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金剛經講義節要  (第三十集)  1995/2  美國聖荷西  檔名:09-021-0030

  請掀開經本,從六十一面最後一行看起:

  【以須菩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

  經文的小題目,是「正明」,明是說明,正式說明證果必定是不著相。我們看底下的小註。「必得而無其所得,乃為真得,若有所得,便為非得。」這個意思很深也很微細,一定要很細心的去體會,因為它跟我們的常識恰恰相反。凡夫觀念當中,得失的相很粗也很明顯,凡夫觀念當中之得,實在是個錯誤的觀念。為什麼說是個錯誤觀念?他能得跟所得都是一場空,都是俱不可得。佛法裡面講修行證果,那是真的得,是你真實得到的,決定不是虛妄的。為什麼說它是真實不是虛妄的?因為他所得的完全與自性相應,性是真實的。凡夫之人這個得為什麼是虛妄的?因為它跟妄想,就是妄念相應,與真實、真心、真相不相應。凡夫的心,佛法裡面常講的輪迴心、無常的心,他怎麼能夠有所得?心是無常的,心對的一切萬法也是無常,所以佛法裡面講萬法無常,萬法無常包括我們心念的無常,內外都是無常,哪有所得?

  得而無其所得,它與心性相應,將妄心,我們常講的妄想分別執著捨掉,真心、自性就顯露出來,這個得是真正之得。《金剛經》經文雖然不長,但是這個意思講得很深刻也很透徹,這就是真正得到。真正得到,在禪宗裡面講是明心見性,在我們淨土宗裡面講是一心不亂,那你就是真得到。得到自性,也許有人說,那有什麼好處?似乎總不如我得財富、得地位、得權利來得現實,世間人追求這個,叫它做現實。而在佛法裡面講,世間人所謂的現實,佛眼光裡面看到完全是虛妄,而真正求自性的那才叫現實。

  自性之中,你看六祖惠能大師所說的「何期自性,本來具足」,本來具足這句話我們不能疏忽,這個意思就是一樣都不缺,樣樣具足。世間人追求的財富,那個財富不是自性的,自性的財富顯現出來,你們看到西方極樂世界,那是自性變現的。居住的房子,你們現在的房子算得了什麼?西方極樂世界的房子是七寶建造的;你們得一點黃金算什麼?人家黃金是舖馬路的,舖地用的。你才曉得,自性流露出來那種物質的享受,六道裡面大梵天王也比不上。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下下品往生的人,他的受用我們世間大梵天王都不能跟他相比,諸位在《無量壽經》上看到,《無量壽經》上有比較。這是舉個例子來說,本來具足。又告訴我們「何期自性,能生萬法」,我們要是真的參透、真的明白,要在這上面追求就對了。要追求自性,必須身心世界一切放下,《金剛經》就是一個指導最好的原則。沒有見性,你所得到的財富種種享受是修得的,那不是性德,修得是很有限的,你修得多就享受的多,修得少就享受的少。何況這個修裡面,就像《了凡四訓》所說的,修德裡頭有真有假、有偏有圓、有半有滿、有邪有正,很複雜,諸位要是細心觀察一下我們這個世間,你不難體會。你能夠領略得到,佛在經上跟我們說的這些道理、這些事實,古今中外都不例外。

  我們看到有很多大富長者,他得的財富億萬,這是他過去修的,他得到的財富。可是不到他這一生身命,我們佛法講報終,就是他還沒死之前,他破產了,或者他犯罪,財產被沒收,或者是經營失敗,這個事情我們常常看到有,銀行家、企業家倒閉了。你就曉得,這裡頭因果是多麼複雜,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所以修得的很難保持。修得的無論是財富、是地位,要能夠保全要智慧,所以佛教給我們福慧雙修。沒有智慧只有財富,這就是過去生中修財布施而不修法布施,財布施很多,這一世得的財力非常雄厚,要不肯修法布施,沒有智慧。沒有智慧,保不住!要知道生生世世,環繞在我們周圍的冤家債主太多了,這些人都是找麻煩的,都是來破壞的,我們要想保全,沒有高度的智慧是決定做不到的。

  富貴,我們在歷史上看到像郭子儀,這是唐朝很有名的出將入相的真正是豪傑,像這樣地位的人,在歷史上能夠保全的人很少,他能保全。他為什麼能保全?實在講他有兩樁事情是一般人做不到的。第一個是謙虛、恭敬,對地位很低的人他都對他很有禮貌。人家問他為什麼?「你不要看他地位很低,說不定將來他做了宰相,當了權,我要得罪他,將來人家報復我。」這就是過人之處,一般人比不上,對小職員都是很恭敬。其次,肯修福。所以他能夠保全,不但自己一生能保全,子孫都好,這是個好例子。

