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六十四集)  2012/5/19  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  檔名:55-057-0064

  尊敬的諸位長輩,諸位學長,大家下午好。我們《群書治要360》這個課程,今天進入「貴德」當中,第七個綱目就是「謙虛」。談到「謙虛」,我們從古聖先賢,留給我們的經典當中可以體會到,這個德行對於自己的進德修業,甚至於齊家、成就事業、團結人群,以至於治國、平天下都是重要的德目。像《易經》它有六十四卦,每一卦有六個爻,都是吉凶相參。只有一卦六爻都是吉祥,等於是這一卦、這一個德目,你不管處在任何情境都是吉祥,就是「謙卦」。《尚書》這些經典也是提到,「滿招損,謙受益」。說到這裡,這些句子我們都念出來,而師長常常提醒我們,就是我們做學問是學儒、學道、學佛,不是儒學、道學、佛學。所以等於是這些教誨,我們要真的領納在心中,時時保持一個謙虛的態度,這樣能成就道業,能時時都是亨通吉祥。

  我們的聖賢人也給我們好榜樣,孔子溫良恭儉讓,恭敬、謙讓,這都是謙虛很自然的流露。我們看到夫子溫良恭儉讓,他是聖人,聖人都這麼謙卑,那我們就更不能傲慢。包含老子,老子有三寶,諸位學長,有沒有把這三寶帶在身上?你們沒什麼表情,寶貝要帶在身上才能受益。「一曰慈」,慈悲、仁慈,愛人者人恆愛之,跟人廣結善緣這個慈很重要。在家庭當中有慈愛,父慈子就孝,你用智慧去愛護他。你不管在哪個行業離不開仁慈,因為你要服務好他人,一定要設身處地為他著想,這個都是仁慈具體表現。所以有一個仁慈的心,以後做什麼事業,應該都會有成就。大家看《弟子規》說「冬則溫,夏則凊」,一個孩子從小能對父母這麼體貼入微的關愛,這個孩子心性裡面的這分細膩柔軟,設身處地就成就了。哪怕他沒有考第一名,沒有拿一百分,他以後到任何一個行業,都用冬則溫,夏則凊的心去服務他人,你說他會不會成功?會!不過分數還是很重要。所以人要看得破,要放得下不容易!

  所以「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我們都不能看到,德行才是孩子一生,最重要的成敗關鍵所在,只看眼前的分數急功近利。問題什麼時候出來?不用等以後,現在就出來,所以人無遠慮真的必有近憂。因為看不到遠,就只看近,就短視近利,都只看眼前,考慮就很不周到了。而且考慮眼前都是以什麼為出發點?利欲為出發點,不是以道義、不是以德行為出發點,是以利欲。我們想一想,狼吞虎嚥吃一頓好不好?很痛快!吃完?得吃胃藥,馬上你就要痛了,你放縱欲望惡果可能就要出現。我們很冷靜的來看,現在所有身心的問題、家庭的問題、社會的衝突,都因為人把利欲擺在了第一位。那你看人只要是欲望,他只能看眼前,比方每一年全世界墮胎的人數五千萬。我們想一想,其他的動物,都不可能做這樣的事情,被稱為萬物之靈的人類這麼做,這個在人類的歷史中沒有過的。所以大家看,「欲令智迷,利令智昏」,傷害親生骨肉,這個談不上智慧,動物都不會做的事情,人類現在做了,為什麼?他只看到利,他只看到欲望。

  我們再看現在人身體上的問題,癌症很多,怎麼來的?禍從口出,病從口入。而且現在嚴重的疾病有一個現象,年齡愈來愈輕,我那一天看一套光碟非常好,「聖賢教育改造命運」,其中有一個二十幾歲的女子,她二十三歲就得癌症了,大學生長得很清秀、很莊嚴。當她了解到自己得癌症,她完全沒有心理準備,她說她覺得癌症兩個字,應該是老人的事情,怎麼會是她二十幾歲人的事情?後來她分析起來,就從小都不聽父母的話,這折福就大了。再來趕時尚,人家都夜生活,她也夜生活;人家都買名牌的,她也買名牌的。好像人家做了她沒做,她就很難受,好像被人家比下去了,逞強好勝。很可惜她沒有讀過經典,老子講的三寶第二寶是什麼?第二寶是「儉」,節儉。她不能這麼奢侈,人的福報是靠修的,你不修又這麼揮霍,祿盡人亡,福報花完了這個壽命就沒了。這些行為,實實在在講她也不知道不對,所以隨波逐流付出很大代價。

