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三重正義講堂開示  悟道法師主講  (共一集)  2010/7/3  台灣新北市三重正義講堂  檔名:WD21-038-0001

  在三重這個地區要找這麼大的一個地方,的確是不好找,可能找的比較小一點。因緣是如此,我們也只能隨緣。大家長期在此地共修,我們也求佛力加持,希望能夠在附近找到一個比較夠用的地方。

  晚上我們跟大家來學習《無量壽經》第二十八品「大士神光」,在經文裡面佛特別介紹觀音勢至,也就是我們平常講的西方三聖。觀音勢至是阿彌陀佛的助手,幫助佛接引十方念佛的眾生往生到淨土。在《無量壽經》這品經的經文不長,特別也提到觀世音菩薩。在這個經文裡面,佛也跟我們講,「世間善男子、善女人,若有急難恐怖,但自歸命觀世音菩薩,無不得解脫者」,有這個經文。具體比較詳細的內容就是在觀音三經,在顯教的經典,第一部就是《華嚴經.觀自在章》,第二部就是《楞嚴經.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第三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妙法蓮華經》,我們簡稱《法華經》當中的第二十五品「普門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這個「普門品」讀誦的人比較多,所以講到「普門品」,幾乎學佛的居士大家都知道,縱然沒有讀過「普門品」,也聽說過。對於其他兩部,《楞嚴經.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跟《華嚴經.觀自在菩薩章》,聽說的人就比較少。最近我們淨老和尚講《華嚴》,觀自在菩薩這一章是在《華嚴經》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第二十七參。另外《楞嚴經》是第二十五圓通這一章「圓通章」,這是《楞嚴經》的部分。這個三部,我們一般稱為觀音三經,這是顯教經典。密教的經典就更多了,密宗經典講到觀音菩薩的經非常之多。晚上我們很簡單的,利用這一點時間來跟大家報告「觀自在菩薩章」,這是出在《華嚴經》。我們也沒有時間把整章經文詳細跟大家來學習,我們在裡面把重要的經文,我們挑幾段來跟大家報告。這個經文我還是念個一、二段,主要的經文念一遍,《普賢行願品疏》:

  【觀自在菩薩章】

  【善男子。我恆住此大悲行門。常在一切諸如來所。普現一切諸眾生前。隨所應化而為利益。或以布施攝取眾生。或以愛語攝取眾生。或以利行攝取眾生。或以同事攝取眾生。或現種種微妙色身攝取眾生。或現種種不思議色淨光明網攝取眾生。或以音聲善巧言辭。或以威儀勝妙方便。或為說法。或現神變。令其開悟而得成熟。或為化現種種色相。種種族姓。種種生處。同類之形。與其共居而成熟之。】

  這一段經文就是菩薩住在『大悲行門』。『常在一切諸如來所,普現一切諸眾生前,隨所應化而為利益』。這個就是《普門品》講的,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身,普門示現,應以什麼身得度,菩薩他就現什麼身來為眾生說法。說法的方式非常的多,不是只有一種方式,可以說這個方式是無量無邊的。經文舉出幾個代表,一開始就跟我們講四攝法,菩薩的四攝法。菩薩四攝法第一就是布施,『或以布施攝取眾生』,這是講布施。這個四攝法的布施,跟菩薩六度第一度布施,同樣都擺在第一個,但是它的意義有不同。六度的布施,主要是針對自己,斷自己貪心的,把自己的慳貪心布施掉,用布施,布施就是捨,捨是放下,放下我們的慳貪心。所以布施它的目的在對治我們的慳貪心,這是六度第一度,針對斷自己的慳貪煩惱。

  四攝法的布施是利益眾生的。四攝法的布施就是跟眾生結緣,我們一般講送禮,眾生他需要、他喜歡的,你送他跟他結緣,菩薩要跟他講經說法,要幫助他來學佛,他就比較容易能接受了。所以,「以布施攝取眾生」,是菩薩度眾生的一種方法、手段。因此我們淨老和尚這些年在海內外弘法,特別提倡多元文化,跟其他宗教的往來,都是採取菩薩四攝法的布施攝。像跟新加坡的九大宗教互相往來,我們必須先主動去送一些禮物跟他們結結緣,這樣很成功的在新加坡團結了九大宗教。這是我們淨老和尚以菩薩布施攝的方法,實際上做給我們看,我們在這個當中也學習到跟眾生結緣、布施。雖然我們還沒有開悟證果,但是現在可以就我們現前的因緣來做,我們一般講結緣。菩薩的示現也都是教導我們來學習。

