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地藏經玄義—以心為道  悟道法師主講  (第四集)  2020/9/24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14-012-0004

  《地藏菩薩本願經》綸貫。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請放掌。我們上一堂課學習到「一心而貫諸法」,就是佛講經說法憑藉的就是一心,就是以這個一心來講經說法,一心貫通一切諸法,包括世間法、出世間法全部貫通。我們接著看下面這一句:

  【故我佛法門,惟以心為道也。】

  這句話說出來,佛道或者佛法是什麼,我們遇到人家問,總要能說得上來,要說得讓人點頭,說話要有技巧方便,要說得讓人聽得懂,如果說的法人家聽不懂,那就白說了。他是什麼程度,淺的程度我們用淺顯的話來說,深的程度我們說深一點不礙事,他能體會。程度淺的人不能深說,程度深的人你也不能跟他淺說,淺說他瞧不起、他不重視,他覺得佛法原來只是這樣,他就輕慢了。所以說法看對象,所謂應機說法,你要懂得觀機。而且一面說還要一面看他的反應、看他的表情,他有沒有聽懂,從他的表情可以看出來他懂多少、他有領悟多少,看他不能領悟、有疑惑的表情,我們就要改淺一點的說法。前面講的這段經文,大家想想看,你看清涼大師註解,要是照清涼大師的註解這個講法現在人不好懂,講的沒有錯,沒錯,可是你對現在人講話,愈講就愈叫人家迷惑,因此我們就換一個方法來講,大家就好懂了。所以應機是活潑的,非常靈活。佛講經與孔老夫子教學,可以說有共同的原則,「就近取譬」,譬喻愈近愈好,愈是現前的愈好,因為大家就容易理解了。特別現在天天那個新聞報導大家都知道,你引用現前的大家容易去體會、容易理解,現在科技很發達,科技的常識幾乎人人都有,能以這個做方便,一說,大家就容易去體會。

  一切法真的是「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一不異」,「不增不減」,「不垢不淨」,《心經》講的,這個都是講事實真相。誰能看得出來?如果佛不說,我們自己體會不出來,我們決定不能體會。佛說了之後,我們細心去觀察,細心去體會,才知道佛講的話有法味。我們從這個地方可以得到解脫,解脫就是我們明白了,明白就是看破,之後這才放下。我們把妄想、分別、執著捨掉了,捨掉就放下了,恢復到一心,恢復到清淨,這是你真正得到佛法的受用。所以佛法的總綱領、總原則、總根源是「以心為道」,現在學術界講的「唯心與唯物」,他們講的唯心不是佛家講的這個心,佛家講的心他們不知道。宗門說得好,「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你真正認識自己這個心,大地沒有一寸土地。世間人講的心意思很淺,他把什麼當作心?我現在能夠思惟、能夠想像的,認為那個是我們的心。那個東西是什麼?我們現在能夠想像思惟什麼?佛給我們講,第六意識。第六意識就是分別心,第六意識,我們能夠思惟、能夠想像、能夠去推敲,這個是第六意識的作用。唯心唯物的心它是講第六意識這個心,它不是真心,那是妄心;別說真心,連第八識一般科學家就不知道。第八識阿賴耶識,阿賴耶識比第六識殊勝太多了,幾個人懂?我們現在這個都是阿賴耶識變現出來的這些境界相。真心起一念無明就迷了,那就三細相出來。「無明不覺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山河大地就出現了。所以我們現在講的心跟物,就是心理跟物質(精神跟物質),根源都是從阿賴耶識出來的。所以在唯識學講精神叫見分,看見的見,見分,就是現在人講精神;相就是這些萬物,見相同源。見分跟相分,外面所現的、所變的這些境界相,這些宇宙森羅萬象,這是相分,見分跟相分它的根源都是從阿賴耶出來的,所以叫見相同源,同一個根源。世間這些科學家研究的他不懂,所以才有二分法;他如果知道這個事實真相,他怎麼會二分法?因為見相同源是一不是二。精神是精神,物質是物質,他把它切成二邊了,實際上,它的根源是同一個,但是他不知道。所以他們不知道有阿賴耶識,他們不知道,連第八識他們都不曉得,那就不要講真心。第八識上起了無明所以才變成識,這個都不知道,講真心他怎麼會知道?所以實在講,他們的概念裡面依舊是錯誤的。所以世間這些西方科學家講的唯心唯物,不是佛法講的。

