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和平共處平等對待(衛塞節小印度講演)  (共一集)  2004/5/31  新加坡  檔名:18-031-0001

  尊敬的大會聯合主席巴里克斯先生,我們九大宗教的秘書長哈乃斯先生、羅吉哥華先生,諸位法師,諸位大德,諸位同參道友們,大家晚上好。

  今天晚上我們在此地慶祝佛誕節,昨天大會提供的是財供養,今天晚上大會又提供了法供養,這個活動非常有意義,我們也希望其他地區也都能夠將財、法供養合併的來提倡。學佛首先要正確的了解佛是什麼?教是什麼?佛教是什麼?如果我們連這麼淺顯的名相都不能夠正確的理解,或與人談論,就難怪社會大眾對我們學佛人產生嚴重的誤會,說我們在搞迷信。佛陀耶是古印度的梵文音譯,它的意思是智慧、是覺悟;教則是教育、教學。如果能把它的意思搞清楚,我們就很容易的理解,佛教就是智慧、覺悟的教育。

  佛教就是教人開智慧,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用現代的話來說,佛教確確實實是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釋迦牟尼佛是教育家,是個社教義務工作者。我們對他的身分,對他一生的事業,能有正確明瞭的認知,我們才知道怎樣向他學習。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間為我們所示現的,他捨棄了王位,捨棄了世間人所羨慕、所追求的榮華富貴,他出家去修道,而且去做一個苦行僧;悟道之後,就從事於教學講經。經典上記載著他一生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釋迦牟尼佛覺悟,他悟的是什麼?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他所覺悟明瞭的是整個宇宙人生的真相,正如大乘經上所說的「諸法實相」,這句話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徹底明白、究竟明白了。

  我們要問釋迦牟尼佛所覺悟的是真的嗎?可靠嗎?我們看看他用什麼方法覺悟的。他告訴我們他用的方法是用戒、用定,「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智慧開了之後,這才通達明瞭。我們中國古人常講豁然貫通,宇宙人生的真相完全明白了。宇宙人生這裡面的內涵,我們一般人無法想像。佛告訴我們,宇宙是從哪裡來的,我們中國人講宇宙,現在人講的是太空、時間、空間,這合起來稱之為宇宙。這宇宙裡面我們現在也曉得有無量無邊的星系、星球,佛經上講的剎土,就是說的這些星系、星球。這些星系、星球裡面所有一切眾生從什麼地方來的?怎麼樣發生的?演變到現在的過程,將來的狀況又怎麼樣?覺悟的人對這些事理、因果都能夠徹底明瞭,而為我們詳細的說明。

  世尊這一生從事於教學四十九年,他每天跟大家講經說法二時。我們在經典上讀到的,二時是古印度的二時。古印度將一晝夜區分為六個時辰,白天是晝三時,夜晚是夜三時,所以是六個時辰。我們現在用的時間單位是用西方的,稱為小時。它把一天(一晝夜)分為二十四個時辰,所以我們稱它作小時。我們知道印度的一時就是現在的四小時,世尊每天講經二時,就是現在的八小時。這我們聽了之後是非常的驚訝,每天工作八小時,四十九年不休息,在全世界任何國家民族去找,恐怕都找不到像釋迦牟尼佛這樣一個敬業、積極工作的人。

  世尊一生教導我們的內容就是人生,為我們說明人生的真相;第二給我們說明我們生活環境的真相,環境從我們日常生活當中,穿衣吃飯,到整個宇宙這大環境都說到了;第三個為我們說明天地鬼神的真相。天地鬼神就是現代科學家所說的不同維次空間,經教裡面都說得很清楚、很精闢。我們不學不知道,學了以後,再聽聽現代科學家所說,有一部分被科學家發現了,我們非常幸喜,科學給世尊做了證明。諸佛菩薩都肯定,宇宙、剎土、眾生乃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金剛經》上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大般若經》總結就是「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徹底覺悟稱之為佛陀,稱為菩薩,稱為聖人;迷而不覺的人則稱之為凡夫。凡夫與佛沒有兩樣,只是覺、迷不同而已,所以凡夫覺悟了就成佛,就成菩薩。

