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每日論語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一七四集)  2019/5/15  上海  檔名:WD20-037-0174

  諸位同學,大家早上好!我們繼續來學習雪廬老人的《論語講記》,「述而篇」。

  【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

  前面我們學習附錄一,後面雪廬老人還有一個總結附錄二。

  「志於道章,吾編表注,動一處就要牽動其餘的,翻來覆去,經過多少次,可見這種事的困難。古人云﹕事非經過不知難。佛家聞思修的思,儒家的慎思都很重要。」這個附錄二總結這一段,雪廬老人就講到編這個表、注解,經過很多次,可見這個事困難,事非經過不知難。重要的就是佛家的聞思修,儒家的慎思,這個很重要。

  「吾不願在外講,因為有客氣、有忌諱,不能講得透闢,所以必須以時事為比喻,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這一段就是雪廬老人他在蓮社對內部蓮友講,他比較不願意在外面講,因為外面都必須要講一些客氣話,還有忌諱,所以不能把這個事理講得很透徹、精闢,必須用當時發生過的事情來作一個比喻,這個是仁之方(方法)。這個我們也可以理解,所以過去雪廬老人講這個東西,他不太想到外面去講。

  「整個中國文化,就是志道、據德、依仁、游藝四句」,這是給我們點出來,整個中國文化就在這四句。「教育有本有末,這才是人辦的教育」,這個非常重要,教育本末都有,這才是人辦的教育。「何謂人?並不是外在的形相,必須講內容。」不是說有人這個形象那他就是人了,這裡講的必須要有內容。「《禮記》說,鸚鵡能言,猩猩能行,不懂禮,是禽獸也,所以人必須先講人格。」在《禮記》講,鸚鵡牠也能學人講話,猩猩也跟人一樣可以站起來走路,但是不懂禮,牠是禽獸,所以人必須先講求人格。「為什麼要安設《論語》班?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你們學佛,首先必須學人」,學做人,「人格尚且不立,學佛不會得好結果」。這一段話非常重要,我們現在學了佛,但是人格都還站不起來,那學佛怎麼會有成就呢?「佛家偏於出世法,《論語》為世間法,學佛的人,或是未學佛的人,都可以學《論語》。」有沒有學佛統統可以學《論語》。「人身難得,學佛能學《論語》,人道便可以成就,所以吾辦《論語》班。」這一段雪廬老人說明為什麼他要辦《論語》班這個原因。

  「這個班景象好,旁聽比正式生加兩三倍,有學習興趣,因為你們學佛法的緣故,沒有學過佛法便聽不進去。今日學校也開設《論語》課,但是大家討厭聽,為什麼?教《論語》必須知道對方的心理,《論語》書雖然已經印了,但教的是什麼人?」這個教的人就很關鍵了。「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隔行如隔山,沒有學過《論語》就很難講出來。」沒有學過,去講就很難講。「中國一切學問都離不開道,其次是德,再來是仁,這仍是內在自己的功夫,最後才是藝。前三者為民族主義,後一者為民生主義。今日只講藝,就是沒有人格。」這個道德仁藝,現在教育就沒有前面這個道德仁,都是從這個藝,這個技藝(技能、藝術),現在只有這個。所以前三是民族主義,後一是民生主義,這個藝是民生主義。就是沒有人格了,現在沒有學做人。「現今的台灣,民生工業等等一切都很好,但是教育不行,出太保,一舞弊便有數千萬。六藝之首為禮,沒有禮,其餘就不必論了。開始種稗果能結嘉禾嗎?」這個稗是稻田裡面的害草,你開始種那個害草,那能夠得到好的稻米嗎?「前途能好嗎?」雪廬老人就質疑這個了。你一開始種就種了不好的東西,那怎麼會得好結果呢?怎麼會有好的前途呢?「至誠之道,可以前知,不必神通便可以預見未來。藝應以仁為出發點,你們聽後必須學,學了之後本身才好,才能學佛,地方就能得安定,便能治國。人人不犯法,就不必刑警隊了。」