  佛法裡面講的心性是真的不好懂,你真懂了,就是我們常講的「你看破了」。看破就是你看清楚事實真相,看破哪有不放下的道理?放下它是很自然的。你還沒有放下,肯定是沒看破,為什麼?你不識貨,你不認識。所以真正看破是決定放下,沒有不放下的。再給諸位說,真正放下的人未必看破,真正看破的人是決定放下。放下是事,看破是理,對這個道理他徹底明瞭。事相上完全做得很圓滿,有的人他在事真的做得很圓滿了,但是他那個理未必通達,對這個道理未必通達。理真正通達,事哪有不圓滿的道理?那肯定是圓滿的,這是我們一定要明瞭的。我們要常常勘驗自己的功夫,我們才會有進步,好像讀書要常常參加考試來檢驗自己的成績。佛法修學的成績是什麼?放下,這是你的真功夫,這是你的成績。如果覺得我今年比去年放下不少了,表示你有進步,你智慧開了,你看得更深入一層了,也就是說你看破又更深入一層,所以你又多放下一些了。要不斷的放下,徹底的放下,放得乾乾淨淨,那是什麼境界現前?湛寂虛靈圓滿現前。由此可知,我們今天所放下的是湛寂虛靈裡面的障礙,放下這些障礙了。統統放下之後,這四個字就圓滿現前了,就圓成佛道了,你就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這是佛說法的根源,他的根據,我們知道了,我們對於佛法信心才會堅定,決定不會改變;會改變是你對這個道理沒有搞清楚,你不曉得佛是根據什麼講經說法,他的理論基礎是什麼你不知道。

  下面引用《華嚴經》中一句偈子來證明。

  【華嚴經云,心如工畫師,造種種五蘊,一切世間中,無不由心造。】

  佛說『心如工畫師』,「工畫師」是我們今天講的畫家。畫家的畫是怎麼畫出來的?先是心裡面有,然後他才能畫得出來。我們中國古人畫竹,有句成語講「胸有成竹」,他的心胸裡面要怎麼畫這個竹他已經都有了。你心裡面沒有,你怎麼畫得出來?『造種種五蘊』,「五蘊」就是世出世間一切法,五蘊是一切萬法的總歸納。我們用相宗講的《百法明門論》來說,諸位就很清楚,很容易體會,這個五蘊(色、受、想、行、識)一展開就是百法,就一百條;百法再歸納就是五蘊,色受想行識。觀世音菩薩在《心經》裡面講,「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這是把事實真相看出來,也就是見到世出世間一切法,它的真相見到了。真相是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常不斷、不一不異、不垢不淨、不增不減,這是世出世間所有一切法的事實真相。我們真正用功的人,宗門教下都不例外,修行的綱領原則,佛法講總持法門,總持就是綱領原則,就是作觀。觀是什麼?日常生活當中念念去觀察,你在一切事物裡面看到不生不滅、看到不來不去,你就恍然大悟。你在作觀的時候,這是宗門講提起疑情,疑情不是懷疑,疑情跟懷疑不一樣,這個不能搞混了。懷疑是你對某些事物你有疑惑,疑情是禪宗用的方法,疑情不是懷疑,是你在做這種功夫而沒有入這個境界,這個時候叫疑情。我看一切法在面前,眼所見、耳所聞,六根所接觸的是不生不滅。

  不生不滅怎麼觀法?要怎麼觀?《金剛經》教給我們「如露亦如電」,用這個方法行。《金剛經》也是佛用善巧方便讓我們去觀察,觀照這個世間相,你去看到它的真相。現在大家喜歡照相,家師淨老和尚在過去講席當中常常用照相機來做比喻,照相按快門,一按下去,整個現相就是一剎那,你再按一次,第二剎那跟第一個剎那決定不同。你說我站在這裡不動,我都沒有動,照相機按第一張,再按第二張,第二次按下去的跟第一次按下去決定不一樣。你說我在這裡不動,現相在現前,大家也不要動,我按第二次,其實就不同了。為什麼?每一個人身體的細胞新陳代謝不相同,念念都在新陳代謝,怎麼會一樣!這個你要觀察到比較深入、比較細微;我們粗粗觀察,好像沒有,沒有什麼變化。其實我們人一個成長就是一個變化,從小孩長大到成人,成人到中老年,他不是一下子這樣忽然變的,他是念念、剎那剎那一直在變的,所以我們人就不一樣了,前一念跟後一念不一樣。物也不一樣,物,外面的這個境界相也改變了,我們曉得物體是原子、電子、粒子集合而成,它裡頭也產生很大的變化,我們這個身體在變,外面萬物也都在變。我們用光波來做比喻,億萬分之一秒裡面它就已經起變化了,所以說不生不滅。不生不滅的意思,它就是那個生滅的速度太快了,幾乎是同時,我們已經沒辦法看到它的生滅,但是它還是有生滅的現象,這是講真相。所以有它是幻有,不是真有,如果是真的,它就不會變了。我們現在看到這些一切有為法,它是有生有滅的,它會變,變的速度之快我們想像不到,沒辦法去想像,這是不可思議。所有一切境界相都在變,決定沒有不變的,只有湛寂不變,湛寂是體,虛靈也不變,虛靈是智慧,除這個之外,沒有一樣不變的。凡是變的都是夢幻泡影,凡是變的都是了不可得。不可得自己起個妄想要去得,妄想是能得的心,就是連妄想都不可得,你還有什麼東西放不下?

