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淨業三福  (第二集)  1992/4  台灣板橋體育館  檔名:03-010-0002

  吳市長、諸位長官、諸位法師、諸位善知識,今天是我們講座的第二天,經文也是第二段,我們先將這第二段經文念一遍:

  【二者。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

  這個三句。昨天我們所讀的是世間法,今天這段是佛法,佛法從『三皈』開始。在沒有講解「三皈」之前,先還得要將佛法做個交代。昨天我們已經跟諸位報告過,佛法是佛陀的教育,它不是宗教、也不是學術,是釋迦牟尼佛對於九法界的眾生偉大的教學。他的教學宗旨、目標,昨天也都跟諸位說明了。今天要將他教學的善巧方便,也就是我們講的教學方法,我們要把它認識清楚。佛陀時代,那個時候講經說法沒有像現在這樣隆重的啟請儀規,這是沒有的,這是後世才演變的,特別是在我們中國,中國古代對於禮儀非常的重視。但是它確實有一種樸實而莊嚴。道場足足能叫人感覺到潛移默化的功能,後世道場的建築已經將藝術跟教學結合成一體了。所以佛門的道場,也就是像我們現在所說教學的場所,這佛教的道場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教學的場所。古時候稱之為寺,現在還用這個名稱,這是我們應當要把它變成現代化才好,不叫大家對佛教產生種種的誤會。

  佛說法,這個大經上常說,佛是沒有定法可說的。如果說真實的,佛無法可說,哪有法好說?是因為眾生行為出了差錯,佛只是將他差錯說出來,幫助大家修正行為,如此而已。如果我們的行為沒有錯誤,那佛就一句話也沒得說。由此可知,佛法叫應機說法。要用我們世間俗話來說,就是見人說人話,見鬼就說鬼話,沒有定法的。這是我們一定要知道他教學的原則,然後才真正體會善巧方便。不但佛沒有定法可說,佛也沒有一定的形相,這點諸位要記住,我們中國人常說「相隨心轉」,可見得真的是沒有定相,相隨心轉。一般說起來,在四十歲之前,我們的相貌是受前生業力,就是行業,善惡業力的關係,受前生的關係,這個相貌與前生的關係。四十歲之後,人在中年以後,相貌會變,四十歲以後的相貌那就是要自己負責,那不是先天的,是後天的。我們心地善良,相貌自然慈祥;心地清淨,身體自然健康。所以從相貌能夠看出一個人的心地,能夠看出一個人的善良。所以四十歲以後,相貌是這一生當中修積的、所累積的。

  佛、菩薩都沒有定相,像《楞嚴經》上所講的,「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又說,像觀音菩薩在三十二應裡面講的,「應以佛身得度者,即現佛身而為說法」,可見得他是隨眾生的機緣現相,「應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現童男童女身而為說法」,佛菩薩沒有一定的相。這就使我們想到,佛法之所以能夠弘遍法界,就是它能夠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這樣才能夠弘遍法界。它的教學超越了國籍,不分國家的,不但超越國籍,超越法界。我們講十法界,上面佛、菩薩、緣覺、聲聞,底下是六道,十法界眾生包括佛在內。那佛還要接受這個教育嗎?諸位要知道,佛有很多不同的佛,天台家講四教藏通別圓,除圓教佛之外,藏教的佛、通教的佛、別教的佛,還是要繼續不斷來接受佛陀教育,何況菩薩以下?所以它超越了法界、超越了國家。譬如在我們這個地球上許多國家,佛教能夠弘遍到任何一個國家,超越民族、超越黨派,也超越宗教,這點諸位要記住。

  佛教如果變成一個宗教,那你就不能超越宗教,其他宗教徒可以不接受佛教育,為什麼?那是個宗教。假如佛教是教育的話,那就可以超越宗教了,任何宗教徒不能夠說不受教育,不管哪個宗教徒他都要受教育的。我們在經典裡面看到的,像《華嚴經》勝熱婆羅門、遍行外道,這些都是宗教徒,而且是宗教裡面的傳教師。雖然是宗教的傳教師,不違背他的宗教,他還是婆羅門教的傳教師,他到釋迦牟尼佛這裡來接受佛陀的教育,依照佛陀教給他理論方法修行,他也證阿羅漢、也證菩薩果位。雖然證的菩薩果位,依舊在婆羅門教裡面擔任他們的傳教師,菩薩婆羅門、菩薩外道。你才曉得,確實是任何一個宗教徒都可以學佛,也都應該要學佛。為什麼?佛法的教育是智慧的教育,唯有智慧才能破迷開悟,唯有智慧才能解決一切問題。現在有許多宗教徒把佛教看成宗教,不願意接受佛的教育,這是自己莫大的損失,而且也叫其他信仰宗教的人產生了誤會。當然這個責任是多方面的,最重要是佛弟子沒有能夠將佛的教義,就是正確的教義,向世人宣布、向大家解釋,這是主要的一個因素。

