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般若經綱要  (第三集)  1997/2  台灣台北華藏講堂  檔名:09-028-0003

  諸位同修,大家新年好!我們《大般若經》這一次採取的是精彩片段的講法,希望所選的經文,對我們的修學、生活都有幫助,讓我們能在生活當中獲得佛法真實的利益。

  我剛才上來講台,有一位同修提了一些問題,一共有五個問題,問得很好,也是念佛人必須要知道的。但是在這個地方要給諸位解答這個問題不太適合,因為這個地方是「般若講座」,答覆問題就耽誤我們講經。我想這些問題,你去讀《無量壽經》,《無量壽經》我們有講記、有錄音帶,《彌陀經》也有講記、也有錄音帶,這個裡面已經說得很透徹。雖然說得很透徹,還是要細聽,如果不細聽,不仔細、不認真的去聽,還是很難體會這裡面甚深的義趣。一遍聽不懂,聽二遍,遍數聽多了就懂,中國古人常講,「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自然你就能夠開悟。

  佛法的修學,不但是佛法,世法也不例外,中國在古代,世間法的教學也是要教人開智慧。所以老師教誡學童著重學生的悟性,根性鈍的人要用什麼樣善巧方法啟發他的悟性。實在說,悟性就是我們佛法裡面講的本覺,也就是《般若經》上所講的本具的般若智慧,這是一切眾生與諸佛如來無二無別,是你本有的。本有的智慧,為什麼現在沒有了,根性變得這樣鈍?這個原因很少人知道,可以說世間人沒人知道。不但六道凡夫不知道,聲聞、緣覺、權教菩薩也不知道。佛知道得最透徹、最清楚,他老人家在大乘經上告訴我們,我們智慧德能之所以喪失掉,根本的原因就是妄想、分別、執著,這個東西是障礙。障礙什麼?就是障礙本具的智慧德能,把這個障礙住了。歸納為二障,一個叫煩惱障,一個叫所知障,妄想、分別是所知障,執著是煩惱障。

  於是法界就是這個原因形成的。學佛的人都知道,佛家講十法界。其實法界無量無邊,不止十法界。十法界是佛為了說法方便起見,把它歸納為十大類,每一類裡面都很複雜、很複雜。歸納十大類,為了好講話。這十大類裡面,六道凡夫很苦惱的,叫輪迴。從哪裡來的?從執著來的。如果你對於一切法都不執著,你就超越輪迴,輪迴就沒有了。不但世間法不可以執著,佛法也不能執著。你千萬不要誤會,世間法不執著,還執著佛法,還是出不了輪迴。所以佛在《金剛般若》裡頭說,「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那個法就是佛法。為什麼佛法不能執著?佛法也是因緣生的。凡是因緣生的,都不是真實的,都是虛妄的。這部經上講得明白、徹底,無所有,不可得,你怎麼能執著它?你執著它,還自己犯過失,把一真法界變成六道輪迴。如果說一切都不執著,但是還有分別,有分別也不行。分別的過失比執著輕,所以你把一真法界就變成了聲聞、緣覺、菩薩、佛,我們叫四聖法界,四聖法界是從分別來的。如果分別心也斷掉了,跟諸位說,四聖法界也沒有了。由此可知,四聖、六凡、十法界都是虛妄的,在《金剛經》上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有沒有真實的?有,真實的叫一真法界。離開了虛妄,一真法界真實就現前了。

  一部《大般若經》六百卷,世尊講了二十二年,就是幫助我們看破、幫助我們放下。看破什麼?了解十法界事實真相,你就看破了。放下呢?從此以後,對十法界一切理、一切事、一切性、一切相,再也不分別,再也不執著,這就放下了。所以放下就是放下一切分別執著,這個時候就是禪宗裡面講,你的自性圓滿顯露了,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了,這個時候的境界叫一真法界。《般若》的功德在此地。所以《般若》雖然跟你講,橫講、豎講、熾盛的講,決定不能執著,你要懂得佛的意思,決定不能執著佛的言說。正是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面教給我們修學的態度。修學的態度給諸位說,就是生活的態度,你每天工作的態度,處事待人接物應酬的態度。一定要記住這個原則,「離言說相」,離不是說沒有言說,一天到晚應酬哪能沒有言說?不要著言說相。你要懂得意思、體會意思,不執著言說相。「離名字相」,不執著名字相,這些名詞術語它有作用,幫助我們理解,那也是假設的,不可以執著。「離心緣相」,離心緣相是比較困難,心緣是你的思惟、想像。我們讀經可不可以思惟經裡頭的意思,可不可以想像經裡面的道理?老實告訴你,不能思惟,不能想像。為什麼不能思惟,不能想像?你要用思惟、想像,你去研究這部經典,這部經典的意思非常窄狹。窄狹到什麼程度?隨著你的心量,你的心量很小,這部經典講的道理就很小;你的心量稍微大一點,你看到這部經的意思又多一點。經是無量義,它是從自性裡面流露出來的,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佛說一個字,永遠都說不盡,你怎麼能去想它的意思?你去想它的意思,叫打妄想,那是你的意思,不是佛的意思。

