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上福下定法師生西三週年紀念三時繫念法會開示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一集)  2018/3/13  台灣台南淨福寺  檔名:WD32-002-0001

  尊敬的諸位同修、諸位大德,大家早。阿彌陀佛。

  今天是我們淨福寺前住持福定法師往生三週年的紀念日,非常感謝諸位法師、諸位同修,大家來參加紀念福定法師的三時繫念法事。

  三時繫念法事現在在世界各地我們淨宗道場,包括其他的寺院道場,有很多人在做這個法事。這個法事也得到愈來愈多人的歡迎,特別是我們修淨土宗法門的同修,對於自己的家親眷屬已經往生,大多數都是依三時繫念法事來做超薦。這個法事與我們修淨土是完全相應,三時分三個時段,每一時都會誦一部《佛說阿彌陀經》,念往生咒,讚佛偈,清念佛號,開示、懺悔、皈依,包括唱誦三寶讚。

  我們做這麼多年的三時繫念法事,也需要對這個法事的內容有深入的認識與了解。首先我們必須要知道,佛法在世間,也就是釋迦牟尼佛出現在我們這個世間,對我們有什麼啟示,他要教導我們什麼?我們學佛到底是什麼目的,為什麼要學佛?佛陀出現在世間,主要就是幫助我們眾生了生死、出三界,脫離六道輪迴,這是第一階段的目標。最終的目標就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是最終的目標。

  我們在六道裡面生死輪迴,無法脫離。佛在經上跟我們開示,我們眾生在六道輪迴裡面,墮落三惡道的機會比較多,時間比較長,時間很長久;在六道要生到人天善道,機會少,時間很短暫。所以古大德講一句話,我們在六道輪迴裡面,「人天是客居,三途是家鄉」,三途就是三惡道。我們來人道,我們這一生往生到人道,來作人。過去生有修得好一點的,會往生到天道,比人道好,但是這個時間比較墮三惡道的時間是非常短暫。我們來這個人天,好像出來玩,所以古大德才說,「人天是客居」,好像是客人,出來玩。我們如果出去旅遊,遊玩時間是很短暫,不是長久的,自己住的家才是長久的。我們在六道裡面,「三途是家鄉」。輪迴到人天道來,不簡單!

  所以佛門也有一句話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我們在六道裡面,要輪迴到人道來作人,這很難得。這個難得,佛在經上跟我們做個比喻,像「須彌穿針,盲龜浮木」,還有「爪上土」,我們指甲裡,在大地你去抓一把土,再丟回地上,指甲縫裡面剩的土與大地的土,哪邊比較多?當然是大地土多,留在我們指甲縫裡的土一點點。這點土就譬如說我們無量劫來在六道輪迴,往生到人天善道,那個機會就像我們指甲縫裡的土那一點點,這個比喻就是說很少,很難得。墮落三惡道的機會就像大地土那麼多,你看我們這個大地的土有多少?佛用這個比喻來形容我們在六道輪迴裡面,確確實實我們墮三惡道的機會多,時間很長。縱然往生到人天善道,時間很短,沒多久又回到三惡道。我們如果讀《地藏菩薩本願經》,我們就能了解。地藏菩薩大慈大悲將地獄的眾生超度到人天道來,投生到人道,但是過去生的煩惱習氣改不過來,又造惡業,這一生幾十年,死了之後又回到地獄。所以《地藏經》裡跟我們說,六道眾生旋出旋入,旋就是很快,出去感覺才沒有多久,怎麼又回來了?回到地獄的時間非常長,地獄受苦受完又再入餓鬼道,餓鬼道受完又再入畜生道,這個罪業受盡,才能再到人道來。所以到人道、天道的時間很短,機會很少。

  佛大慈大悲,跟我們說出六道輪迴事實的真相。因此佛是勸眾生要覺悟,要發願求解脫,解脫六道生死輪迴。你如果不出離六道,繼續在六道裡面輪迴,我們一定要覺悟,我們墮三惡道的機會多,時間很長。地獄一墮落,五千劫是最少的,算劫的,不是五千年。我們如果不去想,沒有感覺;認真去想,很可怕!受這個苦。地獄是最苦的,再來是餓鬼道,然後是畜生道。我們人道比三惡道好很多,但是我們作人,我們一生的經驗當中,是苦比較多,還是樂比較多?一般說半苦半樂。如果依我們現代來看,實在是苦多樂少。古時候沒有這些污染,說半苦半樂還說得過去。我們現在實際上是苦多樂少,苦比較多,樂很少。如果依《法華經》佛跟我們說的,「三界統苦」,你只要在六道裡面,只有苦,沒有樂。我們有時候感覺很快樂,那個樂,佛跟我們說那不是真的,那個樂過去了,苦就來了。所以那個樂叫壞苦。