  凡是真正覺悟的人一定會生起大慈悲心,也就是無條件的愛心。為什麼會生起來?因為這個大愛、慈悲是我們本性裡面本來具足的。覺悟了就是明心見性,所以,自性裡面的智慧、德能自自然然會現前。因此,他們必定是先覺覺後覺,幫助沒有覺悟的眾生,希望他們趕快覺悟,趕快的都能夠像他一樣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世間真相確實很難明瞭,很不容易理解。譬如說佛菩薩告訴我們,世間苦樂是假的不是真的,世出世間只有覺跟迷,覺悟的人他能夠把苦變成樂,不覺悟的人樂就變成苦。譬如做國王,做這些大臣、大富長者,他要不覺,他這一生過得很辛苦;他真正覺悟了,你看釋迦牟尼佛每天出去托缽,三衣一缽,這種好像我們看到很清苦的生活,他非常快樂。確實我們這個人間沒有一個人能跟他相比,他是人間最快樂的人。所以,他告訴我們苦樂是假的不是真的,是隨著你的覺迷產生變化,所以你覺了才有真樂,迷了才真苦。

  所以,諸佛菩薩總是非常歡喜的把他覺悟到的諸法實相,時時刻刻提供給我們大家來分享。他教人,那對我們這種程度的人、這種根性的人,他首先教我們倫常。五倫就是天道,五常這是大德,所謂道這是宇宙間自自然然的法則,不是人為的,自然的法則這就是道。人能夠隨順自然法則去生活、去思惟、去工作,這就是大德。所以中國人講道德,佛法也講道德,道德兩個字的意思一定要搞得很清楚、搞得很明白。

  佛家常講真如自性,它有體、有相、有作用,體相作用都是自自然然,佛經的術語說「法爾如是」,這就是道。今天的科學家他不講自性的體相用,他講能量、講質量。實在講,能量跟質量,跟佛法裡面講自性的體相用非常接近,這是講的道;隨順自性起用,這就是德。所以在日常生活當中,特別是在學習過程當中,有得於心,我們心裡面覺悟了、開悟了,悟了之後一定很快樂。孔子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那真快樂,這是道。有得於身,能夠幫助我們身體健康的這是德。從這樣說法也容易懂,一個是於心有得,一個是於身有得。

  學佛就是學覺悟,就是學智慧,唯有覺悟、智慧才能夠解決一切問題,才能夠真正幫助我們離苦得樂,這是我們學佛同學不能不知道的。學佛從什麼地方學起?佛非常慈悲,教我們從三福學起。三福就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是第一條要修的福報,人天福報,福報是從這樣修得的。我們看看現在這個世間有很多富貴人,大富大貴,他是前生修的福,這一生所感得的果報;如果這生享福而不修福,他的福報享完了,他就沒有了,所以一定要修福,還要繼續不斷修福報。第二條講「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這是二乘,聲聞、緣覺的福報;第三是講大乘菩薩的福報。所以教給我們從這個地方開始學起,逐漸逐漸把自己的靈性向上提升。

  佛教給我們跟大眾相處要懂得六和,教我們修六度、三福、六和。六度裡面的布施、持戒、忍辱、精進都屬於戒,禪定是定,般若是智慧,你看看還是沒有離開戒定慧三學,所有一切教導我們的,都可以歸納在戒定慧這三大綱領之下。怎樣把自己所修學的、所理解的落實到生活上,學了有用處。如果說所學非所用,佛不贊成,佛不喜歡,佛總希望我們學了之後,真正能得到受用;在日常生活當中得到受用,在工作裡面得到受用,在處事待人接物都能夠活活潑潑的用到。那用什麼方法?佛用四攝法,所以四攝法可以用在家庭,用在夫婦、用在兄弟姊妹、用在父子;在社會上可以用在公司行號,可以用在社會、用在國家,乃至於用在全世界的交往。

  佛菩薩教導我們怎樣學習四攝法。四攝法裡面第一個是布施,這個布施範圍非常廣大,佛是要求我們怎樣對待別人,並不要求別人如何對待我自己,為什麼?佛是個覺悟的人,眾生是不覺,覺悟的人應該怎樣對不覺悟的人,這才是正常的現象。所以第一個包容,無所不容,你看看佛門常講的「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這是屬於布施。我們能包容一切,不求別人包容我,我要包容人,為什麼?你覺悟了;要別人包容我,那是沒有覺悟,那個很難辦到的。所以,一定要懂得四攝法是教菩薩的,是教真正覺悟的弟子。

  包容別人,尊重別人,敬愛別人,關懷別人,照顧別人,幫助別人,這些都是屬於布施,這裡面布施有財布施、有法布施、有無畏布施。第二是愛語,第三是利行。愛語,真正愛護一切眾生的言語;利行,所做的一切事業,決定對一切眾生有真正的利益,這是教導我們應當要認真努力去做的。四攝最後一條是同事,這條的意義非常之深,我們跟什麼人同事?總不能跟不覺的人同事,那就很麻煩了。我們要跟諸佛如來同事,要跟菩薩同事,要跟大梵天同事,要跟上帝同事,要跟真主同事,你看看他們想的是什麼?念的是什麼?說的是什麼?做的是什麼?我們常常跟他學習,常常跟他相同,這樣不知不覺我們自己也在日常生活當中,慢慢的超凡入聖了。

