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疏  (第十一集)  1992/12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3-005-0011

  請掀開經本,一百零二頁倒數第三行最後一句看起:

  經【如此三事。名為淨業。佛告韋提希。汝今知不。此三種業。乃是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佛淨業正因。】

  剛才念的這段最初的這句是總結,三福的總結。前面跟我們說的「欲生彼國,當修三福」,可是這個三福最後世尊給我們講,這三樁事情就叫做『淨業』。換句話說,只要修這三樁事情就能往生,這就叫做淨業。所以善導大師將這段文判作散善。這個經上講的有定善、有散善,這定散二善都是屬於淨宗法門的正修,所以它不是助緣,它是屬於正修。

  那麼說單單修這個能往生,有沒有證據?有的,本經說得很清楚,《無量壽經》上佛也給我們講得很清楚。像前面給我們講的九品,九品的上三品是大心修善的眾生,就是大乘心修善的眾生去往生的,這中三品是小乘根性修善去往生的,下三品是造作罪業眾生去往生的。在中品下生經文講得很清楚,這一類往生的人生前並沒有學佛,是世間善人;換句話說,這三福裡面,第一福他修到了。「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他這個做到了,所以說是世間善人。在臨終的時候遇到了善知識勸他念佛往生,他是在臨終遇到這個緣,一念回轉來求生淨土,他就能得生。由此證明,這三種淨業裡面,只要修一種就能往生。可是諸位要記住,這一種一定是第一種,為什麼?第二種包括第一種,第三種包括前面兩種。如是第三種具足,那三福圓滿具足;如果修第二福的話,他前面這一福一定有,後面包括前面,前面不包括後面。

  這樣我們就明瞭。這三種福統統都修(這散善),我們要問他能生到什麼品位?上三輩往生。為什麼?因為第三福「發菩提心」,這正是大乘凡夫,九品裡面,這大乘心凡夫修善往生是上輩三品。所以我們就曉得單單修這十一句,也能取得西方世界九品的往生,這是我們一定要明瞭的,千萬不能夠疏忽的。所以這是屬於淨業,以真誠之心,以清淨之心,以大慈愍心來修學,一定要把佛在此地講的這三福總共十一句,要認真去做到,這是我們取西方極樂世界,真正有把握穩穩當當得生的條件。

  下面佛又告訴我們,告訴韋提希就是告訴我們,他問著韋提希『汝今知不』?他說你今天知不知道,這是一句問話。知道什麼事情?說『此三種業』,就是上面講的三種淨業。這三種淨業『乃是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佛淨業正因』。這一句很重要很重要。因為世尊給我們說明白,這三福不單單是修淨土這個法門需要具備的條件,乃至於修任何一個法門都不能夠缺少。為什麼?三世諸佛之成佛,絕對不是統統修淨土宗成佛的,決定不是的,而是修學無量無邊的法門,最後都成佛。既然說是一切諸佛成佛的正因,可見得佛法不管是哪個宗派,不管是哪個法門,都要建立在三福的基礎上,你才能夠成就;如果離開三福就不是佛法。佛法必定建立在這個基礎上,這是我們一定要認識清楚。

  你要是明白、真清楚,那麼學佛從哪裡學起、從哪裡下手這就明瞭,從孝親,從尊師,從慈悲、十善,從這裡下手。然後把人天佛法,我們今天講五乘佛法,人天佛法建立在第一福的基礎上,二乘佛法,聲聞、緣覺建立在第二福的基礎上,大乘佛法是建立在第三福的基礎上。我們真的明瞭,真的清楚,在佛法裡面修學功夫才會得力,修的才真正有一個結果,真實的成就。所以這個結論是非常非常的要緊,千萬不可以疏忽。再看下面一段經文,一百一十四頁倒數第三行。前面一段講散善緣,這一段講的是定善緣:

  經【佛告阿難及韋提希。諦聽諦聽。善思念之。】

  這個經文很特殊,我們在其他的經本裡面沒有見過。其他的經本佛說法只叫著當機的這個人給他說,本經當機是韋提希夫人,應該是「佛告韋提希」,這才對,把阿難也拉進去,阿難不是這個經的啟請人,這就是很特別的地方。我們要問佛為什麼把阿難拖進去?諸位要知道阿難尊者是釋迦牟尼佛傳法之人,這個法太重要,其他的法你要忘掉,不傳沒關係,這個法要是不傳,那就不得了!眾生這一生成就的希望就沒有。特別叫著他,特別提醒他,這個用意非常之深。否則的話,沒有理由在這裡叫他的名字。囑咐他『諦聽諦聽』。這個「諦聽」用現代話來講就是你仔細的聽,認真的去聽,一定要聽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能聽錯,不能夠聽曲扭,諦聽是這個意思,一定要能理解如來的真實義。『善思念之』,這一句話叫善思念,用現在的話來講是依教奉行,要認真的受持。不但你要聽清楚、聽明白,你一定要把它做到,自己親自證得這個境界,這叫善思念。思念是功夫,修持的功夫。底下的開示就非常非常重要:

  經【如來今者。為未來世一切眾生。為煩惱賊之所害者。說清淨業。】

  這個囑咐那真的重要!世尊在此地講得很清楚、很明白,這個法門不是單單傳授韋提希的,而是交代阿難要把這個法門普遍傳授給一切眾生,特別是未來世的一切眾生。這『未來世一切眾生』就是指我們現在的人。我們要問為什麼?現在人的根性,大乘法門當中除這一法之外,其他的法門我們統統不能得度。不是法門不好,我們的業障習氣太重,沒有辦法薰修,這是事實。也就是說我們現在被『煩惱賊』所害,煩惱習氣太重不能成就。

  這句話也說明白這個法門確確實實佛是對業習深重的凡夫所說的,不是對聖人所講的。所以古人這個看法,說是上三品往生是四地以上的菩薩,中三品是阿羅漢以上的,這講不通。這個經文上這麼清楚、這麼明白,佛確實是為凡夫所說的,為煩惱業習深重凡夫所說的。所說一切往生經,這是勸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現在是五經一論,這六種東西統統叫『清淨業』。五經一論我們就要重視。我們很希望斷煩惱,很希望消業障,用什麼方法去斷煩惱、消業障,恢復到清淨業?這淨宗法門就是最好的方法、最殊勝的方法。前面跟大家報告得很明白,五經一論只要依一種修行,我們的目標理想就可以達到,這是真實的淨業。

  以後人家再問你什麼叫淨業?你就可以觀機,就可以給他說法。如果是業習煩惱很重的人,不孝父母,不敬師長,不知道尊師重道的,他問你什麼叫淨業?你就可以說:你回家孝順父母就是淨業;對那個目無尊長的,瞧不起老師的:你尊重你老師就是淨業;沒有慈悲心的,慈心不殺就是淨業。你看看十一句答覆十一種不同的人,你也就會說法,也就會觀機。這個答覆一點都沒有答覆錯。底下一句是世尊的讚歎:

  經【善哉韋提希。快問此事。】

  釋迦牟尼佛一直在前面都沒有讚歎韋提希夫人,這個時候忍不住讚歎。『善哉』就是太好了、太好了,你問得太好了!『快問』就是這個問得非常痛快。為什麼說問得非常痛快?佛是正想開演這個法門,你居然就在這個時候發問,正契合釋迦牟尼佛說經度眾的本懷。他正想說這樁事情,恰好你來問這個事情,這問得很痛快!能叫一切眾生統統得利益。就跟《無量壽經》,《無量壽經》是阿難啟請的,所以佛對阿難非常讚歎。

