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太上感應篇直講第五回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一集)  2018/4/18  中國福州大覺寺  檔名:WD19-032-0001

  尊敬的諸位法師、諸位同修大德,大家上午好,阿彌陀佛!今天因緣非常難得,我們大覺寺當家師請悟道來大覺寺,跟大家一起學習《太上感應篇》。首先我們先將《感應篇》來念一遍,我念一句,大家跟著我念一句,我念完之後大家再念。我們現在,《太上感應篇》:

  【太上曰。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是以天地有司過之神。依人所犯輕重。以奪人算。算減則貧耗。多逢憂患。人皆惡之。刑禍隨之。吉慶避之。惡星災之。算盡則死。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頭上。錄人罪惡。奪其紀算。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輒上詣天曹。言人罪過。月晦之日。灶神亦然。凡人有過。大則奪紀。小則奪算。其過大小。有數百事。欲求長生者。先須避之。是道則進。非道則退。不履邪徑。不欺暗室。積德累功。慈心於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敬老懷幼。昆蟲草木。猶不可傷。宜憫人之凶。樂人之善。濟人之急。救人之危。見人之得。如己之得。見人之失。如己之失。不彰人短。不衒己長。遏惡揚善。推多取少。受辱不怨。受寵若驚。施恩不求報。與人不追悔。所謂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祿隨之。眾邪遠之。神靈衛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欲求天仙者。當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當立三百善。苟或非義而動。背理而行。以惡為能。忍作殘害。陰賊良善。暗侮君親。慢其先生。叛其所事。誑諸無識。謗諸同學。虛誣詐偽。攻訐宗親。剛強不仁。狠戾自用。是非不當。向背乖宜。虐下取功。諂上希旨。受恩不感。念怨不休。輕蔑天民。擾亂國政。賞及非義。刑及無辜。殺人取財。傾人取位。誅降戮服。貶正排賢。凌孤逼寡。棄法受賂。以直為曲。以曲為直。入輕為重。見殺加怒。知過不改。知善不為。自罪引他。壅塞方術。訕謗聖賢。侵凌道德。射飛逐走。發蟄驚棲。填穴覆巢。傷胎破卵。願人有失。毀人成功。危人自安。減人自益。以惡易好。以私廢公。竊人之能。蔽人之善。形人之醜。訐人之私。耗人貨財。離人骨肉。侵人所愛。助人為非。逞志作威。辱人求勝。敗人苗稼。破人婚姻。苟富而驕。苟免無恥。認恩推過。嫁禍賣惡。沽買虛譽。包貯險心。挫人所長。護己所短。乘威迫脅。縱暴殺傷。無故剪裁。非禮烹宰。散棄五穀。勞擾眾生。破人之家。取其財寶。決水放火。以害民居。紊亂規模。以敗人功。損人器物。以窮人用。見他榮貴。願他流貶。見他富有。願他破散。見他色美。起心私之。負他貨財。願他身死。干求不遂。便生咒恨。見他失便。便說他過。見他體相不具而笑之。見他才能可稱而抑之。埋蠱厭人。用藥殺樹。恚怒師傅。抵觸父兄。強取強求。好侵好奪。擄掠致富。巧詐求遷。賞罰不平。逸樂過節。苛虐其下。恐嚇於他。怨天尤人。呵風罵雨。鬥合爭訟。妄逐朋黨。用妻妾語。違父母訓。得新忘故。口是心非。貪冒於財。欺罔其上。造作惡語。讒毀平人。毀人稱直。罵神稱正。棄順效逆。背親向疏。指天地以證鄙懷。引神明而鑑猥事。施與後悔。假借不還。分外營求。力上施設。淫欲過度。心毒貌慈。穢食餧人。左道惑眾。短尺狹度。輕秤小升。以偽雜真。採取奸利。壓良為賤。謾驀愚人。貪婪無厭。咒詛求直。嗜酒悖亂。骨肉忿爭。男不忠良。女不柔順。不和其室。不敬其夫。每好矜誇。常行妒忌。無行於妻子。失禮於舅姑。輕慢先靈。違逆上命。作為無益。懷挾外心。自咒咒他。偏憎偏愛。越井越灶。跳食跳人。損子墮胎。行多隱僻。晦臘歌舞。朔旦號怒。對北涕唾及溺。對灶吟詠及哭。又以灶火燒香。穢柴作食。夜起裸露。八節行刑。唾流星。指虹霓。輒指三光。久視日月。春月燎獵。對北惡罵。無故殺龜打蛇。如是等罪。司命隨其輕重。奪其紀算。算盡則死。死有餘責。乃殃及子孫。又諸橫取人財者。乃計其妻子家口以當之。漸至死喪。若不死喪。則有水火盜賊。遺亡器物。疾病口舌諸事。以當妄取之值。又枉殺人者。是易刀兵而相殺也。取非義之財者。譬如漏脯救飢。鴆酒止渴。非不暫飽。死亦及之。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其有曾行惡事。後自改悔。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久久必獲吉慶。所謂轉禍為福也。故吉人語善。視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語惡。視惡。行惡。一日有三惡。三年天必降之禍。胡不勉而行之。】

