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印尼華藏佛學院開示  (共一集)  2014/5/17  印尼華藏佛學院  檔名:32-052-0001

  主持人:尊敬的謝會長,各位海內外的嘉賓們、各位同修,阿彌陀佛。

  聽眾:阿彌陀佛。

  主持人:今天是我們期待已久的,能夠請到老和尚來到佛學院普照,為我們做開示,這是非常難得的一個因緣。所以今天大家聚在一堂,大家好好的用心聽師父為我們開示,教導我們怎麼來學佛。

  記得當初這個佛學院成立的時候,師父一再的叮嚀說,我們佛學院希望能夠栽培將來能夠弘法的講經人才,這是佛學院的一個責任。雖然我們的華藏教學樓還沒有完成,但是我們已經在去年辦了第一屆的弘法人才培訓,為期十五個月,大部分的學生都是中國來的。我們希望來年能夠還有第二、第三,還有更多的有志者來參與學習講經。這些都要感恩師父上人的加持,感恩師父上人的教導,大家能夠以一個熱烈的掌聲感謝師父。

  第二個要感恩的,大家很熟悉的,我們印尼淨宗學會的會長謝家悌居士。為什麼感恩?很多同修都知道,十二年前是他把我從馬來西亞帶過來的,如果沒有他把我帶過來,可能今天我也不會在這裡跟大家見面了,所以今天可以說印尼華藏佛學院這一段因緣,我們非常感恩謝會長。

  第三個我要感恩的是來自香港的胡妮妮居士(我不曉得她坐在哪裡)。為什麼感謝胡居士?是她努力促成今天這一會,安排師父上人在百忙之中,抽空到我們華藏佛學院來,非常感恩。

  同時也感恩在座的諸位,海內外嘉賓、同修們,今天能夠到場來聽師父的開示。接著,最重要的是大家期盼已久的,我們希望能夠聆聽到師父為我們的開示,大家請起立,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恭請師父升座。

  老法師:大家請坐。

  尊敬的方丈和尚、諸位法師、諸位同學,大家好!今天緣分很殊勝,來到華藏佛學院,正遇到我們最近都在討論漢學。漢學是什麼?很多人還不能夠清晰的了解。提到漢學,就一定要知道它是指的中國傳統文化裡面核心,儒學、佛學、道學,就是儒釋道三家,這構成的漢學。漢學院主要的目的是培養儒釋道三家的師資、老師。在我們現在這個時代,儒釋道三家都沒有真正的大師住世。大師的標準,佛所說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才算是真正的大師。

  佛法講開悟,這種理念傳到中國來之後,儒接受了,道也接受了,這個學習的方法理念,理念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方法是「讀書千遍,其義自見」。所以形式上有儒釋道三家,實際上至少在唐朝時代就融合成一體了。我們今天提倡宗教回歸教育、宗教互相學習,這不是我們倡導的,這是一千三百年前唐代高僧大德就倡導了。學儒,他讀佛經,他也看《老子》,老莊的書籍他都研究;學道的,他也讀佛經,他也讀四書五經;學佛的也不例外,一定他讀過四書五經,他學過《老子》、《莊子》。所以就是實際上說,儒釋道已經融合成一體,外表上有三家,內容上已經融成一體,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這個文化受到英國湯恩比博士的讚揚。

  湯恩比在晚年說了很多,他也提出了警告。因為他是一九七0年代過世的,過世的時候八十五歲,最後的三年,八十三、八十四、再八十二,他三次訪問日本,在日本對於這些問題談得很多,非常中肯,非常重要。讀了他的書,對中國傳統文化會產生信心,對世界會看到一線光明。今天的世界確確實實如他所說的,這個時代是人類文化存亡繼絕的邊緣。這個原因怎麼產生的?是科學技術昌明,突飛猛進,日新月異,而精神文明衰落了,走下坡路。人只追求物質享受,但是沒有快樂。貪婪被這些物欲引發出來,貪婪沒有邊緣、沒有底限,這種貪婪會造成人類的大災難,這個災難就是天災人禍,人禍是指的核武戰爭。在八十年之前,這個世界沒有核武,人類就沒有能力對地球、對整個人類文化造成威脅,但是核武生化武器發明之後,人類有能力毀滅全宇宙,有能力毀滅地球,這樁事情讓湯恩比博士晚年非常關心。

