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二O一六年春季東京《發菩提心 一向專念》佛學研習營-淨土集 印光大師法語菁華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三集)  2016/5/3  日本東京國立奧林匹克紀念青少年綜合中心教室  檔名:WD20-021-0003

  《淨土集.印光大師法語菁華》第一集。諸位同修請大家翻開《淨土集》一百四十八頁,倒數第二行,從第六段看起:

  【六。欲求得福免禍。必先能泯惡力善。隨時。隨地。自勉。勉人。戒殺茹素。崇佛。惜福。】

  『惜福』下面有括弧,列出四種:

  【(惜物。節用。薄享。厚施)。宏法利生。多念觀音聖號。為眾生回向消災解劫。則人己兼利。為德無窮。獲福亦廣也。】

  第六段就是緊接著前面第五段,呼應前面第五段。第五段大師給我們開示,要知道因果報應這樁事情是無虛,是真的,災禍福報都是自己造作善惡業所導致的。個人的別業,貧窮、多病、短命、牢獄之災等等,一切不如意的事情,是個人的別業。共業,水災、旱災,這一切的天然災害、戰爭等等,人為的災害,天災人禍,整個大環境就是共業。共業、別業都是眾生自己造業受報。業因造下去,加上緣,果報成熟,災禍就現前,就受災受難,無能倖免,都不能避免。這是在六道生死輪迴裡面,因緣果報,絲毫不爽,真的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第五段給我們講這個世間災難的業因果報。這個災難它是什麼樣的業因?就是有共業、有別業。根本的原因就是眾生有貪、瞋、痴、慢、疑、惡見,這些煩惱所造成的。

  這一段就給我們講『欲求得福免禍』,這一句應該是所有人類,乃至於我們講得廣一點就是所有一切眾生,大概都是希望求得福報,能夠避免這些災禍。這個事情不管是哪一個國家地區的人,我們可以說應該是全人類大家共同的期望,沒有一個人希望得到災禍,不要福報的。一般人都是希望「得福免禍」,這是人之常情,我們人類的常情本來就是這樣。要得福報避免災禍,這個要自己修,因為前面講災禍是自己製造出來的,那福報當然也是自己修來的。要怎麼修?下面大師給我們開示,『必先能泯惡力善』,「必」就是必定、必須要,首先先能「泯惡」,這個泯惡也就是我們一般講的斷惡,把這個惡業的因斷除,努力修善,我們講斷惡修善。

  善惡的標準在哪裡?如果比較簡單具體的講,在佛經裡面,《佛說十善業道經》這部經就是善惡的標準。十善:第一、不殺生,第二、不偷盜,第三、不邪行,第四、不妄語,第五、不兩舌,第六、不惡口,第七、不綺語,第八、不貪,第九、不瞋,第十、不痴。身三種善業,口四種善業,意三種善業,我們一般講身口意三業。我們做三時繫念,每一時都要念一遍懺悔偈,要發願。懺悔就是改過,如果不知道改過,懺悔只有形式,沒有實質,所以我們必須先知道懺悔它就是改過。過就是罪過,造作罪業,大的叫罪,小的叫過。十善業反過來就是十惡業,這是佛經講善惡的標準。在地藏三經裡面,《占察善惡業報經》佛給我們講,凡是善、好的統統歸納到十善,凡是不好的統統歸納到十惡。這十條它是一個總綱領,十善涵蓋所有的善業,十惡涵蓋所有的惡業。我們看了《占察善惡業報經》,對善惡的定義就很清楚了。