  又想快速致富,這個風氣貪婪,連母親以至於她姥姥所有的錢,連棺材本全部被她拿去,想投機賺大錢,想一夜致富,最後血本無歸,全部都花掉。而她說到,她們年輕過的日子都是白天睡覺,晚上出去玩。有一天她父母給她打電話:現在已經十一點、十二點你趕緊睡覺。她心裡想:十二點才剛開始而已,怎麼會晚?整個都倒過來。而且我們了解她講的,說從來沒聽過父母的話,又逞強鬥勝。《太上感應篇》當中有一句話,叫「男不忠良,女不柔順」。男人沒有忠良不能當男人,男子漢這三個字就配不上,良是善良,要為對方著想,為對方的健康、為對方的名節著想。所以女子去墮胎,男子要負很大的責任,這樣的男子不值得依靠,他不善良,他把什麼擺第一位?欲。女人很傻,看得太淺,當我們不自重的時候就是讓對方瞧不起我們。丁嘉麗老師有提到,確實她自己不自重之後,反而她的男朋友從今以後對她的態度,不一樣,輕視她了。

  所以女人要有智慧,「人必自重而後人重之,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才會污辱我們。所以我們在兩性的互動當中,看到男人不尊重女人,我們女子也要反思。當然男子不尊重女子、不尊重生命,「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這些種種的青少年社會現象,為人父母、為人老師的人要深思,這種種的亂象離不開忽略了道德教育,人心失去了引導、失去了教導。所以假如我們很冷靜的,看現在的社會現象,諸位同道們,這個時候得用同道,我到馬來西亞來聽到這個詞覺得太好了。當時候校長職工會校長們聚會,一起探討傳統文化,希望能夠在我們西馬九百八十四所華小,推展《弟子規》。彭忠良校長上去第一句話:諸位校長同道,同道中人!在這個大時代,我們中華兒女要攜起手來,共同度過這個民族文化承傳的難關。彭校長他的名字取得好,叫忠良,你看他爸爸真有智慧,真有遠見,你看在民族文化存亡的時候,他扛起了這麼大的重擔。而且校長職工會做的事情,一定會記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不是在大陸,也不是在台灣,而是在我們海外大馬這一片土地上,扛起了承傳文化的重責大任。所以我們相信,馬來西亞是得到祖先的保佑。

  所以,種種的現象,為人父母、為人老師的人,不得不思考根本問題在哪?就是人心問題。我們想一想,現在的孩子,現在的年輕人,他覺得什麼才是成功?什麼才是幸福的生活?我們有沒有去想想看,他們現在的認知對、還是不對?什麼時候趕快把他錯誤的思想導正過來?現在的孩子覺得享樂就是幸福的人生。其實一享樂災禍就來了,「欲不可縱」,欲望不能放縱的。我們現在看很多大學,大學生在那種風氣身體垮了,日夜顛倒,心理也受殺盜淫妄的染污。大學是神聖的殿堂,所有的大學教授,大學的這工作人員都應該要正視,應該要維護整個學校的尊嚴才好。不然現在有些家長覺得不敢送孩子去上大學,因為怕污染他的心靈。所以看眼前的結果,人類現在各個年齡層都有身心的劫難,我聽說現在連小學生都自殺,承受不了壓力。誰壓給他的?虛榮!這成人的虛榮心,利欲薰心,把壓力全壓在下一代,甚至壓在另外一半身上。我們看現在離婚率高,還是利欲害的,不重道義了,只看利,甚至為了欲望對不起另外一半。所以這個時代「亡羊補牢,猶未晚矣」!我們這個時代,真的是所有的年齡層全面補課,補傳統文化的課。

  我們看「聖賢教育改造命運」這套光碟,來聽課的人那可能有八、九十歲的長者,我看到有個老人,帶著他家三代人,然後他的孫子讀小學,那一天給學校請假,三代同堂一起聽課。我看到那個老人對他肅然起敬,他有智慧,他知道倫理道德,比多考一分、兩分還重要,這幾天的課很難得,以後不一定有這個機會,請假也得來聽。我們冷靜下來,就能把所有的問題釐清清楚,現在所有的問題,就是因為人心把利欲擺在第一位,只要你讓他的正氣提起來是道義,這個劫難慢慢就化解掉。禍福由心造,「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可能我們這些家長聽了:是、是,有道義、有孝心這些問題都沒有了。可是我的孩子沒有,孩子沒有根源在哪裡?我們當父母的有沒有?我們當老師的人有沒有?就像種一棵果樹,這果子很酸,把這個果子全部打掉再給我重長。可能再長還是酸的,因為它的根不好,那得從根改起,得施更好的肥料才行。