  我們三界有三苦、八苦。欲界裡面有苦苦、壞苦、行苦;色界沒苦苦,它有壞苦、有行苦;無色界有行苦。欲界三種苦都具足,三苦。八苦,在我們人道,我們能體會到,生老病死,我們人出生,生苦,老也苦,病也很苦,死更苦,在我們身體基本就有這四種的苦,生老病死。在我們心理上有求不得苦,我們活在世間,總是有所希求,沒錢想求發財,沒有地位想求得地位。我們這個世間總是有所求,各人所求的不同,求得到就很高興,求不到就很失望,失望就苦,患得患失,叫求不得苦。實際上求不得苦,求得也苦。譬如說你求賺錢,求不到,當然很失望,很痛苦。但是錢賺到,你求到了,是不是就很快樂?也不快樂。得到錢的時候,又怕失去,要去投資,做生意,怕錢財又失去,一天到晚為這個錢而操心,也是苦。所以《無量壽經》,佛給我們開示,「有無同憂,有一少一,思欲齊等」,有無同憂就是有也憂愁,沒有也憂愁。有錢也憂愁,沒錢也憂愁,這叫做同憂,大家都有這個煩惱。求不得苦,這是很普遍。

  再來就是愛別離苦,我們親愛的人,總是有一天會與我們分離,叫做生離死別。我們父母、夫妻、子女,還有我們在社會上,在我們這個世間看,《無量壽經》講得最詳細,「或父哭子,或子哭父」,這個哭就是哭。父母往生,做兒女的當然會傷心,悲傷,會哭;也有白髮送黑髮,父母哭子,孩子比父母早死,這叫做或父哭子,或子哭父。我們這個社會,這個世間,我們都看得到,這是愛別離苦。愛別離,生離死別,在世也會分離,為種種原因,經營事業,夫妻、父母不能時常住一起,常常分離,分離就會思念,思念就是苦。死是永遠離別,無法再見面,這必定是非常的傷心、痛苦,這叫做愛別離苦。現在做兒女哭父母的,這是孝子,但是孝子比較少了,特別是這個時代,做父母哭兒女的比較多。

  再來就是怨憎會苦,這個怨憎會就是冤家對頭,偏偏成為一家人,偏偏遇到,冤家路窄,冤家對頭,路很窄,常常遇到,不想看到,偏偏遇到。結冤仇,冤冤相報沒完沒了。這個冤冤相報,確實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對於三世因果如果不了解,必定是冤冤相報,冤仇愈結愈深。譬如說這一生被人陷害、被人殺害,過去生是自己去陷害別人、殺害別人,這一生因緣果報遇到,他來報復。對這個因果不了解,不了解當然是怨恨,怨恨他就要再報復回來。報復也沒有辦法報復到剛好,有時候都會報復得超過,超過時,就換欠他,換他再來討。這樣冤冤相報,冤仇愈結愈深,沒完沒了,雙方面都非常的痛苦。所以古大德告訴我們,冤可解,不可結。我們讓人欺負、讓人欺騙,甚至讓人陷害、殺害,這就是還債,過去生我們害他,這一生還債還完就好了,不要再去討,再討又要結冤仇了,這樣才能化解。一定要有一方面放下,這樣就能化解了。如果兩方面都不能放下,永遠冤冤相報,冤仇愈結愈深。所以這個叫做怨憎會苦。

  我們這個世間,我們看到怨憎會苦太多了,最麻煩的就是成為一家人,互相報復。他後世投胎到你家,做你家的子孫,來破壞這個家庭,這個冤親債主是最嚴重的,當子孫來報仇。所以這個因果我們如果了解,確實真的了解因果,你就放下了。放不下,總是不了解事實真相。所以這個因果教育非常的重要。我們淨老和尚這一、二十年來特別推薦提倡儒家《弟子規》、道家《太上感應篇》、佛家《佛說十善業道經》,這就是倫理道德因果教育,這非常重要。還有印光祖師提倡的《了凡四訓》、《太上感應篇》,還有《安士全書》、《文昌帝君陰騭文》,裡面全都是談因果。我們如果看這三本善書,對因果報應的事實真相我們就能了解。了解,我們才能放得下,不然確實是冤冤相報,怨憎會苦。