  最近有許多人講到經濟要衰退,可能經濟蕭條。整個世界,我們看到最近新冠狀病毒疫情的全球蔓延、感染,到現在還沒有結束。我們看到怎麼樣?感到恐慌、恐懼。如果我們了解事實真相,也就沒有恐慌、恐懼了,就像《心經》講的「遠離顛倒夢想」,心無恐怖。我們為什麼恐怖?認為這些是真的,我們看到妄相,不知道真相。所以興旺你不可得,你得到什麼?衰退也不可得,都是夢幻泡影,就好像《金剛經》用夢幻泡影來形容我們現前這個世界。我們都有作夢的經驗,興旺好像是好夢,衰退好像是惡夢,你夢一醒過來,好夢跟惡夢等於是一樣的,因為都是空的。我們從這個夢境去體會,慢慢我們就能夠去體會到佛在經上講的這個事實真相。所以了解事實真相,他心就是平靜的。這個世界經濟大好,他心也是平靜的,他沒有很歡喜;現在大蕭條,他也沒有煩惱,沒有恐慌,因為都是了不可得。那怎麼過日子?佛教我們修福,你只要有福報,興旺的時候你有福,衰退的時候你還是有福,這個就是「萬法皆空,因果不空」;你不懂得修福就錯了。所以當你現在有力量的時候拼命修福,你才懂得有福的人他到阿鼻地獄他還享福,這都是給我們講事實真相,你若是不明白、不相信就沒有辦法。所以一定要修福。福要怎麼修?布施。《金剛經》就教我們下手就是布施,你不要等到經濟總崩潰,你一大堆鈔票變廢紙了那個時候才要布施,想修福也修不成,這就很可惜!所以一定要抓住機會及時修福。我們修福不要去執著修福的相,那就對了。《金剛經》就教我們這個,不著色聲香味觸法而行布施,布施就是修福,但你不要著那個相,你就超越了,你福德、智慧都有了,佛稱為「福慧二足尊」,兩方面都圓滿了。所以抓住機會及時修福,你福報就享不盡,佛給我們講的都是事實真相,你不要抱著那個鈔票睡覺,到最後也是什麼都得不到。

  『一切世間中,無不由心造。』前面兩句是比喻,後面兩句是在說法。佛法講有情世間、器世間、正覺世間,說世出世間法統統是心造,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是講各人的受用不同,你的受用不同是你的妄想變現的,離開妄想分別執著,受用是相同的,那是最殊勝的受用。我們也可以說唯心所現就好比講自然生態,自然生態是最美好的;而唯識所變,我們要把自然生態給它改變,隨著自己的意思去做,那就跟原來的生態環境有差別,你的享受落在意識裡面、落在情識裡面,你有好惡,但自然生態它沒有好惡、沒有情執,那是真實智慧。今天我們看到庭院樹木自然長得很好,他偏偏剪成各種各樣的樣子,這就破壞自然生態了,可是他自己覺得很美。我們到原始森林去看,覺得原始森林之美超過人工,人工如何盡心的雕琢比不上大自然,大自然才是真正的美。真正能夠欣賞大自然,這是高人;喜歡雕琢的是俗人,世俗人喜歡人工、加工。高超的人喜歡自然,回歸自然,你看道家,我們中國道家講「道法自然」,高人!這是雅俗不同。高人,高雅;那我們這世俗很凡俗,就不同了。所以現在這些年,大家都有機會到外國去觀光旅遊,你看我們曾經到過澳洲、紐西蘭,去欣賞那些沒有被破壞的自然景觀,不一樣,到那個地方真的是流連忘返。所以在二O一一年,九年前,我也第一次到紐西蘭去,我們去南島,這個景觀真的是自然美,沿路盡收眼底。澳洲也有很多地方都還是很自然、很天然,所以就非常美麗。人如果懂得欣賞大自然,這也是很高的一個享受,懂得欣賞大自然。所以現在我們看電視上、網路上也有播一些自然景觀,山河大地,那個都是我們自性所變現的,看到這個很有意思。所以一切回歸自然,保持原來的狀貌,比人工雕琢的要美得太多了。所以世出世間一切法我們要懂得、要認識它的真相,它是由心造的,這裡是舉出經典作證明,佛說法是以這個為依據。