  因此佛教它教學的精神永遠是現代化、永遠是本土化。你想佛不在世,我們塑造佛菩薩的形像,印度人造的佛像就像印度人,中國人造的佛像像中國人;泰國人造的佛像,你看那面孔尖尖的,一看,泰國人;日本人的佛像,你去一看,就是日本人;現在西藏的密教傳到台灣來,也相當興盛,看看西藏的佛像,就是西藏人。所以佛菩薩的像是隨著眾生的樂欲,就是他的歡喜、他的愛好,他在那裡起變化,佛沒有定相。我在美國講經,有一年,這好幾年之前,我在邁阿密,有不少外國人來聽講,我就告訴他,佛法還沒有到美國來。他們都很驚訝,佛教傳到美國也不少年,現在佛教徒一天比一天多了,怎麼佛教沒有傳到美國來?我就告訴他,我說你們什麼時候看到有一尊佛菩薩像像你們美國人?這就證明佛教沒有傳到美國。所以我們有機緣在美國建個道場,建道場就要想到這個本土化與現代化。

  諸位要知道,人總是一個感情的動物,特別是對於自己的民族、自己的故鄉有一種深厚的感情,古今中外都一樣的。兩千年前,佛教從印度傳到中國,假如當時佛教的教學場所要是用印度的建築,我相信我們中國人就很難接受了,一看到那是外國東西,就很不願意走進去。所以傳教的這些法師們很聰明,他們是真正的佛弟子,到中國來建立道場要用中國的本土化。古時候中國的老百姓,最尊敬的是帝王,帝王所居住的是宮殿,所以佛教的道場就模仿宮殿這個樣子。在從前交通不發達,許多村莊老死不相往來,生活的空間很小,有幾個人一生當中曾經到過京城、曾經見過皇宮?那是令人非常羨慕嚮往的一樁大事。於是乎佛的道場就模仿宮殿,在這個國家、這個地區每個角落裡面都建造,使每個人看到宮殿就想到那是皇帝居住、辦公的地方,總想進去看一看,他不信佛他也進來。這就是建築道場要本地化、要現代化。可惜中國的道場建立之後,一直到今天都沒有改;換句話說,本土化是當時漢朝時候的本土化,沒有跟著時代進入到現代化。所以佛教不能普遍弘揚這是一個主要因素,我們不可以不知道的。

  於是我們在美國建道場,我們就想到美國總統住的是白宮,我們要建一個道場建什麼樣式?要模仿白宮的樣式。決定不能建立中國宮殿式的房子,這個宮殿式的房子在美國建築,外國人一看,這是外國文化,那條界限、那條代溝馬上就劃上了。他即使進來他是來觀光的、是來參觀的,對這裡沒有感情。因此我們的建築要用西方的格式,讓當地人民看到非常歡喜,自自然然就走進來。這個建築物是接引眾生的,是讓他歡喜走進來,我們弘法的目標才能達到。佛像,剛才說了,一定要美國人的面孔,使他們一進佛堂,看到這是自己人,有一種非常親切之感,這是攝受眾生的方便。可是造佛像,我們有這個能力,我在香港請到大陸上的西方三聖,木頭雕刻的,請到那邊去,那當然是中國的面孔。我們的講堂有二十一尺高,相當的高度,供佛後面這個空間很大,所以我就想請人畫佛像,畫大張的佛像懸掛在後面,我們雕塑的佛像供在畫像的前面。這個畫像,我的要求,西方三聖要畫外國人的面孔,畫美國人的面孔。

  心裡頭有這個想念,有一個人曾經發心想替我畫,我說很歡喜,我很歡喜。他是個外國人。後來他告訴我,他畫的時候,他說不敢跟法師要錢,但是要收一點工本費。我說那是應該的,多少?他說一張畫要台幣一百五十萬,他給我畫三張,送一張給我,要我拿三百萬台幣。我就難了,我沒有錢。我說如果我有三百萬台幣,我在美國可以買一棟房子。沒有能力,這就作罷了,算了。我去年到美國的頭一天,不知道是哪一位送了一組西方三聖油畫像,高度大概有八、九尺高,相當莊嚴。我不知道是什麼人送的,因為我沒有在家,簡豐文居士代我收的,而且還交代這是送到美國去供養的。我把這個畫打開來一看,很難得,阿彌陀佛是印度人,觀音菩薩是中國人,大勢至菩薩是美國人,這是很不可思議,的確是有感應。

  特別大勢至是美國人,這個意義很深長。為什麼?淨土宗的初祖就是大勢至菩薩。諸位讀《楞嚴經》就曉得了,在盡虛空遍法界提倡專修淨宗、專念阿彌陀佛的,是大勢至菩薩,所以大勢至菩薩是法界初祖。在我們娑婆世界,第一個提倡念佛法門的,在華嚴會上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所以普賢是娑婆世界的初祖。佛教傳到中國來在後漢的時代,後漢的末期,東晉的時候,慧遠大師在廬山開念佛堂,東林念佛堂,邀集志同道合的同修一百二十三個人在一起共修,提倡專修專弘,這是我們中國的初祖。所以今天我們講初祖,要區別是法界初祖、是娑婆初祖,還是中國的初祖。這是跟諸位同修說明,佛教永遠要現代化、要本土化,才能夠將佛教的教育推行到全世界,利益一切眾生。