  《太上感應篇》。好,我們讀誦了一遍《太上感應篇》的原文。這個《感應篇》是道家的,我們學佛的人,在佛門裡面,由佛弟子來讀誦《感應篇》,有些佛門的弟子就會覺得很奇怪,我們學佛,皈依三寶了,為什麼還讀外道的經書?早年在台灣佛教界也有這個疑問。過去家師淨老和尚在台灣、海外也都講過《太上感應篇》,就有佛教的法師質疑,為什麼出家人要講道家的?當時我們淨老回答,這是我們中國佛教淨宗十三祖印光祖師提倡的。

  印祖一生三本書印最多,第一部就是《了凡四訓》,第二本就是《太上感應篇》,第三本就是《安士全書》,這三本書講的就是因果教育。印祖提倡這三部書,這三本書雖然不是佛經,但是講的意思跟佛經完全是相應的。這三本書所講的,就是經典裡面講的五戒十善詳細的說明。我們受了五戒、修十善,實在講,修的也不知道對不對,用這三本書來補充說明。這三本書的內容講的就是斷惡修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所以我們一定要懂得四依法,第一個「依法不依人」,第二「依義不依語」,第三「依了義不依不了義」,第四「依智不依識」。「法」就是經典,我們皈依三寶,佛法僧,法是經典,以經典做為基本的依據。這三本書所講的內容,跟佛經講的五戒十善相不相應?意思一樣不一樣?我們仔細去看,完全一樣,而且講的比五戒十善更詳細。一般人受了五戒、受了十善,不知道怎麼去持這個戒。印光祖師知道現代的人不懂得戒,受了戒也不懂,不懂,怎麼去受持?所以在當時他就看到這個問題,以這三本書來代替戒律。印祖也有寫序文,寫了二、三次的序文,我們時間的關係,留在以後有時間大家再一起來學習。這次有一天時間,我們有三、四個小時時間,很簡單的講,時間上也算很趕,我們只能採取比較重點式的,大家來學習。

  《太上感應篇》是道家的,道家主要是修仙,所以我們剛才有念到,要求天仙,你要立一千三百善;要求地仙,要立三百善。也就是說,道家要修成仙,仙有天仙、地仙,那個層次不一樣,天仙比較高,所以他立的善就多;地仙層次比較低,立的善就比較少,三百善。也就是說,我們要去修仙,必須有這個基礎跟條件;如果沒有這個條件,你去修仙,道家也有很多法門,修也不會成就。我們學佛,印祖在序文裡面也給我們開示,道家他只是求成仙,成仙還在六道裡面,沒出六道;我們學佛的人,能夠把五戒十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以這個基礎、這個功德來迴向求生西方,這一生必定往生極樂世界去作佛,不是只有作仙。所以雖然這是人天善法,但是如果我們發大心,我們發願成佛,這就變成我們成佛的基礎,這一點我們也必須明瞭。

  好,下面我們來看經文。《太上感應篇》開頭,『太上曰﹕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太上」有兩個意思,一個是指太上老君,道家的太上老君,我們一般講稱「老子」;另外一個意思,就是警惕我們不可以忽視的意思,太上曰,就是我們不能疏忽、輕視,把《感應篇》不當一回事,就是警惕我們不可以忽視這篇所講的內容。「曰」就是講話的意思。這個曰,它跟日期的日很像,但日期那個日,那個口比較長;這個曰比較四方形,這個曰就是我們中文字,嘴巴,當中一橫就是舌頭,開口講話看到舌頭叫曰。也可以說老子說,或者太上老君說,這個都可以。最重要是下面說什麼內容,這個我們要注意,不能疏忽。一開頭兩句話就跟我們講,「禍福無門,惟人自召」。這兩句跟佛經講的意思一樣不一樣?完全一樣,一點差別都沒有。佛法講,善惡果報都是自作自受,一個人得禍得福,都是自己製造出來的,跟別人沒有關係,跟上帝沒有關係,跟閻羅王也沒有關係,禍福都是自己找來的,所以叫禍福無門,不是誰給我們的。這兩句所講的,開宗明義,跟佛經講的意思是完全相應的。下面再給我們說明,為什麼禍福無門,惟人自召?都是人自己找來的。

