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般若經綱要  (第十五集)  1997/2  台灣台北華藏講堂  檔名:09-028-0015

  請掀開經本一百三十九面,看卷二,《般若綱要》卷二。葛彗居士節錄《大般若經》,它的段落、層次都非常清楚,完全依照經的原文、卷數節錄下來。所以我們在此地看到第一行,「卷四十九之十一葉(大乘鎧品)」,我們看底下一段經文:

  【菩薩擐一切法功德鎧。放大光明。遍照世界。變動大地。其中地獄火等苦具。鬼界恐怖飢渴。傍生所有眾苦。皆得除滅。便為稱讚三寶功德。令生人天。見佛聞法。如是幻事。雖有所為而無一實。何以故。諸法性空皆如幻故。】

  這一段經文,喻義非常的深遠,很值得我們學習。學佛的同修們,在中國大多數都是修學大乘,修學大乘就是菩薩法。在我們現前這個地區,受菩薩戒的同修尤其是甚多。到底我們是真的菩薩,還是假的菩薩?這一點我們應當要思考的,希望我們都能夠做一個名副其實的菩薩。當然,學菩薩決定不能離開大乘經論,也就是佛在經上常常勸導我們,要受持讀誦、為人演說。這就是菩薩行,就是菩薩的事業。這也正是如同世間的行業一般,我們選擇了菩薩這一門行業,尤其是出家人,出家人是專門從事這個行業的,在家同修是兼修的,出家人是專修的。這個行業最重要的是幹些什麼?諸佛菩薩、祖師大德在千百年之中都表演給我們看,這個行業就是職業的教員,職業的教員就是講經說法。所以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以身作則,示現證道之後,為一切眾生講經說法四十九年,一直到他老人家圓寂,沒有一天空過。這就是如來家業,如來家的事業。如來家業是這個意思。他幹些什麼事?就幹這個事情。

  至於興建道場,這不是出家人幹的,佛第一個就做出樣子給我們看。釋迦牟尼佛沒有建道場,歷代這些菩薩、羅漢也沒有建道場。建道場是誰的事情?在家同修的事情。在家最要緊的是護持佛法,所以在家人可以辦一些寺務,建道場是屬於寺務;出家人是當教員。換句話說,在家人可以當校長,可以當學校的執事;出家人不幹這些執事,純粹教學,這樣才真正能做到身心清淨、一塵不染。有寺務,必定有污染,必定對自己的道業有妨礙。如果說對道業沒有妨礙,而經營一切寺務,那是佛菩薩再來,不是普通的凡人,普通凡人決定做不到。這是我們必須要清楚的。

  佛在《無量壽經》上明白的教導我們,「假令供養恆沙聖」,這是指修福。現代學佛的人,絕大多數都是修福,求福報。修福裡面最殊勝的就是供養諸佛菩薩,供養多少?恆河沙數那麼多。佛說,「不如堅勇求正覺」,比不上一個有堅定信心、勇猛精進求道的這個人,比不上。為什麼?福報再大,不能了生死。禪宗六祖惠能大師在《壇經》裡說過,生死大事,福不能救,再大的福報,都沒有辦法救護生死大事。我們想想,人生在世什麼事情最大,哪一樁事情最重要?生死事大。世間這個福事小,這是過眼雲煙,是小事。再大的福報,再高的權位,都是一彈指,幾十年就虛無飄渺了,一場空。我剛剛從北京回來。北京郊外,歷代多少帝王的墳墓。這些人在世那還得了,「貴為天子,富有四海」;死了之後埋在地下,跟平常百姓完全平等,有什麼兩樣?到頭來總是一場空。佛說得好,「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又告訴我們,「萬法皆空,因果不空」。為什麼說因果不空?現象相續不空,它相續的。剎那生滅是空的,相續不空,轉變不空,這就是說明六道輪迴不空。你作善一定有善報,你作惡一定有惡報,因緣果報不空,這是真理,這是事實。我們一定要認識清楚,然後才曉得人生在世修菩薩道可貴。這就是常講的,種善因,得善果。最善的因就是行菩薩道。