  在一九九九年我到新加坡來,我們訪問新加坡九個宗教,我們希望九個宗教能夠像兄弟一樣相處,化解宗教之間的誤會、衝突,促進社會的安定和平。在新加坡這些年我們做得很成功。所以有人問我:法師,你用什麼方法做的?我就是用三福、六和、六度落實在四攝法裡頭。用四攝這個方法就能夠團結成一體,真正能夠自利利他。

  四攝法的具體落實,我在此地很簡單的跟諸位報告過了,在事上講我講得很簡單,大家也都很容易懂得。布施這一條就是多請客、多送禮。人與人之間一定要密集的往來,常常交往,不可以疏離,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樁事情。常常想到別人,不要想到自己,想別人才是真正利益自己,幫助別人才是真正的幫助自己,所以,我們九個宗教真的像兄弟姊妹一樣,真的是一家人,這是四攝法真的落實了,這才成就大道、大德。大道、大德都在日常生活當中,沒有離開日常生活,沒有離開起心動念。

  中國孔子,儒家講太和,太和是道,中和、保和是德。所以宇宙是和諧的,地球是和諧的,再仔細觀察,觀察我們的身體,我們的身心是和諧的,這個和諧是太和。如果我們的身體不好,有了毛病,那就違背了太和,你不會用中和,不會保和。你的身體出了毛病,你有憂慮,你有煩惱,你有牽掛,這個太和你都沒有。你想想看小孩剛剛出生下來,他有什麼憂慮?他有什麼煩惱?他有什麼牽掛?沒有,剛剛生下來是太和;逐漸逐漸長大,被這個染缸染的,染污了,那不是他的本性,那是習性。所以,如果人能夠懂得太和,永遠與太和相應,永遠能夠用中道;中和用中,貴在能夠保持住,永遠保持中道,這就是保和。這個樣子一定能夠離苦得樂,破迷開悟。

  現在這個世間多數人崇尚於科學,而疏忽了倫常道德,造成現代社會動亂不安。這個事實,現在逐漸逐漸的被一些學者們體會到,討論、研究也愈來愈多,這是好事情。佛家四依法裡面講了義,要用在現代這個社會,這個了義那就是怎樣能夠化解這個動亂不安,能夠促進安定和平。所以,我們從幾次這些和平會議當中,深深覺得這個問題嚴重,所以提出了老子所說的「和大怨,必有餘怨,安可以為善」。我就想到老子這些話,我們深深的來反省,怎樣來依古人的教誨,來消除現在的這個社會衝突,促進安定和平。

  老子這句話給我們很大的啟示,也給我們嚴峻的警覺,和大怨就是今天講調和,調解重大的衝突。重大的衝突,實在講,它的根源是在我們自己本身。我們看到世界上重大的衝突起源在哪裡?起源是在我們自己的念頭。我曾經跟許多學者專家們討論這個問題,我說衝突的根是本性跟習性的衝突,這是根源。儒釋道三家調和重大糾紛,都懂得這個道理,都從根本上著手,所以他的調解往往很有效果。現在我們看到許許多多這些學者專家,為世界上和平奔走,這麼多年來次數頻繁,但是收不到效果,我們感到非常的遺憾。所以這一年來我有機會參與,我把古聖先賢這些道理不斷的介紹給他們,推薦給他們,讓他們從這裡面吸取智慧,希望我們能把和平工作做好,和平真正能夠落實。

  世間人無論是古今中外,他一生當中所希求的,把它歸納起來總不外乎三樁事情,第一個是求財富,第二個是求聰明智慧,第三個是求健康長壽。這三樣東西能求得到嗎?是能求得來的嗎?如果十個人求,十個人都求到了,也許是能求來;假如十個人求只有一個人得到,那不是求來的。所以,你要細心去觀察,這不是求得來的。那到底怎麼來的?東方人講你命裡頭有的,命裡有丟也丟不掉,命裡沒有求也求不來。東方古聖先賢的教誨,我們捨棄了,我們去學西方人的。西方人要求、要爭,從小他就要競爭,競爭升級就是鬥爭,鬥爭升級就是戰爭,現在戰爭要是爆發,同歸於盡,什麼也求不到,這個道理一定要參透。

