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妙法蓮華經大意  (第一集)  1981  台灣  檔名:08-002-0001

  各位同學,我們為了節省時間,也不必做介紹。這個科目《妙法蓮華經》,如果要詳細的講,是要相當長的時間。這次學院給我們排的時間,是這一次有三十個小時,下個學期也有三十個小時,這就一共有六十個小時,六十個小時要想講這部經是不可能的。我來的時候也曾經問過兩個同學,他們是上一屆畢業的,我問問這邊教學的一般情形。一部經不能夠講圓滿或者講一半,就沒有辦法繼續往下講,或者是講一個開題也就中止,這對我們求學的人來講當然是不圓滿,很遺憾。我接到這邊通知之後,它的課表寄給我,我一看時間可能太少,少有少的講法,也要講一個完整的。所以我就在《法華經》古人註疏裡面,選出《法華經意語》,這是《法華經》大意。像這樣的方式,古大德有許多人寫出來,我看了幾本之後,這一本比較圓滿,很適合初機。

  首先我們要了解,《法華經》是什麼樣的性質,是什麼樣的程度才能夠接受這個經典。我想諸位在學院裡面,也聽過許多老師給你們講過,在天台五時八教,五個時期裡面它是最後一個時期。換句話說,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他的這些學生經過阿含、方等、般若,跟世尊修學已經四十二年,四十二年之後佛才講這部大經。我們問問,我們自己學了多少年?當時人家學了四十二年才接受這部經典,所以這個課程,嚴格的講,是佛學研究所的課程,不是初學。初學的,如果來講這部經就是結緣,讓諸位了解佛教裡有這門課程,這門課程大意是些什麼,我們知道這些就行。如果要想深入的去研究,那得要用三、五年專門來修,把其他的都放棄,專門來修《法華經》,而且還要有相當佛學的基礎才能夠辦得到。我們想想世尊當時,人家是專攻佛學,專門聽釋迦牟尼佛講經,聽了四十二年才講到《法華經》。所以我們這次選的大意,可以說很適合於初學,初機的修學。這個經本諸位已經拿到,課堂裡面教學的方式是要先讀經,就是我們一開頭上課,先要把《法華經》念一品。就像我們平常誦經一樣念一品,一品念完了,我們就講這一品的大意。由哪個來念?你們每個同學都要預備,到時候不一定請哪個來帶頭,請一個來念。這一品念完之後,我們就開始講大意,這是我們採取這個方式。如果諸位要發心學《法華經》,這個經文要能夠背誦,不能背誦那就談不上學習佛法。我在台北教學的時候學生都要背經,學楞嚴就要背《楞嚴經》,學法華要背《法華經》;如果不背的話,那什麼都談不上,這一點是希望大家要留意。今天我們先要把經題給大家做個簡單的介紹,入了文之後就是先讀經文,然後照發給大家的資料,我們講大意。這種教學的方式,目的是使諸位同學對於《法華經》有個概略的認識,第二個目的是提起同學們研究的興趣。如果你要是發心將來專攻《法華》,有另外的方式,有另外的辦法,這只能做個引子而已。

  古德無論是講經、教學或者是註疏,首先一定要介紹講經的因緣。即使是世尊一代時教也不例外,一代時教裡面有教起因緣,講到教起因緣,也可以說就是說明釋迦牟尼佛出現在世間,他為什麼出現在世間。佛法是因緣生法,離不開因緣。佛出現世間,總的因緣就是:「為一大事因緣,開示一切眾生,欲令眾生悟入佛之知見。」這句話大家要牢牢的記住,從這句話我們就認識了佛教。今天有不少人把佛教看作宗教,也有不少人把佛教看作哲學。佛教究竟是不是宗教、是不是哲學?我們看看哲學與宗教的主旨,是不是為一大事因緣開示悟入眾生佛之知見,是不是這個?如果不是這個,換句話說,佛教就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學。這一點要是搞不清楚的話,換句話說,我們一開頭就迷失了方向。這一迷到底,你什麼時候能開悟?這個法門是叫你開悟的。迷不能破悟,迷只有說是迷上加迷,愈迷愈深,哪能開得了悟?既然講開示悟入一切眾生佛之知見,咱們要問:佛知見我們到底有沒有?如果眾生本有佛知見,又何必要佛來開?如果眾生本無佛知見,世尊對我們也無能為力,這是值得我們深深反省。而一切眾生確實是本來具足佛知見,雖然具足,可惜的是我們迷不自知,不曉得自己有佛知見,這一迷麻煩就大了,我們常講的無邊煩惱、生死輪迴,就成了這個現象。可見得生死煩惱是我們迷了自家的佛知見才有的,要是悟了自己的佛知見,這就是一般所謂成佛了。悟了就成佛,迷了就叫凡夫,凡夫與佛,只是對於佛知見迷悟不同而說的名詞,除此之外,佛與眾生,你們想想什麼地方有差別?沒有差別。講到迷,每個眾生對於佛知見,迷的有淺深程度不同,這樣才區別為十法界,十法界這麼來的。我們講佛菩薩程度愈高的他迷得淺,講六道三途迷得深,就是迷有淺深不同。

