如來果地上沒有什麼差別,『成熟善根』。

  【隨其所聞。與法相應。】

  相應就是相契,我們今天最大的困難,就是法聞了不一定能夠相應。什麼叫相應?簡單的說,聽了之後就很自然的跟自己的思想、見解、行為,完全融合成一致,這叫相應,這一點相當不容易。我們今天雖然聞法,聞法還懷疑,縱然不懷疑了,很難做得到;西方極樂世界,一聞都變成自性,正是古德所說的,「聞法在消歸自性,修行在轉識成智」,能消歸自性,轉識成智,就叫做相應。

  【其願聞者。輒獨聞之。所不欲聞。了無所聞。】

  我們曉得,西方世界眾生都是從十方世界去往生的,要拿我們現在的話來說,西方世界的人實在講沒有他本土的人,統統是十方世界移民過去的。阿彌陀佛非常歡迎他們去,都是移民過去的。過去生中他本修的那些法門一定是不相同的,到了極樂世界之後,過去善根、習氣還是存在的,你想修什麼法門,他就聽到什麼樣的經,聽到這個法門。譬如參禪,在中國自古以來,不少在禪宗裡面破三觀,大徹大悟,他回過頭來念佛,求生淨土,他當然去了。這些人我們能夠想像得到,他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一定還是去參禪,他有禪的習氣。研教的人,像天台智者大師,建立了法華宗,天天講《法華經》,指導別人研究《法華經》,依照《法華經》修行,我想智者大師在西方極樂世界,一定天天聽阿彌陀佛跟他講《妙法蓮華經》。

  這些情形,到那裡你想聽什麼經你自己就會聽到,好像那個風吹著樹,七寶池裡頭波瀾演奏的音樂,統統都在講這部經。愈講愈妙,愈講境界愈殊勝,法味無窮,法喜無盡,它是這樣的。像我們過去講了十幾年《華嚴經》,有這個習氣,我想我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必然佛給我講《大方廣佛華嚴經》,有這個習氣在,一定與諸佛菩薩也討論《大方廣佛華嚴經》。所以,我們過去學的什麼經典,歡喜什麼經典不要緊,都是好事情。但是現在我們要把握難得的光陰,我們把喜歡的暫時放下,努力的來念佛,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再學我們喜歡的法門,再學我們愛好的經典。到那裡,一切障礙、困難統統沒有了,而且我們都能接受,都能夠消化得了。這是不到西方極樂世界,在任何一個諸佛世界裡面都不容易成就的。這裡說得好,『其願聞者,輒獨聞之,所不欲聞,了無所聞』,你不想聽的,一點都聽不到,想聽什麼經就聽到什麼經,想聽什麼法就聽到什麼法,無不是隨心所欲。

  【永不退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這一句是總結,這些菩薩、大眾們,西方極樂世界所有的菩薩、大眾,他們一個個都是永遠不退無上菩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翻作無上正等正覺,可見得如果就六和合來講,這就是見和同解,他們的見解是一致的。無論修學哪個法門,無論修學哪個宗派,只有一個目標,一個方向,那就是要證究竟圓滿的佛果。所以,這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這是共同追求的一個目標。

  【十方世界諸往生者。皆於七寶池蓮華中。自然化生。】

  這一段是講往生的狀況。十方世界念佛的這些眾生,壽命終的時候,阿彌陀佛與觀音、勢至,以及海會菩薩們,都來接引他去往生,接引他,歡迎他到西方極樂世界來。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他住哪裡?他住在蓮花裡面,都在『七寶池蓮華中,自然化生』,西方極樂世界沒有胎生的,胎卵濕化,他只有化生,其餘的三種生態,西方極樂世界沒有。