  不僅如此,佛教教學它講求藝術化,那就是將佛教的藝術跟教學結合在一起,這個也是世間教學所沒有的。我們現在學校跟博物館是分開來的,而不是結合在一起,佛教是博物館跟教學結合在一起。甚至於在古代連它的建築都有很深的教育意義,它著重美術、音樂、雕塑,剛才講了,包括建築在內。正規的道場也就像學校一樣,正規的學校一定有校門,校門門口一定有門房,也可以說是警衛,保護學校的門房,就是看守校門的。佛法的寺院,你看你進去這個大門,第一個建築物也就是道場的門房,這個門房叫什麼?叫天王殿。天王殿裡面供奉的是四大天王、彌勒菩薩,四大天王是護法,保護這個道場的。它這個保護道場這是一種形式、是一種藝術,你要懂得它真正的意思。佛給我們講道場在哪裡?道場在你的心地。護法保護道場,是要保護你心地的道場,它取這個意思。

  所以天王殿我們一進門,你第一個見到的,就天王殿的正當中供奉著彌勒菩薩,彌勒菩薩塑造的是布袋和尚的形像。它代表什麼意思?布袋和尚肚皮很大,滿面笑容,他所代表的意義,就是什麼資格才可以入佛門。佛弟子必須要具備的條件,第一個要有肚量,要能包容;第二個要慈悲,要以歡喜心接待一切眾生。所以彌勒菩薩代表的是「生平等心,成喜悅相」,我們以清淨平等的心對待一切眾生,以滿面笑容接待一切大眾,這才是入佛門必具備的條件。所以他是教學,而不可以把他當作神明來祭祀,那就錯誤了。你一定要懂得它真正的含義,你明瞭之後,你才會對於佛家教育佩服到五體投地,不能不稱讚。這真是具足了大智慧,圓滿的設施。如果用現在教育上的名詞,所有一切的佛菩薩形像、一切設施都是教學的工具,我們現在稱為教具,香花都是教具。

  兩邊的四大天王,他也是表法的,護法護誰的法?護我們自己。你只一看到他,明瞭他對我們教學的、教育的意義,這就是護法。東方持國天王,持是保持,國是國家,這是從比喻說,持國裡面最重要的含義就是負責盡分。我們修身齊家,也就是對自己、對家庭、對社會、對國家,我們自己是什麼身分,我們擔負起什麼樣的職責。我們在自己的崗位上把自己的工作盡心盡力做得圓滿,每個人在他自己崗位上都能夠盡忠職守,負責盡職,這才能護持國家,他表的是這個意思,他教我們這個意思。持國天王手上拿的是琵琶,樂器,它也是表法的,這代表什麼?負責盡職要做到恰到好處,不能超過,也不能不及。所以這就講中庸之道,儒家講中庸,佛家講中道。就像弦一樣,你要是弦太緊它就會斷掉了,太鬆了就彈不響,一定要調到恰到好處。這就是說,我們對人、對事、對物都要有分寸,都要做到恰到好處,它是這個意思。你們今天見到佛菩薩像只知道磕頭,頭磕破了也沒用處,也得不到好處。一定要曉得它的含義!

  南方天王是增長天王,增長,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求進步,不進則退。儒家教學說日日新,日新又新,永遠在求進步;佛法講精進,不但要進步,要精純,進步當中要守著精純,這是佛教給我們的。所以佛法永遠站在時代的前端,永遠指導時代,永遠領導時代,那你不求進步怎麼行?整個社會都在進步,你落在後面,這個會被淘汰掉的。這就說我們佛教在今天這個社會是倒退,不但不能夠領導這個社會,而且社會走在前面,我們幾乎趕不上;趕不上,諸位要記住,就會被時代淘汰掉。這不是佛教教學的本義,是我們對於佛法完全無知,完全不了解,我們弟子們錯了,佛沒有錯。德行上要進步,智慧要增長,技能要進步,才藝也要進步,乃至於我們生活品質也要天天往上提升,這是佛法。

  佛法講苦行那是在求學的階段,因為佛所講的教我們離苦得樂,不要搞錯了,我們離樂去吃苦,這在佛法裡找不到。所以苦行是在修學的階段,好像我們在學校讀書,求學的階段要苦,踏進社會我們造福人群,這個時候是離苦得樂。不但自己離苦得樂,幫助整個社會、幫助一切大眾離苦得樂,是這麼一個意思,不能搞錯。苦行是一個階段,不是永久的,這個一定要知道。增長天王手上拿的是寶劍,劍也是表法的,代表是智慧之劍能斷煩惱。煩惱像絲、像亂麻一樣,所謂快刀斬亂麻,唯有智慧才能夠把所有這些繁雜的事情統統都解決掉,它表這個意思。

  西方天王叫廣目天王,北方天王叫多聞天王。前面兩個是我們修學的目標,我們要負責盡職,我們要日新又新。那要怎樣才能做到?底下兩位天王教給我們,要多看、要多聽,就是現在所說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智慧從這來的。要讀書,要讀誦大乘,要到處去看、去考察,像現在的觀光、考察。光是什麼?光是那個地方的風俗人情,那個地方的生活習慣,我們去看看都了解,人家的長處我們學習,人家的缺陷我們反省,我們有沒有?我們能夠採人之長,捨人之短,來建設我們的國家、建設我們的社會,這樣豈不是這個世界上最美好的國家、最美好的社會了嗎?這個不是憑空在想像的,是要叫你多方去考察、去觀察。可見得佛教給我們的確是非常的踏實,絕不是一個空談,教我們多看、多聽,沒有教我們多說,少說話,多看、多聽,增長自己的學問,增長自己的見識。