  佛出世的本懷,就是他原本的意思,就是為這麼一樁事情,以種種善巧方便來誘導我們,來幫助我們破迷開悟,這就叫做佛法。所以佛法是破迷開悟的方法,佛法是破迷開悟的教學,悟了以後,再給諸位說,這個佛法也沒有。正是像經裡面常講的,佛法是什麼?佛法是藥。藥對什麼人來說的?對有病的人來說,這是藥。如果這個人健康沒有病,你給他說藥,這個藥對他毫無意義,沒有意義,他眼睛裡頭沒有藥,為什麼?他身體健康。佛法就好比對我們的身體有毛病,我們有煩惱,見思煩惱是病,塵沙煩惱是病,無明煩惱是病根,生死輪迴是病相,這個都是不正常,佛用這個妙藥來給我們治病,病治好了,藥也不要了。你們想想佛法是這個,暫時對治我們煩惱生死大病的良藥,所以佛法是假的不是真的。佛門裡面常說「以假修真」,意思就在此地,以這個假的佛法,修真的是什麼?真的是我們健康的身體。必須要用假的佛法的藥治我們的毛病,病好了恢復健康,假的佛法也不要了,佛法裡常講借假修真,這個假是指佛法。千萬不要誤會,有些人認為什麼?借假身體是假的,借假修真,身體要好好的保養,為什麼?沒有身體不能修行!這樣一執著就是增長我見。諸位想想,我見是煩惱障的根本,你這個我見天天在增長,煩惱障怎麼能斷得了?這是誤會,借假修真,他把假的佛法誤會是假我,這一誤會這問題就解決不了。這是講總因緣。

  別因緣有許多,像古德所說的「法爾應說」,為什麼?佛出世的本懷,就是叫我們要相信自己有佛性,相信我們自己具有如來智慧德相,相信煩惱是假的,相信迷可以破、煩惱可以斷、佛道可以成,這是本經的宗旨。可是說到學佛,這個事情實在講是不容易,學佛就是學覺悟,覺悟必須要離開迷執。迷的相,佛在大經裡面也說得很清楚,分別、妄想。講到這個地方,現在的麻煩就來了,你們知道嗎?你們今天在課堂裡面,聽我在這裡胡說八道,你們就在那裡胡思亂想,大大的錯了。離開了分別妄想就覺悟,自性就現前。你們現在念佛學院,佛學院畢業了沒開悟,再念高級佛學院,再念研究院,你念了一輩子都不會開悟,為什麼不會開悟?因為你天天用分別妄想。佛說得明明白白,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就是因為分別妄想而不能證得。我們現在在課堂裡還在分別妄想,這怎麼行?幾時諸位要真正能夠學會了,不用分別、不打妄想,聽而無聽,無聽而聽,你就會開悟。

  佛在楞嚴會上教我們「捨識用根」,我們聽經用什麼聽?用聞性聞法性,這樣才能明心見性。假如我們用耳識聞聲塵這就壞了,耳識分別,第六識再起妄想,這一段什麼意思、這一句怎麼講法,這是打妄想;這個講法是對的,那個講法是不對的,起執著。這個搞法搞一輩子也開不了悟,縱然你繼續不斷搞上三大阿僧祇劫,你還是不會開悟,麻煩就很大。我們看觀世音菩薩,今天有一本書送給你們,《觀音三經》。觀世音菩薩聰明,人家會聽,用耳根聞自性,那個自性是什麼?自性裡頭六塵之性,性成無上道,他成佛了。我們為什麼不學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與我們娑婆世界最有緣分。為什麼最有緣分?諸位要曉得,觀音菩薩的耳根最利,我們娑婆世界眾生也是耳根最利,真正是志同道合,所以才家家觀世音。可惜的是家家都不會,都不會用反聞聞自性;如果會用,家家都是觀世音菩薩,都成觀音菩薩。這是我們應當要效法的,應當要學習的。講到這個地方,我把因緣以及聽經的態度,怎麼用心法,告訴大家了。