  根據這個經文我們再看,現在我們淨老和尚提倡中國傳統文化,現在提倡這三個根,儒家的《弟子規》,道家的《太上感應篇》,還有《了凡四訓》、《安士全書》,這些善書典籍所講的內容,也是勸我們斷惡修善的一個標準,我們仔細看這些內容,跟佛在《十善業道經》講的十善相應。所以善的、好的,統統歸納在十善。善的要修,不善、不好的要斷除。我們凡夫必定惡比善要多,所以要努力來修善,努力來斷惡。因此修行修什麼?開始就是修斷惡修善,從這裡開始,所謂轉惡為善,把惡業轉成善業,轉成純淨純善;再提升,轉迷為悟,我們一般講破迷開悟,提升了;再提升,轉凡成聖,證果了。這三個層次,從轉惡為善開始下手,這是第一個。所以過去我們也常聽人家講一個問題,一般入佛門,有人先受三皈依,有人發願,三皈依後他又受了五戒。五戒,我們一般講三皈五戒十善,這個十善跟五戒我們也要有一個認識,這個戒跟善它的區別在哪裡?如果我們從《佛說觀無量壽佛經》淨業三福,這個三福的三個層次,三福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

  淨業三福第一福,一開頭給我們講,「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個第一福,我們淨老和尚過去也有做過專題演講,二十幾年前有講過。那個時候講,就是大概提出一些綱領,並沒有提出比較具體要怎麼去做。到了最近這十幾年,大概這十五年來,今年二O一六年,從二OOO年開始,大概十五年。這十幾年就提倡儒家的《弟子規》,以這個《弟子規》來具體落實,淨業三福第一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到底怎麼做?一部《弟子規》就是具體的做法。第三句,「慈心不殺」,這是講因果,以道家《太上感應篇》來具體落實這句慈心不殺。在《感應篇》也講「昆蟲草木,猶不可傷」,微小的昆蟲,還有樹木花草,都不可以任意去毀傷,這是慈心不殺的一個具體表現,這《感應篇》講到。修十善業,就是以佛家的《十善業道經》,這我們一般講十善業。所以前面這三句都包括在十善裡面,包含在修十善業裡面。比如說你是修十善業的善人,那你必定也是會孝養父母,奉事師長。不會說他是善人,但對父母是很不孝的,對於師長也很不恭敬的,又沒有慈悲心,一天到晚殺生,那你說這個善人就不是真的善人,不夠標準,標準在十善。十善就是淨業三福,第一福這四句,《觀經》淨業三福。在中國佛教徒修淨土宗的,修《觀經》的比較少,日本淨土宗修《觀經》的比較多,你看西山淨土宗就是專門修《觀經》的。這是《觀經》講的。

  第二福才是,「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皈就是三皈依,我們很多人知道,我們入佛門一開始要先接受三皈依,做為一個三寶弟子,所以很多人發心來寺院道場求受三皈依。但是現在很多受三皈依的人,他並不知道三皈依的意義。如果照淨業三福的標準,三皈依是在第二福的第一句,就好像我們三層樓,第一福是第一層,第二福是第二層,三皈依已經是在第二個層次。第二層是建立在第一層的基礎上,有了第二層的基礎,才能建第三層。「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第三福,好像這個樓房它三層樓,第三層的。受持三皈,照這個層次來看,要怎麼樣才有資格受三皈依,你要落實前面第一福。要能落實「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才能受三皈依。所以接受三皈依,他的條件就是在第一福。現在我們第一福也沒做到,但是很多人都已經皈依了。甚至受戒,而且還不止受五戒,受八關齋戒,受沙彌戒、比丘戒、菩薩戒,都受了。但是受了做不到,為什麼做不到?沒基礎,沒有第一福的基礎。好像後面的第二層樓、第三層樓,第一層沒有先蓋,你一開始就要蓋第二層、第三層,那怎麼蓋也蓋不成,都是空中樓閣。

  從淨業三福修學的層次,我們也很清楚,真正一個三寶弟子,必定他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樣受三皈依,入了佛門,才是標準的三寶弟子,也就是佛經上講的善男子、善女人,他就能夠落實三皈依。三皈還不是戒。三皈五戒,五戒講的跟十善是一樣的,只有不飲酒這一條,十善裡面沒有這個條目。前面不殺生、不偷盜、不邪行、不妄語,五戒這四條戒,這四條十善都有,十善還講得比較詳細,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講得比較細。五戒,它是建立在三皈的基礎上。為什麼前面都已經有十善業,受了三皈依,還受五戒?這個差別在哪裡?差別在三皈依。做到前面第一福,他不一定是佛弟子,甚至修其他宗教的,世間的善人,他都能做到「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你看儒家、道家,還有其他宗教的,他們也能修到第一福。第一福是人天福,人天福報,做一個世間的善人。

