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地藏菩薩本願經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二十二集)  2018/9/9  英國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14-007-0022

  請大家合掌,我們來念開經偈,我念一句,大家跟著我念一句,我念完之後大家再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請放掌。

  《地藏菩薩本願經》。諸位同修,請大家翻開經本第四十六頁,我們從倒數第二行看起:「若遇湯火斬斫傷生者,說輪迴遞償報。若遇破戒犯齋者,說禽獸飢餓報。」我們昨天學習到這句經文。

  今天是我們中國傳統民曆七月三十日,也是地藏菩薩的聖誕日。首先祝大家聖誕節快樂,阿彌陀佛!今天非常難得,我們在英國倫敦華藏流通處跟大家一起來學習《地藏菩薩本願經》,今天又是地藏菩薩的聖誕日。每年我們傳統民曆,七月最後一天就是地藏菩薩聖誕,有時候是七月二十九日,如果月小,二十九;今年是月大,三十日,最後一天就是地藏菩薩的聖誕日。今天在中國安徽省,安徽省也是我們上淨下空老和尚的家鄉,安徽九華山今天就非常熱鬧,大概人山人海,每年七月到九華山朝聖的信眾都非常之多。在我們中國四大名山,第一個就是九華山。四大名山排列的順序,第一位是地藏菩薩;第二位是觀世音菩薩,在浙江省的普陀山;第三位就是文殊菩薩,在山西省的五台山;第四位在四川省的峨眉山,普賢菩薩。山西五台大家都知道,文殊菩薩的道場,四川峨眉是普賢菩薩的道場,浙江普陀山是觀音菩薩的道場,安徽九華山是地藏菩薩的道場。中國這個四大名山,根據過去我們淨老和尚開示,就像我們房子四根柱子一樣,這是我們佛教四根柱子,缺一不可。

  四大名山,我們首先要學習是九華山的地藏菩薩。地藏菩薩,他代表的就是孝親尊師,也就是我們淨老和尚這些年來,在世界各地弘揚的中華傳統文化,中華傳統文化的根本,一個孝、一個敬,孝是中華文化根,敬是中華文化本。我們剛剛在倫敦舉辦過戊戌年祭祖繫念法會,剛剛圓滿,也是在我們傳統民曆七月份中元祭祖的時間來舉行的。大家如果有到我們會場去參加這個法會活動,都會看到我們掛上去的中華民族萬姓先祖,以及世界各民族萬姓祖先牌位,兩邊一副對聯,上聯就是「孝是中華文化根」,下聯是「敬是中華文化本」,孝親尊師就是中華文化的根本。因此我們學習,為什麼地藏菩薩擺在第一個?因為「百善孝為先」,一切的善法都從孝敬這個根本發展出來的。如果不是從孝敬這個根本發展出來的善,這個善也不真實;必定從孝敬這個根本所生的善,那才是真實的善,真善。所以說「百善孝為先」,這是講世間善法。我們出世間的佛法也是這個原則,出世間的孝,一般世間人不容易理解,出世間的孝是孝養三世父母,世間的孝止於一生一世的父母,因此佛法的孝道才圓滿。

  具體代表佛門孝經就是這部《地藏菩薩本願經》。這部經,佛在什麼時候講的?我們學佛的老同修,常常聽經的老同修,大家都知道,釋迦牟尼佛出現在我們世間,成道之後就開始講經說法,教化眾生。講經說法多長時間?四十九年。三十歲成道,講到般涅槃,四十九年。依照中國人的算法,算虛歲,他是八十歲涅槃的,三十一歲成道。講這麼長的時間,愈後面就顯得愈重要。前面十二年講阿含,講人天小乘教,阿含部,好像佛法的小學,教了十二年;後面八年講方等,開始進入大乘,等於是大乘的預科,講了八年,一共二十年;再後面,二十二年般若談,就是講般若經典講了二十二年,幾乎佔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一半的時間。般若經講了這麼長時間,很明顯的告訴我們,佛法以般若為中心,沒有般若就沒有佛法,是最主要的一部分。所以般若通前面的大乘、小乘,包括人天善法,後面通一佛乘,到圓滿成佛都離不開般若,前後都離不開般若。因此這個般若顯得非常重要,佛講了二十二年,表示它的重要性。接著講法華、涅槃,《妙法蓮華經》開權顯實。佛剛成道,先講《華嚴》,大家聽不懂,程度不夠,所以從阿含講起,從小學、中學教起,再進入大學,再進入研究所,後面又引導大家回歸一乘法。一乘法就是成佛,一生成佛,法華、涅槃就講成佛了,回歸到一佛乘,最終目標就是成佛。

