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仁愛和平講堂—如何樂觀過人生  淨空法師、江岷欽先生、立法委員楊麗環  (共一集)  2009/6/13  台灣華藏電視台  檔名:28-052-0001

  主持人:各位觀眾朋友大家好,歡迎收看仁愛和平講堂。我們今天的主題是「如何創造樂觀的人生」。人生其實很難講,有人說人生是什麼?是酸甜苦辣,可是苦的味道最重。你看我們人的眼睛跟嘴巴還有鼻子,如果我們的眉頭深鎖,這是個草字頭,從鼻梁到人中是個十字,從嘴巴微張,這是個口。草字頭加一個十字、加一個口,這個字念苦,人生真是苦,如何能夠苦中作樂、知足常樂?我們今天非常高興的請到,淨空老和尚來跟我們做主講,以及我們所敬愛的楊麗環楊小姐,一起來和我們做今天主題的探討。

  首先我們想請師父來跟我們開示一下,知足常樂,這是您經常勸誡我們的。可是我自己覺得人生當中最困難的不在常樂,而在知足,人很難知足,如何能夠讓我們不要計較得過多,而是能讓自己知足常樂?我想這真的是一個大哉問的學問,請師父來跟我們開示。

  淨空法師:在佛法裡面,佛教終極的目標,就是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這是佛教教義。這句話是從果上說的,果必有因。佛說苦從哪裡來的?苦從迷惑來的;樂從哪裡來的?樂從覺悟來的。從因上講是破迷開悟。破迷,苦就沒有;開悟,喜悅就來。你看釋迦牟尼佛的一生,我們從傳記裡面看到,他老人家一生,可以說是名利,我們現在講的欲望,他全部都放下,他過的是苦行僧的生活,在我們一般人看起來,那是不能夠接受的,可是釋迦牟尼佛一生快樂無比。他樂從哪來的?從覺悟來的。所以說苦樂的根源,他說得非常清楚。悟什麼?覺悟了宇宙人生的真相,那這個喜悅是從內心裡頭發出來,不是外面刺激,所以說是常生歡喜心,法喜充滿。回過頭來看看我們中國古老的聖賢也距離這個不太遠。你看夫子在《論語》裡面講,「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那個悅就是喜悅,這是快樂。快樂的人生從哪來的?從學習。習是什麼?習是落實,譬如我們學了孝悌忠信,能把孝悌忠信做到了,那真快樂,這與物質生活不相干。所以夫子不是很富裕,也不是很高貴,他快樂;他的學生顏回,那更是快樂。這都是說明苦樂跟物質的享受、精神上享受是有差別。

  主持人:是,非常謝謝師父。師父剛才提到夫子、剛提到顏回,楊委員以前做過國中老師,我知道您從自傳來看,出生非常的清苦,而且始終沒有放棄您的夢想。從過去的國中老師,一直不斷的奮發向上,最後到法國留學回來,您經歷許多的事情。您從您自己的人生經驗當中,如何給現代年輕人一些建議?讓他們現在雖然有時處在師父所說的迷惑當中,不夠快樂,但如果能夠開悟,剛師父是從一種人生更宏觀的角度來看。楊委員,我在這裡想請教你,從您自身的經驗,對現代年輕人,您有什麼樣的建議?

  楊委員:首先我非常榮幸能夠參與今天的座談。然後看到我們最尊敬的淨空法師,還有我們非常有名的主持人。有關所謂的知足常樂,我在想我自己的經驗,感覺,我覺得我是比任何人都幸運。我天生就是一個很樂觀的人,即便是遭遇到很大的挫折,可是我會從很多的挫折裡面,我覺得幸好有這些挫折,要不然我還真不知道原來我還有很多東西是我不了解的。我舉個例子來講,就是我當初在知道我得到癌症的時候,我覺得剎那之間,我第一個想到怎麼會是我?像我這麼,立法委員一向都是非常的強悍,作風都是很強悍,我說癌細胞怎麼敢找我?這下子我得好好治它。所以在這個過程裡面,我覺得除了你自己本身,你是什麼樣的角色。譬如說很多人可能面臨這個消息的時候,會馬上把自己變成病人,然後突然間就開始哀怨起來,怎麼會,可能會馬上想到一些可能以後的後果,包括生病,包括可能會牽連哪些人。可是我向來是不會想很多的人,我只想到第一個:好,自己有個病,怎麼辦?趕快找醫生,怎麼治療。在這過程裡面,當然我記憶中,等我開刀醒過來的時候,我突然覺得還不錯,我還活過來。因為我以為在那昏迷的過程裡面,要進開刀房的時候,我告訴自己,我可能會活過來,可能會走了,走了,不知道會去哪裡;活過來,我一定知道我會在病房裡面。結果我一醒來,發現我還在病房,我就覺得很高興,不錯,我活過來了。在這過程裡面,我也深深感覺到,我真好,我又一次可以去面對我所要面對的所有一切,我又可以掌握這個生命。