  『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是以天地有司過之神,依人所犯輕重,以奪人算』。這講到天地鬼神,「有司過之神」,司就是管理,專門管理罪過的神明,天地間有司過之神。鬼神他沒有權力給我們降福降禍,禍福是自己造作的,司過之神他只是根據我們人修善或者是造惡,根據人的善惡,他來賞罰,不是他個人的權力。所以神明依照人所犯的罪過輕重,「以奪人算」。譬如說殺生這一條,佛列為五戒十善的第一條;同樣殺生,罪也有輕重不同,譬如說你殺死一隻螞蟻,這個有罪,是殺生,殺死一個人也是殺生。對象不一樣,動機不一樣,罪的輕重也就不一樣,這就像戒律裡面講的開遮持犯。所以這個戒,戒是禁戒,律是法律,我們這個世間有法律,但是天地之間也有法律,這個法律叫因果律,因果的定律。

  我們犯的罪過有輕重,司過之神依照人所犯輕重,以奪人算,奪就是奪取,就是把它扣掉。這個算,就是我們在世間活一百天叫一算,如果造了惡業,被司過之神奪算,奪一算就少掉一百天,奪兩算就少掉二百天。如果惡業造多了,這個算一直減少,壽命一直扣掉,福報一直扣掉。『算減則貧耗』,這個算一直減少,在生活當中遭遇到就很貧窮,「耗」是損耗,家裡很多事情都很不如意。『多逢憂患』,很多憂慮,「患」是災患,也就是遇到很多不如意的事情發生。『人皆惡之』,人看到就厭惡,不願意跟他接近。『刑禍隨之』,「刑禍」就是世間法律,刑禍也跟著來了,被判刑,被抓去關了。『吉慶避之』,好事都沒有,吉祥的事情他都沒分;『惡星災之』,惡星就來了,降災禍到自己家裡來。『算盡則死』,一算是一百天,如果一直造惡業,一直減一直減,減到沒有就死了。譬如說這一生應該活一百歲,一直減,造的惡業很多、很大,大概四五十歲、五六十歲也就死了,甚至有的更早,三四十歲死的也不少。不是他本來壽命那麼短,是這一生造惡業,壽命減掉了。這一段就是跟我們講,人在世間修善造惡,都有司過之神依照人犯的罪過來奪其紀算。

  下面就給我們舉出幾個神來代表。神很多,特別在《華嚴經》、在《地藏經》,那個神眾非常多的,無量無邊,這裡舉出幾個代表。『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頭上,錄人罪惡,奪其紀算』,三台北斗神君在我們人頭上,「錄人罪惡」,造罪業,奪紀奪算。這個「紀」,一紀就是十二年,如果造重大的罪業奪一紀,就是壽命減掉十二年,小的罪業減掉一百天。這是三台北斗神君。『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輒上詣天曹,言人罪過。月晦之日,灶神亦然』。這段就是舉四個神明做代表,三台,還有北斗。我小時候常聽我母親講,「舉頭三尺有神明」。小時候大人教訓我們小孩不可以做壞事,說「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句話就是出在《太上感應篇》。所以三台北斗神君都是在我們人的頭上,在記錄我們人造的罪惡,來奪紀算。

  「又有三尸神」,在我們人的身體裡面。這個《華嚴經》也有講,《華嚴經》講,我們人出生就有兩個神跟著我們,一個同生,一個同名;一個記善,一個記惡。三尸神就是分布在我們身體三個部位,我們頭部到胸這裡是上尸,中尸就是腹部,下尸就是我們腹部以下的,分布在我們人的身體上中下三個部分,在我們人的身體當中。這個三尸神,我到日本東京去,我住的精舍後面有間寺院叫藥師寺,小小的,供藥師如來的,它外面有個牌子,供著道家的三尸神。所以道教也很早就傳到日本去了,他們那邊寺院裡面有供三尸神。「庚申日」就是我們傳統的民曆,每六十天就有一天是庚申日。大家去查我們傳統的民曆,六十天就有一天是庚申日。這一天,三尸神他就上天,到天曹去,到玉皇大帝那邊去匯報人間造的罪過。