  『或以愛語攝取眾生』。「愛語」也非常重要,愛語就是能夠讓眾生他接受,他能夠理解的,他歡喜聽的,愛護眾生的言語,這樣來攝取眾生。愛語,我們現在要學習講話的藝術,這就非常重要了,這是講話的藝術。所以孔老夫子他把言語,在四科的教學當中列為第二科,第一是德行,第二就是言語,第三政事,第四文學,言語學非常重要,這個不能不學習。具體的我們在《十善業道經》講,不妄語、不綺語、不兩舌、不惡口,如果能夠做到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講話就是愛語。主要不惡口,這個就非常重要。所謂愛語,也並不是說我們去講一些甜言蜜語,那些聽了很肉麻的話,也不是,就是我們講話,人家聽了舒服,能接受。講話要大家能接受,這個惡口的習氣是第一個要改的。現在人實在講沒人教,不會講話,講話常常有惡口的習氣,他自己不知道。他自己認為我講話就是這樣,我講話很直,我也沒有惡意。是,我們沒有惡意,但是講出來的話人家聽了不舒服,人家聽了心裡難受。你說他聽了心裡不舒服,難受,他會不會接受?這個我們就知道,他不能接受。他不能接受,你要攝取眾生當然也就達不到了,你就沒有用愛語來攝取眾生,這個是我們必定要知道的。因此「以愛語攝取眾生」,這個是我們要多多來學習,這是講話的藝術。

  最近我看蔡老師他有講一個「講話的藝術」,這個我還沒有聽,我是看到光碟有這麼一個題目「講話的藝術」。或許我們同修當中有人聽過了,還沒有聽的,我建議也可以聽聽,學習學習講話的藝術。同樣一句話,我們講的口氣不一樣,人家聽了感受就不一樣,因此我們要注意愛語。過去我自己也沒有留意這個事情,以前在圖書館,有一次老和尚就跟我講,他說你講話,讓人家聽了心裡難受。我說我沒有那個意思,我沒有意思講話去傷人。他說你是沒有那個意思,但是你講話那個口氣,讓人家聽了就是那種感覺。從那個時候我就開始注意,我自己講話語氣上、用詞上,有時候用詞用的不對,用的詞比較尖銳,人家聽了好像感覺不是滋味。後來我就比較留意用詞,用什麼樣的言詞。現在我們看到很多人,他心不是不好,其實你說他不發心?他很發心,他比誰都發心、比誰都熱心,但是就是講話口氣不好,讓人家聽了心裡不舒服,不舒服,恐怕就會產生很多誤會、很多衝突,這些問題就出現了。所以觀音菩薩以愛語攝取眾生,我們也要學習,我們讀了這個經文,我們就要懂得怎麼來學習,這個我們就有受用。看菩薩他怎麼去幫助眾生,我們來學習。這是以愛語攝取眾生。

  這個講起來也是非常多的,在《文昌帝君陰騭文》裡面也有講到,「出言要順人心」,出言就是我們講話,有時候要隨順一般人他的心理。愛語,《安士全書.文昌帝君陰騭文》也有講到,「出言要順人心」。它裡面也有舉出一個公案,就是以前有個皇帝,有一天請了一個高僧,他跟這個高僧講,聽到佛門要持齋、要吃素,他說現在對我來講還有困難,齋也持不來,這個怎麼辦?如果現在一個總統來跟你這麼講,你怎麼回答他?如果你跟他講,你這個不行,你吃牠半斤,還牠八兩,將來你下地獄。如果你這樣跟他講,他心裡會不會很舒服?是,他已經學佛,也明白這個道理,但是他現在吃素還吃不來,那我們這樣跟他講,他心裡會不會難過?我想應該會難過。但是這個高僧就是跟一般人不一樣,這個高僧就跟他講,你當皇帝,一國之主,你只要一個政策是好的,利益萬民,勝過持齋就太多太多了。一般的老百姓,因為他沒有辦法做這麼大的善事,所以佛教他們積功累德,修善事,要吃素持齋。你只要把這個國家治理好,你一個好的政策,利益萬民,這個功德勝過持齋太多了,何必去計較一餐的齋飯?皇帝聽了,法喜充滿,歡喜來護持佛法。所以這個就是出言要順人心。

  我們遇到有些人他因緣成熟,他條件可以,我們勸他持齋,勸他戒殺吃素放生。有些人,譬如富貴人家,目前他還做不到,我們先隨順他,他能做到的,先跟他講,他還做不到的,我們就先不提。所以過去李炳南老居士在台中蓮社講經,他有三不勸,第一不勸人家吃素,第二不勸人家受戒,第三不勸人家出家,他三不勸。勸大家來聽經,經的這些道理聽明白了,要吃素,要受戒,要出家,那是你自己發心,他不主動去勸,不主動勸。所以這些都是屬於愛語的範圍,愛語攝取眾生。如果他是剛剛接觸佛門的人,你一下子叫他吃素,恐怕他就不敢來了,他會覺得我現在還做不到,等到我哪天能做到,我才來。受戒、出家也是一樣,你叫他受戒、叫他出家,他嚇得都不敢來了。他會回答,這個我現在還做不到,等以後我能做到了,我再來。所以李老師他有三不勸,這是我們要學習的。