  所以我要給所有的年輕朋友講,其實人生最會感到恐懼的,第一個就是你會失去,第二個是你可能會死亡,或者是你可能會沒有得到你的欲求。這三個是造成你很大的恐懼、焦慮跟不滿,所以你會產生很多的抗拒你現在的一切。如果你很明確的知道,其實不管是剛剛我們講的這幾項,其實如果有的話,你可能是對過去有些悔恨,你認為爸爸媽媽不疼你,反正都是過去種種的經驗讓你覺得不滿意。另外就是你對未來有很多的期待,可是未來還沒到,所以你有很多的焦慮。對過去的不滿,未來的焦慮,造成你現在的恐懼,而你卻反而忘記你現在要面對的是什麼問題。譬如說,當我碰到癌症的時候,我可能就過去,我為什麼會得這個病?一定是誰誰怎麼樣,我一定是怎麼樣。那麼未來我擔心,我可能會病重,然後我會面臨被嘲笑。當這些東西都在,你反而忘記了你怎麼去面對這個病毒,你要怎麼樣去抗拒它,你怎麼樣去把它排除掉。所以我在想,我這樣的一個經驗,我就覺得很值得生這一場大病,所以我很高興。如果不是這場大病,我還真沒辦法體會到,原來過去我們有很多的迷思。幸好因為有這樣的一個災難度過去,我反而給自己一個成長。我想如果我給年輕朋友的就是說,當然不是只有生病,如果你遭遇挫折的話,不妨去思考,為什麼這些挫折會帶給你這麼大的憤怒,這麼大的怨恨,這麼多的怨氣?然後你去找理由在哪裡,當你去把它找出來,結果都是不是過去,就是未來帶給你的,那你現在其實最重要是怎麼去面對這些挫折。當你這樣想的時候,其實挫折並不會是多嚴重,你只要走對方向去做就好。太多的壓力會把自己整垮掉。

  主持人:楊委員講得非常好,沒有岩石,哪有浪花。其實我們知道那個珍珠會成為珍珠是因為它有許多的挫折,用不斷包容、包容,最後形成美麗的珍珠。可是每顆珍珠都是那珍珠母,膠著靈魂的吶喊出形成的。但是我也經常讀到這句話說,「所謂的快樂,不是擁有得多,而是計較得少」。所以我想請師父給我們開示,我還是覺得擁有得多跟計較得少,其實還是一體的兩面。台灣的物質與所得比蘇丹更高,可是多數台灣人都不快樂,為什麼?你問他快樂嗎?有百分之八十的人說他不快樂。相反的痛苦指數,每年不斷的增加。我們的錢愈來愈多,可是台灣的人愈來愈不快樂。蘇丹的地方,他們的錢沒有我們多,物質沒有我們夠,但他們的快樂指數比我們高。請師父給我們開示一下,如何能夠脫離痛苦,讓我們不要過度的計較?貪這個字要超越很難,請師父來跟我們做開示。

  淨空法師:這是教育問題,一個是因果教育、一個是倫理道德的教育。如果一個人受過因果教育,知道人是有定數的,是有命運的,如果能相信這個,他那個貪瞋痴就放下。像我們看《了凡四訓》,這是在中國流通最廣泛的一本小冊子。袁了凡先生說他自己親身的經歷,他在年輕的時候,被一個孔先生算命,算得非常準確,排他的流年,從他出生一直到五十三歲,他的壽命只有五十三歲。他是每年都拿著算的這個命去對照,一點都不錯。他是讀書人,每年去參加考試,名次是注定的。每年收的俸祿,那時的讀書人都是國家供養,秀才,國家供養,每年,他得的國家俸祿也是一絲毫都不差,二十年沒有錯誤。所以他什麼都不想,他心就定了。他說:我想也沒有用,我命裡有的,丟都丟不掉;命裡沒有的,想也想不來,那何必打妄想!所以你看他跟雲谷禪師在棲霞寺禪堂裡面,坐了三天三夜,不起一個念頭。雲谷禪師很佩服,一個人三天三夜不打一個妄想,這是了不起的功夫,所以向他請教,「你是怎麼修的?功夫不錯。」他說:我沒有功夫,「沒有功夫,你三天三夜,不起一個妄念?」他說:「我的命被人算定了,我想也沒用,所以乾脆不想。」雲谷禪師哈哈大笑,說:「我以為你是聖人,原來你還是個凡夫。」他倒問他:為什麼?他說:「凡夫被命運束縛,你看,孔先生算你的命,你的二十年完全吻合,一絲毫差錯都沒有,你完全被命運拘束。」這是懂得命運的人,然後教他,命是自己造的,自己造的,自己可以改,這個他不知道。自己怎麼造的?你前生所造的。