  『菩薩』是什麼意思?覺悟的意思,梵語具云菩提薩埵,覺悟的有情眾生稱菩薩。道是什麼意思?道是方法。修菩薩道就是修覺悟的方法、修覺悟的道路,世出世間所有一切善法以這個為最善。儒家雖然講「止於至善」,至善是什麼?沒有說出來。佛法告訴我們,菩薩道是至善。選擇這個道路,這是真實智慧,是真正聰明人,他才懂得,才選擇這個行業、選擇這條道路,也可以說選擇這樣的生活方式。『一切法功德鎧』,「鎧」是比喻,古時候打仗的時候,士兵所披的鎧甲,能夠禦防刀槍的傷害,稱之為鎧。我想這個大家並不難懂,所以佛經上常常用這個做比喻。我們要有防身之術,防止一切邪知邪見的侵入,這就好比是鎧甲。披的是什麼鎧?功德鎧。什麼叫「功德」?這兩個字我們要認識清楚。佛家這個術語,可以說在歷代,尤其是現代,普遍的被人運用,但是意思含糊不清。你是不是修功德?功是功夫,是修因,德是果報。所謂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功是耕耘,德是收穫。我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持戒有功,得定就是德;修定有功,智慧開了就是德。由此可知,功德是離不開戒定慧的。

  布施有功,破除慳貪煩惱是德,無始劫以來的慳貪煩惱斷掉,這是德。從六度上來講,持戒有功,斷除惡業是德;忍辱有功,斷除瞋恚是德。這叫做功德。你天天修布施,你的貪心、吝嗇絲毫沒有減少,你所修的功,後頭沒有德,這要懂得。你持戒,你的戒律持得很清淨,你沒有得定,你沒有得清淨心,你的功後頭也沒有德。沒有德,是不是白修了?沒白修,雖沒有德,但是有福。換句話說,你修的是福德,不是功德。諸位要曉得,功德決定是得定、開慧。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念佛就是功,往生就是德。念一輩子佛,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所念的佛都變成福德,不叫功德。所以功德這兩個字,我們要看清楚、看明白。

  一切法裡面都有功德。這一部《大般若經》裡頭說得太多、太詳細了。我們把它歸納起來講,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就是一切法。在生活裡面、在工作裡面、在應酬裡面,修菩薩道,修六度,這就是「擐一切法功德」。對人、對事、對物,我們用真誠的心去關懷、愛護、幫助他,這是布施。或者用我們的外財幫助他,或者用我們的內財幫助他,內財是什麼?勞力、體力,我替他做義工,不需要報酬,這叫做內財布施。雖然修布施,不著布施的相,這樣才能達到永斷慳貪。我們修布施就有功,心地清淨光明這就是德。由此可知,功德,六根在六塵境界上,時時可以修,處處可以修,念念可以修,都能夠修成圓滿的功德,這是比喻擐功德鎧。這個功德鎧沒有離身,真的成就了無量無邊的功德。功德一定是利益一切眾生,而不為自己。

  功德成就了,自性般若現前。自性般若是本來有的智慧,如同諸佛菩薩果地上之所證得,我們智慧現前了。智慧怎麼現前?因為你有定。什麼叫定?因為你樣樣放得下。放下,心才會定;放不下,心不會定的。你心裡頭還有妄想、還有分別、還有執著、還有憂慮、還有牽掛,你怎麼可能得定?必須把這個統統放下,你就得定。得定,定就是清淨心,我們淨宗經典裡面講的一心不亂。一心就是定、就是禪定,不亂就是智慧,一心不亂是圓滿的定慧。《金剛經》上告訴我們,「信心清淨,則生實相」。由此可知,你要沒有清淨心,你怎麼會有般若智慧?般若智慧是從清淨心來的,要得清淨心,得世出世間法統統放下,你才能得到。