  下面我們解釋經題:

  【妙法蓮華經】

  講經題也不能採取天台的規矩來講,因為你也聽了不少經,雖然那個經沒聽完,那個經題總聽了不少遍,所以像七例選題這些我們都把它免了,不必再麻煩,把題的義趣告訴大家。為了解釋方便起見,『妙法』,我們先講法。「法」是指一切世出世間萬法,我們也稱之一切法。如果要把它分類區分,可以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眾生法,第二類是佛法,第三類是心法,這三類可以說把十法界依正莊嚴一切法都包括盡了。

  從這個名相諸位就能夠想像得到,「眾生法」,必然是說十法界裡面還沒有成佛的,那都叫眾生。眾生不但是包括六道凡夫,連聲聞、緣覺、菩薩也包括在其中。經論裡常講「有情眾生」,有情的眾生裡面有覺有迷,菩薩這兩個字原本是印度話,音譯過來翻成中國的意思是覺有情,就是覺悟的有情眾生,可見得菩薩還是在眾生法裡面。佛法,佛是圓滿菩提,完全覺悟了,所以他不在有情眾生範圍之內。諸位曉得,等覺菩薩還在有情眾生範圍之內,因為他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破,所以他是屬於眾生裡面的一類。由此可知,除佛以外,等覺以下都在眾生裡面,眾生是迷的時候才有,所以這個相不是本有的。佛是本有的,眾生是非有之有,也就是因迷故有,迷了什麼?這是我們要搞清楚的。

  你們諸位想想,眾生迷了什麼?包括菩薩在內,他不成佛,你們有誰知道?你們想想看,迷了什麼?顛倒妄想沒錯,但是範圍太大,什麼叫顛倒妄想?哪個地方妄想?這裡面有個根本,諸位要曉得,迷了一!《法華經》裡面跟《華嚴》沒有兩樣,《華嚴》講的一真法界,迷了一,這就一變變成十法界,十法界是假的,迷的時候才有,悟了只有一是真的。我們幾個人能夠覺悟,法界是一,是不二的,你要是悟到這個一就成佛了。悟到一這就入一真法界,不在十法界之中,十法界成了一界。《維摩經》講不二法門,不二就是一,淨土裡面念佛一心不亂。諸位要曉得,悟了,心境是一不是二,這裡面沒有妄想;有了二就打妄想,就分別、就妄想。有人、有我這是二,這有分別、有妄想,有眾生、有佛這是二,這是分別、是妄想,所以你在佛法裡面不能證得,不但不能證得,佛經註解展開在你面前,你也不懂。我在講台給諸位講,講的你還是不懂,為什麼不懂?因為你心沒有一,你心是二。所以,所謂眾生就是不了解真如法原本是一。

  佛法沒到中國來,我們中國儒家、道家也證得,他們雖然證得,沒有把這個教義發揚光大,等到佛法到中國來之後,這才將中國文化融會貫通。孔老夫子,你們讀《論語》,《論語》裡頭兩次說到,「吾道一以貫之」,孔夫子何嘗沒有證得一真法界!老子說「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也是證得一,所以禪家講「識得一,萬事畢」。這是給諸位說明迷悟的根源,你要是知道這個原理原則,你自己用功就得法,你這個修學就真有受用,為什麼?向一去修。這就是求覺,一就是覺,二就不覺,不覺就是迷,一就是佛,二就是眾生。所以我們二六時中,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修什麼?修清淨心。清淨心是一心,二心,心就不清淨,一心這個心多清淨!我們在境界裡面起分別、打妄想,心不清淨,你就落二、三。一切境界可以隨緣,隨緣是清淨的,不能夠攀緣,攀緣就不清淨,隨緣是清淨的。隨緣就像鏡子照外面的境界一樣,明鏡見影,鏡子照到外面清清楚楚,自己怎麼樣?如如不動。外面的境界相印到裡面,一相,什麼一相?平等相、清淨相。我們凡夫心不像一面鏡子,對外面的境界不平等,有是非、有好惡、有分別、有煩惱,後面就有果報,這個事情麻煩就大了。哪裡曉得見聞覺知是本如來藏妙真如性,佛在楞嚴會上講得多清楚!

