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淨土集—印光大師法語菁華  悟道法師主講  (第六集)  2018/12/21  香港亞洲國際博覽館  檔名:WD20-032-0006

  《淨土集.印光大師法語菁華》,諸位同修,我們繼續來學習「印光大師法語菁華」。上一節課跟大家學習到,印祖開示因果教育非常重要,給我們說明「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書經》也講「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儒跟佛講的因果報應的道理完全相同。《安士全書》也是引用佛經、道經、儒經三教經典,來給我們發明因果報應的理論與事實。《安士全書》引用佛經最多,因為佛經講因果報應講得最詳細。我們上一節課學習到,「欲種福田,須憑心地。」我們種福就是完全在我們這個心,我們學習到二十七種善惡果報。為人,我們現在在人間你得到豪貴,尊貴、富豪,在社會上有很高的地位,是過去世禮事三寶,禮敬奉事三寶,會得到豪貴的果報。

  香港首富李嘉誠先生,聽說在香港造一尊觀音像非常莊嚴,我們這裡同修要請我去看,我都一直沒有時間。剛才問王會長,王會長也還沒去看過,有時間的同修也可以去看。聽說那個地方要先預約的,一個月前要預約,一天開放給四百個人去看這個觀音像。我請王會長先幫我去看一下,看它那是什麼質料做的,我們也來做一尊。我們做都是給大家同共發心,造這個佛像,錢多少都可以,一塊錢人民幣起跳,一塊錢也可以。造佛像給大家種善根,這個功德不可思議,這在《地藏菩薩本願經》講的,還有《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造像功德經》也講得很多,所以造佛像有不可思議的功德。這些我們都可以來修,在三寶裡面修那非常殊勝,特別家親眷屬有人生重病,還有往生,造惡業、墮惡道,造佛像印經這個都可以給他迴向,佛像也是很有需要的。我們看到佛像,實際上也是接受到佛光的注照。

  佛像我們要造標準的,要有規格的,所以要依照《佛說大乘造像量度經》這個標準、這個規格去造,這個佛像才合乎佛經上講的規格標準。過去,台北的陳永信居士是我們道場的護法,他花了四萬塊台幣請人畫一尊佛像,老和尚回台灣,他說趕快給老和尚看,請老和尚給我們印證一下,我花了四萬塊畫這個佛像莊不莊嚴?我就趕快請給老和尚看,老和尚說這個好像是人像,不像佛像。他請的不是專門畫佛像的,而且對佛像不內行,是一般的畫家。佛像比如說雙手過膝,那個畫家想,人哪有手那麼長的,沒有吧?他就畫一個人像,所以畫出來像人像,那不是佛像。所以造佛像有它的規格的,造西方三聖根據《觀無量壽佛經》,觀音菩薩戴天冠,這頭頂上是一尊化佛,化佛那就是觀音;一個寶瓶那是大勢至,這要根據經典做標準。皈依三寶,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法就要依法不依人,依法,法就是經典,經典講的,依這個為標準。不能依人自己想的做標準,我們是凡夫想的都是錯的,不能做標準,所以要依三寶。

  大富就是要布施;長壽是持戒,第一個是持不殺生戒,會得長壽的果報;端正,修忍辱;勤修就會精進;明達也就有智慧了;聲清就是歌詠三寶,我們唱讚就是歌詠三寶,會得到聲清的果報,聲音清暢哀亮。潔淨,從慈心來的;不淨,有的人很邋遢、很骯髒,他過去生是從豬來投胎到人間來的。慳貪,就是過去生是從狗投胎的。狠戾那是羊,過去生是羊。輕躁就是從獼猴,過去生是猴子。所以現在有很多好動兒,一刻都停不下來蹦蹦跳跳的,過去生是猴子,猴子就蹦蹦跳跳的。過去生他是猴子,這一生投胎來做人,那個習氣還在,所以就蹦蹦跳跳的,我們現在叫過動兒。腥臭就是魚鱉來的,身體發出腥臭味,腥臭味是過去生從魚鱉這一道來的,腥臭味也是有它的一個因果。含毒從蛇來的,有的人那個心很毒,從蛇來投胎的。無慈,這個人沒有慈悲心,從虎狼中來的。有的人很凶狠,沒有慈悲心,我也看過這樣的人,真的,翻臉那真的是凶狠,要殺人。以上十五種善惡果報,就是在人間有這種情況,過去世他是修什麼因,從哪一道來的,看這一生他的習氣,他的樣子就可以知道,過去生他是修什麼因。

