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金剛般若研習報告  (第七十四集)  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9-023-0074

  請掀開經本第一百七十一面,第七行,從註解第九段看起。

  【五蘊六根、山河大地等一切法,皆是唯心所造。佛令一切法不應住著,是遣其分別執著取相之病,與一切法並不相干。】

  八、九這兩小段意思很深,也非常重要。上一次因為鐘點到,意思沒有能說盡;因為這個意思對我們修學關係很大,不能不利用這個時間,再做一個簡單補充。第八段講到無始來習氣之深,這一句我想我們每一位同修都會深深的感覺到。隨時隨處,不必要起心動念,妄想、分別、煩惱它就現前,這就是無始劫來深重的習氣。雖然我們聞到佛法,不僅僅是短時期的聞,有人學佛已經學了幾十年,甚至於學到五、六十年,習氣毛病還是改不掉。哪一個不知道這是妄想、這是虛妄?可是妄它不能停止,還是要現前,這就是攀緣不息,這個東西非常麻煩,因此我們功夫就不得力。功夫不得力,也就是說得不到佛法真正的受用。實在來說,這也不能怪無始來的習氣,實在講,我們現前沒有認真去用功,如果認真用功,多少會產生一些效果。怎樣才算是真會用功?就是此地講的,一定要在起心動念處提起觀照的功夫。什麼叫觀照?這是佛學名詞,我們乍聽聽不懂;不但乍聽聽不懂,老修行也未必懂。「觀」是觀念,「照」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也就是說起心動念的時候,自己很清楚、很明白,那你就有方法把你這個念頭控制住。而毛病出在什麼地方?起心動念的時候沒有意識到這個念頭,起的是什麼念頭、念頭從哪裡來的,沒有意識到這個,這就是不會用功。江味農居士在此地提醒我們這一招,一定要在起心動念的時候就不迷惑;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念頭起來了,這是覺照。覺照之後,要把那個念頭轉過來,那就是功夫。怎麼轉過來?我們學佛的人好,都把它轉成阿彌陀佛。一個念頭起來,打妄想了,知道了,知道這個念頭起來,把那個念頭一轉過來,想阿彌陀佛,這就對了。想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為什麼要這樣轉?我想這個道理,大家都應該明瞭,金剛會上也講得很多了。佛告訴我們「一切法從心想生」,想佛就成佛,念佛就成佛;為什麼不把念頭轉成阿彌陀佛?一切佛中,彌陀第一殊勝。世尊在《無量壽經》對阿彌陀佛的讚歎,「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這就是我們為什麼不念別的佛,為什麼念阿彌陀佛,為什麼不想其他的佛,要想阿彌陀佛,因為阿彌陀佛是佛中之王。這個理由很簡單、很清楚,成佛要成第一殊勝之佛,就是成阿彌陀佛。

  佛法跟其他宗教不一樣,其他宗教唯一的一個真神是上帝,你是祂的信徒,將來到天上去,你總不能作上帝,那還得了!可是西方極樂世界不一樣,希望你們到那邊去,個個都成阿彌陀佛,這個話不假!我說這個話也有根據,根據什麼?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凡是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即使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面貌跟阿彌陀佛一樣,你不就成了阿彌陀佛!智慧、神通、德能都跟阿彌陀佛一樣,這個世界就叫平等世界。阿彌陀佛沒有忌諱,到西方極樂世界不能跟他一樣,那就不是阿彌陀佛的本願。這是念頭要懂得怎麼轉,此地這個地方向心源上返觀,就是這個意思。恐怕大家看到這一句文,不知道怎麼下手,就是在起心動念處下手,把這個念頭轉過來。時時轉、處處轉,一有念頭就轉,這叫真用功,這叫真正會用功。果然這樣用功法,你如果要問我:法師,要多久才會有成績?我告訴你:根性利的人,所謂根性利就是煩惱輕,對於一切法比較能看得開,不太計較的人,這就根性利的,三個月見效,根性鈍一點的人,煩惱重一點的人,六個月就見效,不難!很快!你說:我已經念佛念了好多年,還不見效。試問問,你是不是這個念法,是不是念頭一起來,馬上就轉成阿彌陀佛?你要不是這個念法,恐怕再念幾十年,你的功夫還是不得力。這就是宗門裡頭常說: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念頭起不怕,覺是什麼?轉!一覺就轉,就把它轉成阿彌陀佛,想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就對了。這是這兩句的意思。

  所有持戒、修福、六度、十願,彌復精進。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不離開事修。佛在本經教給我們修學的綱領是無住生心,無住是心裡頭乾乾淨淨,除了想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之外,沒有一個妄念,沒有一個雜念,這叫無住。生心,我們現在還沒有到極樂世界去,我們的生活還離不開社會大眾,必須要生心。生心則不住空,無住是不住有,這個六道身心世界一切都不住,不住有,所以生心不住空。為什麼要持戒?佛法總的來說,不外乎自行化他,上求下化,無住是上求,生心是下化。持戒是給一切迷惑顛倒的眾生,不知道回頭的眾生,給他做一個好樣子,做一個好榜樣,教化眾生;底下修福、六度、十願都是的。自行即是化他,化他便是自行,這不能不修。不但要修,更精進,彌復精進是更精進。以歷事而煉心,在一切人事環境上、物質環境上煉心。煉什麼心?煉一切放下,煉一切不執著,煉無住,煉這個心。煉生阿彌陀佛的心,生這個心。