  也許有同修說,眾生很苦,遭這麼大的難,我們如何去幫助他、去救援他?你發的心沒錯,很好,你自己有沒有想到,你有沒有智慧、能力去幫助他?就好比說看到一個人掉到水裡去了,好可憐,自己也不會游泳,趕緊去救他,不過賠一條命而已,他死了,得跟他死,你能救他嗎?救不了他。現在在這個世間,這種慈悲的人很多很多,這個慈悲是賠命,以為是大慈大悲,實際是無濟於事。所以,佛才跟我們說,「假令供養恆沙聖,不如堅勇求正覺」。實在講,「求正覺」這一句話,實際上就是指點我們求生淨土,求生淨土是真正的正覺。眾生苦難我們看在眼裡,我們真的想救他,自己沒有智慧、沒有德能,憑什麼救他?想救他怎麼辦?趕緊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到了極樂世界,見了阿彌陀佛,得佛本願威神加持,我們有如同佛的智慧、有如同佛的德能,倒駕慈航,再來救他們,這才行!你有了本事,你不是白賠一條命,真有這個能力。所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再回來還不遲,這才是一個真正聰明人。

  所以,往生西方淨土就成就一切法圓滿的功德。這個時候才能大放光明,這經上講的『放大光明』,「大光明」是圓滿的般若智慧。『遍照世界』,這個「世界」不是一個世界,十方無量無邊的恆沙世界,你都能照顧得到。你有這個能力、有這個智慧,所有十方世界,你都有能力照顧到。十方世界的苦難眾生,你有能力幫助他們,這個幫助是有效果的,不是一句空話。底下講,『變動大地』,這個「變動大地」就是講的效果,使一切苦難眾生真正得利益。這裡給我們舉了三條,『其中地獄火等苦具』,這是指地獄眾生所受的苦難,《地藏菩薩本願經》裡面講得詳細。『鬼界恐怖飢渴』,這是講餓鬼道的苦難。鬼為什麼都稱餓鬼?因為他常常在飢渴的邊緣上,得不到飲食,得不到漿水。我們今天講口渴需要飲料,他得不到,所以稱之為餓鬼。餓鬼還有一個習氣,就是時時刻刻生活在恐怖之中,總覺得有人要害他。為什麼會有這種情形?大概過去在人道裡頭常常害人,所以才有這個果報,因為你害人,所以在鬼道裡頭就常常感覺到有人要害他。這是生活在恐怖之中。『傍生』是畜生道。畜生道的苦,大多數我們可以理解的,我們能夠見得到,不像餓鬼、地獄我們見不到。畜生一大半我們都見到,互相殘殺,弱肉強食,畜生之苦。菩薩出現在世間,能令這些眾生的苦惱皆得滅除,他這些苦難可以離開、可以消滅,這是菩薩具體對他們的關懷、愛護、幫助,所得到的效果。

  菩薩用什麼方法?這裡給我們舉出一個綱領,就是『稱讚三寶功德』。大乘法裡無論修學什麼法門,顯教也好,密教也好,宗門教下、無量法門都離不開三寶,離開三寶就不是佛法,這一點諸位要特別清楚。我們到底是不是真正在學佛,你要認真的去反省、檢點,你有沒有離開三寶?「三寶」就是覺正淨,《無量壽經》經題上給我們講的清淨平等覺。一切時、一切處、一切境緣之中,念念都不離清淨平等覺,清淨是僧寶,六根清淨,一塵不染;平等是法寶,覺是佛寶。「三寶」也就是三學,清淨是戒學,平等是定學,覺是慧學。菩薩依三寶成就了一切法的功德,他幫助眾生也是用這個方法,勸勉一切眾生皈依三寶。皈是回頭、是回歸,從迷惑顛倒回過頭來,依自性覺、依覺悟,不再迷惑,這就叫皈依佛。

  這個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不容易。覺的標準在哪裡,怎樣才叫覺,怎樣又叫迷?佛在經上跟我們說的標準是有次第的,換句話說,有絕對的標準,有相對的標準。從相對標準上來說,我們才有下手之處。佛告訴我們,真正覺悟的人,起心動念不再想自己。起心動念還為自己,為自己這個身,為自己的家,這是迷惑顛倒,這個人沒有覺悟;換句話說,這個人沒有皈依、沒有回頭、沒有依靠佛,他還是凡夫,還是迷惑。為什麼說念念為自己是迷?諸位一定要明瞭,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六道輪迴從哪裡來的?從我執來的,只要你念念有我就有六道輪迴,我是變現六道輪迴的第一個因素。所以哪一天把我破掉,我執沒有了,六道就沒有,你就超越六道輪迴,你就證阿羅漢果。只要你有這個念頭,你就出不了六道、出不了三界,你就沒有皈依。他的標準是從這個地方定的。