  《地藏菩薩本願經》佛在什麼時間講的?在佛要將近般涅槃前三個月,上升到忉利天宮為母說法。他母親,佛一出生七天,他母親就過世了。在世間人講,看起來很可憐,孩子出生七天,母親就往生了。他母親為什麼生下釋迦牟尼佛就往生?因為她是佛母,福報太大,在我們人間沒有那麼大的福讓她享,只有到忉利天宮,在欲界第二層天,天人福報就大,所以她就升到忉利天宮了。佛講經說法、教化眾生告一個段落,他要般涅槃了,前三個月他就上升到忉利天為母說法,為他母親說法。為什麼上升忉利天為母說法?報母恩,報母親的恩德。所以《地藏經》,大家公認是佛門的孝經。

  孝非常重要,你看佛前面講了四十九年的經典,講到最後回歸到《妙法蓮華經》,導歸眾生成佛,在這個階段的最後才講《地藏菩薩本願經》,可見得《地藏經》它的重要性,是提倡孝道。《地藏經》實在講,如果對照我們淨宗淨土三經,《佛說觀無量壽佛經》,淨業三福這段經文來對照,實際上《地藏菩薩本願經》也就是淨業三福詳細的說明。因為淨業三福十一句經文,第一句就是「孝養父母」,第二句就是「奉事師長」,怎麼孝養父母,怎麼奉事師長,怎麼「慈心不殺」,怎麼「修十善業」,一直到最後,「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實際上,《地藏菩薩本願經》就是淨業三福詳細的解釋。

  佛為什麼在最後這個時候講這個經?第一個是報母親的恩德,第二個也是佛對末法時期我們佛弟子的遺囑,就好像我們世間父母快過世了,他有遺囑很重要,交代給兒女。佛快要涅槃了,講這個經,也就是佛的遺教經。佛對出家弟子有講一部《佛說遺教經》,那當然很重要。過去浙江樂清朱鏡宙老居士,如果有聽過我們淨老和尚講經的同修應該都聽過,我們淨老和尚常常提到,他剛剛學佛的時候到台中,朱鏡宙老居士給他介紹認識懺公、李炳南老居士,還送一本《了凡四訓》給他看。朱老居士有一篇文章,他說《地藏菩薩本願經》是佛對在家弟子的遺教經。我們看一看,他說的也不無道理,的確也是遺教經。為什麼?因為佛快要涅槃的時候才講的,好像世間的父母,臨終的時候寫了一些遺囑交代,當然那是很重要的。

  《地藏菩薩本願經》是孝經,它的內容教我們什麼?就教因果,因果教育,你看這部經講的就是十善十惡。實際上講,地藏菩薩有三部經典,第一部就是《地藏菩薩本願經》,第二部《占察善惡業報經》,第三部就是《大乘地藏十輪經》。什麼是十輪?十善十惡。我們看《占察善惡業報經》那個輪相,也是十善十惡,《地藏菩薩本願經》講的也是十善十惡。也就是告訴我們,世出世間法的修學,都要從《觀經》裡面講的淨業三福第一福,從這裡開始奠定基礎,我們修學才會有成就。第一福就是人天福;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這是出世間二乘福,聲聞、緣覺的福報;第三福是菩薩大乘福,進入大乘了。這三福就是我們佛弟子修學的總綱領、總原則,佛在《觀經》給我們講,淨業三福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我們修淨土就是修淨業,淨業它正確的修因就是這三福。不但修淨土,修其他法門都離不開淨業三福這個總綱領、總原則。

  佛在快般涅槃,特別交代地藏菩薩。佛法在我們地球上的法運是一萬二千年,佛滅度之後一千年是正法時期,大家只要持戒清淨就能證阿羅漢果,第二個一千年就進入像法時期。第一個一千年,正法時期戒律成就,只要你如理如法持戒就能斷煩惱,證得阿羅漢果,甚至證得菩薩果位;到第二個一千年,持戒證果的人就少了,得禪定的人多了。所以第一個一千年,正法時期叫戒律成就,第二個一千年是禪定成就,得定的人多。佛法正式傳到中國來,就進入正法時期的末年,進入像法了,所以禪宗在中國特別興盛,也是這個因緣的關係。到了第三個一千年,就是佛滅度二千年以後,就進入末法。正法時期一千年,戒律堅固;像法時期一千年,禪定堅固;到了末法,是鬥爭堅固。現在我們看到整個世界,真的是鬥爭堅固,佛門也不例外。末法是一萬年。

  正法時期戒律成就,像法時期禪定成就,末法時期我們要靠什麼成就?佛法講成就的標準,就是我們一生當中修學佛法,能夠超越六道生死輪迴,這是一個最低的標準,這個才算在佛法當中第一個階段的成就,超越六道,證阿羅漢、證辟支佛。如果我們一生學佛達不到超越六道,在佛法來講,不算真正成就。你得定,你還沒有了生死、出三界,還在六道,還是不及格,好像學校念書,它這個標準就在這裡。我們現在末法,不要說證果,斷見思煩惱,超越六道生死輪迴,連禪定我們也得不到,就更談不上了生死、出三界了。末法唯一能成就的,就是修西方淨土這個法門,因為西方淨土它可以帶業往生。你見思煩惱一品沒斷,信願念佛,求生西方淨土,蒙阿彌陀佛大慈大悲接引,我們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超越三界六道生死輪迴了,古大德講,這叫「橫超三界」,橫著出去。