  第八就是五陰熾盛苦。色、受、想、行、識,這個五陰。色是物質,後面受、想、行、識是精神。這個五蘊,前面的苦,所有的苦都是五蘊造成的,所以《心經》裡面說,「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我們能夠了解這個一切苦厄,一切痛苦災厄,所有的痛苦災厄都是從五蘊產生的。觀自在菩薩他能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苦厄就沒有了。所以我們讀《心經》就知道,所有的苦都是從五蘊來的。我們不知道五蘊皆空,迷在這裡面,迷惑、造業、受報。所以五蘊是一切苦的源頭,如果能照見五蘊是空,苦就沒有了。

  以上就是說三苦、八苦,我們在這個人道,八苦也是無法避免。作人比三惡道好,但是這個苦,我們就覺得很難忍受。天道比人道好,但是時間一到,也是要墮落,不是永久的,是無常的。所以佛勸我們覺悟,要發心求解脫,求脫離六道生死輪迴,要發這個心。所以釋迦牟尼佛示現在我們世間,示現給我們看的就是這件事,就是勸我們覺悟,生死輪迴是大苦,我們要求出離六道生死輪迴,才能得到究竟的安樂。不然在六道裡面只有苦,絕對沒有快樂的。

  所以四聖諦裡說苦集滅道,苦,諦就是真實的意思,苦諦就是苦是真的,快樂是假的,這叫做苦諦。苦從集來的,集就是煩惱,貪瞋痴。我們要滅這個苦,就要修道,學佛主要就是要解脫六道生死輪迴的大苦。我們了解之後,佛法八萬四千法門,大乘小乘、顯宗密教,主要就是教我們要求脫離六道生死輪迴,這是第一階段的目標,最終就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我們這個苦的根源,從集來的,貪瞋痴。所以三時繫念第一時的一首偈,我們《彌陀經》誦完,念第二段的開示。第二段的開示,中峰國師就跟我們開示,「諸苦盡從貪欲起,不知貪欲起於何,因忘自性彌陀佛,異念紛馳總是魔」。這首偈就是告訴我們諸苦,就是我們剛才講的所有的苦,從哪裡生起的?盡從貪欲起,貪瞋痴,貪是排第一個,後面的煩惱是從貪這個根源所發展出來。所以諸苦盡從貪欲起,我們的苦是從哪裡來的?從貪欲。我們怎麼會有六道生死輪迴?就是我們有愛欲,有貪欲,這個是見思煩惱的根本。貪欲的業因造成六道生死輪迴的苦果。貪欲是從哪裡來的?不知貪欲起於何,就是我們不知道貪欲是從哪裡生起的。因忘自性彌陀佛,因就是原因,這個起因就是我們忘記了自性的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我們的自性,我們的自性就是阿彌陀佛,我們忘記了,忘記了我們是阿彌陀佛,所以起心動念,迷惑、造業、受苦報。我們念佛法門是回歸自性最直接的一個方法,我們念佛就是回歸自性。如果忘記阿彌陀佛,貪瞋痴慢這些惡念、雜念就全現行了,現行就造業,造業就要受果報。中峰國師一句話跟我們說破,就是我們忘記自性是阿彌陀佛。佛勸我們念阿彌陀佛,就是回歸自性最直接的方法。比其他的法門,確確實實這個法門是究竟圓滿、簡單方便的一個法門。直接回歸自性,就是念阿彌陀佛。

  我們把這句佛號念熟,妄念不起,我們自然就明心見性。異念紛馳總是魔,異就是雜念,很亂的雜念。我們如果不念佛,我們這個念頭想東想西,想前想後,想過去想未來,都是妄想、妄念。妄念紛馳就是很亂,不斷一直生起來。妄念總是折磨我們,這個魔就是折磨我們,我們受這些妄念的干擾,迷惑、造業、受苦報,魔就折磨我們。所以我們回歸阿彌陀佛,將所有的妄念放下,用這句佛念來代替所有的妄念,這樣就對了。我們念佛還沒有念到這個功夫,總是還有妄念,不用怕,古大德說「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就是說妄念起來不用怕,怕我們覺悟太晚,忘記念佛,隨著妄念繼續再迷惑顛倒下去,就怕這樣。如果妄念一起,馬上發覺,趕緊換成阿彌陀佛這一念,時時刻刻提起警覺,這樣念佛,功夫純熟,就得功夫成片,起心動念自然就是阿彌陀佛,我們這一生決定往生西方去作佛。世間事總是全都帶不走。