  第二個,這是我們印光祖師所讚歎的范仲淹,宋朝的宰相,也是出將入相。范先生是佛弟子,我相信他讀過《金剛經》,他不但讀過,他能夠受持,能夠依教奉行。從哪裡看出來?從他不受福德。他出身非常清寒,我們在傳記裡面看到,他年輕的時候過的生活非常清苦。以後發達之後,俸祿多了,他依舊過清寒的生活。這就是《金剛經》上所說的,菩薩修福不受福德,不享福,而把他的福報能夠幫助族人,幫助鄰里鄉黨,我們看《義田記》,他養三百多家,這就是真正做的慈善救濟的事業。又在自己家鄉設學校,窮苦清寒的這些子弟們,有天賦能夠讀書的,他都把他找來教導他,替國家培養人才。他請老師來供養學生,學生的生活費用都是他供養的,為地方造福,為國家培養人才,所以他的家道一直到今天都不衰。我們到蘇州那裡去看,他的子孫都好!印光大師稱讚,中國歷史上家道八百年不衰,什麼原因?世世代代都遵守范先生的教訓,只知道造福而不享福,福報讓一切眾生共享,原因在此地。

  我們世間人,我們所看的很多銀行家倒閉,企業家失敗了,還不到第二世,一生就完了,什麼原因?修福自己享福,享福不知道再修福,這裡頭因因果果非常複雜。學佛沒有別的,就是開智慧,把這些事實真相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們的心就平了,氣也就順了,心平氣和。否則的話,看這個世間,好像那個人沒有什麼,他的聰明、他種種都不如我,我比他聰明、比他能幹,為什麼他發大財,在社會上得高的地位,我為什麼不如?怨天尤人,心裡總是忿忿不平,這是錯誤的。他能夠得到,是他過去生中修因,我們舉個歷史的例子,諸位細細想想,你就覺得很有味道。三國的時候劉阿斗,這個人說老實話,沒有智慧也沒有才幹,一無所取。但是他有福報,他做皇帝是現成的皇帝,什麼事情諸葛亮替他辦。諸葛亮死了以後投降,投降還享福,你們想想看,中國歷史上歷代帝王,哪一個投降的能比得上劉阿斗?劉阿斗為什麼會享福?就是因為他沒有才幹,他沒有智慧,所以晉朝對他很放心,他不會造反的,派幾個人好好伺候他。他一生享福,前生修的福報。

  所以真正把因果的道理參透了,我們心就平了,就知道自己應該怎樣做法,特別是在這個亂世。東西方的預言都說一九九九年是世界末日,一九九九距離我們沒幾年了,我們都遇到了,都碰上了,如果沒有真正福德智慧,這個關能度得過去嗎?這是我們要深思的,要反省的。金剛般若是高度的智慧,我們學了,要真把它學會,要真能夠用得上,不但我們這一生有福,生生世世都有福。那就是要捨離一切虛妄,要求取真實,真實法是什麼?諸位仔細去觀察,無住生心,無住實在講就是清淨心,清淨心是真實法。以清淨心去布施,得的是盡虛空遍法界,這就是有真實的智慧。絕不斤斤計較在眼前這個點點滴滴,那個縱然所得的,很有限,而且失掉很快,很容易失掉,我們讀《無量壽經》「五痛五燒」那段經文應該有所警覺。所以說得要無所得,永遠保持心地的清淨,心清淨了,身就清淨,身心清淨這是人生第一大福報。

  中年以上的同修應該能夠感覺得到,愈是老年,老年什麼是福報?健康是福報。心裡頭沒有負擔,愉快是福報。究竟圓滿的福報,那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因為生到極樂世界,剛才說過,你在物質環境上的享受,大梵天王都比不上。那個享受並不是我想要得到的,不是,自然的,因為那是性德,不是修德。怎麼樣能往生?心清淨就能往生。怎樣提昇品位?多多的修善修福就能提高品位,那是一個真正有智慧的人。說實在的話,我們這些同修們,你們對於淨土都有相當的深入,取西方極樂世界一點難處都沒有。說個實在話,想去就去,我為什麼敢講這個話?因為大家在理論上明白了,方法上也明白,境界很清楚,如理如法的修學,功夫快的我想二、三個月足夠了,最慢的我想三年也足夠了。哪有不往生的道理!凡是不能往生,就是你有障礙,換句話說,你必須要把障礙捨棄,你要把它放下,使自己毫無障礙。障礙就是妄念,貪圖世間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你貪戀這個東西,這是障礙,要把這個統統放下。

  毫無障礙,我們看到過去、現在一些人,往生預知時至,不生病,站著走、坐著走的,那什麼道理?就是人家統統放下,所以他這麼自在。他為什麼不生病走?他喜歡哪一天走就哪一天走,不是等到病了身體不行了再走,不需要。真的說走就走,想走就走。你要問他,他那個本事從哪裡學來的?沒有別的,就是他放得下。我們為什麼走不了?我們還有些牽掛沒有完全放下,就這麼個道理。《金剛經》上將宇宙人生的真相為我們說出,說出的目的何在?就是叫我們看破、放下。所以得而無其得,這是放下,得的念頭也放下,也不放在心上,這是真的得到。