  我這一份的稿件是為香港漢學院寫的,寫的這個大綱,希望發起的同仁有個共識。傳統文化的核心是什麼?中心價值觀是什麼?就是前面這四句,它的中心價值觀就是孝、敬這兩個字。孝是對父母,孝親,敬是對老師。中國人孝親尊師,在幾千年歷史當中,其他國家民族不能跟中國相比。也就是這個中心價值觀讓這個族群在古文明裡面,到現在還存在,還屹立在世界上,其他三個世界古文明都消失了、都沒有了。什麼原因?中國這兩個字的價值觀是符合天理人情,也就是現在人所謂的它是符合大自然的規律,所以它不會被淘汰。孝是中華文化的根,敬是中國文化的本,像一棵樹一樣,根本,才延伸中國儒釋道的文化。釋是從印度傳過來的,湯恩比博士說得很好,中國,古時候中國人心量很大,能包容異族的文化,就是指的佛教,它不是中國的,我們能包容它,我們能向它學習,能把它跟中國傳統文化融成一體。這是和平,這個裡面不存在競爭、不存在鬥爭、不存在暴力的思想行為。

  今天的世界非常需要中國傳統文化,下面兩句我寫的是「文化是民族之靈魂,教育是文化之生機」。我過去在馬來西亞講了十個教學為先,「安身立命,教學為先;創業齊家,教學為先;建國君民,教學為先;禮義之邦,教學為先;穩定和諧,教學為先;國豐民安,教學為先;太平盛世,教學為先;長治久安,教學為先」,這是我們這個世界。我們再看「諸佛剎土」,也是「教學為先」。「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今現在說法」,還是教學為先,「信願行,無一不是以教學為先」。今天世界出了麻煩,動亂不安,怎麼樣挽救?那就我們想到教學為先。如果用傳統的倫理道德文化展開全面教學,我相信半年到一年,我們這個世界就恢復穩定、就恢復和諧,人民能過到安穩的生活。因為現在科學技術發達,用網路教學、用電視教學,只要少數的人,三、五十個人,好老師,每天在電視台播講,半年人心就向善,幫助人民破迷開悟,人心向善,不好意思去做壞事,不好意思有不善的念頭,回心轉意,放棄貪瞋痴慢,這個世界就有救了。

  所以下面講到「中國傳統文化(儒釋道)」,它的目的是「培育聖賢君子」。現在西方人的學校培養出的博士、碩士、學士,現在稱為學位。中國古時候傳統教育是培養聖人、賢人、君子,所以它是屬於聖賢教育。佛陀教育所培養的是佛陀、菩薩、羅漢,這也是學位的名稱,佛法最高的是佛陀,第二個學位是菩薩,第三個學位是阿羅漢。中國聖人告訴我們「人性本善」,肯定每個人都是善人。他為什麼不善?學壞了,沒有人教他,學壞了,所以教育非常重要。把這個理念寫在童蒙課本裡,《三字經》頭一句「人之初,性本善」,這是中國教育的根。教育的目的是什麼?是要教人在一生當中回歸本善,保持本善,而不把這個善丟掉。這個善不是善惡的善,這個善跟佛法裡頭的佛陀是相同的境界。佛法教人,《華嚴經》上佛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本來是佛就是本善。你看看,聖賢教育不一樣,不相同。

  所以我們今天提倡漢學,是要回到傳統,要培養聖人、賢人、君子。社會上這些人多了,風氣就會轉好,因為他們這些人帶頭,不但是教導,而且他們是用身教,他們做出榜樣來給我們看。身行言教才把世間人教好,把善人提升為聖賢,把惡人、不善的人把他轉變成善人,這個是教育的功能。怎樣把壞人變成好人,把愚痴的人變成智慧的人?全靠教育,所以佛陀完全是以教學為中心理念。菩薩成佛沒有一個不教化眾生,那從事哪個行業?教育,他不搞別的,專門搞教育。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三十歲開悟,七十九歲圓寂,開悟之後就開始教學,教學四十九年,所以他是教育家。我們回過頭來再看看,這個世界上所有的宗教創始人,沒有一個不是用教學的方法起家,創立這個宗教。所以宗教確確實實應該回歸教育,就是回到創教時候那樣的理念、慈悲、智慧、精神,要恢復到那個時候。宗教要互相學習。