  廣目天王手拿的是一條龍,或者有的時候造像造的是蛇,龍跟蛇代表什麼?代表變化莫測。這是講人心、社會、世界,這個事情非常的複雜,常常在變化,你有智慧你才能控制得住,你才能掌握到局勢,它表這個意思。右手拿的有一個好像是飛鼠,長著翅膀,看那個樣子有點小老鼠一樣,那是什麼東西?要用現代話來講,就是飛彈、是戰鬥機。你有智慧你能夠控制,能夠控制軍事、控制軍備,這樣才能夠真正達到世界的和平。它全都有含義的。北方天王是多聞天王,他手上拿的是傘蓋,傘代表什麼?傘是遮蓋,就是今天我們講的環保,遮蓋灰塵,保護自己身心的清淨,取這個意思。

  所以你要是真正明瞭、真正懂得,一進天王殿看到這五尊的塑像,這就給你上了一課,這一課就真正護持你自己身心的健康,護持你個人的幸福、家庭的美滿、社會的和諧、國家的富強、世界和平,這統統都護持,一點都不假。諸位一定要曉得他的表法、教學的義趣。我們今天佛弟子不知道這個道理,把他當作神去看待,給他燒香,供一些香花水果,在那裡求他保佑平安,這個錯了,把他當作神明看待。不曉得他是教學的工具,他含著教學義趣是無盡的深廣,他用意在此地。佛法裡面佛、菩薩、阿羅漢、諸天護法這些菩薩像、天神像無量無邊,每尊名號、每個塑像都代表深遠教學的義趣,而非神明,這是我們一定要把它搞清楚、搞明白。

  大乘佛法的修學是有四個科目,這是主要的科目,四個科目。四個科目可以同時學,可以分開一個一個學。這是《華嚴經》上所說的,「行布不礙圓融,圓融不礙行布」,圓融是四個科目同時學習,行布是四個科目一個科目一個科目來學習。這個四大科就是四大菩薩代表的,第一個是地藏菩薩,第二個是觀音菩薩,第三個是文殊菩薩,第四個是普賢菩薩,這在我們中國四大名山供奉著四大菩薩,是代表大乘四個主要的學科。地藏,要從這個地方學起,這個次第不能夠顛倒的,它有一定的順序。地是大地,我們人不能離開地,離開地面不能生存。我們生活所需仰賴大地,我們吃的是五穀雜糧,是地上生的;我們穿的衣服,這些纖維織成的,也是大地長成的;我們所需要用的,乃至於金銀財寶所有一切,都是大地供應的,大地含藏無盡的寶藏給我們受用。佛取這個意思,把我們的心比作大地,我們的真心有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無量的才藝、無量的功德,一切的無量都在我們心地裡面圓滿的具足了。

  所以六祖大師當年證道的時候,也就是開悟明心見性的時候,向他的老師五祖忍大師提出他的心得報告,這在《壇經》上有記載。他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就是沒有一樣欠缺的,樣樣都具足。「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大的恆沙世界,小的微塵、毛孔,都是自性變現出來。所以禪家講,「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佛法是心法,讓我們明心見性。禪家叫明心見性,淨土宗叫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就是禪家的明心見性,一樁事情,兩個宗派用的名詞不相同。教下叫大開圓解,諸位要知道,不管它怎麼說,都是說的一樁事情,這個我們不可以不知道。知道之後才曉得,佛家所講「法門平等,無有高下」,我們就真正理解、真正的認識了,不至於生起誤會,甚至於無謂的毀謗。學禪的人毀謗修淨土的,修淨土的人毀謗學禪的,這都是造很重的罪業。禪宗,乃至於密宗,都是佛傳下來,你毀謗它就是毀謗三寶,這就是犯戒。

  菩薩戒裡頭自讚毀他,自己讚歎自己,毀謗別人,這是重戒。在梵網戒裡面是輕戒,在瑜伽戒本裡面是重戒,是列在第一條重戒,這是絕對不許可的。就好像一個大學一樣,大學裡面有許多科系,我學我這個科系特別讚歎,不同科系的人我都毀謗他,這個可以嗎?這個不可以。所以要認清楚,佛家的宗派、法門就像學校的科系、院系不相同,是一樣的道理,任何一個科系都能夠圓滿成佛。只是他所修行的方法不相同,手段不相同,方向、目標是不變的,這是大家要好好的記住、要認識清楚。不要一面學佛一面在毀謗三寶,你所修的功德跟你造的罪業抵消掉了,甚至於還抵不過,我們修的功德少,造的罪業太重,抵不過。抵不過,將來的果報都在三途,這非常可怕。往往自己造極重之罪,自己並不覺得、不知道,知道你就不會造了。

  應該用什麼態度對我們修學不同的宗派法門?要讚歎。你看看《華嚴經》上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五十三位菩薩每個人修學的法門不一樣,都不相同,善財童子去參訪,這些善知識接見,對自己修學的法門非常謙虛,都讚歎別人。都是說我自己善根淺薄,能力薄弱,我只知道修學這一個法門,我比不上他們那些大菩薩們,他們智慧、德能都超過我。都是自己謙虛,讚歎別人!尤其是在道場參學,這是指不同的道場,佛門有一句俗話說,「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大家互相讚歎,佛法就興旺。彼此互相毀謗,不但是不能興佛法,實在是滅佛法,讓社會大眾對佛法猜疑,對佛法輕視,甚至於對佛法不敢接觸。甲毀謗乙,乙毀謗甲,那個旁邊人在那裡聽到,我到底學哪個好?這一想,你們都不是好東西,算了,我都不學。這是破壞眾生的法身慧命,造這個重業往往自己不知道。