  那要怎樣去讀經?叫你老實念就行了,一個一個字老實念,字沒念錯,沒念漏掉,句子沒念顛倒,你就老實念。這個老實念有什麼意思?意思可多了。你說沒有意思,是因為你念的功夫不得力,功夫還沒有到家,你還沒有嘗到味道,等你嘗到味道那個時候你就知道了。所以念經,我們在講席當中講過很多次,念經的目的是戒定慧三學一次完成。念經如此,工作也如此,生活也如此,那你得道就快了。一生轉凡成聖,真的你就有指望了,確確實實就能相應。在本經裡面講,就是與般若相應;在念佛人講,就是與佛相應。給諸位說,佛是什麼?佛就是般若,般若就是佛,只是說兩個名詞,一樁事。阿彌陀佛這個名號,翻成中文的意思叫無量覺,阿翻作無,彌陀翻作量,佛翻作覺,無量覺就是般若智慧,般若就是無量覺,它是一不是二。你要從這些名相上,硬要把它分別成兩個,你就在搞分別。不但分別,還堅固的執著,那你是念大乘經,還是幹六道輪迴的事業?拿著大乘經去幹六道輪迴,怎麼幹?妄想、分別、執著。展開大乘經,你天天在搞妄想、分別、執著,你就是在搞六道輪迴。多少人學佛不得受用,多少人學佛不得成就,道理在哪裡?道理就在此地,不能不知道。

  佛在經上一再警惕我們,「人身難得,佛法難聞」。這兩句話是真的,不是假的,而且意思非常深刻,能真正體會的也不太多。六道裡頭打滾得人身,談何容易!得到人身,能夠真正聞到佛法,從佛法裡頭覺悟,真正覺悟了,你就過正常人的生活;你沒覺悟,你過的不是正常人的生活。所以六道凡夫都不正常,正常人是誰?是佛菩薩。你真正覺悟了,你過的生活是佛菩薩的生活,密宗裡面講的大圓滿、大自在,我們世間人講幸福美滿,你過的是幸福美滿的生活,你的生活裡頭絕對沒有煩惱、充滿了智慧。像惠能大師在《壇經》裡面所說的,你看他見五祖說,「弟子自心常生智慧」,那就是正常人的生活,常生智慧,不生煩惱。人要是常生智慧,不生煩惱,這個人你一看就看出來了,煩惱,你看一臉的煩惱樣子,快樂是一臉快樂的相,不一樣。快樂的人不容易衰老,快樂的人長壽,快樂的人心得自在,真的是事事如意。所以你有沒有修行,你修行功夫得力不得力,不要看別的,看到你面貌、看到你行動、看到你說話的音聲就知道,其他的不必問了。

  我看到有些老同修,二、三年沒見面,這二、三年衰老很多,我就很不客氣說,你修行功夫不得力,盲修瞎練。如果功夫得力,你一年比一年好,那就是你功夫得力。為什麼?一年比一年心地清淨。其實這個道理要說出來,大家也能體會,佛在大乘經裡面講得太多太多了。十法界依正莊嚴,我剛才跟諸位講的,是妄想、分別、執著變現出來的,離開妄想、分別、執著就沒有這些東西,這些東西是幻相,不是真相。所以佛跟我們講,《華嚴經》上講得好,「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我想這個句子很多人都會念,懂不懂?一切唯心造,我想年年十八,行不行?做不到;做不到,我這個心就不能造。實在講,能,不是不能。這個道理就是相隨心轉,你心清淨,你的相就永遠清淨;不但相隨心轉,我們體質也隨心轉。

  現在這個社會很糟糕,自然生態被破壞,病毒傳染泛濫,幾乎遍及全世界每一個地區。今天不但飲食有毒,水裡頭都有毒,水都不是自然的,自來水裡頭都加化學藥品,都有毒。人,內裡面有貪瞋痴慢,外緣有這麼多的病菌毒素,你怎麼會不中毒?你的身體怎麼可能健康?沒這個道理。可是學佛的人就不受這個干擾。學佛的人從哪裡轉?從心地上轉。大乘法裡常講從根本修,根本是心地,心地清淨不受污染,這就是現在醫學裡頭講的,你這個身體裡有抗體。什麼叫抗體?清淨心就是抗體,不受污染。慈悲心解毒,真正大慈大悲,再毒的病毒,在你這個地方都把它化解掉了。所以諸位要想永遠年輕、健康、長壽,你不學佛不行,而佛法裡特別是《無量壽經》,經題上就教給我們清淨、平等、覺。覺就慈悲,沒有慈悲決定是不覺,覺就是慈悲。你真正能做到清淨、平等、慈悲,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你就是過正常的生活。正常是佛菩薩的生活,你念念都與大般若相應,念念都與佛相應,與清淨平等覺相應,這個叫學佛。