  若打得念頭死,念頭就是妄念,妄想分別執著,我們用一句阿彌陀佛,所有一切妄想執著都把它打掉。則一切分別執著自無,自自然然就斷掉了,不用斷自然就沒有了,這是淨宗法門之殊勝處。要不要斷煩惱?不要斷,不斷自己斷了。「而相之有無,更無關係」。外面這個境界相,有也好,沒有也好,心都不沾染,心都不住,所謂是相與非相兩邊皆離,兩邊都不住。「是以離念為離相之究竟」,離相的功夫淺,離念的功夫深,離相未必離念,離念一定離相。離相是不是外面相沒有了?不是的,外面相還在,哪裡會沒有?底下這一段就說這個。

  告訴你五蘊六根,這是講的身相,五蘊是色受想行識,這是能造色相的材料;六根就是所造的色相,眼耳鼻舌身意,這是所造的。五蘊是能造的,好像我們今天講的材料一樣,能造的;六根就是根身,所造的,這是說自己身體。我們自己身體以外,山河大地,我們依靠生存的,山河大地。說了這一句,就是把情與無情全都包括,一樣都沒有漏掉,統統包括在其中。這些東西究竟是什麼一回事?從哪裡來的?怎麼發生的?這是大問題。自古以來,多少聰明人在研究、在探討,一直到今天也沒有一個結論,出的書倒不少,都是假想而已,想像以為是這樣,不是事實。佛把這個事實真相給我們說出來了,皆是唯心所造。佛在《華嚴》上說,十法界依正莊嚴,就是此地前面這一句,「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心能現相,心是體,有體當然就有作用。作用是什麼?作用就現相。所以相不能滅,相是決定滅不掉的。但是這個相會變,怎麼變的?隨著你的念頭變。如果你念頭沒有了,所現的那個相就叫做真相,那是真的。你起心動念就把那個相變了,這一變,那個相就叫妄相,相隨心轉。

  有一些同修常來問我:法師,我的家庭有問題,身體有問題,不健康。問我怎麼辦?有沒有辦法?有辦法。求佛菩薩保佑,那是假的,那是迷信,佛菩薩做不到。大經上常講:心、佛、眾生,三無差別。這個力量是相等的。佛固然有法力,但是你有業力,你的業力足以能夠抗拒佛的法力,叫佛的法力不起作用,業力不得了!經上常講業力之大能敵須彌,《地藏經》上說得多清楚,所以業力不可思議。你今天種種不如意,種種不自在,什麼原因?你自己的業力變現的,這境界是你自己變的,皆是唯心所造。你不能怨天尤人,自作自受。我想把環境改好一點行不行?行。還是這個道理,只要你心變了,就行了!念頭一變,環境就轉了。我要身體健康,我天天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金剛不壞身。你們查遍《大藏經》,哪一尊佛生病了?沒有。哪一個菩薩生病了?沒有。他為什麼不生病?他心理健康,他心裡面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所以他不生病,他的相貌圓滿,身體細胞組織正常,沒有人破壞。破壞我們身體組織的就是妄念,而念頭裡面最可怕的就是三毒,三毒是什麼?貪瞋痴。貪瞋痴念頭強烈,這個身體怎麼能不生病?一定會生病的。你要問所有一切眾生,無量無邊的病痛,乃至於生死輪迴,它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就是貪瞋痴三毒煩惱。所以佛教一切眾生修行,先要把三毒煩惱拔除,恢復到你身心的正常,你的命運統統都改了。很多人喜歡算命,那個命是果,你要知道果是從哪裡來的?果有因,因是你造業。你造善業,你自然就得好報,就得善報,你的命就好。命好、命壞何必要人算?自己算的比別人算得準,這個要知道。我也常常勸大家修四好: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做好人。我們人人都能修四好,你的身心環境統統都能改過來,自然就都好了,這是曉得一切唯心。

  「佛令一切法不應住著,是遣其分別執著取相之病」,佛在經上教給我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無住不但法相不能住,非法相也不能住。為什麼這樣教導我們?目的是教我們把這些分別執著取相的毛病,把它除掉、放下。由此可知,佛教我們離相,不是離外面的相,外面相那怎麼離?那個不能離,離不掉的。佛教我們離相,是離我們心裡面執取的那個相。外面的相,實在講與我們修行證果沒有妨礙,正是大經上所講,「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沒有障礙。障礙在哪裡?障礙是我們的心取著相,那個障礙。這個話諸位如果聽了還不甚明白,我得再說淺一點。執取的相是什麼?我們一般講,你牽腸掛肚的那些相,這個東西障礙。所以心裡面決定不能有牽掛,有牽念、有掛念,那個麻煩才大!如果你要掛念你的財富,要掛念你的地產,這是貪財。你要掛念你的親人,叫情執,感情的執著。這種心,就是牽腸掛肚的心,叫做輪迴心,那麼你所造作的都是輪迴業,你怎麼能出得了六道輪迴?佛教給我們,把這一切憂慮、牽掛統統放下。天下本無事,天下事與我都不相干;既不相干,哪來的妨礙?沒有妨礙。所以應當統統放下。放下之後,你的心清淨了,你的智慧生起來了。清淨心起作用,就是般若智慧。所以佛教我們不應住著,是說的這些。不是外頭一切法,外面一切法並不相干,那個沒有關係。

  【取相之病若除,則內而五蘊,外而山河等一切法,便如《楞嚴經》所說,咸是妙淨明心、性淨明體。】

  這個引用得好!妙淨明心、性淨明體,前面一句是講作用,妙淨明心是講用,講作用,性淨明體是講體,是講我們自性的本體。自性的作用沒有一點迷惑,也沒有一絲毫的毛病;用現代的話說,究竟圓滿的健康狀態,沒有一點病態,自性性德圓滿的現前,《楞嚴經》上這兩句話就是這個意思。