  三尸神都是趁我們人睡覺的時候他上天的,因此以前有些修道的,道教的一些道士,他在庚申日這天晚上就不睡覺;不睡覺,三尸神就跑不出去,他造的罪業,他就沒辦法去向上帝報告。但是三尸神你守住了,還有其他的神,其他的神還有很多,不是只有三尸神。所以在《感應篇彙編》就有個評論說,如果你不做壞事,你怕什麼三尸神去講什麼?所以這個心態就不對。做了壞事,然後到庚申日怕三尸神上天去報告、去匯報,我那天晚上不睡覺,三尸神出不去,這個心態也是不對的。只要不造惡,也就不必要擔心三尸神去講壞話了。

  「月晦」也是我們傳統民曆,就是每個月最後一天,最後一天「灶神亦然」,灶神也會上天去匯報人間的罪過。我們看到《俞淨意公遇灶神記》,明朝俞淨意,他的本名叫俞都,後來遇到灶神,發願改過。灶神給他指點,他的意惡太重,善事都是敷衍了事,沒有一樁落實,所以雖然結個文昌社,在做很多善事,都不是真的。意惡很重,惡念太重,就是我們經典上講貪瞋痴慢那個惡念很重。所以被司過之神記過減算,生了九個兒女,死了七個,一個失蹤,就剩下一個女兒,他的妻子哭兒女哭到眼睛瞎掉,遭到這麼嚴重的果報。他心很不平,做這麼多好事,怎麼得這種果報?他也常常寫疏文,請灶神上報上帝,他做了這麼多好事,怎麼他家遭遇這麼悽慘的果報?貧窮潦倒,考進士都考不上,兒女死了七個,一個失蹤,妻子哭兒女哭到眼睛瞎了,這種打擊實在是非常非常嚴重的。他對灶神很恭敬,後來果然感應灶神現身,在他四十七歲那年除夕夜來給他指點。他也是有善根,所以灶神給他指點,他才恍然大悟,原來以前以為自己都在做好事,實際上都在造惡業。所以從那個時候開始改過向善,修三年,整個命運改過來了。

  灶神,我小時候看到我外婆、我母親她們都是燒灶的,都要拜灶神,對灶神很恭敬的。特別我外婆,那個灶不能亂擺東西,要打掃得乾乾淨淨,對灶神很恭敬。在福建閩南這一帶供灶神的很多,還有其他省分,好像在南方這一帶就比較多。我們現在沒有灶,是不是就沒灶神了?一樣有!這個灶就是管飲食的,管一家人命運的。你現在有瓦斯爐燒火、燒菜,一樣有灶神。

  以上舉出幾位神明代表,實際上不止,實際上是非常多的。神明,陰間這個鬼神就跟陽間一樣,好像政府部門那個執事不一樣。在台灣高雄左營有一個城隍廟,清朝時代建的,那個城隍廟裡面,我看是在全台灣所有城隍廟最完整的,它一司一司的那些神都供出來,我都給它拍照拍下來。有司賞善罰惡的;還有瘟疫司,散布傳染病的;還有管生孩子的,還有管福祿的,十幾個司,就好像我們陽間政府部門一樣。所以神也不止這幾位,這邊舉出的是個代表。

  下面講,『凡人有過,大則奪紀,小則奪算』。「凡人」,這兩個字也有兩個意思。這個凡人,我們根據佛經上講,我們六道凡夫,我們現在在六道裡面的人道,我們是凡夫、凡人,不是聖人,是凡人。以佛經來講,六道裡面的凡夫,我們在六道裡面的人道。另外一個意思,就是凡是人類,凡是人。像《弟子規》講,「凡是人,皆須愛」,凡是人就是說,只要他是人。我們地球上人的種類也很多,有黑人、有白人、有黃種人,人的種類、族群就很多,特別又有少數民族,就非常多。《太上感應篇》是不是只針對中國人?外國人就沒有神在記錄了嗎?記過了嗎?一樣的,凡是人都一樣,所以「凡人有過」。