  在過去是封閉的社會,因為沒有交通工具,沒有信息的傳播,生活很單純,見聞有限,確實有人(鄉下人)一生沒有進過城市。進過城市的那見了大世面了,沒有進過城市,這我們都親眼見到,所以他一生生活得非常單純,也非常自在、非常安樂。但是今天交通便捷,在過去從中國到印尼來,坐帆船大概要一、二個月,還得順風,現在飛機三個小時就到了,這過去人是無法想像的。現在的電視,全世界每個角落發生的事情,立刻全球就知道了,我們就看到畫面、聽到這個報導,所以整個世界改變了。改變是好還是不好?如果有倫理道德,好,沒有倫理道德就不好。不好在哪裡?科學技術物質文明把我們的貪婪引出來,貪而無厭,貪瞋痴慢疑全出來了,把它帶起來了,今天就是這麼一個狀況。如果這個貪婪,湯恩比博士說的話,要不從根本上回過頭來,這個世界會毀滅。為什麼?大家不肯相讓,貪婪的發展,無限制的發展就會變成,競爭,競爭再提升鬥爭,鬥爭再提升就是戰爭。今天戰爭爆發是核武戰爭、是生化戰爭,只要幾個小時,整個地球上的生物,不但是人,所有的動物、植物統統毀滅。現在人有這個本領,真可怕。如何能夠叫人回過頭來?這非常不容易。

  所以下面我們這一段舉的,我把這段文念一念。「中國傳統文化(儒釋道)培育聖賢君子。世間有聖賢君子,人間才有太平盛世。英人湯恩比言,唯有中國孔孟學說、大乘佛法能化解二十一世紀社會問題,帶給世界長久安定和平」。他晚年有三本很重要的著作,這一段是其中一本裡很重要的一段。這是一段的翻譯,不是全書,這一段非常重要。也就是他肯定了中國文化的價值,能拯救這個地球。所以他對於中國抱著有非常大的期望,希望中國人救世界,救世界就是用中國文化。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我們怎樣去吸取?尤其現在,我們把中國文言文丟掉至少一百年。這些中國古聖先賢老祖宗的智慧,關於怎樣讓自己身心安樂,對自己身心安樂、幸福美滿,家庭、事業方方面面都能達到你的理想、你的願望,這種智慧,這些方法、理念、經驗統統用文言文寫出的書籍,《四庫全書》,在這裡。《四庫全書》,我們早年最擔心的就是這部書沒有印出來,唯恐它失傳。它一失傳,換句話說,這個世界就是一片黑暗,再找不到這樣的光明。在台灣,老一輩的學者、老教授在一起都談這個問題,如何把它翻印出來。這個願望做到了,不會再失傳了,但是誰能夠去讀?從哪裡讀起?怎麼個讀法?今天漢學院要負起這個責任。漢學院除了品德、德行的修養之外,要學中國的漢字,要學中國的文言文,你才能夠把古聖先賢的智慧、理念、經驗吸取,落實在今天的社會,把它發揚光大,真正救國家、救世界。

  學習中國的漢字文言文並不困難。我們訪問歐洲的漢學院,他們學中國的文言文,我問他,你用了多長的時間?三年。中國人要學的話,兩年就夠了,二、三年的時間把《四庫全書》的鑰匙拿到。《四庫》就是祖宗留給你智慧的寶藏,你這一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那漢學對於整個世界做出了最大的貢獻。我們今天是希望這一天,可是學習漢學的態度,學習漢學從哪裡學起?下面這一段,「《群書治要》」,這部書是「中國古聖前賢修身、齊家、治國、平和天下的智慧、方法、理念、效果、經驗累積大成的精華篇章,能救中國,能救全世界,是祖宗留給後代子孫無價的真實寶藏」,我們「要認真學習」。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家,只有中國老祖宗對後代想得太周到,留什麼給後代?把智慧留給後代,寶藏留給後代,《四庫》是寶。

  《四庫全書》在台灣印出來,我無比的興奮。這個書的分量太大,價錢太高,不是一般人能夠買的,多半是國家大學圖書館,而且買得並不很踴躍。問題在哪裡?他看不懂文言文,學校雖然買了放在那裡,沒有學生去看。所以這個書印得並不多。第一版翻印,《四庫全書》只印了三百套,現在流通在全世界。我是買了一套,最後的一套。我買了最後一套,是台灣一個同學要供養我,送我一筆錢,這個錢正好買這套書,我說這套書就算是你送給我的,這套書現在存在澳洲。世界書局出版《四庫薈要》,《薈要》比《全書》更有價值。《薈要》是什麼?《全書》的精華,是專門給乾隆皇帝編的。皇上沒有時間讀那麼多,《四庫》裡頭好的、精華的東西先編出來給皇上看。所以《四庫》當年總共只有七套,完全手寫,不是印刷的。《薈要》只有兩套,這不是給別人看的,皇上自己看的。《四庫》裡頭對清朝有批評、有貶抑它的地方,這些文字《四庫》裡頭刪掉了。但是《薈要》裡頭沒有刪,《薈要》給皇上看的,不是給老百姓看的。因此《薈要》的價值比《全書》更高,分量是《全書》的三分之一,可以說是《四庫》的精華本。