  三皈是世出世間的一個分水嶺。為什麼說入佛門要接受三皈依?它是一個分水嶺,就是你要超越世間,我們講得比較具體一點,你要超越六道生死輪迴,超越十法界,入一真法界,必定要依三皈依來修學,你才能達到。你不依三皈的原理原則來修,你超越不了。頂多你修的福報大,修到天道去,不能出離六道。三皈就是我們出離六道生死輪迴,成佛作祖的一個總指導原則。依這三個總指導原則來修學,我們才能超越;如果不依這三個,我們超越不了。所以五戒必定要建立在三皈依基礎上,因此求受五戒,一定要先受三皈依,他沒有受三皈依,不能受五戒,他也得不到五戒,受了也得不到。所以差別在這個地方。所以這個戒,它是建立在三皈依。如果有了三皈依,你修了十善,那個善就變成十善戒,那個就變成戒;如果你沒有三皈依,十善就是十善,不能稱為戒。善能夠得到人天福報,戒能夠幫助你,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斷煩惱,出離六道生死輪迴,這個分水嶺關鍵就在三皈依。

  所以很多人知道三皈依很重要,入佛門一定要三皈依,但他不知道這個道理。但是不知道,現在大家也都受了。有些人不知道,求皈依,很多同修找我皈依,一直拜託要皈依,很誠心誠意的要來皈依,我也是要幫他舉行皈依儀式。也沒有辦法去要求,去問他,你第一福做到了沒有?及格不及格?及格再幫你皈依,不及格就不幫你皈依,現在也沒有辦法這樣要求。所以現在這個皈依是叫做結緣皈依,皈依之後再跟他說明,說明什麼?你皈依了,你還是要從第一福做起,就是補習,補習前面的功課,前面功課沒有做,要把它補出來,你才能成為真正一個標準的三寶弟子。所以三皈依建立在第一福的基礎上。現在很多人第一福也做不到,也受了三皈依、受了五戒。現在我們淨老和尚給人授戒只授到五戒,八關齋戒都沒有給人家授,只有三皈五戒。所以它那皈依證書就是三皈五戒,只有到五戒。超過五戒,就要請他去請專攻戒律的律師來給他傳授,那層次比較高。我們如果不是專門修學弘揚戒律的,有一些地方我們就沒辦法幫人家傳授,所以那個要請教學戒律的。像現在台灣南投果清律師,大家要受比較高層次的戒,老和尚都介紹他去那邊學戒,因為他業有專攻,一門深入。我們如果不是要弘揚戒律這一宗,律宗也是一個宗派,律藏也是三藏當中的一藏,分量也相當大,真的要學到貫通也不是很容易,真的要專修才有辦法。這是講戒跟善,它差別的地方。我們念佛法門有一個特殊,你這些不懂,或者是世間善,你只要迴向發願求生西方,那些統統都變成無上戒,因為成佛了就是無上戒,這是最特殊的。一般來講,必定是這樣修學。

  過去有人提到五戒第五條佛只戒不飲酒,他沒有戒不抽煙,所以煙可以抽。所以有人就去受了五戒,佛沒戒這一條,只戒不飲酒,酒不能喝,但是煙可以抽的。佛是沒有明文規定不能抽煙,但是如果你從十善十惡,這個《占察善惡業報經》經文的意思來看,凡是不好的就歸納在十惡,凡是好的歸納在十善。抽煙好不好?大家都知道不好,但是還是要抽。我在家抽過十年的煙,也不好戒,這個我知道,出家那一天才戒的,前一天還抽。當兵的時候沒有抽,我二十一歲當兵,二十三歲退伍,在部隊裡面一個月發兩條煙,我那個時候沒抽,賣給我們同班的,他抽不夠,賣給他,還可以賣錢。二十三歲退伍,二十四歲在社會上工作才開始染上抽煙的習氣,抽了十年,到三十四歲出家。所以雖然佛沒有明文規定,但是抽煙對身體不好,不善那個歸在十惡裡面,這也是不能抽的。其他可以以此類推。實在講,酒這條戒如果依照《占察善惡業報經》這樣的一個理論推廣出去,凡是有刺激的,比如現在的毒品,搖頭丸那些統統不可以,那都有傷身體的,那都不可以,酒只是一個代表。