  『或以利行攝取眾生』。「利行」就是對眾生有利益的這些行為、這些做法,這叫利行。有利益的事情,這個利益也分很多方面,這個利益是針對眾生有幫助的,對他有好處的。像現在我們淨老和尚在推廣《弟子規》,《弟子規》主要也是利行,對眾生有利益的這些種種行為來攝取眾生,現在也得到很多的迴響。這是菩薩以利行攝取眾生。現在我們這個道場,聽說都有供養齋飯給一般社會大眾來結緣,這個也是屬於利行的一種。另外還有很多方面,像現在老人關懷、臨終助念,這些也都是屬於利行。特別臨終助念,也是可以接引很多人來學佛。一般人,平常你勸他來聽經,他未必有這個意願來。但是自己的親人病重,過世往生,這個時候他的心情跟平常又不一樣,如果這個時候有人去安慰他,去幫他助念,度往生者的親屬來學佛,這個就比較容易。有很多人,他是這個因緣進入佛門的,這個也是屬於利行。

  『或以同事攝取眾生』。「同事」就是跟眾生做同樣的事情,這個同事攝範圍非常廣。目前我們能夠跟眾生同事的就是善的部分,我們可以跟他同事,因為我們現在還是凡夫,還沒有修到觀音菩薩這個境界。觀音菩薩這個境界,善的他可以同事,惡的他也是可以跟他同事,譬如眾生在做殺生的事情,菩薩也跟他去幹殺生的行業。殺盜淫妄,這在《楞嚴經》佛也講,菩薩、羅漢都應化在這個世間度化眾生,連殺盜淫妄這些造惡業的眾生,他都會去示現跟他同事,去度化這些人。這個造善業的,我們跟他同事,沒有問題;造惡業的,我們現在沒有這個功夫,等到你明心見性以後才有這個能力。所以這個同事攝,要根據我們現前的程度來同事。這是講觀音菩薩以這個四攝法來接引幫助眾生。

  『或現種種微妙色身攝取眾生,或現種種不思議色淨光明網攝取眾生』。這兩段經文就是《普門品》講的三十二應身,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來幫助眾生。這個身就是各種不同的身分,男女老少,在家出家,各行各業,包括其他宗教,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所以我們淨老和尚在講《華嚴經》的時候,也特別提到這一點,特別是跟其他宗教往來。日本中村康隆老和尚,有一年我們老和尚去訪問,這個中村康隆老和尚也講,他說所有宗教的教主都是觀音菩薩的化身。他的徒弟聽到之後,跟我們淨老和尚講,他說這個老和尚從來沒有講過,他們是第一次聽到他這麼講。根據《普門品》,這個經典的依據,我們可以理解,這是有經文的依據。所以菩薩他什麼身分,他都能夠示現。

  『或以音聲善巧言辭,或以威儀勝妙方便,或為說法,或現神變令其開悟而得成熟,或為化現種種色相、種種族姓、種種生處、同類之形,與其共居而成熟之』。這一段經文,我們也大概能夠體會,就是在示現種種身分,當然這個當中有「音聲善巧言辭」,這個音聲就是講話,善巧言辭要智慧,所以這些也是我們要學習的地方,我們跟人家講佛法,也需要用這個善巧的言辭。「或以威儀勝妙方便」,這是用這個身,身體,身體的威儀。這個威儀當中有勝妙方便,勝是殊勝,妙是微妙,最重要還是在一個方便。威儀,我們一想到威儀,就會想到坐在那裡很嚴肅,不苟言笑,這是威儀。這個是威儀沒有錯,但是這是一種方式,看在什麼樣的場合、什麼樣的對象,需要這樣的一個威儀。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的威儀,不同的方便,譬如不同的國家地區,你到了不同的國家地區,有不同的風俗民情,你這個威儀,就是你這個身體,包括我們穿著,都必須有一些方便,當地的人他比較歡喜接受。這是我們淨老和尚常常講,在《認識佛教》也常講,佛法就是要本土化、要現代化。本土化就是到任何一個地區,都適合他們當地的、本土的,那個地區的人他才樂意來接受。

  現代化,就是現代人,現代人他能接受的。因此我們看到老和尚在歐美地區,他以前買的帽子都跟洋人戴的一樣,洋人他們習慣戴的那個帽子,他就戴跟他們一樣的,譬如到美國去,他會戴那個。以前在圖書館,老和尚也叫我幫他買運動褲(我心裡想出家人怎麼買運動褲?我又不敢問),他說要帶去美國的。我也不敢問,自己參了很久才參透,原來師父帶這個是要去度洋人的,穿那個洋人他看了才歡喜,他是這個用意。他離開那個地區,他就把這個收起來。有一次我到長春素食餐廳去吃飯,老和尚他到澳洲都戴一般好像鴨舌帽的帽子。有位老和尚看到我就說,出家人戴這個不如法,要戴斗笠。我想一想,在中國地區是應該戴斗笠,在台灣,我們應該去買斗笠來戴。所以在任何地區,都有它的風俗民情,我們要適應那個地區的風習民情,這個都是屬於威儀勝妙方便,這一點也是我們要多多學習的。老和尚也常常跟我們提示這一點,佛法從印度傳到中國,這些印度的高僧一到中國,蓋的道場,就是蓋中國宮殿式的,穿的衣服就是中國人習慣穿的,這樣佛法、佛教的文化已經深入中國文化裡面,已經深入了。在中國本土的是儒家跟道家,佛法傳到中國來也變成本土的,就是已經跟儒道融合為一家,這個我們都要留意的。