  唐太宗編的《群書治要》,是在《薈要》裡頭再提煉,選出六十六種,從六十六種裡面他所要的,修身,怎麼樣修養、保護身體,齊家、治國,平治天下,他要這些知識,有關這些部門的抄出來給他看,編成一本書叫《群書治要》,這就是《四庫》精華的頂尖。這套東西,唐太宗編的,大唐盛世完全靠這部書。唐太宗做皇上太年輕,二十七歲統治這麼大的國家、這麼多人口,用什麼方法?他就想出這個點子,《四庫》裡頭汲取精華,編成這部書。這部書就是大唐各級縣令,現在話各級幹部,從中央領導唐太宗一直到他下層各級幹部,必須要學習,就是以這部書治國。這部書,唐朝亡國之後這個書就失傳了。你看在元明清,唐宋元明清《藝文志》裡頭都沒有這個書的名字。到哪裡去了?那個時候日本、韓國(叫高麗)、越南在中國留學的學生很多,日本人帶回去了。他們識貨,帶回去。在日本,日本人用這個治國一千年,這日本的盛世。四百年前,日本人接受西洋的文化,把中國東西就降溫了,不太重視,所以造成今天日本的狀況。如果日本人完全在尊崇《群書治要》,它今天是世界上第一強國,非常可惜,這是真的。

  從清朝嘉慶年間,嘉慶做皇帝,是乾隆的兒子,乾隆做了六十年皇帝,把皇位傳給他的兒子,他自己做太上皇。日本對中國皇上進貢,就是送禮物,裡頭有一套這個書。但是這個書送來,清朝不重視,為什麼?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的盛世不亞於唐太宗,甚至於比唐太宗還超過,所以他們不重視。一直到清朝亡國,這本書被一些學者們發現,商務印書館印了兩次,一次是照原本,日本的原本影印的,另外一次是重新排版。我找這部書,我知道有這部書,沒有見過,天天想,想了三年,最後我覺得沒指望,講經的時候提到,唐太宗有這部書,很可惜失傳了。再沒有想到有聽眾,這聽眾是很厲害。聽眾當中不知道怎麼樣找到了,找到了兩套寄給我。我在香港,寄給我。我一看到這個如獲至寶,我覺得這個是我們國家有救、世界有救,這真正光明看到了。書很舊,差不多一百年,紙張都脆了,再不翻印沒法子保存,它紙張會碎掉。所以我就交給台灣世界書局,我囑咐他給我印一萬套,分送給全世界各個大學國家圖書館收藏,這部書不會失掉,所以我印了一萬套。這個一萬套印出來之後,我的分配,在全世界是以五千套分送給世界各國,另外五千套是三千套送到中國供給共產黨,在台灣,國民黨一千套、民進黨一千套,希望他們都能夠用《群書治要》來治國,那不就和平統一了嗎?不但國家統一,全世界統一了,準備走這個路子。

  現在的問題是,這都印出來了,問題都沒有了,最重要現在我們要什麼?要培養老師,要找能夠讀得懂的人,把這部書講清楚、講明白、講透徹。不要多,我只想首先能有三十個老師,好老師,三十個老師我來供養他,讓他萬緣放下,專心讀書,讀三年,就讀這部《群書治要》,三年之後希望他們專攻一門,十年之後他們就是世界上第一流的漢學家。我想要培養這種人才。所以我訪問了歐洲的漢學院,我們以後會經常保持聯繫,把我們教學的理念方法跟他們來結合。他們用的是科學的方法,把中國傳統東西當作一種古典文化來研究,與現前我們實際的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不相干。我們不走這個路子,我們學以致用,學了之後馬上就能改變我們自己的思想,改變我們自己生活習慣,以及人生的態度。我們就得,就像方東美先生教我的,他教我學佛,「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被他這句話打動了。我非常感謝他,學佛真的是最高的享受。學習傳統文化跟學佛一樣,是人生最高的享受,無論你是哪個行業,對你都有最大的幫助。為什麼?它是智慧。所以我們一定要認真努力,長時的薰修。「漢學教育理念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個方法。「目的是得三昧」,三昧是佛經上的術語,就是禪定;換句話說,是得清淨心、平等心。清淨心沒有染污,平等心沒有分別,聖賢,大聖大賢他看一切眾生是用清淨心看、用平等心看,這是我們要學的。清淨平等心是自己的真心,這個心生智慧。所以我們學習這個理念,要一門,學太多就雜、就亂了,學一樣。學一樣心是清淨的,他每天想他就想這一樣東西,這個不能不知道。