  今天我們讀一段經文,看六十一面,看下面的頁數,看下面的阿拉伯數字,看六十一面第一行。這一段裡面講,就是凡夫的一些見解,我們今天講認識,許許多多觀念當中都是錯誤的,由於這些錯誤的觀念,造成了錯誤的行為,變出這一切不如意的感受。所以佛在此地,把這樁事情為我們說明,教導我們於一切法當中不要去執著。這個文要從前面念,大家容易懂一點,我們從第二句念起,六十一面第二句念起:

  【諸法亦爾。不應執著。是故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不見有我。乃至見者。亦不見有一切法性。】

  我們看看這一句,這一句的意思很深。大多數同修都念過《金剛經》,《金剛經》是《大般若經》裡面的一分,就是六百卷當中的一卷,念過的人很多。這一卷經可以說是整個般若部的綱要,因此古大德特別將這一卷抽出來單獨流通,所以大家都非常熟悉《金剛般若》。經中有很要緊的一句話,它說「菩薩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這個是世尊對菩薩下了一個定義,說出他的標準。我們現在在座的菩薩不少,受了菩薩戒的菩薩。可是佛承不承認你是菩薩?佛恐怕不承認,如果你還有四相的話,那佛不承認你是菩薩;如果你要是破了四相,你沒有受菩薩戒,佛也承認你是菩薩。由此可知,形式上的受戒不甚重要,重要是實質,你有沒有做到。

  現在一般人重視受戒的儀式,而疏忽了實質,所以你得不到佛法利益。我學佛的因緣跟你們諸位不一樣,所以觀念跟你們也不相同。我佛法的因緣是方東美先生介紹給我的,所以我是從哲學裡面入門的。接觸佛法之後,大概一個月的時間,我就認識章嘉大師。所以我頭三年學佛是他老人家指導,他告訴我,學佛,戒學非常重要,持戒是學佛的基礎。戒要怎麼個持法?你學一條,你就守一條。他跟我講,不重形式,著重在什麼?解行。你對於這條意思是不是真懂得了,真懂得了你就要去做,把戒律變成自己的生活,這叫做持戒。所以廣義的持戒就是守法的意思,遵守老師的教誡。可見得戒的範圍很廣很廣,不僅僅是那幾條。你要是特定那幾條,你就錯了,一切經裡頭佛對我們的教誡,我們都要遵守、都要理解、都要去奉行。

  這一段叫我們不能執著,我們要做,要很認真的去做,做又不執著,這就相應了。如果你做了很執著:我的戒律很清淨,我很莊嚴,看到那個人破戒,那個人沒有學戒。這裡面你就有執著,有執著你持戒變成福德,不是功德,持戒沒有功德,是福德,這個要辨別清楚。福德不能解決問題,福德是帶給你福報,而這個福報到哪裡去享,也不一定,人間有享福的人,畜生裡頭也有不少享福的畜生,牠的福報比人的福報還大。你看看外國,現在台灣情形我不太曉得,外國人養的寵物,一家人愛護,一家人都伺候照顧牠,比對老祖宗還孝順。我們看到之後,真是歎為觀止!他對父母沒那麼孝順,他對於一切人都沒那麼孝順,對他那個寵物忠心的在孝順。那是什麼?畜生有福報,牠在享福,一家人伺候牠,到畜生道裡去享福去了。餓鬼道裡頭享福的,你看鬼王、土地公,初一、十五多少人燒香拜拜,他在享福。所以你修的福報,至於到哪一道去享,不一定,惡道裡頭也有享福的。那怎樣修才變成功德?你如法,持戒如法而得定了,這是功德。你持戒有功,定就是德,你得到定;修定有功,智慧開了,開慧就是德。所以功德兩個字,功是修因,德是果報,這兩個字裡頭有因有果。

  你就要想到,怎樣持戒才能得定?你要明白這個道理。佛法的教學是以開智慧為目的,而定是開智慧的樞紐,關鍵之所在。說實在話,得定,定的起用就是智慧,所以定跟慧是一體。大乘經上有的時候可以把它互為體用,定是體、慧是用,慧是體、定是用,它可以交互的,關係多密切。於是我們就懂得,世尊與祖師大德們的教誨,要一門深入。一門深入容易得定,你的心容易清淨;最怕的就是學得太多、太雜了,你決定得不到利益。你本來思想、見解就已經很複雜,再要加上許許多多大乘經論、祖師的語錄,那就更糟糕了。所以學東西真正想成就,你要把那些拉裡拉雜的東西淘汰得乾乾淨淨,這一點非常困難。