  阿難在《無量壽經》會上啟請的狀況不相同,這同修們都很熟悉。阿難尊者是看到佛那一天容光煥發,精神、顏色特別殊勝,從來沒有見過佛這麼莊嚴,這麼樣發起的。而韋提希發起《觀經》這一會是她遭了大苦大難,不想在這個世界住了。他們發起的因緣不相同,他們發起的心理不相同,一個是非常歡喜,一個是痛苦到了極處,這些也都要了解。實在講,前面雖然說出散善,可是佛叫我們修學這個法門,真正主要的部分是在定善,定善還沒有說,世尊在此地就囑咐阿難尊者要流通。這種開示我們在其他經典也沒有見過,處處都顯示這個法門的重要性,重要性他利益眾生是無比的深遠。請看經文:

  經【阿難。汝當受持。廣為多眾。宣說佛語。】

  這個地方講的『佛語』,就是指這部經,就是指念佛求生淨土這個法門。這是還沒有說之前就一再囑咐,囑咐他這個傳法的人,你要『廣為多眾』,多眾就是大眾,盡心盡力的去宣揚,普遍的去『宣說』。他願意聽給他說,不願意聽也給他說;願意聽的,他得到這個法門,他這一生得度,不願意聽的,聽到這個法門,所謂「一歷耳根,永為道種」,這個淨宗的種子種在他八識田中,這個功德無量無邊。眾生只要有這個種子,縱然是多生多劫以後成熟,他也必定往生不退成佛,所以要廣為人說。

  一切大乘經佛也是這樣殷勤囑咐,但是不像在此地這一種囑咐的口吻,不像在此地咐囑的用意,這不同。其他的經典囑咐多半在流通分,這是正宗分的一開端世尊就囑咐。囑咐阿難,諸位要記住就是囑咐我們大眾,阿難是我們的代表人。我們不但自己要修淨業,要成就淨業,更要想到把這個淨業推廣,普遍介紹給一切大眾,這非常非常重要。

  經【如來今者。教韋提希。及未來世一切眾生。觀於西方極樂世界。以佛力故。當得見彼清淨國土。如執明鏡。自見面像。見彼國土極妙樂事。心歡喜故。應時即得無生法忍。】

  這一段是勸修。善導大師在這兩段註解裡面說得非常之好。前面一段的註解在一百一十七頁第五行,第五行當中有一個三,這個三就是第三個小段:

  疏【三從阿難汝當受持下。至宣說佛語已來。】

  剛才我們念的這段。

  疏【正明勸持勸說此法深要好須流布。】

  『流布』就是流通的意思,這是剛剛說過。佛在這個地方苦口婆心的勸我們,我們要記住,我們要盡心盡力去做到。流布佛法的方法,在現前是以經書跟錄音帶最為便利方便。經書,尤其是小冊,小冊子攜帶方便,我們印送成本也比較低,大家口袋裡可以放,錢包裡面也可以放。卡式的錄音帶,念佛的錄音帶、讀經的錄音帶、講堂裡面講演的這些錄音帶,都是流布最好的方式。讀誦的錄音帶,幫助他們讀經,幫助他們受持;講演的錄音帶,幫助他們明理,幫助他們認識大經,這都是真實的利益。如果把這樁事情做到有實際的效果,諸位要知道都在一個「專」,古人講的專修專弘,這個效果就不可思議。

  後面這一段是第四段,剛才念的,這是勸修得益。這一段裡面我們略略的說一說。『如來』是佛自稱;『今者』是今天、是現前。『教韋提希』,這就是把這個法門傳授給韋提希夫人,『及未來世一切眾生』,我們每位同修都包括在其中。佛傳授給韋提希,也是把這個法門傳授給我們,這是什麼法門?『觀於西方極樂世界』,這就講的十六觀,這個觀就是十六種的觀法,觀念西方極樂世界。這個觀不是用眼是用心,是用真實的心來觀察西方極樂世界,要套禪宗的話說,觀照西方極樂世界。