  所以佛法講的,人到這個世間來是兩種業,一種是引業,引導你到人道來投胎,大家都是人,引業相同,但是滿業不相同。滿業是每個人的生活狀況,壽命長短,富貴窮通不一樣,那是滿業。滿業是從布施上修的,你說現在我們講的要財,我們想要財富,想要聰明智慧,想要健康長壽,這個古聖先賢講得很好,你命裡財從哪裡來?過去生中,你喜歡用財布施,用財物幫助別人,愈施愈多。你前生不肯布施,吝嗇,不肯布施,那你這一生命裡頭財庫就空空,你用什麼方法去賺錢賺不到,命裡頭沒有。用各種方法,那叫緣,命裡有是因,因遇到緣,果報才現前。聰明智慧是法布施,因是法布施;健康長壽是無畏布施,你要這三樣東西,你要懂得這個道理,那我天天捨財,我的財源滾滾而來;我布施法,法是什麼?我的聰明,我的智慧,我沒有絲毫隱瞞,我都能夠傳授給別人,這就是布施法,你愈施愈聰明,愈施愈有智慧。健康長壽是幫助苦難的眾生,他需要幫助,我全心全力幫助他。你看我這一生不生病,我說我不會生病,為什麼?我每個月都到醫院去布施醫藥,我的醫藥費都布施光了,所以我不能生病,我生病沒有醫藥費,我醫藥費布施光了。如果我要攢積,留一筆錢,將來做養老、做醫藥費的話,肯定生病,為什麼?你的錢準備好了,準備生病的,當然生病,不就這個道理嗎?你懂得這個道理之後,人心平氣和,無論在順境、逆境、善緣、惡緣,沒有你不快樂。就像楊委員講的,無論在什麼境界當中都能幫助你長成,成就你的智慧,成就你的德行,成就你的學問。

  主持人:是,非常謝謝師父,師父真是開悟,讓我們知道原來幫助人愈多,其實就把這些功德做到外面,回饋到自己及身體就能夠身心靈都得到解放。如果一心一意的攢錢,到最後就用在本來就應該要用的地方。其實說起來,最後人還是得不償失。我們知道其實楊委員是從教育界轉到政界,您過去幫助許多清寒學生,到現在還是一樣用這樣心態在面對您的選民,或是幫助這些清寒的學子。我想知道,剛剛我問師父的問題,還是一樣的來請教您,台灣的民眾,包括妳的選民在內,我相信應該有很多人都過著不快樂的日子。剛剛師父給我們一個開示,從你的角度來看,如何給這些年輕人也好,或者是妳的選民,服務選區的選民也好,讓他們有些心境上的轉念,也能在一念之間做一個轉換,讓他們從不快樂的深淵裡面,轉換到一個快樂的心境?

  楊委員:首先我們真的謝謝法師的開示,其實我在童年的時候,我大概也有一段時間,不管是精神上或物質上都非常匱乏,那就是我父親過世,家裡經濟也非常不好。那時候我確實,我也跟一般人一樣,我也覺得很抱怨,為什麼別人都可以有好日子,就我這麼辛苦?那我也在偶然之間,我正好看了《了凡四訓》,我看了以後,非常感動,這本書大概是我在早期在我的人生裡面,對我啟發非常大。我才發現說,原來是我自己過去世欠缺太多,另外就是說,我也開始覺得,我把所有的心思都只放在自己的身上,總覺得自己為什麼沒有比別人好?為什麼?可是實際上,我們看到的,在那個時代裡面比我辛苦的,或者比我更不幸的,比比皆是。當我這樣子感受以後,我就覺得整個心情變得非常開朗;而且覺得說,我不但不是最差的,我還很感謝,我最起碼在學業方面都相當的好。有這樣的一個體認以後,我就覺得我根本不須要把自己一直封閉在抱怨、不足的這樣一個心態裡面。本來我就算是,本身就是滿開朗的人,只是外在的環境,暫時之間讓我覺得有一點迷惑。後來我也很努力的朝著學業上面。當老師的時候,我就第一個感受到,只要跟我類似的,家境比較清苦的孩子,我都會盡力的幫忙。當這個過程裡面,其實我自己也覺得很快樂,因為我覺得,不是把自己不斷的封閉在一個欲望裡面,你會覺得在幫忙的過程裡面,其實你也自己不斷的感受到這個力量是可以不斷的延伸。當我當完老師,自己再去進修,再回來當民意代表的時候,我覺得其實這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延續。