  酒這條戒它開緣很多,佛的戒律我們如果深入去研究,特別這個五戒、八關齋戒。八關齋戒它的時效是一天一夜,二十四小時。你每次受就是二十四小時,時間一到自動解除。你要受要重新受,不能說,我今天受了,持了好幾天,這個不行。你今天受,只有一天的時間,二十四小時,時間到戒自動就解除了。這個戒叫遮戒,遮是預防的意思,預防你去造這個業。酒戒的開緣,在小乘戒開緣比較少,大乘戒開緣比較廣。在小乘戒,就是你有病,「非酒莫療」,你那個病沒有酒做藥引沒辦法治,這個情況是可以開緣,這是小乘戒開緣。其他的時候就一律不可以,喝了就破戒。大乘戒開緣就比較廣,因為小乘戒他是約束自己的,自律的,自己約束自己;大乘戒就有約束自己,還要利益眾生的。除了自己的需要之外,可以開緣,你要弘法利生,這方面你可以開緣。

  這是講到「泯惡力善」,就是努力修善,也就是斷惡修善。泯惡,在《了凡四訓》就是第二篇「改過之法」,也就是我們平常佛門講的懺悔。那一段理論方法就是教我們怎麼泯惡,怎麼來斷惡,要怎麼斷。從事上改、從理上改、從心上改,改過就是懺悔,就是斷惡,也是此地講的泯惡。惡斷除就努力修善。斷惡修善,這兩方面也是相輔相成的,我們努力去修善,也可以幫助斷惡。所以在斷惡方面,戒律講有止持、作持,止就是禁止的,作持就是你要去做的,在菩薩戒,小乘戒它只有止持,沒有作持。菩薩戒有止持、有作持。作持就是你要去做,你不做就是犯戒。小乘戒只有止,沒有作,菩薩戒有止持、有作持,有禁止的,也有你應該做要去做。好事,對眾生有利益的事情,有這個因緣來了,你就不能推卸,你要發心盡心盡力去把它做好,能夠利益眾生。實在講,我們還沒有成佛之前,利益眾生也是利益自己。你正當在作善,當然也就不會去造惡業,所以也幫助我們斷惡。所以利他,還是自利,自己還是得到利益。不是說我們做些好事,幫助別人,自己都利益得不到,不是這樣的。事實上,利他還是自利,而且對自己幫助還是最大的,所以才要努力修善。

  善的範圍就很多了,點點滴滴,大家今天願意來坐在這裡聽課,這也是修善;修善,那也是斷惡。或者我們參加個法會、參加個佛七、參加個講座,這也是種善事的一個表現。或許大家不太清楚這個概念,但是我舉出幾個例子,你們就容易體會了。這些例子都是發生在現代的,而且都是我親自見到的,不是聽人家講的。過去在台北景美華藏佛教圖書館,那個時候我們淨老和尚跟韓館長他們拿美國綠卡,一年要去美國住一百八十三天,就一年最少要去美國住半年。半年的時間,老和尚回來,有時候還要應付香港、新加坡各地弘法,實際上住圖書館時間很難住到半年,大概有時候都三、四個月。平常都是我在,我做當家,在那邊看家,就不能跑,我住了十二年都沒跑。當然師父不在,韓館長她也都是護持老和尚的,她也不在,很多居士有問題都會來找我。