  人實實在在說,病根就是在你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萬物,你的看法錯誤了,你的想法錯誤了,所以你才會生起妄想分別執著。這是大怨的根本,不知道自己本性絲毫沒有損失。儒家講「人性本善」,佛法講「佛性常存」,所以,聖人教導我們的,才是真正和大怨使無餘怨最高明的方法,那就是教化眾生,幫助眾生明心見性。所以聖人教人「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貪瞋痴是妄想,競爭、鬥爭都是錯誤的行為。聖人教人把這些錯誤要放下、要捨掉,然後你才能夠恢復自性。等待功夫成熟了,妄想分別執著真的放下了,自性它就起作用。自性起作用就叫做明心見性,所以自然覺悟。

  這個有怨恨的人,只要他見性,不需要去調和,他自自然然就回頭了。雖然過去有大的怨恨、怨懟,功夫成熟之後,必定渙然冰釋,他知道自性裡頭本來沒有貪瞋痴,自性裡面本來沒有對立,這句話很重要。我們內心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決定沒有對立,沒有對立哪裡來的矛盾?哪裡來的衝突?這才真正把它融化掉了。所以,連這個和都不必談,這個和字都已經是多餘的,這才是聖人教學、教化真實的效果現前。我們自己才真正離苦得樂,破迷開悟,超凡入聖。這裡面有大樂、有真樂,這個樂是從內心裡面生起的,不是外面環境刺激的,內心生起的才是真正之樂。

  在中國古時候的帝王,孔夫子常常讚歎堯舜禹湯,這在中國歷史上稱為聖王。湯王曾經說過「萬方有罪,罪在朕躬」,莊子說過「以得為在人,以失為在己」。湯是帝王,莊子是平民,他們兩個人說的話都是負責任的話。國王治理一個國家,所以稱萬方有罪,人民有罪,罪在我自己,為什麼?你這個國王沒教得好。古時候國王他的工作,這三樁事情「君、親、師」,這是他應當做的三樁事情。君是領導,你把人民領導到哪個方向;親,親是父母,你要養活人民;第三個師是你要教導,你要教導人民,你沒有教得好,人民犯罪是你有過失。這從大的說,如果把它縮小縮在一家,家裡面的子弟不好,做父母、做家長的人要知道,不是他不好,是我做家長的不好,我沒有把我的小孩教好,罪在我,不在他。湯王說的這個話,負責任的話;莊子說,他說的話用現在話來講,對的是別人,錯的是自己,這兩句話就是這個意思。

  今年一月我參加日本聯合國的和平會議,我在會議裡面告訴與會的大眾,我們從事於世界和平工作,為什麼做了這麼多年沒有效果,原因在哪裡?原因是我們的思惟方向錯了。他們大家都很驚訝的看著我,錯在哪裡?我說我們起心動念都是什麼?別人是錯的,我是對的。我說我們就這個觀念,就永遠不能化解衝突,永遠不能夠促進安定和平。那怎麼辦?我們要把念頭轉過來,別人是對的,他錯了也是對的;我是錯的,我對了也是錯的。我這兩句話的意思非常深,他們雖然聽不懂,很驚訝,他說法師,這個做不到。做不到也要做,真正做到了,我們對於這個世界的安定和平,就做出了真正的貢獻。

  這兩句話真正能聽得懂的人確實不多,必須對佛法有相當的契入,你才懂得這個話的意思。為什麼別人錯了也是對的,我自己對了也是錯的?蕅益大師講得好,「境緣無好醜」,境是物質環境,緣是人事環境,物質環境跟人事環境裡面都沒有好醜,沒有好醜就是沒有對立,沒有善惡,沒有是非。「好醜在於心」,我們自己用妄想分別執著來看,所以才有是非,才有善惡,才有著一些不平,這個過失是在自己,不是在外面境界,這個道理很深。

  佛家常講「聖人無心」,這個無心就是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聖人是以百姓之心為心,以愛己之心愛人。所以漢朝賈誼說:德莫大於愛人,政莫大於利人。從事於政治,政治最大的就是要利益人民,讓人民得真實的利益,那政治就成功了,所以這個意思很深、很廣。「然則聖人常受天下之責,而無責人之心,是以終無怨」。這個話說得好,孔老夫子的學生「子路聞過則喜」,人家批評他,說他的過失,他很歡喜。「大禹聞善言則拜」,禹王聽到人家說好話,他就下去拜他。舜王剛才我們講了,他是「善與人同,舍己從人」,看到別人的善就像自己的善一樣,所以他能成聖成賢。孟子說「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所以,我們要化解衝突,首先要化解自己內心的衝突,自己內心衝突、餘怨不能化解,你怎麼能化解別人的衝突。「師法帝舜不亦善乎」,這真正通達理事因果,我們就相信,道家有所謂「天道無親常與善人」,所以為善者無求於人,無求於天,果報自自然然現前,這個話都是真實智慧之語,我們應當要記住,應當要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