  【此法法皆如之真實義也】

  底下這一段經文要給我們講法法皆如。一切法是法相,相如其性,性如其相,性相不二,性相一如。法相哪裡有毛病?沒有毛病。由此可知,所有一切的病痛都是從妄念生,這是妄想生。所以,打妄想非常可怕!諸佛菩薩他們心目之中,打妄想才叫真正可憐憫者。我們想想,我們打不打妄想?一天打了多少次妄想?這個不得了!所以佛眼睛看到我們,都是可憐憫者!用什麼方法不打妄想?想不打妄想又不行,偏偏要打妄想。這就是前面講了,無始劫來的習氣斷不掉,唯一的辦法就是念阿彌陀佛。你不念佛、不念經,準打妄想。這就是說明,這個經不可不讀,佛不能不念。為什麼要念得那麼多?其實在理上講,不必要念那麼多。念那麼多的原因在哪裡?就是妄想太多了,不念就打妄想,這個太可怕了,用佛號把妄想換過來,是這麼個意思。讀經,跟諸位說,念一部經;念佛,念一尊佛。你要問為什麼?因為這樣容易把你的妄想打掉。你要念兩尊佛,念念阿彌陀佛又想觀音菩薩,念到觀音菩薩又想阿彌陀佛,你的妄想還在,你還是去不了妄想。固然你念佛、念菩薩有福,福不能救。這是六祖惠能大師在《壇經》裡面講得很明白,修福不能救,不能救你出六道輪迴。你修的福可以在六道裡頭享受,你出不了六道輪迴,就是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了生死、出三界,一定要有能力伏煩惱,就是把妄想分別執著打掉。由此可知,念一尊佛、念一部經,得力!能夠很快收到效果。你念許多經論,說老實話,總免不了要打妄想,這個東西很可怕!諸位要曉得。

  你要是問我,我講淨土幾部經典,這一次又跑來講《金剛經》,你不是也講了很多嗎?我老老實實告訴你,我沒有講經,如果我要講經,也叫打妄想。有一些同修心細的看出來了,我講這個經我沒有預備,我沒有想這個經,我並沒有想:今天要給大家怎麼講法,沒有!講完之後,你問我講些什麼,我完全不知道。我從來不看經本的,這就是沒有妄想,上台也就是胡說八道。這個要很謹慎,我這一招學不得的,學了很危險。你到什麼時候,人家請你講什麼經,經本往講台一放毫無準備,行!講完也什麼都不知道,那可以,你能保持清淨心。否則的話,學多了總會胡思亂想,那個很麻煩,那個對自己有很大的障礙,不可以不知道。所以一門深入,到清淨心現前,那就可以了。

  古人的標準,宗門、禪宗是不看文字的,驀直參去。開悟之後,看經了。宗門講悟後起修,開悟之後看經。他心清淨了,法與非法都不執著,這個時候看經,定慧等持。看經不為經轉,這是修定,不被經裡頭文字所轉,這是修定。經文當中所講的理論、方法、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修慧。所以那個經本一展開一瀏覽,他是定慧等學。不像我們,我們今天經本一打開,胡思亂想,不能跟人家比!所以每個人的功夫境界不一樣。教下也需要大開圓解之後,才能夠廣學多聞。總而言之,要記住四弘誓願的教訓。四弘誓願,實在講是世尊教導我們修行的四個階段。第一,你一入佛門,勸你發菩提心,發什麼心?上求下化,眾生無邊誓願度,你要發這個心。這個心是什麼?這個心是菩提道上的動力,推動你勇猛精進,你不會懈怠,不會退轉,因為你感覺得你有責任,我這個責任要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我要幫助他們,當然要成就自己的道德、學問、能力,我沒有智慧沒有能力,那個願是空的,那怎麼能幫助別人?所以先要發願,發願之後從哪裡做起?斷煩惱,斷煩惱成就自己的品德。煩惱斷了之後學法門,成就圓滿的智慧,然後才能成佛道。四弘誓願是四個階段,沒有說煩惱不斷學法門,哪有這個道理,沒有這個道理。

  現代人學佛,成績不如古人。可是現代人表面上看起來福報比古人大,古人要想得一部經典,可不容易!到寺廟藏經樓借出來抄,多辛苦!現在這麼好的版本印出來,這是現在人的福報比從前人大。從前人晚上看書,油燈是一根燈草。新加坡人恐怕沒有見過,大概大陸上人見過,鄉下油燈是一根燈草。我們小時候念書在學校裡面,學校裡晚上上自修,一個人一個油燈,一根燈草,哪有現在燈光這麼明亮,這是享福。坐在這裡還吹冷氣,福是享了,成績不如人家,這個道理在哪裡?人家是從斷了煩惱再學法門。我們今天學佛,前面兩願不要了,發願度眾生是假的,看到這個也討厭,那個不喜歡,不度他,所以不是真的。也不想斷煩惱,煩惱天天增長。從哪裡下手?從學法門。學了法門就要成佛道,空中樓閣,不從基本上學習,所以沒有成績可言,學了一輩子沒有成績可言。依舊是輪迴心,還幹的是輪迴業,那怎麼能成功!

