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癸卯年新春團拜開示—新年祈福,恭敬中求  悟道法師主講  (共一集)  2023/1/30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32-136-0001

  尊敬的諸位法師、林老師、李教授、王老師,諸位同修大德,大家新年吉祥。阿彌陀佛!請放掌。很快的我們二O二三年,中華民國一百一十二年癸卯春節假期已經過了,今天一般的公司行號,公家機關都開始上班。我們華藏每一年,也都是在過完春節第一天上班大家在一起團拜,團體拜年,就是開始我們今年一年的工作。在諺語裡面講,「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一生之計在於勤」。春節開始就是我們規畫今年一年要做的事情,做事業、學業,我們修行道業,在新的一年也要有所規畫,在學習方面也要不斷的提升、進步,這是我們一年開始很重要的一個課題。

  佛法的修學,世間法也是有相同的道理。佛法過去印光祖師常講,從恭敬當中求,「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如果沒有恭敬心,那就得不到利益,這個是世出世法求學主要的一個態度。恭敬,怎麼叫恭敬?恭敬是發自內心,所謂「誠於中,形於外」。去年底我們佛陀教育網路學院,我們也開闢了一個佛學問答的時段,現在目前就是定在每星期五晚上七點到八點半。年底有位同修問,常常聽說誠敬,要怎麼做?怎樣做才是叫誠敬?我給他回答,按照《弟子規》去做就叫誠敬。所以恭敬、誠敬,是要有具體的表現,而不是口號,不是講一講。你沒有具體表現,自己是不是誠敬?實在講也不知道。最高的指導原則就是從我們心地裡面去領會,真正心誠,他自然形於外,也不必教,他那個恭敬心生起來,他的行動、他的做法,很自然他就表現出來。但是往往我們誠敬之心沒有生起來的時候,我們在這個身口方面,誠敬的表達就表達不出來了。因此不知道自己有沒有誠敬心,要從身口先來對照、來檢點,然後照著這樣去做,那你誠敬心就會生起來了。

  就像過去台中蓮社雪廬老人編的《常禮舉要》,禮的精神是什麼?禮是世間法,是毋不敬。講毋不敬,就一切;佛法講,一切恭敬,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恭敬。我們做任何的事業,或者自己的一個工作,一般講要有敬業的精神,你把這個事情做好了,對這個事的恭敬。對人有禮,是對人的恭敬。對物能夠愛惜,對物的恭敬。一雙鞋子,用的物品這些,愛惜使用,這個對物的恭敬。對人事物,他的一個恭敬的表現。所以《常禮舉要》,過去李老師講,你不懂就照著做,做到最後你就懂了。就像佛教我們這些戒律、規矩,我們不懂是什麼道理,但是你只要肯做,《論語》裡面講「力行近乎仁」,你不懂什麼叫仁,你只要照這個常禮去做,你就接近仁了,慢慢你的仁心就起來了。

  所以我們今天的一個團拜,這是我們中國人的文化,所謂中華文化。人團拜就是團體拜年,拜年在過去的傳統就是去走春,親友家互相來拜訪,這樣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才會和諧、才會融洽,才有交流、才有人情味。拜年總是要去見見面,現在得力於科技的發達,有的住得比較遠方,透過電話、電腦視訊,這樣大家來互相拜年,這是一個方便,到現場當然是最親切的。比如說我們到了一個地方去拜年,跟視訊它還是有差別。俗話講「見面三分情」,見了面,人自然就有一個交感。人如果不見面就不親,就疏遠了。所以「親」那個字,親人的親,旁邊有個「見」。現在大陸簡體字,把那個「見」去掉了。有一次我在上海,上海那個廣告板寫了,它就把見那個字淡化,下面寫著:人不見面,怎麼會親?意思就是「親」這個字,那個見沒有了,人與人不見面,你怎麼會親?不要說一般人,就是連自己的父母親,自己的親人,如果你長年不見面,他也就不親了。為什麼你看《弟子規》裡面講要晨昏定省,父母在,早晨請個安,晚上睡覺請個安。這個《常禮舉要》也有,晨昏定省。定省是什麼?就是見面。見面問候,來看看他的生活起居、身體狀況,或者有什麼事情要交代,你不見面怎麼交代?你怎麼知道他的最新狀況,當然就不了解。所以人不見面就不親了,自己的親人,如果沒有往來,在路上碰到都不認識。