  若有所得,心裡還有個念頭我還得到什麼,錯了,這是你沒放下,沒放下你四相具足。誰得?我得,有我相就有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具足四相。這個四相給諸位說,這叫輪迴相,你有得的念頭,你是輪迴心,輪迴心現輪迴相,你怎麼出得了六道輪迴?說實在話,今天全世界的財富你得到了,全世界你做個大王,你還是要搞六道輪迴,沒有什麼了不起。你能有多少年的壽命?你能享多少年?可是一墮落之後,你要受多少年的苦?你要受多少年的罪?你把這些事實看清楚了,有什麼值得讚歎?有什麼值得歡喜?佛經當中常常講可憐憫者,就是指這一類的眾生,迷惑顛倒,患得患失,沒有智慧。這條講的是果,底下這條講的是因。

  「必行而無其所行,乃為正行」,行是修,斷惡修善,佛在這部經上常常教給我們,而行布施。布施是菩薩行,不僅僅是指捨財,樣樣都捨,點點滴滴統統都在捨,我們今天講為一切眾生服務,布施就是服務。這個服務是義務的,如果我們服務裡面講代價,那就不是布施,就不是捨。無條件的,不需要代價的,為一切眾生服務,這個叫布施。我們下午有時間,到講堂來得早一點,幫助排桌椅,這都是布施,便利於大家同修,大家來聽講的,所以布施的範圍非常之廣。我們只要能想到、能做到的,隨緣隨分,盡心盡力,這個布施功德就是圓滿的。但是施不要放在心上,用清淨心來修布施,這就對了,與真心、與自性就相應,這是正行。

  「若有所行,便為非行」,如果你心裡面常常覺得我做了多少好事,我做了多少功德,你就錯了。錯在哪裡?錯在著相修福。著相修福,說得不好聽一點,就是你是以輪迴心修福,福報有沒有?有,在六道輪迴裡面享福,這就錯了。我們享福應當是超越六道之外,那個福報是真的,那叫真的享福。沒有超過六道輪迴,那個福報都是虛妄的,都不是真實的。就是大梵天王所享的福報,我們在經前面所看到的,以大千世界七寶布施,誰能做得到?大梵天王。那也是假的,沒有離開六道輪迴,《金剛經》上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他搞的是虛妄的,不是真實的。也就是說他的心不清淨,修因,因地心,因心不清淨,證果,果報裡面的心不清淨,總而言之都出不了六道輪迴。

  「云何無其所得,無其所行,不作念是也。」末後說,怎樣做到得而無其所得,行而無其所行,就是修因證果都不著相,怎麼能做到?不作念就做到。我做根本沒有自己得的念頭,那就是真得。修沒有作念,沒有修的念頭,不著修的相,這叫真修,福慧都修了,因為不作念是慧,真實慧。然後你所修的,斷惡修善,那是真實的福德,這部經上講的,福德不可思量。不可思量的福德是你真心所修的,因為心不可思議,你得的福也不可思議。可見得有念就壞了,無念就對了,無念不是什麼都不做,無念是樣樣都要去做,盡心盡力的去做。世間人他不曉得事實真相,譬如講捨財修福,他認為他的財好不容易得來,所以對財起了嚴重的慳貪。慳是吝嗇,捨不得,得來不容易,他為什麼得來不容易?過去修的時候修得很辛苦。

  譬如現在有一樁好事情,我們大家出錢來完成,他拿了一點錢,拿得很肉痛,拿是拿出來了,但是心裡很難過、很不甘心、很不情願,他將來得不得福報?得福報,得福報很辛苦賺來的。如果這時候他很痛快、很歡喜拿出來,他將來賺錢賺得很容易、很輕鬆,就這麼來的,這都有因果。有人不希望賺錢,他錢拼命來,有人希望賺錢,賺得好辛苦,賺不到。過去生中修行,修因,因裡面很複雜,現的果報就不相同。我們這一生沒有財富,賺一點錢好辛苦,就知道過去生中我們布施心不甘情不願,今天得這個果報。現在明白了,我們就痛痛快快、歡歡喜喜的去修布施,不要等來世,你們念《了凡四訓》你就明瞭,這一生就得福報。財布施得財富,可是得了財富,諸位要知道,一定要繼續去布施,不要享,享福就愚痴,就糊塗了。財是你命裡頭有財,捨不盡的,丟不掉的,愈捨愈多,不會說愈捨愈少,沒有這個道理。財富從哪裡來的?財布施得來的,所以你愈捨愈多,你施是種因,世間很少人懂得這個道理。

  我們中國大陸過去,世間人供財神,財神供誰?供范蠡,范蠡是古時候越王勾踐的大臣,幫助勾踐復國。他知道勾踐這個人可以共患難,不能共富貴,這個人有智慧。國家恢復之後,他就辭掉他的官職,改姓名去做生意,去經商,經商沒有多久發了大財,改名叫陶朱公,陶朱公就是范蠡。他把財散掉,做布施統統散掉,做社會公益慈善事業,然後再從小買賣再做起,沒有幾年又發了,很快就發了,發了又散,三聚三散。後人景仰他,我們做生意,發財要以他做模範,供他做財神,是這個意思,以他做模範。他在社會上崇高的地位,得大財富,財富源源不斷而來,丟都丟不掉,這是真的,愈散愈多。你是愈抓愈沒有,因為抓不住,你怎麼樣抓抓不住,都會給你漏光、漏掉了,唯有散財才得大的財富。