  這就是跟四弘誓願顛倒,沒有能夠依教奉行,這個原因在此地。果然能夠依教奉行,念頭轉過來了;念頭轉過來,業就轉過來了。念頭轉過來,給諸位說,就是轉識成智,轉煩惱成菩提,轉染成淨,轉迷成覺,就轉過來了。所以我們今天轉,記住,把它轉成阿彌陀佛就對了。阿彌陀佛,意思是無量覺,翻成中國意思是無量覺。雖然不覺,可是天天向無量覺這個路上走,總有一天大徹大悟,就真的覺悟了。覺了之後,外面這些不相干的境界原來全是自性所現之物,顯示山河大地一切眾生原來統統是妙淨明心、性淨明體。妙淨明心是講的色相、作用,性淨明體是講的真如本性,原來統統是的。這正是所謂,成佛了,看到所有大地眾生個個都是佛,這個意思就這個意思。一切眾生都是佛,花草樹木也是佛,沒有一樣不是,自己成佛了。我們今天看這些眾生,這個面目可憎,那個很不高興,諸位想想這是什麼心?這是什麼業?這是三惡道,餓鬼、地獄、畜生,幹這個!起這種心,造這個業,你說多可怕!我們看到一切人都是好人,一切事都是好事,你才是個好人,你才做的好事。我們讀到這個地方,這個道理曉得了,從今之後就看我們自己怎麼個轉法。這是講到法法皆如的真實義。這個地方文字不多,確確實實將一切法的真相、諸法實相,為我們說出來了。再看底下這一段:

  【《起信論》云】

  《大乘起信論》,馬鳴菩薩所造的,就是馬鳴菩薩的著作,當中有這麼幾句話:

  【此真如體無有可遣,以一切法悉皆真故。亦無可立,以一切法皆同如故。】

  這兩句話很不好懂,因為不是我們的常識,是諸佛與大菩薩們他們所見到的。正是所謂諸法實相,宇宙人生的真相。真如體就是我們的真心本性,真心本性是究竟圓滿,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垢不淨。遣是遣離。那怎麼能離?沒法子離。就像我們現前的虛空一樣,虛空沒有邊際,我們怎麼能離虛空?這個教室我們離開可以,出了門就離開了,可以離,虛空怎麼離法?真心本性就像虛空一樣,沒得離的。但是妄心可以離,妄心就像我們教室一樣可以離,真心不能離。以一切法皆真,一切法都是真心本性變現出的相分。真性不能離,真性所現的相分那怎麼離?也不能離。所以前面講,佛教我們離什麼?離分別執著那個妄想的相,就是你心裡面牽掛的那種相,那個完全是假的,佛教給我們離那個。離了之後,心就乾淨、清淨了,讓心一念不生,一念不生的心就是真心、就是本性,就是能變一切色相的那個本體。

  亦無可立。也許同修們聽過佛門有這麼兩句話,「佛氏門中,不捨一法」,上面這一句意思,不捨一法;又說「佛氏門中,不立一法」,立是什麼?建立。為什麼一法都不能建立?因為一切法皆同如故。一切法就是真心、就是自性,你立什麼?上至諸佛的淨土,下至阿鼻地獄,要知道相雖然有差別,體都是真如、都是自性。自性為什麼現這麼多差別相?因眾生的心念不一樣,他念什麼變什麼,就是這個意思。所以法法皆真、法法皆如,哪有可立的?沒有可立的。《楞嚴經》上所說的「隨眾生心,應所知量」,隨心應量;「當處出生,當處滅盡」。當處出生,當處滅盡,就是講這是緣生之法,當體即空,了不可得。我們要把這個事實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你那個心自然就放下,自然就清淨,你自然就快樂,你不會再有憂慮,不會有牽掛,也不會有恐怖。

  【須知阿耨菩提】

  阿耨菩提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即是真如之異名】

  就是真心、就是本性的別號。無上正等正覺就是真如、就是自性、就是真心。

  【若住於此,仍是取相。】

  這個不能住,一住,你心裡頭又有一個妄想了。我修,我修什麼?我修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將來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你不又著相了?佛教我們要離相,就是離這個相。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真如、是自性。真如自性有,真的有!這就是一切法悉真,那個不能離。你心裡頭有執著、有污染,真性你就見不到。必須把心地這些污染,統統去掉、統統放下,真如本性自然現前;佛不得已叫個名字,你證得無上菩提。其實你聽到佛說這句話,聽而無聽,絕對不會有一個念頭,「我證得無上菩提」;你要有這個念頭,你四相具足,那是凡夫的情執,那不是智慧。諸位果然把這些意思聽明白了,你去讀《無量壽經》,看到西方極樂世界那個平等的境界,你就不會疑惑了。經上講西方極樂世界人多,那個人數之多,沒有法子計算的。那麼多的人,都沒有姓名,都沒有名字,所以有人就懷疑:人長得都一樣,又沒有名字,張三、李四不就搞亂掉?大家都跟阿彌陀佛相一樣,到底哪個是阿彌陀佛?這問題嚴重了。那是你不明這個道理,你才有這些疑惑,才有這些分別執著。實在講,這都是無始劫來著相的習氣,這個東西在作祟。統統放下了,心地清淨光明,相貌雖然完全都一樣,他的來歷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每個人六種神通都具足。他沒有到極樂世界之前,是在哪個世界,從哪一道裡頭,你都清楚。那怎麼會不能區別?西方極樂世界大家住處,也沒有街道的名字,也沒有門牌號碼,那麼大的地方,你要找一個朋友,找個同參道友,到哪裡去找?你這個念頭一念,那個同參道友就現前,你也不必去,他也不必來,就現前了,不可思議的境界。所以要曉得,佛教給我們無住,是無住什麼,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若住於此,仍是取相。有所取,便有所立。便非一切法皆如。】