  有一個同修叫賴淑嫻,四十幾歲得乳腺癌,平常她星期天會來參加念佛會,但她修得比較雜,就是道場跑來跑去的,什麼經懺佛事、水陸她都會去參加,跟其他寺院道場結的緣也很多。但是自己念佛功夫就相對的不得力。有一天病重了,病得很重,請我去給她開示,她也很恭敬,她也包個紅包供養我。我就勸她,要放下萬緣,一心念佛,求生淨土,她也知道。但是過了沒有幾天,新店徐阿純居士(現在是老居士),現在我們山上做法會,她還每一個月固定一個星期會帶新店的同修上去一天,參加共修三時繫念。她找了一些同修,十幾個輪流去跟她助念。有一天被冤親債主附身,附在身體,整個人就變了樣子,都起來罵人。特別有力量,病得差不多快往生了,還是起來,然後她們去助念,就不准念佛,念佛機關掉,所有助念的人全部轟出去。轟出去之後,怎麼辦?就鬧她們家裡,她先生給她鬧得受不了了,他說我白天還要去公司上班,孩子還小要照顧小孩,晚上又不能睡覺,鬧到天亮。就來找我,他說悟道法師,你有沒有什麼辦法讓我太太趕快往生,她不往生,我會比她先往生。我說我哪有辦法叫你太太趕快往生。他說能夠讓我太太趕快往生,花多少錢都可以。我說這個我做不到,我只能勸你,我們老和尚以前常常勸人家印經迴向,消災、消業障,我就勸他印經,迴向給他太太的冤親債主。我說你太太那個是冤親債主,因為她平常都不是這樣的,我去都好好的,都還會起來給我頂禮,包紅包,人家來念佛她都很歡迎。現在冤親債主一附身,全部人趕光光。

  後來徐阿純居士問我怎麼辦?她不讓人念佛,一點辦法都沒有。後來我就勸徐阿純,我說妳發個心,帶同修誦《地藏經》給她迴向,迴向給她的冤親債主,有些冤親債主喜歡《地藏經》,誦《地藏經》給她迴向。她就接受了,接受之後就帶同修好像誦了兩部《地藏經》,迴向給賴居士的冤親債主。迴向,那個冤親債主也接受了,離開她身體了,又可以開始念佛了,念佛機又可以開了,不然念佛機一定要關掉,來助念全部趕出去。後來也是大家在助念這個情況下,有幫她助念往生,也算是不錯。雖然修得比較雜,但是她的緣還不錯,遇到徐阿純她們這批老同修,發心幫她助念,也是有幫她助念,順利幫她助念往生。往生之後,她先生徐阿純就勸他,我們每個星期三晚上誦《無量壽經》一部,七七四十九天之內她先生每個星期都有來,做七,晚上來誦經。你晚上下班,誦經剛好給你太太迴向,四十九天之內他都有來。

  後來我跟他講,我說滿七之後,你還是可以再來誦,不是說四十九天誦了之後就可以不用來。我說你能夠誦到百日,誦到周年那更好,滿七還是可以再來誦。滿七之後,她先生就沒有來誦經,就是我們晚上誦經,那個時候我們誦得比較熟,七點半誦到九點,一個半小時,一部《無量壽經》誦圓滿。我們現在誦,大概也是一個小時二十分鐘到二十五分鐘,大家很熟了。他太太往生滿七,他就沒來了。沒來,大概她太太往生還沒有百日,還不到一百天,大概八十幾天,她先生的名字我忘記了,他太太的名字我記得比較清楚,他太太叫賴淑嫻,我記得比較清楚。那個時候圖書館每一天都有訂一份報紙,我報紙打開一看,某某人昨天晚上在KTV,好像唱歌的地方、喝酒的地方,被人縱火燒死了。