  這一句我們也可以引用《地藏菩薩本願經》,大家如果有讀過《地藏經》的同修就應該都很熟悉一段經文,《地藏經》講,造了地獄的罪業,不管是富貴貧賤、羌胡夷狄(羌胡夷狄就是外國人,他不是漢族的,漢族以外的),統統一樣,只要造了罪業,都是要下地獄的。我們舉出個例子,譬如說中國人殺生有罪,那外國人殺生就沒罪了嗎?一樣的,沒有例外的。所以《地藏經》講「羌胡夷狄、老幼貴賤」,只要犯了那個業,果報都一樣;跟此地講的凡人有過,凡是人,只要造了惡業都一樣,都有司過之神。中國有司過之神,外國也有司過之神,好像中國這個地方有警察,外國就沒警察了嗎?一樣有。所以凡人有過,「大則奪紀,小則奪算」。大就是犯重大的罪過,奪一紀,就是壽命減掉十二年;小則奪算,小就是罪比較輕的,奪一算或者二算,奪一算就是壽命減掉一百天。這裡就是給我們提出一個警惕,不要造罪業。

  下面這句講,『其過大小,有數百事』。後面造惡業這一章會提到,「有數百事」,後面列出來是一百七十條,罪過的事情有一百七十條。『欲求長生者,先須避之』。道家就是求長生不老,修仙,求長生不老。我們一般人雖然不是說去修道、要修仙,但是求健康長壽總是大多數人都希求的。很少人希望自己短命、多病、趕快死,大概一般人很少,大部分希望說能夠健康長壽。雖然不是要求成神仙,一般這個希求還是人之常情,中國人、外國人大概都一樣,希望健康長壽的人比較普遍。道家當然他層次更高,他長生不老,天仙他還可以超居洞天,他可以不吃不喝,精神很好,也有神通。修道家的人要求長生,他的目的就是求長生;你要求長生,後面講的那個造罪業的事情必須先避開,不要去造那個業,造了那個業就是障礙,障礙你修長生之道。

  我們再看下面,『是道則進,非道則退,不履邪徑,不欺暗室』,這四句就是講一個原則。「是道」我們就進,是道就是善的,我們就進,我們就進善道;「非道」就是惡道,惡道我們就退,惡道不退就到三惡道去了。是道就是人天善道,我們要取人天善道,不能去取三惡道,三惡道我們要退出來,善道我們要前進。我們再看下面,「不履邪徑,不欺暗室」。不履邪徑就是邪路、邪惡的道路,不走那個路,也就是不去造惡業,不好的事情不去做。不欺暗室,這條非常重要,也很不容易。如果有人看到,自己不敢做壞事;如果沒人看到,可能就會去做壞事。在暗室沒有人知道,不欺就是說沒有人看到的,也是不敢做壞事,就不欺暗室。

  『積德累功』,積德累功就是我們修積功德,要去積累,要不斷的累積。怎麼累積?下面講的就舉出這些例子。『慈心於物』,第一個就是從慈心於物,這句就是五戒十善講的不殺生,不殺生就是慈悲心。它這不是講慈心於人,對象只有人;它是物,包括人、包括畜生、包括植物礦物,都要以一個慈心來對待,不能以惡心,要以慈心。對人對事對物,統統要以慈心,一個慈悲心。所以我們寺院一進門,第一個看到就是彌勒菩薩,彌勒菩薩叫「慈氏」,慈氏就是慈悲。

  下面講『忠孝友悌』,這是我們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本,就是教忠教孝,對國家盡忠,對父母盡孝,友愛兄弟,忠孝友悌。『正己化人』,我們自己修正了,才能去感化別人;自己沒有修好,就不能去感化別人。所以什麼都是從自己做起,自己先做起,才能去感化別人。『矜孤恤寡』,孤寡也是很可憐,我們要有憐憫心,要去幫助他。『敬老懷幼』,尊敬老人,關懷幼小。特別現在講養老育幼,這個幼,小孩要教育,教育非常重要;對老人,要照顧他晚年的生活,讓他過一個幸福的晚年,「敬老懷幼」。對幼小的小孩要去教育,特別現在提倡的傳統文化的教育。