  所以,與事實真相相違了,相違就是迷惑顛倒,逆性而行。諸佛菩薩一切是順性,隨順自性;而凡夫是隨順妄想、隨順煩惱,所以他搞六道輪迴。我們念普賢菩薩十大願王,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實實在在講,十大願王的名稱每個人都會背,天天課誦都要念: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天天都要念,可是意思沒有幾個人真懂。你恆順眾生,你順什麼?順眾生的煩惱,順眾生的邪見,那個麻煩大了。所以你要曉得,十大願王是誰修的?法身大士;不是凡夫修的。沒有破無明、沒有見本性,修六度、修三學,沒有叫你修十大願王,十大願王是法身大士學的。他恆順眾生,恆順眾生的法性,不是恆順眾生的法相,是恆順眾生一切皆如,他順的是這個,我們怎麼會曉得!所以我們往往看到那幾個字,把那個意思錯會,還以為我們沒錯,修普賢行了。這就是你多讀大乘經,那個意思才會明白一些。

  【「法法皆如」一段經文,在第一百二十節到一百二十五節。】

  一百二十節就是底下這一段開始,明法法皆如。這一整段,諸位看你們的本子,後面有個科判,大家可以翻開來看看,科判在第九頁,科判的第九面,下面有個阿拉伯字,第九面,這裡有個表解,這一段正好在表解的當中,這是明果,明果的前面一段是「明無得而得」,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這一段。底下這一段,「明法法皆如」,你看底下這個,這是一百二十。一百二十段到一百二十五段,這裡分四個段落。第一個是「約名號明如」,第二段是「約果德明如」,第三是「約諸法明如」,第四段是「約報身明如」。講法法皆如這一段,你就會看得很清楚、很明白。這是全經當中很重要的意思。

  【亦即一切大乘佛法中重要之義】

  《金剛經》是整個大乘佛法的綱要,《金剛經》當中的要義當然是一切大乘佛法當中的要義。

  【向後所說,無非闡發此義。】

  下面這個經文,就是發明這個意思,證成這個意思。

  【此是世尊將自己親證者和盤托出,詳為開示,俾眾生由此而悟入也。】

  這一段經文很難得。世尊將他自己修因證果的經驗,親身所經歷的為我們說出,提供我們做參考,希望對我們修學悟入能有所幫助。修行首先要開解,首先要明理,就跟走路一樣,走路首先的條件要認識路,你不認識路,你怎麼能走得到?佛法修行也是如此,天天講經說法就是認識路,走路不難,認識路很難。果然認識清楚,走起來不累,也會很快就走到,所以認路是相當不容易的一樁事情。

  【當知法法皆如】

  法法皆如這四個字,就是禪宗裡面講的明心見性。「如」是什麼?如就是心性。怎樣才能見到性?剛才講了,一切法無不是自性。因為一切法講法相,相是自性變的,那怎麼不是自性?一切法皆是自性。我們為什麼看不出來?我們的心不明,如果你的心要明了,你就會看出一切法皆是自性,一切法莫不平等,生佛平等;眾生跟佛平等,眾生是講九法界的眾生。不但我們跟佛平等,阿鼻地獄眾生跟佛也平等,蚊蟲螞蟻跟佛也平等。為什麼?同是一個自性所現的相。古德所謂「以金作器,器器皆金」,它是平等的。我們見不到這個平等,就是因為我們的心迷惑顛倒。所以修行沒有別的,明心而已。心本來是明的,現在不明。為什麼不明?世尊在《華嚴經》上說得很清楚,但以妄想執著而不明了。這是世尊才教我們無住生心,無住生心就是淘汰遣除妄想執著的一個方法,非常巧妙的方法。你要是從這個地方真正覺悟了,明白過來了,你證果那就非常非常的快速。真正是生佛那是一念之間,一個念頭徹底轉回來就成佛了。我們今天對這個道理事實真相,好像有那麼一點懂得,似懂非懂,境界轉不過來,你要問什麼原因?還是沒懂。果然懂了,哪有不轉的道理!

  譬如我們這裡有兩堆,一堆是沙土,一堆是金沙黃金,現在叫你去選擇一堆,如果你要認識,你一定取黃金,不要沙土。你不認識,沙土不錯,顏色也很好看,你取這個,你就不取黃金。關鍵在你是不是真正的認識,真正認識沒有不轉的。一轉過來,利益功德無量無邊,哪裡還在六道裡頭受苦,受這些災難,沒有了;一轉過來,智慧、福德樣樣都圓滿。你今天還是不肯轉,沒有別的,還是沒聽懂。我當年剛剛學佛的時候,剛剛接觸佛法,親近章嘉大師,我就向大師提出來,我說佛法的修學跟孫中山先生講的學說一樣,知難行易。大師點頭,真的是知難行易。一點就能開悟、就通。知難!所以釋迦牟尼佛示現在世間,為我們講經說法四十九年,你才曉得知難!有人四十九年還不會,還沒懂得。行,容易。你看念佛人,若一日、若七日就得一心不亂,就自在往生,可見這個不難!我們在《淨土聖賢錄》、在《往生傳》裡面看到的,確確實實有念佛幾天往生的,他也不生病,走得非常瀟灑、非常自在。不難!難在知。把這個道理搞清楚,事實真相搞清楚,這個才叫難!