  我們修一般通途法門叫豎超,好像一隻蟲在一根很長的竹子底下,牠要出去外面,如果豎著出去,那個竹子節很多,牠往上爬,爬一節要咬破一個洞,再往上,再爬第二節,再咬破一個洞,一直爬,爬到最後,所有的竹節都咬破了,最後尾端牠才能出到外面。這就是形容我們修一般通途法門,你要超越三界六道,要斷八十八品見惑、八十一品思惑,就好像那個蟲要出去外面,豎著出去,一節一節的咬,時間很長、很辛苦,才能到外面,表示出離三界六道,不必再受生死輪迴了。一般法門都是這樣豎出的,當然這個豎出有快有慢、有頓有漸,差別也很多,標準總是要斷見思惑,出離六道,再破塵沙、無明才能出離十法界,無明破盡才成佛。淨土它是橫出的,像這個蟲在竹子底下,牠不是豎著出去的,牠從旁邊咬個洞就出去了,這就很快了,所以叫橫超三界。所以在末法,我們要出離三界六道生死輪迴,除了西方淨土這個法門,信願念佛,帶業往生,其他法門我們很難在一生就超越。沒有超越六道,在佛法修學的標準來講是不及格,不能算成就。

  在我們末法時期,我們戒律也持得不精進,你要持戒持到證果那不容易,特別在我們現在這個環境、這個時代,很難。而且你遇不到善知識,戒持得不如法,自己也不懂,這個是非常困難的。你修學其他法門,得禪定都不容易,斷煩惱就更難。所以只有淨土帶業往生,這個我們人人能做到。它的條件就是具足信願,真信發願,念佛求生西方淨土,臨終蒙佛接引到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再去斷煩惱,再去破無明。所以我們淨土分兩個階段,現前這個階段信願念佛,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換一個環境,再斷煩惱、破無明。因為換這個環境就很殊勝了,有最好的老師阿彌陀佛;我們同參道友那不是一般的,觀音、勢至、文殊、普賢、彌勒菩薩,清淨大海眾菩薩,這些等覺菩薩是我們的同參道友,諸上善人俱會一處,天天跟我們在一起,時時刻刻跟我們在一起學習。到極樂世界,我們不知不覺就斷煩惱、就破無明、就成佛了,得到三不退,永遠不會退轉,只有往前進,不會往後退,不斷提升,環境好。在我們娑婆世界,我們不要說遇到一尊佛了,你看我們是生在佛涅槃之後,現在我們看到的就是佛像,還有經典。佛當年在我們人間,我們不曉得在哪一道。我們總是生在佛前、佛後,我們沒有辦法遇到佛,如果我們遇到佛,那我們也很快會成就,但是我們有業障,不能生在那個時代。

  現在我們不要說遇到佛了,你遇到一個真正有修有學的善知識都很難。現在很多同修要親近我們老和尚,的確,不要說親近,要跟他見個面都難。昨天有個同修,說唐人街有個居士開個素食館,想請老和尚去供齋,他說不可能的,請悟道法師比較快。他講的也是沒錯,因為老和尚九十二歲了,他又不敢亂吃,人家也不敢亂拿東西給他吃,大家都有壓力的。你看請老和尚吃一頓飯都難,跟他親近學習那不是更難嗎?這是講我們現在這個世間有修有學的,有真正修行、有真正道德學問的都很少,都很難碰到,何況你碰到一個阿羅漢,那你多大福報!再有人碰到菩薩,那福報就更大;碰到佛那更不得了,碰到一尊佛就不得了。所以在我們娑婆世界這個世間,為什麼修學這麼困難?遇不到善知識,另外環境也不好。

  最圓滿的善知識就是佛,因此《安士全書》,清朝周安士居士也講,他說古代很多參禪的人到處尋師訪道,求善知識,去參學,為什麼這些人不去西方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參學?「阿彌陀佛今現在說法」,現在正在說法,為什麼不去聽阿彌陀佛講經說法,不去親近他?要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到處找,未必找得到。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現成的,為什麼不發願念佛求生西方,去親近阿彌陀佛?我們只要往生到極樂世界,不但親近阿彌陀佛,十方諸佛都能親近。我們讀《彌陀經》,你看每天早餐供養十萬億的諸佛。十萬億它是一個表法,實際上是無量無邊諸佛,你都能去供養。我們在這個娑婆世界,供養一個善知識都難,像昨天那個居士,唐人街那個素菜餐廳老闆,要請老和尚去吃一餐都難,要供養一餐都難。到極樂世界,那不是只有善知識,也不是羅漢、菩薩,是供養諸佛,這個世界太不可思議、太殊勝了!所以我們末法要超越三界六道,要脫離生死輪迴,除了信願念佛求生淨土,大概沒有第二條路了。