  我參學,在一九七七年,香港大嶼山寶林寺的聖一法師,請我到他的道場跟同修們講開示。他的道場是禪宗道場,每天都還坐香參禪,有四十多個人,完全是男眾。我這一生當中所看到頗具規模,是我看到第一個禪宗道場,我對他非常尊敬、非常佩服。我是個修淨土念阿彌陀佛的,我到他那個道場去,如果讚歎念佛好,參禪恐怕沒有把握,如果我要是這樣說法,就破壞人家道場,那就造罪業了。俗話常講,「寧動千江水,不動道人心」,我們到那個地方去是要讚歎人的、是要禮讚的。所以我在他那個道場,不但是在講台上說話,就是私下談話,我對於淨土念佛法門是一字不提,偏讚禪宗,讚歎他的道場,讚歎他的老師,老師是聖一法師。我們是外面來的客人,對他的師父這一讚歎,他們自己的同修信心就增長,我這個老師不錯。

  所以修行成就實在沒有別的,就是對老師的恭敬心,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我們讚歎這個道場,他覺得這個道場是個真正修行的道場,自己歎為稀有,信心增長、信心堅固,領導的老師是真正的善知識,這才幫助他們成就。別人道場請我們去講開示要知道這種態度,絕對不能說自己。當然我這樣讚歎,也有人來問我,他說法師,禪這麼好,你為什麼念佛?這馬上就有人來問我。我就告訴他,我的根性很劣,不如他們,我參禪不能成就,念佛能帶業往生我就很滿意。他們聽了也歡喜。所以許多道場願意請我去講開示,為什麼?我絕對不會破壞他的道場,絕對不會抬高我修學的法門,不會的。

  我在新加坡,演培法師,演培法師也許很多人都認識,他在新加坡二十七年了,他老人家修的是彌勒淨土,我修的是彌陀淨土,不一樣,他求生兜率內院,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到新加坡,這個老人來找我,找我到他道場上去結結法緣,跟大家講講開示。我去了也一樣,我知道他修彌勒淨土,我這個彌陀淨土一字不提,偏讚彌勒淨土。彌勒淨土東西我看得不多,看得很少,我說什麼?我過去讀《華嚴》,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最後參訪的是彌勒菩薩,「彌勒樓閣」。所以我就用《華嚴》教義,特別讚歎彌勒菩薩,希望同修們認真的跟老法師學習,接受老法師的教導,依教奉行,這樣才有成就。所以他們在那裡修了二十多年的彌勒淨土,我們決定不能說那個法門不好,那個法門不容易成就,這是大忌諱。

  現在有些少數的年輕法師,不明瞭這個道理,往往到一個道場他沒有顧忌,偏讚自己所修行,不顧這個道場這些同修們他們過去學的是什麼、修的是什麼,往往使聽眾聽了之後,信心動搖,無所適從,這就是過失,這就錯了。這是說到參學必須要知道的禮節,必須要曉得,僧讚僧,道場興旺,佛法興旺,是我們四眾同修每個人都有這個責任。

  地藏菩薩所表的是孝親尊師,所以一部《地藏經》就是佛門的孝經,我們從這個地方學起,無論哪個宗派、哪個法門,都是從孝親尊師做起。然後把孝親尊師擴大,孝親尊師能夠孝敬一切眾生,這就是觀世音菩薩的法門,觀音菩薩大慈大悲。諸位要曉得,一個不孝親、不尊師的絕對沒有慈悲心。所以慈悲心是從孝敬昇華擴展,這樣拓開來的,這是自行化他的動力,這兩位菩薩代表的這個。我們知道,世間人能夠勤奮的工作,不斷的在精進,什麼力量在推動?我想大家都知道,不外乎名利,有名有利他拼命工作。假如沒有名利可得,你今天還會去工作嗎?我們台灣同胞,為什麼每天這樣精進努力不斷的在工作?你一分工作就有一分報酬,十分工作就有十分報酬,所以你不斷拼命在努力去做。

  佛法,沒有報酬,也沒有名、也沒有利,什麼都沒有,這個自行化他是什麼力量在推動?給諸位說,就是孝敬、慈悲。這個力量是從內發的,不是從外面刺激來的;世間人的努力是外面環境刺激你,你才會動,不刺激就不動了。佛法是內裡面發的,我們要盡孝,我們要修敬,我們要慈悲一切、憐憫一切、救護一切眾生,這個大願力在推動我們,永遠的在精進不懈,這是個大力量。但是慈悲一定要建立在理智的基礎上,不可以感情用事。所以佛門常說,「慈悲為本,方便為門」;但是又說,「慈悲多禍害,方便出下流」。這個話對照起來看,好像非常矛盾。它有道理,就是慈悲、方便要建立在理智的基礎上,要建立在智慧的基礎上,不能感情用事,感情用事,那就是禍害、就是下流;如果是以智慧為基礎,那是真實的功德。因此第三位文殊師利菩薩,他代表的是大智慧,圓滿的智慧,絕對不是迷惑顛倒,絕對不是感情用事。