  法布施得聰明智慧。我們淨宗學會諸位修的,雖然不是個人修的,但是共同在一塊修,都是一樣的。我們印經、做錄音帶、做錄影帶,這裡頭要用錢,財布施,做出來的東西送給人是法,法布施。所以做這種是財裡面有法,法裡面有財,這個非常好,在一切布施供養當中真的是第一。我們沒有拿錢去修廟,沒有拿錢去做別的事情,專門做這一樁事情。這樁事情,我們做的這些、印的這些經書,人家拿去賣也好,賣有人買,它有人看,他能夠看,這是我們對他的法布施。所以這種修的善法,是只有善絕對沒有惡,沒有弊病在當中;也就是講只有正面,絕對沒有負面的效果,值得我們認真去做。尤其是在這個時代,工商業發達,人民生活一般富裕,他所最缺乏的、最貧乏的是智慧,也就是說精神生活他貧乏。而在我們一生生活當中,精神生活實在講重於物質生活,沒有精神生活,這個人雖富富而不樂,他的日子過得很辛苦,他不快樂。何況這個不快樂,我們會聯想到,他多病、他多愁、多煩惱,他不健康,這個沒有法子。

  昨天于凌波居士來看我,他是過去台中菩提醫院第一任的院長,這是個醫生,我們在一塊談起這些問題,他完全同意。確實,他說人年歲大了,退休之後,在家裡就是想老,天天跑醫院去看病,天天想病,於是乎他衰老、疾病一天比一天嚴重,神仙都治不好。根源在哪裡?佛經上所說的萬法唯心,一切法從心想生,他天天想老、天天想病,所以神仙都救不了他。學佛的人好處是什麼?學佛的人天天想佛,天天想菩薩,你們去看看,哪裡有一尊病了的佛,哪裡有一尊生煩惱的菩薩?沒有。佛菩薩身體健康,他身體用不著保養、用不著進補,什麼都不需要,自然健康。為什麼自然健康?他心清淨。他心裡頭沒有老,心裡頭也沒有病,所以心裡頭也沒有死,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他自在,老病死他都沒有!世間人為什麼有?愈是到年歲大了就愈想這些東西,天天在想,念念都在想,於是老病死就來了。所以,「不作是念」要緊,惡的這些念沒有,善念也沒有,那個心叫真清淨。修善不執著我在修善,積功累德也不執著自己在積功累德,做了都把它忘得乾乾淨淨,讓這個心時時刻刻都保持清淨。遇緣也清淨,順境也好,逆境也好,善緣也好,惡緣也好,統統清淨,那就沒事,這叫真修,這就是正行。

  「不取不住,無住始有入處。」《金剛經》上佛教給我們無住,於一切法不取不住,不取就是不執著,不住就不放在心上,這樣才行。遇到真正是個好事情,對眾生有利益的,全心全力去做;做完之後,乾乾淨淨,若無其事,這才行。須菩提尊者做到了,所以世尊稱讚他,他是一個喜歡修寂靜心的人。由此我們可知,寂靜照經上的意思就是斷惡修善而不著相,不著相就是寂靜,並不是躲在一個地方,很清淨的環境,人跡不到,不是那個意思,那個想法就錯了。此地講的阿蘭那,換句話說,我們每個人都可以修。阿蘭那不著重在外境,著重在內心,外面無論是什麼境界,我心總不沾染,這就是真正的阿蘭那,真正的寂靜處。再看底下這段文:

  【佛告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昔在然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

  前面這一節經文,是須菩提尊者現身說法,告訴我們,他修行證果都不著相。不僅僅是前面泛指小乘四果不著相,須菩提尊者為我們說明,他自己也是不著相。這段經文是世尊為我們示現,成佛也是不著相。告訴須菩提,問他你的意思怎樣?『如來昔在然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昔」是過去,過去世,不是這一世,行菩薩道、修菩薩行的時候,在沒成佛之前,曾經親近過然燈佛。然燈佛為他授記,這樁事情世尊在講經的時候曾經提到。所以問須菩提尊者,你的意思怎麼樣?那個時候如來是不是有法可得?下面是須菩提的答覆。

  【世尊。如來在然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

  你就真的得到了,要有所得,前面說了,他就有四相。所以諸位一定要知道,有所得是你修得,無所得是你自性裡頭本具的,那是真得。有所得是你修得,修得是決定有限的,享受完了就沒有了,你必須要繼續再修。性德是享受不盡,它不是修來的,從自性裡面顯現出來,無有窮盡。這是性修完全不相同,所以說會修的人,修與性要相應,那就成功了。我們看註解。