  這一次我到印尼來,帶來有一份資料,是中國河南南陽,諸葛亮的老家,那個地方有個小廟,叫來佛寺,來佛寺出了三個聖人。這三個人都不認識字,都沒有念過書,這三個人真正開悟了。為什麼?他們有戒、他有定,當然就有智慧,定生慧。這份資料可以給大家做參考,還有一片光碟,我們應當把它當作《無量壽經》來看待。我看了三十多遍,我的總結,這個碟片是《大乘無量壽經》的總結。

  海賢法師一百一十二歲往生。他一百一十二歲的時候,身體體力大概跟四、五十歲的人一樣,你看他還爬樹。他眼睛不花,穿針,衣服自己縫,不需要人照顧。人非常勤懇、勤奮,他種了一百多畝田地,當然也有人幫助他,但是主要的是他,是他自己。收的這些糧食收成,他布施給一些窮苦的人,沒有吃的、沒有穿的人,他幫助這些人。受他幫助的差不多有成千上萬的人,完全靠他的勞力,在現在這個世界找不到第二個這樣的人。他出家,二十歲出家,師父只教他一句阿彌陀佛,教他一直念下去,他念了九十二年。就這一句阿彌陀佛,他什麼都不會。到別人寺廟去做早晚課的時候,別人早晚課有儀規,他在旁邊念阿彌陀佛,他除了一句阿彌陀佛之外沒有第二句話。他這個人老實、聽話、真幹,具足這個條件,而且真誠、清淨、恭敬,具足這種條件。

  我看他得功夫成片應該是三年,也就是二十三、四歲他得功夫成片。得功夫成片就可以自在往生,想到極樂世界去,去,阿彌陀佛就會來接他。功夫成片必定見佛,大勢至菩薩告訴我們,「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是真的,為什麼?佛會來給他授記,告訴他,你壽命還有多少,將來你壽命到的時候我來接引你往生,這時候來通知他。如果他要是不要壽命了,還有多長壽命不要了,我現在跟你去,阿彌陀佛也會帶你去。這在二十三、四歲的時候。再過三年,他一定會得到事一心不亂,再三年得理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應該在什麼時候?在他四十歲前後,就大徹大悟了。如果在佛陀那個時代,他就可以現佛身為眾生說法,但是時代不一樣,環境不相同,所以師父告訴他,縱然開悟了也不許說,天機不可洩漏、不可說,不能讓人知道,還是老老實實繼續念下去。我估計他跟阿彌陀佛見面至少十次以上。我們慧遠大師,淨土宗第一代祖師,他一生見佛四次,四次見佛。海賢九十二年,至少十次,十次以上,他跟阿彌陀佛關係太密切了。所以他說他什麼都知道,什麼都知道就是大徹大悟,只是他不肯說。別人問他話的時候,笑而不答。這個我們要知道,這個人一句阿彌陀佛成就。

  我們一部經,所以叫一門深入,不能學太多,不能學太雜。太雜,頭腦都學亂了,亂就是障礙,你的心不清淨,你的心不平等,你不會開悟。如果你的心清淨平等,沒有不開悟的,佛會幫助你。他給我們做證明,極樂世界真有。他的母親往生,八十六歲往生,諸位看看就知道,那是菩薩示現,不是凡人,預知時至,說走就走。特別告訴我們,自己要功夫用好,有三年時間,有一年時間就足夠,你就可以不要靠人助念,他說助念不牢靠,靠不住。自己功夫成片往生最好,自己曉得什麼時候,不需要有人助念。所以他走的時候,選擇晚上別人睡覺了,他在那個時候走,沒有人知道。第二天早晨起來看,他已經走了。這都是我們應該要好好學習的。