  三時繫念第一時第三段的開示也非常重要。第二段的開示有一句是我們要常常記得的,「阿彌陀佛即是我心,我心即是阿彌陀佛;淨土即此方,此方即淨土。豈非迷悟之自殊,何有聖凡而彼此。乃知現前眾等,以自性阿彌陀,與大眾舌根,普同運轉,根本法輪」。這句的開示是最親切的,阿彌陀佛即是我心,阿彌陀佛是什麼?就是我們自己的心。我們自己這個心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我的心,我的心就是阿彌陀佛。這個開示無比的親切。阿彌陀佛在哪裡?就是在我們心裡,我們的心如果念阿彌陀佛,這個心就是阿彌陀佛,所以念佛成佛的原理就是在這裡。

  「淨土即此方,此方即淨土」。佛經告訴我們心淨則土淨。外面的環境有穢土、有淨土,穢土就是污染不清淨的環境,這叫做穢土。環境怎麼會不清淨?環境就是我們人心不清淨,所以造成環境的不清淨,造成環境的污染。環境要清淨,一定要回歸到我們自己的自心,我們自己的自心要清淨,我們住的環境就清淨,就叫做淨土。所以我們的心如果清淨,雖然我們現在住在娑婆世界,也是住淨土。所以淨土即此方,此方即淨土,這主要是說我們的心。所以心淨則土淨,我們的心如果清淨,住的國土就清淨;心如果不清淨,走到哪裡都不清淨。所以我們心清淨,我們現在看到的世界就是極樂世界;心如果不清淨,看到極樂世界也變成娑婆世界,這個關鍵都在於我們的心。因此我們念佛,就是要念到心清淨,所以念佛法門叫做淨土法門,淨宗,淨土宗,簡稱淨宗,就是淨土宗。我們念佛就是要回歸到我們的自性清淨心,我們回歸到自性清淨心,我們與淨土就起感應,自然就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這個開示我們要時常記在心裡。

  後面懺悔這段也很重要。第一時,我們唱佛寶讚,從靈前回到佛前來,有一段開示,這段開示也非常重要。「人人分上,本有彌陀;箇箇心中,總為淨土。了則頭頭見佛,悟來步步西方。上來啟建三時繫念淨業道場,今當第一時佛事已圓,如上殊勳,投入彌陀大願海中,專為往生堂上眾等亡靈求生淨土。但念自從無始,迄至今生,一念違真,六根逐妄,隨情造業,縱我為非。身業則殺盜邪淫。口過則妄言、綺語、兩舌、惡口。意惡則常起貪瞋,深生痴愛。由茲三業,鉤鎖妄緣,常汩汩於塵勞,但茫茫於歲月,欲思出離,唯憑懺悔熏修之力。俾眼耳鼻舌身意之過愆,應念頓消。使色聲香味觸法之浮塵,即時清淨。又極樂求生,全憑發願。仰勞法眾,異口同音,敬為亡靈至心懺悔發願」。

  這段中峰國師的開示就是懺悔。懺悔法門就是我們修學佛法主要的功課,從我們凡夫一直到成佛,無非就是在修懺悔法,懺悔就是改過,不斷的改過,我們才會進步。所以叫做改進,有改過才有進步。如果沒有改過,就沒有進步。改過就是佛門說的懺悔,懺除業障,懺悔。所以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十大願第四願就是「懺悔業障」。你看普賢菩薩是等覺菩薩,再破一品身相無明就成佛了,他接近成佛了,還得要修懺悔法,何況是我們凡夫!等覺菩薩都要修懺悔,我們凡夫當然一定要修懺悔法。所以這個懺悔是我們當前最主要的功課,我們不能疏忽。所以念佛,為什麼念這麼久,功夫不得力?就是沒有懺悔,沒有改過。我們如果知道懺悔、改過,念佛功夫必定會得力,打佛七也必定會得一心不亂,所以這個很重要。