  【起信論云,有法,能起摩訶衍信根。所言法者,謂眾生心,是心,則攝一切世間出世間法。皆此意也。】

  《大乘起信論》是馬鳴菩薩造的。菩薩造的叫論,佛講的叫經。馬鳴菩薩也說:『有法,能起摩訶衍信根。』「有法」,就是有方法能夠令人生起大乘的信根。『所言法者』,所謂法,什麼方法能生起大乘的信相?『謂眾生心,是心,則攝一切世間出世間法』,這個「心」不是意識心,是講一念自性那個心,就是講那個真心,不是那個妄心,跟《華嚴經》講的「一切世間中,無不由心造」一樣。我們在念小蒙山,一開頭那首偈也是《華嚴經》的,「若人欲了之,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一切唯心造就是這個心造的。所以與那個心是一個意思,這是菩薩說的。你對於一切世出世間法明白,你的信心就生起來。生起信心的現象是什麼?要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回歸自然,不再搞人工雕琢,回歸自然了。

  元朝翁森讀書詩裡面講「綠滿窗前草不除」,那是什麼味道?就是綠草長滿了他的窗戶的前面,他也不給它除掉。現在我們修剪得整整齊齊的,古代都隨它自己長,這兩種味道可以去品味品味。兩種味道就能看出兩種不同的心相,一個心是完全平靜,清淨平等,另一個心裡有分別執著,有嚴重的情執。這兩種人心情、心態、性格,一看就了然,就明白。所以高人無心,無心就是沒有世間這種心態,沒有世間人這些妄想分別執著,他無心。無心那個心是真心,決定沒有絲毫造作,沒有絲毫意思加在裡面,所以這個心應用是沒有障礙,叫無障礙法界,就因為他一心貫通諸法,所以無障礙。眾生的心,起心動念是妄想分別執著,在無障礙法界裡面自己製造許許多多的障礙。障礙本來沒有,是自己的妄想造作出來,這叫自作自受。在這種種障礙就造了無量無邊的罪業,所以眾生苦從哪裡來?我們搞清楚了,必定會超越,就是把這個念頭給它息掉,苦就沒有了。

  這一點我們同修要特別注意,一個人不管怎麼精明,不管怎麼能幹,必定受別人的擺布,你自己做不了主。你說你很能幹、很有才能,我們自己也做不了主,這是到你快死的時候,你全身一點力氣都沒有,別人把你翻過來,你就得轉過來,給你倒過去,你就得倒過去,你哪有什麼能力?自己不能做主,這不是完全受人控制和擺布嗎?你才曉得那才叫真可憐!誰能逃得過這一關?特別是這一生在世跋扈欺負別人的人,你到臨終的時候,你的冤家對頭都來了,你能不受人家擺布嗎?所以我們學佛的人要警惕,我們絕不受人家擺布,生死自在,預知時至,不要生病,想什麼時候走就什麼時候走,絕不受人控制,你得大自在!能不能做到?能做到。憑什麼能做到?一心就做到了。我們淨宗不是常常念《彌陀經》嗎?「一心不亂」。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無心就做到了,有心就做不到。有心造業,無心不造業;無心是隨緣,有心是攀緣;無心是隨其自然,有心是要自然來隨順我,你不能隨順別人的意思,那就很麻煩。我不要求別人隨順我的意思,我就可以擺脫不隨別人的意思,自己才做得了主宰。大乘教裡面給我們的啟示太多了,我們怎麼能不讀大乘經典?經論都有這個意思,證明所講的有理論的依據,有聖教做依據,不是隨便講的。