  最後一位菩薩普賢菩薩,普賢菩薩代表實踐,把孝敬、慈悲、智慧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從我們穿衣吃飯、待人接物,對事、對人、對物都能夠把孝敬,都能夠將慈悲、將智慧,應用在生活上,這叫做普賢菩薩。這是大乘佛法修學的四個大科目,孝敬、慈悲、智慧、實踐,諸位想想,佛教裡頭哪來的迷信?真正是叫我們破迷開悟,然後才能得到離苦得樂。苦從哪裡來的?從迷來的。樂從哪裡來的?從悟來的,覺悟就樂,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我統統清楚、統統明瞭,你自然就快樂。你能夠掌握這個現實,你能夠自在的運用這個現實、支配這個現實,而不是被環境所支配。被環境約束、被環境支配,這個人很痛苦;自己有能力支配環境、支配自己生活,樣樣做得了主宰,他怎麼不幸福、怎麼不快樂?關鍵就在迷悟。這是四大菩薩代表修學的四個綱領。這些話還都是叫我們真正的認識佛法,佛法裡面內容太多了,說之不盡,只舉幾個例子來說。

  我們的時間很短,我們回到今天的講題,今天這個講題我們要求智慧、我們要恢復德能,我們從哪裡下手?這就從三皈。什麼叫做皈、什麼叫做依,也把它認識清楚,皈是回頭、回歸,依是依靠。你真正了解佛法、認識佛陀教育,由衷的敬佩,我要學習,我要做釋迦牟尼佛的學生,我要接受佛陀教育,真正發這個心,這就先拜老師。如果不拜老師來學佛法,這叫盜法,這不是真正的學生。真正學生,像學校,一定報名,一定考取進去,才能夠列入正式的學生,你有學籍。否則的話,充其量你也是個旁聽生,沒有皈依的那是旁聽生,真正皈依是佛的正科的學生,這個皈依是拜老師。既然拜老師,老師一定要把修學的方針、修學的要領教給你,傳授給你,你依照這個方針綱領去修學,這就對了。三皈五戒是佛法修學的總綱領,不管是哪一宗、不管是哪一法門,都離不開這個方向、離不開這個綱領。如果與這個方向、綱領違背,那就不是佛弟子,那你就錯了!

  這個皈戒裡面有三條,就是綱領有三條,第一個是皈依佛,第二個是皈依法,第三個是皈依僧。佛法僧稱之為三寶,可是諸位要知道,佛跟我們傳授的三皈是自性三寶,這個經文出自於《華嚴經》。我們今天念的三皈偈,「自皈依佛,自皈依法,自皈依僧」,這個自是自性,不是別的,統統講的自性三寶,才是你真正皈依處,可不能搞錯了。如果你搞到外面的三寶,那你就心外求法,這個心外求法是外道,佛門的外道,我們叫做門內外,你就搞錯了。過去六祖大師當年在世的時候,大概就已經觀察到,有一些人對於三皈的傳授產生誤會,如果從這個地方產生誤會,你就是一誤到底,佛法教學真實的利益你永遠得不到,你是一迷到底,你不會覺悟。所以大師在講三皈,他不說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他不用這個名詞。因為這個名詞是梵語,他把它完全意思說出來,皈依覺,覺悟的覺;皈依正,邪正的正;皈依淨,清淨的淨。然後他老人家解釋,「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這一解釋,我們對這三皈的意思就很清楚明瞭了。

  皈依佛是從迷惑顛倒回歸要依靠自性覺,換句話說,我們對人、對事、對物要覺而不迷,這叫皈依佛,可不能錯了。皈依法,法是正知正見,換句話說,從錯誤的思想、見解回過頭來,依正確的知見,這個叫皈依法。所謂正確,什麼是正確?你自性的知見是正確的。不是跟著別人走,不是人家說什麼我們就跟著人家跑,那就錯了。《法華經》上講「入佛知見」,這是法寶,是自性的正知正見。僧是清淨的意思,所謂六根清淨,一塵不染,從我們染污的心理、染污的思想、染污的見解回過頭來依清淨心,這叫皈依僧。所以三寶是自性三寶,第一個覺而不迷,第二個正而不邪,第三個是淨而不染。

  那我們要問了,假如有人問你,你學佛了,佛是什麼你要能答得出來,佛是佛陀的教育。佛經裡面講的是什麼?講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是生活環境,人生是我本人,就是說的我本人與我生活環境的真實相。佛法所求的是什麼?是究竟圓滿的智慧。佛法所修的是什麼?是覺正淨。你要樣樣答得出來,簡單明瞭,不叫人懷疑、不叫人迷惑。用什麼方法修覺正淨?那方法就很多,所謂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這都是方法。這些方法統統修覺正淨,參禪修覺正淨,持咒修覺正淨,念佛還是修覺正淨,讀經也修覺正淨。你才知道,法門平等,無有高下,因為每個法門統統修的是覺正淨,離開覺正淨就不是佛法。覺正淨達到圓滿的程度就叫做成佛。