  下面講,為人「顓愚:不教他」,就是愚痴,他就不肯教人,自己懂,也不願意教人,就會得愚痴的果報。「瘖啞:謗毀人」,不能講話了,這過去生毀謗人,毀謗、造兩舌。在紀文達公《閱微草堂筆記》,也是在《淨土集》後面的「草堂集」,「草堂集」有個公案,就是有個書生是江蘇人,他到鄉下一個舊房子去讀書,整理整理去讀書,讀書人要找個安靜的地方。他一個人住,晚上有個很美麗的女子站在窗前,這個書生他心裡也知道不是鬼,就是狐狸,他也不怕,就請她進來坐,進來坐她也不講話。這樣每天晚上來一個多月,他一直問她的話,她都不回答。後來有一天晚上她來了,這個書生又問她,妳姓什麼、叫什麼名字?跟她對談。後來就叫他拿筆給她寫,她說她是個瘖鬼(啞巴鬼),不會講話的瘖鬼。她是明朝,因為紀曉嵐那是清朝,她是明朝有一個大官,她是大官的侍姬(妾),侍姬服侍那個大官的。她造兩舌的口業,常常弄得一家人水火不相容,挑撥、離間、分化,所以死了之後陰間判她做瘖鬼,就是不能講話。她就求這個書生幫她寫十部《金剛經》,她才能脫離鬼道,啞巴鬼這個鬼道。後來這個書生就答應了,替她寫十部《金剛經》給她迴向。迴向完之後那天晚上她又來答謝,她說你幫我寫《金剛經》,陰間冥司判我可以再到人間投胎。但是說她到人間來投胎還有餘報,還要投胎三次做啞巴的婦人,不會講話的,到人間來還要三世做啞巴不會講話,她這個業報才消。所以不能夠去謗毀人。

  「下使:負債不還」,做人家的奴隸,這個都是人間的餘報,果報是在三惡道。我們看驢、馬、牛這些為人家出苦力的,都是過去世欠人家的錢財沒還。所以我們有句俗話講,欠人家的錢沒有還,來生再做牛做馬還給你。真的是做牛做馬!我到大理雞足山去,有一次坐驢子,驢子就是運東西,不然就載客人,趕驢子就有一個鞭子在後面打。後來我就給同修講,我說大概這驢子過去欠這個人的,現在要這樣還給他,欠他的錢。下面講「醜黑」,就是如果我們長得很醜、很黑,「遮佛光明」,就是醜陋不好看,所以不要遮佛光明,佛像我們盡量讓大家能看到。「生麋鹿中:驚怖人」,鹿在森林裡面常常驚怖,有人去打獵,或者遇到猛獸,常常驚慌逃跑,這在生前就是驚怖人,常常讓別人受驚、恐怖,將來會得這個果報。「生在龍中:喜調戲」,會往生到龍當中就是喜歡調戲。

  「身生惡瘡:鞭撻眾生」,身體會長惡瘡,就是過去世用鞭,鞭打眾生,讓眾生皮開肉綻,就會得到生長惡瘡的果報。「人見歡喜:見人歡喜」,人家看到你很歡喜,就是你看到人家歡喜。所以我們同修來這裡,我看你們很歡喜,你看我也很歡喜。「常遭縣官:籠繫眾生」,常常被官府抓去關,就是過去世常常把眾生關起來,比如說把鳥、什麼動物把牠關起來,讓牠不得自由,自己果報都是在三惡道,在人間也常常遭到拘禁被關。「短小」,人短小,就是「輕蔑人」。「醜陋:喜瞋恚」,很醜就是喜歡發脾氣。「無知:不學問」,沒有知識、沒有智慧,不學。《論語》開頭講「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人生,從生下來到老死,天天都要學,死了才不用學。還活在世間,活到老學到老,活到死學到死,天天都要學習,要求學,學無止境。以上有十二條,十一個是惡業,都是惡報,只有一條是善,就是人見歡喜,見人歡喜,這一條是善的。