  我們雖然修淨土,也不能忽視淨業三福。我們雖然不用斷煩惱,但是也要斷惡修善;斷煩惱那個難度高,斷惡修善我們都能做到。我們只要具足第一福,信願念佛,就有把握往生淨土。所以《地藏菩薩本願經》講因果報應,實在講就是勸我們斷十惡、修十善。所以如果我們沒有皈依地藏菩薩,修任何法門,不要說修佛法,要出離世間,要證得菩薩果位、證得佛果,這個難,就連求個人天福報都求不到,如果沒有《地藏菩薩本願經》這個基礎,求個人天福報都困難。因此我們學佛,不管你修哪個法門,《地藏經》它是基礎,等於是我們大家必須共同修學的科目,它是一個共同科目,講的內容就是善惡因果報應這樁事情。給我們說明,我們明白了,知道哪些是善、哪些是惡,善我們去修、去做,惡我們要避免,我們這樣學佛、念佛才踏實。如果沒有從這個地方修學,不管修什麼法門,就是求個人天福報,實在講都求不到,這點非常重要。

  今天是地藏菩薩的聖誕,所以跟大家分享這段話。我們紀念地藏菩薩聖誕,我們講《地藏經》、學《地藏經》,這個意義就更殊勝了。好,請看經文,我們昨天講到「若遇破戒犯齋者,說禽獸飢餓報」,昨天我們學習到這一句。破戒、犯齋,地藏菩薩就給我們說明,會得到禽獸飢餓報。我們今天接著來學下面一句:

  【若遇非理毀用者。說所求闕絕報。】

  『若』就是假若,地藏菩薩假若遇到有人『非理毀用』。什麼叫「非理」?非理就是不合理的;「毀用」就是毀壞人家的用具,人家使用的一些東西。公眾大家使用的這些物品,他很不理性的,非理就是不理性的,他去給它毀掉、給它破壞掉,讓別人不能用。這樣會得到『所求闕絕報』,就是將來你也不能用,你也沒有,你就缺乏、就沒有,「絕」就是沒有。我們舉出一個例子,這個以前在大陸、在台灣我都實際上碰到過。讀了這句經文,我們就明白了,什麼是非理毀用。早在二十幾年前,我到高雄去講經,那時候坐火車,火車站有地下道,要穿過地下道。地下道都有樓梯,樓梯市政府它都會安上個銅條,在每個階梯安個銅條,讓人家踩比較好踩。但那次去,我看那個銅條都被挖走了,走路的確不太好走,怪怪的,都被小偷挖走了。另外在大陸上也常常看到,特別是衛生間裡面的一些設施,都被破壞了,譬如說烘手的,也被破壞了,那個放衛生紙的也被破壞了、也都沒有了,甚至連門都有人去破壞。不愛惜公物,公眾的用品,沒有公德心,去毀壞。造這個業,將來自己要用也就沒有了,所以「說所求闕絕報」。我們舉出這個例子,我們以此類推,凡是要用的東西、物品,包括我們生活上各方面的,我們不合理的,非理就是不合理的,去毀壞這些用品,我們得的果報也就是所求闕絕報,你求的、你要用的,你也會缺乏,也會沒有。因果必定是相應。我們再看下面這一句:

  【若遇吾我貢高者。說卑使下賤報。】

  這個經文就是兩句,第一句是造因,第二句是受果報。地藏菩薩假若他遇到有人『吾我貢高』,這個我們一般講貢高我慢,貢高我慢瞧不起人,好像自己是最好的,所有人統統不好。會得到什麼果報?會得到『卑使下賤報』。現在貢高我慢很普遍。我們看到別人,都要回頭想想自己有沒有貢高我慢,如果有,我們要避免,要改過來。覺得自己是最了不起的,別人統統不如我,我最好,我最厲害,你們統統不行,這樣就是貢高我慢。甚至在種族上,也很容易起貢高我慢,譬如說人長得比較漂亮的,他就瞧不起不漂亮的,那就是貢高我慢。以前我聽說,德國它說日耳曼民族是這個世界上最優秀的,全世界的人統統不要存在,存在我們這最優秀的民族。他們西洋人不懂,這是貢高我慢。你現在出生在這個地方,比較優秀、比較好,你造了這個貢高我慢的因,來生去哪裡?因果是互相轉變的,你會投胎到「卑使下賤」邊地那些地方去;卑使下賤那些人業報受完了,他會投生到你這個地方來,然後換他去瞧不起你,因果報應。所以他們不懂,我們世間人,我們也不懂,如果沒有佛在經典裡面這樣給我們講,我們也不知道自己犯了這個罪業,自己也不曉得將來會有什麼果報。所以千萬不能吾我貢高,將來要投生到卑使下賤的地區去。你現在瞧不起人,將來的果報就是換別人來瞧不起我們,這個果報就是一報還一報。