  我們看到在大陸,辦這麼多傳統文化的課程,很多人浪子回頭,也證明了一件事情,確實人之初,性本善,你得要有好的緣分把他的良知喚醒。要喚醒他人的良知,首先我們學傳統文化的人,我們要力行傳統文化,讓人有信心才行,他不相信他就不肯學了。所以父母學了之後講道義,處處體恤孩子,愛護他們,小孩一定覺得:我爸爸媽媽學了之後,變了一個人,這傳統文化到底是什麼東西?你不用拉他、不用逼他,他自己來學。你們的表情好像不大相信,「信為道元功德母」、「正己化人」。我剛剛講這段都沒人點頭,點頭應該是:對對對,我就是這樣過來的。都沒人點頭,昏倒,這最主要的責任在我,我沒給大家好好講明白。我們感受到,其實聖人的智慧,真是可以照亮世間的黑暗,可以讓世間重新走向光明。剛剛我們講利欲,是所有問題的根源所在,孔子有一句教誨,就點出了這社會問題了,「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我們的下一代,他的人生價值觀就是利欲擺在第一位,是我們用小人的教法教他。

  我們用哪些教育理論教他?拿狗做實驗,拿貓做實驗,拿老鼠做實驗,實驗出什麼?實驗出他只有欲望。拿來教人,那人怎麼可能變成天地人三才?所以喪失民族自信心。我們古聖先賢,都是用堯舜禹湯、文武周公的風範教我們,我們現在自己的文化不要了,去跟西方功利學,然後拿狗的實驗來教下一代。你看喪失信心,災難很大,認賊作父,認錯誤的思想做父親,不聽孔子的話,還要打倒孔家店,這整個民族的劫難在此。跟今天講的謙虛有沒有關係?有!謙虛的反面是什麼?傲慢,傲慢到連聖人都瞧不起,這就是大災禍。「要君者無上」,傲慢到對國家領導人不敬,對自己的領導者不敬;「非聖人者無法」,連聖人的東西都批判;「非孝者無親」,對父母都傲慢得不得了,有的還瞪父母、還打父母,「此大亂之道也」。夫子在《孝經》裡這段話,你看所有的根源,有沒有一種愛敬的心,對待領導、對待父母、對待聖賢老師?有這顆恭敬心就不會感來這些亂象。所以從人心來看問題都不複雜,我們不學經典,就是傲慢、不謙虛。

  《老子》的三寶,「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他還是謙讓。「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你看它屈得最低。「低處有道,高處有險」,人位置愈高其實愈危險,愈應該要戰戰兢兢。為什麼?位置愈高,你做錯一件事影響可能是千千萬萬的人,這個罪業就大了。所以從經典,以至於從聖賢給我們的風範,都可以體會到謙虛的重要,傲慢的災禍。

  我們先來看一百二十一句,就是謙卦裡面的教誨。

  【彖曰。謙亨。】

  這個彖就是在斷這些卦跟爻它們的吉凶,它們的義理都是《彖辭》在斷的。所以『彖曰,謙』,謙卑,『亨』就是亨通,這無往不利。我們看到亨通這個字,我們靜下來思考,諸位學長們,我們這一生障礙多不多,還是處處都亨通?我看很多學長對我笑,他們已經開悟了:知道種種障礙,怎麼家裡跟誰都不順,出去外面也不順是結果。原因在哪?很可能就是我們沒有「謙」,慢,一慢一定跟人家對立摩擦。尤其剛剛講,女要柔順,女子假如很剛強,這一輩子得吃很多苦頭,當然男人也是一樣。孔子說「君子有三戒」,壯年、中年的時候,「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這個鬥就是很傲慢,都要把人家壓下去。事實上這個事事爭勝者,每一件事都要比人家強的,必有人以挫之,一定會遇到比他更傲慢的人來治他。我們閩南話有一句話,叫「惡馬惡人騎,胭脂虎遇到縣老爺」,這匹馬很兇,牠就能遇到能治他的人,把牠騎上去;很囂張的盜賊,到時候就有縣太爺,這些官老爺來收拾他。接著經文講到:

  【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

  『天道』的法則它向下周濟萬物,陽光、甘露都是來化育萬物,向下周濟萬物,讓大地光明普照。『地道』的法則,『卑而上行』,因為地是處在卑下,而地氣向上運行,所以天地溝通陰陽和合,化育萬物。接著提到:

  【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

  『天道』的法則,『虧』就是減損,減損盈滿的,增益謙虛的。比方月亮十五滿了,接著它一定要虧了,十五、十六之後,這個月亮慢慢慢慢從滿月一直減損下來。『地道變盈而流謙』,「地道」的法則改變盈滿的而充實謙虛的。我們看這裡裝滿了之後,比方這個洞水裝滿了,它就溢出來,再流到更低下的、謙虛的,再去充實它。所以我們常說,「謙受益」,我們就教於他人,首先要謙虛,不能覺得自己懂很多,不然就裝不進了。