  「福田心地說」,福田就從心地來說。下面周安士舉出,「有果無用:錦繡滿箱,而所穿不過布素;金銀滿櫃,而適口僅免糟糠。可以安閒矣,必欲勞筋疲骨。可以快樂矣,但見終日愁眉。此有福而不能受用也,由於宿生布施之時,不能發至誠心、歡喜心耳。否則或因人之勸,而勉強一施耳;不然,或既施之後,旋生悔心耳。(意本《彌勒所問經》)。」這給我們講福田心地,這個心態不一樣,各人種的福得的果報也就不一樣。錦繡滿箱,很多金銀珠寶一大箱,好的衣物箱子都滿滿的。所穿不過布素,穿的還是很簡單的、很素的,錦繡那些他也穿不到。金銀滿櫃,而適口僅免糟糠。錢很多,但是吃的也是很粗糙的,只是比牛馬吃的好一些而已。你看,衣服很多,也穿不著;錢很多,吃都吃得很不好,比貧窮人吃得還不好。可以安閒,可以安樂、清閒,必欲勞筋疲骨,可以安閒,但是也沒辦法,閒不下來,還是要勞這個筋骨,疲勞筋骨,就是也沒有辦法得到片刻的安閒。可以快樂矣,但見終日愁眉,物質生活都沒問題,方方面面都沒問題,可以很快樂,但是還是不快樂,終日還是愁眉苦臉。此有福而不能受用也,這就是他有福報,但是他得不到受用,有福,有果無用,有這個果但是用不到。

  這個我也真看過的確是有,以前我父親一個朋友,也是做同行的,做模板建築的。家很有錢,他沒有兒子,領養一個兒子,那個兒子很會花錢。他很有錢他都不會享受,他兒子可會享受了,開的都是進口車,吃得好。跟他父親拿錢一次幾百萬做生意,做什麼虧什麼,都不賺錢,錢還是要給他,來跟他討債的,他很有錢。每次碰到我們:我兒子昨天又來跟我要錢。我說你不給他不就好了嗎?旁邊另外一個朋友私下給我講,你不知道,他在這邊埋怨他兒子,當他兒子出現在他眼前,他整個心都軟了,他要什麼給什麼。他自己吃什麼?他一天到晚一直工作做到很晚,天黑了還在做,吃什麼?吃一塊麵包,他那麼有錢。所以我看到這一段,就想到這個人,的確是有這樣的人,有果無用,有福但是沒有受用,他過得還是很辛苦,有福果沒有受用。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果報?下面給我們說明,由於宿生布施之時,不能發至誠心、歡喜心耳。就是布施的時候他沒有發至誠心,沒有誠心,也沒有歡喜心,就是煩惱心在布施的。師父,我這個錢給你!他沒有至誠心、沒有歡喜心布施。這個也是布施,將來會得果報就很辛苦,有果無用;所以布施,大家要至誠心、歡喜心。否則,或者另外一種原因,或因人之勸,而勉強一施。自己很不願意布施,但是人家一勸再勸三勸,好吧!我就布施五百,好像割肉一樣。再一種原因,不然或既施之後,旋生悔心。或者布施之後:錯了,剛才我如果不布施多好,留下來自己用多好。所以《太上感應篇》講「施與後悔」,布施以後又後悔,這個司過之神都要記過的,布施還要被記過,因為他布施之後又後悔了。另外一種果報,就是布施之後後悔,你來生開始會賺到錢,前面會賺到錢,後面他錢財就破產了,就沒有了,因為他後悔。所以布施就不要後悔,我現在也是在學這個,布施就不要後悔。