  『或為說法,或現神變令其開悟』。示現種種威儀,音聲善巧言辭,目的都是說法。說法有言語的說法,音聲就是講話,有音聲的,言辭,這樣的說法,這叫言教。沒有聲音的,譬如身體的動作、表現,這是沒有聲音的說法,看到你的身相威儀。威儀,我們總是要讓眾生感受到清涼解脫自在,所以這個也要注意到。威儀不是說很嚴肅,嚴肅是需要的,但是嚴肅當中他有輕鬆的一面、有自在的一面。不然我們很嚴肅,大家都繃得緊緊的,就像木頭一樣,那就不自在了。那就不能稱為觀自在,要叫做觀不自在。自在,我們看羅漢像、菩薩像,他們很自在,他們表現在生活有嚴肅的一面,也有輕鬆的一面,這個我們也要知道。

  另外,「或現神變」,神變就是神通變化。神通變化,我們在生活當中時時刻刻都會接觸到。像江逸子老師他畫的「地獄變相圖」,現在又畫「極樂世界變相圖」,那個變相,就是叫神變。江老師他說他畫「地獄變相圖」,以前李老師跟他講,你就用藝術去說法,他這個說法叫做無言說法。無言就是沒有音聲的,因為圖畫畫在那裡,讓大家自己看,自己感受,自己去體會,他沒有言說的。所以江老師他也講,以前李老師就勸他用畫畫去說法,這個叫無言說法,沒有言語的講經說法,這個也是一種方式。這個都是屬於神變,就是很多變化、變通,這個統統包括在這句裡面。所以神變,我們也不要想成,突然變個像孫悟空七十二變,那是神變沒有錯,但是我們在生活當中種種的善巧,通權達變,這個都是屬於神變。譬如辦事情有時候你不能一成不變,因為一成不變有時候遇到事情,你就沒有辦法去辦,辦不通,這個時候你就要懂得通權達變,這個也是屬於神變。「令其開悟」,目的就是要讓眾生開悟,明心見性,大徹大悟,這是不管修哪個法門,最終的目標就是這個。『而得成熟』。

  下面講,『或為化現種種色相、種種族姓、種種生處、同類之形,與其共居而成熟之』。「共居」就是菩薩與我們同在,菩薩沒有離開我們,共同居住在一起。所以我們六道裡面,這個世界叫做凡聖同居土,我們是凡夫,同時有羅漢、有緣覺、有菩薩、有佛跟我們共同居住在一起。他跟我們共同居住在一起,他是隨類化身,隨類應化來的,示現種種不同的身分來幫助眾生開悟。我們再看下面的經文:

  【善男子。我修習此大悲行門。願常救護一切眾生令離諸怖。所謂願一切眾生離險道怖。離熱惱怖。離迷惑怖。離繫縛怖。離殺害怖。離王官怖。離貧窮怖。離不活怖。離惡名怖。離於死怖。離諸病怖。離懈怠怖。離黑暗怖。離遷移怖。離愛別怖。離怨會怖。離逼迫身怖。離逼迫心怖。離憂悲愁歎怖。離所求不得怖。離大眾威德怖。離流轉惡趣怖。】

  這一大段經文是觀音菩薩他修習的『大悲行門』。「大悲」,悲能拔苦,慈能與樂,大慈大悲。大慈大悲,菩薩發願『常救護一切眾生令離諸怖』,「怖」就是恐怖。特別我們現在生活在這個時代,這些都是我們生活當中會遭遇到的,遭遇到這些事情,當然我們心裡都有恐怖。說沒有恐怖的人,我不相信。說沒有恐怖,是他還沒有遇到,他不知道自己有恐怖,他是自己有恐怖,但是他自己不知道自己有恐怖。實際上在六道生死輪迴的眾生,哪個人不恐怖?都有。菩薩示現在世間就是幫助我們離開這些恐怖的,這是他的願,他的願力。

  下面,這是舉出我們生活當中幾個例子。『所謂願一切眾生離險道怖』,「願」就是願望,希望一切眾生都遠離險道怖。「險」是危險,險道的範圍就太多了。在我們身心兩方面都有險道,讓我們有危險的,危險就是喪失生命,最恐怖的就是斷我們的法身慧命,這個道是最危險的。『離熱惱怖』。「熱惱」,特別現在夏天,如果大家沒有吹冷氣,我看大家坐在這裡就很熱惱,身體很熱,發熱,惱,就生煩惱。這是身體感受的熱惱。另外還有心理的熱惱,心理的熱惱就是發脾氣,生煩惱,這是熱惱。這個熱惱也是很恐怖的,我們都希望能夠遠離。