  印度教《摩訶婆羅多》說,教導我們要能夠忍受毀謗、責罵這些言詞,絕對不要用憤怒對付憤怒,也不可以用謾罵回報謾罵,不可以折磨那些折磨你的人。這個教訓很重要。《摩奴法典》告訴我們,當我們受別人毀謗、侮辱的時候,雖然感到愁苦難過,也決不可以攻擊別人的弱點,或者從事害人,或者心裡面懷著害人的念頭;不應該說出一句可以傷人的話,更不可以出口傷害,或者是詛咒的言語。這些教訓都是幫助我們,化解我們自己的業障,成就自己的德行。我們能夠接受,能夠依教奉行對自己很有好處,消業障增福慧。(這都是印度教的,印度教有一部書叫《摩奴法典》,《摩奴法典》裡面的話)。我們真正能夠懂得消除自己的業障、習氣,這才是真正一個覺悟的人,才開始覺悟,佛家講始覺,他開始覺悟。

  餘怨不一定是這一生跟別人結的冤仇,要知道人有過去世,人還有未來世,過去世生生世世結的怨結,在阿賴耶識叫餘怨,這個東西要化解。因為自己有這個餘怨,這一生當中又遇到了,遇到實在講有很多小事(雞毛蒜皮小事)會引起很大的衝突,所以很多很多讓我們想不出這個道理。實際上這個道理就是聖人講的,內心裡頭有餘怨,他跟前世結起來的,不是這一生當中。所以接受過聖賢教育之後,他就明瞭,小衝突發生了,我一笑了之,不放在心上,那他就大事化小,小事就化無了。這才能化解問題,才真正不至於把它變成一個大的衝突。

  尤其是修行人一定要知道消業障增福慧,別人毀謗、侮辱乃至於陷害,那是消我們業障最好的機緣,只要自己跟對方沒有絲毫怨恨心,沒有絲毫報復心。他消我業障,我怎麼可以報復他?我怎麼可以怨恨他?要用歡喜心來接受,感恩的心來接受,那個消業障消得好快,福慧增長得也快,這是應當要學習的。

  最後我們期望今天在座的同修,雖然時間不長,這個緣分都是多生多劫累積的,中國諺語有所謂「五百年修得同船渡」。我們同一個船過河,這個緣分是五百年修得的。今天在此地,我們兩個小時在這邊集會,在這邊一同修學佛法,這個緣分你就可想而知是很深、很難得的,我們應當要珍惜。希望我們同學們都能夠記住,都能夠依自性本具的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用這樣的心學聖人教誨,行聖人之行,願聖人之願,則撥亂反治不難實現。所以化解社會的衝突,促進社會的安定和平,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只要我們自己認真努力去做,相信是可以能夠落實的。

  《法句經》上有四句話,這四句話在中國變成老生常談,但是它是真實的,真實的智慧,真實的福德,那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諸」,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教化眾生的綱領都不出這三句話,這三句話前面兩句,斷惡修善是戒,自淨其意是定、是慧,所以具足戒定慧三學。善惡的標準不能用我們自己的想像,自己的思惟那就錯了。善惡標準一定要用經典裡面的教訓,所以讀經、學教就非常非常重要。我學佛五十三年,每天讀經,每天沒有離開經本。這些年來因為跟世界上其他諸多宗教接觸,不但讀佛經,所有宗教經典我都讀,我都非常認真的讀;所有宗教裡面的神聖,我都把他看作是釋迦牟尼佛的化身。所以我讀他的宗教,不是想了解一點常識,不是的,我是非常認真的學習,把所有宗教經典跟佛教經典一樣的看待,一樣的尊重,一樣的來學習。

  我們雖然不常常在一起,但是現在科學技術發達,我們利用衛星電視、利用網際網路,可以讓我們的學習二十四小時都不中斷。我們的衛星、我們的網際網路,這邊的淨宗學會、居士林都知道,諸位要想知道向他們詢問,每天隨時隨地都能看到我們在一起學習經教。最後我們還用印度教《摩奴法典》裡面的一句話我們來做總結,這個話是說「誦經比不念書好,記得住比誦經還要好,明瞭經裡道理比記住的人好」,最後說「能夠依教奉行的人,比明白道理的人更好」。最後我們祝福與會的大眾身心健康、福慧增長,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