  這是意本《彌勒所問經》,這是從《彌勒所問經》經文裡面講的。所以我們三寶弟子,講這個都要有經典根據的;沒有經典根據,自己不能亂講,不可以亂講、亂猜,這個都是錯的,要依經,依三寶,皈依三寶。所以剛才莊嚴給我講,現在災難這麼多是不是我們第二天敲正板鼓?我說是哪一部經講的?其實敲正板才是正規的。你那個課本的板眼來看,沒有花鼓的板眼,那都是正板鼓的板眼。不能顛倒,把正確的看作顛倒,把不正確的說成是正確的,不能亂講。你要講一個什麼,你要看看經典,經典有沒有,佛有沒有這麼講,有這麼講那才可以相信,沒有這麼講不能相信。還沒有證阿羅漢果之前,不可以相信自己的意思,我們還沒有證阿羅漢果之前,一定要依三寶,依佛、依法、依僧,要依經典。你看這裡周安士居士他舉出這個,不是他講的,不是他認為可能是這樣,不是,他是根據經裡面講的,引用經典來給我們講的,這才是皈依三寶的三寶弟子。所以不能亂講,敲了一天正板鼓就有災難,那以前花鼓敲那麼多,都沒災難嗎?不可以亂講的,要糾正。

  這一條是有果無用,有果報沒有受用。下面這條是「有用無果」,他有受用,但是他沒有果報。「蓽門圭竇之人,而常居人之華堂大廈,疏食菜羹之子,而輒啖人之海錯山珍。此有受用,而非其福也。」這就好像我們老和尚常講,有很多有錢的人蓋了很好的別墅,主人難得去住一天,甚至都沒去住過,誰在住?他請的傭人,現在請外勞,那外勞在享受,主人沒時間去住。請的人去住,但是不是他的,實際上是他在受用,這叫有用無果,那不是他的,但是他有受用。吃的也是一樣,吃山珍海味他有這個受用,但是不是他的福報,而是享主人的福報。這是什麼因?「由於宿生自己不能布施,但知勸人作福耳;否則或見人布施,為之歡喜讚歎耳。」這個因就是由於宿生自己不能布施,他自己不能去修布施,但知勸人作福,他自己不肯布施,但是他會勸別人去布施。好像我有錢我不布施,我勸你去布施,我勸你布施,有沒有這樣的人?有。我都還碰到過,他自己有錢不拿出來,叫別人,你來布施。但是他勸也有福報,將來來生他就是有那個受用,但是不是他的。或者是看到別人布施,他在旁邊歡喜讚歎,他自己不能布施。

  我們要得到這種正面的果報就自己布施,我沒錢,一塊港幣有沒有?大概沒有窮到一塊錢都沒有,一塊錢也可以布施。我們老和尚講經不是常講嗎?章嘉大師教他修布施,他也沒錢,他給章嘉大師講,我沒錢,這麼窮三餐糊口就勉強。他說一塊錢有沒有?一毛錢有沒有?這個倒有。那你就從一毛、一塊布施。所以我們老和尚他現在福報這麼大,是從一毛、一塊布施的。我也是學習這樣,我們用布施,所以我現在印《乾隆大藏經》,我是一塊台幣起跳的。一部《大藏經》要多少錢?那個時候價錢,一塊錢起跳。我沒有錢,一毛錢也沒有印《大藏經》,那個時候標價,是九萬九台幣一部《乾隆大藏經》,沒錢。老和尚叫我去勸台灣地區的同修,要消災的,不可以找一、二個有錢的人發心,要給住在台灣所有的人大家都發心。所以我就從一塊錢開始,人人都做得到,連孤兒院都來布施,孤兒院很多銅板。我們莊淨師那個時候還沒出家,在櫃台做義工,算錢以前又沒有數鈔機,算錢算到手都受傷了,包繃帶。所以我們自己來修最好。