  諸位要知道,前面說過佛法是教育,教育有學位,像我們現在世間這個教育,最高的學位是博士,其次的碩士,再其次的學士,這個三種不同的學位。在佛門裡面亦復如是,名稱不一樣,佛法裡面最高的學位叫佛陀,所以人人都可以稱佛,像我們這世間人人都可以拿到博士學位,佛陀是學位的名稱;菩薩也是學位的名稱,像碩士,低一級;阿羅漢又低一級,像學士一樣的。所以佛法,剛才講了,所求是究竟圓滿的智慧,這個名詞在佛教裡面所講的是無上正等正覺。無上正等正覺可以把它分成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正覺,第二個階段是正等正覺,第三個是無上正等正覺,這是講修學的課程,這是課程真實的標準。

  如果你得到正覺,你就叫做阿羅漢,阿羅漢的學位就拿到;如果你修到正等正覺,你就拿到菩薩的學位;如過再往上去修成了無上正等正覺,你就拿到佛陀的學位。所以佛、菩薩、羅漢是佛陀教育學位的名稱,這個要知道。所以這覺正淨它有程度淺深不同,淺的就是正覺,再深一層的是正等正覺,最深的、究竟圓滿的叫無上正等正覺。我們學佛四眾同修都要把它認識清楚、要把它看明白,決定不能夠有差錯。然後佛教在全世界弘揚決定沒有障礙,而且會被一切大眾歡喜接受,即使其他宗教徒也不例外。我在國內外接觸天主教的神父、基督教的牧師,他們跟我很談得來,他們覺得我跟他談的佛法他都能接受、都歡喜接受,為什麼?不迷信,絲毫迷信的跡象都找不到。

  但是覺正淨實在講有沒有標準?怎樣才是覺?我現在覺了沒有?思想、見解什麼是正確?我今天對宇宙人生的想法、看法正不正確?自以為正確,這個不行。諸位一定要明白,覺正淨是一而三,三而一,是分不開的。覺悟了,思想、見解一定正確,心地一定清淨;思想、見解正確,這個人一定覺悟,他一定不迷惑;心地清淨的人一定是正知正見,一定是大徹大悟,所以一而三、三而一。因此在佛法修學的方式裡面,有一些人在三個方針裡頭他取一個,一個成就了,其他的統統都圓滿得到。

  譬如在中國的禪宗、性宗,它們偏重在覺門,禪宗的修學目標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他走的是覺門。假如我們說三個覺正淨是三門,他走的是覺門,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他走這個門。教下,除禪宗之外都叫教下,教下是依據經典,換句話說,它有教科書,由淺而深次第修學,這是教下。教下它要求的是大開圓解,大開圓解跟禪宗的明心見性是一樣的。大開圓解之後,他對於宇宙人生的看法、想法就正確,絕對不會錯誤,他走的是正門,他走這個門,正而不邪。淨土宗跟密宗這兩個宗派走的是同樣一個門,是淨門,專門修清淨心。所以淨土宗一心不亂,修清淨心;密宗講的三密相應,相應了心就清淨,他走的是淨門。所以這宗派很多,他們修學重點不相同。但是一法成就一切都成就了,《華嚴》上所說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這是事實,這是真實的,不是虛妄的。因此我們所依的理論不相同,方針不一樣,方法不一樣,我們所達到的目標,覺正淨,是絕對相同,我們所求的圓滿的智慧是決定相同。所以才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任何一個法門都值得我們讚歎,都值得我們去尊敬的,這是同修們必須要知道的。

  這是三自皈,就是自性三寶才是我們真正的皈依處。除自性三寶之外,我們要談一談住世三寶,這是講形像,佛現在不在世間了,佛的形像在世間。住世三寶的功德也很大,它功德在哪裡?它常常提醒我們三自皈。如果沒有自性三寶,要知道我們凡夫無始劫以來,煩惱、習氣非常之重,一轉眼之間就迷了,什麼人提醒自己覺悟?腦子裡面所想的都是些邪知邪見,什麼人提醒我們正知正見?這要靠住世三寶。所以佛的弟子們、佛的學生,我們家裡面供養佛菩薩的形像,供養的目的有兩個,第一個是不忘本,報本反始。佛是建立佛陀教育的創始人,是我們第一個老師,我們對於這個老師都念念不忘,眼前的老師我們怎麼不尊敬?當然會尊敬。如同我們中國人懷念祖先,我們家裡供祖先的牌位,祖先牌位在家裡面可以跟佛像供在一起,祖先是我們的親人,佛是我們的老師,孝親尊師,所以可以供在一起,這叫報本反始。我們遠祖我們這樣的敬重他,眼前父母沒有不孝順的。三千年前的老師我們還這樣尊敬、這樣懷念,眼前的老師哪有不敬愛、哪有不尊重的道理!這是教育,身化教育,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要提倡。你在家裡面天天敬祖先、敬老師,你家裡面的子弟看到你,這個印象從小就種在他心裡面、心目當中,他將來會孝親,他將來會尊師。

