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2007年幸福人生講座企業營(二)—最徹底的賺錢方法  周泳杉老師主講  (第一集)  2007/12/9  台灣中壢善果林  檔名:52-245-0001

  尊敬的諸位法師,尊敬的諸位長輩、諸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昨天我們說到一個企業的氛圍是靠大家來經營的,一個社會的氛圍也是靠大家來經營的。我們講到所有人都能夠知恥,能夠明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把真正的羞恥心喚醒,這樣子他能夠抵過非常多的誘惑。我們知道在我們老祖宗的教誨裡面,除了講到身教、言教之外,還有個非常重要的一個教育方式,那就是「境教」,環境的教育,非常的重要。怎麼在企業裡面形成這樣的一個文化,這樣的企業氛圍?這是一個企業非常重要的環節。

  我們看到中國歷史的記載,知道以前的教育不是很普遍,整個社會用什麼方式來進行教化?在教育不是很普遍的情況下,為什麼社會這麼的穩定?這都是需要我們現代人去省思的問題。以前的教化很高明,他用戲劇來做教化,譬如戲劇裡面所演的就是「忠孝節義」,用很多的風俗來做教化。以前沒有這麼多的電視媒體,我還記得小時候吃飽飯,幾個鄰居就會坐在門口聊聊天,長輩就會藉由這樣的一個機會來教導我們這些晚輩,告訴我們一些做人的道理,告訴我們一些倫理道德的故事。這樣子穩定了一個民族幾千年的歷史,這個力量太大!

  我曾經看過一個故事,這是關於一個華人在清朝末年的時候,到美國去工作的一個故事。這個人的名字叫丁龍。丁龍他從中國大陸到美國去打工,也就是清朝末年,因為很多的華人到美國去修築鐵路,丁龍是其中的一個。結果他到美國去之後,他被一位退役的將領,美國一位南北戰爭退役的將領叫卡賓特將軍聘雇,到他家去當僕人。因為卡賓特將軍是一位性情非常暴躁的人,所以在他家裡面的僕人一般都待不久,都會離開。丁龍當然在這個環境裡面,後來也離開了。

  但是沒有過多久,卡賓特將軍家裡失火,燒得很厲害,將軍在收拾殘局的時候,有個人回來,丁龍回來了,回來幫助他重建家園。卡賓特將軍就覺得很奇怪說:我對你這麼不好,為什麼在我最困難的時候,你回來幫我?丁龍就跟他講:這是我們孔老夫子的教誨。我們孔子的教誨,孔子教我們要講仁義,做人要講道義,雖然你對我不好,但是我們曾經也是君臣關係,君臣一場,我應該對你講道義。卡賓特將軍聽了很震撼,他說,孔老夫子的教誨,他聽都沒有聽過。他就在想說,那你的爸爸一定是個很有學問的人,否則你怎麼知道孔老夫子的教誨,這麼好的一個生活態度,你怎麼知道?你爸爸一定是個讀書人,是個飽學詩書的人。丁龍說沒有,我爸爸是個農民,不識字,是個不識字的農民。將軍就講,那你爺爺一定是個讀書人,他說沒有,我們家世代都是文盲,都是種田的文盲。卡賓特將軍聽了之後,覺得怎麼樣?覺得不可思議,這孔老夫子太偉大,他覺得非常不可思議,怎麼這麼好的一個生活教誨,竟然能夠在一個民族當中,經由不認識字的文盲家庭,一代一代的往下傳,這不容易。

  後來更令卡賓特將軍感動的是,丁龍在臨終的時候,他存了一萬多塊美金,他跟將軍講:我感謝你照顧我後半生。本來是聘雇他,但是丁龍因為非常有感恩心,他跟這個將軍講,我感恩你。現在我要走了,我也沒有子女在這裡,沒有家庭在這裡,所以我這一萬多塊就當是感謝你的一個照顧,我把這一萬多塊送給你。卡賓特將軍沒有辦法相信一個人竟然這麼有道義。在丁龍過世之後,他就拿這一萬多塊,他一直在想,這個民族太偉大!這個民族、這種傳統不知道經過什麼樣的方式可以這樣傳遞,他覺得太偉大,他一定要讓美國人來學習這樣的態度。