  我們這樣學觀就能成就嗎?能成。為什麼能成?『以佛力故』。這個「佛力」就是指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之力。如果得不到彌陀本願加持,那你是見不到的。得到彌陀本願加持,你就能見到西方極樂世界,你會見到清清楚楚,就像《楞嚴經‧大勢至念佛圓通章》裡面所說的,有現前見,有當來見,「現前當來,必定見佛」。現前見有兩種,一種是定中見,一種是夢中見。當來見也有兩種,一種是臨終見,臨終見到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見到阿彌陀佛來接引,對我們現在來講是當來,臨終現在沒到,當來;另外一個當來的意思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見。都是靠佛力加持,所以『當得見彼清淨國土』。過去廬山遠公大師是東晉時候的人,他老人家在一生當中,他那是屬於定中見,就是念佛止靜的時候,這是定中見。

  所以念佛的道場,就是真正修行的道場跟普通一般的道場確實不一樣。現在我們所見到的道場,無論是在中國、是在外國,要用現代的話來說,只可以說是一個宣傳佛教的道場,而不是真正修行的道場。為什麼?真正修行的道場要把外緣捨離,參與的同修是固定的。不是說你隨時可以來,隨時可以去,那就不像個道場,那像開旅館。我們看到從前在中國大乘各宗的祖庭都不例外,遠公大師的念佛堂一百二十三人,常年在一起共修的,沒有新進來也沒有退出去的。要進來一個人,一定是志同道合,經過老和尚審察,大眾都同意願意接納,這才能夠進來一個人。

  佛法自古以來是講民主的,但是對於資格的審察是老和尚的事情。這審察有好幾道手續,這第一道進門的審察是知客師的事情,所以頭一關要從知客師那裡通過,然後是住持方丈老和尚,最後是大眾的接納,這才允許你進得門來跟我們做個同參道友。不像現在這麼簡單、這麼草率。禪宗如此,教下如此,淨土宗也如此。所以真正在一塊共修,確確實實人數是貴精不貴多。這個精是什麼?精純。同心、同願、同解、同行,那沒有不成就的。而且淨宗的成就特別快速,一兩年、三五年就成就,得功夫成片、得一心不亂,自在往生就成就。

  但是諸位要曉得,如果這個道場大眾是來來去去的很難成就。不但他自己不容易成就,住在道場大眾會受這些人的干擾,也不能成就,為什麼?心定不下來。今天看到這個來,明天看到那個去,他受影響。這個影響粗心大意的人覺察不出來,影響是能覺察得出來,究竟影響多麼深他覺察不出來。實在講,影響非常非常的深刻。這也就是說明,我們這個時代的人講福德因緣比不上古人,古人有這樣好的修學的場所,現在沒有了。沒有,完全要靠自己。如何能夠從心地捨離世緣,這個世間瑣瑣碎碎的事情把它捨離掉,以真誠清淨心來修,這個樣子才有感應道交。

  見到西方極樂世界的境界,佛在這個經上講見得很清楚、很真實,如同我們照鏡子,我們照鏡子看到自己的面相,看得會清清楚楚,一點都不模糊,這是感應、這是瑞相。如果作夢或者在定中含含糊糊的,好像有又好像沒有,那就不是,那不是好境界。那個境界是從哪裡來?是從我們胡思亂想來的。想像,盡量去想把它想出來的,不是那麼回事情。這個感應道交沒有用思惟、沒有用想像,而是心清淨的時候自然照見。所以真實的功夫就是在清淨心,不要去想佛也不要去想極樂世界。

  心果然清淨,阿彌陀佛就現前,西方境界也現前,『見彼國土極妙樂事』,那個世界叫極樂世界。妙是講微妙,微妙不可思議,你所見到你也說不出來,你也沒辦法去形容出來。這個阿彌陀佛在本願裡頭就講清楚了,他這個世界之妙樂,要有人能說得出來他都不成佛了。所以你縱然見到,你會稱讚好,好到什麼程度說不出來。『心歡喜故』,這個見到了真正生歡喜心。