  我一看,我第一個是想到,這個可能是同名同姓的,應該不是他,所以我就也沒有在意,可能是同名同姓的,應該不是他。大概過了一個小時,徐阿純打電話來,她說趕快給某某人立個牌位。我說真的是他嗎?她說就是他。算一算,他同修才往生八十幾天,他就被燒死了。而且他燒死那一天剛好是星期三晚上,就是我們誦《無量壽經》的時間。後來我就問,他是為什麼跑到那個地方去?她說他朋友開的,剛剛新開的,然後請他去給他捧場。大概他朋友也想到他太太(大陸叫愛人)剛剛往生,可能去那邊娛樂娛樂、解解悶,想不到被燒死了。如果當時他聽我的話,每個星期三還是乖乖來誦《無量壽經》,那一劫他就躲過了。他那個時段剛好是晚上七點半到九點,他就是那個時間被拉去那個地方的,一個計程車司機丟汽油縱火,被活活燒死。我說他那個時段如果到道場來誦《無量壽經》,他那一劫就過了,他不來就被拉到那邊去了。這個緣就是這樣,過去有種這個因,因是沒辦法改變的,你有那個因才會結那個果。那因要遇到緣,它才會結果。所以你改造命運(改變)要從那個緣去改,因你沒辦法改,因已經造就造了,沒辦法改,要從那個緣。他那個緣,跑到道場來念經這個緣,這是善緣;跑去那邊,那叫惡緣。前面有惡因,再加上這個惡緣,那就惡果現前,被燒死了。所以我也覺得很惋惜,我說你老婆才死了八十幾天,你就跟著走了,沒辦法。

  所以現在大家不要小看你來坐在這裡,因為坐在這裡功德也滿大的。這個佛知道,我們凡夫不知道。因為你坐在這裡,你不可能去造惡業,你可能去造殺盜淫妄嗎?不可能,這個時段你不會造惡業。當然你那個修善業的時間愈長愈好,造惡業的機會就愈少。所以有這樣的因緣,大家依眾靠眾,大家互相來共修,共修就是這個作用。你一個人,恐怕一個朋友來,一拉,他就去了,他那個緣是什麼緣?我們就不知道了,不曉得是善緣還是惡緣,恐怕惡緣會比善緣多,找你去造惡業的機會比較多。所以講到力善,很多方面可以做的。特別在佛門裡面,點點滴滴都是善。

  下面講,『隨時、隨地,自勉、勉人』,這個就是自己勉勵自己,也勉勵別人。「隨時、隨地」,所以我們斷惡修善,教人家相信因果這些事情,遇到有緣的,不管什麼時候、什麼地方,也不一定說在這個講台,你在坐車或在走路,或在一些公共場合、或在家裡遇到親朋好友,或者有緣的人來,我們都可以勸勉他。另外我們可以介紹他看書籍,現在光碟DVD講傳統文化的、老和尚講經,講經這個是比較深,這個是有相當程度的人才能聽得下去,這個要有一定的程度才聽得下去,一般還沒有這個善根,他聽不下去。所以這幾天我們辦老和尚的「一向專念」,我事先的估計三、四十個就很多了。一般他還沒有到這個層次,有的他聽不明白,他就沒興趣聽,所以這次孫會長辦傳統文化,我鼓勵大家多去那邊。我知道這個是要叫你去作佛的,這不是一般人他都能夠聽得懂,這一生要去作佛的。所以我們大多數都勸人先從傳統文化,人天福報這裡開始修起,這個叫普世的教育,要普及的。現前這樣的對象也是比較多的。有傳統文化的基礎,提升到小乘、提升到大乘,因為淨土是大乘,也才會有成就。

  如果過去生的善根比較深厚的,他可以理解,他能聽得明白,他能接受,這個就沒問題。但是這樣畢竟比例來講,還是比較少數。我們都可以「隨時、隨地,自勉、勉人」,特別現在傳統文化就是當前社會最迫切需要的,現在你送書,送經典、光碟。過去我們跟老和尚送這些書、光碟,我們道場都是免費贈送,你愛拿多少拿多少。我們台北華藏流通處,現在還是這樣,人家來愛搬多少就搬多少,你全部都搬走也可以,不要錢。有時候送人,有時候特別是海外的同修回到台灣來,我就用一些法寶送給他。有初次來的,我們也盡量多送一些,種類多一點,送給他。後來有同修跟我講,你送他,他會聽嗎?他會看嗎?特別現代的人,大家都那麼忙。我想一想,也有道理,我送了那麼多,他到底會不會去聽、會不會去看?如果他不聽、不看,我們送那麼多,他可能就丟在家裡,放在客廳、放在抽屜,或者放在書櫃,他也不會去看,這樣送他我們好像沒有達到目的。後來我又有一個想法,我想一想,縱然他不看,他如果拿回家,說不定他家裡的人會看;他帶回去不看,他現在不看不聽,不代表他永遠不看不聽,或許哪一天他心血來潮,然後他就去看了,那個時候他就會得到利益。