  「此世尊往昔行菩薩道,初證八地時之事。」這段經文裡面所說的,就是釋迦牟尼佛在過去,在菩薩地位當中,初證八地時候這樁事情,遇到然燈佛。「望佛果則為因地」,沒成佛,八地菩薩還是修因,還是在因地。「望初學人則為果地」,如果我們看他,釋迦牟尼佛證八地菩薩的果位,我們看他是果。從他看佛還是因,他還沒證果,還在修因。「八地證無生法忍」,我們在《仁王經》上看到,無生法忍的菩薩有三位,七地是下品,證下品無生忍,八地是中品,九地是上品。無生法忍那是真正得到,像七地才剛剛證得,到八地是真實得到了。「無生法,即是真如實相。」無生法簡單說說,法是講一切法,一切世出世間法,世間法也包括在其中,無生是一切法本來不生,現在有沒有?現在還是不生。根本就沒有生,沒有生哪有滅?當然就不滅。可是我們現在看的一切法,好像有生有滅,這是妄想,這是錯覺,你沒有看到真相,如果你看到真相,一切法確實不生。這些話說得我們很難懂,愈說我們愈迷惑,原因在哪裡?事實真相我們沒見到,我們今天見到的相,自己以為是真的。佛給我們說出真相,這一切法本來不生,我們決定不承認,認為佛講的話是假的,真假給顛倒了,我們認假不認真。

  真相不單單是佛說,世間也有不少真正聰明智慧的人,他也見到。像現在世間一些聰明人告訴我們,所有一切物質現象或精神現象全是波動。為什麼會有森羅萬象?波動的頻率不相同,愈是精神高的、層次高的,波動的速度就愈快,像植物、礦物它波動的速度就愈慢。這個看法跟佛法裡面講的無生法就比較接近,除了波動之外什麼都沒有,波動產生的幻相。在《金剛經》裡面,這叫眾生相,眾就是不同,許許多多。我們看到這個現象會停留一段時期,好像昨天跟今天沒有什麼兩樣,這個現象叫相續相。實在講這個波動它不能夠永遠保存在一定的頻率,它的頻率會有變化的。人死了,進入另外一個境界,那就是個大的突變,它頻率變化不一樣,起了大的變化。人身如此,我們心裡面思想、觀念都是波動現象,心理現象也是波動現象,所有一切物質現象還是波動現象,哪有一法可得?所以一切法本來不生,到七地菩薩這個境界見到了,八地是完全透徹明瞭。忍,忍是承認的意思,佛所講一切法不生不滅,這個菩薩承認。他為什麼承認?他見到了。大乘經上常講,相宗裡頭說,八地菩薩見到阿賴耶識,八地以前沒有見到阿賴耶識,阿賴耶識的念頭非常微細。現代人講它波動的速度是非常的快,像經上給我們說的,一彈指六十剎那,一剎那九百生滅,你看那個速度就太大了。我們要是以一秒鐘四次彈指來算法,四乘六十乘九百,兩個十萬八千,一秒鐘當中振動的頻率是兩個十萬八千次。這是佛舉一個例子來說,而實際上的情形可能比這個還要多。所以,波動的講法跟我們佛經上說的很相應,這是近代科學家才發現的,不承認有物質的存在。我們還想要得到這個得到那個,豈不是叫妄想。這就是真如實相,也就是事實的真相,宇宙人生真相,八地菩薩見到了。

  「忍是通達無礙不退之意」,他對於這個事實真相完全通達,完全沒有障礙,承認這個一點沒有錯,不會懷疑,不會退轉。「即理智相冥,忍可印持也。」忍可就是同意,我們叫認可,「忍」跟承認的認字意思是相同的,認可。印是印證,我們這個世間,特別是在中國,中國一切公文、私人文件都要蓋印才算證明,不蓋印不算證明,印就是印證的意思。持是保持,永遠不會失掉。理智相冥,理就是真理,就是事實真相,智就是智慧見到這個理。這是很深的智慧,淺的智慧見不到,甚深的智慧見到了,見到事實真相,承認事實真相,就叫做無生法忍。釋迦牟尼佛在然燈佛那個時候證八地菩薩的果位,也就是證無生法忍。

  「於法之法」,這是經文上「於法有所得不」,這個法字,「蕅益大師曰無生法忍說,極是」。蕅益大師有《金剛經》的註解,他在註解上說,這個法字就是指的無生法忍,八地菩薩所證的。江味農居士很肯定的說,蕅益大師這個說法非常正確,他證得無生法忍了。他心裡面是不是執著我真的證得無生法忍?沒有,得而無其所得。他確實得到,但是心裡頭痕跡都不著,他真得到了;如果心裡頭有所得,你什麼都沒得到。諸位要細細去回味,如果你說我得到多少財富,你有這個念頭,你一文都沒得到。雖然你今天有億萬財產,絕對不是你的,你一分錢沒得到;如果你心裡頭清清淨淨什麼都沒有?那你真的得到。這個意思很深,回去好好去想想,仔細去參參,看看能參得透參不透。你果然參透,你就得大受用。真實的富足是永恆的不缺乏,這叫真正富足,你在生活上樣樣都自在,沒有缺乏,那就是富足,你契入這個境界你就能得到。