  我們在一生當中所遇到的,縱然遇到真正的善知識,人家肯不肯教你?要看你自己具備的條件夠不夠。什麼條件?就是一張白紙,沒有被污染過的,這樣的條件,你遇到真善知識,他就非常寶貴。從前方東美先生跟我講,他舉一個比喻跟我說,他說沒有受過污染的就像一張白紙,他是個畫畫的畫家,你送一張白紙,他很喜歡,給你畫一幅畫送給你,你很乾淨。如果說你拿一張舊報紙給他,染污髒的,他怎麼畫法,他無從下筆,他沒有辦法。所以他想要教的人,你很想學、很喜歡學、有能力學,又沒有學過,這個就好了。我那個時候跟他老人家學哲學,他叫我跟他見面,面談的時候,我對這個很有興趣、很想學。他問我:你哲學書念過沒有?沒有念過。有沒有跟別人學過?沒有學過,我只想到學校去聽你的課。

  他看到我這個條件大概還可以。所以他就靜默了好幾分鐘,然後告訴我,現在的學校,先生不像先生,學生不像學生,你要到學校裡學,學不到東西。我聽到方先生這個話,涼水澆頭,沒指望,他拒絕我了。所以我的表情,當然就很難過、很沮喪。他看出來了,他很客氣的告訴我,這樣好了,你每個星期天到我家裡來,我給你上兩個鐘點課。所以,我就是在他牯嶺街那個房子裡面的小客廳,我跟他上課的時候一張小圓桌,就是我們兩個人。他這樣對待我,我感激不盡!因為利用星期天的時間,不耽誤我上班,我也不需要請假。到後來我學佛才曉得,才知道什麼緣故。如果我到學校去旁聽,我一定認識很多同學,一定認識很多老師,那就會被污染了。同學多了,大家互相在一塊研究討論,複雜了,亂七八糟的東西都進去了;再認識老師多了,這個老師這麼說法,那個老師那麼說法,就無所適從。所以他看到我是一張白紙,沒有被污染過,他要我接受他一個人的指導,不讓任何一個人摻雜進來。到以後才明白,這就是中國古人所講的師承,我還沾一點師承的邊緣。所以學的東西踏實,不複雜,沒有懷疑。

  以後學佛,接觸佛法了,章嘉大師也是這個方法對待我。每個星期到青田街,到他住所去一次,他指導我讀哪些經論,讀了之後向他報告,他指導我。我這樣跟他三年,一直到他老人家圓寂。他老人家圓寂之後,朱鏡宙老居士介紹我認識台中李老師。你看我學東西就那麼單純,哲學一個老師,佛學也是一個老師。到台中去親近李老師,李老師第一句話就說:你要拜我作老師,我有三個條件,你好好考慮考慮能不能接受?我就向他請教哪三個條件。他說:第一個條件,從今天起只可以聽我一個人講經,任何人講經說法都不准聽,這第一個條件;第二個條件,從今天起你看書,你只要看文字,不管是世間的書籍、是佛教的經典,沒有經過我同意不准看。這個條件很苛刻,從來沒有聽說過的,哪有老師教學生是這個教法的?第三個條件尤其苛刻:你以前所學的我都不承認。他知道我以前兩個老師,我告訴他了,而這兩個老師,李炳老都很佩服、都很尊敬。他還是說不承認,從今天起跟他學,從頭學起。我遇到這麼樁事情。在以後畢竟還是有一點善根、福德,接受了。接受就跟他學,就跟他學了十年,得的利益就多了。因為他這三個條件,你看什麼都不可以聽,耳朵塞了,堵起來了;一切都不准看,眼睛也矇了,煩惱少了。你們的煩惱為什麼那麼多?天天聽,天天看,看多了,聽多了,麻煩就來了。所以老師對學生,第一個就是把你的耳目關起來,不准你看,不准你聽,讓你心靜下來,一門深入,這個方法好!