  後來我忽然想到這樣的問題,我說還是送,只要他肯帶走,都送給他。除非他不帶,我就沒辦法;要,就送給他。這個事情,這二、三年得到廣東潮州揭陽謝總的證明,因為謝總他自己講,他原來都不幹好事的。兩年前,我第一次到揭陽去做法會,就先到他那裡。他也請我去好幾次,都沒有因緣,那次剛好做法會,先去他那邊參觀一下。我說你是什麼因緣做這些善事,辦這個光盤教學道德講堂?他說悟道法師,你不知道,我是大壞蛋。我說什麼壞蛋?他說什麼壞事都幹,叫大壞蛋。但我也看不出來大壞蛋會做來這個好事嗎?我也很懷疑。後來聽了他的光碟介紹才知道,原來真的是滿壞的。他說還沒有接觸到佛法,傳統文化之前,一百塊人民幣的好事都沒做過,盡幹壞事,而且借錢不打算還的,真的是很壞。他是什麼因緣改變?他也是幹壞事幹多了,花報都現前,真的很多不如意的事情都發生了,生病,全家人都在吃藥,又欠人家一身債,又犯了刑案,真的是整個家運跌落到底谷。

  他轉變的一個關鍵,就是他家裡客廳放了一片「和諧拯救危機」的光碟,他說那一片放了三年,上面都一層灰塵,厚厚的。那一天不知道什麼因緣心血來潮,他就看那片到底是講什麼?放在那裡三年了,動都沒動過,而且上面灰塵一層,他拿來就放來看。看了,裡面有個老和尚講得滿有道理,愈聽愈有興趣,愈聽愈歡喜,他才知道過去自己想的、做的、說的全是錯的,錯了還以為自己是很對的,聽了之後才知道過去都是錯的。所以從那個時候,他就一百八十度的一個大轉變。所以他講出這樣一個因緣,給我印證了,就送,反正他帶回去丟在家裡不看,不代表他永遠不看。當時他沒看,你看謝總他是一個例子,他三年前拿的,三年後他才看,他不是拿回去當天就看,那就是我們佛法講的因緣到了。當初如果沒有送他這一片,他就沒這個緣了。所以有機會我們就送,除非他不拿,你就沒辦法。有機會就送,或許他不看,他家裡的人、他的朋友會看,別人接觸到。我們總是盡量提供這個因緣,給所有的人都能接觸到真正的佛法。這就是下面講的『宏法利生』。所以自勉、勉人。

  隨時、隨地,自勉、勉人,下面講的就是舉出幾個例子,『戒殺茹素』。「戒殺」就是不要殺生,就是五戒第一條、十善第一條不殺生,沙彌戒、八關齋戒第一條都是不殺生。我們還不能吃全素,我們先戒殺。所以受五戒,他是不殺生,沒有說不可以吃肉。因為佛陀的時代,釋迦牟尼佛,現在南傳佛教也是一樣,他們不殺生,但是他們不吃素。他們吃肉,不是吃活的、現殺的,他是吃三淨肉:不見殺、不聞殺、不為我殺。市場買現成的,吃三淨肉。我們有親戚朋友,或者自己還有一些因緣不能吃長素,先戒不殺生。所以受五戒,不殺生,不一定吃素,只是你不可以殺生,你殺生就犯戒。吃肉,你要吃三淨肉。如果你到店裡面,跟老闆講,那隻活跳蝦活蹦亂跳的,馬上宰來吃,那就犯殺生戒。就是要不見殺、不聞殺、不為我殺。