  【當知法法皆如,若其證到,必能行出。】

  法法皆如,證到就是他真正明白,真正懂得、肯定了,底下那個行出是他做到了。證到之後,他一定會做到。下面為我們舉一個例子,顯示出如義。

  【如促無量劫為一剎那】

  促是縮短,無量劫是長時間,能把無量劫縮短變成一剎那。

  【延一剎那為無量劫】

  也能夠把一剎那延長成無量劫。時間不是真的,如果要是真的,那怎麼能夠隨意延長、隨意縮短?這在我們佛門當中,就有非常明顯的例子。釋迦牟尼佛講《華嚴經》,用了多少時間?二七日。也有經裡面說三七日,就算三七日;三七二十一天,他講了多少?龍樹菩薩看到的大本《華嚴》,十個三千大千世界微塵偈,一四天下微塵品。那要講到什麼時候?無量劫。把無量劫濃縮成二七日,這是個明顯的例子。

  如果你要不相信,我不曉得現在學校裡頭的國文,有沒有《黃粱夢》。《黃粱夢》是唐朝時候的筆記小說,文字寫得非常美,很有名的一篇小說。在從前中學國文課本裡面就有,也可能是一個事實。這個秀才走到一個古廟,廟裡的廟祝,就是看廟的老道,在那裡煮黃粱。黃粱是小米、高粱米。高粱米很容易很短的時間就煮熟,比一般的米時間還要短。這個老道剛剛生了火,就在旁邊打瞌睡,不是老道打瞌睡,是秀才打瞌睡,他在那裡做了一個夢,夢裡面他考取了舉人,又考取了進士,又做了官,不斷的升官,幾年升到宰相。對他好的人,有恩都報了恩;對他不好的人,也都報了仇。到了七十歲,退休告老還鄉。幾十年,一下夢醒了,夢醒時黃粱還沒有煮熟。老道在那裡打坐,老道有神通、有定力,看到他在作夢。醒了之後就問他,「怎麼樣!你這幾十年過得如何?」幾十年夢中的光陰,那個黃粱還沒煮熟,一剎那。這就是長的時間可以縮短,短的時間可以延長。人在不得意的時候,所謂是度日如年。可見得時間是假的,不是真的,它可以延促。

  【以芥子納須彌,變娑婆為淨土,至此事事無礙地位,方許說此話。】

  法法皆如不簡單,不好說!什麼人才可 以說法法皆如?要有這個能力,這個能力就是法身大士,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就有這個能力。可以把無量劫濃縮成一剎那,可以把一剎那變成無量劫。可以用芥菜子,芥菜子很小,像芝麻一樣,把須彌山裝到芥菜子裡面,芥菜子沒有放大,須彌山沒有縮小,這叫事事無礙的境界,變娑婆為淨土。這是《華嚴》四無礙境界裡面事事無礙,要到這樣的地步,才許可你說法法皆如。

  【一切學人,惟當向法法皆如上觀照。】

  不許我們說,為什麼世尊又在《金剛經》上這樣說。明明曉得我們都是業障很重的凡夫,不是法身大士,為什麼要說?這是如來的慈悲,雖然不是我們這個境界,我們知道,知道法身大士的境界,讓我們向這個方向去精進,那就對了,就沒錯了。要向法法皆如上觀照,觀照這兩個字要搞清楚,要常常這樣想,佛這個看法、這個想法是正確的,就是法法皆如這是事實,這是決定正確的事實真相。我們今天看到一切法不如,一切法有障礙,不是一切法上有障礙,不是事實有障礙,是我們的妄想分別執著上產生的障礙,哪裡是事上有障礙?理事沒有障礙,事事沒有障礙,所有一切障礙,都是我們的妄想分別執著這個東西在作祟,這是我們錯誤的觀念。怎樣轉這個觀念?如果遇到困難,遇到障礙發生,想到《金剛經》上「法法皆如」,一句不夠,多念幾句,那個心就平了,就不再那麼執著了,也不再那麼分別了。

  【以盡遣其我見遍計之執情】

  法相宗講的遍計執,法相宗講三性,遍計所執性;依他起性,還有個東西引起你,這個沒有。遍是普遍,分別計較。遍計所執性從哪裡生?無始劫來的妄想習氣,起現行的時候就變成遍計所執。

  【以期證入,斯為可耳。】

  我們要常常想到,當我們心不平的時候,當我們見解思想跟佛所講的不一樣的時候,想想佛在經裡頭的教訓,這叫做觀照。如果不會呢?不會就統統念阿彌陀佛,也行,歸到阿彌陀佛也平等、也清淨,也就離一切障礙,都是去情執的一個方法。妄想分別執著沒有了,境界自然就現前了。

  【因法法皆如,則法法皆真。】

  這是真性。所有一切法都是自性變現的,這一樁事情,法相宗講得詳細。性宗只說個略說,性宗的人聰明,稍稍一提,他就明瞭了。法相是對中下根性人說的,要不細說,沒有辦法理解。我們簡簡單單舉一個例子說,我們眼見色相,第一眼見的是真相,第一眼見的是什麼?皆如,法法皆如。可是第二眼來說,變了,就不如了。第二念就是什麼?它有了分別執著,落在意識裡面去了。諸位要記住,什麼叫第一念?沒有分別、沒有妄想、沒有執著,所謂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你看這個色相,這個時候是你見性見色性;能見的如,所見的也如,法法皆如,法法平等,法法清淨,沒有分別心。

  這兩天外面有個小冊子,《金山活佛神異錄》,你們看看金山活佛,金山活佛就是這個境界,他沒有分別。人家供養他好的菜飯,他也吃,人家吃剩不要的丟在地下拉拉雜雜的東西,他拿到他也吃。別人吃的時候,不得了!腸胃決定接受不了。他怎麼?因為他沒有分別。他那個學不得,不能學的。你看那個書上記載,他夏天穿棉襖,冬天穿單掛,他跟別人相反的。人家供養他的鈔票,他拿來放進嘴裡就吃掉了,那個鈔票上多少細菌,他若無其事,他沒有分別執著。