  誠如我們法師所講的,你可能過去世很多的因緣,讓你有這樣的一個機會。還有你內心的世界裡面,當你種下一個,如果有一天我能夠有機會,讓跟我一樣辛苦的人能夠擺脫這些貧窮跟痛苦的話,那我很願意不斷的去努力。當你有這樣一個念頭,你就會有很大的力量。其實我覺得在我們立法院,也有很多的立法委員,他們也都有非常強的這種幫助別人、服務人群的一個熱情。所以我是覺得在整個,就是說不管是在教學的過程,或者是在從政的過程裡面,其實我的家族裡面也有很多,像我媽媽也都是很虔誠的佛教徒。如果我們不談所謂過去世的業,這我是不太懂,但就我們自己從出生到現在的這個階段,其實我們也有非常多自己做過的很多事情,這些也都有互有因果關係。所以我常常,我自己如果在工作之餘,只要回到家,我也很喜歡靜坐,然後把每天,這一天裡面所有在我身上發生的事情,我全部讓它怎麼樣?全部都沈澱。我就希望每天的開始,我都是把所有過去的一切全部把它洗乾淨,我是覺得這個非常的好。要不然像我們民意代表,我們難免會有一些,會碰到很多很多,因為我們每天面對的人事非常的多、非常的複雜,每個人都有每個人不同的需求,難免你會有一些壓力。但是經過這樣一個沈澱的過程,其實我是沒有像師父這樣,所以我才會生病。因為我還是難免會有一些壓力,而且會有,譬如說,會覺得這是一個人世間,當我們還沒有完全覺悟之前,我們還是要試著讓每個人,在我們社會要求的制度之下,讓他們在一個有保障的生活裡面。那漸漸的我也自己體會到,就是說,當我們做了這些以後,我常常也跟一些教授講,我們即便建立了非常好的制度,但為什麼我們民眾的痛苦指數這麼高?後來我們覺得我們給的只是一個物質上的基本保障,但是我們忽略掉心靈裡面應該有的一些滋潤,還有更多的歡喜。所以那時候我在跟楊志良教授,就是我們在提到健保的時候,我也是因為這個健康的問題,我們也是談了很久,結果發現,即便是我們把所有的健保制度都設計得很好,大家都說,為什麼我們的民眾還是這麼痛苦?病還這麼多?所以我想這個部分,我們真的感到心靈的藥方才是最重要。

  主持人:是,非常謝謝楊委員。可是我自己也經常在問自己這個問題,就是「世人皆曉神仙好,唯有金銀忘不了」。人有了物質生活就會有差別心。早期我讀過一個地方的記載,也許等一下可以請師父繼續給我們開示,就是武則天跟吉甫見了面,武后就問吉甫說,水有差別乎?他說沒有;土有差別乎?沒有。水跟土和而為一,塑造成兩尊神佛,就開始有爭。所以本來沒有爭的事情,一旦開始差別心,就開始會有爭,人世間的不快樂就從這裡開始而來。所以我想請教師父的是,師父麻煩您可不可以跟我們開示一下,這個差別心就是計較,有些父母親就是每樣事要跟人家比,子女也要跟人家比,收入要跟人家比,官位要跟人家比,連身高、體重、外表都要跟人家比。這一旦開始有了差別心,一定不快樂。那如何能夠讓自己回歸到本我?師父,我另外有個問題就是,假如我們都是一個隱居者不跟任何人往來,那就不會有差別心。那問題就是我們都會有社會期望,像楊委員,她有社會期望;師父,我們對您也有社會期望,那每個人都有社會期望,我們是不管這些社會期望,還是如何能把這些社會期望融和讓我們回歸到平常心?這一點我覺得確實是非常難達到的,請師父給我們開示一下。

  淨空法師:古聖先賢,諸佛菩薩,都已經給我們做出了最好的榜樣。釋迦牟尼佛一生教學,我們在經典裡面看到他的生平,他從十九歲出去求學,三十歲學業完成,完成之後就開始教學。他七十九歲圓寂,所以教學四十九年。如果我們從這個地方去看,給釋迦牟尼佛定位,用現在的話說,他是職業教師,一生教學,有教無類。來者不拒,去者不留。他不是不接觸,他接觸,他什麼樣的人都接觸,他快樂。他為什麼快樂?他告訴我們,人自性裡頭沒有煩惱,跟我們中國古人講的一樣,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本善,那個善不是善惡的善,那個善是圓滿,沒有一絲毫的欠缺,這個意思是這樣。那佛在經典裡面講得更清楚,他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如來智慧是圓滿的智慧、圓滿的德能、圓滿的相好,沒有欠缺,他這一句話說的跟中國講的人性本善意思是一樣的。為什麼會變成煩惱?那煩惱是你自己找的,就是剛才講,你要起妄想分別執著,麻煩就來。妄想分別執著沒有!那現在這個東西起來之後,又不是這一生起來的,在輪迴裡面,生生世世它都起,而且累積得很深,這個煩惱可麻煩。可是佛教我們,還是要把它放棄、要把它丟掉。