  接著,『鬼神害盈而福謙』,這「鬼神」危害驕傲自滿的,施福給謙虛的。大家有沒有經驗?剛好今天跟人談話的時候,講得很自滿:我已經一個月都沒有發脾氣,最近修養不錯。結果當天回家,就一點小事馬上怒火中燒,一念瞋心起,火燒功德林。大家有沒有經驗?好像白天講了一點自滿的話,當天就遇狀況了。告訴大家,遇狀況也是上天的慈悲,提醒我們,讓我們懂得謙退不可自滿。這不是壞事,只要我們自己驕傲了,馬上遇到人來考驗、遇到境界來考,代表你的祖先都在保佑你,都在護念你。一個人的禍在哪?他違背良知卻把事情給做成,他耍小聰明卻把事情給做成,然後他還洋洋得意都沒有得到提醒,那是大災禍要來。所以我們常常一自滿,就出狀況,今天回去好好拜一下祖先,冥冥當中得到很多幫助。『人道惡盈而好謙』,人與人相處,厭惡自滿的人、驕傲的人,而喜歡謙虛的人。所以接著說到:

  【謙尊而光。】

  這尊就是位居尊貴的位置,他處在尊貴的位置卻能『尊而光』,「光」就是他的德行之光、德行之風,能夠去影響到他身邊的人,能夠去照顧到他身邊的人,這個不容易。人處高位的時候,往往容易自視甚高,恃寵而驕這些都不容易的。

  【卑而不可逾。】

  剛剛是說「尊而光」,處在尊位但是他還是能夠守住謙卑。縱使他位居卑下,他沒有什麼很高的官位,可是他的德行還是可以教化一方。我們看孔子人稱他素王,就是他不是王,他也沒有很高的官位,可是為什麼稱他素王?因為他的德行影響了那個時代的人。夫子那個時候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賢的學生,而且二千五百年多年來,歷代都是得到他老人家的教誨,才得以成聖成賢,成就自己的道德。甚至於任何一個家庭、任何一個朝代的興盛,都離不開他老人家承傳下來的道統。所以我們看雖然沒有高官,位居卑下,但是卻『不可逾』,他的德行是不能超越的,一般的人趕不上他。所以子貢讚歎孔老夫子,他的道德學問是不可以逾越的。

  【君子之終也。】

  『君子』能夠自始至終都保持謙卑的修養,不會因為他擁有了地位、擁有了財富、擁有了學問,而改變他的謙虛。所以從這段我們可以了解到,謙虛是可以吉祥亨通,如何能做到謙虛?一定要去掉傲慢,才能謙虛待人。「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其實德能智慧是我們本有的,明是智慧,德是德能,是本有的。但現在有障礙,讓我們這個謙虛的德能沒有辦法流露出來,所以得從哪裡下手?得從「格物」,格除這些習性,去掉了傲慢,謙光就透出來了。我們有傲慢嗎?什麼情況才是傲慢?夫子在《論語》當中有一句話說到,夫子說「已矣乎,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夫子感嘆到,他很難遇到,能見到自己的過,而且這自訟是反省懺悔自己的過。從這一句我們可以感覺到,要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一定是從改過下手。而改過他必須經過知過,見到自己的過知道了,而且能自我反省、懺悔、悔過,懺悔完了要後不再造,緊接著要把它改掉。孔子說到,能知過、悔過就很難,很難遇到這樣的人,你不知道那要從哪裡去改?所以我們學習這些經典,都能幫助我們,看到我們的不足在哪裡,進而去效法古聖先賢他們的德行。

  什麼念頭是傲慢?什麼言語行為是傲慢的表現?昨天剛好我跟我們同仁,大家八、九個人一起討論,什麼言行是傲慢提供出來讓大家做參考。當然待會跟大家交流完,請大家不吝賜教,然後您覺得哪一些也算,把它寫下來提供給我們,這樣子我們可以對於傲慢認知得更清楚、更深、更廣,這樣對自己要對治這個傲慢有大幫助,我們會將您提的寶貴的這些見地,再供養給大眾。第一,有提到感覺自己很聰明,這個念頭就是傲慢,感覺自己挺得意的,我們這個同仁講到這裡,都說到,雖然有一些小事都覺得自己挺有小聰明的,但是遇到一些大的考試往往都跌下馬來。所以這小聰明可能一些小事一時好像能過關,真正遇到大的事情,不可能憑小聰明可以過得了關。當然假如遇到一些大的考試,都考不好,那還是上天的慈悲,在警惕我們。