  吃素可以從吃花素開始。以前我父親,我們就勸他,我父親沒學佛,勸他不殺生,吃三淨肉。他就接受吃早上的,還有初一、十五,其他時間還是要吃肉,但是不殺生他接受。所以茹素就可以從吃花素,再提升到吃全素。我們勸人也是先勸他來聽經,還沒有深入佛門,先不要勸他吃素,更不要勸他去受戒,不能勸他出家。剛接觸,你一勸他就給你講:「師父,我現在做不到,等到我老了會做到再來」。所以過去台中蓮社李炳南老居士他在那邊講經教學,他有三不勸:第一個不勸人吃素,第二個不勸人受戒,第三個不勸人出家。勸人,你來聽經,道理聽明白了,要吃素、要受戒、要出家,你自己的事情。所以他不主動去勸,但是勸人來聽經。

  『崇佛』,就是尊崇佛法。為什麼要「崇佛」?我們要推崇佛法、推崇佛教,因為佛教它是佛陀對九法界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它是教育,它不是宗教。所以多勸人家看我們淨老和尚他講的《認識佛教》光碟,包括這個書,多勸人看《認識佛教》,這個沒有學佛的人,甚至信仰其他宗教都可以看的。特別大陸那些導遊,我都勸他們要看《認識佛教》,因為大陸那些導遊都是接寺院觀光的點很多,我常常帶團去大陸旅遊,我今年七月要帶台灣一百五十個老同修去大陸朝五台山。那一百五十個,大概三十個就要一個導遊,起碼當地要五個導遊,一個導遊帶三十個。有些導遊他對佛教的一些常識、寺院的建築,這些表法都不懂,亂講一通。有時候有些導遊看到我在:「師父,我講的這個,關老爺面前耍大刀,請你多包涵」。我說我不會給你漏氣,你就講你的。後來我是建議,我說你們可以看看我師父寫的《認識佛教》,對你介紹這些寺院建築、佛像雕刻、天王殿,這些表法它有教化的意義。我說如果你看了之後明白,你給人家介紹,你就是在弘法,你做這個事業就是在弘法。這些遊客來,特別是外國的遊客來,你也沒有讓他白費這些旅費,他來這裡還上了一課。所以我都建議他們看《認識佛教》。這推崇佛法。

  下面講,『惜福(惜物、節用、薄享、厚施)』,福報是我們修來的。我們還沒有明心見性、大徹大悟之前,還沒有回歸自性,都要修才有;你回歸自性,那就無窮無盡,現成的,不用修就有了。但你還沒有回家,你回家才有。你在外面,現在還在流浪,要去打工;回家是億萬富翁。這在《法華經》,《妙法蓮華經》就比喻得很好,我們現在在六道輪迴,像一個大長者富家子在外面流浪、去打工,其實家裡很有錢;但你還沒有回家,沒有回家在外面流浪,還要去打工,不然你就三餐不繼。我們現在在六道裡面,還沒有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我們自性的福報不能現前,你就要修才有。修,也是有限,你要愛惜的使用,那才會用的時間很長。如果你浪費、太奢侈,不惜福,那福報享盡就沒有了。俗話講,「祿盡人亡」,福祿盡了,你雖然壽命有,但是你的福報提早享完,你人就要死了。所以要「惜福」。惜福,舉出「惜物」,愛惜物品,愛惜使用,一樣東西可以用很久,這個就是愛惜我們自己的福報。如果你福報早一點用光,就早一點離開人間,祿盡人亡。

  「節用」就是節省的用、節儉的用,你用的東西(物品)不能太浪費。我們這次在這個活動中心,你看洗手間烘手的那個,我看上面寫著節電(節省用電),就是不要浪費那個電。所以這個地方也是有傳統文化的,不浪費的,而且我們吃得也是簡單,營養是夠,吃這個我可以的。因為我出家,我們師父就叫我跟日常法師學戒律,我們是天天吃大鍋菜,就一樣菜,湯菜都在一碗。所以這裡這些吃的,已經不錯了,是可以的。這個也是代表節儉,不浪費。現代人都不惜福,太浪費了。以前常常鬧饑荒,戰爭,多少人餓死的。如果你不節儉,福報用盡,你到時候什麼都沒有。你用的水也要節儉,也不能浪費。所以這裡節用,自己要節儉使用這些物品。我們多餘的,就可以布施跟別人結緣,跟需要的人結緣。所以我們對自己來講,要『薄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