  我們看中峰國師的開示,但念自從無始,無始就是無始劫以來,無始就是沒有開始,我們在六道什麼時候迷的?沒有一個開始。你要去找一個開始,找不到,所以叫做無始。因為那都是虛妄的,你要去哪裡找一個開始?沒有,只有當下覺悟,你就明白了。所以說無始,就是無始劫以來,迄至今生,今就是我們現在,到我們現在,一念違真。這個開示,重點就在這個一念。你說什麼時候迷的?我們當下這一念迷的。我們每一念都是迷,一念違背了真性,這就叫迷。念念迷,迷了之後,我們的六根、六妄就隨著妄境,隨著外面的五欲六塵妄想所現出的境界,自己迷,自己現出這個妄境出來,在這個妄境裡面,隨情造業,隨我們的感情來造罪業。縱我為非,縱是放縱,沒有約束,放縱我們的妄念,為非作歹,就是造惡業,造罪業。

  下面跟我們具體舉出造什麼業?身業則殺盜邪淫,這是說身三業,我們身體造作的行為,有三種的惡業,第一條就是殺生。殺生,在我們人世間,只有殺人才有罪。人以外,殺害畜生,殺害禽獸動物,世間人認為是沒有罪的。但是佛告訴我們,殺人有罪,殺害動物一樣有罪,這也是冤冤相報。我們殺生,特別是吃肉,殺生吃肉,這就是造冤業。所以輪迴六道,確實是冤冤相報,吃牠半斤,要還牠八兩。一刀還一刀,一命還一命,要還的,還債。不是說吃完就沒事了,不是如此,後面有業債存在,冤冤相報。所以《楞嚴經》佛跟我們說,「羊死為人,人死為羊」。說那隻羊的罪業受完,牠也會到人間來當人。我們人在人間如果不修善業,一天到晚殺生吃肉,吃羊肉,福報享盡,惡業成熟,死後墮落畜生道當羊。之前被我們吃的那隻羊,換牠來當人,之前我們吃牠,殺來吃,換我們墮落畜生道當羊,互相吃,互相殺,冤冤相報。所以《楞嚴經》佛跟我們說,「羊死為人,人死為羊」,人死當羊,羊死來當人,這就是輪迴的事實真相,就是這樣,所以勸我們不能殺生。我們沒學佛之前不懂,總是會造殺生業。佛勸我們不殺生,《十善業道經》第一條就是不殺生,五戒第一條是不殺生,沙彌戒第一條也是不殺生,把這個不殺生擺在第一戒。

  第二條就是偷盜,偷盜不一定是做強盜、做賊,去偷去搶,只要是以不正當的手段,將別人的財物變成我們的財物,都是屬於偷盜。所以偷盜戒很微細,要持得很清淨確實也不簡單,這要深入《戒經》,我們才能了解。總是我們有這一念心,想要佔別人便宜的心,那就是盜心,偷盜心,做的行為就是造偷盜的罪業,這是我們無始劫以來都會去造的。第一條殺生,我們沒有學佛以前殺生,學佛會減少,但是我們無法完全避免。所以盡量要避免,不殺不盜。

  邪淫,就是男女之間不正常的關係。現在這個開放的社會,犯邪淫非常的普遍,因此離婚率很高,愈來愈多,這個跟邪淫有很大的關係。這是我們身體造作三種的惡業,我們要改過來,要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

  再來就是口過有四種惡業,則妄言、綺語、兩舌、惡口。這個妄言就是講謊話去欺騙人,妄言。綺語就是花言巧語,說得很好聽,實際上不實在,讓人聽了迷惑顛倒,這叫做綺語。特別現在唱歌的歌曲,唱那種愛情歌曲,編得很美麗、很好聽,但是那都是迷惑人的心志。像那種語言,包括小說、戲劇,種種迷惑人心的那些語言文字都是屬於綺語,這些是我們都不能去造作的業。

  兩舌,就是破壞、分化、離間。特別人與人之間,去破壞和諧,本來無事,他就講一些話,兩舌,使兩方面變成對立,我們在這個社會看到族群的對立、人與人的對立、國與國的對立,就是有人造作兩舌的罪業,造成社會不和諧,國家不會安定。所以這兩舌的罪業,現在在社會上也非常多,特別在我們台灣,我們很明顯可以見到。所以我們要避免,避免造兩舌的罪業,這個果報也是很可怕。