  第二逞強好勝、虛榮心,這是傲慢,什麼都要比人家好,什麼都要站在前面,佔先;跟人家講話,氣勢一定要把人家壓過去。我們剛剛提到,這二十幾歲的女孩得癌症,她說她從小很多表現都很突出,多才多藝,大人給她的讚歎就特別多。那麻煩了,稱讚如潮水一般一個接一個,孩子年齡那麼小,你把她捧得那麼高,她就不知道她是誰了,少年得志大不幸。成人又不懂就一直誇、誇,誇到最後她非常自以為是,批評的話聽不進去。而且她說這些長輩批評她,她父母還不讓,她的父母不讓人家批評她,那這是很錯誤的一個做法,她自己的父母就太寵她了,不能忍受別人批評自己的女兒。「聞譽恐,聞過欣,直諒士,漸相親」,自己的孩子能聽得進批評,她才能進步。所以逞強好勝是傲慢,而且特別逞強的人,好像希望所有的目光都要集中在她的身上,她在任何場合出現,那個燈光一定要照著她,這樣活著很累。那麻煩了,假如她是這樣的人,她假如嫁了一個丈夫,這個丈夫稍微不看她,可能回家就要打仗,你怎麼這麼不重視我?我哪有?然後就吵不完了,你剛剛還多看了那個女人,你剛剛還講那個女人好,你是不是說我不好?假如太太逞強好勝,我感覺這個先生講話都如坐針氈。哪一句話都要考慮老半天,才敢把話講出來,這樣的丈夫很容易得癌症、得憂鬱症。他講一句話要考慮老半天,很傷腦神經,還會得腦神經衰弱。

  再來,遇到什麼事情很容易見人家的過,就好像我都是高,人家都是低了。比方聽人家讀經:讀那麼快、讀那麼小聲、讀那麼難聽。這個都是只要有高下的心,這傲慢就上來,人要起這高下太容易了。從哪裡可以起?長相、地位、才華、學問都可以長傲慢。所以為人父母者、為人老師者,假如沒有能夠洞察到人心的狀態,那孩子不染著這個傲慢,談何容易?我記得新疆有一位博士永樂多斯博士,她分享到一段她小時候的情境,我特別佩服她的父親。她小時候,因為奶奶的行動可能比較沒那麼方便,後來家裡有請了一個傭人伺候奶奶,都是伺候她奶奶。有一天她把碗就是拿給那個傭人,傭人也是她的長輩:幫我打飯。當下她的父親就制止她:妳好手好腳的妳自己做,而且妳對長輩不可以這樣講話的語氣。她第一次被父親給糾正,終身不忘。你那個機會點沒有抓住,等發現傲慢的時候都很嚴重了。就象現在的人等發現身體不好了,都是很嚴重的病,都是沒有防微杜漸。

  包含司馬光為什麼可以成就這麼高的德行?都是他父親的護念。他小的時候跟姐姐在剝胡桃皮,他姐姐離開一會,本來不怎麼會剝,有一個僕人過來,教他用熱水燙就很好剝了。他姐姐回來:你怎麼這麼會剝?他說我自己找到的方法。那撒謊、傲慢,他父親洞察到了馬上呵斥他:小小年紀怎麼可以撒謊?你看最後他德行是平生所為的事情,這一生所做的事情,沒有一件不可以告人的事情。而且他教學生,你如何能夠真誠?從不妄語開始修起。沒有一句話是虛妄的、是騙人的、是虛偽的、是應付的,沒有,句句都是真誠心、恭敬心流露出來。我們待會再總結一下,哪些點會讓人傲慢,首先不是去要求孩子跟學生,「知人者智」,你能看到孩子的問題是智;「自知者明」,我們自己要先有自知之明,才能夠去護念他人。不然實實在在講,我們什麼時候傲慢都不知道,孩子潛移默化都學去了。