  『昆蟲草木,猶不可傷』。這個「昆蟲」,昆是能飛的,像蚊子、蝴蝶,能飛的是昆;蟲是在地上爬的,這些爬蟲類的,昆蟲,這是動物,動物舉出比較小的。比較小的動物都不可以傷害,這就是我們佛門講不殺生,連那個螞蟻、蟑螂也不可以傷害,蚊子這些也不可以傷害。「草木」是無情的,是植物,也不可以任意去毀傷。草也是有草神的,在《華嚴經》講草木神,都有神明。所以在比丘戒裡面有一條,如果有路,就不能踏草皮走過去。不能故意,這邊就有一條路,你從那個草地上走過去,這就不可以;除非沒有路,沒有路就沒辦法。這也是養慈悲心,看到小草長起來,也不忍心去傷害它。樹木,在《戒經》上講,凡是有一個人的高度的樹都有樹神,樹神住在那裡,你也不能隨便去砍伐這個樹木。所以在比丘戒也有一條,就是如果比丘要去搭個茅蓬,在山上要砍樹,有一人高以上的樹,三天前就要去給他念咒迴向,請他搬家,三天後才能去砍。這是講動物、植物,很小的都不可以任意的去損傷,其他大的當然就更不可以去損傷。這個也是養慈悲心,也是屬於不殺生這條戒。

  『宜憫人之凶,樂人之善,濟人之急,救人之危』。「憫」就是憐憫,他遇到凶災,我們要有同情心,要去安慰他,要幫助他。不能幸災樂禍,看到他遇到凶災,在旁邊叫好,這個心地就不好,應該要有憐憫心。「樂人之善」,別人做的善事我們隨喜,佛門叫隨喜。「濟人之急,救人之危」,這是救濟。這個濟,我們一般說社會做慈濟事業的。人遇到急難,我們要去幫助他,救濟。我們在生活當中急事,很多方面,譬如遇到災難,當然救濟災難;或者在生活上,他所需要的,迫切需要的。譬如說以前我小時候,我們家住在大馬路旁邊。以前交通不便,很多人沒錢坐車,都是走路的,從南部走到北部、北部走到南部,走了很遠也沒有,以前也沒有那麼多商店,沒有像現在便利商店那麼多,去買個飲料什麼的。所以我母親就燒一壼茶,很大壼的,放在路邊奉茶,放個杯子,給過路的行人。特別是夏天很炎熱,走到那裡,他口很渴,他急需要喝水、喝茶。我們想一想,走那麼遠,那麼辛苦,看到那個茶,好像荒漠甘泉,那個是他急需要的。有些人他有些金錢上的困難,緊急的,也需要去幫助他。

  但是這方面就是救急不救貧,緊急、一時的困難幫助他疏困,但是如果他貧,你沒有辦法一直去救濟他。譬如說有些人他就是好吃懶做,他沒得吃,你供養他吃,他還是一樣,他還是貧。所以這個根本還是在教育,教他怎麼自力更生,那才是根本之道。所以救濟只是救急難、一時的,不是長久的,你就沒辦法,所以救急不救貧。凡是人有緊急的事情,都要去幫助他,譬如生病,他最急的是什麼?醫藥,那這是很急的;或者人有急事,在趕車、趕飛機,你提供個交通工具,那也是應急,這也是濟人之急。還有上衛生間,人家緊急了,你家裡有,提供給他,那也是應急。所以人家有緊急,我們就要適時幫助他。

  「救人之危」,就是人有危險,要趕快救。譬如說人掉到水裡面去了,你可以趕快打電話給警察、給救難人員來救他。如果你自己不會游泳,你不要跳下去賠一命,兩個人統統死,這是錯了。或者看到路上有車禍,趕快撥電話,現在手機很方便,這個大家都可以做得到的。

  『見人之得,如己之得;見人之失,如己之失』,這也是屬於隨喜功德。看到人家得到榮華富貴、得到名利,就好像自己得到一樣,替他歡喜;看到人家有損失,譬如說人家的錢被偷了、被搶了,我們也感覺好像我們自己受到損失一樣,對他有同情心,絕對不能幸災樂禍。見人有好處,也不能去嫉妒障礙,人家得好處也是他修的。

  『不彰人短,不炫己長』。因為「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彰」是彰顯。現在有人都是講人家的短處,唯恐天下不知道,登報紙、登雜誌,把人家的短處都宣揚出來,那個就不好。「不炫己長」,也不誇耀自己的長處,自己不誇耀自己。