  你看看佛法講修行,修行實在講不必要念多少書,也不必要學多少經教,最重要放下就是。我早年,民國四十二年,我剛剛學佛,也親近章嘉大師,他就教我「看破放下」,祕訣就在此地。那放下什麼?放下執著。具體來講,這佛經上講得清楚,第一個放下身見,不要執著身是我,身不是我,身是什麼東西?身是我所,就像我們的衣服一樣,衣服不是我,衣服是我所有的,衣服穿髒了,你會脫掉換一件新的;身體也是一樣,身體用的不好使用,丟掉又換一個新的,這一點痛苦都沒有。第二個要放下邊見,邊見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就是對立,所有麻煩都從這產生的。你自性裡頭沒有對立,你要起個對立,對立就變成矛盾,矛盾就變成衝突,衝突就變成鬥爭,一步一步上升,那就苦不堪言。所以佛告訴我們,這個身見看破,接著就要把對立化掉。

  我最近這些年參加世界和平會議,大家討論這個問題,怎麼樣化解衝突?怎麼樣能夠幫助社會恢復安定和平?那佛講得太好,我聽他們大家報告,說來說去,都沒有說到癢處。我說這個東西像大夫治病一樣,你們沒有把病根找到。病根是什麼?病根是我們內心深處對一切人的對立、對一切事的對立、對一切物的對立,這才是衝突的根。化解衝突從哪裡開始?要從內心裡面,我們內心,身心不衝突,我們才會有智慧幫助別人化解衝突。你要不從這上面來下手,這個世間衝突你永遠不能化解。所以你要懂根。然後佛教我們把成見去掉,成見有因上的成見,果上的成見,先把這個東西打掉,你才能夠入佛門,你才能夠正式跟釋迦牟尼佛學往上一層的哲學境界。所以這是基本的,最重要的是對立。這些年來,我在國際上都是勸大家我們中國老祖宗講,「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所以化解外面問題是從內心,內心問題化解,外面問題很容易解決。

  主持人:師父跟我們講一切的煩惱根本都是在我執。中文很好玩,這一身臭皮囊的臭,就是自大一點,我們寫寫也看,自大一點果然很臭。一個人開始有這個臭皮囊的臭的感覺出現,一切煩惱就出現。可是病痛,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楊委員,您曾經生過一場大病,可是在病痛當中,妳仍然樂觀,坦白講,這違反人性,一般人一定會怨天尤人,就像妳前面所說的,為什麼是妳?可是在這麼痛苦的折磨當中,幾乎就有可能接近死亡的邊緣。接近,這麼近,妳能夠勇敢的走過來。所以我要請教妳,您對這樣罹患比較重病的經驗,在那樣的痛苦經驗當中,如何能夠繼續樂觀?那樂觀最根本的根源是什麼?

  楊委員:如果死你都不怕,那其他都沒有什麼好害怕。為什麼死不怕?因為知道它是病,身體裡面是病毒的話,那就不要它。這個身體隨時都有可能,譬如說它老化,必須要消失掉。所以說,我剛聽了我們法師所講,其實真正的是我們心靈的世界是屬於你自己的,其他的,我今天是立委,我之前是老師,我再更早之前,我是一個窮苦農家的小孩,但是從頭到尾我就是只有一個,就是我不變的我自己。基本上會有這麼大的痛苦,還有焦慮,我剛講的就是對過去,我們會覺得為什麼我會生這個病?一定是我過去當立委太辛苦,我每天這樣辛苦,為什麼要讓我這麼辛苦,我日子過得這麼?好,這你是抱怨,或者是說,我一定是過去世造了什麼什麼業,什麼這些東西,其實我是覺得是多餘;你一直不斷的,從不管你是什麼樣的身分,我們不斷的去認同你那個身分,其實那個是假的東西,那這種東西隨時會改變。今天你可能長得很帥,可是可能十年、二十年以後是個老頭子。那你到底是要認同那個帥的時候的你,還是老的時候的你?那實際上從頭到尾都不是,真正是你心靈上的那個我。

  所以我覺得這場病真的讓我體會到,因為當我要面對開刀房的時候,我第一個想到,我有可能死掉,有可能活著,死跟活對我來講有那麼痛苦?我自己想好像也沒有。因為醫師問我說,妳會不會害怕?我說反正開刀的事情、醫療的事情就交給你,死活就交給上帝,所以我沒事,都不是我的事。那我是覺得說,這一點我比較幸運,因為第一我沒有家累,我沒有結婚,我沒有小孩,很多人會有很多的痛苦,是因為他有很多。那像師父他也是出家人,他沒有其他的家累,他可以很容易就擺脫這一切的。那很可能大家會焦慮的,我的小孩怎麼辦?我的先生誰來照顧?因為這種種焦慮、擔心、放不下,所以才會很痛苦。但是我要問各位,即便是你把所有的痛苦都攬在身上,對你的病有幫助嗎?你可以去照顧到你的小孩嗎?也沒有,萬一死掉的話,也一樣照顧不到。那你現在不斷的去焦慮,然後去發脾氣,你反而是藉由這樣的一個壓力,去傷害你周邊你所愛的人,你所擔心的人。所以我覺得這個部分,剛剛師父也講得非常透徹,其實從頭到尾是你自己。你把自己去認同於你所有身邊的一切。譬如說,我如果一直認同我是立法委員,那我可能會覺得我把這個病的事情講出來,可能會被人家嘲笑,怎麼立法委員也得病。還有甚至我在選舉的時候,我的對手也拿來攻擊我,那個人快要死掉,因為她得重病,好像很多民眾就。但我就很豁然開朗,因為我覺得我要趕快告訴大家,這個病很嚴重,你隨時都可能得到,所以我們要小心。