  我們不能懷疑,好像出家的法師到處有人供養,沒有缺乏,我們在家居士哪裡能做得到?你有這個妄念,就是你四相具足,你還是以輪迴心來修佛法,你怎麼能夠得到佛法?換句話說,你不相信因緣果報,你不相信福德自然,經上明擺著,你天天讀還不相信!如果真的相信,那個出家在家、男女老少這些念頭就沒有了。問你是不是有這個福報?在家居士修行,到生活艱難的時候,佛菩薩都來送供養給你,這我們在歷史上看到的,虛雲老和尚傳記裡面我們也看到,佛菩薩到時候就來,你有德有福。一定要相信因果報應,一定要相信善有善果、惡有惡報,所以就放心去斷惡修善,放心去幫助一切眾生,你就得到一切眾生的幫助。我修的這個因,得的果報就是一切眾生幫助我,我修的因是幫助一切眾生,因果是自然的。我只顧自私自利,不願意幫助別人,換句話說,你有急難的時候,誰都不會幫助你。你沒有種這個因,你哪來這個果報?不要以為我們天天拜佛,天天香花水果供養佛,佛就保佑我,那是迷信,這個要知道,頭腦要清楚。一百個學佛的人天天香花水果供養佛,如果這一百個人都得到佛菩薩照顧,那佛菩薩保佑我,我們可以相信。這一百個供佛的人,只有一、兩個好像有點感應,其他的都沒有,那佛菩薩保佑不可靠,這個要知道,不可靠。佛菩薩不受賄賂,天天去禮拜,香花水果供養,巴結巴結,不行!沒用處的。你應該巴結誰?巴結一切眾生,佛菩薩就照顧你。單單巴結佛菩薩,不愛一切眾生,不肯幫助一切眾生,佛菩薩不會接受你的,你那個供養恭敬他都不接受,這是不可以不知道的。再看底下一段註解。

  「聞法住相,則心中生滅未息,何能便證無生。」首先說出來,我們學佛為什麼不能證果?菩薩深位我們不談,我們單講現前,我們念佛,幾個人能夠證得一心不亂?一心不亂還高,再淺一點,幾個人得功夫成片?這是最低的。得功夫成片,要能保持不退轉,就決定往生。我們有沒有得到?為什麼得不到?聞法住相,這舉一個例子,聞法尚且住相,在日常生活當中,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哪一樣不住相?住相就著相。諸位要曉得,就是因為住相,所以我們念佛功夫不能成片,不能得一心不亂,甚至於一生念佛到最後不能往生,問題就出在住相,就出在這裡。菩薩如果聞法住相,「聞法」就是講然燈佛說法,釋迦牟尼佛那個時候是菩薩身分,是學生,聽佛講經說法要住相了,他決定不能證無生法忍。

  「若有一所得之無生法在,仍然是生滅心,尚能謂證無生法乎。」此地所說的,只是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舉個例子而已。明白這個例子,在生活當中所有一切,一樣都不可以執著,有一個所得無生法在。聽佛講無生法忍,人家聽了就證得,我們聽了沒有辦法證得,道理在哪裡?我們聽無生法有個無生法在,執著有個無生法。叫你講也能講得出來,你沒有得!為什麼沒有得?就是因為你有個無生法在,你有,你還是生滅心。必須聽了這個之後,真的覺悟,生滅心滅了。生滅心滅了之後,那個心就是不生不滅,不生不滅的心證不生不滅的法,就是這個道理。所以用生滅心,生滅心是輪迴心,怎麼能夠見到無生的實相?「故知雖得無生,而於此法,實無其所得也。」清淨心、真心不生不滅,不生就是一個念頭都不生,那真的叫無生法;有一念生,就不是無生法。所以尊者答覆得正確,實無所得。實無所得的,真的得無生法,如果有所得,他就沒有得到。

  「菩薩住相,便不能成佛」,這句話很重要,這句話是修行證果的總原則。我們回過頭來想想,佛是最高的果位,須陀洹是最初的入門,須陀洹住相就不能證得初果,到這個地方我們得到一個結論,佛法自始至終,要想修行證果只有一個方法,離一切相。著相修行,不但不能成佛,連小乘初果須陀洹也沒分。著相修行,修的是六道裡面有漏的福報,痴福,離一切相才能夠超凡入聖。我們自己要好好的想想,還是想繼續搞六道輪迴?還是想這一生當中真正超越三界?這不能不認真去想想,去下個決斷。如果真的要想超越三界,超越三界我們生活的空間就大了,能夠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即使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生活的空間跟阿彌陀佛一樣,盡虛空遍法界是我們生活的空間,得大自在。在無際的時空裡面,我們來去自由,毫無障礙。如果在三界六道,這是個小圈子、小範圍,永遠不能越過,隨著你的果報,就是六道裡面的果報。像我們這一生得人身,我們的生活空間不能超過地球,這個範圍就很小。如果墮落在畜生身,牠的範圍就更小,可能不能離開牠生活的小圈子,連一個都市都沒有辦法超越。由此可知,六道裡頭層次愈低,生活的圈子愈小,愈小就愈苦。天人生活的範圍比我們大,六道裡頭生活範圍最大的,整個三界六道裡面他沒有障礙的,剛才講的是大梵天,這是六道裡面福報最大的,但是他不能超越六道輪迴的界限,比起聖者們差得太遠了,那不能比。我們六道輪迴就像大海當中一個水泡,在《楞嚴經》上佛給我們做的比喻,三界六道像個水泡,你的活動範圍超不了那個水泡的範圍。