  因為一萬多塊,沒有辦法起太多作用,他自己拿出二十幾萬,加起來一筆錢,到了哥倫比亞大學設立了中文系,叫做「丁龍講座」。用丁龍的名字來命名,叫丁龍講座。為的是什麼?為的是要研究這個民族如何透過孔老夫子的教誨,讓整個民族連不認識字的文盲都這麼有文化,都做出這麼感天動地的事情。卡賓特將軍覺得很震撼,他就想一定要來研究這個事情,所以在哥倫比亞大學,這是美國第一個成立中文系的學校,就是用這筆錢來做。當時慈禧太后還捐了五千冊的圖書給哥倫比亞大學。後來美國任何一個大學成立中文系,都參考哥倫比亞大學。這是一個不認識字的文盲,一個我們覺得他沒有知識、沒有學問的普通農民,做出來的一個行為。

  可是當我們回到我們比較小的時候,其實我們都有記憶,我是六年級的,我還有記憶。記憶就是整個的社會,我相信在六年級初期的同學們應該都有記憶,那時候台灣的社會風氣好不好?風氣還不錯。我記得我住的地方,我們小時候走路上學,走一點點路,就看到有個茶壺放在那裡,上面寫兩個字叫「奉茶」。走一段路,又有一個茶壺在那裡,叫奉茶,很多,我的記憶當中很多。曾幾何時,這個不見了。當然後來有朋友告訴我,他們那裡還有這個風俗,這個好。為什麼?時時刻刻想到路人(想到過路的人)、行人他會口渴。我們現在礦泉水很多,我們就反思,這樣一個過程,到底我們的人心往什麼方向走?曾幾何時這個沒了。

  我記得小時候的鄰居,因為我們搬過家,小時候的鄰居到現在只要到端午節包粽子,還打電話給我媽媽說,來拿一些粽子。小時候的鄰居,已經搬了很久,那裡有什麼熱鬧、拜拜,都會通知我們家:來這裡給我們請客。很有人情味。我的母親曾經告訴我,家裡小時候作生意很忙,都是這個鄰居幫助我父母帶我們,很忙的時候都會幫忙看一下小孩。這種人情味,在六十年代左右還是非常淳厚。

  後來我在反思這個問題,怎麼慢慢的這個東西不見了?原來台灣的報紙本來從兩大張變成現在十幾張,電視台三台變成現在一百多台,網路慢慢普及。這個東西愈來愈多,奉茶不見了,鄰居之間的關懷不見了,隔壁住誰不曉得,慢慢的已經開始對事情冷漠。我們就看到這樣的一個變化,在我們身上還看得到,因此感覺到整個社會的境教非常重要。這「境教」很重要,這身教、言教跟境教,我們來思考一下,整個家庭、父母在教的速度,現在比不上電視的速度,父母教導的速度比不上電視的速度,我們才曉得確實看到了一些境教的問題。而整個境教所延伸的另外一個問題是判斷力的問題,我們的判斷力出了問題。

  以前是以啟發人的羞恥心來做教育。我記得在經典當中,有一句古人管理的法則,但現在也被誤解,叫「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民」。這是羞恥的管理,可是很多人現在對意思解錯,誤解了古人的意思。刑不上大夫,那不是官官相護?我聽說過這樣的說法,這個大夫是當官的,當官的就不用受到刑法,這刑法只是對付一般老百姓,當官的不用接受處罰,有錢判生,沒有錢就判死,他說這就是中國文化。很多人從此得到一個結論,中國文化就是統治階級拿來管理民眾的工具。其實錯了,而且錯得非常嚴重。什麼叫做刑不上大夫?刑不上大夫叫做尊賢,這是恥的管理,叫尊賢。什麼是大夫?大夫就是我們現在講的中級公務員,中層的管理階層。