  所以有一年我到西雅圖淨宗學會,副會長他的太太,我去那邊講經,她知道我是汐止人,住在汐止,在五堵出生的。她說她也是汐止人。我說汐止哪裡?她說姓鄭。我說我母親也姓鄭,我母親是汐止人,我父親是松山的人。所以族譜拿出來看,發現她的名字在裡面,才知道原來是親人,但是從來沒見過面。所以我就把那個族譜給她,她去看,她說以前每一年她在台灣家族聚餐,都有去聚會。這是中國文化的一個傳統,古時候的家族,中國對日抗戰八年,抗戰勝利之後,我們老和尚常講,最大的損失就是傳統的家沒有了,那個大家族,最少也有幾百人,大的有幾千人。

  中國傳統社會保持長治久安,家族發揮很大的功能,因為有家族,它必定有家訓、家規、家教,因為你這個家這麼大,你要管得好,你沒有這些你怎麼管?一個家莊,這個家族治理好了,當然影響整個社會。所以這個是國家社會長治久安,一股非常重要、穩定的力量。而且家,它有個歸宿感,就是說你到外面去打拼創業,無論成功、失敗,成功回來就光宗耀祖,失敗回來家族給你照顧你的晚年。所以無論他到哪裡去創業,他心有個歸依處。所以中國人的傳統,回老家,那個觀念是他回到家族有人照顧。你賺的錢,你要交出來,由這個族選出一個長輩,選出的這個長者來統籌、來掌管。現在這個家沒有,是小家庭了。小家庭心量就很小,什麼事情只有想到自己,頂多想到自己這個小家庭,心量就很小,他就不會想到別人了。自己家人都不會想了,他更不可能去想到其他的人,所以就變成自私自利。大家族人這麼多,你什麼事情要處理得公平,不公平就會有聲音了。所以過去蔡老師講《弟子規》、講《群書治要》,講得的確是很有道理,他說沒有這個家族,他也不懂禮貌。因為他從小沒有那個概念,對尊卑長幼這些禮,又沒有伯伯、叔叔住在一起,兄弟姐妹,堂兄弟、表兄弟沒有,這些人倫、倫理的關係他也就不清楚了。所以這個是倫理的教育,倫理道德的教育。

  所以我們淨老和尚在二OO三年回到家鄉去辦一個中華文化教育中心,在湯池鎮,當時他就常常聽到企業家、企業家。他說現在這個傳統家族沒有了,他說現在企業,來自各個不同的家庭這些成員,這也是一個家。所以傳統文化在大陸的推行,就從企業家開始。所以用傳統這種家的文化,來維繫、來教化他企業的全體員工,他員工的父母、兒女,就是自己家人一樣了。所以在大陸,現在實驗得很成功的,蘇州的吳董、福州的吳董,還有南京,有很多地方辦得很成功。這個實驗,家文化,把傳統家族的文化用在企業上,非常成功。這個是我們值得去推廣的,我們在各個層面都可以去推廣。

  我們學習,總是要有一個依據。像我們三寶弟子,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是回歸,依是依靠、依循、依據、依止,要有一個依據,要有一個核心,我們要掌握住一個核心來學習。我們淨老和尚給我們提出三個根,《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道經》,儒釋道三個根。這三個根,每一個根都有它相關的典籍。過去我也列出一些,比如說《弟子規》相關的典籍是《常禮舉要》,這李老師編的。還有《群書治要》、還有《論語》、還有《格言聯璧》、《延壽藥言》這一類的,跟這個都相關的。《太上感應篇》是講因果教育,《弟子規》是講倫理道德的教育,《十善業道經》倫理道德因果的教育、智慧的教育都有,般若智慧。《弟子規》跟《感應篇》,一個倫理道德,一個因果教育,這兩個如果學好了,十善業道就能夠落實了;不然說十善業,那也是有名無實。因為這兩方面,儒跟道,儒的《弟子規》、道的《感應篇》是講得比較詳細的。佛經,當然在小乘阿含經也有講比較細的地方,但是散在很多部經典,你要全部去看,恐怕是非常少數的人才有可能有時間去看那些經,大多數人他沒那個時間;你也必須要看得很多,集合起來才能有一個完整的。因此在中國,佛教的學習,自古以來祖師大德就用中國自己本土講的這些,都足以代替佛教的小乘阿含部的經典,因為阿含部也是教做人,做人處事、待人接物這些道理。儒、道的經典,中國人都是比較精簡、濃縮的,大家受持容易。像《感應篇》,我們剛才讀一遍是十五分鐘,如果要一個半小時,我看大家都不用上班了,這個時間的問題。所以祖師大德用中國本土的這些來代替小乘,然後再學大乘佛法他就有基礎了,這個是我們也要了解的。