  【是則地藏菩薩所云,一切諸法,從心所起,與心作相,和合而有,共生共滅,同無有住以一切境界,但隨心所緣,念念相續故,而得住持,暫時為有者,正所以示此心地法門之指爾。】

  我們再看這一部《地藏經》,『是則地藏菩薩所云』,這個地藏菩薩講的。『一切諸法,從心所起』,這是指十法界依正莊嚴,這個「心」我們要把它辨別清楚,可以看作真心,也可以看作妄心。「一切諸法」,如果諸法是說一真法界的諸法,就是唯心所現,如果說十法界的一切諸法,則是唯識所變。唯心所現就是一真法界,唯識所變就是變成十法界,把一真變成十法界。唯識所變還要有一個唯心所現,它才能變,如果你那個心不現你怎麼變,沒得變,心現了以後你才能變。就像花草樹木,花草樹木本來它就有,那是譬喻唯心所現;你把它剪成自己喜歡的那個樣子,那是唯識所變,你有意識加在裡頭了,我要怎麼樣、我要怎麼剪,唯識所變。所以唯識所變它還是要依據唯心所現,心若不現,這個地方如果沒有長樹,你怎麼去剪那個樹?你就沒得剪了。這個剪樹,我們看人家做那個樹藝的,藝術的,特別你到日本去看,那個樹剪得我們看了都整整齊齊的。但是那邊如果沒有長一棵樹他怎麼剪?他也沒得剪。

  『與心作相』,佛講「一切法從心想生」,心想就是識,就是識變,特別是講十法界、六道,所有的相都是眾生妄想變現的。我們生活的環境有善有惡,善的境界從哪裡變現?善心所變現的;惡的境界從哪裡變現?我們的惡心所變現的。佛給我們講大的區別,三善道、三惡道,這個最明顯的,我們要懂得,大的區別是這樣的,小的區別它也不例外。我們跟人接觸笑臉迎人,就變現善的境界,彼此見面都很歡喜。冤家對頭你對他笑,他對你的意念也就會慢慢就好轉了;就算極親愛的人,如果你天天板個面孔對著他,到最後也變成冤家對頭了,都沒有好臉色給他看,都在這一念之間。你才曉得外面的境緣,在《靈峰宗論》裡面蕅益大師講,外面境緣沒有好醜,你要懂得好醜在自己的心,不在外面。不懂這個道理,才會怨天尤人;懂得這個道理,完全是自己心裡變現出來的,才了解事實真相,你才會懂得怎麼樣來做人處世,這叫學佛、學菩薩。

  『和合而有,共生共滅』,這真的把事實真相說出來了,這是經論裡面所說的「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生滅是講所變的相它的生滅,不是所現有生滅,唯心所現的它沒有生滅,唯識所變的它有生有滅,我們要把它辨別清楚。為什麼諸佛的淨土叫一真,真就是它沒有生滅、它沒變化。為什麼他不變?他不用識心,他沒有分別執著,他就不變。我們為什麼會變?因為有分別執著。他們是隨順自然,我們是改變自然,改變自然則有生有滅,隨順自然則不生不滅。所以我們錯了,十法界裡面我們常講的九界眾生,總是想改變自然隨順自己的意思,這是大錯特錯!這個意念就是無明、就是迷惑,因為有這麼一個意念,所以才變現出分別執著,落實在生活上是造業,造業當然就感得果報,這就是所謂善惡報應統統是惑心,迷惑的心造出來的,迷惑了,所以這種現象與心和合而有,共生共滅,跟這個真心合在一起。

  下面這句話說得好,『同無有住』,但是這個大家不知道,幾個人曉得?曉得這句話的人,就醒悟過來了。住是什麼?現在的話講就是「存在」。「無有住」,同是虛妄而不存在,這是《金剛經》講的夢幻泡影,哪有事實?為什麼說同無有住?下面解釋:『以一切境界,但隨心所緣,念念相續故。』這在《金剛經》上比喻「如露」,好像那個露水一樣,如露就是比喻相續;「如電」是說明真相,好像閃電一樣,一閃就沒了。雖然是相續,諸位要曉得,相續相是前一個相跟後一個相只是相似,叫做相似相續相,並不完全相同,前面跟後面很相似,但不是完全一樣。我們看動畫、卡通,那個不是一張一張的嗎?你去看那個,就能體會到這裡面講的意思了,所以叫相似相續相。沒有完全相同,決定找不到完全相同,所以在一切人事物裡都找不到,它的變化是剎那剎那在變,速度快極了,永遠不停。