  有一個主管他回到家很疲憊,因為加班加得很晚,公司又打電話來,他一接起來,這下屬說又出了狀況,希望他能夠再回來公司。他一聽火氣就上來,他還上過《弟子規》的課,他就看了一下客廳,兒子不在,然後就說,你是幹什麼吃的?連這一點事都要叫我回去。你看傲慢、瞋恨都出來了,隔天他下班回來,他岳母跟他說,你兒子今天我給他煮飯,他吃了不高興,他跟我說你是幹什麼吃的?煮這個飯這麼難吃。他聽了以後,才知道教育是隨時隨地,你是教對了,還是反教育?大家注意,壞的東西學很快。你們有沒有曾經,比方新交了一個朋友,跟他覺得很有緣,一個禮拜以後,你發現你講話的音調都跟他有點像。他假如是河南的,那個河南腔,還有點河南音出來了,你什麼時候受他影響你不知道。所以我們要給人好的影響,要趕緊改掉這不好的習慣。這個父親他雖然看了一下客廳,但是他忘了一句成語,叫「隔牆有耳」,他那個聲音他孩子聽到就學了。自己反思自己成長的過程,在念初中、高中,同學之間壞的東西一學就會;好的東西孝順、八德聽一下,想打瞌睡了,你看根性太差了。所以學好終年不足,學壞一日有餘,為什麼說「蒙以養正,聖功也」?你在孩子小的時候,你把德行的根紮下去,他不受污染,他免疫系統很好。所以這是最神聖的功德,三歲看大,六歲看老,我們老祖先從胎教開始教,從小開始教,這太有智慧了。《老子》這兩句話很有深意,我們得先「自知者明」,才能去知人,才能去幫助人。

  再來,我們常常一開口就評論他人,這也是傲慢。人要想過,比方我們在批評領導,我們自己做過領導沒有?比方說我們在批評人家這件事,那這一件事我們做過了沒有?假如你所批評的事情,是你曾經做過的,我相信你應該會很厚道,為什麼?因為你經歷過那個不容易。假如你經歷過了以後還是很傲慢,那一件事情可能你只是參與一下,你還不是關鍵人物。你是扛大旗的人,一定會知道在這個時代做事情大難大難。為什麼大難?因為人都不懂什麼叫五倫八德,什麼叫盡本分,都要重新引導,哪有說現在這個時代事情好做的?大家想一想,現在當小學老師的難度,跟三十年前比起來有沒有差?差很多。現在不只孩子難教,常常家長還要到學校來指正老師教學,你說那難度有多高?為什麼?二、三代人都不懂做人的道理,動不動就要來興師問罪。能不能怪這些家長?沒人教他。你說好,我找他爸爸媽媽,把老爺爺、老奶奶叫出來,你怎麼沒教你兒子尊師重道?老爺爺說,我爸也沒教我。那你爸在哪?我帶你去見吧!那去哪見?在老人的墳前。當天晚上老人到你的夢裡:我也沒學。民族的浩劫別怪任何人是吧?這是整個民族幾代人的浩劫。

  你現在去罵那些當官的人,他們也都沒學怎麼辦?現在社會這麼亂,貪官污吏怎麼辦?在這個時代別人對不對不是最重要的事情,首先自己要先做對。自己本分盡好了沒有?自己修身齊家了沒有?你自己有德行,你自己做出來的事能感人,說不定哪天你上台分享的時候,那個官員就被你給感動;可是我們沒有先在德行當中下功夫,這個緣出不來。現在在國內有一個家族,他們出來講倫理道德,他們兄弟還有不識字的,可是講倫理道德,講得讓人感動。因為他談如何當丈夫、如何當妻子?人家做得很好。如何盡心盡力孝順父母?講出來都是他做到的,感動底下很多人,甚至很多官員,他們都去講。盧國信老師他們一家,我記得前一陣子在雲南巡迴演講,後來還聽到消息也到廣東梅縣,聽說今年已經排滿了。我們想找機會去親近親近這樣的善知識,他說今年排滿了。可見得現在整個神州大地,老百姓多麼渴望傳統文化的教誨,這代表什麼?人有本善、有良知這麼願意聽。所以老百姓願意聽,那是當父母的、當老師的、當領導的,對不起老百姓,他不是不願意學,我們有沒有教他?君親師要做好,「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教育重要。

  我們事非經過不知難,所以不要隨便去評論他人。往往都是事情已經過了,在評論別人;或者局外,我們根本沒有參與這件事,在局外議論他人。而這種議論往往把有智慧的人講得很像愚人,把很難的事情講得好像很容易,都有可能犯這樣的口業。而這樣的行為都從哪裡出來?不忠不恕。我們看到忠,盡自己的力量叫忠,我們面對親朋好友同仁,任何事情只有一個態度:怎麼為他好?盡忠。我們就在想哪怕他錯了,我們在想著怎麼協助他善後,怎麼規勸他讓他記住這個教訓。而不是去評論,去放馬後炮,去講風涼話,那沒有意義,那沒有忠誠的心。我們要冷靜,到底把精力、時間都耗在哪裡?自己不忠於人,自己的德行在什麼?在下降。慢慢的好議論人就傲慢了,甚至好議論人,最後得罪有權力的人,災禍就來了。我們之前古文課的時候,有跟大家討論過一篇文章,東漢馬援寫給他兩個侄子的,「誡兄子嚴敦書」,他就是發現,他這些侄兒會議論人家的長短,他覺得這是他人生的災禍,趕緊規勸,愛護他的侄子。