  『遏惡揚善』。惡事我們盡量不去宣傳,我們宣傳善的,這樣社會風氣才會改善。現在報章雜誌很多都是遏善揚惡,剛好是顛倒,所謂「好事不出門,惡事傳千里」,不好的事情,報章雜誌登得很大,大家都知道,好事沒有人表揚。這樣做好事的人就少了,幹壞事的人就多了,幹壞事出名就很快。所以要改善社會風氣,這一句就非常重要,應該「遏惡揚善」。惡的事情要遏止,不要去宣揚,也不要去鼓勵人家造惡業。有惡業應該去阻止,不要讓他造惡業。表揚他善的那方面,惡的那方面不能去表揚。

  『推多取少』。特別是合夥做生意、做事業的,如果合夥做生意,我們總是多一些給對方,我們少拿一點,我看走到哪裡,人家都很願意跟我們合作,他佔到便宜;如果我們要拿多的,他拿少一點,我看沒有人會跟我們合作。所以合作的事情很難做,為什麼?大家都要拿多,沒有人要拿少,都不願意吃虧,都想要佔便宜。這裡講「推多取少」,那就很多人樂意跟我們合作。

  『受辱不怨』,「受辱不怨」就是對侮辱不生怨恨心,這就是菩薩六度裡面修忍辱。這個忍辱,最近我們淨老和尚提倡看海賢老和尚的光盤,海賢老和尚也是一個很典型的受辱不怨,真的是修菩薩忍辱度,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那個電工跟他收錢,他就問一下,怎麼這個月比上個月多那麼多?問這一句就不行,就被打兩個耳光,老和尚趕快把錢拿出來給他。那些居士、護法要去找他理論,他勸他們不要,算了,出家人要修忍辱。這是受辱不怨,給我們表法,這也是我們要學習的。『受寵若驚』,受到人家的寵愛,我們不要得意忘形,要「受寵若驚」,更要戰戰兢兢,這樣才不會失敗;如果受寵就很得意,可能很快的問題就來了。

  『施恩不求報,與人不追悔』,就是布施給別人的恩惠不求別人報答,布施給人的財物也不去追討,也不後悔。給人家就給人家,不要後悔,也不要再去跟人家要回來,這才是真正做善。我們一定要相信因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所謂善人,人皆敬之,天道祐之,福祿隨之,眾邪遠之,神明衛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善人,人都尊敬他,天道也會保佑他,福祿也跟隨著他,那些邪神邪鬼都遠離他,這些眾神靈都保衛他,給他做護法,他這一生也就平平安安。「所作必成」,他做什麼事,必定能成功。因為都是做好事,有護法善神保佑、護持,在人間大家對他很尊重、很恭敬,很信任他,都願意幫助他,當然他做什麼事情都能成就。不但做什麼事情都可以成就,「神仙可冀」,你要求做神仙都可以達到。

  『欲求天仙者,當立一千三百善』。我們要求做天仙,天仙那個層次比較高,可以飛昇,騎著鶴飛上去。在我們中國歷代,修仙成就的也不少,有成就。『欲求地仙者,當立三百善』,要修三百件善事。這個修善,可以根據袁了凡先生記功過格這樣來累積,看你要求什麼,可以這樣來修。我們學佛也是要這樣修,譬如說我們念佛人,我們想要打佛七,要達到一心不亂,那也要修善。譬如說我們要修到事一心,你要修一千三百善,功夫成片也要修個三百善。所以過去早年在台北華藏圖書館,淨老和尚常常給我們早餐開示。因為當時我們出家眾,有一些都是只有讀大學,沒有做過家事的;出家,我們師父要求什麼都要學,什麼都要會。大家在家裡沒做事,都父母供養好好的,現在要出家,什麼都要做,自己要煮飯這些。大家出家,總覺得我出家就是要去念佛,求一心不亂,常常有這個念頭。所以我們老和尚看出我們的想法,就跟我們講,他說你福報修夠了,你去念四個月就成就了。他看出我們沒福報。他說沒有福報,你去打佛七打看看,打下去,業障現前了。的確是這樣,不要說打精進七業障現前,就是打一般佛七,我都看到很多什麼附體的,這個那個的都來了,都業障現前。所以積德累功,不管修世出世間法,都是必備的條件。

  好,我們這節課時間到了,這段剛好是一個段落。以上是講積善章,列出這些善事,我們要來累積,累積一千三百善或三百善;下面就講諸惡章,什麼是惡業就列出來。我們下午兩點再來繼續學習下面這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