  佛在《楞嚴》裡面講得透徹,經典裡頭這兩部經是古人所讚歎的,開智慧的《楞嚴經》,成佛的《法華經》,「開慧楞嚴,成佛法華」。在一切大乘經裡面,這兩部經最出名,知名度最高,所以大家要好好來學習,這兩部經非常重要。《楞嚴》確實是給我們開智慧,對於一切事理說得透徹、說得明白。《法華經》它大主意就是建立我們的信心,煩惱一定能斷,佛道一定可成,建立我們信心,這是成佛的《法華》。既然我們見聞覺知,就是六根的根性,本來是如來藏妙真如性,不生不滅。現在呢?現在還是這樣的,與十方諸佛如來無二無別。可惜的就是我們自己不曉得,我們自己迷了,迷了用不用它?一天到晚還用它,用它不曉得,你說這個事情多冤枉!所以佛才出現於世間,以種種善巧方便來誘導我們,教我們開啟自家如來知見。

  如來知見,如與來這兩個字妙極了,《法華》裡面講的十如是,「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力」,一直到「如是本末究竟」,這是經裡頭如的意思。只有這十種意思嗎?不止。這個意思無量無邊,天台大師把它展開,十如是一展開成為百界千如,那還是從綱領上說。你看我們佛經一開端,「如是我聞」,這一個字妙極了,太妙了。天台大師三轉念十如是,把十如是裡頭妙義都念出來。如果諸位也要會「如是我聞」四個字,你這四個字倒過轉來,用四轉來讀,如是我聞那個味道也出來了,才曉得佛法之妙,妙不可言。這是給諸位介紹簡單眾生法。

  什麼是「佛法」?佛是大覺之人,究竟覺者。菩薩雖然覺,還不究竟,還沒有圓滿,佛的覺是究竟圓滿。覺悟的是什麼?覺悟是一,世出世間一切法原本是一,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你們幾時要是悟過來,叫你去算算數,兩個加三個是多少?兩個加三個等於一。你在學校的老師給你打個叉,錯,不及格,在佛法裡面完全正確,哪有什麼不正確!一切法加減乘除,總而言之,都是得的一,一真法界,萬法歸一,一就是萬法。不但一切法是一性,我們從法性上來講,講一大概沒問題,疑惑比較少一點。再告訴諸位,相也是一,作用還是一,這妙!我們初接觸的時候當然是疑問重重,為什麼疑問重重?因為我們自己沒有證得,光是聽人家講的是一,疑問重重。你自己要是悟了這個境界,一聽很對,正適合自己的心意。

  一的相是什麼?清淨寂滅相。《仁王經》裡面講五忍菩薩,地位最高的是寂滅忍,下品寂滅忍是法雲地的菩薩,中品是等覺菩薩,上品就是佛。如來果位上看這一切境界相是清淨寂滅相。哪一天你的眼睛一張開,耳朵豎起來,看看外面的境界相是清淨寂滅,你就成佛了;縱然沒成佛,至少也是十地菩薩,你達到這個境界。這個境界正是《華嚴》、《法華》裡面所講的「一真法界」,這是如來果地上的境界,所以十地菩薩我們可以說他是成佛了。在這個境界裡面,佛是大慈大悲,示現種種依正莊嚴的應化身,包括接引見性菩薩的報身,「隨心應量,循業發現」,普度眾生,這是證得一真法界所現起的大用,無方大用。在我們凡夫眼睛裡面看叫做神通,不可思議,而在如來境界裡頭說無方大用。這叫佛法,佛法有體有用,活活潑潑,它不是死呆板的。

  這裡面頂重要的,大家要記住,就是這一個字「一」,解門裡頭叫你悟一,行門裡面叫你證一。我們修學,修是講行,學是講求解,我們的方向就正確,就沒有迷失,目標也正確。方向正確、目標正確,不要多久你就可以證得。我們現在所搞的是什麼?就是方向不知道在哪裡,也不曉得目標在哪裡,盲修瞎練,搞一輩子迷惑顛倒,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到什麼程度,連個生死都沒有把握,你說可憐不可憐?學佛的人前途愈學愈光明,前面的道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得大自在!不是糊裡糊塗過一生,這叫做學佛,這個叫做佛法。我們下課。

  

  

#