  再來恕,這個恕設身處地,我們不能感同身受這件事情的困難,才會評論得這麼苛刻,所以這恕道就很重要。再來,我們有炫耀自己的才能這是傲慢,或者開口就是談自己做了哪些好事、建了哪些功勞,這也是傲慢。顏回有德行,他「無伐善」,就是不誇耀自己的優點、功勞。我們假如有起來稱讚自己,進而貶低別人、毀謗別人,自讚毀他這都是傲慢。人不炫耀功勞很重要,在《論語》裡面,有一個故事提到,魯國有一次跟齊國打仗,結果魯國打了敗仗,打敗仗之後要收兵。所以勇猛的人打仗的時候在前面,退兵的時候在後面掩護大家,這是勇敢的人,勇猛的人。孟之反,魯國打敗了他就善後,他在軍隊的後面,保護大家撤退。後來進了自己的國門,他就自己鞭策著他的馬,然後告訴大家:我不是故意在後面的,這匹馬不肯走,牠走得太慢了,不肯走,所以我才在後面。大家去感受這古人的心,他這麼不畏生死保護大家,他生怕別人讚歎他,他還找個理由說,對不起,我這匹馬很不聽話,不肯往前走,不是我願意墊在後面,不是我勇猛。這個都有功勞還掩藏,不肯讓人知道。

  而我們走在弘揚傳統文化的道路因緣,對我自己來講常常以「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來鞭策自己。雖是如此,這個過還是常常發生,根本沒有功都是過,我自己過太多了,功更談不上,為什麼?那都是祖德的庇蔭,聖賢教誨庇蔭。二00八年過年,師長到廬江中心給大家勉勵,給大家教誨。老人家第一句話給我們的印象非常深刻,師長就講到:這兩年來在湯池,跟大眾、跟老百姓交流傳統文化的這些成果,都是聖賢祖宗的保佑,他們的德蔭,任何人不能居功。老人家把真相告訴我們!其實自己在做這些事的過程當中,錯太多事情,真的談不上功。後來再看到,「介之推不言祿」這篇文章,真是當頭棒喝,這一篇我們在古文班也跟大家分享過。

  介之推跟著晉文公在外流浪、逃亡十九年,最後晉文公回來當國君。曾經在這個過程當中,晉文公餓到昏過去了,介之推把自己大腿肉割下來給晉文公吃,你看他忠到這種程度,捨已為國君。回國之後,跟著的幾個大臣開始說了,這十九年來,我的功勞最大,開始在那裡伐善邀功。介之推一句話都沒講就離開了,他盡這一分忠誠是他的本分,他不是為了回來要拿什麼高名利祿的。這是真正自始至終,用良心在生活、在過人生的人;假如就是為了這個,那就是利害的人生,怎麼是道義的人生?介之推講了一句話,「竊人之財,猶謂之盜;況貪天之功,以為已力乎」。偷取別人的錢財還被稱為盜賊,更何況去貪上天的功勞,還說是自己辦到的?整個十九年的過程,包含能夠回到自己國家來,那是他祖先的福報,那是許多人,甚至許多人民的生命犧牲,最後才成就了這個因緣。那怎麼可以幾個人最後變成是我的功勞?所以真的從這些千古文章,能得到很大的人生啟示,為何無功?這是我們的本分道義。

  為何有過?我後來又在《易經》當中看到一段話,真是我最好的寫照。有一卦叫「鼎卦」,這個鼎是三足鼎立,鼎可以拿來裝豐盛的菜肴請貴賓。假如這個鼎有一個腳斷了,「鼎折足」,這麼豐盛的菜肴撒在一地、撒在桌上,這就很狼狽,就不好看,就很失禮了。那這是比喻,叫「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這一句話點出我們今天要成就有意義的事情,成就功業三個條件很重要,德行、智慧、能力。比方教育好下一代是大工程、大功德,可是父母沒有智慧不能做,做不好,沒有能力也不行。而自己德薄,結果坐的位置太高、太尊貴,智慧又不夠謀的又是比較大的事情,力量很小卻扛得比較重,「鮮不及矣」,就是很難不感來災禍。我看到這一段,古人在寫這些教誨,都含有一種對我們的期勉、期許,就提醒我們遇到這個情況怎麼辦?要提升自己的德行,要增長自己的智慧。