  我到什麼時候才真正徹底明白?十年前。你看看被這三個老師折磨了幾十年,都沒搞清楚,也不敢問。十年前我第一次到新加坡,在那邊弘法遇到演培法師,我們很熟的。演培法師請我到他道場去講演,我就勸道場的年輕人,發心跟演培法師學,演培法師法相唯識,可以說在這個時代沒有人能超過他,非常難得。我勸學生要專心跟一個老師,我把我求學的經驗,向他們大家報告。我講完之後,演培法師請我到客廳裡喝茶,就告訴我,他小時候剛剛出家做沙彌的時候,跟諦閑老法師也是這三個條件。我才恍然大悟,原來如此,不是李老師獨家的,這才曉得祖祖相傳。中國古時候祖祖相傳,收學生就是這三個條件,這才明白了。所以新出家要五年學戒,才知道五年是學這三條戒,遵守這三條戒。我在台中,李老師也是要求我五年,是有期限的。可是我們深深得利益,我滿五年之後,我跟李老師說,我再遵守五年,我遵守他這個條件十年。好處在哪裡?心地清淨,不是你自己所修學的,根本理都不理會。佛所說的一切經是度一切眾生的。我學的這一部經,這一部經是度我的,你這個要搞清楚。就跟大夫治病一樣,大夫治病給我開的藥方是治我病的,他給別人開的那些藥方是治那些人病的,你把治那些人病的藥方統統拿來吃,你不死哪有這種道理?你決定是死路一條。大夫沒有害死你,你自己不聽話,自己不懂事,自己害死自己。這很要緊!

  所以老師對學生的教誡,真叫苦口婆心。你學多了、看多了、聽多了,他沒有辦法教你。那怎麼辦?只好隨你去,對你客氣、恭維、讚歎,其他的無可奈何。這樣你才懂得,學生找老師難,所謂可遇不可求;老師要找一個學生可以傳法的,更難,到哪裡去找?找到一個想學,又沒有學過的,又很聽話的,真正能服從的,現代這個社會找不到了。我現在教學,我就不能用李老師這三個條件來要求學生,為什麼?他不會聽的。你三個條件還沒有講完,人家掉頭就走了:你有什麼了不起,比你高明的人太多了。他到別的地方學去了,你才知道這個事情難。但是古老這種教學法非常有效果,與般若相應,就是與自性相應。

  此地講的『諸法』是世出世間一切法。但有相,相是假相,這個假相我們在前面跟諸位同修詳細說過,相是假的,相決定不是真的,相的確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這兩句話是《華嚴經》上講的,說盡了。名更是假的。所以對於相不能執著,對於名也不能執著。這一段就是說這樁事情,「諸法亦爾,不應執著,是故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此地講的菩薩摩訶薩都是法身大士,唯有法身大士才真正修般若波羅蜜。菩薩就是《華嚴經》上的三賢位菩薩,從初住到第十迴向。摩訶薩是稱地上菩薩,從初地到等覺十一個位次,這個稱摩訶薩。他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與般若完全相應,就叫做修般若波羅蜜多時,沒有一法不相應。

  怎麼個相應法?『不見有我』就是《金剛經》上講的「無我相」,四相只要有一相離了,其餘的三相決定也同時離了。「不見有我」就是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不但不著相,不會把一切現相放在心上。這四相是指一切現象,我是講的身相;人就不一定是講人,你要把人看作一切人,那範圍太小,人相就是我相以外的,所有一切相就用一個人來做代表,它的意思在此地。除我之外,跟我對立的就是人,所有一切現象,十法界依正莊嚴都叫做人相,它這個意思廣到這個程度。眾生相是什麼?就是說明我跟一切眾生,跟一切外面的萬象,都是眾緣和合而生的,眾生相是這個意思;並不是說很多很多的現象,不是,那你就解錯了。所有一切相,我相,我以外的一切相叫人相,這相怎麼來的?全是眾緣和合而生的,也就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的。壽者相是說所現的這些現象,存在時間的長短,叫壽者。

  剋實而論,所有的這一些現象,叫剎那生滅,剎那不住。再深入一觀察,剎那生滅就是生滅同時,生滅同時就是不生不滅。但是這個現象我們見不到,我們凡夫見不到這個真相,所見的是妄相。妄相它的存在叫相續相,《金剛經》上講「如露亦如電」,露是露水,露水存在的時間比較長一點,相續相;電,電是閃電,是比喻它實際上存在的現象。實際存在的現象,那是太短太短了,我們沒有辦法覺察,我們能夠覺察的是相續相。由此可知,四相裡面的講解,就是現在所講的物理學,特別是現在講的量子科學,與眾生相、壽者相非常接近,這是高等的科學。因此了解事實真相之後,你對於這些現象當然就不執著了。所以佛在此地講,「不應執著」、「不見有我」,不著相了。