  往生淨土就突破這個範圍,他的活動就整個大海,這值得我們深思,仔細去想想,我們希望過哪一種生活?要下決斷,要有決心,真的想超越我們的機會得來不容易。我們遇到大乘、遇到淨土,不只是《開經偈》上講「百千萬劫難遭遇」,這個話不是假話。彭際清居士在淨土法門裡面所說的,他說是無量劫來稀有難逢的這麼個因緣,這一次,他這個話是超過《開經偈》講的百千萬劫。無量劫來稀有難逢的機會,我們要是把它錯過,那真的叫可惜。怎樣不錯過?放下萬緣,也就是說真正想超越,真正想恢復自由自在,一定要把身心世界徹底放下,二六時中一切時、一切處,心裡頭只有一尊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也不想,什麼也不念,你就成功了。

  「發心修大乘者,若其住相,豈能成菩薩,又豈是菩薩行。」菩薩這個意思太廣、太深了,從初發心到等覺都是菩薩。所以說菩薩我們有分,菩薩在哪裡?我們自己就是的,還到哪裡去找菩薩?自己是什麼菩薩?初發心的菩薩。從什麼地方看我們初發心?我們覺悟了,不再搞六道輪迴,一心一意念佛想出離三界,這個心就是菩薩心。這樣過日子,這樣的生活,就是菩薩行。日用平常,處事待人接物,樣樣都不放在心上,心裡面只有阿彌陀佛,只有西方淨土。所以《無量壽經》不可以不念,天天要念,縱然是很忙碌的人,抽不出時間,我們編的有《朝暮課本》,早晨念《無量壽經》第六品,晚上念三十二到三十七品,念這兩段。再要是十分忙碌,連這一點時間都抽不出來,你就專念阿彌陀佛名號。我教給大家的方法,十念法,念十聲佛號,一天念九次,專念!這就是菩薩行。修行最重要的是心,心是菩薩,行就是菩薩,穿衣吃飯都是菩薩行,迎賓接客也是菩薩行,沒有一樣不是菩薩行。如果是生滅心,對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戀之心,那是輪迴心。輪迴心學佛,也是輪迴行,不是菩薩行,無論修學哪個法門你都不能超越六道輪迴,為什麼?因為你是輪迴心。

  「云何心能不生,必當無住於相。」這個地方講的心,就是妄想,就是念頭,怎樣叫念頭不生?必當這個必字非常肯定,也就是一定要這樣做,不住於相。於一切相,世出世間相統統不住,都不執著,你的妄心就不會生。為什麼會有妄念?因為你住相。「故無住,正是無生之唯一入手方法。」這是講到這節經文,菩薩證無生法忍,他怎麼樣會證無生法忍?就是因為他不住於相,他才能證得無生法忍。證得無生法忍,前面說過,你見到宇宙人生的真相。請看底下一段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菩薩莊嚴佛土不。】

  這是世尊問的話。下面是尊者的答覆:

  【不也。世尊。何以故。莊嚴佛土者。則非莊嚴。是名莊嚴。】

  這個地方『則非』、『是名』,我們在此地都看到了。請看註解。「菩薩修因時,六度萬行,一一功行,回向淨土,所謂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是也。」這個回向偈幾乎我們每天都在念,念是念了,並沒有做到,這是真的。要怎樣才真正做到名實相符?那要曉得佛淨土在哪裡?佛淨土在自己清淨心中,心淨則佛土淨,真正莊嚴佛淨土就是莊嚴自己的清淨心,那你真的做了。清淨心能生淨土,心淨則佛土淨,也就是說,凡是能往生的人,他憑什麼往生的?清淨心往生的。因為清淨心跟佛淨土相應,願意去就去了,清淨心是往生的真因,願意去是緣,因緣具足,果報就現前,這就往生了,往生是果報。所以諸位要曉得,清淨心是因,願意去是緣,因緣具足果報現前。我們這才曉得,莊嚴佛淨土就是莊嚴自己的清淨心,我們所修積的一切功德,心裡頭一定要若無其事,就是莊嚴佛淨土,就是莊嚴自心。如果修積的這些功德,耿耿於懷,念念不忘,那就錯了,那與佛淨土、清淨心毫不相關了。口裡面講莊嚴佛淨土,實際上是沒這回事情,與莊嚴佛淨土完全相違背,這個錯了。六度萬行就是指我們的生活,像世尊在本經開頭為我們表演的,穿衣吃飯,入舍衛大城乞食。這個示現就是告訴我們,菩薩六度萬行在哪裡修?就是日常生活點點滴滴,無不是清淨心,這就是菩薩行,這就是菩薩道。

  底下一段說,「須知莊嚴佛淨土,淨字最要緊,土云何淨,由心淨耳,既須心淨,所以莊嚴不能著相,若心取相,便不清淨矣。」所以,穿衣不著穿衣之相,吃飯不著吃飯之相,你就是莊嚴佛淨土。做任何工作都不著相,你在家裡做家事也好,你上班在公司行號裡工作,做一樣的做,比別人做得更好,比別人做得更勤快,決定不著相。作而無作,在此地講的,行而無其所行,這就是修六度萬行,要懂得怎麼個修法。在這個地方實在講我們有許多的體會,大乘法中常常說從根本修,什麼是根本?心是根本。禪宗裡面懂得從根本修,我們今天在日常生活當中,知道這個原理原則,我們也曉得從根本修。一切日常瑣碎事情當中修清淨心,這個修行說實在話比禪宗禪堂打坐高明太多了。禪堂打坐是離開一切複雜的境界修清淨心,我們在日常繁瑣的工作當中、人事環境當中修清淨心,豈不比他高明。這些都是事實。所以你們修行到哪裡修?就在家庭裡面修,就在你工作裡面去修,這「莊嚴佛淨土」。不是一定要找個寺廟道場環境裡面,到哪裡去莊嚴,那是假的,那統統搞錯了。