  再來就是惡口,惡口就是講話口氣不好,口氣很不好。講話會傷人,口氣不好,態度不好,所以我們的語言也要學習,不能惡口,不能口氣不好。這個惡口,果報也不好。我們人與人會起衝突,惡口這個因素很大。在社會上,我們也時常看到,其實也沒有什麼冤仇,拿刀相殺,就是講話有惡口,對方聽了生氣,致使雙方互相殺害。這個惡口在我們台灣現在也是很普遍,特別是政治人物,很沒有道德,你看現在電視台講的,講正確的言論很少,講妄言、綺語、兩舌、惡口的很多。如果你常看電視,必定受到他的影響。所以我們淨老和尚勸大家不要看電視,不要看報紙,都沒有事。你如果一定要看,你的心必定會受到污染。所以我們現在這個時代要保持自己的清淨心,我們最好避免,不要去接觸這些媒體。我們要接觸的就是講佛法,講正法的,這個我們可以聽,我們是有選擇性的。選擇正確的,我們來聽、來接觸,對我們才有幫助。其他對我們沒有幫助的,我們不需要去看,不需要去聽,也不需要知道,這樣我們的心才清淨,對我們念佛的功夫才有幫助。

  以上就是四種的口業,這個口業比身業更容易造,所以《無量壽經》佛給我們開示,「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善護,就是我們要好好去保護我們的口業。不譏他過就是別人有過失,我們不要去譏笑。他有過失,我們去說他的過失,我們自己造口業,這又何必?沒有必要。因此我們善護口業,就是要遠離妄言、綺語、兩舌、惡口,我們修這個口業。修這個口業最好的方法,《西方確指》覺明妙行菩薩跟我們開示,「多念一聲佛,少說一句話,打得念頭死,許汝法身活」。所以我們話少說,話如果說多,一定會說錯話。言多必失,就是語言,我們話如果講太多必定有失誤,言多必失。所以我們少說一句話,多念一句佛。念佛,我們是修口的淨業,一般說好話是修口的善業。我們念佛是修淨業,這最殊勝。所以我們要善護口業,善護口業莫過於念佛,最好是念佛,我們念佛修淨業。

  下面說,意惡則常起貪瞋,深生痴愛。這個意就是我們的心理,我們心裡所想的,意有三種惡業,意惡,意的惡業。這個意是主宰,我們身口都受到意業的指揮。所以意的惡業就是貪瞋痴。意惡則常起貪瞋,第一是貪,貪心,貪欲。貪名、貪財、貪色、貪利,都是貪。貪,如果貪不到,他就起瞋恨心。看別人有,我們沒有,我們就想要貪得,貪求。貪求,求不到,就起瞋恨。求得的時候,深生痴愛,譬如說求名、求財、求利,或者有人說愛古董,每一項如果是因貪得到,他就深生痴愛。痴就是愚痴。愚痴產生愛欲,有人對古董特別喜愛,不只是喜愛,而是痴愛。愛裡面是愚痴,沒有智慧,沒有理智,愚痴感情的愛,放不下,捨不得,這就是痴愛。這是意的三種惡業,貪瞋痴。我們一般說貪瞋痴,如果講得詳細一點,貪、瞋、痴,還有慢、疑、惡見,這六大煩惱常相隨。簡單濃縮起來講,貪瞋痴。

  以上就是十惡業,如果把它轉過來就變成十善業;轉過來就是懺悔、改過,就是十善業。如果造十惡業,由茲三業,鉤鎖妄緣,常汨汨於塵勞,但茫茫於歲月。茫茫,就是茫茫渺渺;汨汨就是一天過一天,在塵勞裡面也不覺悟,一直造惡業。我們今天覺悟了,欲思出離,我們想要出離三界六道輪迴,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唯憑懺悔薰修之力。我們如果不改過,一直造惡業,會障礙我們往生。所以說我們想要出離六道,唯憑懺悔薰修之力,我們要修懺悔法,要懺悔,懺悔必定要知道改過。所以懺悔不是我們懺悔偈念完就沒事了,念懺悔偈是提醒我們,提醒我們要修懺悔,我們無始劫以來到今天,造的業太多、太重了,我們一定時時刻刻要懺悔。所以說唯憑懺悔薰修之力,俾眼耳鼻舌身意之過愆,應念頓消。俾就是希望達到我們六根眼耳鼻舌身意,過愆就是說我們的過失,我們的過失可以消除。應念頓消,應念的這個念就是隨著我們念頭在轉,我們念頭如果轉過來,這個過愆它就消除了。我們的念頭如果是迷,不覺悟,只要一念覺,這樣就轉過來,過惡就沒有了。一念迷,就造過愆、過失,造罪過。這是對我們自心。