  以前的大夫、以前的知識分子對什麼字看得很嚴重?對羞恥看得很嚴重。我們看到明末的讀書人顧炎武先生說了一句話,他說「士大夫無恥,是為國恥」。一個讀書人不懂得羞恥心,這是國恥,哪有比這更嚴重的事情。管子講「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這是很嚴重的事情,這個「恥」是一個柱子,這個柱子沒有了,這個國家就塌掉了。所以當時的讀書人非常注重廉恥,因此他犯了錯之後,會不會逃掉?他不會逃掉。不但不會逃掉,他會把自己綑綁起來,自首,他會自首。他犯了死罪,他會北面再拜,自裁。向領導人,就是皇帝的方向拜,拜完之後,我對不起國家,自殺。這種羞恥心到達這樣一個程度,他不但不會逃走,他會面對他應該受的懲罰,因為我做錯。所以領導人不需要用刑罰來加諸在他的身上,不需要,完全不需要。對賢人他非常的尊重,因為他一點都不會逃避過失,一點都不會逃避責任,他不會掩飾,完全不會掩飾。就像《弟子規》講的,「倘揜飾,增一辜」,掩飾又增加一條過錯。有這樣一個責任心,這樣一個使命感,領導人完全不用刑罰來管理他們。

  「信義行於君子,而刑戮施於小人」。這法是對誰的?法是對小人講的。以前的讀書人不需要接受這樣的約束,因為他不需要,他自己管理自己,他有羞恥心管理他,他不需要用這個來管理。可是後來的帝王沒有認清這一點,譬如說明朝,明朝的吏治其實是很黑暗的.為什麼黑暗?因為他沒有尊賢,他沒有按照老祖宗的教誨。我們看到明朝之後有「廷杖」,大家看到廷杖,知道廷杖是什麼?是打屁股。可是大家不知道怎麼打屁股,怎麼打?不知道。廷杖是褲子脫下來打,而且很多在打的過程當中,是在午門打,打的過程當中打死掉。因為他受不了這種傷害,受不了,有的是憂憤死掉的。

  我們就曉得這樣的一個處罰方式,對於一個賢能的人來講,他能接受嗎?所以很多賢能的人逃到山裡面去,他不想出來做官,我不需要接受你這種侮辱,我到山上去就好,因為「士可殺,不可辱」。後來明朝的吏治腐敗,大權落在宦官的手裡,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他不尊重賢能的人。至於後來賢能的人不願意出來教導皇帝的子孫,我們看歷史還看到明朝有個皇帝竟然是文盲,不認識字,很喜歡做木匠,他不認識字。沒有人教他,沒有人願意出來教他,因為他不尊重賢能的人。這是管理,各位老師,這是管理,這就是中國文化的管理,尊賢。

  第二句話,「禮不下庶民」。這是什麼?這是容眾。「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這是恕道。什麼叫做禮不下庶民?很多人誤解,以為對一般的老百姓可以不用講禮,那錯了。如果說是官官相護,如果說對一般的老百姓可以不講禮,我告訴大家,這個學問我第一個不學,我也勸大家不要學,確實不是這個意思。禮不下庶民,是說一般的老百姓因為他沒有接受過教育,教育不普及,他沒有學過禮,怎麼辦?能不能用禮來要求他?不可以。所以禮不下庶民的意思,是不能拿禮的標準來要求一般的老百姓,你要包容他,對他能力的不足,你要體諒、要關懷、要照顧、要扶持。