  『離迷惑怖』。「迷惑」就是迷惑顛倒,我們迷惑顛倒,這個也是很恐怖。我們都希望臨命終的時候,心不顛倒,《彌陀經》講「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可見得我們臨終不能夠迷惑顛倒,如果我們臨終迷惑顛倒,那就不能往生了。要臨終不迷惑顛倒,我們平常就要修,平常就要修不迷惑顛倒,臨終才能夠遠離顛倒。要怎麼樣修?就是要念佛,特別我們有恐怖時,念觀音菩薩,觀音菩薩會加持,幫助我們遠離這些迷惑顛倒,這些恐怖。

  『離繫縛怖』。「繫縛」,我們沒有去體會,就好像不覺得恐怖,如果深入去體會、理解,這個也是我們每個人都無法避免的。繫縛,譬如被人家抓起來、綁起來,這個很恐怖,這個當然我們都知道,我們現在沒有被綁起來,也沒有人把我們抓起來,但是還有比被綁起來、抓起來更恐怖的,就是什麼?你自己的家親眷屬,他繫縛你的身心,你放不下。所以佛在《四十二章經》也講,他說「牢獄有散釋之期,妻子無遠離之念」。意思就是說被抓去關,還有被放出來的時間。這個牢獄,你說一個人,他被抓去監牢獄關,他會很喜歡那個地方嗎?應該不會,他不得已被抓到去關的,被繫縛在那個地方,他也是盼望早一天離開那個繫縛。所以牢獄有散釋之期,監牢獄有解散,有被釋放的時候。人於妻子無遠離之念,對自己的家庭,妻子兒女,那是生生世世都被繫縛在那個地方,從來沒有動一個念頭要遠離,要出離。但是人被抓去關在監牢獄,那是一心一意想要出離,希望早一天出離。所以牢獄有散釋之期,妻子無遠離之念,這個繫縛,我們聽到這裡,大家就開始會恐怖了。我們念到這個地方,知道這個道理,我們要怎麼辦?現在又不能離開家庭,怎麼樣離這個繫縛怖?就是要念觀音菩薩。你念觀音菩薩,雖然你身沒有離開家庭,但是心能夠離開這個繫縛,你就遠離這個恐怖。

  『離殺害怖』。「殺害」,就是被人殺了,被人害了,被人陷害。這個我們在生活當中,也都會有這種威脅的存在,特別在現在這個時代。『離王官怖』。「王官」就是政府、官員,譬如犯罪,或者犯了王法,要被抓起來,要被判刑,受到政府官員這種逼迫威脅的恐怖。『離貧窮怖』。「貧窮」,也是很恐怖。人窮得,誰都不願意貧窮,因為這個窮日子、苦日子,過得真的是很恐怖。以前我小時候,家庭經濟不好,真的貧窮也滿恐怖的,有時候三餐都不濟,這個的確都會有這種怖畏的心理,這是物質上的貧窮。精神上的貧窮,那更恐怖。現在有很多很有錢的人,他物質不貧窮,但是他的精神生活非常貧窮,這個更恐怖。如果物質生活很貧窮,精神生活很富足,這樣他還能過得很快樂。像孔老夫子的學生顏回,他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窮得連個碗都沒有,別人看到,他這個生活怎麼過?但是他卻過得很快樂,為什麼?他知足,他明白道理,他學聖賢之道,他的精神生活非常的充實,他沒有憂慮。所以貧窮,物質的缺乏,還不是真正的恐怖,精神上的貧窮,那是真正的恐怖。為什麼?精神的貧窮,縱然物質很有錢,地位很高、很有錢,但是精神生活很貧乏。為什麼貧乏?不學聖賢之道,他就很苦了,所謂富而不樂,他雖然有財富,但是他日子過得並不快樂,那就很恐怖了。

  『離不活怖』。「活」就是生活,不能再生活了,那這個很恐怖。我們現在都會感受到這個「離不活怖」,我們現在這個生活的確過得非常的不安。『離惡名怖』。「惡名」就是不好的名聲,現在在社會上有人專門去舉出人家的惡事,讓這個惡名傳播出去,用這個來威脅。譬如現在有專門找人家隱私的,找出他有哪些把柄,然後就來威脅、勒索,要給他多少錢,不然他什麼相片,什麼要給你放出來,那就惡名昭彰,這個就很恐怖。念觀音菩薩,菩薩幫助我們離這個惡名怖。