  十法界從哪裡來的?十法界從分別來的,也就是法執。我執變現六道輪迴,法執變十法界。你破了我執,就出了六道;破了法執,就出了十法界,這叫二障。我執是煩惱障,法執是所知障,這二障。這個道理事實真相要透徹的明瞭、徹底的明瞭,然後我們起心動念再不為自己,再不替自己著想。明天日子怎麼過,明天還沒到想它幹什麼,那不叫打妄想嗎?這個時候起心動念都想一切眾生,起心動念都為佛法。為佛法這三個字,也要把它搞清楚、搞明白。什麼叫佛法?今天我們在寺院庵堂裡面所做的,修那些福,是不是佛法?給諸位說,不是的。佛法是什麼?你先要明瞭佛是什麼意思,佛是覺悟的意思,法是方法。為佛法,就是為自己求覺悟的方法,這叫為佛法;為一切眾生求覺悟的方法,這叫為佛法。所以,我們蓋個廟、塑幾尊佛菩薩的形像,能不能幫助眾生覺悟?說實實在在的話,是幫助眾生迷信,他並沒有覺悟。看到佛菩薩像,看到這個寺廟,到裡面去燒香拜拜,求什麼?求保平安,求升官發財,不是搞迷信了嗎?他不是去求覺悟。樣子好像是在為佛法,其實顛倒了,搞錯了。

  諸佛菩薩形像本來是可以啟發眾生覺性的,但是現在社會大眾把佛菩薩當作神明來看待。走進寺廟裡面,佛菩薩形像面前,在那裡膜拜、禱告,幹什麼?談條件!菩薩你保佑我發財,然後我再來供養你;保佑我發一百萬,我拿一萬塊錢來供養你,盡幹這些事情。幾個人在佛菩薩面前發願:我要效法你,犧牲自己,利益眾生。我們還沒見過,沒聽說過。所以,大家這樣才能體會到,為佛法這三個字,許許多多人把意思錯解了,完全搞顛倒了,他哪裡有功德?為佛法正確的意思,就是怎樣叫自己破迷開悟,怎麼樣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這就是真正的為佛法。為眾生,為佛法,不為自己。眾生有福,我們自己也是眾生之一,當然也就有福了。所以,利益眾生是真正的利益自己。損害眾生說是利益自己,所謂損人利己,這個話是假話,不是真的。損人決定不會利己,自己後面有大災難、有大苦頭要吃。真正的事實是利人才是真正利己。所以,覺悟的人念念為利益眾生、念念為利益社會,真正做到捨己為人。這是覺悟的相。

  皈依法,法是正知正見。正的標準是什麼?與事實真相相應,這個知見就是正知正見。事實真相是什麼?《般若經》上講得非常透徹,《金剛般若》是《般若經》的綱要,六百卷《大般若經》是它的細說。事實真相是一切法了不可得,這是事實真相。了解事實真相,於一切法決定不再分別執著,二障就破了。不再將一切法放在心上,你心裡面所有的憂慮、牽掛一掃而光,你的心才真正恢復到清淨。清淨,真正的利益就現前了。眼前果報是健康長壽、百病不生。你要曉得眾生種種的病痛,從哪裡生的?妄想、執著生的。這個事情麻煩。眾生不念佛、不念清淨心,念什麼?念病。今天想到這個痛,明天想到那裡痛;今天想到找這個醫生,明天想到看那個醫生。佛告訴我們,「一切法從心想生」。他天天想的這個,他怎麼會不生病?他要不生病,佛講的話就不靈,佛講錯了;佛的句句話都沒有錯,沒有事情盡打妄想,想病、想老、想死,這些果報都來了。怎麼來的?想來的。菩薩不想這些東西,菩薩念念想一切眾生,觀察一切眾生的苦難,想怎麼樣幫助這些眾生離苦得樂,如何幫助這些眾生破迷開悟。菩薩天天想這個,不想自己,所以他的身心一點毛病都沒有。所以大家要記住,佛講的話真理!「一切法從心想生」。