  『即得無生法忍』,這句不可思議,不能夠含糊籠統就這麼念過去,為什麼?通常我們講「得無生法忍」,最低限度,圓教初住菩薩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才能達到這個境界。這種說法是普通的講法,換句話說,這個尺度放得很寬很寬。如果嚴格的說、認真的說,無生法忍是七地菩薩所證得的。你看《仁王經》上所講的,七地菩薩證得是下品無生法忍,八地是中品,九地是上品,聖人當中的聖人。初地就是聖人,三賢十聖。三賢是十住、十行、十迴向,這三十個位次叫三賢;從初地到等覺,稱聖人。七、八、九這麼高的菩薩證無生法忍,那麼念佛的人功夫有沒有到達?沒到達,還是業障深重的凡夫。只是念佛靠佛神力加持見到西方極樂世界,這一見到就得無生法忍,這個法門誰能相信?所以淨土法門叫難信之法,這個難信不是我們凡夫難信,菩薩不相信。菩薩要證一個無生法忍,一般講他要修滿一大阿僧祇劫才能到這個地步;我們這些凡夫才修行幾天,居然就證得,你說那些菩薩們看到能服氣嗎?所以你跟他講,他搖頭不相信,沒有這個道理。

  因此這個境界,佛說得很好「唯佛與佛方能究竟」。因為它是如來果地上的境界不是菩薩的境界,菩薩不相信是應該的,這一點都不奇怪,叫難信之法。雖然難信,它易行,真正修學起來並不很難。這並不難,我們今天來看實在講也不容易,原因在哪裡?我們不肯專修專弘,我們依然還是雜修雜弘,這就沒有法子。所以這個效果就不是像經典上所說的這麼容易就現前,一個字,雜!壞在這個地方。

  就在現前,在台灣,甚至於在美國、在新加坡、在馬來西亞,最近這幾年我們看到念佛往生的。這些往生的瑞相都不可思議:第一個他不生病,沒有病苦;第二個他預知時至,他知道他哪一天走。走的時候,站著走的、坐著走的,而且他們修學的時間都不長。去年新加坡一位往生的老太太,念佛只有六個月,坐著走的,不生病,預知時至。往生六個月之前才聽說這個法門,死心塌地就一句佛號念下去,居然念半年就能夠自在坐著往生。所以有很多人來問我什麼道理?很簡單,她統統放下,她心專一。這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做得到,問題就是你不肯做就沒有法子。人家肯,能做到,我們為什麼做不到?放不下。這個放不下害苦了我們。

  凡是能做到的,沒有別的就是清淨心,心裡面一天到晚只有一句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念頭都沒有。遇到人勸人,就是勸人念阿彌陀佛,把這個法門圓圓滿滿的介紹給別人,圓圓滿滿的送給別人。她這種弘化的效果,絕對不亞於一個法師常年不斷的講經說法,為什麼?常年不斷講經說法,目的還是勸大家念一句阿彌陀佛,她是直接了當勸人念阿彌陀佛。臨終這一表演,使許許多多人看到這個榜樣,對於念阿彌陀佛信心十足,也模仿她一句阿彌陀佛,你知道她度了多多少少人?這是我們中國俗話講「現身說法」。所以念佛果報不可思議,極短的時間就得無生忍,這是我們一定要明瞭的。我們再看下面一段經文:

  經【佛告韋提希。汝是凡夫。心想羸劣。未得天眼。不能遠觀。諸佛如來。有異方便。令汝得見。】

  這段經文裡面第一句話我們要特別注意,韋提希夫人是不是菩薩?因為她一接觸佛法,她就得無生法忍,這個位置一下就證得這麼高。這一段佛講得很清楚,韋提希是凡夫不是聖人,韋提希在極短的時間能夠得無生法忍,那個意思就告訴我們,我們每個人可以和她一樣,都能夠在這一生當中證得無生法忍。