  下面講,「先富後貧,《業報差別經》云:若有眾生,因勸布施,後還追悔,以是因緣,先富後貧。」就是你這一生,你年輕的時候賺大錢,得到大財富,大概中年以後事業就失敗,破產了。在《業報差別經》裡面講,這是什麼原因?若有眾生,因勸布施,後還追悔。人家勸他布施,他布施又後悔。所以不要追悔,追就是追回來,追悔,把那個錢追回來有沒有?我都碰到過,布施給我錢又跟我要回去的,真人真事。《太上感應篇》講「與人不追悔」,這是「積善章」講的,與人不追悔,你給予別人不要去追回來,不要後悔。如果你修這樣的因,你將來會發財,後面又沒有了,因為你追悔了!因果一定是相應的,所以給人就給人不要追悔。這是先富後貧。下面是「先貧後富」,有的人前半生,年輕的時候沒錢,到晚年他才發財,先貧後富。「復有眾生,因勸少施,施已歡喜,生在人間,先貧後富。」復就是又有一類眾生,因為人家勸他布施,他布施得很少,不多,但是他布施以後,心很歡喜。生在人間,先貧後富,在年輕的時候沒有錢,不發達,但是到中年以後也就發達了,先貧後富。所以,我們布施生歡喜心,這是最好的要生歡喜心。現在很多同修布施,我看大家都很歡喜,這個非常好!

  下面講,「勞而致富」,就是很辛勞才能得到財富。「富有富之因,勞亦有勞之因。如經言:齋僧者,必得大富,此定理也。若使請僧到家,使僧奔走往來而後就食,則後世雖享大富,必以勞苦得之。」這條是講齋僧,現在我們中國大陸、台灣這個地方,農曆七月都是齋僧,平常也有齋僧,請出家人吃飯,齋僧。佛在經上講,齋僧必得大富,你齋僧會得到大富,大富貴。我們看《了凡四訓》,了凡居士他當寶坻縣長,他就五台山齋僧一萬,他打萬僧齋,就是請一萬個出家人吃一餐飯,請一萬個吃一餐叫萬僧齋。也有打千僧齋的,請一千個出家人;也有打羅漢齋的,那就幾百個人;也有如意齋的,這有分好幾種。你打齋必得大富,你將來會得到大富。此定理也,此是一定的道理,一定會得到大富,所以齋僧,也是有很多人喜歡齋僧,喜歡請出家人吃飯。

  請出家人吃飯,若請僧到家,請這個出家人到你家去吃飯,這個僧就要奔走往來,要坐車或者走路很辛苦,坐了很久的車子才到你家,就是吃一餐飯那很辛苦。你修這個因將來來生你得到大富,雖然享大富,那就很勞苦才能得到,你要很辛勞、很辛苦才能得到這個財富。所以建議大家,你要齋僧最好把飲食送到寺廟,讓出家人不要跑來跑去,你將來就很容易得到。如果請出家人到家裡來,但是現在常常居士請我到他家去:來我家普照普照、加持加持。將來你會得到大富,但是你也很辛苦,因為我坐車也坐得很辛苦。上海有居士問我,師父,我為什麼賺錢這麼辛苦?我大概不好意思說,因為請我吃飯你都沒有來台灣供養,我要跑到上海去才有得吃,所以賺錢就很辛苦。如果你送到我這們裡來,你賺得就很輕鬆。

  下面就給我們講,「逸而得富:若其送食至庵院」,如果你把飲食送到寺院庵堂供養出家人,「使眾僧安然得食」,眾僧他不用很辛苦這樣奔波跑來跑去,「則其福報,必生天上人中,享自然之快樂。」這不得了!你看不但在人間,你還生天,天上享天福,天人的衣食是自然的,自然的都不用很辛苦。在人間,你也享自然快樂之報,你賺錢一點都不辛苦,因為你沒有讓出家人辛苦,所以你得到的果報就不辛苦,就得到這個福報。所以大家以後打齋,記住,送到寺院去,或者折合現金也可以,給寺院他們自己來辦。當然你準備好的,是最理想,你自己做菜做好,做得很殊勝的,做好的送到寺院去這是最好,你打齋會得大福。講到這裡,恐怕很多寺院東西太多吃不完,又會給出家人造成麻煩,所以建議也不要送太多。因為我們也常常收到東西吃不完,都壞掉了,增加煩惱。所以最好一餐吃完,後面不用有些後續的工作,這是最理想的,就是一餐吃得完這是最好。