  佛法裡面講修行,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它的原理、原則總離不開觀想。這個道理就是一切法從心想生。佛菩薩為什麼修成佛菩薩?就是他懂得觀想,把念頭轉過來了。把一切錯誤的觀念轉變成正確的觀念,正確觀念與經上所講的統統相應。所以他才能「變動大地」,變是改變,將大地這些苦難眾生轉變,真正能令一切眾生離苦得樂。給諸位同修說,離苦,並不是說這個眾生貧窮,貧賤之人,佛菩薩給他很多財富,給他富貴,你要這樣想法,那就完全錯了,因果定律就被推翻了。貧賤之人苦,苦從哪裡來的?妄想多、分別多,處處要跟人家比高下,那就苦不堪言。佛菩薩如何幫助他離苦得樂?教他覺悟,不要跟人家去相比,把生活這樁事情、這些念頭統統放下,教給你想佛、想菩薩,想清淨、想平等、想慈悲,他就快樂了。日子過得還是貧賤的日子,但是非常歡喜、非常快樂,這是正理。不是說貧賤之人,佛菩薩保佑他發大財、做大官,不是這個意思,那你完全顛倒了。

  富貴之人也有苦,你不要以為貧賤很苦,有一些富貴人比貧賤人更苦。富貴人驕慢、貪而無厭,貪瞋痴慢天天增長,那是真苦。特別在今天這個社會,於人於事,勾心鬥角,你說他心理負擔多重。不要看到他有高官厚爵,有多少財富,他的日子過得可能還不如你們快樂。至少我們今天出去,一點憂慮都沒有,喜歡到哪裡玩,就到哪裡玩;他們出門要帶好多保鏕,怕人殺他,這種苦我們就沒有,他有。我們吃東西隨便吃,他吃東西怕人家下毒,處處都要提防,他樂在哪裡?所以,貧賤有貧賤的苦處,富貴有富貴的苦處。苦從哪裡來的?都是迷惑顛倒來的。如果覺悟,他就不苦了,他就能離苦得樂。所以佛菩薩幫助一切眾生,富貴也好,貧賤也好,都能幫助你破迷開悟,使你在現前生活當中得到自在、得到快樂。你知道過去、今生,也知道來生往哪裡去,你看那多自在、多快樂!這個裡頭有法,理論、方法。佛菩薩教導我們正確的理論方法,與自然生態、與因果的定律完全相應,不相違背,這才叫皈依法。這是法寶,法寶的功德。

  僧寶,簡單的說兩個字清和,清是清淨,和是和睦。六根清淨,一塵不染,這是僧寶。僧也是團體的意思。你看我們念三皈依的時候,傳授三皈的時候,「皈依僧,眾中尊」,印度人稱僧,這是梵語;我們中國人稱眾,現代人稱團體。所以僧有團體的意思。團體不是一個人,大家在一起,在佛法裡面講,四個人以上在一起共同生活,這就是一個團體。所有一切團體裡面,僧團是最為可貴的。他貴在哪裡?貴在和睦。佛給僧團制定的戒條有六條,叫六和敬(我們這邊底下有,六和敬)。人人都遵守這六條戒律,這個團體是世出世間所有一切團體最值得人尊敬的,所以叫僧團。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所以六和敬要放在家裡,你一家人和不和?大家多看看,常常講解講解,你一家就和睦了。你們經商做生意,店裡頭也應該掛一個六和敬。老闆、員工都能和睦相處,你的生意興隆,你才能發得了財。任何團體都要遵守這六條戒律。這是佛給我們制定的。

  這個「六和敬」幾個字,是茗山老法師寫的。茗老今年八十六歲,去年我在新加坡遇到他,他寫的字不錯,我請他寫六和敬,回來之後,我們就把它印出來。當中,我給它擺上一個印章,那個印章是我刻的,「回頭是岸」。這個印章沒有這麼大,是小的放大,不是這麼大。希望諸位同修常常看看,一切時、一切處,要拿這六條來講解講解、討論討論,應該如何落實在生活上、落實在工作上,你的家庭就是僧團,你的公司行號就是僧團。所以這個不一定說「這是出家人,這是寺廟裡的」,那你把範圍看得太狹小了。任何團體,只要遵守這六個戒條,都叫做僧團。