  也許有新來的同修聽到這個名詞,不懂得什麼叫無生法忍。法是指一切萬法,在我們感官之中,這一切萬法都是無常的。常是永恆不變,無常就不是永恆不變,這一切萬法剎那在變化。動物有生老病死,這是在變,植物有生住異滅,礦物有成住壞空,所以講無常。無常就是它有生有滅,它不停不住的在生滅,這是我們凡夫眼睛裡面看一切萬法。佛與大菩薩他們看一切萬法,所看到的跟我們看到的不一樣,他看到是什麼?看到一切萬法不生不滅,這就叫無生。無生就無滅,他看的萬法不生不滅。「忍」這個字是同意的意思、認可的意思。佛說了一切法不生不滅,我看到了,我承認、我同意佛所說的沒有錯,這就叫無生法忍。所以無生法忍也可以說定,心定了。

  我們從這一句經文真正明瞭韋提希夫人得一心不亂,為什麼?一心是因,無生法忍是果。一心,一裡頭沒有生滅,這有生滅是二心。像我們這個心,一個念頭起,一個念頭滅,這就是二心,我們一般講三心二意。三心二意是佛門的術語,什麼叫三心?阿賴耶、末那、意識,這叫三心。二意,就是第七跟第六,第七叫意根,第六叫意識,二意。權教、二乘、六道凡夫都認定這個是心,這《楞嚴》上說得很清楚,佛說這不是真心,這叫妄心,三心二意是妄心、是生滅心。我們用生滅心看一切萬法,這一切萬法都是生滅法。真的,佛講得一點都不錯,境隨心轉,我們心生滅,外面境界就是變成生滅的。如果證得一心,一心是沒有生滅,一哪有生滅?你看外面的境界也就不生不滅,外面境界隨心轉。所以你看到這一句你就曉得,韋提希夫人見到西方極樂世界就得一心不亂。

  她為什麼這麼快速證得一心不亂?佛力加持故。她為什麼能得到佛力加持?她的心願解行同佛,跟阿彌陀佛一樣,所以那個加持就非常快速、非常明顯一下就得到。我們今天的心跟阿彌陀佛的心不一樣,阿彌陀佛的心是清淨、平等、慈悲;我們的心是污染的、是不平等的、是自私自利的,這心不一樣。阿彌陀佛的願是願十法界一切眾生快快成佛,我們的願是希望自己富貴長壽,這跟阿彌陀佛的願不相同,因此解、行就不一樣。幾時我們的心、願、解、行跟阿彌陀佛完全一樣,那你也就跟韋提希夫人一樣,很快就得到佛力明顯的加持。

  韋提希是『凡夫』,我們也是凡夫;韋提希夫人『心想羸劣』,我們跟她一樣;她沒有得『天眼』,我們也沒得天眼。西方極樂世界距離我們十萬億佛國土,韋提希夫人看不見,就像我們一樣,我們也看不見。雖然看不見,『如來有異方便』,這個如來上面加個『諸佛』如來,這句加得太好了太好!與《彌陀經》上所說「一切諸佛之所護念」,互相在那裡呼應,才真正明瞭這個法門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弘揚的法門。我們要發願專門弘揚這部經,就跟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的大願相結合,跟佛同願,跟佛同解(解是見解),跟佛同行。諸佛如來在十方世界宣揚這個法門,勸導大家修學這個法門,我們今天也在盡心盡力的做,這是與佛同解同行。