  下面這一條,是講「貧而能施」,就是貧窮他又能布施,這難能可貴。「經又云:復有眾生」,這個小字講,「必言眾生,不言人者,人止說得一件,眾生則該舉六道矣。」經典都是講眾生,為什麼不講人?因為人是在六道的一道,其他還有五道,不是只有人道能布施,其他五道也能布施,六道眾生統統能修布施,所以佛都講眾生。「先曾布施,不遇福田,流浪生死。在於人道,以不遇福田故,果報微劣,隨得隨盡,以習施故,雖處貧窮,而樂行施。」這是貧而能施,有的人他沒什麼錢,但是他很喜歡布施,他能布施。經典講,復有眾生他為什麼這樣?先曾布施,不遇福田,流浪生死,在於人道,以不遇福田故,果報微劣,隨得隨盡。他修布施,但是他因緣不好,沒有遇到福田。我們那個種子種在很貧瘠的土地長一點點,收的那麼一點點,它那個不是肥沃的土地;如果肥沃的土地,種一點點長出來很多。

  所以他布施沒有真正遇到福田,在六道裡面流浪生死。在人道也不遇福田,遇不到福田,所以他雖然有在修布施,但果報很小,隨得隨盡,果報得到馬上就沒有了,因為很小,他沒有遇到真正的福田,沒有因緣遇到。所以大家遇到福田也是有因緣的,也是有福報遇到這個因緣。佛在經上給我們講,這都是我們可以修的,所以要廣種福田,我們要來學習。我也很喜歡跟大家分享這個,我教大家怎麼認識福田,你種下去真的就是捨一得萬報。大家要布施,我建議大家讀《地藏菩薩本願經.校量布施功德品第十》,第十品就是教我們怎麼布施,要學。什麼是福田?怎麼修?印經是一項,還有修補舊的經,修補舊的佛像,修補舊的寺廟,供奉三寶,救濟貧窮、殘疾的,造佛像這些都是修福的項目,非常重要。這個貧而能施。

  下面這一條是「富而不施」。上面講他因為有布施的習氣,雖然貧窮,沒有遇到福田,但是他很喜歡布施,很樂意行布施。下面是「富而不施,復有眾生,未曾布施,遇善知識,暫一行施。值良福田,以田勝故,資生具足。先不習故,雖富而慳。」又有一種人他因緣好,他很慳吝的,他為什麼很有錢,但是不肯布施?有沒有這樣的人?有,太多了。我現在看到很多大企業家,請我去做法會,包紅包比你們少,大企業!在大陸都投資的大企業。我不要說哪一家了,你自己去想。為什麼現在我們看到很多有錢的人,他不一定像你們這麼慷慨要布施。我遇到很多有錢人,從來沒有包過一個小紅包給我,沒有。他既然這麼不肯布施,他怎麼會那麼有錢?佛就給我們講出來,復有眾生,未曾布施,但是他因緣好,遇到善知識,遇到像我們淨老和尚這樣的善知識,暫時一行布施,暫時的,遇到這個善知識想布施一下!他是偶爾布施一下而已,但是他布施到這是良田,真的是捨一得萬報。以田勝故,因為他布施那是福田很殊勝的,所以他這一生很有錢,資生具足。但是他那個慳吝的習氣還在,所以富而不施。前面是貧而能施這個因果,都有因果。

  時間又到了。下面還有「施多福少,施少福多」,布施很多得到福報少,布施很少得到福報很多,我們下次再來學習。以後我也想透過微信,有一些群組加到我的微信,希望跟大家分享,來看看我們香港這邊,有沒有辦法提供一些方式,還是你們自己去組。希望我們短的一天五分鐘、十分鐘,講一些因果,大家收聽也方便,這個也是方便大家。另外就是歡迎收看我們華藏淨宗弘化網,這個網站你手機現在都點得出來,不要一直看那些有的沒有的,多聽經,這個比較有用。大家要多珍惜我們的生命,好好來學習比較重要,修來生福比較重要,不要浪費時間、浪費生命,人生過得就沒有意義了。《論語》講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好,今天我們到此都圓滿,也快過年了,在這裡跟大家拜個早年,祝大家新年吉祥,法喜充滿。我們就明年見,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