  第二個意義是見賢思齊,一看到佛,他是凡夫,他能成佛,我也應該成佛。見到佛像提醒我們覺而不迷,我們怎麼能成佛?一定要覺而不迷,這才行。菩薩是佛弟子,是僧寶,菩薩僧,見到僧寶我們就立刻想到身心清淨,所謂六根清淨,一塵不染,它給我們這麼大的幫助。見到經書,這個經書現在方便,或是書寫、或是我們這樣印出來,你鑲一個鏡框掛在佛堂,這是經文,法寶,見到法寶就想到我要正而不邪。所以形式三寶、住世三寶,它是時時刻刻提醒我們自己覺正淨,提醒我們自己不忘修學的三大綱領,這個功德非常大。所以佛法如果沒有住持三寶,佛法在這個世間就會斷滅。佛法之所以能夠存在、能夠傳承,依賴住世三寶,我們要知道住世三寶真正恩德之所在,這個不迷信。我們供養住持三寶,住世的三寶,因為它是教化眾生的,是建立這個世間佛教教育,我們應該盡心盡力來幫助它、來護持它,使這個教育能夠在這個世界普遍的推展、推廣,能夠真正做到廣度眾生。社會的和諧、世界的和平才真的有實現的可能,我們自身、家庭才能夠得到真正的幸福美滿,三皈真正的意思是在此地。

  今天在此地跟諸位說明了,就是把三皈傳授給大家,希望大家要認識,要牢牢的記住,我們學佛修的就是覺正淨。我們的病就是迷、邪(邪知邪見)、污染,心地污染、精神污染、思想污染、見解污染,我們離開這些污染恢復到清淨。這是我們修學的總綱領,是佛教學的方針,這是大方針,永遠不會變更的。明天我們有一個皈依的儀式,儀式是簡單隆重,我在此地跟大家做一個證明,只是做證明,這是諸位要記住,而不是皈依我的。說我們皈依某個法師,這是錯誤的,千萬不要有這個錯誤的念頭,這個錯誤,就是剛才講,邪知邪見。我們要翻邪歸正、我們要正知正見,我們是皈依自性三寶,不是皈依某一個人的。我是僧團的一員,是代表僧團把佛教學的方針、修學的綱領傳授給你,你是三寶弟子。不可以說我皈依某個人的。如果說我皈依某個人,這個問題嚴重了,嚴重到什麼程度?嚴重到你不皈依還好,沒事;一皈依,皈依到地獄去,皈到阿鼻地獄去,這很冤枉。

  怎麼說皈到阿鼻地獄去了?我們舉一個例子,現在我們的社會是政黨政治,譬如說政黨,你參加政黨,你要做個黨員,黨部一定會派一個資深的黨員來監誓,你要宣誓入黨。這個三皈依就是宣誓,宣誓我要做一個佛弟子,佛門裡也派一個資深的三寶弟子來給你監誓。好了,你這下誤會,我皈依哪個?皈依那個人。黨部派一個人來給你監誓,你沒有皈依這個黨,是皈依某個人,他成立一個小黨。這個人去監誓他成一個小黨,那個人到那邊去監誓又成立一個小黨,豈不是把這個政黨分化掉?我們知道它的後果,黨部一定把這個人開除黨籍,這必然的。你們諸位同修要注意,如果皈依某個法師,這個法師跟你自己都會被佛菩薩開除佛籍,成佛沒指望。誤會太久了、太深了,明朝末年就有這個現象,這是深深感慨的。佛法今天不團結,為什麼不團結?每個法師都有信徒,都變成一個黨派,彼此不能夠互助、不能夠合作。比不上其他宗教,其他宗教的團結超過我們佛法太多了,這是我們要認識的。

  所以佛教之衰,甚至於佛教將來到毀滅,最大的過失在哪裡?在皈依、在傳戒不如法,製造和合僧團裡面的分裂,這個罪過非常之重。我們出家同修要特別注意,你們給人受持三皈要講清楚,你是皈依三寶,不是皈依我,我是三寶的一員來傳授三皈,來給你做證明,是證明的阿闍梨,不可以說皈依本師。本師是釋迦牟尼佛,你怎麼可以取釋迦牟尼佛的地位而代之?這個不可以的。本師只有一個釋迦牟尼佛,極樂世界也只有一個阿彌陀佛,非常的要緊。所以明天我們舉行一個簡單隆重的儀式,這個三皈意義今天已經跟大家講圓滿、講清楚,已經諸位統統都受了。那形式不形式那是其次,無論是哪一位法師給你主持的形式都是一樣的,我們都要尊重,內容是相同的、不會變更的。

  我們在弘一大師《五戒相經箋要》的後面,他老人家講得很清楚、很明白,三皈許多人錯誤、錯了。印光大師在「上海護國息災法會開示」裡面也講得很清楚。可是現在我看到有一些本子,印光大師後面那一段話被人刪掉,這不知道是什麼人做的。我們在香港看到的本子有,這一段文有,老法師後面開示說,三皈是皈依三寶,不是皈依我一個人,我一個人是代表三寶傳授三皈與大家,都交代得很清楚。所以你們同修要記住,人家問你,你皈依什麼人?說我皈依三寶,我是三寶弟子。什麼人給你做證明的?你可以說淨空法師給我做證明的,這就對了,這就沒有錯。如果你要是誤會了,我皈依淨空法師。我絕對不承認,為什麼?我不敢破壞和合僧團,破壞和合僧團罪過是在阿鼻地獄,我不願意去,你們將來去,我們界線劃清楚,我不會受你連累的。這個時間過得非常快,時間就到了,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下面的文『具足眾戒,不犯威儀』,底下這一段明天可以把它講圓滿。謝謝諸位,我們明天再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