  『乃至見者』,這個「見者」是《金剛經》後面、後半部,後半部比前半部講得深,前半部可淺可深,後半部是唯深無淺,意思深。後半部這四種就不叫相,「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你看這裡的兩句,「不見有我,乃至見者」,這個見者就是這四見。這裡頭講得是更透徹、更入味,不但是我跟見者,『亦不見有一切法性』,這個話才真的到究竟圓滿。諸位如果學一點法相,我用法相的名詞來說,大家就很好懂。第一句有我,我是相分;第二句是講見者,見者是見分。如果用現代的話來說,相分就是物質這一部分,見分就是精神這一部分;或者我們說,相分是色法的一部分,見分是心法的一部分。色心同源,都是從真如本性裡面變現出來的,真如本性就是底下講的一切法性。一切法性有沒有?當然有,沒有,這些法從哪裡變現出來的?雖有,不可得,我們這個六根能力決定接觸不到,你眼看不見、耳也聽不見。不但眼、耳、鼻、舌、身,你沒有辦法接觸得到,你想也想不到,你思惟想像也達不到,它確實存在,這個東西叫法性。「亦不見有一切法性」,這是真正的明心見性。說到這個地方,我們把底下經文念一念。諸位要記住,相有、見也有、性也有,但是都不可得。這個有是幻有,不是真有,就是講剎那生滅之有,不是常住不滅之有,這一點要搞清楚。凡是屬於生滅法、因緣所生法,都不應該執著,都不應該放在心上。你要能夠明白這個道理,了解事實真相,能如是去修學,那你就是真正的菩薩,你不是假菩薩。

  給諸位同修說,這個事情我們做得到,不是做不到,問題是你肯不肯做。當然你很想做,但是你做不來,這個裡頭的原因在哪裡?原因是教義沒搞清楚。所以修行,行就是生活,修行在整個教學過程當中是在第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你要相信,這個太重要了。你對老師沒有信心,你對這個教學沒有信心,那老師再高明,對你沒辦法幫助。所以第一個,我們對老師要建立信心。第二個,對老師教學的方法不懷疑,我認真的去修學,你才能有成就。信了以後要求解,解是智慧。解那麼重要,你看看老師教你的時候他又不跟你講,天天叫你念,哪裡曉得那個念裡頭就是幫助你解,解還用得著老師說。到你心清淨,你心得定,自然智慧開了,你就恍然大悟,那就解了。高明的教學法,有它特別的一套,跟現在西洋科學教學法不一樣。那個科學教學法把人教得愈教愈迷惑,愈教愈顛倒,這是我幾十年到處所看到的。我們中國古老的教學法,是教人愈教智慧愈增長,它真有道理,可惜現在沒人提倡。

  我這一生當中非常幸運,接觸到師承的邊緣,還學了這麼一套。雖然學得不夠徹底,可是我感覺得我很有受用。所以解一定是從定中開悟,這才能解。煩惱沒有斷,決定不能理解。諸位要曉得,煩惱沒有斷,你就是學經教,你也沒有得到真正的理解。你看開經偈講,「願解如來真實義」,這談何容易!佛的真實義,你怎麼會曉得?說出來了,你還是不曉得,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你為什麼不曉得?因為你本身有障礙,你這個障礙就是煩惱障、所知障。所知障就是成見,有先入為主的成見在,這是所知障;煩惱障就是是非人我,貪瞋痴慢,這些東西障礙你。首先要把這個東西淘汰乾淨,用什麼方法?持戒、修定。持戒是手段,修定是樞紐,開智慧是目的。所以教你一門深入。

  如果老實,見效就很快。真老實,真聽話,真依照這個方法去做,大概一般能見到效果,應該是在六個月。六個月你會感覺到你的妄念少了、煩惱少了,會感覺到自己這個身體很輕鬆,不像從前那麼沉重,這就是我們講的得輕安。六根聰利,從前看事情看不清楚,現在看得比較清楚、比較深入;從前聽話聽不明白,現在聽話懂得人家的話什麼意思。為什麼?心清淨了。大概六個月就有這個徵兆。以後你的時間愈久,你的功力愈深。所以你展開經典的時候,字字句句你能夠看出無量義,你能得受用,都把它應用在生活上。生活是學佛,離開生活哪裡叫學佛?學佛就是學智慧的生活、自在的生活、美滿的生活,這個叫學佛。當中這一段,我們就把它省掉,重要的意思提出來。諸位再翻開六十二面,我們把末後這段念念,倒數第三行:

  【菩薩施諸有情無量無數無邊善法。為大施主。不須復報諸施主恩。】

  我們看這一段,這一段是我們生活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菩薩是一個覺悟的人,這個名詞是印度梵語音譯的,它的意思是覺有情,覺悟的有情。換句話說,我們是迷惑顛倒的有情眾生,能夠覺悟就叫菩薩。不管你覺悟不覺悟,總而言之一句話,你每天在生活當中你都幹這些事情,但是你不曉得你在幹什麼,這個很可惜。菩薩在日常生活當中,從早到晚修圓滿波羅蜜,他怎麼個修法?他跟我們沒兩樣,早晨起來也洗臉、也穿衣、也吃飯,我們不都幹這些事情嗎?人家在這個裡頭修圓滿波羅蜜,我們在這個地方天天為這些事情煩惱,同樣的工作,關鍵就在念頭上。