  因此我們學習傳統文化,特別是講到這一點,所以我們中國的古聖先賢、外國的佛菩薩(佛教是從印度傳到中國的),都是教我們要謙虛,做人要謙虛。在《了凡四訓》四篇訓文裡面,第四篇就跟我們講「謙德之效」。在《易經》裡面,所有的爻卦都有吉有凶,唯獨只有謙這一卦,只有吉沒有凶。謙一卦是最吉祥的,它沒有凶,不管在天道、在地獄道、在人道,這個謙都是有吉無凶。所以古聖先賢、佛菩薩教我們就是要謙虛;你不謙虛,你貢高我慢,你就注定要失敗,這是真理,也是事實。所以我們要學謙虛、謙下,因為貢高我慢也是我們無始劫以來的一個煩惱習氣,我們每個人都有,只是輕重不同,有的比較輕,有的比較嚴重。只要我們還沒有證得阿羅漢之前,這個煩惱都有,所以我們也不要笑話別人,我們自己也有。甚至連證得阿羅漢,他沒有這個煩惱了,他還有這個習氣,還有貢高我慢的習氣。

  佛的弟子當中,經典上有個公案,證阿羅漢,但是他還沒有證果之前,他的煩惱就是貢高我慢這個煩惱最重;他證果了,斷見思惑了,的確沒有我了,當然沒有貢高我慢這樣的煩惱,但是他的習氣還在。煩惱的確沒有了,但是還是有習氣,習氣就難斷,習氣要經過很長時間,它才慢慢會沒有,剛斷煩惱,習氣還是有。這個弟子證得阿羅漢就有六種神通,經過一個河邊,遇到一個河神,這個河神是個女眾,然後這個阿羅漢就叫她婢子,婢子就是奴婢,喊這個河神叫奴婢,對她是很不尊重。這個河神就去釋迦牟尼佛那邊告狀,她說你的弟子對我很不禮貌、很不尊重,他喊我婢子,對我一點都不尊重。後來佛就跟她講,他說實際上他沒有這個煩惱了,他已經證阿羅漢了,但是他那個習氣還在。他不是真的對妳很不尊重,因為他那個習氣,要給他時間,慢慢讓它淡化掉,的確他沒有瞧不起妳的這種煩惱了。所以我們煩惱,本身還會附帶那個習氣。

  就像昨天下午,我們講完經,有幾位同學跟我聊天,講到我過去在家的時候,跟我父親殺生吃肉,吃肉的習氣特別重。我出家這二十幾年,有一年到澳洲澳大利亞,在布里斯本一個河邊,同修載我去那邊散散步,經過一個餐廳,看到洋人在吃那個大閘蟹。大閘蟹我在家的時候很喜歡吃,看到洋人在吃那個,我就想到以前我吃得很香,那個習氣就上來了。但是吃素吃了二十幾年,實在講,你真的要我去吃那個,我已經沒辦法去接受了,會自然排斥。以前在家的時候吃這個葷腥,腥味愈重愈好,因為天天吃,沒感覺,而且喜歡吃那個味道。現在吃素,今年是三十四年了,實在講,那個都入不了口,會自然排斥,因為吃素吃的太長時間了。但是你看到那個,還會想到以前那個味道不錯,那個就是習氣。所以我才知道,佛在經上講什麼叫習氣。你真正要去吃,你吃不下了,但是那個習氣還在,那個習氣要很長時間,慢慢才會沒有。所以古大德引用酒瓶那個比喻,讓我們知道煩惱斷了,但是那個習氣沒有辦法一下子就完全沒有。好像那個酒倒乾淨了,的確裡面沒有酒了,但是聞一聞,那個瓶子還有酒的味道,那個味道就好比我們那個煩惱的習氣。酒沒有了,好比就沒有煩惱了,但是習氣還在。所以吾我貢高這個習氣,我們也是每個人都有,連證阿羅漢,沒有這個煩惱了,但是他這個習氣還有。到了辟支佛,他就連習氣都沒有了,菩薩就更沒有了。我們現在是凡夫,因此我們要先學《了凡四訓》講的謙德之效,從這個地方來學習,我們就能避免造這個吾我貢高的惡業,才不會得到卑使下賤這種果報。所以我們能夠尊敬別人,就是尊敬自己。我們再看下面這句經文:

  【若遇兩舌鬥亂者。說無舌百舌報。】

  『兩舌鬥亂』,「兩舌」它是一個形容、一個比喻,不是說一個人長了兩個舌頭,不是那個意思,兩舌是說兩方面的壞話。講話我們就會看到舌頭,嘴巴一動。我們看《論語》,都會寫一個「子曰」,子就是孔子,「曰」那個字如果沒有注意看,好像日光的日;日比較瘦長,曰比較四方,當中也是一橫。「曰」這個字,這也是象形字,六書裡面象形字,就是我們人的嘴巴寬寬的,然後你講話,當中有看到那個舌頭,那一橫就是舌頭,曰就是講話,就看到舌頭。所以兩舌不是兩個舌頭,是講話,講什麼話?講的話就太多了,這是講兩方面的壞話,去挑撥離間雙方面的感情,去中傷、挑撥、離間。譬如說甲跟乙兩個人是很好的朋友,有人在當中,到甲這方面說乙說他不好,到乙那邊說甲說他不好,兩邊去挑撥,這兩個人的情感就被破壞掉了。在家庭也是一樣,兄弟也是一樣,有的人去破壞人家家庭,破壞人家兄弟姐妹的感情,兩邊說壞話。小到個人、家庭,大到一個社會、一個國家、整個世界,當中去挑起互相起衝突的這些言語,離間彼此之間的情感,這個都是屬於造兩舌的惡業。舌,這是屬於口業,口業有善、有惡,《十善業道經》講,佛教我們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這四種就是口的善業,反過來就是口的惡業。

  在《閱微草堂筆記》,就是清朝紀曉嵐先生他寫的,他寫的故事很多,都是鬼、狐狸這些,他的見聞。他這些見聞在我們現在來講,實在講就是現在講的新聞報導,在大陸叫新聞報導。哪裡發生事情他聽到了,或者他自己親自見到的,把它記錄下來,就像我們現在記者去採訪新聞,然後報導。紀曉嵐講,他一個長輩講了一個公案,好像是在江蘇那一帶的。有一個書生要讀書,就在自己那個郊區的別墅,自己一個人,那個別墅已經很久沒人住了,他去整理整理,住在那裡讀書。旁邊有個墳墓,一個女子的墳墓,這個讀書人他也不怕鬼,他就是去那邊,還給她上上香,供養一些水果,然後給她講一些好像在談情說愛的話。真的膽子有夠大,換作我,我不敢去。

  有天晚上,他窗戶外面一個長得很漂亮的女子,那這個書生他也知道,不是狐狸就是鬼。那個書生的確膽子有夠大,他明明知道不是狐狸就是鬼,他還不怕,請她進來坐,然後跟她講了一些談情說愛的話,但那個女子始終沒有回答他的話。這樣過了一個月,常常到晚上的時候就到他屋子裡面來坐,就跟她講話,講了她也不回答,就笑笑,講了不回答。後來有一天,這個書生又問她這個事情,他說妳為什麼都不回答我的話?妳也開個口!後來她就請那個書生拿紙跟筆給她,她就給他寫在這個紙上面。她是明朝(因為紀曉嵐他是清朝時代的人),明朝她是一個做大官的侍姬,過去做大官的有錢人都有三妻四妾,她是一個侍姬。她常常去造兩舌的口業,給人家一個家庭弄得像水火一樣不容。這裡講壞話,那裡講壞話,雙方面講壞話,弄得人家親生骨肉,兄弟姐妹、夫妻好像仇人一樣。後來死了,死了之後到陰間,陰間的冥官(就是陰間的判官)判她做瘖鬼。我們前面有看到盲聾瘖啞報,「若遇毀謗三寶者,說盲聾瘖啞報」,瘖啞,瘖鬼就是啞巴鬼。墮到鬼道已經兩百年了,都不能說話。我們看到這個公案才知道,鬼道原來有餓鬼,還有啞巴鬼,瘖鬼,不能說話,在鬼道。

  她是鬼,求這個書生幫她超度。怎麼超度?她說請他幫忙寫十部《金剛經》迴向給她。古時候印刷術不發達,很多經都是要手抄;自己如果不能抄,要花錢請人家字寫得比較好的,請人家抄,叫抄經。現在印刷術發達,印的就很快了。這個書生就答應她,答應她抄寫十部《金剛經》迴向給她,她才能脫離鬼道,生到人道來。這個書生就幫她寫十部《金剛經》迴向給她,那天晚上她又來了,又寫字,給他寫,她說感謝他為她寫十部《金剛經》迴向給她,她已經可以脫離鬼道,到人道去投胎了。但是那個業很重,還有餘報,餘報就是說她投胎還是作婦人,三世不能講話,過了第三世,第四世以後再投胎才能講話。

  我們學習到這句經文,我就想到七月份跟兩岸三地同學講《草堂集》,我們淨老和尚節錄的這段公案。這個業,她是破壞人家的家庭,這個業比較小,所以被冥間的判官判入鬼道做啞巴鬼。如果這個兩舌,它是破壞整個社會、整個國家,族群跟族群的對立、衝突,這個果報就不是在鬼道了,就到地獄道去了,因為它破壞的那種層面太大了。現在造這個業的人還不少。所以『說無舌百舌報』,「無舌」是什麼?沒舌頭。沒有舌頭是什麼?一個人沒有舌頭,他還能講話嗎?就不能講話了,就我們剛才講那個公案,啞巴鬼,瘖鬼。無舌百舌就是不能說話了,你沒有舌頭不能說話,一百個舌頭你能說嗎?所以它這裡是給我們形容這個果報,會有這個因果。我們再看下面這句經文:

  【若遇邪見者。說邊地受生報。】

  什麼叫『邪見』?「見」是見解,「邪」就是偏邪、不正,不正確的。好像你一根竹子立起來偏掉、不正了,不是偏左邊就偏右邊,不是偏前就偏後,偏掉了,這叫偏斜,斜到一邊去了,意思就是不正確。見就是見解,就是他對宇宙人生的見解偏差了,不正確,這叫邪見。邪見,錯誤偏差的見解太多了,在《楞嚴經》佛給我們講,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這是形容、比喻在我們末法時期,邪知邪見的老師給我們講經說法講錯了、講偏了,有多少?像恆河沙那麼多。我們想一想,我們遇到邪知邪見的老師那就很容易,因為太多了,像恆河沙那麼多。那我們在這個末法時期,能夠遇到一個正知正見的善知識,你說你有多大福報!不是過去世深厚的善根遇不到,縱然遇到了,他也不相信,他寧願去相信那個邪師說法,邪知邪見,正知正見他聽不進去。

  所以地藏菩薩假若他遇到有邪知邪見的人,就會給他說,將來果報會到邊地去受生。邊地是什麼?就是沒有文化的地方,沒有佛法的地方,沒有聖賢教化的地方,那叫邊地。所以邊地,也不一定說它那邊就很窮,可能它那邊物質生活很好,但是它沒有佛法、沒有聖賢的教化,那個叫邊地。所以佛法講「中國」,就是有佛法的地方叫中國,不是指我們地球上的中國,當然現在中國的確也是有佛法的地方。凡是有佛法的地方都叫中國,它這個中國的意思是這個,就是說它不是在邊地,在邊地它就沒有佛法、沒有聖賢的教化。如果邪知邪見,他將來會往生到邊地去,往生到沒有佛法的地方,因為過去生種這個邪知邪見的因。再進一步來講,我們現在看到很多人,遇到佛法、遇到正知正見的善知識,講了他不聽,但是他也生長在這個地區,那等於生到邊地是一樣的。遇到等於沒遇到,他根本就不能接受,也不能聽得進去,那不就等於邊地嗎?就是他的智慧不開,有這個業障在。我們凡夫實在講,見解都不正確的,所以佛在《十善業道經》給我們講不邪見,不可以邪見。

  我們學佛的佛弟子,要怎麼樣才能不落入邪見?我們大家入佛門,都知道要皈依三寶,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三寶;皈是回歸,依是依靠、依據、依止、依循。佛在世,我們有任何問題可以去請教釋迦牟尼佛,佛為我們解答,給我們指導一個正確的修行方向,我們不至於偏差錯誤;佛不在世,我們沒得問了。佛不在世,只有佛當年講的經典有傳下來,所以佛不在世,我們要皈依法;在三皈依,僧也要依佛、依法。佛在世依佛;佛不在世,以法為中心、為標準,就是經典,像我們學習《地藏菩薩本願經》,這部經就是我們學習的一個標準,這個標準就是正知正見。這個經裡面講的就是正知正見,離開這個經典,我們很容易就落入邪知邪見,因為我們是凡夫。佛在經上給我們講,我們還沒有證得阿羅漢果之前,不可以相信自己的意思,自己的意思、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見解往往是錯誤偏差的,不可以相信;你證得阿羅漢,才能相信你自己的意思是對的。最起碼證阿羅漢果,他是正覺了,他覺悟是正確的,沒有偏差錯誤。在六道凡夫不能相信自己的意思,因此要依法,以經典做一個標準,我們才不至於落入邪見、有偏差,因為它是一個標準,正字標記、標準。

  所以三皈依,現在佛不在世,皈依法為中心。佛在滅度之前交代阿難尊者,以後末法時期的佛弟子要四依法。第一個就是「依法不依人」。不管什麼人講的,他是什麼博士,在這個世間地位有多高,他的學術有多好,在家、出家他講經說法,如果沒有經典的依據,違背經典的義理,我們皈依三寶的佛弟子不能聽他的。你聽他的,他邪知邪見他錯了,你跟著他學,你也跟著錯了。在《楞嚴經》講,「一盲引眾盲,相牽入火坑」,一個瞎子帶一群瞎子,帶到哪裡去?掉到火坑去了。所以第一個要依法不依人。

  第二個是「依義不依語」,就是意思相應、對了就可以,語言文字不一樣沒關係,意思相同就可以依。好像我們老和尚提倡儒家的《弟子規》、道家的《太上感應篇》,這個跟佛經講的淨業三福第一福意思是相應的,我們就可以依靠。雖然這個不是佛講的,但是跟佛講的意思是一樣的、相應的,我們就可以依靠。它也是屬於佛講的,因為佛經的義理來印證,它講的跟佛講的是一樣的,我們就可以依靠。所以也不必要說那個不是佛經,講的是對的我們也不接受,這樣就錯了,依義不依語。