  所以「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是現在學校不能接受的,學校課程排得很多,我們沒有那麼多,就一門。一門,而且要十年,十年在一門上,十年之後他就是這一部書的世界上頂尖人物,真正的學者專家。他這一門通了,門門都通,觸類旁通。通了之後還是學這一門、教這一門,為什麼?做榜樣給別人看,告訴這個方法好,這個方法在中國用了幾千年,出了多少人才。所以目的是在開悟,「教學的方法是讀書千遍、其義自見」,就是一部經要念得多,遍數要多。所以這個光碟也得把它當作一部經來看待,每天看三遍,看一年,一年就一千遍,一千遍。每天念一萬聲佛號,看三遍這個光碟,你看一年,你的心定了,定就開智慧。你就真正曉得中國的教學的理念方法高明,這世界上找不到,他們學的是知識,我們求的是智慧。所以,「目的是開悟(明心見性),開發自性本具的智慧德相(《華嚴經》云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謂之內明、內學」。

  學習,這是我們要種善根。善根是什麼?這個要留意,倫常道德,要遵守。從哪裡學起?後頭我們有列簡單的科目。學習的人必須具備的福德,什麼是福?「老實」是福,不是有錢是福、地位高是福,不是的,老實是福;「聽話」是福,聽古聖先賢的話;「真幹」是福、「真誠」是福、「清淨」是福、「恭敬」是福。「印光大師云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總是從誠敬心中求」,才是真實的智慧。我們要「落實身行言教」,我們自己要把這六句話做到,盡量去做,讓我們自己把善根福德培養好。

  基本的課程,「《弟子規》」是倫常教育;「《太上感應篇》」,因果教育;「《十善業道經》、《沙彌律儀》」,佛陀的教育,這是聖賢教育。具備這些條件之後學漢字,要認識中國字,文字,學文言文,這個用一、二年的時間就夠了。漢學的課程,第一個十年完全培養老師,「依《群書治要》所依之六十六部原典為主」。每個人學一部,不能學太多,學太多你學雜了、學亂了,一門深入。將來慢慢人多了,能夠有一百個人、兩百個人,我們目標是兩百人,每個人學一樣,十年之後我們中國就有一部活的《群書治要》。他們做到,他們講透,我們需要這種人。

  所以讀三千遍,比如說學《易經》,把《易經》念三千遍;學《論語》,把《論語》讀三千遍。三千遍什麼?心定了,這是用讀書的方法修禪定。那個書會背了,那是附帶作用,那不是主目的,主目的是叫你得定,恢復到清淨心,把清淨心念出來,把真誠心念出來,把恭敬心念出來,這個重要。所以中國古時候教小朋友讀書,現在人認為他又不懂,念這個幹什麼,有什麼用?他不知道,小朋友不教他,他也會胡思亂想。胡思亂想它害人,那個麻煩可大了。所以中國童蒙教學都是幫助他修定,他能定得住,他有定功,他開智慧,他有能力辨別善惡、辨別是非,他不會盲從。所以讀書目的一定要知道,是修定。後人搞錯了,認為記很多東西,那錯了,不應該是這樣,記是隨他自然,自然會背這就很好。所以悟後之後,真正開悟之後就廣學多聞,成就真實的後得智,無所不知,那是後面的事情,這個我們要知道。我們看到印度龍樹菩薩大徹大悟之後,用三個月的時間把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學完了,為什麼?他每部書不需要從頭看到底,他看幾頁、看幾句他就全通了。所以廣學多聞一定是在開悟之後,沒有開悟一門深入,開悟之後廣學多聞,很快就通達,世出世間法一切都通達了。

  後面這一段我念給大家聽,「人性本善」,我們要承認,不要小看自己,「眾生本來是佛。教學終極目的就是要教人回歸自性,成聖成佛而已。行道才見真理,悟道才生智慧,做到能度眾生,了道」,了是徹底明暸,「才是聖人」,才叫做佛陀。下面,「天地歸仁」,仁是愛人,我們有一個愛自己的心,把愛自己的心、愛父母的心來愛所有一切眾生,這叫天地歸仁,「能立人」。「真誠為人能扶人」,就是能幫助人。「慈悲忍讓能勝人」,不是你的財力、地位、權力,不是,而是慈悲忍讓能勝人。「三界通達能幫人,陰陽協調能做人」。「違逆倫常不是人」,這句話我是說得很白,說文言的是左丘明說的,左丘明在《左傳》上說:「人棄常則妖興」,那就不是人了,所以違逆倫常就不是人。

  平常,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記住幾句話,要「感謝恩人,原諒仇人,幫助苦人,救濟窮人,調伏狂人,啟導愚人,感化惡人,鼓勵善人,警策懶人,警覺迷人」,我們這一生就沒有白來,這一生過得很充實,過得非常有意義、有價值。

  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