  所以中國文化是一個興滅國,繼絕世的文化。興滅國,繼絕世,哪個國家要垮了,趕快去幫他復國,幫助他復興起來;哪個家庭要絕子絕孫,趕快過繼一個孩子給他。因為每個家庭都會修家譜,這個家譜都是用紅線畫下來,每一代的傳承都是紅線,要是這個家沒有男孩子,畫不下來,怎麼辦?用藍線。所以常常修家譜的時候,聽到鬼哭神嚎,不忍心,不希望他們家斷子絕孫。這是中國人的道義。都是這種道義的心境,所以他對於一般人沒有辦法達到禮的要求,他是用包容的;因為他沒學過,我有學過,那是我的幸運,我怎麼能拿這樣的學問來驕傲別人?不可以的,我們要包容他,要關懷他,要格外的照顧他,這叫禮不下庶民。我們就想這種管理方法好不好?那太好了,這就是中國的管理。

  而我們看到像這樣的一個狀況,慢慢隨著我們對文字的誤解,不見了,誤解得太厲害。因此第一個一定要把我們的經典回歸到我們的生活。經典看不懂,不能檢討經典,檢查我們自己,可能是我們誤解了,不是經典有問題,是我們誤解。確實,那誤解的部分還非常之多。而這些狀況到現在為止,大家就了解到整個社會,我們昨天也談到大學生把人格跟及格放天平的兩端秤,這種狀況多不多?幾乎現在我很少看報紙,我回來為了要了解一下時事,因為講課需要跟時事做些結合,我會看一下報紙。確實一打開,完全看到的都是及格跟人格放在天平秤的類似現象。為什麼會有這些現象?我們今天的題目是「徹底的賺錢法」,所以我們在談賺錢法之前,要先把財富的定位抓好,財富的定位太重要。為什麼整個的問題浮現得這麼嚴重?為什麼人格跟及格可以秤?因為價格跟價值搞錯了,因為我們把價值跟價格搞錯、搞混了。

  人生很簡單,我們仔細想一想,一個人他把所有的目光都放在價格上面的時候,他看不清楚一件事物的價值,必然看不清楚。當他把所有注意力的焦點放在價格上的時候,他看不清楚價值。反過來,當他看透了一件事情的價值,他根本不在乎價格。我們來看看現在人他的眼光多半被什麼東西所吸引?被價格吸引。曾經有個笑話,當然我覺得可能不是笑話,但是卻發生了。有個觀光區賣花瓶,在花蓮的一個觀光區,賣大理石的花瓶,很大很高,從地上,這麼高。這個花瓶訂價三萬六千塊,結果這三萬六千塊一訂出來之後,這個花瓶擺在那個地方好幾年無人問津,沒有人去問,為什麼?覺得貴,那個花瓶三萬六,太貴,乏人問津好幾年。有天這老闆心血來潮,反正覺得也賣不出去,他拿了一枝筆,在三萬六後面加一個零,三十六萬,結果不到一個禮拜就賣出去。有個日本的觀光團來參觀,看到很喜歡,還跟他殺價,殺到十五萬成交,雙方都非常的高興,很愉快,成交,十五萬成交,都很愉快。這告訴我們什麼?價格跟價值的問題。幾乎所有的人都以價格來衡量價值,才會有這種現象。

  北京有家素食餐館,賣蔬食,本來一盤菜賣多少錢?這也是很貴的,八十八塊,這是一家很高檔的餐廳,吃素的,賣八十八塊,我看了都說我吃不起。結果確實這家餐廳門可羅雀,沒什麼人。有天老闆也心血來潮,拿了一枝筆,反正沒什麼人,加了一筆,一盤菜變一百八十八,從此之後,那家餐館門庭若市。我們看到了什麼?我們看到了什麼樣的社會現象?我們看到用價格來衡量價值的社會現象。

  古人講「常人貴遠賤近」。什麼叫貴遠賤近?就是外來的和尚會念經,外來的一定是好的,進口的一定是好的,貴遠賤近,覺得土產的東西一定比較差。「向聲背實」,只聽名氣好的,不關心裡面的實質。哪個牌子比較有名氣,根本不關心實質。所以很多大廠到某些國家去做一些鞋子,做一些衣服,只要貼上它那標記,那個價格就乘以好幾倍,確實就乘以好幾倍,向聲背實。「又患闇於自見,謂己為賢」。對自己不了解,覺得自己很賢能,覺得自己很了不起,這是古人講的話。確實我們看到聽騙不聽勸的人愈來愈多,為什麼詐騙集團這麼的多?因為我們的眼光看錯,不看價值,看價格,用價格來衡量價值,所以詐騙的案件這麼多。我們要怪誰?我們去思考,這些社會現象都值不值得我們自己省思?