  我去年在美國德州休斯頓講演的時候,講演完了以後,有一個同修起來提出一個問題。她說:我們家庭主婦,每一天做家事,做了幾十年,天天做一樣的,做得都不耐煩了,問我怎麼學佛法?我答覆她:你那些工作就是菩薩六波羅蜜,可惜你不知道。我那個講演好像他們印成一個單張,不曉得你們同修看過沒有。菩薩行沒有離開我們現實生活,就在我們現實生活上,就在現前工作上,就在你眼前事業的推展上,也就在日常生活應酬當中修圓滿六波羅蜜,你會很開心!人家那個家事天天做,做得很厭煩;你天天做,做得快快樂樂、歡歡喜喜。為什麼?你在行菩薩道,你在那裡自度度他,你在那個地方作菩薩、作佛,你怎麼不快樂!你不懂這一套,你就把佛變成凡夫,苦死了,天天怨天尤人,生煩惱,造業障。所以佛法妙就妙在把你的念頭轉過來,轉煩惱為菩提。

  所以布施,哪一個不做?凡是我們幫助任何一個人,點點滴滴都叫做布施。諸位今天一看到布施兩個字,以為一定要到寺廟、道場去捐錢就叫布施,錯了,不是這個意思。譬如說你是個家庭主婦,你早晨起來,你要把家整理得乾乾淨淨,為你家人準備早晨的茶點,你在修布施,你布施你的一家人。你是用體力布施,體力是內財,我們的身外之物叫外財。《華嚴經》上講的,好像是第六迴向章裡面,跟我們講了一百多種布施。我們用我們的體力,用我們的智慧,天天想明天要吃些什麼、要做些什麼,你都為家裡人想,你想是用智慧布施,你去做是體力布施,這是內財布施,你在修布施波羅蜜,你家裡面這一家人都是接受你布施的這些眾生,你在行菩薩道。不要以為我只布施這一家人,你要曉得,你這一家的人修好了,一家人都很快樂,一家人都很幸福,你的鄰居看到了,對你就羨慕。為什麼他家過得那麼辛苦,你家過得這麼快樂!鄰居再傳鄰居,一展開就是盡虛空遍法界,你在那裡普度法界眾生。你這個家庭是盡虛空遍法界家庭的一個好榜樣,菩薩家庭,如來家庭。你就在這個工作裡頭,你就圓滿菩薩道,你就在這個工作裡面成佛了,你怎麼不快樂!然後你才曉得,我扮演這個角色、做這些,菩薩示現的。所以諸佛菩薩,各行各業、男女老少,各種不同身分,他都給世人作最佳的榜樣。這是講『施諸有情』。

  『無量無數無邊善法』,那是真的,一點沒錯。你從早到晚、從年初一到臘月三十,起心動念都是為別人,沒有為自己。這裡頭很重要的,不為自己,看到別人幸福,我就很快樂、就很幸福,念念為眾生,事事為眾生,自他不二。為眾生才是真正為自己,為自己就糟了,那就大錯特錯了。為自己,諸位要曉得,自己的福報很有限,福報享盡了,苦就來,誰照顧你?你能照顧一切人,一切人都會照顧你。因果報應,絲毫不爽。由此可知,我們的念頭稍微一轉,原來從早到晚所作所為全是菩薩道,與大般若完全相應。可惜眾生迷惑顛倒,他的念頭轉不過來,不能把自利轉變成利他,那個關鍵就在此地。所以一轉過來之後,那就是無量無邊的善法,你就是大施主。家庭主婦你不要以為,我這是布施一家人,不是如此。你布施這個社會,你這個家庭是社會的榜樣、是社會的模範,而這個社會又是所有一切社會的榜樣,這不叫大施主嗎?你雖然天天做,心裡頭乾乾淨淨,若無其事,一塵都不染,知道一切法無所有、不可得,與自性相應,與大般若相應,你看你多自在。如果你有求,我做這麼多,你們拿什麼來報酬我,那就麻煩,你苦惱就來了。只有布施,不求報償,你的心多自在、多圓滿,你所得的果報不可思議。