  大家不要看了這一段,今天回去好沮喪,我不行了。剛好還在因緣裡面,你得振作,力小?提升自己的能力。孔子說「三達德」,智仁勇,「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德行最重要就是培養自己的仁厚、仁慈,處處替人著想。可是你要去做你才能夠設身處地,才能夠去體會他人的苦,需要在哪裡。「知恥近乎勇」,人有羞恥心他就會下大功夫,別人做得到,我也能夠做得到,他有志氣。所以自己德能不足就要多向人請教,自己一言一行要謹慎。過去過很多,坦白講現在過也很多,甚至現在講話,假如哪一句話講得太強勢,很可能還傷到了諸位學長,那還是過。諸位學長,今天以至於以前,禮旭講課有傷到大家的,請多包涵,請多原諒。當然我也要提醒自己,每一句話柔和、真誠不能帶殺氣,謝謝。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謙讓,雖然自己在這個因緣當中時時在看,誰的能力比我好,趕快把位置讓給他,「讓位於賢」。我們不能貪戀一個位置,位置是為了什麼?是服務大眾、是利益大眾的。有人比我們更適合利益大眾,要趕緊謙讓、禮讓,甚至於你要非常恭敬的、至誠的去把他請出來。大家有沒有看過《三國演義》?劉備去請孔明的時候他給他行大禮,為什麼?希望孔明先生能出來利益一方的百姓,是用這種心情去啟請的。這是跟大家交流到,不可以邀功,不可以伐善。

  再來,當我們對人的態度,不一致,可能裡面有傲慢。比方對下屬,對比我們可能在方方面面條件,比較差的,我們對人講話就輕慢。所以《弟子規》說「勿諂富,勿驕貧」,看到學歷比我們低的,財富比我們少的,社會地位比我們低的,我們那個傲慢可能就會起來。包含這個怎麼去調伏?你看到各行各業只要人家是辛苦的付出,在服務你,你一定要發自內心的去感謝他。比方你到餐館去吃飯,對服務人員要感謝他的服務;你走在路上看到清潔工人,感謝他對我們這個城市的付出。接著就能平等、恭敬,就從這些去落實。再來常常怨天尤人也是傲慢,為什麼?不會反省自己,把老天都拖下水了,那是傲慢。最明顯的例子,我們以前讀過一篇文章,《史記》裡面項羽的文章。他已經徹底失敗到了烏江,其實他有太好的條件可以勝過劉邦,他是常勝將軍,劉邦常常打敗仗,最後還是劉邦當皇帝,根源在哪?他太狂妄。自己輸得這麼慘,其間有多少的錯誤,他連一條都沒想起來,最後說「天亡我」,是老天要亡我,「非用兵之罪也」,不是我不會打仗,然後自刎。所以人要知過,真的不容易,但是知過卻對我們的生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個轉捩點。他沒有反省自己,終究最後的結果,一定是失敗的。

  再來,比方你今天做了一件事,自己沾沾自喜,在那裡偷笑,比方早上我們爬起來開始運動、用功,突然看到其他的寢室燈都是暗的,我已經起來用功讀書。然後心裡想:都在睡覺,我起得最早,力行《弟子規》,「朝起早,夜眠遲」,這在沾沾自喜的時候也是傲慢。所以當我們有點東西的時候,傲慢很容易起來,要很慎重護念自己這顆心,「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再來,聽別人講話不耐煩,也有傲慢。再來,學什麼東西,馬上就告訴別人:我學東西特別快的。或者在答應別人事,我跟你講包在我身上,No problem。「輕諾者必寡信」,這也是《老子》給我們的教誨。反而哪一種人值得信任?這個事情讓我考慮一下,這個我得三思一下,我沒把握不可以亂答應你。可是人很奇怪,就喜歡那個馬上答應你,你就在那高興;人家在那裡思考的時候,你反而覺得你怎麼這麼不痛快?

  我們假如不學這些道理,有時候我們也不會判斷什麼才是值得信任的人。他講話很保守、很穩重、很謹慎,這個才是值得信任的人。他給你信口開河,你在那裡高興,高興多久?幻滅是成長的開始,常常都被騙。被男人的花言巧語騙,被下屬的花言巧語騙,當老師的被學生的花言巧語騙都有。再來,孤芳自賞,自己感覺非常良好,真的有可能,比方說我們在台上講課,自己講得很陶醉在那裡笑,底下沒一個人笑。這個自我陶醉的時候,也是傲慢,自己感覺很良好,底下的人在那裡都打瞌睡,這個我要注意一下。再來,取笑人、作弄人這都是傲慢的態度。我們發現傲慢了這是病,下一節課我們來把脈,把病根找出來,這個根到底是出在哪裡?這一節課先跟大家交流到這裡,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