  你看人為什麼會被騙?被騙三部曲,第一部曲叫自欺,第二部曲叫欺人,第三部曲叫被人所欺。你為什麼會騙人?因為你要先騙自己,把自己騙了,你才能騙別人。自己都不能騙自己,你一定不會騙別人。「入虛室,如有人」,那你一定不會騙別人;一定是把自己先騙了,再去騙別人,最後也被別人所騙。因此從價格去衡量價值,這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我常常跟很多的企業家在交流這個問題,我說企業人的痛苦來自哪裡?來自於為服務標價,為你的服務標價,你的痛苦就出來。你不標價,沒有痛苦;一標價,你的痛苦就出來。我知道有個畫家,他的畫不標價的。什麼叫不標價?他只送不賣。什麼意思?就是夠交情,我才送你,他一旦標價,他的畫就有價格,就沒有價值,一標價就只有價格,就沒有價值。就是我只要有錢,我就可以買,我就可以把你買斷。我們想想看這聽起來很可怕,並不是所有的東西都有價格。

  我們來思考一下,請問醫生的價值在哪裡?醫生有沒有價值?有,醫生是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我們想想看,我們親人有沒有生病的經驗?我們親人生病的時候,我們的心情如何?如果這時候,有個醫生可以把我們親人的病給治好,請問他只救了一個人?不是,他救了一家人。他救了這個人所有的朋友,所有親朋好友都被他救了。當一個醫生明白了這個價值,他會跟病人計較價格嗎?不會的。

  有個美國來的醫生,他接受了基督教教會的委託,到台灣花蓮辦了一個醫院。這個醫生二十幾歲到台灣來,在台灣娶妻生子,離開的時候六十幾歲,一生精華的時間都奉獻給這片土地。台灣人很感謝他,在美國頒了一個獎給他,頒了一個醫療奉獻獎給他。在會場請他來做演講,這個醫生他在演講的時候說,我把我的一生都奉獻給台灣最需要的民眾,我多希望台灣的醫生能夠像我一樣也把他們奉獻出來。然而我等了一輩子,所有人好像都覺得美國比較近,花蓮比較遠,很多人跑到了美國,卻不到花蓮來。他講完這句話。

  在演講的過程當中,坐在演講會場就有個醫生,一個黃姓的醫生。這個醫生被喻為醫生中的醫生,因為他是專門在教醫生的,開大腦,一個神經外科非常有名的醫生,年收入都是幾百萬美金,出入豪華轎車,住的是高級的別墅。他聽到這段話,他很難過,他回去辭掉所有的工作,回到台灣。回到台灣,就到了這個醫生所在的醫院當院長,領微薄的薪水。有一次有位記者去訪問他,別人都搞不清楚,你那麼好的收入,在美國那麼優渥的生活,你幹嘛回來這窮鄉僻壤?他告訴記者,我是回來台灣買靈魂的。各位朋友,我們的靈魂在哪裡?我們有靈魂嗎?這是我們需要去思考的問題。他回來台灣買靈魂,所以人的快樂在哪裡?人的快樂難道建築在價格上面?真正的快樂應該從哪裡來體現?這值得我們深思。

  請問老師有價值嗎?老師有沒有價值?有,一班的學生,哪怕出一個孔子,出了一個孟子,天下安定。我們就了解到,東漢的楊雄他就講,「師哉師哉,桐子之命也」。他說老師、老師,你是學生的命,你是學生的命運。他說學生的命運掌握在你的手上。這句話真懂,我們真入了自己的心,一個老師看到四、五十個同學,他的手上握著四、五十條命。而且我告訴大家不止四、五十條,每個學生的背後站了多少人?站了多少家人?掌握的命有多少?所以在我們古代老師是不跟人家要紅包的,是不要錢的,你有多少就供養多少;沒有,老師還倒貼給學生,照顧學生。