  僧這個字,並不專指出家人,在家人遵守這六條也稱之為僧,所以僧不分出家在家。佛學裡頭有一些名詞,像法師,不分在家出家,在家人講經說法的也稱法師。和尚也不分在家出家,和尚是印度話,翻成中文叫親教師,就是指導我修學的這個老師,他就是我的和尚。我們現在人講指導教授,和尚就是指導教授的意思,所以不分在家出家。唯有比丘、比丘尼,這一定是出家人,不是在家人;沙彌、沙彌尼是出家人,不是在家人。所以稱和尚、稱法師、稱僧,都不一定是出家人,這個常識諸位都要曉得。

  所以,這些菩薩他們成就的「一切法功德鎧,放大光明,遍照世界,變動大地」,就是依三寶功德成就的。修覺正淨有功,般若、解脫、法身現前是他的德。這是三寶的功德,究竟圓滿的功德。他以這樣殊勝的功德,來幫助三途苦難的眾生,『令生人天』。因為這些眾生業障很重,想度他們成佛,不是容易事情,非常困難。怎麼辦?先教他們得人天福報,離開三惡道,到人間、到天上去受生,人間、天上都有佛法,有佛菩薩講經說法。所以說「令生人天,見佛聞法」。

  這些事菩薩非常認真、非常努力去做,像《行願品》裡面所說的,「無有疲厭」。他做得非常積極,不疲不倦,永恆的在做。雖然這樣做,對他自己本身有沒有妨礙?沒有妨礙。為什麼沒有妨礙?他了解事實真相。『如是幻事,雖有所為而無一實』,這就對他沒有妨礙了,他的心永遠清淨,不會被這些塵勞煩惱所干擾,他得清淨自在。我們凡夫做這些事情,就免不了要受這些事情干擾,我們講受它的影響;而佛菩薩不受影響,因為佛菩薩知道能所皆空,了不可得。所以他就不受影響,關鍵就在此地。正是大乘法裡面所講的,三輪體空。雖然三輪體空,他不著空,他還是認真做,認真在這裡斷惡修善,幫助一切眾生,普度眾生,幹得不亦樂乎,他不著空;雖然這樣認真努力去幹,心地乾乾淨淨、一塵不染,他不著有。空有二邊都不住,這叫妙住。

  我們現在講《華嚴經》正講到「妙住菩薩會」,妙住是代表僧寶。《華嚴經》五十三參,前面三位善知識是代表佛、法、僧三寶,吉祥雲代表佛寶,海雲代表法寶,妙住代表僧寶。這個妙住意思很深,就是告訴我們,我們這一生在這個世間要學妙住,就是空有二邊都不住,你才得大自在。世間人所講的幸福美福,你就真正享受到了,必須二邊不住,你才能享受到;住在一邊,你就享受不到。你要住在有邊,你是凡夫;住在空邊,你修得再好,也是二乘,聲聞、緣覺。要出不了三界,你就在無想天、在四空天,因為你住空。所以空有二邊不住,這才叫妙住,他了解事實真相。

  下面說,『何以故』,為什麼?『諸法性空皆如幻故』,這是將二邊不住的所以然說出來了。「諸法性空」,正如法相宗《百法明門論》裡頭所說的。我們同修當中學過百法的人不少,但是雖學百法,大概也只是學了一些名相皮毛而已,百法有沒有真的懂?恐怕沒有。為什麼?真的懂了,真的體會到了,你就開悟了。怎麼知道開悟?你看《論》的題目叫「百法明門」,明就是開悟,禪宗裡面所講的明心見性、大徹大悟,學法相的人從這一百法裡面就能大徹大悟,就能夠明心見性。何以故?這一部論典,實際上就是解釋佛在大乘經上常常講的一句話,這句話就是說的「一切法無我」。所以《百法明門》就是根據世尊這一句話開演出來的。一切法展開來,把它分做一百類,叫一百法;後面,二無我,人無我,法無我。所以整個一部論典,你要問他講的是什麼?他講的是「一切法無我」。般若是性宗,性宗講的「諸法性空,皆如幻故」。《金剛經》上講,「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你能這樣看法,那你跟諸佛菩薩的看法沒有兩樣。世出世間一切法夢幻泡影,當體即空,了不可得,你把它放在心上就錯了。