  我覺得我只有這樣的一個念頭,我去做這樣的事,其他的任何的我就不管。就像我去投籃的時候,我剛剛有提到我投籃的經驗,一開始的時候,我覺得很累、很喘,很想放棄,再投幾個我就放棄。可是我覺得,我幹嘛把自己,我覺得我自己是立委,站在旁邊很多人看我投,我如果投不好的話,會被人家笑,然後又。我覺得我幹嘛,我只不過是為了要投籃而已,我想那麼多幹嘛?我就只看到籃框,我就用力投就好。結果慢慢我發現投籃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而且非常準,你只要看到籃框投就好,絕對很準。另一方面就是說,旁邊的人覺得很快樂,這個人投籃投到完全忘我的境界,所以大家也跟著你一起投籃。我覺得這就是快樂。我是覺得每件事情就是你必須很用心,當下是什麼事情你就去做什麼事情,其他的,如果別人給你加上,或者你自己要加上,都把它排除掉,這樣子的話,每件事情你都覺得很快樂。

  主持人:忘我也許很難,可是要擺脫掉牽掛更難。民國初年郁達夫在生病的時候,他不像楊委員這麼樂觀,他寫說:「生死中年兩不堪,生非容易死非甘」。人到中年的時候,一旦生病,要活下去很難,可是死了又很不甘心,為什麼?他牽掛很多。所以想請教師父的是,剛剛楊委員提到忘我,這是一門功夫,這很難,因為要把自大那個臭字去除掉,這道功夫很難,但是只要努力就可以達到。可是問題是要免除牽掛,這更難。人有時候可以對自己的忘我,可以勉強修練,為了家人,為了朋友,為了其他,可以忘我,公而忘私,忘掉我。可是牽掛這件事情其實也是不快樂的來源。師父,人生在世,不論對年輕人,或者中年人,或者老年人,牽掛這件事情跟煩惱如何做有效的解放,麻煩您跟我們開示一下。

  淨空法師;這個問題是高深的哲學問題。在佛法裡面講,你真正明瞭諸法實相。這個諸法實相,整個宇宙萬有的真相,你明白,那這個問題全解決了。宇宙萬有是什麼?這在佛法裡就非常高深,所有物質現象不是真的,是假的,幻相。現在科學家也證明確實物質不存在。物質存在這個現象是我們怎麼樣把它感官到好像它存在?是我們眼睛看錯了,不了解它的真相。它的真相就像我們看電影,電影銀幕裡面那個景象一樣。銀幕裡面相怎麼來的?實際上,根本它就沒有動,你看看電影的底片,一張一張的幻燈片,它是靜的,它不是動的。可是它在放映機裡面,一秒鐘二十四張的速度,我們在銀幕上看到就以為是真的。佛告訴我們,這個宇宙現象就跟那電影相似,所以人生如夢,人生如幻,這經上常講「夢幻泡影」,不是真的。

  佛告訴我們,我們現前這個境界裡頭,它速度多快?這個現象怎麼來的?它本來沒有,這個現象是因為你有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就是振動、波動,波動造成了物質現象、造成了精神現象,精神跟物質是同時發生,因果也是這個時候發生,同時發生。速度多快?彌勒菩薩講「一彈指」。這一彈指很快,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百千是十萬,三十二億乘十萬是三百二十兆,這數字說出來。念念成形,每個念頭就是一張幻燈片,念念成形,形皆有識,每個物質裡面有精神在裡頭,精神是見聞覺知,有這個東西在裡頭。現在我們講的多半是用秒做單位,那一秒我們至少可以彈四次,三百二十兆再乘四,就是一千二百八十兆,你看這種速度,一秒鐘裡面一千二百八十兆,這個幻燈片這樣的速度通過,你以為它是真的。科學講證明,所以佛法是最高的科學。佛法講證明,什麼時候你能證到?你的定功達到一定的程度,這個程度在大乘教裡講八地菩薩,八地菩薩,他的心清淨,淨到很清淨的程度,這種波動他能夠感受得到。如果再往上面去,九地,十地,十一地,那他就完全明瞭,這就是證據。你不到八地,你感受不到,這個波動太微細。