  在中國歷史當中,有兩種人最受人民的敬重,一個是醫生,一個是老師,這是真的。我看到記載,在古代當老師的人,過年過節,學生哪怕過了兩代,過了第三代,就是爺爺、爸爸、孫子,已經到了孫子這一代,逢年過節都到老師家去磕頭的。磕頭,就是拜年用跪拜禮,磕頭,尊敬、恭敬老師,太感恩。人生就是有這樣一個老師的一句話,喚醒了我們生命的光芒、光輝,那太感恩!當他看到一個老師的價值,這個老師不會去計較價格,他看到價值,他對價格根本是不在意的,不會去在意價格。這是我們看到古代這些老師、這些醫生給我們的一個啟發。

  在大陸有個老師的告別式,有一千個學生參加。各位朋友,一個人的價值什麼時候體現?另外一位官員因為貪污被抓起來,他被抓起來那個晚上,他所管轄的那個城市,連夜放鞭炮。各位朋友,我們從這裡看到人的價值了嗎?是啊,想到我們跟古之聖賢同樣都是人,為什麼「彼何以百世可師,我何以一身瓦裂」?為什麼百世都把他當老師尊敬他、恭敬他、讚歎他,連看到他的子孫都敬重。我何以一身瓦裂,我怎麼像瓦片一樣裂掉,然後也沒有人來關心。差別在哪裡?差別在有沒有體現人的價值。

  孔子的後代到現在到世界各地還受到尊重。我在大陸遇到一個孔子的後代,她是一個學校的校長,這位女士(女校長)曾經組了一團從事教育的一些同仁到美國去考查。去美國之後,人家本來不曉得,後來知道有孔子的後代,那太了不起,他們在那一天,就是隔天的早上,臨時加了一個項目,就是升旗,為她舉行升旗典禮。你看沾祖宗的光,彼何以百世可師,我何以一身瓦裂?因為別人有價值,別人把人生的價值給彰顯出來,這是價值。

  我們講幹警有沒有價值?一個警察有沒有價值?有價值,每次我們辦「幸福人生講座」的時候,海口有很多幹警,他們來廬江跟我們一起學習《弟子規》。他們現在已經派了兩百多人次,一個監獄已經派了兩百多的幹警,來跟我們一起學習《弟子規》。有一次,有個幹警他上來分享,他就講,他每次想到這些服刑人員在監獄裡面,他就很心酸。為什麼心酸?他說一個人在監獄裡面坐有形的牢獄,可是他的父母在監獄外面坐的是無形的牢獄。他想到這個,就覺得他有責任。他說你在裡面坐有形的牢獄,而且這刑期還是有期徒刑,你還可以出獄。你的父母在外面坐無形的牢獄,一輩子都出不了;那個監獄是無形的,而且是終身的。他想到他自己,他就覺得我的價值太高了,我如果可以把一個服刑的人,讓他浪子回頭,我救的不是只有一個人,不是只有救一個人。

  他們曾經做所謂的「親情幫教」。找了家人到監獄裡面去,等於是會面,他們叫親情幫教,幫忙教育,用親情來幫忙教育,這很有意義。他在親情幫教的時候,曾經看到一幕,讓他眼淚都掉下來,哪一幕?就是一個服刑人員後面站了八個人,有八個人來看他。最老的老奶奶已經七、八十歲,八個人。他就想到這個人如果重生的話,你看八個人同時得救,我們這個價值太高了。當一個人他看到他生命價值的時候,他會不會去計較價格?這是我們應該去思考的一個問題,這都是我們生命的課題。