  佛「有異方便」,異方便就是我們俗話講特別法門。這不是普通法門。有一個特別法門,『令汝得見』,能夠幫助你見到西方極樂世界。這個異方便、特別法門是什麼?就是十六觀法,本經底下要講的這十六種方法。這十六種方法分成三類:第一類是「觀想念佛」,從第一觀到第十二觀,觀想;第十三是「觀像念佛」,這是屬於第二種的;第三種是在第十六觀裡面跟我們所講的「持名念佛」,就是執持名號。可見得執持名號念佛的方法也出在本經,都是屬於諸佛如來的異方便,就是特別法門。你依照這個法門去修學,就能見到西方世界極妙的樂事。

  經【時韋提希白佛言。世尊。如我今者。以佛力故。見彼國土。】

  夫人很慈悲。從夫人這個問對裡面我們看出來,韋提希夫人雖然自己遭了很大的苦難希求出離,她沒有忘了廣大的眾生。假如她專求自利,底下的就想不到這個事情。她能夠想到許許多多苦難的眾生,她這個解、行、願跟佛相同,這也是她為什麼這麼快就得感應的一個因素。我們念佛也很認真,念了多少年為什麼還是糊裡糊塗的,煩惱習氣沒有見到消除,智慧沒有見到增長。不要談無生法忍,不談這麼高的境界,這一點小小的果報我們都不能現前,原因在哪裡?諸位一定要記住,心願解行跟佛不同,這一句話是真的。如果你要問怎麼見得不同?前面三福你沒做到。三福你沒有做到,你跟佛的心願解行就真的不同。一切諸佛如來都從這裡做起的,怎麼能疏忽?這個諸位要知道。所以夫人說了:

  經【若佛滅後。諸眾生等。濁惡不善。五苦所逼。云何當見阿彌陀佛極樂世界。】

  你看看韋提希夫人替後世眾生都著想了,何況現前的?『佛滅後』是佛不在世了,佛去世之後。這個時劫長遠,包括我們現在的人,千年萬世以後的這些眾生,韋提希夫人念念在懷,沒有把他忘掉。後世的眾生都不忘,何況眼前的。像這些經文我們要特別留意,往往我們讀經讀這些含糊籠統帶過去,不曉得這些經文關係太重要、太重要!

  她說五濁惡世,正是指我們現在這個時代,現在這個時代濁惡到了極處。大家都認為歷史演變的法則,從部落時代到君主的國家,由君主專政的時代一定演變到民主的時代,好像這是個歷史的法則。將來會不會再到君主的時代?一般人搖頭,不可能。可是假如諸位要留意看看東西方的預言,我們中國社會上流行的這個預言,最著名的是《推背圖》、《燒餅歌》,關於這類似的有十幾種之多,外國也不例外,也有很多種。古老的預言,民主潮流過了之後,還是恢復君主,這個人間又有帝王出現了。一般人不相信,我相信,當然將來帝王再出現我見不到了,我相信。君主專制跟民主也在循環,每一種制度有它的優點也有它的缺點,它不是一個十全十美,所以這兩種制度會循環、會交替。這個時間長,我們壽命短看不見,那是必然的一個道理。『濁惡』,到現在濁惡到了極處。這一段的註解在一百二十一頁第三行從第二句看起:

  疏【言濁惡不善者。此明五濁也。】

  『五濁』,第一個是:

  疏【一者劫濁。二者眾生濁。三者見濁。四者煩惱濁。五者命濁。】

  這五種跟佛在《彌陀經》上講的完全相同。大師在此地這五種有簡單的開示,我們看這段文:

  疏【言劫濁者。然劫實非是濁。當劫減時。諸惡加增也。】

  『劫』是什麼?劫是時間。時間哪有好壞?時間實在沒有。我們常講「這個年成好、這年頭不好」,年頭哪有好不好,而是在這個年代裡面所發生的事情善事多惡事少,這個年代就好;如果是惡事多善事少,這個時代就不好,是從這個地方說的。他老人家在此地是用佛法這個說法。