  『離於死怖』。「死」是很恐怖的。有很多人說,我不怕死。現在講的不算,快要死的時候,看你怕不怕?如果死到臨頭,恐怕就會很恐怖。所以我們現在也不要笑話臨命終的人他放不下,因為我們去幫他助念,是他要死,不是我要死;是他要死,所以我們不恐怖。他恐怖,我們要勸他,不要怕,放下。其實沒有輪到我們自己,我們當然講的很輕鬆。如果到那一天,我們自己躺在那裡快要斷氣的時候,我們是不是很自在放下?現在講都不算。現在講不算,到時才會知道個中滋味,不相信試看看,看哪個人不怕死。會怕,我都怕得要命,坦白跟大家講,我也很怕死,這是真的,所以我們要念佛、念觀音。你怕就要念,念了,你才不會怕。你不念,你就有怖。

  『離諸病怖』。「病」,可怕不可怕?有人說,我不怕。那也是騙人的,你不怕,生病了,你有這個膽量,不要去找醫生?試看看。還沒有生病,當然他不怕,病了就不一樣。病了,那個病苦在給你折磨,看你怕不怕?有膽量就不要去找醫生。怕!不但在家人怕,我們出家人也很怕,我今天早上也去看醫生,所以我也很怕。因為我病了兩次,兩次瀕死的經驗,所以我有經驗的。以前我也是會說大聲話,天不怕,地不怕,但是到那個時候,自己做不了主,這是我的經驗談。所以還沒有到那個時候,大聲話不要講。所以這個病也很恐怖,有時候特別我們去醫院,去西醫檢查,我去照胃鏡,我們沈醫師今天也有來,我第一次到八一七醫院,就是他給我安排照胃鏡的,那個管子這麼粗,好像在下地獄一樣,叫兩個阿兵哥幫我弄。你去醫院檢查,你會提心吊膽,會不會檢查到絕症,會不會?會不會擔心這個問題?不會?我不相信。被檢查到絕症,就等於被判死刑了。會不會恐怖?會!怎麼辦?你要念觀音菩薩,離諸病怖。我現在常常生病,但是生病就要多念觀音菩薩。

  『離懈怠怖』。「懈怠」就是懶惰、懈怠。這個懈怠也是造成我們道業不能成就的一個很主要因素。『離黑暗怖』。「黑暗」,我們現在就是一個黑暗的時代,邪知邪見。《彌陀經》講「五濁惡世」,正法很微弱,邪法非常熾盛,是一個黑暗的時代。『離遷移怖』。「遷移」也是很恐怖。剛才好像房東來講,他希望我們早一點搬家,找地方。他說要幫忙找一下,不然我們佛堂在這邊,障礙他們去整修,他們要損失很多錢。佛堂,你在附近能找到這麼大的地方嗎?不太好找,搬遷,要移開,當然就有很多不便。所以我們現在在這裡的同修,我想聽到這個信息,都會有遷移怖這種感受。遷移,我們要搬到哪裡?能找得到地方嗎?還未知數。怎麼辦?念觀音菩薩。念觀音菩薩,只好是這樣,不然你怎麼辦?房子是人家的,早晚你要還給人家的。離遷移怖,我們求佛力加持,希望佛菩薩能夠找到一個讓大家可以繼續共修的地方。

  『離愛別怖』。「愛別怖」就是愛別離,生離死別,你親愛的人要離別了,這個非常恐怖的。不恐怖嗎?很恐怖的,我們在道場也常常看到有一些,特別是白頭髮送黑頭髮的。《無量壽經》講,「或父哭子,或子哭父,兄弟夫婦,更相哭泣。一死一生,迭相顧戀,憂愛結縛,無有解時。」有一對老夫妻在幾年前,他的兒子四十歲在美國死了,他們說這個是最孝順的。我說他就是最孝順,你才會那麼傷心,他如果很不孝,你大概不會哭得那麼傷心。大家好好去參參這個道理,很孝順的,很乖的,他突然死了,你那種感受,那種衝擊是怎麼樣的。我看那兩位老夫妻,七十幾歲了,哭得眼睛,哭了兩年,跟我講完之後,他們是看到我在佛教衛星電視台講台語的講經,才找到道場來的。哭了兩年,跟我講完,他們說要去看眼科醫生,醫生說他們的眼睛,有可能再哭下去,會失明,會變瞎子。這是愛別離怖,愛別離,你親愛的人別離了,這個非常非常恐怖,這個也要念觀音。

  『離怨會怖』。「怨會」就是冤親債主,有過節的,有冤仇的,冤家偏偏碰在一起,不想見到,偏偏見到。喜歡的人,喜愛的人,想永遠在一起,偏偏不能在一起,愛別離。冤家債主,很討厭的,偏偏常常碰到,甚至做一家人,希望遠離,這是怨會怖。新加坡在十幾年前,李會長說有一個老菩薩(新加坡也都是講閩南語的),她先生來念佛,要求生西方,那個太太說,她不要去西方。人家問她,你為什麼不去西方?她說我先生發願去西方,我看到我先生就討厭,她說他去西方,我再去西方,不就又碰到了嗎?所以她發願去東方,她要去東方,她說不願意去西方,因為她先生發願去西方,她到西方還會再碰到他。她現在就很討厭,就很想離開他,但是離不開。這是屬於怨會怖,這是怨憎會。