  下面說,使色聲香味觸法之浮塵,即時清淨。我們心淨,國土就清淨。我們六根清淨,六塵就清淨。我們六根的過愆如果消除,我們眼睛看到的色,看到這些東西清淨,聽到聲音清淨,聞到香味也清淨,我們的舌接觸味塵也清淨,身接觸外面也清淨,我們的意接觸法塵也清淨。這個六塵叫做浮塵,浮塵就是虛妄,不是真實的。我們的心如果一念覺,六根清淨,六塵就清淨。又極樂求生,全憑發願。所以說我們懺悔也是要發願,我們如果沒有發願,我們就不會去修懺悔法,我們發願才會去修懺悔法,願意來修懺悔法。仰勞法眾,異口同音,敬為亡靈,至心懺悔發願。我們為亡靈至心懺悔發願,也是我們自己要求懺悔發願。主要是藉由我們要超薦亡靈的因緣,我們大家來修懺悔法。但是這個懺悔的效果必定是要至心懺悔,這樣才有效果。如果不知道修至心懺悔,這就沒有效果。

  下面就是跟我們說懺悔偈,「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痴,從身語意之所生,今對佛前求懺悔」。這首偈就是教我們懺悔。往昔就是過去,一直到今天,我們所有造的諸惡業,也就是十惡業。所有的惡業,都是歸納在十惡業。這麼多的惡業是從哪裡來的?皆由無始貪瞋痴,就是由於無始劫以來,我們心裡有貪、有瞋、有痴,貪瞋痴三毒煩惱。這個三毒煩惱,從身語意之所生,表現在身語意就是十惡業。所以三毒煩惱,這個三毒煩惱就是引起我們身語意造作十惡業。所有惡業就是由此所生的,就是由於無始劫的貪瞋痴,將我們的身語意(身三、語四、意三)這十惡業引起的。

  今對佛前求懺悔,今就是說現在,現在我們在佛前來求懺悔。懺悔就是要改過,不是說念一念就好了。念一念,如果沒有改過,也不是真正懺悔。所以念完,我們要去思惟、要去觀察,我們的身口意三業要去檢點,不斷來改過。在佛前發願,就是請佛替我們做證明,證明我們從今天開始要發願來改過,這真正要有至心,才能夠來改過。如果沒有至心,念一念,就不見了,就忘記了,這就是沒有至心。有至心,念茲在茲,念念都不會忘記,念念都提醒自己要謹慎,不要繼續再造惡業。如果習氣很重,有時控制不住,要在佛前求佛力加持,求懺悔,消除我們的業障。如果至心來求佛力加持,必定有感應。

  下面就是四弘誓願,四弘誓願就是「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這四弘誓願,四條。這四條配合我們的懺悔偈,也非常的重要,我們也不能疏忽。第一願就是我們要發願度眾生,我們大乘佛法就是要發願度眾生。如果沒有發願度眾生,只求自己了生死、出三界,沒有發願要度眾生了生死、出三界,那變成小乘,小乘自了漢。所以我們自己發願要了生死、出三界,也要發願度眾生了生死、出三界,脫離六道輪迴,要發這個願。

  眾生無邊誓願度,眾生無量無邊,眾生沒有那麼好度,為什麼有人不發願作菩薩?眾生難度。確實真的難度,不好度。所以他的願心就退轉,自己修,自己了脫就好,就變小乘。佛是鼓勵勸勉我們要修大乘,修大乘就是要度眾生,所以第一願要發願度眾生,眾生無邊誓願度。要度眾生,就要煩惱無盡誓願斷,我們要斷煩惱。我們的煩惱如果沒有斷,我們自己度自己都度不了,怎麼度眾生?所以要斷煩惱。要斷煩惱就要法門無量誓願學,學法門就是為了斷煩惱。最終目標就是佛道無上誓願成,主要是要成就佛道。所以斷煩惱、學法門、成佛道,主要還是為了度眾生。所以這個四弘誓願也是懺悔,實際上這個關鍵就是在斷煩惱,斷煩惱是真實的懺悔。

  好,我們時間到了,我們就跟大家學習到此。下午三時繫念,我們做三時繫念,我們聽到中峰國師的開示以及《彌陀經》,我們起碼就有個概念,知道是教我們怎麼修,這非常重要。好,我們現在休息,十點半上午供,午供完我們用午齋。好,謝謝大家,祝大家福慧增長,六時吉祥,身心安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