  一切有為法,要用百法來解釋,就太清楚了。百法裡面將一切法分做兩個部分:有為法,無為法。哪些是有為法?八識是有為法,五十一心所、十一個色法、二十四個不相應,統統都是有為法,有為法總共九十四種。最後的六種叫無為法。一切有為法,用現代的話說,包括一切的物質、現象、精神,都在有為法的範圍之內。所以身心世界都不可得,都是夢幻泡影,都是如露如電。如電是解釋它的真相,真相是剎那生滅。剎那生滅是說它生滅的速度太快了,我們凡夫沒有法子體會到。它的速度太快,所以也叫它不生不滅。其實不生不滅跟生滅是一個意思,不是兩個意思,也就是說它生滅同時。生滅同時,生滅的相你就找不到,你就見不到。我們所見的一切現象是怎麼回事?是它的相續相,就是生滅相,後面的生滅相跟前面的生滅相很接近、很相似,我們所觀察到的是個相續相。相續相在《金剛經》上用的比喻如露,「如露亦如電」,電是閃電,閃電是代表生滅同時,表這個意思。這樣我們才能把宇宙人生的真相搞清楚。如果還不能體會,《金剛經》上給我們講,三心不可得。這個心是什麼東西?念頭,你的起心動念。過去心不可得,過去已經過去了;未來心不可得,未來還沒有來;現在心不可得,說現在,現在就變成過去了。這是說能得的心是空的,不是事實。

  凡夫不了解真相,將這個不可得的三心,執著,以為可以得到,這個大錯特錯了。能得的這些事物、境界,所有一切現象,因緣所生,緣起性空。緣起就是因緣生法,因緣生法,這個法沒有自性,所以佛說它的真相是當體即空,了不可得;換句話說,能得的不可得,所得的也不可得。能所都不可得,能所都是一場空,這才是事實真相。所以,菩薩雖然很認真的自己修行,幫助一切眾生,他絕不著相、絕不居功,我做了多少多少,他絕對不會起這個念頭;他起這個念頭,他就不是菩薩,他就是凡夫,他又迷了。所以,他決定是一個念頭都不生。他自行化他、度眾生這個事是怎麼做出來的?是隨緣做出來的。這個道理《楞嚴》上說得很清楚,「隨眾生心,應所知量」。隨心應量,這也就是我們講的隨緣。隨緣,你才得大自在。得大自在就是一切法空,你心裡頭絲毫沾染都沒有,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你要是這樣學習,你才叫真正的學佛,你才能得到佛法裡面講的真實功德。真實功德表現在現前是法喜充滿,真的就是離苦得樂。無論自己生活在什麼環境,再貧窮,再下賤,也是歡喜得不得了。他這個歡喜不是從外面來的,內證裡頭發出來的,所以叫法喜。這個法喜,貧富貴賤一律平等。所以,這是真正平等法。

  這段經文,最重要的還是「三寶功德」這四個字。菩薩依它成就功德,真正皈依三寶,成就三寶的功德。菩薩幫助一切眾生,「稱讚三寶功德」,稱是稱揚,讚是讚歎,也就是說為一切眾生宣講三寶功德。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四十九年,他講的是什麼東西?就是「稱讚三寶功德」。這一句話就把四十九年所說的全都包括了,所有經律論三藏,都不外三寶功德。這個意思我們要懂,我們要深深的體會,然後才有真正的皈依處。真正你有了皈依處,你就會感覺到非常的幸運,你會感覺到你這一生過得很有意義,生活很充實,沒有空過。尤其是將自己斷惡修善一切功德,迴向求生淨土,你就得到大圓滿。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