  『離逼迫身怖,離逼迫心怖』。這兩句是身心的恐怖,就是這個身跟心遭受到逼迫、威脅,我們身心有遭受到逼迫、威脅,要趕快念觀音菩薩。『離憂悲愁歎怖』。「離憂悲愁歎」,這是我們人生在世,難免有憂慮的事情、悲哀的事情,憂愁,這些都是恐怖的事情。『離所求不得怖』。你希望要求得的,你求不得,那就很失望,心裡患得患失、上上下下。你所求求不到的時候,那心裡失望非常之大,所謂希望愈大失望就愈大。你有所求,就求佛菩薩加持,希望滿你的願。『離大眾威德怖』。「大眾威德」就是在大眾當中,有些人他特別不喜歡跟大眾相處,他看到大眾,他就覺得很恐怖,接觸大眾,他覺得就很不自在,他身心很不安穩。這個時候也要念觀音,念觀音菩薩來加持,菩薩會幫助我們離開這個恐怖。

  『離流轉惡趣怖』。遠離惡趣,在六道裡面就是三惡趣:畜生、餓鬼、地獄,這是在六道裡面的惡趣。在十法界裡面講,六道統統是惡趣,你沒有超越六道,縱然生到天道、人道、修羅道,還是惡趣。因為這個四聖法界跟六道天、人、阿修羅比起來,那天、人、阿修羅還是惡趣。在六道裡面,天、人、阿修羅跟畜生、餓鬼、地獄比起來,那畜生、餓鬼、地獄是惡趣,天、人、阿修羅是善趣。如果四聖法界,羅漢、緣覺、菩薩、佛(還沒有明心見性的佛),這四聖法界,他超越六道,他不在六道裡面,不在三界六道,看六道法界都是惡趣。一真法界的菩薩,明心見性的菩薩看四聖法界,還是惡趣,因為他們還沒有明心見性,還不能超越十法界。所以一真法界看十法界,它還是惡趣。我們念觀音菩薩,當然希望超越六道裡面的三惡趣,再超越六道輪迴這個惡趣,再超越四聖法界這個惡趣,到一真法界。「離流轉惡趣怖」,也有這些層次,我們要明白。

  我們現在生活在這個世間,我們在這個時代,特別現在是多災多難的時代,佛勸我們多念觀音。印光祖師在《文鈔》裡面,也勸我們念佛的人,要兼念觀音,迴向給這個世界苦難的眾生。我們念佛之外,印祖也提出一個數字,我們可以斟酌。他說如果你一天定念一萬聲佛號,再加念五千聲觀音聖號;如果你念一百聲佛號,念五十句觀音菩薩。念觀音菩薩是迴向給眾生,念佛是自己求生淨土。在《觀無量壽佛經》、在《無量壽經》,佛都有特別提到觀音勢至,觀音勢至這兩位菩薩是阿彌陀佛的助手。你念觀音,求往生西方,也能滿願,這在《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都有經文跟我們講。如果我們專修《彌陀經》,就是單念南無阿彌陀佛,當然念阿彌陀佛,他也能幫助我們離開這些恐怖。

  為什麼再念觀音?這個念觀音,主要是為眾生念的。特別還沒有深入淨土法門的人,你勸他念觀音,比較容易接受。勸他念阿彌陀佛,恐怕他不一定能接受。所以念觀音,也能往生西方。過去在圖書館的時候,有一個蕭太太,蕭律師,她的公公八十幾歲,在台大醫院要往生,她問我怎麼辦?我說助念,請一尊阿彌陀佛像,去掛在那邊。她公公沒學佛,第二天來跟我講,她公公看到那尊阿彌陀佛,他說很恐怖。她公公說,叫我念阿彌陀佛,就是叫我趕快去死,他說很恐怖。她問我怎麼辦?後來我說,我還有一張觀音菩薩像,妳再拿去吊,勸他念觀音,消災免難。她就再換成觀音菩薩像,我問她怎麼樣?她說他可以接受了,他看到觀音像,他就不恐怖了。所以這個也是我們接引還沒有深入淨土的這些人的一個方便。念觀音也能幫助他往生西方,因為觀音菩薩是幫助阿彌陀佛接引眾生的。有的人不能接受阿彌陀佛,那念觀音也可以,到最後還是往生西方,還是去見阿彌陀佛。

  好,我們今天就跟大家交流到此地,總之現在多災多難,多念觀音。下面還有幾分鐘,說有老菩薩要求,你講台語。因為我看好像要聽台語的老菩薩都沒有坐在現場,聽說是坐在後面,沒有在現場,可能在聽音響。