  我們有分別、有執著,所以我們見到的不是現場。我們見到的花,是不是真的眼見到的?不是的,我們沒有見到。而是眼識,眼識像個照相機一樣,照到外面的境界相,裡面有一個形相。你們學過唯識曉得,心心所都有四分,見分、相分、自證分、證自證分,都有四分。所以眼識,眼識的相分,眼識看到外面這個色相,眼識就有了一個相分。什麼人見?第六意識見,第六意識是分別。它在分別,這是花,這是黃色的,那是紅色的。眼識沒有分別的,眼識它只接收,它沒有分別。第六意識是不是分別眼識的相分?不是的。第六意識從眼識相分裡面傳播,第六意識自己有一個相分,第六意識它有四分,它從眼識的相分傳播過去,可見得眼識的相分已經是假的,它現在假中之假,第二個傳播,傳到第六意識,第六意識的見分分別自己的相分。如果執著呢?第六意識不執著,只分別不執著,末那識執著,末那識怎麼執著?末那識要從第六意識的相分再傳過去,好像廣播電台現場轉到這個台,這個台再轉到那個台,那個台再轉到那個台,第七識的見分分別它自己第三次、第四次傳來這個假相,與外頭相不相干,外面是現場。佛叫我們離相就是離這個相,離心心所的相分。佛叫我們離見,是離心心所的見分,與外頭境界不相干,外面那是現場的境界。外面境界是什麼?是第八阿賴耶識的相分,所以叫本質境。其實這心所的相是帶質境,這是相宗講得詳細。你要是了解這個,佛叫我們離相離見,離什麼相,離什麼見,搞清楚,不是外面阿賴耶的親相分,不是這個;是離你心心所那個見分跟相分。《金剛經》上講的離一切相、離一切見,就是指這個。所以有唯識的常識,我這樣一說,你就會很清楚、很明白。那個東西是障礙,外面這個境界沒有障礙,清涼大師講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它不會產生障礙,對你修因證果都不會造成障礙;造成障礙就是八識五十一心所的見分跟相分,這個東西有障礙了。

  我們再看這段文,「因法法皆如,則法法皆真。」這是講真如本性所現的相分,這個相分實在講這是一真法界。離了八識五十一心所,那個境界就是一真法界;如果還是八識五十一心所用事,那就叫十法界。十法界是虛妄的,十法界裡面都免不了情執,妄想、執著。嚴重的就是六道,比較輕的就是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這個佛是藏教佛、通教佛,這個在十法界裡面的;別教的佛超越了,別教佛在一真法界;但是藏、通佛在十法界,為什麼?他還是沒有離開心意識,只是心意識用得善、用得正。六道凡夫心意識用得不善,用得邪,邪知邪見,四聖法界是正知正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無上正等正覺,四聖法界是正覺,可見他不是邪知邪見,他是正覺,還是用心意識,沒有離開阿賴耶識。必須到破一品無明、證一分真性,這個時候不用阿賴耶識,所謂是轉八識成四智,他用的是真心,這不是妄心。在《百法明門》裡面講,到這個時候叫同生性,跟佛用的心相同,佛用真心,圓教初住菩薩用真心,別教初地菩薩用真心。用真心就不在十法界裡頭,十法界裡面都是用妄心。世尊講阿羅漢,小乘四果羅漢,楞嚴會上釋迦牟尼佛說他們用的那個心,「猶為妄想分別影事」,不是真心,那是阿羅漢,阿羅漢、辟支佛、權教菩薩。由此可知,依舊用的是妄心,也就是用的是八識,他用得正,所以叫正覺,不能叫正等正覺;等是跟佛一樣,沒有佛那麼圓滿。佛是用真心。用真心就是正等正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是正等正覺,他破一品無明,他用真心,不用八識,轉識成智。

  《楞嚴經》的註解,明朝交光大師他的註解叫《楞嚴正脈》,他老人家主張捨識用根,的確他說得沒錯,是根據《楞嚴》的教義發明這個說法,但是這個難。古代這些大德們註解《楞嚴經》的,沒有說這個。古代《楞嚴經》的修行方法,都採取天台大師的三止三觀。說成三止三觀,它也有點道理。因為智者大師一生仰慕《楞嚴》,《楞嚴》沒到中國來,所以他築了一個拜經台,現在有人到大陸去觀光旅遊,有沒有看到智者大師的拜經台?他每天向西方禮拜,希望這部經典能夠到中國來。經典來的時候,他老人家早已經往生了,所以他一生沒有見到。當年他為什麼要拜《楞嚴經》?是因為他自己發明修行的方法,三止三觀是他發明的。曾經遇到從印度來的高僧,就是印度的法師,看到他這個方法非常讚歎,說他這個方法跟《楞嚴經》上所講的非常接近,於是才知道有《楞嚴經》。《楞嚴經》到中國之後,因為有這麼一說,大家都用天台大師的止觀,來解釋奢摩他、三摩、禪那。但是交光大師不贊成,交光大師認為三止三觀還是用的八識五十一心所,跟《楞嚴》的教義不相同。《楞嚴》是用根性,它不用心心所,所以他的註解主張捨識用根。譬如眼見用見性見,不用眼識;聽用聞性聞,不用耳識。當然這個難!這有沒有例子?有。觀世音菩薩反聞聞自性就是這個,所以交光法師講得非常有道理。觀世音菩薩聽聲音,不是用耳識聽,是用聞性,所以說「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那不是一般人能用得上的。就跟《金剛經》上,這是圓初住菩薩的境界,不是凡夫的境界。這是我們從這些大經大論裡面,體會到這個經義,的確是有它的深度。所以前面交代《金剛經》的後半部唯深無淺,它確實有深度。你只要用見性,像交光大師這樣捨識用根,那法法皆如、法法皆真,那就不一樣了。