  我今天看到一個報導,就是大概有三成的人離職,原因是什麼?是因為要薪水。有三成的人從一個企業離開的原因是因為薪水太少,這是我們看到的一個問題。各位朋友,家庭主婦有沒有價值?家庭主婦當然有價值。今天蔡老師講太太,講三太的故事,這確實告訴我們,家庭主婦的價值太高。沒有講太太?他不是講三太?太姜、太任、太姒,是不是?留給我們講?其實蔡老師已經講完了,那大家聽了意猶未盡。確實中國文化對婦女,大家都看錯了,以為中國人重男輕女,錯了,錯得太厲害了。我跟大家報告,真的深入經典,你會發現中國人重女輕男。我不是信口開河,我跟大家講是真的,有一段對聯講到「閨閫乃聖賢所出之地」。閨閫是哪裡?閨閫是婦女住的地方。聖賢人從哪裡走出來?從母親的房間走出來的,「母教乃天下太平之源」。它的意思就是說,聖賢人是從母親的房間走出來的,而天下的太平掌握在誰的手上?母親的教育手上,家庭主婦的手上。所以婦女同胞真的是不能妄自菲薄,我們的手上掌握著天下太平的根源。

  所以當我們稱太太的時候,因為兩岸的言語不太一樣,我在大陸進出大概也十年左右的時間,很早。我當時去大陸的時候,鬧過很多笑話,因為語言還是有差異。我告訴大家,誤解來自於不了解。譬如說我們這裡講窩心,窩心是什麼?很溫暖。可是在大陸窩心是什麼意思?就是你讓我很難過。有一次朋友告訴我,你給我幫助,我說你這感到太窩心,他眉頭就皺起來,後來才知道錯了,用錯了。在大陸叫太太叫什麼?叫愛人,我去就講太太,人家都不是很習慣,後來我也講愛人,我也我愛人怎麼樣怎麼樣,我愛人怎麼樣怎麼樣。結果有個在廈門工作的朋友,因為那邊台商很多,他說我聽你講愛人,好像怪怪的,好像是第三者。你看這言語都代表著我們對對方的恭敬心。

  那太太代表什麼?用太太來稱呼婦女是什麼意思?就是張太太、李太太,就是張家聖人的母親,李家聖人的母親,是這樣子的稱呼,那是無上的加冕。我們不能不理解,不能不了解這個層次的問題。我們不了解之後,我們就誤解。我舉個例子,這個稱呼真的是跟我們對語言文字的了解,還有我們心境的了解有很大的關係。古人稱太太叫什麼?叫「賤內」。各位朋友,請問誰賤?賤內,請問誰賤?太太賤嗎?自己賤,跟別人自稱我賤,就是我不是很有能力的人,賤是自稱。我這個不是很有能力人的太太,是自己自稱。現在用這個名詞,大家的感受是什麼?女性不舒服。其實是自稱賤內才對,是這個意思。所以我們了解古人那個心境,對女性那是非常的尊重。

  曾經有位澳洲的學者到廬江來,他來的時候,他對中國文化想要來了解,可是他來參觀一天之後,他說我的心裡一直有個問題不敢問。我說你就問,他說,這中國文化好是好,你們講的也都很好,可是中國文化對婦女好像很歧視。他就問了這個問題。我說你為什麼有這樣的感受?他說那裹腳,裹小腳,你看那對婦女很歧視。我告訴他,裹腳,你反對裹腳,我說我跟你一樣,我不贊成。為什麼?我說那不是中國文化。你留心一下,我說現在的人,做的比裹小腳更嚴重的事情,你知道嗎?我說整容跟裹小腳有什麼不一樣?一樣,一樣的道理,愛美。我說現在的整容更血腥,所以你反對,我也反對,我們是一樣的。我說這不是中國文化,這在任何一個時代、任何一個族群,你都看得到,還有比這個更血腥的。為什麼有這些風氣?正好是因為中國文化不興盛,才有這些風氣起來。中國文化興盛,我們對婦女的關懷,對婦女的照顧,對婦女的尊重,那是什麼?那是無以復加,那是非常多的。我們今天第一節課,先跟大家分享到這裡,下一節課,再跟大家做更進一步的報告,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