  「減劫」,人的壽命現在是減劫。佛告訴我們六道裡頭人道壽命最長是八萬四千歲,我們人活在這個世間可以活到八萬四千歲。從八萬四千歲,每過一百年減一歲,一百年減一歲,一百年減一歲,一直減到人的壽命十歲,十歲是最短的,這通常我們講平均年齡。釋迦牟尼佛出現是出現在減劫的時候,從八萬四千歲一直減,減到人壽命一百歲,釋迦牟尼佛出現。佛滅度之後到我們現在三千年了,所以現在我們這個世界人平均壽命是七十歲,過一百年就減一歲,這在減劫的時候。

  減劫,人壽命百歲以下就叫濁惡,所以釋迦牟尼佛出現那個時候就說五濁惡世。那個濁惡還看不出它的嚴重性,而我們今天看到這個濁惡是非常非常的嚴重。從前這個濁惡是需要詳加解釋,我們聽了還未必同意,現在不必解釋,提起這個名字大家都點頭,沒錯,確實濁惡到了極處。這是時間年頭不對。第二:

  疏【言眾生濁者。】

  這個『眾生』,我們今天觀察比古人觀察要明顯得多,古人沒見到,現在我們親眼見到。不但有情眾生混濁,濁是污染、不清淨,無情的眾生也遭受到污染。今天大家都知道,每天報紙、廣播都在談整個地球都被污染;海洋裡面動物、生物被污染,陸地上的所有一切生物、植物也被污染。這一種嚴重污染,如果不能加以改善,科學家有個預言,五十年之後這個地球上不適合人類生存了,這是科學家根據統計調查提出來的報告。天空當中大氣層被污染了,臭氧層被破壞了,所以這個地球,特別是最近幾年,這個地球上的氣候都反常。為什麼會反常?這是眾生濁、劫濁的現象。這是我們要注意的。

  你要問為什麼會有污染?實在講這五種污染最重要的是第三跟第四,是這兩種。這兩種是因,那三種是果報。所以這濁惡五種裡頭,兩個是因,三個是果。因是『見』,這個見就是思想見解錯了,大錯特錯。對於宇宙人生想錯、看錯,而這些人都認為自己想的是正確的,都認為自己見解是對的。害自己不要緊,你害多多少少人!一個錯誤的想法,像這個馬克思一個錯誤的想法,世界遭這麼大的劫難,多少人生命財產在他這一念當中毀滅掉,太可怕了。所以這個「見」是思想見解的錯誤,宇宙人生的真相他想錯,他看錯。我們今天所講的思想的污染、見解的污染、心理的污染、精神的污染,都是指這個。

  第四個是『煩惱濁』,煩惱是貪瞋痴慢疑。貪瞋痴天天增長,這不得了!貪瞋痴這是與生俱來的煩惱,古大德的教育,知道這是與生俱來的,總是用教育的方法把它控制,使它減弱,讓人性的光明能夠流露出來。今天教育已經不是從這個地方著眼,於是乎貪瞋痴加速度的在增長,加速度的在膨脹,變成每個人是自私自利,只顧自己不顧周邊環境,這怎麼得了!這兩種是因。

  後面的第五種,『命濁』。「命」是講我們生命,生命苦惱,日子過得太苦。所以這個命濁就是指我們一生的果報,包括來生來世的墮落都是濁。來生三善道的機會少,三惡道的機會多,這個事情麻煩的不得了!命濁不是說人的壽命短促,壽命短促,他能很幸福的過一生也算不錯。一生當中沒有一天好日子過,你說這個多苦。所以這個命要看作生命,包括我們日常生活。所以,這是在現在我們對於佛講這五個名相,我們的體會、我們的認識跟古人不一樣。古人沒有這麼深刻,因為他們沒有遭遇到,所以註解裡面註的也不像我講的這個樣子。我講的這個比較上深,比較上廣,比較上透徹,那是因為這個事實在我們現前統統見到,古人沒有見到。而且現在這個事情太普遍,在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你都看得到、都接觸到。好,我們今天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