  我們淨老和尚去年往生,但是他的教導,我們不能忘記,要延續下去。在二O一九年,他臨時找我去巴黎,就給我講,他說現在老了,要接力賽跑,他那個棒子要交給我們,我們要繼續跑。他老人家晚年非常重視儒、釋、道三個根,傳統文化的學習推廣,包括多元宗教,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倡多元宗教,宗教與宗教之間互相學習。以宗教的學習,大家建立共識,然後影響到政治、工商業,各方面的,這個世界才有可能達到和平。如果沒有從這個地方下手,世界和平只是一個口號、一個理想。大家都想和平,但是是愈來愈不和平、愈來愈亂,天災人禍愈來愈多,一年比一年多,一次比一次嚴重。

  所以我們過年祈福,這是大家的心願。但是祈福,像《了凡四訓》講,你「求有益於得」,那才有意義。求就是我命中沒有,但我現在求,我可以求得到,那才有意義。不然你「求之有道,得之有命」,大家都想求,但是你得不到,那就沒有意義了。《了凡四訓》就給我們講這個道理,大家都想求發財,哪一個不想求發財?你命中有的,他求到了;命中沒有的,他怎麼打拼也求不到,因為他命中沒有。所以我們台灣有一首歌「愛拼才會贏」,那個歌詞有一句也滿有意思,它說拼,你不一定會成功,但是不能不拼。這個就是它不足的地方,大家一定要拼,但是拼,不一定你會成功,有的會成功,有的不一定會成功。這個就是《了凡四訓》講的,你「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拼就是去求,命中有的他求到了,命中沒有的他還是求不到,那沒有意義。如果知道說一切都有命運,我怎麼拼也是這樣,他就會很消極了。如果他懂得改造命運的理論方法,那就很積極了,他就很有意義了。我原來沒有的,我也能求得到。為什麼能求得到?這個完全都是在自己。《太上感應篇》一開頭就給我們講,「太上曰,禍福無門,惟人自召」。這個大的叫禍福,災禍、福報是大的,小的叫吉凶,小的方面叫吉凶,大的叫禍福。禍福它沒有定門,不一定,沒有門路,不一定,唯有人自己去招感。「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招禍、招福,都是自己去招感來的,我們一般講叫自作自受,你自己去造作,你自己去承受,你自己去享受。你造善,你享受福報;你造惡業,你就享受災禍。福報、災禍不是別人給我們的,不是上帝處罰我們、不是閻羅王處罰我們、不是別人,是自己去造這個業,你去招感這個果報,這個就是講因果教育。

  禍福它沒有一定,人去招感來的,人去製造出來的。我們看看新冠狀病毒的疫情已經過了三年,到現在還沒有解除。這是災禍的一種,其他還很多,現在全球暖化,南極的冰島都變成水了。水災、火災、地震、風災,天災人禍,連連不斷。這些地球上的災難,就是地球人類的共業去招感來的,你人類去製造出來的,簡單講就是這樣,人去製造出來的。人類遭遇到災難,沒有這種聖賢、宗教經典神聖的教育,人不明理,他現在只相信科學、只相信疫苗,認為科學是萬能的、科學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但是事實上擺在我們眼前,科學不是萬能。有一年我到美國底特律去,有一個同修他去念書,他開車載我去郊遊,他就給我講,他說我學佛我父母都很反對,都不敢給他們知道。他說我來這裡是學科學的,他說有良心的科學家不會說科學是萬能。科學是萬能,那是沒有良心的科學家在講的,他就給我講了真話。事實上擺在眼前,我們看到這個疫情還沒有解除,科學能解決嗎?現在認為發明疫苗就可以解決了,但是病毒不斷的變種。這個就是沒有因果教育這樣的一個觀念,他就不知道,他只是科學領域那一方面知道,這一方面他就不懂。