  「一動是業相、見相、境界相。格物就是來了物,一覺便是致知,見相、境界相都不生,更沒有六粗,最直接了當。學這個,對學佛幫助很大,誰說《論語》只是世間法而已?」這個《論語》不只世間法,也有出世間法。所以懂了這個,學《論語》對學佛幫助很大。

  下面講「餘論」,講「冉有曰夫子為衛君乎」這一章前講的。

  「這兩張表以《中國文化綱要》為題目。孔子的學說,就是中國堯舜禹湯、文武周公的學說。孔子憲章文武,祖述堯舜,是集文化的大成者,是述而不作的緣故。中國文化,不是二三句話可以說得盡的,而志於道章最為扼要。」『志於道』這一章書最扼要。

  「宋儒講孔子的內容,錯解百出。例如《大學》三綱的說法,這是一件。又篡改經典,把《大學》的次第都弄亂了,這是第二件。格物致知為二件事,宋儒併為一件事,這是第三點。程朱又補釋格物致知的錯謬,這是第四點。」以上雪廬老人舉出宋儒這個注解錯誤有四點。

  「格致誠正,按《大乘起信論》,可以解釋得很明白,然後才知道孔子真是聖人。格致誠正是明明德的內功,朱子解釋成即物窮理,這是大錯。」「流轉而有還滅」,這是講十二因緣法了,「三細的無明業相生起以後,就有能見相和境界相」。「但是業相初動時,能夠立刻覺悟就可以成功。《大學》、《中庸》的好處,在於文以載道,它的好不在文字,而在其中的見識。」「《反身錄》的好,是倡道不倡文」,提倡這個道,不提倡這個文字。「而吾觀今日的情勢,是斯文掃地,所以才兼著提倡文理。」

  「再來補充解釋游於藝。道是本體,德是內心現象,藝則是行仁的工具,辦事不可沒有工具。六藝,在今日只剩數學,其餘的藝都已經改變了。」「就是六藝的書,今人所讀的也不是有益的書」,現在的人讀的不是有利益的書。「卻又添加許多藝,例如殺人的武器。」「而今人所學的藝,都是百工技能而已」,一些各行各業的技術能力而已。「顏子說:博我以文,約我以禮。這是指什麼?指孔子當時的六藝。六藝就有人能,有人不能,甚為複雜。雖然一事不知,儒者所恥,但是六藝究竟是很複雜,例如有人的數學能隔屋算糧,音樂如師曠聞琴,他說:南風不競,知道楚國必定不會勝晉國。六藝已經很多了,百工更多,所以說博我以文,都得學。一事不知,就是儒者所恥。」

  「但是學六藝百工技能,要先學禮」,六藝禮是為首。「所謂約我以禮。因為道德仁義乃至婚喪、教法,都不可以離開禮,離開禮就不會成功,所以必得先學禮。大家必須知道:我們都不懂禮,外表的儀式不是禮。禮是什麼?事情該辦就辦,不該辦就不辦。但是何者該辦,何者不該辦,誰知道?視聽言動,何時該如何,何時不該如何,這又有誰知道?辦該辦的事,都辦對了嗎?都辦好了嗎?可見不是容易的。」

  「《三字經》說:幼而學,壯而行,三十歲以後,就應當在社會上辦事了,若不能辦,便是書呆子。孔子說: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我們聽聞這個道理以後,就應該知道活一日,就要為社會辦一日的事情,別辦錯事,而且學佛將來可以成就。吾今教你們這個道理,就是希望你們以後能往生淨土。」這一句又是對我們念佛人很重要的指點。

  「游於藝要先學禮。吾編《常禮舉要》,但是懂得常禮的有幾人?」而且依照常禮辦的又有幾人?「常禮尚且如此不容易,其餘三禮所說的,那該如何?所以才為大家講這一章書。」這是雪廬老人講這一章書,再給我們說明,為什麼要講這一章書,為什麼要講《論語》。

  「若論辦事,連我都不明白,不是吾不想明說,也有一些無奈。例如張良當初行遍天下,想說服諸將,卻如以水投石。後來向漢高祖說,如以石投水,才能聽入心裡。」這個就是雪廬老人講的,我們好好去思,聞思修。我們從這個當中慎思,或者聞思修,有了領悟,那麼就是自己有心得了。

  好,這一章書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