  【《法華》曰: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

  這句話也是很不容易理解。世間相常住,就是永遠不生不滅,不變不壞。世間法是不是這樣?我們看到人有生老病死,花有花開花謝,這哪裡叫常住?其實真的是常住。我們看到的是幻相,變化是幻相。為什麼?我們是用生滅心看外面的境界,都變成生滅的境界。佛菩薩為什麼看到世間相常住?佛菩薩那個心是不生不滅的真心,看到這個世間一切法不生不滅。由此可以證明,佛在經論上常講的沒錯,相隨心轉;這個相是講山河大地一切萬相,不僅僅是身體。所以前面講的話很有道理,五蘊六根、一切山河大地,這個說得很有味道!五蘊六根是講我們這個身,身相隨心轉;除了身相之外,山河大地也都是唯心所變,也是隨心所轉,境隨心轉。諸位如果真正透得這個道理,了解這個事實真相,你還要去看相算命嗎?你還要去看風水嗎?不需要。風水,隨我心轉。我的心善心好,那個不好的風水,你到那裡去住就轉好了。你的心不善不好,請一個地理師看的好風水,你到那裡一住,那個好風水變壞了,這是真的。看風水的人也有一句話很有道理,那不是欺騙人的,「福地福人居,福人居福地」。所以修福很重要,你真正修福,你住哪個地方,那個地方都是福地。你要是沒有福報,帝王的風水,你到那裡去毛病百出,你也樣樣不如意,就是這個道理。所以用不生滅的心,那就是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斷盡,那個時候你的心清淨,你的心不動了,你看所有一切萬法,佛在《法華經》上講的這兩句,你就同意,你點頭了,沒錯!佛講的一點沒錯,「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是法泛指一切法,一切法都住在它本位上,沒有生滅。

  【故一切法清淨本然】

  清淨本然是《楞嚴經》上說的,跟《法華經》這個意思相通。

  【絕非造作,故曰無為。】

  不要以為好像我們這一切法都是有為在造作的。我們看新加坡一棟一棟大廈,天天那麼多工程在設計,這不都是人造的嗎?造的,那是緣。其實這個現象,心地清淨的人,幾十年前、幾百年前、幾千年前,釋迦牟尼佛就已經看得很清楚,那怎麼是你造的?你造的,為什麼三千年前釋迦牟尼佛就看到?我在沒有造之前,釋迦牟尼佛怎麼看到的?可見得早就有了,你不過是加一點緣而已。這個事情,我相信有不少人能夠同意這個說法。所以有預先知道的,中國、外國都有所謂是緣,能知道幾十年、幾百年,甚至幾千年以後的事情,要發生什麼事情。可見得那是注定的,都已經是現成的,哪裡是造作?既非造作,那豈不是清淨本然嗎?豈不是世間相常住?這叫無為。

  【一切賢聖莫不修此證此,但因功行之淺深,故有成賢成聖之差別。】

  《金剛經》上也這樣說,「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他就是修這個無為法、證這個無為法的時候,功夫淺深所顯示的境界不相同。無為法是什麼?就是無住生心、生心無住,這就是無為法。由此可知,一切諸佛如來,從初發心一直到證得究竟圓滿的果位,修什麼?就是修無住生心、生心無住。這是行門的總綱領,展開來,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無量法門也就修一個「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八萬四千法門還是修一個「無住生心,生心無住」,這是把總綱領、總原則為我們說出,底下講和盤托出,一絲毫的隱瞞都沒有。世尊將他修行證果原原本本統統說出來了,《金剛經》上全部說出來了,不像其他的經典,說出一部分,還有一部分沒說,《金剛經》是徹底圓滿的道出。

  【若領會得法法皆如,我見情執之病,既都遣盡。則見相即見性,頭頭是道,無所不可。】

  這就是諸佛菩薩示現在六道,示現在人間,所謂是遊戲神通。為什麼?人家是徹底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他所有一切的活動,跟真相完全相應,絲毫不違背。我們常講隨順法性,所以他得的是大自在,他得的是大圓滿。宗門講大自在,密教裡面講大圓滿,到這個境界就統統都得到了。見相就是見性,為什麼?剛才說過了,離心意識。他所用的是六根根性,六根根性見外面不是六塵,是見性。見性見色性,聞性聞聲性。見聞覺知對的統統是性,那不叫塵。用識對外面叫塵,塵是污染,把我們清淨心污染了。根性不污染,所以外面也不是塵境,是色性,這叫明心見性。見相就是見性,所以叫「頭頭是道,左右逢源」,無所不可,喜歡怎麼表現就怎麼表現。我們在經上看到,特別是在《華嚴》,看到五十三參,五十三是五十三尊佛,在《金剛經》上講的那些諸佛,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圓教初住菩薩就叫佛,他就有能力,應以佛身而得度,他就示現佛身得度,所以叫見性成佛。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五十三位都是佛,每一尊佛現的相不一樣,每一尊佛示現的生活方式不一樣,真的叫五花八門,無所不可。

  【故《最勝王》、《維摩詰》等經云,五蘊即是法身,生死即是涅槃,煩惱即是菩提,皆顯法法皆如義也。】

  如果你要不懂法法皆如,這幾句你就會錯會了,錯會了那個問題就嚴重,那是著相不見性。確實有人誤會,生死就是涅槃,哪個人不入涅槃,要修什麼?以為死了就入涅槃,哪個人不死,死了就入涅槃,何必要苦修?不必要修,到時候都入涅槃了。何必要求菩提?煩惱就是菩提,成天生煩惱,那就是菩提。大錯特錯!這個話,前面講不能說的,你沒有明心見性,不可以說這個話的。前面講到你有能力,把無量劫濃縮成一剎那,一剎那能夠展開為無量劫,才許你講這個話。你要沒有這個能力,這些話維摩居士可以講,最勝王可以講,你不能講。人家講這個話,是真的入法法皆如的境界,他說的沒有過失。我們沒有到這個境界,說這個過失可大了。今天時間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