  【悉受清虛之身。無極之體。】

  我們要問,西方極樂世界人,身是不是五蘊之身?如果不是五蘊之身,這就講不通,當然也是五蘊之身,地水火風四大,受想行識,也是這個樣子。但是,雖然同是五蘊之身,有粗妙不同,我們這個五蘊身很粗,粗劣之身;西方世界眾生雖然也是五蘊之身,他是勝妙五蘊,所以是非常之清淨,『清虛之身,無極之體』。

  【不聞三途惡惱苦難之名。尚無假設。何況實苦。】

  這就是永脫苦輪。十方諸佛世界,都跟釋迦牟尼佛的娑婆世界差不多,都有六道,都有三途,都有八難。這是我們現在能體會到的一些,所感受到的這些苦難。在西方極樂世界連這個名都沒有,你都聽不到,哪裡還有真實的這些事?當然沒有了。

  【但有自然快樂之音。】

  前面說過,風吹樹的音聲,這說法,水上微波的音聲,也是說法,還有天樂盈空。所以,你接觸到這六塵,都是自然的快樂。

  【是故彼國。名為極樂。】

  極樂世界名稱是這麼來的,那個世界決定沒有苦,只有樂。在享樂當中,你自自然然把無始劫以來煩惱、習氣、業障逐漸斷除,你的本性智慧、神通、道力也自然漸漸都開顯了。所以,他們那個世界修行非常的自然,好像在遊樂當中,道業就成就了,煩惱統統都斷盡了。不像我們這裡修行,有許多的儀軌,要得苦修才能夠成就。兩個世界仔細比較比較,確實不相同,佛說這個世界名字叫極樂。

  再看底下一章:

  【超世希有第十八】

  這一章裡面講的是正依二報,威德、神通的比較。

  【彼極樂國。所有眾生。容色微妙。超世希有。咸同一類。無差別相。但因順餘方俗。故有天人之名。】

  這我們在經上又得到了證明,所以講天人、聲聞、緣覺,都是釋迦牟尼佛為了隨順我們這個世界的習俗而說的,並不是真的;說真的,他們那個世界只是菩薩,純粹是菩薩的法界,跟《華嚴經》完全相同,《華嚴經》上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那個世界叫一真法界。西方淨土也是一真法界,他那個國土裡頭的『所有眾生』,我們注意這一句,所有眾生就包括了下下品往生的人。所謂是五逆十惡,臨終十念一念去往生的人,也在這個數字之內,這是最下的。最上的?最上的就是觀音、勢至,像文殊、普賢,文殊、普賢都在西方極樂世界,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他們都是發願往生的,統統在西方極樂世界。這些人,他們的容色,就是身體、相貌統統一樣,沒有兩樣,非常之好。容貌、顏色,或者我們講的風采,『微妙,超世希有』,超越一切諸佛世界。『咸同一類,無差別相』,可見得西方世界真正的平等、真正的自由,自由與平等,西方極樂世界做到了極處。講『天人之名』是『順餘方俗』,這麼樣說出來的。