  《了凡四訓》,人都有命運,我們個人有命運,一個家庭有家運,國有國運。我們每一年,宮廟都要抽國運籤,那個國運籤是什麼?你人怎麼做,「禍福無門,惟人自召」,不給你講得很清楚嗎!你一個國家如果政策對了,全民受福,對不對?一個政策錯了,就損害全民。一個錯誤的政策比貪污嚴重,不曉得嚴重多少倍?不曉得損失多少?這些大家不懂,甚至在位的時候胡作妄為、自私自利,是造罪業,這個怎麼會有福報?你躲避災禍都來不及。一直製造災禍,然後心裡還想得到福報,哪有那個道理?就像《俞淨意公遇灶神記》一樣,你種了滿地的荊棘,都會刺人的荊棘,你還想豐收,五穀豐登,哪有那個道理!你種的因是不好的、不對的,你想要得到好的果,怎麼可能?「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你果報現前,不知道為什麼。我們人類,你承受那個災難的時候,你第一個反應是什麼?怨天尤人嗎?《論語》孔子講「不怨天,不尤人」,那個是要修養,要修到那個程度,才能不怨天、不尤人,這個不容易。你對這個倫理道德因果教育沒有深入的明瞭,你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很容易我們那個情緒起來,就是怨天尤人,都是怪別人;他不會去反省自己、不會去檢討自己,都是怪人,都是別人不對、都是別人不好,就只有自己對,這個就怨天尤人。所以《感應篇》講,怨天尤人要記過的。自己造的業因,不心甘情願去承受,又再造新的業,那業就更重了,就惡性循環。所以這個非常重要的。

  人,當我們還沒有起心動念,也沒有什麼善、什麼惡,我們本來面目,六祖講「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是明上座本來面目」,我們心本來是清淨的,你不起心不動念,它是至善,超越善惡。這個善惡是我們起心動念講的,你起心動念就是一個善、一個惡、一個無記,在唯識講還有一個無記,無記就是它不是善、也不是惡。這是我們要明白。「禍福無門」,《無量壽經》講「禍福相承」,這個福當中有禍,禍當中有福。所以這個經文都時時刻刻在提醒我們,一個人在享受福報,他就容易迷惑,特別他有錢有勢、有權力、有福報,他就容易造惡業。如果一個人遭遇到很多不如意的事情,災禍,他如果能夠反省、能夠改過,他禍轉為福,《感應篇》到後面講,禍就轉為福了。你過去修善業,現在得福報,你在享福的時候又迷惑顛倒,又開始造惡業,那福就變成禍了,業造得更重了。所以「禍福無門,惟人自召」,禍當中有福,福當中有禍。如果你不接受倫理道德因果教育,你怎麼能夠轉禍為福?怎麼能夠有福報?延續你的福報,而且增長你的福報呢?所以這個倫理道德因果教育就特別的重要了。

  今天我們非常感恩林老師,九十歲了,林老師每一年團拜他一定到,他給我們做榜樣。你看他九十歲了,每一年他都到,他在給我們表法,我們有他那麼老嗎?在座有沒有比他老的?沒有。你看林老師每一年都來,他沒有缺席,我們社團成立到現在,林老師第一個,沒有缺席的。他平常也都來錄音,他都走路過來,從吳興街走路過來。他年紀大了,但是精神不衰,這個非常難得,也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這就是恭敬心的一個表現。不然他這個年紀,他何必來?可以不用來。以前六十歲就可以拿枴杖了,照古禮;你也可以不拿,但是表法給我們看。所以我們同修大家一年見一次面,這個是需要的。平常我們不一定都能夠天天見面,但是一年見一次,總是一定需要的,林老師表法給我們看。我們明年團拜,我們還是要再見面的,大家都不缺席,這個也是我們一年一個好的開始。大家來了,互相見面,知道大家現在都很好,我們今年的一年一定都很好,在各方面都會有長足的進步,在學業、道業、事業都會不斷的提升。

  好,今天悟道就跟大家講話講到這裡,也非常感謝大家這麼多年,大家同共發心,無論大家自己在什麼樣的工作崗位,總是為社會、為眾生,大家來奉獻,大家功德無量。林老師帶頭給我們學習,我們應該精進不懈,我們要永續經營,持續下去,我們這一生,大家都能念佛往生西方去作佛。祝大家新春吉祥,法喜充滿。今天就跟大家講到這裡。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