  所以佛法講「萬法皆空」,他有道理,他不是沒有道理的。如果你把這個東西透徹之後,你才曉得整個宇宙跟自己是一體。我這個身滅了,別的身沒有滅,所以變成真正的生滅是不生不滅。沒有生滅,你還有什麼恐懼?你才得大自在。所以這一定要在高等哲學、高等科學裡面去薰陶。對於社會安定,和睦相處,只要做到《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道》,能夠普及到全民,那是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確實可以做到整個世界的安定和平。如果你再向上升,追究到真正的原理,那就是要探討高深的哲學跟高深的科學。

  主持人:師父的話像星拱北辰,也許我們在航海的過程當中,或者是草原裡面,會迷路,不過看到了北極星,雖不能至,心嚮往之,心裡面比較安定。可是這種大自在,真的需要一個大悟大徹。楊委員在您生過病之後,現在開始進入另外一個人生的階段。我這邊看到說,珍惜目前擁有的一切,不放棄學習,不管面臨的環境有多麼的艱辛,夢想最後都會實現。現在最近都是年輕人的畢業季節,那您又特別關心教育的問題,您也是教育界出身,您對年輕人有沒有給他們一些期許?他們應該學什麼?然後如何能夠珍惜目前擁有的一切?對自己的人生有比較樂觀的態度,您對於他們有什麼樣的期許跟勉勵?

  楊委員:我想先從反面來講,就是說,為什麼你會不樂觀?你會悲觀?你會痛苦?你會?最主要是說,第一個你不滿意你自己,第二個你不滿意你周遭的環境;周遭環境裡面,你第一個不滿意一定是你周遭最親近的人,你有接觸過一定是你的家人,你的同學,父母,這都是你周邊最容易碰到的人。你會不滿意他們,就覺得好像是他們給你的太少,然後你期望中的他們,跟你實際上他們給你的是不對等的。那總的來講,就是說我們一開始就是用我來出發,然後開始給別人打分數,這是我們經常有的。只要這個分數不滿意,我就開始,這就是我有理由要仇恨你,我要抱怨你的。但是從頭到尾,我們有沒有想到,你站在這個角度在打別人分數,別人也是站在他的角度在打我們的分數。剛剛我們講的,法師的大生命原則就是說,其實所有的生命都是在宇宙的領域裡面是一體的。那這當然是非常高的佛教的境界,我就不談。我們只說,在我們日常生活裡面,也許我們沒有那麼大、那麼高的境界。但是每天我們一定會面臨到這麼多的,不斷的比較,或者是計較,這些東西其實原則就是這樣子,你一定是把自己放在中心點,然後其他的人放在你的周圍,開始就有較量,有是非善惡,通常都是以你自己做判斷。我覺得年輕人這一點的話,然後就是說,對於自己的判斷,年輕人基本上,我們年紀大一點,我們多多少少有一些背景;年輕人有的時候是聽人家講,或是隨著時尚,或者同儕,所以有些時候難免很容易就會走偏,或自己的判斷失準。

  我在這邊,我給與這些新畢業的同學,就是我們有兩個基本原則:第一個就是說,你在做人方面應該有一個原則,就是除了站在自己的立場,你也應該站在別人的立場,你將心比心去了解別人的時候,我相信你在人際關係上面會比較好。另一方面就是在做事情方面,我剛剛講的就是說,你一定要心無旁鶩,不要眼高手低,現在就想到未來,幾年我要像首富一樣。這些東西,每個人他能夠達到這樣的一個境界,一定是走過非常多辛苦的過程,不管他的背景是什麼。所以我是建議每個年輕的學子,先了解自己現有的條件,然後如果你希望達到那個目標,沒有關係,但是你要先做好學習的準備,把所有不足的自己把它補回來。相信即便是沒有辦法達到百分之一百,但是你這個理想能夠達成至少會有一定的程度。這是我個人,也是我在這一段人生的過程裡面,我自己親身的感受。所以我建議大家,很樂觀的去面對。即便是面對挫折的時候,你應該很高興,因為最大的挫折就是最大的智慧獲得的機會。如果你欣然接受,你會很快發現,原來這個挫折是給你學習很多。如果你不斷的去抱怨,這個挫折會讓你一輩子變成沒有辦法重新站起來的最大的壓力。所以我是建議大家應該換個角度去思考,面對這挫折。如果你能把挫折當成是自己學習的最大的跳板,我相信每個挫折在你看來都不是什麼挫折。

  主持人:西方有句諺語說,「受傷的麋鹿跳得最高」。經過挫折的激勵之後,他會重新的洗心革面,給自己人生有不同的方向。但是多數的凡人,如我這一類,大概都很容易自哀自憐,就是我明明做得很好,為什麼我會有這樣的挫折?有時候一直被過去所綑綁,不能夠珍惜現在所擁有的。所以我在這裡想請師父給我們開示一下,珍惜現在所有的,不要被過去痛苦的挫折經驗所綑綁,這樣或許讓自己更加樂觀人生的一種態度。如何能夠來超脫過去的束縛,然後珍惜目前所有的?應該用什麼樣的態度,才能養成這種習慣,跟這樣達觀的人生境界?