  【佛告阿難。】

  底下就較量了,就比較了。

  【譬如世間貧苦乞人。】

  這是舉世間,我們這個世間一個乞丐,貧賤的一個乞丐。

  【在帝王邊。】

  如果他旁邊站著是個帝王。

  【面貌形狀。寧可類乎。】

  『面貌形狀』會不會同一類?那當然決定不相同,一個是滿面紅光,一個是面容憔悴,決定不能比的。

  【帝王若比轉輪聖王。則為鄙陋。猶彼乞人。在帝王邊也。】

  世間帝王要跟轉輪聖王在一起,就像乞丐跟帝王在一起一樣,不成比例。

  【轉輪聖王。威相第一。比之忉利天王。又復醜劣。】

  忉利天王就是我們中國人講的玉皇大帝,欲界第二層天的天主。

  【假令帝釋。】

  帝釋就是忉利天,就是忉利天王。

  【比第六天。】

  欲界第六層天就是他化自在天王,忉利天王要跟他化自在天王站在一起,那忉利天王就像是乞丐一樣,他化自在天王就像個帝王一樣,都不成比例。

  【雖百千倍。不相類也。】

  這重重做比喻。

  【第六天王。若比極樂國中。菩薩聲聞。光顏容色。雖萬億倍。不相及逮。】

  這是沒有法子相比的,這是佛在經上給我們說的真實語。本經自古以來,古大德都把它看作《華嚴》《法華》相等的,圓教一乘,是了義當中的了義,句句話都是從真如本性裡面流露出來的。所以今天許多人希望生天,縱然生了天,他還沒有那麼大的福報,他還作不了天王,也不過是天上普通一個人而已,他就心滿意足了,這個人真正是眼光短小。不但講是忉利天王,就是他化自在天王,比不上西方極樂世界的天人,他這裡講的菩薩、聲聞就是天人,西方極樂世界完全相同的,「咸同一類」,沒有法子相比。

  【所處宮殿。衣服。飲食。猶如他化自在天王。】

  西方極樂世界,你的宮殿,你住的地方,你穿的衣服,你所想吃的東西,就跟他化自在天一樣,他化自在天是心裡一動念頭就有了,不要自己變化。他這個東西從哪裡來的?是第五天,就是化樂天變化供養。化樂天人有他心通,他化天人心裡動個什麼念頭,他就知道了,他立刻就送供養去。所以,一切無不是現成的,他的受用現成的。第五天人的受用,就是化樂天他們的受用是要自己變化;往上一層,自己不要變化,福報真大,化樂天來供養。西方極樂世界,一切都是自然變化所作的,就像他化自在天人那麼福報一樣,所以說念頭一動,你想什麼它就現什麼出來。

  【至于威德。階位。神通變化。一切天人。不可為比。百千萬億。不可計倍。】

  前面只講了物質享受像第六天,除這個之外,西方極樂世界的眾生,他們的威德,他們的地位,他這個地位就像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裡面所說的,那個地位非常的奇妙。蕅益大師說了,你要說他是人天,他人家圓證三不退,圓證三不退是什麼地位?是等覺菩薩的地位。因為證三不退,就是剛剛證得三不退,是圓教初住菩薩,但是他那個證沒有圓滿。圓證是圓滿證得,圓滿證得就是等覺菩薩,這個奇特。如果你要說他是菩薩,他煩惱還沒斷,甚至於剛剛往生的人,見思煩惱都沒有斷。所以他說,西方極樂世界真實的狀況是不可思議的,你不能說他是人天,你也不能說他是菩薩;換句話說,也可以說是人天,也可以說是菩薩,一切皆是,一切皆非,所以不可思議。這就是階位不可思議。

  『神通變化』那就更不必說了。『一切天人』,這一切天人包括就不止是第六天,包括色界十八天,包括無色界四天,換句話說,二十八層天的天人沒有一個能夠跟他相比。『百千萬億,不可計倍』,沒有法子相提並論。一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二十八層天的天人沒有人能夠跟你相比,這個地方我們要是不去,真是大傻瓜一個。如果貪圖這個世界現前的名聞利養、五欲六塵,這是真正愚痴。這樣的地方一切現成,你要想去去得了,決定不要為這個地方名利、六塵這種享受而耽誤了,那就太可惜了。

  【阿難應知。無量壽佛極樂國土。如是功德莊嚴。不可思議。】

  這一句是總結,總結的話也是勉勵我們的話,我們要覺悟,我們要認識,我們千萬不要放棄這個機會。今天我們遇到這個法門,遇到這個經典,換句話說,就是我們自己往生西方淨土,成佛的機會來到了。如果能夠把握這個機緣,我們這一生就成就了;要是失掉這個機會,你說來生來世再遇到這個機會,當然是可能的,但是不曉得要多久,不曉得又到哪一生哪一劫你才能夠再遇得到。這是無量劫來稀有難逢之一日,願我們大家珍惜、努力,不要把這個大好機緣輕易的失掉了。

  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