  諸位同修,阿彌陀佛!今晚有這個難得的因緣來此地跟大家交流。剛才用國語跟大家交流學習,主要是依《華嚴經》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的第二十七參,善財童子參觀自在菩薩,這是五十三參的第二十七參,也就是五十三參當中的一參。提到觀音菩薩,大家都很熟,特別有很多蓮友,學佛的同修都讀過《普門品》。講到《普門品》,沒有讀過的同修,也曾經聽過。但是另外《華嚴經.觀自在菩薩章》與《楞嚴經.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這兩章經聽過的人就比較少,《普門品》比較普遍。今晚跟大家講的就是「觀自在菩薩章」,這是在《華嚴經.普賢行願品》裡面的。

  我們生活在現代這個時代,佛在《無量壽經》,我們現在讀誦的會集本,夏蓮居老居士會集的《無量壽經》,在第二十八品的這品經裡面,也特別跟我們提起觀音菩薩跟大勢至菩薩,這兩位菩薩是阿彌陀佛的左右手,就是助手。幫助阿彌陀佛,接引十方世界念佛眾生,往生西方淨土。有人專念觀音,或是專念大勢至,發願求生西方,也能夠滿願。特別觀音菩薩大家更熟悉,觀世音菩薩在我們娑婆世界名聲是最大的,包括外國人都曾經聽過,這是觀世音菩薩與我們娑婆世界的眾生緣分比較深。因此佛在世時,眾生要是在生活上遭遇苦難、恐怖的事情,都勸人念觀音菩薩。特別是生病,有病苦的,受到病苦的折磨,佛都勸人念觀音。

  印光祖師在《文鈔》也特別提起這件事情,有很多人受到病苦,特別是印光祖師在世的時候,那時正好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爭。戰爭,人的生命、財產隨時都會消失,現在還在這裡講話,等一下炸彈一來,就變成肉醬,就沒有了,人生命沒有了,財產也沒有了,家庭也都家破人亡。戰爭,再來就是土匪,會趁這個機會搶劫,趁火打劫,盜賊就出現了;再來就是傳染病,瘟疫;再來就是天然的災害,水災、旱災、地震、風災,這些災難統統來了。災難是眾生造惡業感應來的,造十惡業,感應天災人禍,特別現在天災人禍很多。因此我們淨老和尚提倡百七繫念法事,主要就是護國息災,就是消災。

  我們生活在這個多災多難的時代,特別需要觀世音菩薩來幫助。因此我們如果遇到種種的困難、災難,在生活中非常非常多,我們如果無法解決,我們只好求佛菩薩來幫助,佛特別跟我們介紹觀音菩薩。我們念佛的人,印光祖師在《文鈔》也跟我們開示,他跟我們講一個數字,說你一天如果念一萬句的阿彌陀佛,再加念五千聲的觀音菩薩,迴向給世界上苦難的眾生,這也是我們一種慈悲的行為表現;你如果念一百聲的阿彌陀佛,加念五十聲的觀音菩薩,迴向給世界受苦受難的眾生。這是佛在經上,祖師引用經典給我們的開示。

  生活上種種的恐怖,凡是我們遇到恐怖的事情,無法解決的事情,我們都可以念觀音菩薩。印光祖師在世時,提倡《觀音籤》,三十二課。《觀音籤》我們同修可能有很多人曾經看過,之前我們道場印很多跟大家結緣。有些疑問的事情,我們凡夫智慧不夠,觀察事情,有很多事我們不清楚,在這種情形之下,我們就可以求菩薩來給我們指點。所以印光祖師提倡《觀世音菩薩感應靈課》,我們淨老和尚他也時常用這個方法。這個方法,我也是跟他學習的,跟他學習卜觀音籤。這也是一種方式。總而言之,我們遇到恐怖、不安,生活上不管哪個方面,都可以至心念觀音菩薩,求菩薩加持,我們就可以遠離恐怖顛倒,得到解脫。這是我們今晚在此地與大家交流學習的大意,大概的意思就是佛在經上勸我們念觀音菩薩,能夠遠離種種的恐怖。

  好,我們今天的時間已經差不多了,下一次如果有機會,再來與大家交流學習。下次如果要講台語的,專門講台語的,我們再定個時間。講台語的,得台語聽得懂,他來聽才合適。所以我在拱北殿講台語的,錄影,我就先說明,這是台語的演講,台語聽得懂的同修,歡迎大家來莊嚴道場。這是我們下次,我們有因緣,我們再來結緣。今天很不好意思,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就跟大家講到此地。雖然我們時間很短,跟大家講的,也是針對我們現前這個時代的生活,災難很多的時代,我們特別需要觀世音菩薩的幫助。我們除了自己念之外,也要介紹給別人,我們的親戚朋友,遇到種種的問題困難,我們也勸他念觀音菩薩。也可以把觀音菩薩感應的事蹟,我們也有印書出來流通結緣,還是我們自己經驗過的這些事蹟,也可以提供給有緣的人、親戚朋友,跟他們分享,這也是無量功德,自利利他。

  好,祝大家身心安樂,六時吉祥,福慧增長,法喜充滿!今天跟大家就講到此地,謝謝大家,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