  印光大師不教人跑寺廟道場,他的一些皈依弟子心裡頭著相,著什麼相?著老和尚的相,幾天沒有看到老和尚,就想到要去看看老和尚。見到老和尚,老和尚問他,你來幹什麼?我來看師父的。「師父有什麼好看?以前見過面了,還有什麼好看的?不回家老實念佛,浪費時間,到寺廟來還供養,浪費錢財,生活很困苦,錢財得來不容易。」這是老和尚真實的教誨。勸你布施,是勸你盡心盡力為一切眾生服務,不是勸你到寺廟常常來送錢,不是的。如果大家誤會了,常常到寺廟送錢,你就把這些出家人害慘了。出家人沒錢,有道心,有了錢跟在家人一樣,貪瞋痴慢都起來,你不是把這些好心出家人害慘了。你們的果報在哪裡,我不要說,你們都知道。所以許多很好的教誨,我們把它的意思解錯了、偏差了,鑄成大錯。佛沒有說錯,我們把他的話想錯了。

  錢多,做的好事,這個念頭也想錯了,好事不如無事,多事不如少事,為什麼?清淨心,要懂這個道理。唐朝龐居士龐蘊示現給我們的,就是教我們這句話,就是教我們體會這個意思。他家裡面非常富有,他將他家的金銀財寶裝在船上,把船划到江中心,長江中心,砸個洞讓它沉下去,統統不要。他一家三個人,夫妻兩個還有一個女兒,女兒修行也很成功,沒有嫁人。家業都不要了,生活怎麼辦?編草鞋,每天打草鞋到外面去賣,賣幾文錢,買一點菜在家裡過生活。那麼大的財富都不要了,去做這一點小手藝來維持生活。人家問他,你這些錢不要,拿去做好事不好嗎?他告訴人家一句話,「好事不如無事」,留這個教訓給後人。

  現在世間為什麼這麼亂?好人太多了,好人好事,這個也好事,那個也好事,就天下大亂。人人都不當好人,人人也不做好事,天下太平,沒事。好人是要名,好事是有利,無非是好名好利而已,哪裡是真的好事?真的好事是心清淨。佛門當中,有些做這些慈善事業,那是逼不得已,信徒供養,供養多了,怎麼辦?只好替他們來做好事,是被逼的。我要做什麼好事跟大家化緣,那個錯了,那好事!那就是好人好事,那不是真好人,假好人。是你們自己拿來,沒有法子,替你們做好事,我才絕對不會去找你們,你們拿錢來,我給你們做好事,我不做這個傻瓜,這點諸位一定要明瞭。因為沒有事,你就曉得往生就自在,想什麼時候走,就什麼時候走;有事,就走不了,就被這個牽累。哪個真正有智慧的人去幹這種傻事?我們學佛,讀大乘經,要明理,要開智慧;讀大乘經,不明理,不開智慧,那就是經上常講的業障太重。業障必須要消除,自己要曉得怎麼個消法,莊嚴佛淨土就是時時刻刻提醒你要消業障,恢復清淨心。平常像我們一般同修,生活過得不是很富裕,不是有很多財富,修福捨財修福隨緣隨分,由道場統籌就好了。除非是有很大的財富,不曉得怎麼修福,找個善知識,那能講得過去。但是真善知識也不容易遇到。

  我們在台灣也曾經聽說,台灣現在有錢的人多,一個人捐獻,一捐獻就幾億。善知識得到這個財富幹什麼?建廟。建廟是不是好事?那要看那個廟將來能發揮什麼作用。如果這個大廟建好了,裡面的信徒在裡頭爭名奪利,那就叫鬥爭的道場。沒有這個地方,還沒有人鬥爭,搞個地方大家都要搶,大家都要爭,那麼你這個錢不是修福,是造罪業。在台灣,一個人一次捐獻幾億的人很多,在台灣是布施的心、布施的力量確實有,但是是不是真正做到好事,那的確是有問題。像去年,我們基金會開董事會的時候,總幹事簡豐文居士就非常感慨。台灣蓋廟,一座廟幾十億,大的是三百多億,蓋個講堂都一億多,那個講堂大小就差不多跟這個一樣,一億多,現代化的設備。我們在去年一年對全世界,我們印的經書、錄音帶、錄影帶,對全世界流通,才六千萬台幣,一年才做到六千萬,人家蓋個講堂都一億多。簡居士搖頭,說真正好事沒有人做。因為我們講堂不化緣,不問人家要錢的,你是個大富長者到我這來,我不會特別接待你,我不巴結你,我們道場是平等的。設個功德箱,自己隨意,我們拿這個錢來做好事,做真正的好事。

  今天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