  得什麼果報?我舉幾個實際的例子給你說,我們照顧老人,將來我們自己老了,就有人照顧;我們照顧病人,將來我們自己病了,也有人照顧。這是什麼?有施有報,你沒有忘記。你要是只是布施,我照顧老人,我不求將來年輕人照顧我;我照顧病人,我也不希望將來我生病有人照顧我,結果你得什麼果報?你得的果報是不老,永遠不老,永遠不生病,你何必要人照顧!所以你要是幹這個事情還有一個希求,你將來會老,老的時候有很多人照顧;你將來會生病,病了也有很多人照顧,你有一個施報的念頭在,萬法唯心。我只施不求回報,你將來就不老也不病,甚至於你也不會死,這真的,這一點都不假,將來你往生的時候,不要人助念。你看到有人往生的時候你都給他們助念,將來你往生的時候也有人給你助念,你壞就壞在你有施有報。我只給別人助念,我絕不求有回報,將來你自己站著往生、坐著往生,自在往生,不需要一個人助念,你得大自在!所以你才曉得,心裡頭做功德、福德的事情,若無其事,果報不可思議!這是大乘經上常講的。怎麼不可思議,你不懂,這個東西要有人給你講清楚、講明白,所謂是「佛法無人說,雖智莫能解」。

  說到這個地方,我要請你們做大施主,大施主是什麼?培養弘法人才。弘法人才縱然他有天賦,他有這個稟賦、有這個能力,如果沒有人培養,沒有這個緣,他也不能成就。什麼緣?他要上台學講,底下要有人聽。這個法師出來學講經,下頭沒有人聽經就完了,他還講什麼?他還能有什麼成就?我們圖書館現在韓館長生病,住在醫院裡。我就告訴她,我說妳的功德很大,你自己要曉得。我說妳是維摩居士在示疾,妳是在示現,妳不是真的生病,妳是在裝樣子,示現。但是裝得很像,讓我們大家看到都開悟、都覺悟了,這是真的,不是假的,都菩薩示現。我們今天的成就,這是許多人都不曉得,你們應當要懂得。我像一棵樹一樣,早年是個樹苗,誰來灌溉,誰來培養?她,她們一家人。怎麼灌溉,怎麼個培養法?就是一定是常常想著找機會給我去講經。諸位要曉得,一般寺廟裡我們進不去,不會讓我們講經,什麼原因?這一講經,怕這些信徒對我們產生恭敬心,供養的紅包往我口袋去,那些人看到就很難過,所以才不歡迎講經。如果你要去趕經懺去那兒,他歡迎;你到寺廟講經,不受歡迎。沒地方講經,那個時候韓居士租地方、借地方,有朋友開公司,晚上不上班的,借公司辦公室講經。有時常常租地方,這個地方租幾個月滿了,另外再找個地方去租。

  我們今天這裡還有幾位最早的護法,那個時候有五十幾個人她找來的,找來這些人聽經,這有聽眾了。她替我找地方講經,替我拉一些聽眾來聽我講經。所以我這個講經,今天你們在這,還講得不錯,怎麼不錯?四十年沒有中斷,一個星期應該是至少要講三次,多的時候曾經有過二、三年,一個星期講三十多個小時,我有上午、下午、晚上。將近四十年沒有中斷,這樣訓練出來的,所以她的功德很大。今天這個樹好像開花、結子了,她看到很歡喜。我們今天的錄音帶、錄影帶流遍全世界,這就好比開花。我們在台灣、在新加坡,培養一些講經的年輕法師,這是結子。我們返本追究這個根源,是得力於她的護持。她當年要不這樣熱心的幫助我,我大概還俗去了,什麼原因?我出家的目的是弘法利生,我不會去趕經懺。說是逼著我去走經懺這條路,我不可能走的,我寧願還俗,我也不會去趕經懺去。所以這個成就是她一個人的,這個影響力愈大,她的功德愈大,道理在此地。

  我們這個講堂星期二,每一個星期二,我們圖書館的這些年輕法師在這裡學習講經,最近講的是《無量壽經》,是悟有師他在這邊來練習講。你們來聽經,不但是要聽講,來湊人數那個沒有意思,是要認真的聽,聽了之後要批評他。他哪個地方講的不對,哪個地方沒講清楚,哪個地方講的叫我們有懷疑,我們要把它找出來,要叫他改進,幫助他進步。這樣這一個人經過三年、五年的訓練,他就真正能成為一個講經的法師,這個功德是無量無邊。所以希望你們星期二要來培養法師,要來栽培、要來灌溉這個樹苗,佛法才有前途。你聽我講經沒有什麼功德,聽他們講經功德才大。你們是來培養、是來種樹的,你們是來灌溉的。怎麼個批評法?我們有一張表解會發給大家,你看到那裡面,他講的內容好不好,你們打勾就行。好,或者是不好,或者是很好,或者哪裡需要改進,要認真批評,讓他有進步。這個是替佛教培養人才,大家的責任。我平常教他們,讓他們在這裡表演,現場表演,你們觀眾再評審,嚴格的評審,他才能出得來。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