  第三,「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佛講的經,五乘佛法,有了義、有不了義,都是佛講的,如果不了義經跟了義經有牴觸,我們要依了義經。譬如佛也有說人天善法,人天善法還沒有出六道,如果跟出六道這個二乘法有牴觸,那我們依二乘法;大乘是了義,小乘是不了義,小乘教跟大乘教有牴觸,我們要依大乘教;大乘教跟一乘教有牴觸,一乘是教我們一生成佛的經典,有牴觸,我們要依一乘的,一乘是了義。我們淨土法門是一乘究竟了義的經典。第四個就是「依智不依識」,凡事不能感情用事,要理性的。

  所以這個邪見,我們在末法時期很容易落入邪知邪見,自己不知道。我在二OO八年十月下旬到大陸山東海島金山寺。廬江百七繫念做了四個多月,後來齊老菩薩請我去山東繼續做,廬江那邊交給常住法師做,我去教金山寺的法師三時繫念,在那邊繼續做,做到圓滿。到二OO九年,因為在那邊住了一年多,天天做法會,山東大學有幾個退休的老教授要到寺院去皈依。我看他們這些都是知識分子,都是教授級的,要來皈依佛法,我說你們以前都認為佛教是迷信,怎麼要來皈依?難得!因為都是教授,我也就跟他們講一些比較真實的話,我說你們都是教授級的,不是一般沒有文化水平的人,我跟你們講真話,你們皈依要皈依形式的,還是皈依實質的?他說什麼叫形式的?什麼叫實質的?我說形式的,你就跟著我念一念,念完了磕個頭,然後皈依證就發給你,你也不懂從哪裡皈、要依什麼,這就是形式的,結緣皈依,形式的,得不到三皈依真實的功德利益。

  什麼是實質的皈依?我說實質的皈依,我就怕他們不了解,我就舉出一個例子。我說現在你們皈依三寶,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是三寶弟子;皈是回歸,依是依靠、依據、依止、依循。他說要怎麼皈、怎麼依?我講了半天,說了一篇道理也聽不懂,我就舉出一個實際的例子,比較容易懂,我說佛在經上講,殺生是有果報的。殺人償命大家都懂,但是殺生也要償命的,一刀還一刀,一命還一命,這個有果報的,釋迦牟尼佛在經上就是這麼講的。我說你們現在是不是相信科學家?他們說是,我們現在是科學至上。我說如果你皈依了之後,你遇到一個科學家給你講殺生沒有罪,沒事,多殺一點,你要聽釋迦牟尼佛的,還是聽科學家的?他們就在考慮了。我說你考慮好了再來,要依佛還是依科學家?如果你聽科學家的,那你不是皈依釋迦牟尼佛,你是皈依科學家,對不對?這時候他們才明白什麼叫皈依,你要聽佛的,還是聽科學家的。

  我到很多地方去皈依,我也是這麼問,你們要依誰的?他們還在考慮,我說你回家考慮好了再來,今天先到這裡。後來他們想通了,皈依釋迦牟尼佛。我說要真的,你在佛前發誓,你不能在那邊騙佛,其實騙佛就是騙你自己。後來說皈依法,我說法就是經典。我就跟這些教授講,我說你們是不是都學唯物論?是,我們從小就學唯物論。我說現在你皈依三寶了,皈依佛、皈依法,法就是經典,佛講的不是唯物論,佛講的叫唯識論,差一個字,你要依誰的?你要依唯物論還是依唯識論?差一個字。又在考慮半天,我說好好考慮清楚再來。後來我就送唐大圓居士解釋那個唯識論的,一本這麼厚,一人送一本,看一看,明白了再來皈依吧!所以那天我也就沒有幫他們皈依,我覺得說你們都是教授級的,糊裡糊塗皈依,實在有點對不起他們,好像在玩弄他們,我跟你講真話。如果那些不認識字的、沒水平的,這些沒有讀過書的,那這個皈依我就不要要求那麼高了。所以就是依三寶,那三寶,佛不在世,就是依經典。我們《地藏菩薩本願經》講的就是正知正見,如果不依這個,那就肯定落入邪見,將來的果報就是邊地受生報。以上,佛、地藏菩薩給我們講了,這些都是屬於因果報應。

  【如是等閻浮提眾生。身口意業。惡習結果。百千報應。今粗略說。】

  地藏菩薩講完了,給四天王講完了,『等』就是說,這是舉出來的,當然其他還有很多。閻浮提眾生造的這些惡業,總是身口意三業。『惡習結果,百千報應』,造的業不同,都是造惡業,報應也很多不一樣的。『今粗略說』,「粗」就是很粗淺的、大略的說一說。

  好,這節時間到了,我們先學習到這一段,下午兩點繼續講下面的經文。現在是用午齋時間,祝大家禪悅為食,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