  淨空法師:只要我們常常想著別人,不要去想自己,全心全力的付出,你所得到的那就是真實的快樂。如果常常想著自己,就增長貪瞋痴慢,這是增長煩惱。我們倒過頭來,我想別人,我根本就不想自己,你自己就快樂無比,你心情永遠是安定。你幫助別人,別人幫助你;你不幫助別人,你想別人幫助你也不可能。所以全心的付出就是聖人,諸佛菩薩,大聖大賢,沒有一個不是圓滿的付出。

  主持人:師父,如果是互惠互助的,經常想到別人,我們一定做得到。忘恩負義的,恩將仇報的,那樣應該怎麼辦?

  淨空法師:也要付出。那你要是了解他的本性本善,他為什麼會做出這樣?是他因為沒有受過好的教育,他迷惑,要原諒他。我們誠懇的付出,慢慢的幫助他,感悟他,他會回頭。把一個惡人變成好人,把一個不善的人變成善人,那這是無量的功德,這是教育真正成功。

  主持人:放下我執,然後能夠經常幫助別人,想著別人的好;如果別人對我是不夠的好,或者對我們過去是諸多傷害,也許是對方並沒有受到很好的教育,或者是環境逼迫使然。如果我們能夠用更好的心境去面對,這樣對我們來說也是一種解放。如果我們一直把自己解脫的過去,在過去當中綑綁,其實不僅沒有原諒自己,也沒有原諒他人。

  楊委員,我最後想請教您一下,在您從政的過程當中,選舉很激烈,一定有很多不實的黑函,攻擊造謠,讓你飽受痛苦,因為明明不是這樣的人,但是一塊白布被抹到變黑的。面對那種蒙冤不白的感覺,妳如何超越對方?師父剛開示我們要原諒對方,超越對方。面對這樣情況,妳是怎麼樣自處?

  楊委員:我想可以用一個你心境上的面對,一個是你在處事上的面對。在心境上的面對,我通常可以理解,因為對手想要贏我,尤其當這個選舉不是贏就是輸,然後一翻兩瞪眼,有些人為了要獲取這樣一個位子可能要傾家蕩產。在這種情況之下,他勢必要使出各種的手段。這個心境上你去這樣理解他的時候,你在手法的做法,就是你可以採取屬於合法的方式。譬如說,這個行為不對,你還是要給他,當我當老師的時候,我也一樣,學生我知道他會犯錯,並不是他自己要犯,而是他的整個背景,或者是種種因素,但是我還是要讓他知道這是錯的。所以說,在手法上,你還是按照我們社會該有的規律給他該有的制裁。但是當這個選舉結束以後,基本上能夠撤掉的我們就撤掉。因為我知道這不是他的本意,他只是害怕失敗。那同樣同理心,我們也是害怕失敗,只是我們沒有做出不好的行為。所以我覺得用這樣一個,因為如果在這個社會上,我們勢必要符合社會規範,所以我們也奉勸年輕人,很多時候,當你面對種種,譬如說意外的被傷害,你第一個就是用社會的規範去面對他。但是在心境上你應該要去理解,像師父所講的,其實應該他是本善,只是在整個成長的過程裡面,他是看錯了影相,影片放得太快,所以他看錯了,跑錯了頻道。所以這個部分我們都可以理解。

  主持人:我想最後請我們師父幫我們做個結論,其實剛楊委員所說的,有輸贏就會有對立,有對立就難免會有差別心,有差別心就會痛苦,有痛苦當然就不快樂。師父,面對現在不論新鮮的年輕人,剛出社會的,您怎麼勉勵他們,如何面對他們的求職、求學、家庭事業當中可能碰到的挫折,您給他們勉勵幾句。

  淨空法師:當年我剛剛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教給我的,他說:「第一個,你不要去做官,你最好學習釋迦牟尼佛。」因為那個時候我也是一個人到台灣,沒有任何顧慮。他說你學釋迦牟尼佛,你看釋迦牟尼佛一生做了多少好事,也是為一切眾生服務。無論在哪個崗位上,你能夠都做得很圓滿,不一定從政才是圓滿。我們沒有這個緣分去從政,從另外的地方去做,同樣可以做得非常圓滿。古今中外大聖大賢都是搞教育。

  主持人:好,非常謝謝師父給我們的開示,希望在座各位,不論是年輕人,或者是中年人,或者是屬於銀髮族,都希望你們能夠身心靈得到今天講堂給您的解放。非常謝謝你們今天觀賞我們仁愛和平講堂,祝您每天都非常愉快、非常樂觀,謝謝您。非常謝謝師父,謝謝楊委員,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