  『念念相續故,而得住持,暫時為有。』我們這一句要記住。我們現在看到這一切是暫時為有,實在講,這個暫時我們看得好像很長,實際上,如果一深入、一仔細觀察,那個暫時存在時間非常短暫。這是我們凡夫所看,論裡面叫做幻有、妙有,就是「真空不空,妙有非有」。真空不空,是說能現的心性,湛寂的心性是真空,為什麼說不空?能現一切現相,它是活的,不是死的,它能現,因為它能現,所以說它不空。「妙有非有」是講所現的境界相,眾生的識在變,把一真法界變成十法界,變成無量無邊的法界。「有」是妙有,不是真有,是夢幻泡影。這個作夢一樣,夢中境界有,你不能說沒有,但是那不是真的;幻,好像變魔術的;泡,像水泡一樣;影,影像。我們現在看錄像、電視、電影,森羅萬象,螢幕都能看得到,但是它只是一個影像。我們要曉得我們現實的世界是什麼?就夢幻泡影,好像作夢一樣,好像變魔術一樣,好像那個水泡,一下子就沒了;好像我們看電視、看電影,那個影像不是真的。所以我們何必在夢幻泡影裡面去造業?心就平靜下來了。如果在這個裡面造業那就錯了!我們凡夫就是幹這個事情,在這裡虛受輪轉。中峰國師講,虛妄的受這個六道輪迴。你在夢幻泡影裡面隨順,學佛菩薩的「大作夢中佛事,興建水月道場」。我們在這裡建道場,要知道道場也是鏡花水月,可別執著。這個道場是我建的、我有好多功德,錯了!梁武帝建了四百八十座寺廟,他問達摩祖師,我功德大不大?達摩祖師給他說「並無功德」,沒有功德。為什麼達摩祖師說梁武帝沒有功德?因為著相了!如果他不著相,達摩祖師肯定給他講「你功德無量」。著了相就沒功德了,沒功德他有什麼?福德。著了相就變福德了,變人天福報。所以你要超越,決定不能著相,不著相是功德,你真的得大自在;你一著相就錯了,就迷了。所以一定要學佛菩薩的「作而無作,無作而作」,作而無作是說你決定不執著,心地清淨;無作而作,雖然知道是夢幻泡影,我們遇到這個緣還要盡心盡力的做,不能說不做。不做了,眾生不得利益,為了利益眾生我們要做,雖然做而不著相,所以作跟無作是一樁事情,不是兩樁事情。眾生的麻煩是他做了就要著那個做的相,據為己有,這個麻煩大了。佛菩薩做,雖做而不著相,他捨棄得乾淨俐落,連個念頭都沒有,這就正確。所以要曉得暫時為有,它是暫有不是真有,暫時存在的一個假相,不是永遠的有。

  『正所以示此心地法門之指爾』,「指」是指歸,也是宗旨。到這一段這是講佛法的根源,佛依據什麼而說法,佛給我們說的是什麼法,值不值得我們學習,這是關鍵。了解之後,真的大乘信相就生起來,熱愛大乘,歡喜佛法,他真生起來了,若不了解這個真相,怎麼勸他都是隔了很多層。了解真相是我們當前的功課。最近我們在華藏二樓的講堂,星期一會跟我們同修在分享學習我們淨老和尚節錄《金剛經講義節要》。我們淨老和尚為什麼節錄這個?因為我們不是修淨土嗎?不是一句佛號念到底就好了嗎?話是沒有錯,但是我們念佛要往生淨土,也就是要看破這個世界,放下這個世界,發願往生極樂世界。我們再根據前面講的一真法界跟十法界,我們要看破、放下這個十法界,我們往生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一真法界,你放下虛妄的才能入到真實的;如果對這個世界放不下,那你發願要往生極樂世界,這個願是空願,有口無心,不是真的。留戀這個世界、貪戀這個世界,發的那個願就不是真的。真的發願要往生極樂世界,那肯定放下這個娑婆世界、放下這個十法界,這是真的。為什麼放不下?沒看破。因為我們都是把這個世間看作是真的,所以這個當中我們起了個念頭,想要控制、想要佔有、想要得到它、想要擁有它,就放不下了。如果我們真正能夠透徹明瞭,這個世間所有的一切,不管什麼都是夢幻泡影,我們真的明白了,自然他就放下了,自然就會求真的,放下虛妄的自然就會求真的,真的就是一真法界。

  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這裡。下面的文,下一堂課我們再繼續來學習。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